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明白象

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书库16222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維基](清)陳夢雷

卷一二七五

 卷一二七五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卷目录

 永州府部汇考五

  永州府封建考

  永州府公署考

  永州府学校考

职方典第一千二百七十五卷

永州府部汇考五

永州府封建考

    《通志》《府志》合载虞

有庳 舜封弟象于有庳,即今道州地,道州北五十里,地名有庳亭。庳与鼻同今其地有象祠,土人水旱必祷。

长沙定王发 长沙析为零陵,乃封定王子买为舂陵侯,国于冷道县之舂陵乡,传至孝侯,以舂陵地形卑湿,上书求徙南阳。

南渭荣顺王音 恭王第二子景泰四年封,成化十五年封永州,弘治五年薨,子怀简王膺嗣,薨,子安和王彦滨嗣,薨,子誉播嗣,薨,亡子嫡弟誉摐,封镇国将军。

祁阳王定煠 康王第七子,嘉靖三十二年封国,不嗣。

永城王载圻 庄王第三子嘉靖四十四年封不嗣。

祁阳王禋鉒 崇祯十一年诏分岷王支子禋鉒为祁阳王住祁阳县。

永州府公署考

     府县《志》合载本府

永州府治 近北倚山唐宋遗址,洪武十四年知府余彦诚修,正德崇祯间皆复修理,中为正堂,堂后为穿堂,为和衷堂,为知府廨堂,东为清军理刑二厅,堂西为捕盗厅,堂右旧有管粮厅,今废。堂左为兴济库,为经历司,右为照磨所,六房列于两翼,前为仪门,仪门,内左为经历廨,为知事廨,右为灵孚祠,为照磨廨,左右僻地为吏舍,仪门外左为土地祠,右为寅宾馆,头门外有申明旌善二亭,今废。

清军厅 在府堂之左。

捕粮厅 旧在前街,嘉靖二十五年通判萧文佐改入府堂右。

理刑厅 在府堂左军厅之东,康熙六年奉裁公署,遂废。

分守上湖南道 在府治西,中为大堂,后为穿堂,左为官廨,右为吏书,房前为东西序,又前为仪门,仪门外为寅宾馆,康熙六年奉裁,九年复议改分守衡永郴道驻劄衡州。

永州卫 明洪武间设。皇清康熙二十七年奉裁。

总镇府 康熙初协镇彭世勋建治于府城北。巡按察院司 在府治北,成化十一年知府杨崇建,今废。

布政分司 在文昌宫右,万历壬寅燬于火,未复,基址犹存。

按察分司 在府治东,今废。

连山公馆 在府东北,今废。

南司 在县治后。

北司 即溪濂书院,顺治十四年魏绍芳建。递运所 在湘口,今废。

司狱司 在县前大街。

医学 在府治东,今废。

阴阳学 在府治西,今废。

僧纲司 在高山太平二寺内。

道纪司 在文昌万寿二宫内。

广益仓 在府治东南,嘉靖二十五年通判王宗尹建,大廒五间。

零陵县治 在南门内,宋县今吕行中建,中为正堂,堂后为知县廨,前为仪门,仪门外为鼓楼,鼓楼之建自嘉靖甲寅年知县潘涛始,今仍改为仪门,门内左有迎宾馆,右有狱,仪门东为主簿廨,今主簿廨废为吏舍,两翼,为六房,堂后为库,大门之外左旌善亭,右申明亭,康熙五年知

县李如芳于署后建,殚心楼凡五楹,傍又建退思亭。

县丞署 在大堂左。

主簿署 在仪门右,今废。

典史署 在仪门内左。

公馆 在县治内。

府馆 去县二里。

黄阳巡检司 在北水程一百一十里,原在高溪市,隆庆元年知府史朝富改,今处。

预备仓 在文昌宫前。

僧会司 入于僧纲司。

道会司 入于道纪司。

养济院 在北关外,按旧制有室有门有垣有厅堂三间,以备县官临视。存恤盖以养民之老而鳏寡废疾无归者,月有粮,岁有薪,季有帛,冬有绵,病有药,死有棺,近钱粮多奉裁。

外州县

祁阳县治 在长乐门内,明巳前无考。洪武七年创置正堂三间,东西司房各五间,后堂为正廨,东为架阁库,库前立米厂,前为仪门三间,又前为大门,门外东南为谯楼三间,建于簿厅王孝廉,嘉靖辛酉夏五月知县邓汝相重造县头门及仪门,癸亥春又重造正厅,有记。

县丞署 在堂东。

主簿署 在堂西,洪武八年裁。

典史署 在县治右,顺治十五年重修。

察院司 在县南,顺治十一年知县董钦承建。布政分司 在县治东,景泰七年知县王原觐置后改为察院,今废。

布政分司 在县治东,渡春桥左,嘉靖二十七年戊申知县胡介置,今废。

按察分司 在县东,洪武间知县郑祥置,今废。府馆 在县治东城隍庙右,通判杜英立正德十三年通判贺位重建,今废。

归阳巡检司 在县东一百里。

永隆巡检司 在县西北一百里。

排山巡检司 在县东北即江湘巡司移置。白水巡检司 在县东南五十里。

江湘巡检司 在县北六十里,嘉靖八年巡检丘杰申请改置排山。

道会司 在县署后悬真观,旧设道官一员,明万历时道士刘祐宾赴京袭授。

僧会司 在县署北甘泉寺,旧设僧官一员。阴阳学 在县前旧设训科一员。

医学 在县前旧设训科一员。

预备仓 在县署后。

祁字仓 今废无考。

常平仓 康熙辛酉春知县王霭设立。

养济院 在县治西南二里许,今废。

东安县治 正堂三间,耳房二间,右为库,元末为峒寇所燬,明洪武初知县吉岳建,弘治间知县路譓于库置石窖,又置后堂三间,耳房二间,陈祥麟则建内衙耳房书房戒石亭仪门幕厅各三间,朱应辰建示我轩,后废。皇清康熙三年重建,申明亭在谯楼东,洪武十三年建旌善亭在谯楼西,洪武十八年建土地祠在仪门外东,监房前后各三间,明万历九年知县郑来翔重建正屋三间,书房二间,六房东西各五间,六房吏舍在堂西,谯楼上下各三间,知县陈祥麟置有铜壶滴漏一副,日天池一座,夜天池一座,分水壶一座,平壶一座,万水壶一座,水海一座,楼景真人一躯,洞浮一枚,玉嘴三个,铜叶荷漏三个,筹箭二十四枝,明末尽矣。

布政分司 正厅三间,后厅三间,大门二门各六间,在县东南,今废基存。

按察分司 正厅后厅各三间,大门二门各三间,旧在县前,洪武间迁于城外,通判萧干改建今处。

守镇百户所 正厅后厅各三间,大门二门各三间,在县西,洪武二十六年百户张得山乔林建,嘉靖二十一年副千户乔爵重修。

芦洪巡检司 官厅三间大门二门各三间,巡检宅三间,在县北十里,明洪武五年建。

结陂市巡检司 在县北六十里久革。

永丰仓 在县西,洪武十一年知县张彦良建,万历元年重修,左右共十廒,官厅三间。

预备仓 旧制八乡俱有,久废,本县积有稻榖并贮于永丰仓内。

龙岩公馆 在芦洪司右,万历三年建。

白牙公馆 在本市,知县刘三锡建。

盐厂 在县北马迹潭,明万历四年建。

阴阳学 在县治左,明洪武十八年建。

医学 在县治南,明洪武十八年建。

僧会司 在县城南,明洪武初设于福昌寺侧。道会司 在县治东,明洪武初设于寿昌观。惠民药局 在南门内,久废。

养济院 在县城南知县李信建。

道州治 在城西南隅,按《旧志》:东扺广济仓,西扺宁远卫,南至官街,北至旗纛庙,后街,唐设刺史厅,元结作《厅壁记》,吕温作《厅壁后记》,宋天圣丙寅辛若济改建厅署,及后小厅,鼓角楼,廊庑,仓库,淳熙中赵宣言作漫斋于厅之北,庆元丁巳郡丞张焕卿重建鼓角楼,嘉定壬申徐杞作平易堂于漫斋之后,又作宅生堂于厅事西,方信儒作九疑环观阁于正堂之东,自为记。元至正壬寅重建廨宇,久废。明洪武元年同知盖𢘆弼通判张元湜开创之。正统八年知州盛祥复修之。成化十五年知州黄𤩰题其厅曰:牧爱堂,嘉靖三年知州叶文浩重建鼓角楼,十四年知州陈大濩建仪门六房,二十四年知州王会重建牧爱堂,万历戊子知州张安庆重建六房,极其轩敞,牧爱堂五楹,东为银库,西为仪仗库,北为穿堂,又北为后堂,堂之北为圃,南为仪门,又南为鼓角楼,东西为六房,凡二十四楹,仪门外之东为土地祠,祠东为吏舍,又东为狱戒石亭,在正堂之右申明旌善二亭,旧在州道,西北向,今左旌善右申明俱南向,然兵燹者屡矣,旧制百无一存至。皇清顺治间前后州守稍新葺之,康熙五六年间修葺尤多,如治之后堂穿堂皆焕然一新,东西两楹,六曹吏舍及皂隶亭皆复整饬,仪门重加修理,鼓楼重为创建,规度皆复旧制。

同知署 在堂东。

州判署 在堂西。

吏目署 在土地祠西。

布政分司 在州治东。

按察分司 在布政司东,今毁。

中千户所 在卫西,久废。

后千户所 在卫东,久废。

广济仓 在州治东,原立仓大使一员,久废,康熙五年改立常平仓。

阴阳学 医学 俱在州治东,久废。

僧正司 在报恩寺。

道正司 在开元观。

养济院 在州城东,嘉靖中州守王会建,后万历中州守李发重修,今废。

宁远县治 旧在冷道故城,明洪武二年乃迁今治,中为正厅,扁曰:仁民堂,左为尉厅,右为库藏,甬道中为戒石亭,东西厢为吏廊,前为仪门,门外东为土地祠,为狱直,南为谯楼,楼下为大门,门外左为旌善亭,右为申明亭,正厅后为中和堂,堂东为洗心轩,后为退思轩,后为寝室,旁有耳房,最后有园有池。

县丞署 在堂东。

主簿署 在堂北。

典史署 在治南。

布政分司 在儒学西,正堂五间,左右为隶兵舍,后堂五间,中为穿堂,左右为膳厨,为书吏舍,正堂南为仪门,右为大门三间,西向,今废。守镇千户所 在县治西属宁远卫。

府公馆 在县治西北,寝室三间,串亭一间,正堂二门各三间,厨舍二间,后厅三间,今废。鲁观巡检司 在县南五十里,原属江华县,名涛墟巡检司,明隆庆五年知府史朝富改设本县九疑鲁观二洞口地方。

北面巡检司 在县北八十里,下漕洞,明洪武间建,今属新田县。

税课局 明洪武初设随奉裁革。

预备仓 在千户所后。

广积仓 在水南门内。

阴阳学 在县北。

医学 在县西。

僧会司 在胜因寺。

道会司 在九疑观。

惠民药局 今废。

养济院 在文昌门外。

永明县治 洪武二年县丞彭德谦建,知县梅叔度增修,中为琴堂,扁曰:忠爱厅,左为册房厅,右为幕厅,东廊为吏户礼三房,粮房附之,西为兵刑工三房,承发附之,嘉靖庚子知县杨时举建,明季兵燬。皇清顺治壬辰知县尹足法重建,康熙三年复建,正堂三间,后堂一座,本县库在堂右,架阁库在堂左,竹楼一座,谯楼三间,仪门三间,戒石亭一间,寅宾馆在仪门外,土地祠在寅宾馆后,旌善亭在谯楼外左,申明亭在谯楼外右,焕然壮观焉。典史署 在县堂右,明季兵燬,今暂将黄刘二公生祠改作衙署。

布政分司 在县治东。

按察司 在县东,明知县梅叔度建,丁亥兵燬。皇清康熙五年重建。

府馆 在县前,万历二十年重修。

桐口公馆 在县东三十里。

白象巡检司 在县西南四十里,知县梅叔度建,嘉靖二十八年裁革

桃川巡检司 在县西四十里,知县梅叔度建。

白面墟巡检司 在县西十五里,知县梅叔度建,岁久倾圮,今赁民房居住。

枇杷仓 在枇杷所

桃川仓 在桃川所,今俱属流官千总管。永庆仓 在仪门右,久废。

预备仓 在县堂东北,久废。康熙三年秋重建,预备仓一座三间,亭一座,在县堂左。

阴阳学 在县东街,旧宇颓废,万历二十年知县胥从化重修,今又倒塌。

医学 在县东街后倒塌,与阴阳学同署异舍,今倾圮。

僧会司 在县西西经寺,今与寺并废。

养济院 在厉坛左边,今废。

江华县治 天顺六年建置,中为正堂,左贮仪仗册籍,右为库房,堂下东设吏户礼承发四房,西设兵刑工架阁铺长五房,堂下为甬道,两旁建皂隶亭各一所,堂后为阳春堂,堂左为书楼一座,堂后为寝室,室前大门一座,左耳房一所,室后有思政楼,高四丈许,周围砖石包砌,仪门三楹,大门三楹,寅宾馆在仪门外,前厅三楹,左旁耳房一座,为抄案所右树大门后屋三楹,左右耳房各一座,福堂在仪门之右,旌善亭在大门外,左申明亭在大门外右。

布政分司 在县治西南,万历三年建,正厅五间,东西两廊各三间,仪门三间,大门三间,后堂三间,串堂一间,东西耳房各三间。

府馆 在县东,嘉靖辛丑创建通判周子恭记。锦田巡检司 在县南九十里明洪武间创。锦冈巡检司 在县南六十里,原系军堡洪武十九年改为司。

涛墟巡检司 在县南一百里,洪武十三年创,隆庆四年知县蔡光申革,今衙舍无存。

广积仓 在县治东。

预备仓 在府馆后。

阴阳学 医学 俱在县东。

僧会司 在法隆寺。

道会司 在重元观。

养济院 在县东。

新田县治 在北门内,左右四望诸山,遥向群峰,环拱形家,所谓前有天马,后有翠屏,居高临下,诚莫善于此也。司马张恂定基于此,中立三楹为堂,内为直堂,为后堂,寝室三楹,耳房火室各三楹,堂前重立三楹,以代捲棚及皂隶房甬道,左右各三楹,六房吏书居之,前为仪门,门左三楹,为福德祠,又前为头门,外则蔽以屏壁,缭以周垣,其费皆出自民间,不数年而鼎革,止存败瓦,顺治丁亥扫荡湖南县始平,至丙申知县沈维垣始为葺治,重修仪门三楹,扁其堂曰:修巳爱民,又曰:天鉴,在兹堂后左旁立三小楹,为静理案牍之堂,颜曰:来青轩,久之颓废,康熙丁未春知县钟运泰重建,头门三楹,左右六房各五楹,自堂及后衙诸务整理,皆自捐俸,题堂曰:亲民。

典史署 在福德祠左为门,为堂,为后堂,寝室,因兵燹半圮,顺治辛丑典史石进表渐次修葺,复设火室草房三间,藩以土墙而规模略就。巡检司署 距治三十里,额设于白面寨,原编有弓兵二十五名,自明末己卯分设新邑,其寨辖在南乡境内,因属焉。时巡检员缺,遂将俸食改给典史,兵燹鼎革节奉裁汰,虽具文,屡请未蒙允行,至今巡检官存而俸役实阙。康熙己酉巡检黄在中迁地自建。

