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No.0440 吴国寿梦称王(公元前584年)

晋楚争霸,吴国趁机崛起,对楚国构成重大威胁!

【吴国起源】

关于吴国的起源,一直存有争议。

据说,当初周太王(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

由于老爸想把位置传给老三,老大、老二带着族人,主动离家出走。

哥俩离开陕西,沿汉水先到了长江中游的“荆蛮”(湖北),继续沿长江而下,最终到了吴地(江苏)。

为了与吴地土著融合,哥俩和族人入乡随俗、入乡随俗,同时传授北方先进的技术与知识。

当地千余家土著非常高兴,拥立太伯建立了“吴”,“国都”设在梅里(江苏无锡)。吴,称“句吴”、“勾吴”,句、相通是吴语里的语气助词

《史记》中把《吴太伯世家》立为”第一世家“,高于《齐太公世家》、《鲁周公世家》。

不过,这段历史一直遭到史学家们的质疑,毕竟陕西和江苏隔着太远了。真实的历史不一定是太伯、仲雍个人建立吴国,很可能是封在当地的周族殖民者;另一种可能是吴国崛起后,主动和华夏攀亲戚,不想被认为是蛮夷,就像越国自认是大禹之后一样。

【寿梦称王】

史料记载,吴太伯死后无子,传位给了弟弟仲雍。之后的吴国历史,史书中再无记载。究其原因,很可能是西周时期,淮河流域的淮夷、徐夷经常叛乱,长江下游的各个部落信息被隔

吴国再次出现在史籍中,已经是春秋中后期了。

公元前585年,寿梦继位吴国的领导(酋长)位置。寿梦,据说是雍的十九世孙,叫做姬乘,字寿梦。同年,周定王去世,儿子周简王(姬夷)继位。

两位刚上位的领导人在雒邑见面,这也是吴国第一次朝见周天子。

一笔写不出两个姬字,虽然隔了近20代,寿梦和周简王还是相见甚欢,彼此感觉很亲切。

这次雒邑之行,寿梦领略了中原的“花花世界”,大开眼界,开始有想法了。回国后,寿梦自称吴王,也是第一任吴王。

120年前,楚武王称王;现在,寿梦称吴王,两个”蛮夷“国家,都没把”周王“放在眼里,也反映出楚文化对吴文化的影响要远大于中原文化。

【学习车战】

正所谓“称王称霸”,寿梦既然称王自然也想称霸,但吴国作为后起之秀,自身条件有限。

虽然环太湖地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加上河道纵横,造船和金属冶炼技术比较发达,但总体发展还是比中原落后不少。

不过,吴国地处长江下游,一直被楚国压制,如果能够与晋国合作,两国就可以从东、北两个方向压迫楚国。

吴国的地缘战略价值,被晋国的巫臣看在眼里了!

公元前589年,楚国的申公巫臣为了“爱情”,带着夏姬叛逃晋国,留在楚国的家人被熊婴齐和熊侧灭族。

巫臣发誓要让“二熊”疲于奔命而死,于是建议晋国“联吴抗楚”。

公元585年,巫臣带着儿子屈狐庸(巫臣本为芈姓屈氏)出使吴国。

吴国地处环太湖流域,水网密布,很少产马,更不懂使用战车,只擅长水战;要攻打楚国,只能逆长江而上,困难极大。

巫臣父子从晋国带来30乘兵车,组成“军事顾问团”,教吴人学习使用马匹、战车、弓箭、及各种战术,帮助吴国军队迅速实现“现代化”。

从此,吴国可以水陆两栖作战了。元前584年,吴国北伐宋国的小附庸----郯国(山东郯城),小露锋芒。

巫臣回国后,儿子屈狐庸继续留在吴国,出任分管外交工作的“行人官”,负责加强与各国联系,收集各种情报。

屈狐庸很有语言天赋,通晓东南各族语言,加上以重金利诱,说服了群舒、诸越各个小国部落,背叛楚国转投吴国。

吴国因此摇身一变,成为江淮、华东一带少数民族的大哥大。

接下来,身处长江下游的吴国,开始向长江中上游的楚国频繁用兵,开始了长达60年的“疲楚”策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文王两位伯父跑到了南方,几百年后子孙里出了个春秋霸主
平说历史-吴国的崛起
吴太伯世家——成也用兵,败也用兵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是怎么死的?楚庄王的死因
镇江往事:春秋时期的这里,竟然是吴国的“黄埔军校”!
吴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