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冻伤概述
因受寒冷侵袭,引起局部性或全身性的损伤叫做冻伤。古称局部性冻伤为冻疮,全身性冻伤为冻僵。

  1、局部性冻伤

  (1)轻者受冻部位皮肤呈苍白,局部寒冷麻木,继而肿胀,皮色转为紫红,或有结块不甚而皮肤坼裂,自觉灼痛、瘙痒;或有大小不等的水泡、血泡,自觉疼痛,感觉不灵敏。如无染毒,则逐渐消肿,结成紫黑色痂皮,不久痂皮脱落而愈。

  (2)重者局部麻木冷痛,青紫漫肿,感觉丧失,有大水泡,水泡破后显露出紫红色创面,流溢滋水,溃烂成疮,甚至肌肤变黑,骨脱筋连,成为坏疽。

  (3)根据受冻部位损害情况,一般可分为四度:

  I度:局部发生红斑及轻度水肿。症见皮肤发红或紫红,自觉瘙痒灼痛。愈后不留瘢痕。

  II度:局部形成水泡或大泡。症见皮肤紫红,或有瘀斑,肿胀显著,伴有水泡,其液色黄或血性,疼痛较剧烈,对冷、热、针刺感觉不灵敏。愈后形成瘢痕。

  III度:受冻处皮肤有坏死。初似II度,继而皮肤变黑或紫黑,明显坏死,感觉迟钝或消失,一般无渗液,10天左右才与健康组织有明显分界。愈后有瘢痕形成,并可有较长时间的感觉过敏或疼痛,少数病例局部可能残留溃疡,经久不愈。

  IV度:有身体某部分坏死脱落。症同III度,而势更重,骨脱筋连,或肢节脱落。

  2、全身性冻伤伤势轻者畏寒肢冷,全身颤抖,感觉麻木,四肢乏力,肢端冷痛,昏昏欲睡。重者四肢厥冷,甚或僵直,唇甲青紫,神志迟钝,常出现幻觉,最后知觉丧失,呼吸浅快。如不及时救治,易致死亡。

  本病是因寒冷之气侵袭人体所致。身处寒冷环境,因疲劳,饥饿,或创伤失血,或素体气血不足,身体抗寒能力下降,或静止不动,逾时过长,气血失于流通,整理受寒冷侵袭,耗伤阳气,肢体失于温煦,血脉不畅,气血凝聚,而成冻伤。此外,暴冷着热,或暴热着冷,冷气与火气搏结,也可导致气血凝滞,而坏烂成疮。

  本病总由寒冷伤于皮肉,搏结于血脉,阳气失煦,气血凝滞所致。寒邪凛烈,其性收引,易伤阳气。寒伤血脉,则营卫不调;寒伤阳辨证论治气,则血脉凝涩;气血不能温养肢体,则成冻伤。轻则局部皮脶肉烂,而成冻疮;若因冻损疮破,复染邪毒,寒邪化热,热盛肉腐,则化脓流脂。重则肢体坏烂,骨脱筋连,而成坏疽。尤重者寒冷入脏、阴气内闭,阳气外脱,营卫结涩,不复流通,而成冻僵;若早得救治,血温气通则生,否则噤绝而死。本病治疗以温经散寒,祛瘀通脉为原则。

  寒凝血瘀证[证见]麻木冷感,肤色青紫,肿胀结块,灼痛瘙痒,手足清冷。舌淡苔白,脉沉或沉细。

  [治法]温经散寒,祛瘀通脉。

  [方药]

  1、主方:当归四逆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味处方:当归9克,桂枝12克,赤芍9克,细辛6克,木通9克,炙甘草3克,大枣9克,丹参15克,生姜9克,红花9克。水煎加黄酒适量温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少腹逐瘀丸,每次6克,每日2次,温黄酒送服。

  (2)生化汤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黄酒送服。

  3、单方验方

  (1)芫花甘草煎(张敬元验方)

  处方:甘草9克,芫花9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药液洗浴冻伤部位。

  每剂洗3~5次,每日3次,有坏死创面仍可洗浴,洗后用黄连纱条换药。

  (2)冻疮油(房学贤等《古今民间妙方》)

  处方:干辣椒100克,水250毫升,95%酒精250毫升,冰片5克,樟脑15克,甘油10克。先将辣椒切碎,置于广口瓶内,加热水于80℃~90℃恒温下浸泡10小时左右,用纱布过滤去渣;再将酒精倒入滤液中,片刻即产生絮状物(呈红色),过滤澄清;最后将冰片与樟脑混后的液体倒入滤液中,加入甘油,随之搅拌均匀,装瓶密封备用。将局部洗净擦干,用冻疮油擦患处,每日3~4次。适用于冻疮未溃者;已溃者禁用。

  (3)紫丹膏(房学贤等《古今民间妙方》)

  处方:山芋粉1份,冰片适量(研末),猪板油2份。取晒干的山芋粉,加入适量冰片,再加入未溶化的猪板油,调匀成膏。使用时先将患处用硼酸水洗净,取紫丹膏涂于疮面,盖以纱布,每日1~2次,数日后即能结痂痊愈。适用于冻疮已溃者。