公馆 在县治东北隅,门堂各三楹,后为寝室,左右耳房,周翼以垣,康熙庚戌夏知县钟运泰创建,以备经临驻节。

储积仓 在东门内,初止二楹,康熙丁未知县钟运泰复建,三楹以逼处文庙,岚气蒸薰,不堪

堆贮,因于己酉之秋捐俸买县治南老营地一区,庀材鸠工迁之。

僧会司 在十五寺中选举有行高僧司之故无定所。

永州府学校考

     府县《志》合载本府

永州府学 唐韦宙因红蕖亭为夫子庙,后迁愚溪,宋庆历中诏天下立学,柳拱辰移建郡东山麓,嘉定郡守赵善谧徙下之刱讲堂于左上,为御书阁。郡守王佐请于朝,乞监书藏之讲堂,前列四斋,别立一斋于东,以待宗子,西南为射圃,郡守赵希楙复增广之,教授皮龙荣增刻文籍于阁庙门,有石如双凤皮龙,荣建亭于台下,张栻有记,永嘉木天骏来分教立先贤祠,开庆间兵火书籍焚失,景定间教授吴之道增置总管毛伯帖木儿,教授徐思敬始置乐器,殿前刱亭台,至正间殿堂颓圮,同知野先海涯教授黄雷孙绘塑圣贤像,未几,兵荒,丁未平章阿思兰从教授胡鉴之撤而新之,明初诏天下皆建学。辛亥知府刘泰重修礼殿斋舍,戌午佥宪曹衡辟天梯台、故基、创堂屋三间,为教授宅。左右翼以斋舍,壬戌拨入膳学,田粮一千石,复兴春秋丁祀新置祭器,创米廪祭器库及公厨,宰牲房。成化间,明伦堂火佥宪张輗复建,弘治癸丑殿堂就圮,知府姚炳重修,次年复修,嘉靖戊午又重修焉。右为大成殿,左为明伦堂,下为东西庑为戟门,为泮池,而桥焉。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前为棂星门,堂下为四斋,曰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前为儒学门,正殿左为教授廨,为仪门,右为训导廨,殿后为启圣祠,为敬一亭,为射圃,为杏坛,后复就圮。万历乙未冬知府林士标再迁今址,右为大成殿,下为东西庑,前为戟门,为棂星门,为泮池,左为明伦堂,下为斋,前为儒学门,而仪门居左焉。殿东为乡贤名宦祠,为启圣祠,为敬一亭,为土地祠,为训导廨,堂西为教授廨,为太极亭,为训导廨,射圃,则在庙后,然皆残缺不整至。皇清康熙二十五年知府柯弼重修,极其美富勒石记之。

濂溪书院 顺治十四年知府魏绍芳鼎建。社学 在濂溪书院左,顺治十四年魏绍芳建。义学 在濂溪书院右亦魏绍芳建。

府义学 在分守道司前即永州卫,经历司旧署,康熙二十五年郡守柯弼改建。

学田 宝香寺田二十五亩。

祖江桥田七亩。

高凌塘田七亩。

接履桥大业塘田三十五亩。

祁阳县白水司车田三十亩。

范家铺磨刀桥山背田三十亩。

龙庆里过路塘毛冲田十五亩。

接履桥大叶塘田十七亩。

黄阳堡田七十亩。

宁远县毛家洞白表树脚沙洲田三十亩,原系江边水洗沉洲。

隆庆里雷家町田十五亩。

金刚渡田十五亩。

林塘田五亩。

竹皮町雷家门前田四亩。

竹皮町斗岭脚水埠头田六亩。

陈公冲萧家门前栗山下山背田二十四亩。宝香寺田又四十八亩。

平头町田四十一亩。

石山脚田六亩。

青山观田六十亩五分六釐八毫。

零陵县学 在城东南,宋嘉定初在黄叶渡愚溪桥,后移置城东,其地尝产玉芝,元至正庚子燬于兵。洪武三年知县马裕改创城南,弘治庚戌避水徙之城北,嘉靖乙巳巡抚姜侑溪相度城东百户康庄宅,易置创建,前为左右东西庑,又前为戟门,下为泮池,为棂星门,庙左为明伦堂,下为二斋,曰兴贤,曰育才,为仪门,门外有青云桥,又前为儒学门,殿右为名宦祠,为乡贤祠,殿后为启圣祠,为敬一堂,左为教谕廨,右为训导廨,明末燬于兵。皇清顺治十四年丁酉知县刘方至重建,康熙己酉冬重修。

宗濂书院 旧在高山寺右,嘉靖壬戌知府黄翰等同建,万历丁巳知府林士标重修,崇祯己卯分守曾缨推官万元吉复修。皇清顺治十四年丁酉知府魏绍芳鼎建,濂溪书院于镇永楼之下,前为督学校,士之所置社学于大门左,置义学于大门右,有记。

东丘书院 在太平寺内,汉相蒋琬之宅旧,名龙兴寺,故立东丘书院,以祀琬,今废。

社学 有六,一在预备仓右,一在分司后,一在谯楼前左,一在北关外,一在里长局内,一在太平寺,明隆庆四年知府史朝富建。

学田 上里九甲大岭脚下,早田十亩五分。屋山头麦地长头丘早晚田三十六亩。

杨林冲西塘夏公公塘瓦厂塘颜口冲曹头岭。菉头岭等处共田一百五十一亩。

牛头湾又塘下共田二十九亩。

寨子脚车田五十亩。

金刚渡山田十二亩。

梁村早田六亩。

郭塘早田八亩。

腊源口早晚田十亩。

杨江早田九亩。

白沙江晚田一亩。

进贤乡教场坪早田五亩。

湘口河边地一条 以上学田通共一十四处,共田三百二十九亩五分,又地一亩,共折学租,银三十五两七钱三分,每年赈济贫生支用。

外州县

祁阳县学 宋建于县治东五里,即今小东江。元徙近城东一里许,寻毁,明洪武三年始创大成殿堂庑及斋号射圃,主簿王孝廉建,岁久倾圮,正统十年知县王公敬重修,又圮弘治五年同知徐琏通判汪浩等移建于旧基之北,成化八年佥事秦和萧祯重修。皇清顺治十四年守宪黄中通念祁士科名不盛,因改建于县署之左,知县孙斌力成之。康熙十三年吴逆盘踞,学宫,燬废。庚申县令王霭捐资修葺,改明伦堂于大成殿左,建儒学门于堂前,置启圣祠于堂旧址,竖敬一尊经等亭于堂后,堂左为蒙养明道二斋,堂右为明德修德二斋,名宦祠建于戟门左,乡贤祠建于戟门右,东则有青云桥,西有蟾步桥,射圃在启圣祠右,库廪厨宰牲房一一备,具教谕宅在棂星门外,训导宅在教谕宅右,自修葺之后,人文蔚起科名亦较盛于前矣。

三吾书院 在漫郎宅之左,元至元中廉访使姚绂与零陵尉曾圭谋作祠宇,前为三门,周以崇垣,下临浯水,规制宏伟,又割私田三百亩以供学者之费。

梅庄书院 自王公华状元及第后,邑人咸以书院称之。

文昌书院 在县东缘江三里,万历戊子年邑进士邓球募塔成并建此院,院右为景贤祠,祀濂溪明道伊川三先生,前代寓贤与乡先达名。流郡《旧志》误以学前文昌祠为书院,非也。今正之提督学政管大勋,有记。

社学 在县治东,今废。

义学 康熙六年知县伊起莘捐造义学于旧学明伦堂后,后吴逆焚燬,庚申冬知县王霭捐赀复建。

学田 明洪武十五年壬戌拨赐赡学田知县王敬王原觐吴谦以次拓修殿宇。

一宋家町福塘等处,早田大小一百零九丘,晚田大小四十一丘,鱼塘大小九口,早晚共计田塘七十六亩,上自新塘岭脊,起至宋家门首,井丘止东至墙外,南至新塘,右边下石塘,右边屋西至岭脊,分水北至禁山岭脊,分水直至石头塘为界。

一五里牌枫木塘田塘一十二亩,上抵汪家田,下抵陶家田,左抵熊黄二家田,右抵业主田。一后町等处田塘四十亩,东至湖家田,南至许家田,西北至费家田。

一黄土铺堡子町洪桥三处共田塘二十亩。以上四处共田一百四十八亩,该租谷一百四十八石,旧管粮米二石八斗六升,在于上和平乡四甲刘志亮户内。

一牛栏舂民王桦邓愿输荒熟田塘三十二亩,该纳租榖三十二石,粮米四斗五升九合,在于上归阳乡八甲王元富户,康熙元年十二月奉督学道李批允入册。

二项共田塘一百八十亩,共租谷一百八十石,共粮米三石三斗一升九合,康熙七年九月十三日造册报明。

儒学铺地二十六间 在泮池边赁人住本学收租公用。

东安县儒学 明伦堂三间,耳房二间,大门三间,二门一间,在南门外折东二百馀步,宋时始建元至正间燬于峒寇,明洪武三年知县吉岳建,初拨学田置祭器,景泰改元知县卞同奏迁入城,正德癸酉教谕,余珵因累科乏才,复建城外,然仅成一堂及大成殿,明年教谕杨鏊复募建东西庑及戟门,本府同知冯济捐俸助建,棂星门及儒学门,知县李信周缭以垣,教谕程奎光刻文文山所书忠孝廉节四大字石碑于堂之左右。

射圃 在城外学后,直二十丈,横九丈四尺,东南至田及水圳,西至唐家墙,北至学塘。

凤山社学  龙合社学  灵泉社学石期社学 以上四学俱系明时知县陈祥麟建,今废。

周家铺社学 知县朱应辰建,久废。

崇正社学 在寿昌观侧。

学田 金凤寺田大小六十三丘,计二十亩,嘉靖间知县蒋录查拨送学,后为佃人侵没,教谕黄钟查复每年折纳租银四两六钱三分四釐。皇清逐年奉文赈济贫生,又田十一亩,土名石背明。

万历四年教谕程奎光节缩学租及公堂买生员周杲田,后因年久失没,教谕吴虞廷训导余燕贻查复邓景文佃种,每年纳租银一两零五分,以为诸生月课之资。

学塘 二口在城外学后。

道州学 在州西郭外营川门西,唐刺史薛伯高迁建,柳子厚为之记,规制备于宋元,至正间。判官吴芾复新之,明洪武初佥事曹衡于状元山之麓建状元楼,下为会馔堂,又置祭器仓库,后学舍火,有司修葺,岁久复颓,正统间知州盛祥重修,成化间佥事张輗再修明伦堂,萧桢改建尊经阁,知州方璟改棂星门,黄𤩰建儒学门,佥事冯镐建希贤阁号房,嘉靖间复撤而新之。学正曹宏督其事,乙卯钱兑又大修,瞿景淳记。万历间知州韩子祁鼎建聚奎堂,东壁楼,博文斋,约礼斋,志学斋,社学吕继梗重修之,崇祯末年焚于兵,一切皆废,无有存者。皇清顺治八年本府同知冯洪英因旧址建。

先师庙训导程之龙督其成,时地方初定,材木匠

斲俱艰庳,隘弗称仅蔽风雨而已,十三年知州高攀龙复因旧址建东西两庑,为戟门,缩其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刻。

先圣先贤木主并四配十哲,各载以龛,规模初备,

释奠舍菜,始有其所。十八年知州王希圣始因旧址建明伦堂,重修启圣祠,改儒学门,先门西南向,自是改为东南,班于庙而稍逊焉。训导王世俊等各输俸助之,康熙三年仍旧制于棂星门外,建崇正坊,西建育英坊,中建泮宫坊,其先师庙三楹,向南自南为两庑,庑各五楹,再南为

戟门,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再南为棂星门,而濂水绕其外为泮水,由学门入为明伦堂三楹,堂西北为启圣祠,堂后为学正宅,康熙五年署学正举人余增逵建宅,旧为敬一亭基,明世宗刻敬一箴并视听言动心为六箴刻石,今在宅内。

濂溪书院 在州学西,奉元公先生也。宋景定间守臣杨允恭援九江书院,例请额于朝,赐御书道州濂溪书院允恭谢表,在濂溪世家井石刻俱在。元至正间判官吴肯山蒋通等修葺,明弘治正德间知州方琼知府曹来旬相继修葺,嘉靖壬寅御史姚虞檄通判金椿重建,知州王会嗣修之,其制正祠三楹,前为礼厅三楹,又前为御碑亭,即所赐书院额亭之前,有石刻阳为元公像,阴为爱莲说,又前为仪门,门外为棂星门,旧用木,正德间易以石门,外二坊,左光风,右霁月,其奉祠宗子居于书院之右,扁其门曰:文献世家,前为仰濂楼,后为太极亭,爱莲亭,后又特建一亭于礼厅之左,以憩宾客,为味道亭,嘉靖间宗子周绣麟于棂星门内建楼藏,濂溪志书刻板,今一切皆废,仅存祠堂礼厅而已。义学 康熙五年周召南立知州张大成于州治之东择地鼎建堂宇斋舍,极其弘敞,每月亲督诸生考课,士风丕变文学振起。

宁远县学 创自唐,在汉冷道旧县治东五十里,宋乾德间改县宁远,迁于今所,建学于西南,

巽水环绕其前。明洪武二年知县朱庆复鼎建于旧址,赐赡学田粮六百石,永乐戊戌燬于火。洪熙初知县刘童重建,成化十一年知县唐惟善撤而新之,弘治六年梁元振重修棂星门,嘉靖十五年徙于郭之东,清流环合如泮宫形,与邑士合谋,迁学殿堂斋,庑厨库门戟衙,号皆合其制度,至二十六年知县刘孔愚因士类反异,仍复迁于城内旧址,罗洪先作复学记中,为大成殿,前为东西应,为戟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前为棂星门,门外为泮池,左为登圣坊,右为步贤坊,殿左为明伦堂,为两斋,曰:进德修业,为仪门,为儒学门,门外三坊,曰青云,曰丹桂,曰成德,殿后为启圣祠,为尊经阁,为敬一亭,堂后为学仓,右为教谕廨,左为训导廨,棂星门旧以木楯,隆庆六年易以石,后万历十三年副使孙佩重建,崇祯末燬于兵燹,而学宫遂鞠为茂草矣至。皇清康熙七年遣宗人府高珩祭九疑舜陵经其地,

捐银二十四两,发县议建,十八年知县徐经董理未竣卸事,于二十年知县沈仁敷捐赀协同教谕吴大本训导陈铎重建。

濂溪书院 宋县令黄大明建,今失其处。会濂书院 万历二年靖守蔡光来管县事,乃谋诸教谕唐之儒鼎建于学基。

崇正书院 在西门万历四年建。

申义书院 在北门外。

志道书院 在南林寺后,嘉靖三十八年知县白世徵重修,为唐李合宋乐雷发祠。

射圃 旧有射圃,因迁学价卖自后,遂以习射为虚文矣,今止存其名。

社学 旧在县治西,今废。

学田 在黄岭脚中,则田七亩大小共十丘。学铺 有二处,一在迎薰门外望仙桥下,计地十间,一在文昌门外雨亭桥下,计地十八间,每年收租银一十二两。

永明县学 在县治西,洪武三年县丞彭德谦建规模狭隘,七年知县梅叔度重建、大成殿,两庑,棂星门,戟门,泮池,周围砖墙百堵,丁卯落成。成化九年佥事萧祯增修,弘治四年重修,嘉靖十年知县杨秀辅又修,嘉靖十九年知县杨时举三十九年知县,何朝佩皆相继增修,万历四十三年知县季忠重建,明季兵燬。皇清顺治十年知县尹足法教谕张鹏率诸生唐钦明陈学恭等捐助重建,庙殿、两庑、棂星门、戟门、启圣、名宦、乡贤祠,不半载而焕然重新焉。至明伦堂则仍季令所建之旧,因而重葺之,然近亦大加丹艧矣。江华县学 《旧志》唐神龙元年创在县东,宋崇宁元年迁于县北,建炎三年复移县治之东,绍定元年丁亥县令许洞重修,元末废圮,洪武三年知县杨守礼仍创旧基,中建大成殿,东西列以两庑,戟门,门外为棂星门,殿后为明伦堂,东西二斋,曰崇德,曰广业,洪武十五年拨赐学粮六百石,永乐十四年知县姚林重修,置祭器,正统间知县胡琏复加修葺,天顺迁县建学于县治之前,率皆草刱。成化六年巡抚吴澄命分巡佥事张计画更新,知县唐惟善继成之。庙学始备,岁久复圮,嘉靖四十四年知县陶銮将积馀粮银四百两,申请修理,俱全。隆庆二年知县蔡光又重新之。万历年间知县俞颐吉李英材等先后复加修葺,崇祯五年知县彭弼薇移于县治之西;建立大成殿,东庑西庑,戟门,棂星门,泮池,泮宫名宦祠乡贤祠,敬一亭,文昌阁,明伦堂,崇德斋,广业斋,大门,仪门,教谕宅,训导宅,启圣祠,学仓土地堂碑牌钟鼓一一完备。

射圃 在县治东,横十一丈,直二十一丈,东至仓前,西至县衙,南至养济院,北至城壕。

新田县学 初张恂择于东门内肇,建大成殿一座,上起层楼,启圣祠,明伦堂,及儒学衙舍各三楹明末及。皇清初尽为贼燬,止馀大成殿一座,至顺治戊戌县令沈维垣率诸生定议于旧基之下,迁今地,而建焉制悉如旧。

射圃 在南郊利涉桥外知县钟运泰捐俸建,置颜,其额,曰观德。


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书库16222

清史稿[維基](近現代)趙爾巽等撰

卷六十八

 卷六十八

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

湖南

湖南:禹贡荆州之域。明属湖广布政使司,置偏沅巡抚。清初因之。康熙三年,析置湖南布政使司,为湖南省,移偏沅巡抚驻长沙。雍正二年,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并归湖广总督兼辖。七年,置永顺府,升岳州之澧州。十年,升衡州之桂阳州。乾隆元年,升辰州之沅州为府。嘉庆二年,升辰州之乾州、凤凰、永绥三厅。二十二年,置晃州厅。光绪十八年,置南州厅。领府九,直隶厅五,直隶州四,属州三,县六十四。东至江西义宁;三百五十里。西至贵州铜仁;一千七百三十五里。南至广东连州;八百二十里。北至湖北监利。三百五十里。广一千四百二十里,袤一千一百五十里。北极高二十四度四十九分至二十九度三十七分。京师偏西二度十四分至七度四十三分。宣统三年,编户四百二十八万八千一百六十四,口二千二百五万二千一百五十九。其名山:衡岳、九疑、都庞、骑田、萌渚、幕阜。其巨川:湘、沅、资、澧。其泽:洞庭。驿道:自长沙北达湖北蒲圻;东南出插岭关达江西萍乡;南达广西全州;西达贵州玉屏。铁路干:粤汉中段。支:萍株。航路:自长沙南达湘潭,北达汉口。电线:自长沙北达汉口,南通桂林,西通洪江,东通江西萍乡、安源。

长沙府:冲,繁,难。巡抚治;布政、提学、提法三司,巡警、劝业、盐法、长宝四道同治。府隶之。明隶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中,偏沅巡抚自沅州徙驻,为省治。雍正二年改湖南巡抚。东北至京师三千五百八十五里。广一千里,袤五百九十里。北极高二十八度十三分。京师偏西三度四十分。领州一,县十一。长沙冲,繁,难。倚。东:天井。西:谷山。北:罗洋、石宝、麻潭、智度、铜山。巨川则大江,洞庭湖汇湘、沅、资、澧入焉。湘江自湘潭、善化入,纳潦浒河及白沙河。又西北,右合下泥港,左桐树港,纳八曲河,径铜官山,至靖港,为古新康江口。又西北,会乔口河,入湘阴。浏阳河在县南,源出大围山,西北流,经县界入湘。陶关在县西南。有乔头镇巡司。乔头、长沙二驿。长株铁路。善化冲,繁,难。倚。南:昭山。西:岳麓。西北:金盘。东南:锡山,湘水在西,自湘潭入,西北流,左纳观音港,至瓦官口,靳江水从西南来注之。北过水陆洲,入于长沙。东:浏渭水自浏阳入,北合金塘港,至长沙入湘水。又西,卯江水,一名满官江,源出宁乡嵇架山,东北与螺陂河水合,入长沙,是为八曲河。南有暮云市废巡司。有驿。长株铁路。湘潭冲,繁,难。府西南一百里。西:乌台。东:石潭。南:晓霞。东北:昭山,其下有昭潭。西北:韶山。西南:隐山。东南:凤凰山。湘水自衡山入,东南流,过晚洲,屈而北,朱亭港水注之。又东北,过淦田市,东与醴陵县界。又北,过空冷峡,又东北至于凿石浦。屈而西,涓水自西南来会。水径县西易俗乡,又名曰易俗河。又北至湘河口,左合涟水。又东北过县治南,又西北为峨洲,入于善化。其西靳江水自宁乡入,迤东至善化入湘水。二镇:朱亭,县丞驻;下滠,旧有巡司,废。又永宁巡司亦废。黄茅巡司,乾隆二十六年置,后迁县东株洲市,更名。有南岸驿。有商埠,光绪三十一年奏开。有长株、株萍铁路。湘阴冲,繁,难。府北一百二十里。北:黄陵。东:神鼎。东南:玉池。东北:汨罗山、玉笥山。西北:锡山。湘水在西,自长沙入,北合门泾江,又北流,西别出为濠河水,西北与资水分流,其合处曰临资口。其正渠又北至县治西南,白水江注之。又北过芦林潭,锡江水合濠河水自西来会。又北合汨水,西与湄水合。又西北会罗水,为汨罗江,西北流,歧为二,至屈潭复合。西北过屈罗戍南,分流注湘水。湘水西北至磊石山,入于洞庭湖。镇三:营田,萧婆、大荆。县丞治林子口。西北有营田巡司,后废。新市、大荆镇二巡司。湘阴、归义二驿。宁乡冲。府西北一百里。南:石鼓。北:香林。东:天马。东南:嵇山。西:大沩山,沩水出,东南流,右纳黄绢水,左瑕溪,至双江口,流沙河水自西南来注之。又东北,左合玉堂江水,右乌江水,又东北至县治南,屈而东,会平江水,又东北入于长沙,为新康江。又有靳江水在县南,源出湘乡,迤东至湘潭入湘。有唐市镇。有驿。浏阳繁,疲,难。府东一百五十里。西:洞阳山。北:道吾。东北:大光山。又大围山,浏水出,西南至双江口,小溪水自东来会。又过县治西南,浏渭水北流入焉。又西与小河水合,西北入于长沙。北:石柱峰,潦浒河出,西南流,屈西北至长沙为涝塘水。又南川水即澄潭江,自江西万载入,西南过江口入于醴陵,其下流是为渌水也。永兴、居仁二镇。梅子园一巡司,澄潭江,后迁县西永安市。醴陵简。府东南一百八十里。北:小沩山。东:王乔。东南:大屏。西南:君子山。湘水渎自湘潭入。又南渌江水,有二源:北源曰南川水,自浏阳入,西南至双江口,萍水自南来会;水出江西萍乡县,是为南源。又西过县治南,右纳姜湾水,又西与铁江水合。水一名北江,自攸县入,北合清水江,又北流为泗汾河。水又北入渌水,至渌口入于湘。有插岭关。渌口镇巡司及驿,与醴陵驿为二。株萍铁路。益阳冲,难。府西北二百里。北:五溪山。南:小庐。西:修山。西北:紫云。西南:浮丘山。益阳江在南,一名茱萸江,即资水,自安化入,东合泥溪、沾溪、桃花江、志溪诸水,过县治南,别出为兰溪水。合乔江,东北流,北别出为甘溪,入沅江。东有乔江水,首受资水,自沅江入。西:西林港,歧为二,一东北入湘阴,一东南入长沙,皆合湘水。北有益水,出五溪山,东与甘溪水合,至沅江入资。有瓦湖镇。有驿。湘乡冲,疲,难。府西南二百一十里。北:仙女山。东:东台。西:石佛。西北:灵羊。西南有大禹山。涟水一名湘乡河,自邵阳入,北合金竹水,又北与蓝田水会。东北流,左纳西阳水,屈东南至大江口,侧水合崖源水自西南来注。又东北过石鱼山东,青陂水南流合焉,东北至湘潭入湘水。虞塘、定胜二镇。县丞治永丰市。娄底巡司。明置武障,乾隆三年徙改。攸繁,疲,难。府东南二百八十里。东:司空。东北:罗浮。西北:明月山。攸水在东,源出江西萍乡县西,合阳升江水,西南至县治东南入洣水。水自茶陵入,亦名曰茶陵江也。洣水又西与阴山江合,入衡山。东北有凤岭巡司,雍正十一年置。安化简。府西二百六十里。东:移风。南:浮青。北:大峰。西北:小辰。西南:大熊山。山与新化接界。资水在西,一名邵河,自新化入。西北合渠水,屈东北流,过县治北,屈而东,敷溪水自南来注。又东纳善溪水,入于益阳。东南有蓝田水,亦自新化入,东北至湘乡入涟水。又归溪水,源出县西司徒岭,西南流,与湄江合。屈东南,至湘乡合蓝田水。茶陵州繁,难。府东南四百八十里。西:云阳。东:皇雩。东北:景阳山,即茶山。洣水自酃入,亦曰茶陵江,西北流,右纳洮水,北过州治东,茶水自东北来注,又西北入攸。有视渡口巡司,治州南视渡关,后迁高冈南关。

宝庆府:难。隶长宝道。旧隶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来属。东北距省治五百里。广六百六十里,袤六百三十里。北极高二十七度四分。京师偏西五度六分。领州一,县四。邵阳繁,难。倚。南:四望。东:大云。东北有龙山。西北:首望。资水自武冈入,东纳辰溪水,东北过府治北。邵水出龙山,南合桐江、檀江,屈西北流注之,北与渔溪合。西北会高平水,入新化。又涟水亦出龙山,东北入湘乡。又烝水源出邪姜山,合大云水,至衡阳入湘。又西洋江出西北隆回乡,南至武冈,流合洞口水。有隆回巡司。其黑田铺巡司,乾隆二十五年置,后废。通判驻桃花坪。新化繁,难。府西北一百八十里。北:大熊山。东北有黄柏界山,皆与安化接界。南:梅山、长龙。西南:文仙。西北:清虚,一名大西山。资水在东,自邵阳入,西北过县治北,云溪水合洋溪自西南来注之。又北与油溪水合,入安化。西有渠江水,源出冷溪山,北至安化入资水。东有蓝田水,上源曰墨溪,出邵阳,亦入安化。高平水出西南首望山,东南流,入邵阳,注资水。西北有苏溪镇巡司,乾隆四十年废。城步难。府西南四百二十里。乾隆三年改隶靖州,七年复。东:罗汉山。东南:金紫山,与广西全州接界。西南:金童,又有蓝山。西北:枫门山。东北:青角山,即古路山,资水所出,一名都梁水,又名济水。北流屈东,左会款溪水,入武冈。又有巫水,源出东北巫山,南屈而西为渔渡江,县东南诸水皆入焉。至县治西南,左纳界背水,西北与清溪水合,入绥宁。西南有长平水,又曰蓝山水,亦入绥宁,为临川水。又有长滩水,出县南,南至广西龙胜厅,曰贝子溪,其下流是为浔江。同官水亦南入龙胜,为太平溪,流合贝子溪。有横岭峒巡司,本寨头司,乾隆元年置,后迁横岭更名。江头汛巡司治莫宜峒,乾隆六十年置长安营,同知驻。辖瑶峒五:曰蓬峒、牛栏、莫宜、扶城、横岭。为寨四十有八。武冈州繁,疲,难。府西南二百八十里。西北有武冈山,州以是名。又西北,天尊山,山与绥宁接界。南:云山。东南:宝方,又名资胜山。资水在南,自城步入,东合威溪。又东过州治南,左合渠水,右纳石门水,又东北流,蓼溪水自西来会。蓼溪一曰高沙市水,出绥宁。又北合洞口水,水上源曰平溪,出黔阳。东南流,右纳岳溪水,东合西洋江,至平溪口入资水。资水又北,屈而东,径紫阳山,曰紫阳河,龙江水北流入焉。又东南与夫夷水会,入邵阳。西北:{𦰡}溪自绥宁入,至黔阳入沅水。州同驻高沙市。峡口、石门司二巡司。紫阳、蓼溪二废司。新宁繁,难。府西南三百里。西:花溪。南:金城。西南:峎山。东南:大云。东北:高桂。又有紫云山,山与武冈、东安接界。夫夷水在南,一名罗江水,其上源曰西延水,自广西全州入,东北流,左纳深冲水,又北至县治西南,新寨水自西来注之。屈东过笔架山,合水头水,又东北纳涷江水,合小溪水,入武冈,为资水别源。东有靖位镇巡司,康熙二十三年废。

岳州府:冲,繁,疲,难。隶岳常澧道。旧隶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来属。初沿明制,领州一,县七。雍正七年,澧升直隶州,石门、安乡、慈利割隶。西南距省治三百里。广三百八十里,袤三百四十里。北极高二十九度二十四分。京师偏西三度三十四分。领县四。同知一。道光元年移治君山,后废。有岳州商埠,光绪二十四年奏开。巴陵冲,繁,疲,难。倚。城内巴丘山。东:大云、铜鼓,皆与临湘县接界。东南:灵屋、五龙。大江在西北,洞庭湖在西南。君山、扁山、石城山皆在湖中。湖周八百馀里,南连青草,西接赤沙,谓之三湖,湘、沅、资、澧诸水咸汇焉。东北至三江口,合大江,古谓之五渚。大江又东北入临湘。有城陵矶,天险也。南有新墙河,即微水,自临湘入,西南流,左纳沙港,迤西至灌口,入洞庭湖。水出东南清水岭,西南至湘阴合汨水。氵邕湖在东南,一名翁湖,又东为角子湖。杨林街,县丞。鹿角镇,主簿。东:岳阳驿。旧有青冈驿,顺治十六年置,有丞,乾隆十六年裁。临湘冲,繁。府东北九十里。东:黄皋。西南,微落。东南:大云。又龙窖山,跨湖北通城、蒲圻诸县,微水所出,迤西径土城,左纳马港,西南入巴陵。大江在县西,自巴陵入,东北过彭城山,松阳湖水自东南来注之。又东北与白泥湖水合,过鸭栏矶,入湖北嘉鱼。黄盖湖在东北,县东诸水皆汇焉,北注清江口,入大江。东南有桃林、长安巡司,城陵矶,乾隆二十六年徙长安镇,更名,寻复故。云溪、长安二驿。鸭栏矶、长安二镇。华容疲,难。府西北一百八十里。北:黄湖。东:石门、墨山。东北:东山。东南:鼓楼山。大江右渎自湖北监利入,东屈而南,入巴陵。北华容河,西涌水,皆首受大江水,自湖北石首入,东南流入洞庭湖。澧水在县南,自安乡入,合赤沙湖,亦注洞庭。东北大荆湖及团湖,合流入大江。黄家穴司巡司。黄家、鼓楼二镇。平江疲,难。府东南二百四十里。北:永宁。西:湖源。东:道岩。东南:连云。东北:幕阜山,一名天岳山,下有天岳关。又有汨水,自江西义宁入,西南流,右纳红桥水,左纳白铅诸水,又西南至白湖口,屈而北,钟洞水南流西屈注之。又西合卢水,又西北与暹江水合,屈西南过县治南,左纳晋坑水。又西北至将军山,昌山自东北来会,迤西入于湘阴。东有长寿巡司。