  寒凝血虚证[证见]麻木冷痛,暗红漫肿,或有水泡,感觉迟钝,或消失,神疲体倦,形寒畏冷,面色少华,脉细弱或沉迟。

  [治法]补养气血,温通血脉。

  [方药]

  1、主方:人参养荣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处方:党参15克,炒白术9克,炙黄芪15克,肉桂3克(焗服),当归9克,熟地黄15克,茯苓12克,生姜9克,大枣9克,炙甘草3克,鹿角胶9克(烊化)。水煎加黄酒适量调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人参养荣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黄酒送服。

  (2)阳和丸,每次3克,每日2次,温黄酒送服。

  3、单方验方参照寒凝血瘀证单方验方。

  寒化热毒证[证见]冻损疮破,疮面溃烂,流脂溢脓,四周红肿,疼痛加重,或伴发热,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方药]

  1、主方:四妙勇安汤(鲍相王敖《验方新编》)加味处方:金银花9克,甘草6克,当归9克,玄参9克,蒲公英15克,生黄芪15克,紫花地丁12克,连翘9克,薏苡仁9克,木通9克。水煎服,每日1剂。

  痛甚者,加制乳香3克、制没药3克。

  2、中成药

  (1)连翘败毒丸,每次10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虎杖片,每次3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参照寒凝血瘀证单方验方。

  寒盛阳衰证[证见]时时振寒,四肢厥冷,踡卧嗜睡,感觉麻木,肢末冷痛,面色苍白。舌质淡紫,脉沉微。

  [治法]回阳救逆,温通血脉。

  [方药]

  1、主方:四逆加人参汤(张仲景《伤寒论》)

  处方:制附子9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人参6克(另炖服)。水煎服,每日1剂。可佐以姜糖茶等热饮料频饮。

  2、中成药

  (1)四逆汤口服液,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口服。

  (2)参附注射液,肌注,每次2~4毫升,静脉推注每次10~20毫升加入50%葡萄糠液20毫升。

  3、单方验方

  (1)参附青方(王左验方)

  处方:红参、附子、青皮,制成注射液,每支10毫升。每次20~40毫升,可直接静脉推注,也可加入葡萄糖液体中滴注。

  (2)参照寒凝血瘀证单方验方。

  寒气入脏证[证见]神识迟钝或知觉全无,四肢厥逆,甚而僵直,唇甲青紫,面色青灰,或瞳孔散大,呼吸气微。脉微欲绝,或六脉全无。

  [治法]回阳固脱,散寒通脉。

  [方药]

  1、主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加味处方:人参6克(另炖),制附子9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老葱头9克,生姜9克,大枣9克。水煎急服,待阳回脉起后,按寒盛阳衰证治疗。

  必要时宜辅助温溶液(不超过37℃),如葡萄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静脉输入,以及吸氧、使用强心剂等措施。

  2、中成药参照寒盛阳衰证中成药。

  3、单方验方参照寒盛阳衰证单方验方。

  其他疗法外治法1、现场急救首先将伤员迅速撤离寒冷环境,中止致伤源;脱去病者冰冷潮湿的衣服鞋袜,动作要轻,切忌强行撕脱。同时积极进行保温和复温治疗。

  可将病人置入40~42℃温水中浸浴,至肢体接近正常体温为止,并根据情况,辅以西医抢救治疗。

  2、冻伤未溃的外治轻症冻伤,可用红灵酒或生姜汁轻柔按摩患处,每日2~3次。冻伤有剧痒者,可用冻伤未溃药水外搽患部,每日2~3次。局部有水泡或血泡者,可用注射器抽尽泡液或挑破,继以红油膏外贴。一般可用冻疮膏或阳和解凝膏外涂。

  3、冻伤已溃的外治溃烂面积小者,可用马勃膏或生肌玉红膏外敷,中按一般溃疡处理。

  溃烂面积大,坏死组织脱落干净,肉色鲜而红活者,可及时植皮消灭创面,保护肢体功能;或以生肌象皮膏等生肌收口药外敷。局部坏死严重,骨脱筋连者,待其分界清楚时,可行截肢(指、趾)术,但必须十分慎重。

  饮食疗法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00克,生姜150克(去皮打裂),羊肉500克,黄酒500毫升。加水500毫升,置砂锅内同煮至肉烂熟,分4次食肉饮汤。

  冬季常服可预防冻伤。

  预防调护

  (1)加强冬季防寒工作,改善防寒设施。

  (2)坚持冬季长跑运动,增强身体耐寒能力。

  (3)冬令注意手、足、耳、鼻等暴露部位保暖,尤其是野外作业者。鞋袜不要过紧,注意保持干燥,潮湿后及时更换,衣着应温暖、松紧适度。

  (4)受冻部位严禁火烘或热烫,全身性冻伤者切忌暴热复温。

  (5)全身性冻伤者需保持病室温暖,并嘱病人少量饮酒,或给予姜糖等热饮料。

  (6)不要碰伤受冻部位,注意保持清洁,干燥,免受污染,未溃发痒时,切忌用手搔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痔的治疗方法
艾滋病中医中药
中医百科10
五迟治疗前有哪些注意事项
前列腺增生症的秘方大集锦
痢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