常德府:冲,繁,难。隶岳常澧道。旧隶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来属。东南距省治四百十五里。广四百二十里,袤六百二十里。北极高二十九度一分。京师偏西五度十分。领县四。商埠,光绪三十二年奏开。武陵冲,繁,疲,难。倚。西有平山,即武陵山,亦名河洑。北有阳山。东北:药山。东南:善德山。沅水自桃源入,南径河洑洲,屈而东,至府治东南,歧为马家吉河水。又东南流,枉水自西南来注之。又东过牛鼻滩,北别出为小河水,东北汇连山湖,合渐水。沅水又东南入龙阳。渐水在北,一名澹水,源出安福,南流屈东,右纳马家吉河水,又东北至马家洲,歧为二,一东与小河水合,一东北合麻河水,至沙夹入沅水。东北有冲天湖、直山湖、官塘湖,皆合渐水。县丞一,治牛鼻滩。北有大龙巡司,乾隆四十一年置,后废。有麻河驿。桃源冲,繁,难。府西南八十里。北:纛旗。南:绿萝。西南:桃源。沅水在南,自沅陵入,东过高都镇,左纳大洑溪,又东北与小洑溪合。屈而东,夷望溪东流北屈注之。又东合水溪,过县治东南,屈而北,延溪水自西来入。又东北与白洋河合。河出慈利,曰龙潭河,东南入县境,合兰溪、汤溪,又南流为漆家河,入沅水,又东南入武陵。新店、郑家店二巡司。又高都、郑家店二废巡司。新店、郑家店、桃源三驿。苏溪、麻溪、高都三镇。龙阳冲。府东南八十里。南:横山,一名龙阳山,县以此名。北:宝台。东南:军山。东北:洞庭湖。沅水自武陵入,东过小河口,屈而南,沧浪水自西南来注之。东过县治东北,南别出为支港,东通后江湖,至沅江县合资水。其正渠又东北至鼎港口,小河水分流来注之。又东北流为西河,渐水合小河水自西来会,入于洞庭。其入湖处谓之西河口也。东南有龙潭桥巡司。龙阳驿。小江、鼎口二镇。沅江简。府东南二百七十一里。西南:烟波山,西北:赤山,东北:明山,并滨洞庭湖。湖水西自龙阳受资水。资水自益阳入,迤东至毛角子口,南别出为乔江水,至湘阴会湘水。其正渠北屈而西,又西北过县治东,白泥湖水首受益水,自西南来注之。又北至小河口,歧为二,一东北流,至益阳江口入洞庭,一西北与沅水合,汇于洞庭湖。

澧州直隶州:冲,繁,难。岳常澧道驻。旧为岳属州,雍正七年升,割石门、安乡、慈利来隶,并置安福。十三年增永定。东南距省治六百有五里。广四百三十五里,袤二百有五里。北极高二十九度三十七分。京师偏西四度四十四分。领县五。西北:天供、大清。东南:关山、彭山、铜山、大浮。澧水在南,自安福入,东北流,东别出为内河,屈东南至道口,道水自西南来注之。又东至六冢口合澹水。水出石门东,过州治北,屈而南,又东至伍公嘴,涔水自西北来会。又南合澧水,至汇口入于安乡。东有虎渡水,一名后小江,首受大江水,自湖北公安入,南流为一箭河水,其左岸则安乡县界也。又南至汇口入澧水。州判驻津市镇。清化、顺林二巡司。兰松水、马二驿。汇口、三汊河、津市、嘉山四镇。顺林司。后废。石门难。州西南九十里。雍正七年自岳州来属。西:石门。北:燕子。西北:层步,一名层山。又西北有卢黄山。澧水在南,又曰零阳河,自慈利入,北屈而东,与渫水合。水出西北龙门洞,东南流,右纳黄水,左纳温水,又东南至渫口入澧水。澧水又东过县治南,双溪水自北来注之。又东北合朝阳溪水,入安福。又道水自慈利入,亦东北流入安福。西北有水南渡巡司。安乡简。州东南一百二十里。雍正七年自岳州来属。北:黄山。东:石家。西:石龟。西北:古田。澧水在西,自州入,南至汇口,西别出为羌口河。又西南流为麻河,至武陵入渐水。其正渠东南汇于大鲸湖。又东过县治南,长河水首受大江,北自公安来注之。又东南入南洲。又东,后江水,亦受大江,自湖北石首入,南流为景港水,至南洲入澧水。大溶湖北受澧水,注于沅。康熙十八年置焦圻、南平二驿,后废。有羌口镇。慈利简。州西南一百六十里。雍正七年自岳州来属。北:道人。东北:星子。西南:零阳。又有云朝山。澧水在西,自永定入,东至褚溪口,右合九渡水,又东北与九溪河水合。水出湖北鹤峰州,即古溇水也。又东过县治北,右纳零溪水。入石门。又道水亦东北入石门。又龙潭河出西南,南至桃源入沅水。澧水在境为洲渚者八,为潭者二,为滩濑者百三十二。有麻寮所、九溪卫城巡司。安福难。州西南六十里。雍正七年以慈利县九溪卫地置,析澧州地益之,治裴家河,来属。北:大铜。东:营驻。西南:大浮山,山跨石门、桃源、武陵诸县。澧水在北。自石门入,迤东流,左纳合溪,右纳恶蛇溪,又东入澧州。又道水在县南,亦自石门入,东北至澧州入澧水。有添平所、新安市巡司,乾隆三十二年废。永定疲,难。州西南三百四十里。雍正十三年以慈利永定卫置,析安福县地益之,治旧卫城,来属。南:天门。西南:崇山。西北:马耳。东北:香炉。澧水在南,自桑植入,南屈而东,武溪水自南来注之,又东与大庸溪合。又东流,左纳无事溪,右纳仙人溪,又过县治东南,西溪水北流入焉,又东合社溪入慈利。又九渡水出县南,东北至慈利入澧水。大庸所城在县西。

南州直隶厅:繁,疲,难。隶岳常澧道。本华容县地,咸丰四年,湖北石首县藕池口决,江水溢入洞庭,淤为洲。光绪十七年置厅,治九都市,并析华容、巴陵、安乡、武陵、龙阳、沅江诸县地益之。东南距省治五百四十里。广一百一十里,袤九十里。北极高二十九度二十一分。京师偏西四度一十三分。北:太阳山。东:明山。西南:清介。东南:洞庭湖。寄山、团山皆在湖中。西有澧水自安乡入,东南径白板口,歧为二,一西南至天心湖合沅水,一东与后江水合,又西南至冷饭洲,汇于洞庭。又有游桥水,首受后江,南至麻濠口入洞庭。又涌水自华容入,东南流,至厅治东北,南别出为神童港,与游桥水会。迤东过明山,其北岸则华容县界也,又东至锯子口入洞庭湖。

衡州府:冲,繁,难。隶衡永郴桂道。旧隶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来属。乾隆中增置清泉。东北距省治三百八十里。广四百六十里,袤二百九十五里。北极高二十六度五十六分。京师偏西四度五分。领县七。衡阳冲,繁,疲,难。倚。城内金鳌山。北:岣嵝山。西北:九峰、黄龙。西南:大云山。东南:湘水左渎自清泉入,北过府治东,北受烝水。水出邵阳东,合等江水,至陡江口,岳山水南流入焉。右纳演陂,南流,武水自西南来会,纳清化河,其右岸则清泉县界也。东北径石鼓山入湘水。又北,东入于衡山。有寒溪镇。县丞治查江市。有衡阳驿。清泉疲,难。倚。乾隆二十一年析衡阳县东南乡置,来属。东:清泉山,县以此名。南:回雁峰,衡岳之首峰也。南:雨母。西南:七宝、探山。湘水自祁阳入,迤东流,右界常宁县,栗江水自西北来注之。又东过茭河口,西北过府治东。合耒水。北屈而东入衡山。西南:柿江水、清化水,皆东北至衡阳入烝水。东南有新城市巡司。廖田驿。衡山冲,繁,难。府东北一百里。西北:衡山,是为南岳。东:灵山。东北:凤凰。东南:杨山,又名武阳山。湘水自衡阳入,东北合龙隐港水,至茶陵江口,洣水合永乐江自东南来注之。北过县治东,为观湘洲。右纳石湾港,左纳樊田港,又北,东入湘潭。又涓水源出湘乡,东合兴乐江,东北至湘潭入湘水。有草市、永寿二巡司。雷家镇有驿。耒阳冲,繁,难。府东南一百五十里。西:石臼。东:侯计山,跨安仁、永兴二县。东南:天门。东北:明月。耒水自永兴入,东北流,右纳肥江,西北至城南,屈东北,浔江水自东来注之,西北入清泉。其东马水从之,亦至清泉入耒水。罗渡镇有废巡司。有驿。常宁难。府西南一百二十里。北:憩山。西南:塔山、液麻山。东南有逍遥。东北:盟山。西北:湘水右渎自祁阳入,合吴水。又东北,左与清泉分岸。又东与宜水合。水出县南西江山,北径县治西,左有蓝江,右有潭水,皆流合焉,又东北至江口市入湘水。湘水又东北流,右纳盐湖,至茭河口,舂水北流西屈来会。水自桂阳州入,一名茭源河,其东岸则耒阳县界也。湘水又北入清泉。有杉树堡。西南壤接瑶峒。安仁简。府东南一百五十里。南:大湖山。西:金紫。北:军山。东北:排山。东南:大松山。西北:永乐江自永兴入,北与浦阳港合。又北流,左纳油陂港,右纳莲花港,北至安平市,大坪港西流合焉。又过城西北,宜阳港水自南来注之,西北至衡山入洣水。有潭湖镇、安平镇废巡司。酃简。府东南三百里。北:青台。南:泰和。东南:万阳。西南:屏水山。山与桂东接界,洣水出焉。迤北至双江口,漠渡水北流西屈注之。又西合春江,即云秋水,东北合洣水入茶陵,是为茶陵江。其东沔渡水,北为洮水,下流合于洣水。

永州府:冲,繁。隶辰沅永靖道。总兵驻。旧属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来属。北距省治六百七十里。广三百四十里。袤五百九十里。北极高二十六度九分。京师偏西四度五十三分。领州一,县七。江蓝同知一,嘉庆十九年移治江华县涛墟市,后又迁于锦田所城。通判一,道光十二年移治新田县杨家铺。

零陵冲,繁,难。倚。城内万石山。西:西山。北:万石。东北:岿山。东南:阳明山。西南:石城山、永山。湘水自东安合西南石头江入,至府治西北,东南潇水自道州合麻江水入,北与永水径袁家渡至城南,合愚溪及钴鉧潭来会,是为潇湘。湘水北与芦洪江水合,又北,东入祁阳。黄溪水出东南,马子江出西南,并流合湘水。县丞驻泠水滩。北有黄杨堡巡司,后废。有驿。

祁阳冲,繁。府东北一百里。北有祁山,县以是名。南:白水。东南:乐山。东北:七星,即大云山。西北:四望山。湘水自零陵入,东纳浯溪,过县城南,合祁水。水一名小东江,古曰氵毛口,源出西北腾云岭,东南流,烟江水自北来会,入湘水。湘水迤东过白水镇,白江水合黄溪水自西南来注之。屈东北,与清江水合。水出县北镇潭山,即古馀溪水也。东有归阳市巡司,乾隆二十一年移治排山驿,寻复故。文明市有永隆废巡司。有驿。有白水、乐山、文明、沙镇、大营五镇。

东安简。府西九十里。北:东山。西北:舜峰。东北:高霞。东南:伏虎。湘水自广西全州流入,北屈而东,清溪江合宥江水自西北来注之,东与石期江水合,又东北入零陵。芦洪江源出东北八十四渡山,东南流,左会龙合江,东南至零陵入湘水。有芦洪市巡司,石期市废司。渌埠、石期、荆塘三镇道州难。府南一百五十里。城内元山。北:宜山。西北:潇山、营道山。西南:营山。又都庞岭界接永明,盖五岭之第三岭也。潇水在东。即古营水,又曰泥江,自宁远县入,西北至青口,与南源沱水合。水自江华入,北屈而西,合掩水,东北至州治南,营道水自西南来注之,今谓之小营水。又东北,左纳宜江,会潇水。其会流处曰三江口。潇水又北纳麻江水,入零陵。有白滩营。永安关界广西灌阳。瑶山在东南。

宁远简。府东南一百八十里。南:九疑山,跨道州、江华、蓝山诸县。北:阳明山、黄溪山。东北:舂陵,一名仰山。潇水在南,源出九疑三分石,西北至江口会瀑水。水出东南舜源峰,即古泠水也,北流合漭水。又西北过县治,都溪水自东北来注之,入潇水。东北白江水,北入祁阳。其西大竹源水,一名杨柳溪,亦东北至祁阳。有梅冈镇。九疑鲁观巡司。

永明难。府西南二百二十里。北:永明岭。即都庞岭。东南:马山。西南:荆峡镇山,其下有镇峡关,界接广西恭城县。掩水源出西北大掩峰,北过县治西,右合古泽水,屈而东,角马河水自东南来注之,东北至道州会沱水。西南沐水,南合遨水,西至桃川所城,右纳皋泽,左纳扶灵,西南入于恭城,其下流是为平乐水也。西南周棠寨巡司。又有白面墟司巡检,后迁东南枇杷所城,更名,寻废。桃川废司。白象镇。瑶山在县西。

江华繁。府南二百二十里。东:豸山。南:吴望。西南:苍梧岭,即临贺岭,又名萌渚岭,跨广西富川、贺县,盖五岭之第四岭也。沱水在东,上源曰中河,自蓝山入,南屈而东,前河、后河皆流合焉,又西南径锦田所城。宜迁水出广东连山,西北流注之,西与灵江合。又西北合冯水,今谓之练江水也,至县城东曰东河。西河曰萌渚水,自西南来会,又西北入道州。西南有锦冈巡司、锦田废司。瑶山在县东。新田简。府东南二百八十里。南:七贤、蓝山。西北:舂陵山,与桂阳州宁远县接界。舂水出焉,俗曰乌江水,东南径夫人山,又南至县城西南为西河水,东河水自东北来注之,又东屈而北,入于桂阳。东南白面墟废司。东有瑶山。

桂阳直隶州:繁,疲,难。隶衡永郴桂道。旧桂阳州隶衡州府。雍正十年升为直隶府,仍所领。东北距省治六百三十里。广二百二十七里,袤二百五十里。北极高二十五度四十九分。京师偏西四度零五分。领县三。东:鹿峰。西:大凑,一名宝山。西北:坛山。西南:石门。东南:神渡。舂水自新田入,北过象鼻嘴,漼水合鼠峡水自西北来注之,即桂水也。屈东会钟水,纳泮溪,又北与枫江水合,至常宁入湘水。东南:仰天湖,屯湖水出,西北流,左合麻沦江,又北与泉田水合。屈东北,莲蓬溪水北流来会,又东北入郴州。南牛桥镇、北泗州寨二废巡司。临武简。州西南一百四十里。北:八源,一名东山。西:舜峰。西南:华阴。又有西山,古名桐柏山,溱水出焉,东北流,左纳贝溪,与秀溪水合。屈而北,武溪水合石江水自西来会。又东,赤土溪水南流合焉,东南入宜章。有赤土镇。瑶山在县南。蓝山简。州西南一百五十里。北:蓝山。西:九疑。南:南风坳,界接广东连州,钟水出焉,西流屈北会岿水。水出九疑山,曰九疑水,亦谓之舜水,东北径县治南,左纳濛溪,屈而东,毛俊水合华荆津水自东南来注之,又北与蓝溪水合,东北入嘉禾。西南中河,入江华为沱水,下流合于潇水。有毛俊镇。大桥镇巡司,后迁临武营,更名。瑶山在县南。嘉禾简。州西南一百一十里。西:晋岭,即蓝山。北:石门。西北:石燕山。钟水在南,自蓝山入,东北流,至县城东北,含溪水自西来注之,北至桂阳州入舂水。东南泮溪水,源出临武,北与芹溪水合,亦至桂阳州入舂水。有两路口废巡司。

郴州直隶州:冲,繁,难。隶衡永郴桂道。旧隶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来属。北距省治六百八十里。广三百四十里,袤二百三十里。北极高二十五度四十八分。京师偏西三度四十九分三十秒。领县五。东:马岭山。东南:五盖。西南:灵寿山。又黄岑山即骑田岭,又名腊岭,盖五岭之第二岭也。耒水左渎自兴宁入,西北流,梓塘江自东南来注之,东北合郴水。出黄岑山,一名黄水,东北与沙江合。又北受千秋水,过县治东,北合骡溪,又北至郴江口入耒水。耒水东北入永兴,西有屯湖水,北径栖凤山,曰栖凤水,又东北至永兴入耒水。南有良田市巡司。有驿。永兴冲,繁。州北八十里。城内三台山。西:高亭。南:土富。北:金鹅。东北:桃源。西南:白豹山。耒水自州入,北合注江水,屈西过县城西南,左纳灵江,西北至森口,屯湖水合高亭水自西南来会,东北入耒阳。东大步江,源出兴宁县,合潦溪水,东北至安仁为永乐江。北安福、西南高亭二巡司,后废。有驿。宜章冲,繁,难。州南九十里。北:黄岑。东北:漏天。南:西山。西南:莽山。溱水在南,亦曰武水,自临武入,东南流,岑水合浯水自西北来注之,东南入广东乐昌。县北章水,南至乐昌为罗渡水,入武水。县南长乐水,东北流,屈西,又东北至广东乳源,为武阳溪,亦入武水。东赤石、西南白沙二巡司。有驿。有瑶山在县南。兴宁疲,难。州东北八十里。东:石牛。西:九峰。北:七宝。南:浦溪山。东南耒水自桂阳入,迤西至丰溪口,沤江自东北来注之,西北与资兴江水合。水出县东,即古清溪,亦谓之乙陂江,又西北合雷溪水,入郴州。县北程江,西南至永兴入耒水。东北小江水,一名大步江,亦西北入永兴。又东春江,至酃合洣水。有涤口巡司,州门镇废巡司。桂阳简。州东南一百六十里。南:屋岭。东:洞灵。西:义通。西南:大官。东南:东岭。耒水在南,出耒山,西北合渌水,秀溪水自西南来会。又西北与寿江水合,入兴宁。北沤江自桂东入,右纳淇江,为北水河,西北至兴宁入耒水。县南屋岭水,南与蓝田合,又南入仁化为恩溪。又益将河出东岭,左合孤山水,东北至崇义为积龙水,下流合于章水。有益将、文明市二巡司。山口镇、濠村镇有二废巡司。瑶山在县南。桂东简。州东北二百七十里。西:紫台山。南:乌春。东:胸膛。东北:都寮山。又有屏水山,沤江出焉,一名澄江,南与螺川水合。西过县城南,桂水自西北来会,又南为严溪,左东溪、右白竹皆流合焉,西纳双坑水,与大江水合,南流入桂阳。东南:泥湖山,大坪水出,入江西龙泉,为遂江水,入赣水。左溪水亦至龙泉合遂江水。西南有高分镇废巡司。

辰州府:冲,繁,难。隶辰沅永靖道。旧隶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来属。初沿明制,领州一,县六。乾隆元年,沅州升府,黔阳、麻阳割隶。东距省治八百五里。广三百五十里,袤六百五十里。北极高二十八度二十三分。京师偏西六度二十二分。领县四。沅陵冲,繁,难。南:南山,一名客山。西北:小酉。东北:壶头、明月。东南:圣人山。沅水在南,自泸溪入,东北合蓝溪,至府治西南,酉水合明溪、小酉溪自西北来注之。东北合深溪,北屈而东,左纳朱洪溪、洞庭溪,右纳怡溪,迤东入桃源。又冷溪出东南,北与三渡水合,又东北至桃源为夷望溪,入沅水。通判驻浦市。县丞驻荔溪市。有马底镇、船溪二巡司。池蓬、明溪、会溪三废巡司。辰阳、马底二驿。泸溪简。府西南七十里。明,卢溪,清初改。东:权山。西:天桥,一名羊乔。北:虎头。西南:踏湖山。沅水在东,自辰溪合浦溪入,北至县城南,武水合沱江水自西来注之。水出乾州厅,曰武溪水,又名卢水也。沅水又东北入沅陵。西北潭溪水,西南大能水,皆流合武水。又太平溪出西南,东南至麻阳入沅水。南有溪洞废巡司。辰溪冲。府西南一百一十里。南:五岘。西:大酉。北:熊头。西南:房连、龙阳山。东南:沅水自黔阳入,北过茶龙山,合麻溪水,北入溆浦。又西北复入县东,右纳柿溪,迤西过县城南,辰水自西来会,东北入泸溪。县南龙门溪,北流合辰水。有黄溪口巡司。山塘驿。有渡口、普市二镇。溆浦繁,疲,难。府东南二百七十里。东:红旗。东南:顿家。西北:卢峰。西南:大溆山。沅水在西,右会溆水,一名双龙江,源出县南金字山,径龙潭溪,进马江自东南来注之。屈而北,左纳猫儿江,右纳柿溪江,又北与龙湾江水合。又西北流,宣阳江东北自圣人山来会,西至县治东南,大潭水南流合焉,又西合沅水,东北入辰溪。南有龙潭巡司。瑶山在县南。

沅州府:冲。隶辰沅永靖道。本明沅州,隶辰州府。乾隆元年升为府。东北距省治一千一百三十五里。广二百八十里,袤二百五十五里。北极高二十七度二十三分。京师偏西七度零三分三十秒。领县三。芷江冲,繁,难。倚。乾隆元年,以州地置。北:明山。东北:武阳。东:花山。东南:高明。西南:罗山。西北:米公山。潕水即无水,自晃州入,东北流,左纳柳林溪、粟米溪,屈东南,过府治南,杨溪东流屈北注之,与五郎溪合。东屈而南,丰溪水自东北来入,东南入黔阳。西南:中和溪,出晃州东南,至黔阳入沅水。县丞治榆树湾,怀化、便水二巡司。晃州、便水、罗旧、怀化四驿。黔阳冲。府东南九十里。本隶辰州府。乾隆元年来属。南:赤宝。北:紫霄。东:龙标。东北:钩崖。东南:罗公山。沅水在西,自会同入,东至托口寨,左合中和溪,右合渠水,屈东北至县城西,与潕水会。其会流处曰清江口,即古无口也。又东南流,错入会同,迤东北复入县东,供溪水北流西屈注之。水出绥宁,其上流为{𦰡}溪水,东北入辰溪。东:石桥、安江二巡司,道光十二年废。瑶山在东南。麻阳难。府西北一百二十里。本隶辰州府。乾隆元年来属。北:纱帽。南:西晃。东:苞茅。东南有齐天。东北:雄山,其下有雄关。辰水在南,一名麻阳江,自贵州铜仁入,东与密粟溪水合。左纳铜信溪,右纳石桥溪,过县治东南,屈而北,乐濠溪自西北来注之,又东合太平溪,至辰溪入沅水。县丞治岩门寨,有高村巡司。岩门驿。

永顺府:难。隶辰沅永靖道。明为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领土州三:南渭、施溶、上溪;长官司六:腊惹峒、麦著黄峒、驴迟峒、施溶峒、白崖峒、田家峒。隶湖广都司。雍正四年改流官置厅,隶辰州府。七年升为府。东南距省治一千八十里。广五百里,袤五百五十里。北极高二十九度二分,京师偏西六度四十分。领县四。永顺难。倚。本永顺宣慰司地。雍正七年置,治猛峒。东南距旧司治三十里。东:飞霞山、贺虎。东北:蟠龙。东南:羊峰。西北:万笏。酉水中源自保靖合入逝溪,东与喇集溪合。溪出龙山,曰汝池河,东南过府治西南,小溪水自北来注之,南与牛路河合,入酉水。酉水又南屈而东,左纳施溶溪,入沅陵。东南:明溪,亦南至沅陵入酉水。东北:上洞河,出县北,过十万坪入桑植,是为澧水南源。府经历驻刘家寨。王村巡司。田家峒废司。驿三:王村、毛坪、高望界。龙山简。府西北二百二十里。雍正七年析永顺宣慰司地置,治麂皮坝。乾隆元年又省大喇土司地入焉。南:洛塔。东南:铁炉。西南:八面山。酉水在南,即北河,又名更始水。三源,其北源曰白水河,自湖北宣恩缘界流入,南径县治西北,中界湖北来凤县,又南流,果利河自东北来注之。又南与皮渡河合,为卯洞河,西南错入酉阳州。其中源曰邑梅河,出秀山,北流东屈来会,又东复入县西南境。其右岸则保靖县界也。东与洗车河合,入保靖。东南:汝池河,至永顺入酉水。有隆头巡司。保靖难。府西南一百四十里。本保靖宣慰司地。领五寨、筸子坪二长官司。雍正四年改流官置厅,隶辰州府。七年改为县来属,治茅坪,西南距旧司治半里。西:烟霞、洛浦。北:云台。南:吕洞山。酉水自四川酉阳州入,迤东流,左界龙山,又东屈而南。其南源牛角河,出贵州松桃厅,东流屈北来会。又东过县治北,左纳蒙冲溪。又东与白溪水合,入永顺。张家寨巡司。保靖、白栖关二站。桑植简。府东北一百二十里。本桑植安抚司地。领美坪等苗峒凡十有八。雍正四年,改流官置厅,隶岳州府。七年改为县,析慈利县安福所地益之。治安福所城。乾隆元年,复省上峒、下峒、茅冈三土司地入焉。北:天星。东:阳岐。东南:簸箕山。澧水三源:西北源曰夹石河,出栗山坡,东南为绿水河,又东至两河口;南源上峒河,自永顺北流来会,又东与凉水口河合;河出西北七眼泉,是为澧水北源。东屈而南,至县治西北,长酉水自东北来注之。又南入永定。又有绳子溪,出东北红花岭,东南至慈利入溇水。有下峒废巡司。

靖州直隶州:繁,难。隶辰沅永靖道。本隶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来属。雍正五年,割天柱隶贵州黎平。东北距省治一千六十里。广三百七十里。袤三百六十里。北极高二十度三十五分。京师偏西七度。领县三。南:侍郎。东:鸿陵。西:飞山。西北:艮山。西南:青萝。渠水在东,古谓之叙水,自通道入,北至县治东南,右纳老鸦溪,左纳潩溪,西北入会同。西南有四乡河,源出贵州开泰,东北至通道入渠水。有零溪巡司。会同难。州北九十里。北:岩屋。西北:八仙。东北:金龙。沅水在西北,自贵州天柱县入,东北错入黔阳。又东径县东北,巫水合若水溪自东南来注之,入于黔阳。西:渠水自靖州入,北径县治西北,右纳平川,与吉朗溪合。水出贵州开泰,又名郎江水,西北至黔阳入沅水。西南堡子巡司。洪江司,废。通道难。州南九十里。东:玉柱。东南:福湖。又佛子山,渠水出焉,西北过犁嘴山,播阳河自西南来会。河出开泰,曰六冲江,又名洪州江也。北与四乡河水合,北至县治西南,临川河入焉,又东北入靖州。西南有播阳废巡司。绥宁繁,难。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北:宝鼎。东北:蓝溪。又有枫门山,巫水在西,即洪江,古谓之运水,又曰雄溪,自城步入,西北至界溪口,莳竹水自南来注之。又北流为竹舟江,西北至会同入沅水。又蓼溪水,源出东北鸡笼山,东为武阳水,又东北入武冈州,是为高沙市水也。南:长平水自城步入,西流,右纳驾马溪,又西与双江水合,西北至通道合渠水。有青陂、双江二巡司。

乾州直隶厅:繁,难。隶辰沅永靖道。明为镇溪军民千户所,隶辰州府泸溪县。康熙三十九年改为乾州。四十七年置厅,治镇溪所城,仍隶辰州府。嘉庆元年升直隶厅。辖苗寨一百一十有五。东北距省治九百六十五里。广一百二十里,袤九十里。北极高二十八度十二分。京师偏西六度五十九分。东:镇溪。西:武山,武水出焉,一名武溪,又名卢溪,迤东过厅治西,屈而南,万溶江自凤凰厅北流东屈注之。又东与镇溪水合,东南入泸溪。有河溪、乾州二废巡司。镇溪、喜鹊二营,皆嘉庆二年置。

凤凰直隶厅:繁,难。镇筸总兵、辰沅永靖道驻。明为五寨、筸子坪二长官司,隶保靖宣慰使司。康熙四十三年,改流官置通判,辰沅靖道佥事徙驻。雍正四年改凤凰营。乾隆五十二年改厅,升通判为同知。嘉庆元年升直隶厅。辖红苗寨一百有五。东北距省治一千五十里。广一百八十四里,袤一百二十里。北极高二十七度五十三分。京师偏西七度三分。南:南华山。西:凤凰山,上有凤凰营,又有凤凰营司巡检,后废。东南:观景。南:二华。西南:都督。沱江自贵州铜仁入,迤东北流,乌巢江自北来注之。东过厅治北,又东北入于泸溪,是为武水最南源也。又,万溶江源出西北天星砦山,东屈而北,左纳龙爪溪,西北至乾州合武水。西南:乐濠溪,东南至麻阳入辰水。祐营,知事驻。得胜营、五寨站有巡司。

永绥直隶厅:繁,难。隶辰沅永靖道。绥靖总兵驻。明,镇溪千户所、崇山卫地,隶辰州府泸溪县。雍正元年置厅吉多营,仍隶辰州府。嘉庆元年升直隶厅。七年移治花园堡。辖红苗寨二百二十有八。东北距省治一千一百五十九里。广九十里,袤一百五十五里。北极高二十八度四十三分。京师偏西七度。南:大排吾山。西:苞茅。西南:蜡尔。牛角河即酉水南源,自贵州松桃厅缘界流入,北至茶洞城,其左岸则四川酉阳州界也。屈而东北,界保靖县。东过厅治北,腊尔堡河自西南来注之,东北入保靖。西南:高岩河,源出犀牛潭,入乾州为镇溪,入武水。茶洞,废知事,隆团、排补二砦废司。有花园砦。

晃州直隶厅:冲。隶辰沅永靖道。本芷江晃州堡地,属沅州府。嘉庆二十二年析置直隶厅,移凉伞通判治焉。东北距省治一千二百四十五里。广五十二里,袤一百四十五里。北极高二十七度二分。京师偏西七度二十二分。西:龙溪。西南:尖坡。东南:宝骏山。潕水在南,一名无水,又名氵舞水。上流曰镇阳江,自贵州玉屏入,东北与龙溪合。过厅治南,左纳木多溪,东流会平溪,东北入芷江。东南:中和溪,一名罗岩江,亦东北流入芷江。晃州、凉伞二巡司。有驿。


12

(梁)沈約《宋书卷二十八考證》晋怀帝永嘉六年二月壬子神马鸣南城门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六月甲申朔宁州刺史费统上言所统晋宁之滇池县旧有河水周回二百馀里六月二十八日辛亥神马二匹一白一黑忽出于河中去岸百步县民董聪见之

白象者人君自养有节则至宋文帝元嘉元年十二月丙辰白象见零陵洮阳;元嘉六年三月丁亥白象见安成安复。江州刺史南谯王义宣以闻汉武帝元狩二年三月南越献驯象。


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书库16222

《滇池铙吹》云: 〔朱鸢县小输宾布,白象营高挂柘弓。〕 〔鱼龙异乐军中舞,风月蛮姬马上箫。〕

大清一统志(清)和珅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一 1a

大清一统志

 湖南省(/京师西南三千五百八十五里东西距/一千四百二十里南北距一千一百五十里)

(东至江西南昌府义宁州界二百八十五里西至/贵州铜仁府铜仁县界一千一百三十五里南至)

(广东连州界七百六十五里北至湖北荆州府监/利县界三百八十五里东南至广东韶州府仁化)

(县界七百九十里西南至广西平乐府恭城县界/九百五十九里东北至湖北武昌府通城县界六)

(百四十里西北至四川重/庆府酉阳州界九百里)

︹分野︺天文翼轸分野鹑尾之次(晋书天文志零陵入/轸十一度桂阳入轸)

(六度武陵入轸十度/长沙入轸十六度)

︹建置沿革︺禹贡荆州之域周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

  属楚秦置长沙郡及黔中郡地汉高帝置桂阳武

卷一百三十一 1b

  陵二郡建长沙国(汉书吴芮传吴芮徙/为长沙王都临湘)武帝时又

  增置零陵郡俱属荆州后汉因之(废长沙/国为郡)建安中

  零陵武陵属蜀汉长沙桂阳属吴后俱属吴增置

  天门衡阳湘东邵陵营阳五郡晋平吴废营阳郡

  增置南平郡俱属荆州惠帝以桂阳郡属江州怀

  帝又分置湘州(治临湘领长沙衡阳湘东零陵邵/陵等郡水嘉元年置咸和三年省)

(义熙八年复置/十二年又省)穆帝时复置营阳郡南北朝宋亦

  为湘州(武帝永初三年复立湘州领郡十长沙衡/阳桂阳零陵营阳湘东邵陵在今省境广)

(兴今属广东临庆/始建今属广西)又增置巴陵郡初属湘州后属

  郢州武陵郡亦属郢州惟南平天门二郡仍属荆

卷一百三十一 2a

  州齐并因之梁增置罗巴武郴等州陈有湘巴沅

  郴四州隋大业初废诸州改为长沙巴陵衡山武

  陵澧阳零陵桂阳等郡俱属荆州唐武德初复改

  诸郡为州四年置潭州总管府七年改都督府开

  元二十一年又分属江南西及山南东黔中道(/)

(西道领鄂岳潭衡永道郴邵八州山南东道/领澧朗二州黔中道领辰锦叙业溪五州)广德

  二年置湖南观察使(唐书方镇表至德二载置衡/州防禦使领衡涪岳潭郴邵)

(永道八州治衡州上元二年废广德二年置湖南/观察使领衡潭邵永道五州治衡州大历四年徙)

(治潭州中和三年升钦化军节/度光启元年改武安军节度)五代时为楚马殷

  所据(殷所据潭衡澧朗岳道永邵辰郴溪锦/奖十三州为今省境馀属广东广西)周广

卷一百三十一 2b

  顺初地入南唐既而刘言取之寻又为周行逢所

  据(在今省境者惟郴州属南/汉溪锦奖三州仍为蛮地)宋平湖南分置湖南

  北路元丰中改荆湖南北路(鼎澧岳辰沅靖属湖/北路潭衡道永郴邵)

(桂阳监属湖南路后湖南/路又增置武冈茶陵二军)元为湖广行省地(岳州/常德)

(澧州辰州沅州靖州六路属江南湖北道天临衡/州道州永州郴州宝庆武冈桂阳八路茶陵耒阳)

(常宁三州属/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布政使司(岳州长沙常德/衡州永州宝庆)

(辰州七府郴靖二州为本省境万历/二十八年始置偏沅巡抚治偏桥镇)

 本朝康熙三年分置湖南布政使司为湖南省(是年/移偏)

(沅巡抚驻长沙府雍正/二年改为湖南巡抚)七年置永顺府升岳州府

  属澧州十年升衡州府属桂阳州均直隶布政司

卷一百三十一 3a

  乾隆元年升辰州府属沅州为府嘉庆二年升辰

  州府属乾州凤凰永绥三厅二十二年析沅州府

  芷江县地置晃州厅均直隶布政司今领府九直

  隶州四直隶厅四

  长沙府 岳州府 宝庆府 衡州府 常德府

  辰州府 沅州府 永州府 永顺府 澧州

  桂阳州 靖州 郴州 乾州厅 凤凰厅

  永绥厅 晃州厅

 ︹形势︺东控安成(长沙衡州二府东接江西袁/州吉安二府晋安成郡地)南连岭

  峤(五岭在境者三骑田岭在郴州都庞岭在永州/府永明县氓渚岭在永州府江华县自骑田而)

卷一百三十一 3b

(东则为江西南安府之大庾岭自氓渚/岭而西则为广西桂林府之临源岭)西通黔蜀

(辰州府西接贵州思州镇远铜仁黎/平诸府永顺府接四川酉阳土司界)北限大江(/)

(府巴陵临湘华容三县滨江澧/州接荆州公安县其北即大江)其名山则有衡山

(在衡州府衡山/县西五岳之一)九疑(在永州府宁远/县南六十里)其大川则有

   湘水(自广西全州东北流入永州府东安县南至/府城西潇水入之谓之潇湘又东北流至衡)

(州府北烝水入之谓之烝湘又北流径长/沙府至湘阴县北达青草湖而注于洞庭)沅水(/)

(州黎平府天柱县流入靖州会同县东北流径辰/州府又东北流径常德府至龙阳县北沅江县西)

(入洞庭湖常德辰州二府渐潕辰叙/酉诸水及五溪皆附沅水以达洞庭)资水(出澧州/安福县)

(西南历山东北流径慈利石门二县/过州城南至安乡县北入洞庭湖)洞庭湖(在岳/州府)

(巴陵县之西华容县及澧州安乡县之南常德府/龙阳县之东北沅江县之南长沙府湘阴县之西)

卷一百三十一 4a

(北南为青草湖西为赤沙湖/合而为一周围八百馀里)其重险则有荆江口

(在岳州府城北十五里亦名三/江口大江与洞庭湖汇流处)壶头(在常德府桃/源县之西南)

(辰州府沅陵县之东/北自楚入黔要道)

 ︹文职官︺

  巡抚(驻长/沙府)

  提督学政(驻长/沙府)

  布政使司布政使 理问 库大使(广盈)

  按察使司按察使 照磨 司狱

  督理粮储道(驻长/沙府)库大使(广盈)

  盐法道兼辖长宝二府(驻长/沙府)

卷一百三十一 4b

  分巡岳常澧道(驻澧/)

  分巡衡永郴桂道(驻衡/州府)

  分巡长沅永靖道(驻凤/凰厅)

  长沙府知府 同知 通判 府学教授 训导

    经历 司狱 知州(/)州判 州学学正

   训导 吏目 知县十一员(长沙善化湘潭湘/阴宁乡浏阳醴陵)

(益阳湘乡/攸县安化)县丞七员(长沙善化俱驻本城湘潭/驻朱亭湘阴驻林子口浏)

(阳益阳俱驻本城/湘乡驻永丰市)县学教谕十一员 训导十

   一员 巡检九员(长沙属桥头湘潭属黄茅湘/阴属新市大荆镇浏阳属梅)

(子园驻永安市醴陵属渌口湘乡属娄/底市攸县属凤岭茶陵州属视渡口)典史十

卷一百三十一 5a

   一员

  岳州府知府 同知 通判 府学教授 训导

    经历 知县四员(巴陵临湘/华容平江)县丞(巴陵驻杨/林街乾隆)

(十年裁邵阳/县丞移设)县学教谕四员 训导四员 主

   簿(巴陵/鹿角)巡检四员(临湘属长安桃林华容/属黄家穴平江属长寿)典史

   四员

  宝庆府知府 同知(理猺驻城步/县长安营)通判 府学教

   授 训导 经历(兼司/狱事)知州(/)州同(驻高/沙市)州学

   学正 训导 吏目 知县四员(邵阳新化/城步新宁)

   学教谕四员 训导四员 巡检六员(邵阳属/隆回黑)

卷一百三十一 5b

卷一百三十一 5b

(龙桃源属郑家店新/店龙阳属龙潭桥)典史四员

  辰州府知府 通判(驻浦市旧有同知一/员乾隆五十年裁)府学教

   授 训导 经历 知县四员(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县丞

(沅陵驻/荔溪)县学教谕四员 训导二员(沅陵/溆浦)巡检

   四员(沅陵属船溪马底辰溪/属黄溪口溆浦属龙潭)典史四员

  沅州府知府(旧为沅州隶辰州府/乾隆元年升为府)府学教授(乾隆/元年)

(升州学正为府教授/改训导为芷江训导)经历 知县三员(芷江黔/阳麻阳)

(乾隆元年以沅州地置芷/江县增设芷江县一员)县丞二员(芷江驻榆/林湾麻阳)

(驻岩/)县学教谕二员(黔阳/麻阳)训导一员(/)巡检四

   员(芷江属便水怀化黔阳/属安江麻阳属高村)典史三员

卷一百三十一 6a

  永州府知府 同知(理猺驻/江华县)通判 府学教授

   训导 经历(兼司/)知州(/)州判 州学学正

   训导 吏目 知县七员(零陵祁阳东安宁/远永明江华新田)

   丞(零陵驻/冷水滩)县学教谕七员 训导七员 巡检

   八员(祁阳属归阳驻排山驿永隆东安属芦洪/石期市宁远属九疑鲁观永明属桃川江)

(华属锦/田锦冈)典史七员

  永顺府知府(雍正七/年设)同知(驻古/丈坪)通判(驻江/西寨)府学教

   授(雍正十/三年设)经历 知县四员(永顺龙山保靖桑/植并雍正十年设)

   县学训导四员(雍正十/三年设)巡检四员(府属古丈坪/永顺属王村)

(龙山属隆头保/靖属张家坝)典史四员

卷一百三十一 6b

  澧州直隶州知州(旧隶岳州府雍正/七年升直隶州)州判(驻津/市镇)

   学学正 训导 吏目 知县五员(石门安乡/慈利安福)

(永定雍正七年置安福/县十三年置永定县)县学教谕四员(石门安/乡慈利)

(/)训导五员(雍正八年增设安福训导教谕/同乾隆元年增设永定训导)

   检四员(州属清化顺林石门属/水南渡慈利属九溪)典史五员

  桂阳直隶州知州 州同 州学学正 训导

   吏目 知县三员(临武蓝/山嘉禾)县学教谕三员(康熙/四十)

(三年设嘉/禾县教谕)训导三员 巡检二员(州属泗洲寨/蓝山属大桥)

   典史三员

  靖州直隶州知州 州判(康熙五年裁雍/正五年复设)州学学

卷一百三十一 7a

   正 训导 吏目 知县三员(会同通/道绥宁)县学教

   谕三员 训导五员(康熙四十二年增设绥宁/训导四十三年设会同训)

(导四十四年/设通道教谕)巡检五员(州属零溪会同属洪江/通道属播阳绥宁属清)

(坡双/)典史三员

  郴州直隶州知州 州判 州学学正 训导

   吏目 知县五员(永兴宜章兴/宁桂阳桂东)县学教谕五员

    训导五员 巡检七员(州属良田永兴属高/亭宜章属赤石白沙)

(兴宁属滁口桂/阳属益将镇安)典史五员

  乾州直隶厅同知(旧隶辰州府嘉庆/二年改直隶厅)训导(乾隆元/年裁泸)

(溪县训/导移设)经历 巡检(驻河/)

卷一百三十一 7b

  凤凰直隶厅同知(旧设凤凰营通判隶辰州府乾/隆五十二年改营为厅升通判)

(为同知嘉庆二/年改为直隶厅)训导(雍正十三年裁麻/阳县训导移设)经历

   知事 巡检

  永绥直隶厅同知(旧设永绥厅同知隶辰州/府嘉庆二年改为直隶厅)训导

(乾隆二十四年裁/辰溪县训导移设)经历 知事(驻茶/)

  晃州直隶厅通判(旧设沅州州同乾隆元年升为/府通判驻凉伞嘉庆二十一年)

(改为直隶厅通/判移驻晃州)训导(嘉庆二十二年裁/黔阳县训导移设)巡检二

   员(晃州/凉伞)

 ︹武职官︺

  抚标(左右/二营)参将(中军兼/左营)游击(/)守备二员 千总

卷一百三十一 8a

   四员 把总八员(皆驻/省城)经制外委八员 额外

   外委二员

  提督(驻常德府兼驻辰州府旧设湖广提督驻常/德府嘉庆二年移驻辰州五年改为湖南提)

()参将(中军中营驻/常德府城)游击二员(左营/右营)都司二员

(前营后营一驻/常德一驻辰州)守备三员(一驻常德一驻/辰州一驻浦市)千总

   九员 把总十七员(分驻常德辰州二/城泸溪浦市等汛)经制外

   委十五员 额外外委六员

  镇筸镇总兵官(驻凤凰厅旧设协营康熙/三十九年将沅州镇移改)游击三

   员(中军中营驻五寨司左营/驻晒金塘右营驻得胜营)都司(驻凤/凰营)守备五

   员(分驻廖家桥岩门旧司/坪清溪哨乐豪各汛)千总九员(分防四路/口观景山)

卷一百三十一 8b

(麻阳县木林坪沟田汛首蓿冲/靖疆营黄土坳全胜营各汛)把总十九员(/)

(廖家桥大坪鸦保硐五寨司冷风坳潭江高村/炮台坡红树坡龙肱晒金塘筸子坪得胜营凤)

(凰营黄岩江山角岩/鸦拉营落潮井各汛)经制外委二十三员 额

   外外委二十一员

  永州镇总兵官(驻永州府旧设永州城守参将顺/治十八年改副将康熙九年改设总兵官)

游击三员(中军中营驻永州府,左营驻江华县,右营驻道州)

    守备三员(一驻本营,二分防永明、宁远二县)

  千总六员(一驻本营五/分防祁阳、江华、新田、锦田、道州各汛)

把总十一员(三驻本营,八分防东安县、永明县、江华青丝井、永明白象、宁远县、道州高桥、午田,宁远大小源各汛)

经制外委十二员

额外外委四员

  绥靖镇总兵官(驻永绥厅城旧设永绥协/嘉庆二年改设绥靖镇)游击(/)

   都司(右营驻/狮子桥)守备二员(分防三角/岩跃马卡)千总四员(/)

(本营三分防依栖汛/狮子桥得胜坡各汛)把总六员(二驻本营四分/防三角岩狮子)

(桥蜡耳堡跃/马卡各汛)经制外委十员 额外外委六员

    以上镇筸等三镇均听湖广总督湖南提督节制

  长沙协副将(驻长/沙府)都司(/)守备(右营驻/湘潭县)千总四员

(一驻本营三分防益/阳湘阴茶陵州各汛)把总八员(一驻本营七分/防善化浏阳宁)

(乡醴陵攸县安/化湘乡各汛)经制外委七员 额外外委四员

  永顺协副将(驻永顺府雍/正七年添设)都司 千总二员(一驻/本营)

(一驻龙/山县)把总三员(分防龙山碧潭永顺/王家村万民冈各汛)经制外委五员 

额外外委二员

  乾州协副将(驻乾州厅附镇溪营旧设镇筸右营/游击汛地嘉庆二年新设营制移辰)

(州副将驻乾州移乾/州游击驻镇溪所)游击(驻镇/溪营)都司(/)守备三

   员(分防强虎寨喜/鹊营湾溪各汛)千总四员(一驻本营三分防/桂岩坡捧捧坳山)

(岔坪/各汛)把总七员(一驻本营六分防强虎湾溪镇/溪营喜鹊营溪头营良章营各)

()经制外委十员 额外外委七员

  常德恊副将(驻常德府嘉庆二年移洞庭协驻常/德移常德游击驻洞庭各改营制)

   都司(/)千总二员(一驻本营一/驻沅江县)把总四员(二驻/本营)

卷一百三十一 10a

(二分防武陵/桃源二县)经制外委四员 额外外委二员

  澧州营参将(驻澧/)守备 千总二员(皆驻/本营)把总四

   员(分防石门县安福县/安乡县顺林驿各汛)经制外委四员 额外

   外委二员

  九溪营游击(驻慈利/九溪城)守备(驻桑植/新司城)千总二员(一驻/本营)

(一防桑植/新司城)把总四员(分防桑植县石门水南/渡新司城慈利县各汛)

   制外委四员

  洞庭水师营游击(驻龙阳县嘉庆二/年改副将为游击)守备 千总

   二员(皆驻/本营)把总四员(一驻本营三分防中路/湖东路湖西路湖各汛)

   制外委四员 额外外委三员

卷一百三十一 10b

  永定营都司(驻永/定县)千总(驻茅/冈汛)把总二员(一驻本营/一驻大庸)

()经制外委二员

  辰州营都司(驻辰州府旧设辰州镇康熙十九年/改副将嘉庆二年移副将驻乾州改)

(中军都司为/辰州城守营)守备(驻辰/溪县)千总三员(二驻本营一/驻溆浦县)

   把总七员(一驻本营六分防北溶乌宿/界亭辰溪县山塘船溪各汛)经制外

   委六员 额外外委三员

  古丈坪营都司(驻永顺县古丈坪旧设永/顺恊旦武营嘉庆二年改)千总二

   员(一驻旦武营/一驻龙鼻觜)把总三员(一驻本营二分防土/蛮坡黑潭坪各汛)

   经制外委三员

  河溪营都司(驻乾州厅河溪旧乾州协汛地嘉庆/二年设洗溪营守备五年将新设乌)

卷一百三十一 11a

(宿营都司移驻河溪/以洗溪守备为中军)守备(驻泸溪县/洗溪汛)千总二员

(分防洗溪汛/乾州鸦溪汛)把总三员(一驻本营二分防泸溪/县大陂流乾州张排寨)

()经制外委六员 额外外委二员

    以上长沙等四协澧州等七营均隶提督管

   辖

  沅州协副将(驻沅州府旧设沅州镇康熙三十九/年移驻镇筸改镇筸协为沅州协)

   都司(/)守备(驻晃/州汛)千总四员(二驻本营二分防/怀化汛晃州汛)

   把总八员(一驻本营七分防凉伞便水桐/湾晃州熟坪黔阳沅河各汛)经制

   外委七员 额外外委二员

  靖州协副将(驻靖/)都司(/)千总二员(一驻本营一/驻三眼桥)

卷一百三十一 11b

   把总四员(分防黄泥关通道县/会同县洪江各汛)经制外委五员

    额外外委二员

  绥宁营游击(驻绥宁县黄桑/坪雍正六年设)守备(驻绥宁/临口汛)千总二

   员(分防绥宁/县长安堡)把总四员(一驻本营三分防筸子/隘临口锡坡哨各汛)

   经制外委三员

  长安营游击(驻城步县长安/城乾隆七年设)守备(驻绥宁/镇彝哨)千总二

   员(一驻本营一/驻老寨汛)把总三员(一驻本营二分/防风界地临汛)经制

   外委四员

    以上沅州等二协绥宁等二营均隶镇筸镇

    管辖

卷一百三十一 12a

  衡州协副将(驻衡/州府)都司(/)千总二员(一驻本营/一驻酃县)

   总四员(分防衡山耒阳常宁/清泉渣江市各汛)经制外委四员

   额外外委二员

  宝庆协副将(驻宝庆府旧设宝庆卫/康熙十八年改为协)都司(/)千总

   二员(一驻本营一/驻新宁县)把总四员(二驻本营二分防/邵阳隆回六都寨)

(新化/各汛)经制外委四员

  临武营参将(驻临/武县)守备(驻蓝/山县)千总二员(一驻本营/一驻桂阳)

()把总四员(一驻本营三分防嘉禾/县蓝山县宁溪各汛)经制外委

   四员 额外外委三员

  宜章营参将(驻宜/章县)守备 千总二员(分防郴州宜/章笆篱堡)

卷一百三十一 12b

   把总四员(三驻本营一/驻永兴县)经制外委四员

  桂阳营参将(驻桂阳县旧设游击/康熙十年改设参将)守备 千总二

   员(一驻本营一/驻桂东县)把总四员(二驻本营二分防桂/东宣三都兴宁县各)

()经制外委三员

  武冈营游击(驻武/冈州)守备(驻城/步县)千总(驻本/)把总四员

(一驻本营三分防城步县城步/蜡里汛城步牛栏新寨各汛)经制外委五员

    额外外委二员

  岭东营守备(驻江华县嘉庆二十年/改提标前营守备移驻)把总(驻本/)

   制外委一员 额外外委二员

    以上衡州等二协临武等五营均隶永州镇

卷一百三十一 13a

    管辖

  永绥协副将(驻永绥厅茶洞城石堡旧设吉多泙/营汛置副将嘉庆七年移驻于此)

   都司(/)守备二员(一驻吉洞坪/一驻螺蛳墐)千总三员(一驻/本营)

(二分防八排/小寨各汛)把总五员(一驻本营四分防踏沙/吉洞坪老鸦塘螺蛳墐)

(/)经制外委七员 额外外委六员

  保靖营参将(驻保靖县雍正七年立营/设游击嘉庆二年改参将)守备二员

(一驻本营一/驻水荫场)千总二员(分防葫芦/寨保安汛)把总六员(/)

(本营五分防鳌溪涂乍/水荫场牙科官庄各汛)经制外委十一员 额

   外外委十一员

    以上永绥一协保靖一营均隶绥靖镇管辖

卷一百三十一 13b

  岳州营参将(驻岳/州府)守备 千总(皆驻/本营)把总二员(/)

(华容县一/驻临湘县)经制外委三员 额外外委二员

  岳州水师营守备(驻岳州府康熙二十八/年裁辰州水师营改设)千总

   把总二员(皆驻/本营)经制外委三员

    以上岳州二营均隶湖广总督管辖

  岳州卫守备(驻岳/州府)

    岳州卫隶粮储道管辖

  苗疆屯弁丁勇

   凤凰厅守备三员(一驻北关一驻新/场一驻得胜营)千总四员

   把总五员外委额外各十员

卷一百三十一 14a

   乾州厅守备一员(驻厅/)把总一员外委二员

   永绥厅守备二员(一驻厅城一/驻螺蛳墐)千总二员把总

   外委各二员额外一员

   永顺县古丈坪把总外委各一员

   保靖县外委额外各二员

    以上屯员五厅县分管辰沅道统辖

  苗疆土弁

   凤凰厅中营守备二员千总四员把总九员外

   委三十员左营守备二员千总三员把总六员

   外委十五员右营守备四员千总七员把总十

卷一百三十一 14b

   三员外委十一员前营守备三员千总六员把

   总十二员外委十四员

   乾州厅左营守备四员千总六员把总十三员

   外委二十五员

   永绥厅五里守备千总各二员把总四员外委

   八员上六里守备一员千总三员把总六员外

   委十员下六里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五员

   外委九员上七里守备一员千总三员把总四

   员外委八员下七里守备一员千总三员把总

   六员外委十二员八里守备二员千总三员把

卷一百三十一 15a

   总四员外委十一员九里守备二员千总六员

   把总十五员外委二十六员上十里守备一员

   千总三员把总七员外委十六员下十里守备

   一员千总三员把总六员外委十五员

   永顺县古丈坪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

   外委十二员

   保靖县守备四员千总九员把总十二员外委

   三十一员

 ︹户口︺(康熙五十二年原额人丁三十六万八千八乾/隆三十七年停编丁今滋生男妇共一千八百)

(五十二万三千七百三十五名口计/三百二十三万四千五百一十七户)

卷一百三十一 15b

  ︹田赋︺(////////////十一/釐额///////////五十/银一//////)

(//万九/一十///////////钱五/百九///////长岳/五斗////////)

(//岳衡/斗二/////////////////////一百/米一///十一石/七千二)

(////////////////////合又岳/一釐额/////////五百/千二)

(////十九两/杂粮二///钱九/八十/////釐又/三斗///凤永/升又////////)

(//////////府厅苗/一十五///////)

  ︹税课︺(////////////////十两/德辰///////分四/永州//永顺//)

(/////////////////////广/////载江/课载//广//////)

()

  ︹名宦︺︹汉︺冯绲(//郡宕/聚积////////////////////////)

卷一百三十一 16a

(掠江陵拜绲为车骑将军讨之军至长沙贼闻悉/诣营道乞降进击武陵蛮斩首四千馀级受降十)

(万馀人荆州平赐/钱一亿固让不受)度尚(山阳湖陆人延熹五年长/沙零陵贼入桂阳交阯苍)

(梧二郡皆没募兵讨贼豫章艾县六百馀人应募/不得赏直遂反焚烧郡县荆州刺史刘度击之军)

(败尚代为刺史躬率部曲与同劳逸广募杂种诸/蛮明设购赏进击大破之桂阳宿贼渠帅卜阳潘)

(鸿等畏尚威烈徙入山谷尚穷追数百里出兵三/年群寇悉定封右乡侯迁桂阳太守徵还京师时)

(荆州兵朱盖等征戍役久财赏不赡忿恚复作乱/与桂阳贼胡兰等三千馀人复攻桂阳零陵于是)

(以尚为中郎将发诸郡兵并势讨击大破/之斩兰等馀贼走苍梧诏赐尚钱百万)诸葛亮

(琅邪阳都人先主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时驻)

(/)︹晋︺杜预(杜陵人为镇南大将军开杨口起夏水/达巴陵千馀里内泻长江之险外通零)

(桂之漕南土歌之曰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应詹(汝南南顿人武/帝时镇南大将)

卷一百三十一 16b

(军刘宏请为长史迁南平太守王澄为荆州假詹/督南平天门武陵三郡军事天门武陵溪蛮并及)

(詹讨降之时政令不一诸蛮怨望并谋背叛詹召/蛮酋破铜劵与盟由是数郡无虞镇南将军山简)

(复假詹督五郡军事寻与陶侃破杜韬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陶侃(鄱阳人建兴初为荆州刺史破杜韬将王贡/于巴陵进剋长沙攻韬道死湘州平咸和中)

(封长沙郡公加都督交广宁七州军事移镇巴陵/遣咨议参军张诞讨降五溪夷郭默反侃讨平之)

   司马氶(河南人谯王逊子嗣王太兴初领左军将/军监湘州诸军事湘州刺史时湘土荒残)

(氶躬自俭约倾心绥抚王敦搆逆氶驰檄湘州指/期至巴陵一州之内皆同义举敦遣魏乂等甲卒)

(二万攻氶氶且战且守相持百馀日城陷乂/槛送氶于道中害之敦平诏赠车骑将军)︹南北

   朝︺︹宋︺王僧虔(琅邪临沂人元徽中持节督湘州诸/军事湘州刺史所在以宽惠著称巴)

(峡流民多在湘土僧虔表割益阳罗/湘西三县缘江民立湘阴县从之)︹齐︺萧嶷(太祖/第二)

卷一百三十一 17a

(子升明二年以豫章郡王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南蛮校尉荆湘二州刺史开馆立学置儒林文)

(学劝学从事等官行释菜礼以榖过贱听民以米/当口钱优评斛一百诱斩贼帅散其党四郡获安)

  ︹梁︺萧业(武帝凡子天监初嗣长沙王十四年徙湘/州刺史尤著善政零陵旧有二虎为暴无)

(故相枕而死郡人唐睿见旁一人曰刺/史德感神明所以两虎自毙言讫不见)夏侯详(/)

(人天监三年持节湘州刺史善吏事在州四载为/百姓所称州城南临水有峻峰旧传刺史登此山)

(辄被代因是历政莫敢至详于其/地起台榭延僚属以表损抑之志)兰钦(魏人大通/中以军功)

(假节都督衡州三郡兵讨桂阳阳山始兴叛蛮至/即破平之封安怀县男会衡州刺史元庆和为桂)

(阳人严容所围钦往应援破容于罗溪于是长乐/诸峒一时荡平改授持节衡桂二州诸军事衡州)

(/)张缵(范阳方城人大同九年持节湘州刺史停/遣十郡慰劳解放老疾吏役及关市戍逻)

(先所防人一皆省并州界零陵衡阳等郡有莫猺/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因此向化在政四)

卷一百三十一 17b

(年流人自归户口增/益十馀万州境大安)︹陈︺陈叔慎(宣帝第十六子封/岳阳王祯明初出)

(为持节湘州刺史三年隋杨素遣别将庞晖略地/至湘州叔慎遣人诈奉降书于晖晖信之尅期而)

(入叔慎伏甲斩之隋遣薛胄为湘州刺史闻晖死/乃益请兵胄将兵至叔慎兵少不敌冑乘胜入城)

(生擒叔慎斩于/汉口时年十八)︹唐︺李孝恭(高祖时进荆湘道总管/统水陆十二军伐萧铣)

(降之寻迁湘州道行台左仆射时岭表未平/乃分遣使者绥辑安慰𣢾服者四十有九州)薛大

  鼎(汾阴人高祖时为山南道副大/使开屯田以实仓廪有治名)褚遂良(钱塘人/高宗时)

(谏立武宸妃左迁潭州都督一日行县至湘乡县/治北感应寺有池遂良涤笔于此若浮云滃然居)

(民异之即其地为祠爱/护其诗碣至今不替)李巽(赞皇人拜给事中出/为湖南观察使时徵)

(令颇繁物力多屈巽啬用代输时其发敛而岁无/凶荒锐于为治持下以法察无遗私吏不敢少绐)

  杨凭(宏农人为湖南观察使韩愈称其德刑之政/并劝乃能存志诗书寓辞歌咏所谓才全而)

卷一百三十一 18a

(能钜/者也)崔倰(长安人迁湖南观察使湖南旧法虽丰/年贸易不出境邻部灾荒不恤也倰至)

(谓属吏曰此岂人情乎无闭粜以重困/民削其禁自是商贾流通货物益饶)韦贯之(/)

(以字行为湖南观察使时国用不足遣盐铁副使/程异督诸道赋租异讽州县厚敛以献贯之不忍)

(横赋而所献不中异意因取属内六州/留钱继之左迁太子詹事分司东都)李皋(太宗/五世)

(孙嗣爵曹王建中元年拜湖南观察使先是部将/王国良反讨之再岁不能下皋至投国良书中其)

(忌讳国良羞畏乞降犹狐鼠进退皋即假为使者/从一骑踔五百里抵国良壁鞭其门大呼曰我曹)

(王来受降国良今安在国/良错愕迎拜尽降其众)柳公绰(京兆华原人元/和中为湖南观)

(察使黔巫东鄙蛮獠杂扰盗弄库兵贼胁守帅公/绰提卒五百屯武冈告以天子威命乱人大恐投)

(刃顿服奉/职输赋)崔郾(博陵人敬宗时任鄂岳观察使湖/南萑蒲是丛郾修治铠仗造艨艟)

(小舰驶追穷蹑上下千里期月尽获群/盗更清简少事财用有馀人遂安泰)︹五代︺︹南唐︺

卷一百三十一 18b

  边镐(事烈祖累迁通事舍人马希萼入潭州命镐/讨长沙破其军于龙回关希萼希崇相继送)

(款尽迁马氏之族归于金陵以功拜湖南节度/使镐帅湘潭市不易肆楚人甚喜号边菩萨)︹宋︺

  慕容延钊(太原人建隆二年为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时贼将汪端与众数千扰朗州)

(延钊禽之磔于市荆湘既平加检校太尉其从子/德琛咸平二年转荆湖北路钤辖蛮扰澧鼎境上)

(德琛战于北汊夺耕/牛铠甲斩馘以归)李处耘(上党人建隆初朗州/军乱诏慕容延钊率)

(师讨之以处耘为都监处耘发卒万馀人趋朗州/又先遣别将分兵趋岳州大破贼于三江口又遇)

(贼帅张富于澧江击败之遂北至敖山砦贼弃砦/走俘获甚众随遣麾下将田守奇帅师渡江获贼)

(帅汪端遂入潭州/尽得荆湖之地)徐的(建州建安人仁宗时徙湖/北路转运使辰州蛮彭仕)

(羲为寇的开示恩信蛮党悔过自归区希范等寇/衡湘命的招抚之既至再宿蛮相继降以郊祀近)

(召还计事蛮复叛除湖南按抚使至桂阳降/者复众其诸峒不降者的复讨平之卒于军)潘夙

卷一百三十一 19a

(大名人仁宗时郡州蛮叛湖南骚动迁转/运使专制蛮事亲督兵破其团峒九十)刘夔(/)

(人仁宗时蛮唐和寇边以右谏议大夫知潭州兼/安抚司使初至遣人谕蛮酋使降不从乃举兵击)

(破其巢穴蛮遁去前将以帛购蛮首至是有持首/取购者按问乃辄杀平民诛之而罢购州境获安)

   刘沆(永新人湖南蛮猺数出寇至杀官吏以沆知/潭州兼安抚司使许便宜从事流大发兵至)

(桂阳招降二千馀人使散居所部而蛮酋降者/皆奏命以官又募上兵分捕馀党斩馘甚众)

   沆(益都人湖南蛮唐盘二族寇暴杀居民官军数/不利以沆为转运使沆言蛮骤胜方骄未易斗)

(力且其地险气毒人骁悍不能敌请选州兵三千/人习知山川技艺者径捣其巢俟其势穷力屈乃)

(可顺抚朝廷用其策二族皆降加直史馆知潭州/他道兵来戍者率两期乃代多死瘴疠沆请以期)

(为断戍/人便之)曾孝序(晋江人哲宗时知潭州以论猺事/不合落职寻复知潭州道州猺人)

(叛乘高恃险毒矢下射于两山横巨木以守/孝序夜遣饶锐攀援而上以大兵继进破之)嶭弼

卷一百三十一 19b

(永嘉人靖康中改湖南运判杨幺据洞庭命岳飞/讨之么陆耕水战楼船十馀丈官军不得近弼曰)

(彼之所长可避而不可斗今天旱湖水落洪若连/筏断江路稿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而精骑直捣)

(其垒则破坏在目前矣飞曰善兼旬积寇尽平时/道殣相望弼以闻命给钱米赈之民赖以苏再知)

(荆南桃源剧盗伍俊招安复叛弼许以靖州俊/喜曰我得靖则地过桃源远矣俊至则斩以徇)

   世忠(延安人建炎二年以荆湖宣抚副使移师长/沙时贼刘忠众数万据白面山世忠请半月)

(效捷遂与贼对垒奕棋张饮坚壁不动一/夕设伏夹击大破之斩刘忠湖南遂平)李纲(/)

(人绍兴二年为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时江湘间/盗贼数万纲悉平之上言荆南一带当屯宿重兵)

(倚为形势使四川之号令可通襄汉之声援可/接乃可渐图恢复议未及行罢提举崇福宫)

   浚(汉州绵竹人绍兴四年以都督视师江上时巨/寇杨幺据洞庭屡攻不克浚以建康东南都会)

(洞庭据上流不先去为腹心害请自行至醴陵释/囚数百人皆幺谍者给以文书俾招谕诸寨皆欢)

卷一百三十一 20a

卷一百三十一 21a

(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武/备空虚乃疏请创湖南飞虎军听帅臣节制诏委)

(以规画事皆立办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李椿(永平人孝宗时湖南/兵役之馀以椿重厚)

(可倚命待制显谟阁知潭州兼安抚司至则抚摩/凋瘵复税酒法人以为便岁旱蠲租十一万给常)

(平米二万粜又数万民以全活潭新制飞虎军或/以为非便椿曰长沙一都会控扼湖岭镇抚蛮猺)

(何可无军亦/在驭之而巳)刘珙(崇安人乾道中湖南早郴州李/金为乱以珙知潭州兼安抚司)

(入境移书制置使请以便宜出师即遣田宝杨钦/以兵至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出迎之至则)

(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将皆受其/节制钦与宝连战破贼贼党执金以降后再知潭)

(州湖北茶盗数十人入境疆吏以告珙揭榜谕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

(去擒诸首恶/馀隶军籍)朱子(名熹婺源人绍兴中监潭州南/岳庙光宗时差知潭州有旨长)

(沙巨屏得贤为重遂拜命会洞獠扰属郡因遣谕/以祸福皆降之中敕令严武备戢奸吏抑豪民所)

卷一百三十一 21b

(至兴学校明教化/四方学者毕至)真德秀(浦城人嘉定十五年为/湖南安抚司以廉仁公)

(勤四字励僚属以周惇颐胡安国朱子张栻学术/源流勉其士罢榷酤除斛面米申免和籴立惠民)

(仓岁出粜五万石又易榖九万五千石公置社仓/遍及乡落别立慈幼仓立义阡惠政毕举月试诸)

(军射捐其回易之利及官田租凡营中/病者死未葬者孕者嫁娶者赡给有差)曹彦约(/)

(人嘉定间湖南运判时盗罗世传李元砺李新等/相继陷桂阳茶陵安仁三县彦约至人心始定迁)

(湖南安抚督诸将击破李新新死其党李如松降/遂复桂阳世传素与元砺有隙请图元砺以自效)

(彦约与钱万缗犒其师世传遂擒元砺馀党悉平/世传既自以为功桀骜不肯出峒彦约密遣閒诱)

(其党胡友睦许以重/赏友睦遂杀世传)向士璧(常州人理宗时湖南/安抚司升湖南制置)

(副使兼知潭州元将乌兰哈达兵自交阯北还前/锋至城下攻围急士璧竭力守禦闻后队且至遣)

(王辅佑率五百人往觇之遇于南岳市一战有功/潭州围遂解/乌兰哈达旧作兀良哈䚟今改正)

卷一百三十一 22a

   董槐(定远人嘉熙閒知潭州主管湖南安抚司公/事时三边急于守禦督府日夜徵发间阎困)

(苦槐画策应之令民/不伤而军需亦不匮)汪立信(六安人景定中充湖/南安抚司知潭州至)

(官罢供帐之物官库所积钱连岁代民纳夏税贫/无告者予钱粟病者加药饵雨雪旱潦军民皆有)

(给兴学校士习为变以潭为湖湘重镇创/威敌军所募精锐数千人后果赖其用)文天祥

(吉水人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疏决淹滞一路/无狱连平巨寇道路肃清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

(数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

   ︹元︺许楫(忻州人至元中擢湖南按察副使武冈富/民有殴死出征军人者阴以财诱佃者代)

(𣢾伏楫得其情释佃/者终系富民人服其明)郭昂(彰德林州人至元閒/为沅州安抚司同知)

(佩金符招降溪洞八十馀栅后进安远大将军徇/沅州复新化安仁二县擒剧贼张虎降其众三千)

(馀人悉使归民军还众/敛白金以献一无所受)阿里海牙(畏吾儿人行荆/湘等路枢密院)

卷一百三十一 22b

(事进行省右丞至鄂招潭州守李芾不听乃移兵/长沙拔湘阴至潭芾力屈自杀其将刘孝忠以城)

(降诸将欲屠之阿里海牙曰是州生灵数百万若/悉杀之非上谕伯颜以曹兵不杀意也复发仓以)

(食饥者遣使徇全道桂阳永衡武冈宝庆诸郡得/州五十八未尝事杀戮其取民悉从轻赋民所在)

(立祠/祀之)刘国杰(安东中州人至元二十三年拜湖广/左丞首平湖南盗李万二二十五年)

(又平湖南盗詹一仔等于衡永宝庆间斩盗首馀/众悉降或请坑之杰曰多杀不可况杀降耶乃相)

(要地置三屯迁其众使杂耕屯中卒为良民又平/道州獠寇禽永州盗以功加行枢密副使元贞元)

(年加湖广行省平章政事经画盗贼出入之所周/湖广四境皆有屯戍制度周密诸蛮不能复寇盗)

(贼悉平入朝赐/玉带锦衣弓矢)杨惟中(宏州人太宗时请立周惇/頣祠建太极书院延赵复)

(王粹等讲授其闻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济天/下世祖总统东师奏为江淮荆湖南北路宣抚使)

(俾建行台以先/启行宣布恩信)︹明︺邓愈(虹县人明太祖时以愈为/湖广行省平章往镇其地)

卷一百三十一 23a

(披荆棘立军府营屯练卒拊循招徕威惠甚著洪/武五年辰澧诸蛮作乱命为征南将军讨平之克)

(四十/八峒)薛瑄(河津人宣德閒为御史监湖南银场奏/罢采麸金黜贪墨正风俗政事稍暇即)

(进诸生讲/学不倦)马谨(新乐人由御史为湖广右布政使/正统末湖南苗叛掠靖州谨与参)

(将张善击败之景泰初复破腊婆诸峒又与参将/李震击破青龙渡马杨山诸贼又破贼于武冈诸)

(砦闻风/𣢾)周季凤(宁州人官湖广右布政使历任最/久德泽在人后以平郴州寇擢都)

(/)姚文灏(贵溪人成化中提学湖广慨然以作人/自任崇正学黜浮靡自谓所能者三毁)

(誉不入请托不行贿赂不通尝过洞庭舟几危/端坐风止后卒于官贫不能敛僚寀治丧乃还)

  金(无锡人宏治中巡抚湖广诸王府所据山场湖/荡皆奏还之官降盗贺璋罗大洪复叛讨平之)

(郴州桂阳猺龚福全称王金/先后大破擒之楚乱遂平)张勉学(长洲人嘉靖/中分巡长沙)

(平藩府租额听县徵解民便之/分守衡永宣布恩惠民苗慑服)陈觐(馀姚人隆庆/初任上湖南)

卷一百三十一 23b

(兵备副使禦广西寇韦银豹为/一方保障衡永人立祠祀之)李天植(广德人万/历中分巡)

(长宝察吏诘戎百务具举尤尽心文教延/张元忭讲学岳麓惜阴两书院造就甚众)陈瑸(/)

(人崇祯中以右参议分守湖南讨平八排贼十六/年张献忠陷长沙围澧州瑸往救兵败不屈死)

 ︹本朝︺张兆罴(汉中人顺治六平任上湖南道兵备副/使绥缉流逋奏免荒田赋民以安集九)

(年再罹兵燹兆罴抚恤备至捐资/赈饥病者济以医药全活甚众)王燧(川北人顺/治六年任)

(岳常道副使驻澧州西山贼肆虐掠燧守城捍禦/城赖以完给民牛种垦芜田政暇集诸生讲学风)

(教一/)赵廷臣(铁岭卫人顺治十年任下湖南道佥/事以清干称时军需旁午廷臣仓卒)

(立办夜常秉烛治文书剖决无留滞屡平反冤狱/加意恤民行路为之感泣尤严绝苞苴岁时馈献)

(不敢至/其门)赵廷标(钱塘人顺治十三年任下湖南道/佥事十八年擢驿盐粮储道副使)

(时剧贼剽劫廷标饬部卒踪迹籍记尽获其党斩/其渠魁二人馀纵令归农莫敢复为恶者湘东兵)

卷一百三十一 24a

(以采樵为名转掠百里请/于大府治之军民俱安)周召南(奉天人康熙初/巡抚偏沅首疏)

(驿递夫马之困檄州县各建义学文风大/振三年移节长沙长沙驻巡抚自召南始)郎永清

(奉天人康熙三年任湖南布政使司永宝诸府溪/流悍急岁漕为艰永清力请改折著为令湘衡以)

(南旧食粤盐滩险道远商民交/病申请改食淮盐至今利便)丁思孔(奉天人康/熙二十三)

(年巡抚湖南时逆藩始平拊循凋瘵务存宽恤振/兴文教疏请颁国子监校刋经史置岳麓书院捐)

(田数百亩资膏火政暇集诸生讲论/至今书院有丁公讲堂寻迁总督)郭琇(即墨人/康熙中)

(总督湖广以湖南地旷民未生聚请清丈复减赋/额十分之三又疏禁八事曰钱粮摊费包收之弊)

(宜除陋规杂派之多宜去徵粮之滚单宜行讼棍/宜治滥刑宜革捕役诬盗尸亲抄掠强族阻葬宜)

(/特旨褒嘉并从所请湖南积榖百万四/千八百石有奇琇请五分积贮五分碾米以平米)

(价又请以沅州总兵移驻镇筸增/湖广乡试中额十三名俱下部行)赵申乔(武进人/康熙四)

卷一百三十一 24b

(十一年任偏沅巡抚/圣祖仁皇帝以湖南/道远官吏多私徵加耗敕申乔尽革之申乔大书)

(圣谕勒石建亭檄告属吏且言澄清端本/自巡抚始苟有不法官民可共声其罪于是属吏)

(惴恐禁革一切私派定颁漕米斗斛官为收解驿/站夫马工料银于本州县坐支倒马随时支补又)

(革盐商规例酌府州道里远近平盐价运丁按月/徵给二耗及行月粮先给后报州县列上贞节有)

(踰月具请者即按惩胥吏复请准旧例给建坊银/葺古贤祠夺还侵地属吏进见霁容接之使得尽)

(言利弊惟嫉恶如仇未尝少贷镇筸红苗未靖谕/以威德苗人归化者三百馀砦在任八年常俸外)

(一介不取簿书填委率亲自勘决擢左都御史民/讴思之所在建祠绘像雍正八年入祀贤良祠)

   额棱特(满洲镶红旗人康熙四十九年迁湖广提/督红苗向负固额棱特宣布威德开导多)

(方遂归化五十二年擢总督静镇宽大奉命勘湖/南荒地四万六千顷疏请听民垦种俟成熟种以)

(下则旧有藩库羡馀供制府额棱特各发州县买/榖备赈造船百艘以资缉捕修孔道桥梁凡所兴)

卷一百三十一 25a

(举民利赖/焉祀名宦)潘宗洛(宜兴人康熙年间督学湖广清/节自厉虚怀乐善文教大兴复)

(巡抚湖南清操如一尤加意于学校时疏请分闱/避洞庭之险议发自赵申乔至宗洛复请之士多)

(追感/)陈瑸(广东人康熙五十四年任湖南巡抚风/裁峻厉屏绝苞苴民戴其惠雍正八年)

(入祀贤/良祠)李发甲(云南河阳人康熙五十五年任湖/南巡抚时水灾急发甲立借帑银)

(五千两以赈乏绝出仓谷以平市价然后驰奏民/困以苏剔蠹釐奸公清尤著建湖南书院俾诸生)

(肄业两疏力请两省分闱雍正元年/始从之以劳卒于官士民为建专祠)杨宗仁(奉天/人雍)

(正元年任湖广总督廉洁勤敏馈遗屏绝濒水堤/防岁时巡行修筑年获屡丰尤加意武备疾革数)

(日前犹阅兵不稍怠以/劳卒于官入祀贤良祠)迈柱(满洲镶蓝旗人雍正/五年任总督奏征苗)

(用雕剿法严民苗市易之禁及设寨长练土勇皆/议行请停醴陵桂束二县閒矿收苗疆军器改锄)

(犁其法皆可遵守/后入为大学士)史贻直(溧阳人任湖广总督时/田淮盐引滞议严法禁)

卷一百三十一 25b

(贻直言湖南边郡去淮绝远商贩既不时至官店/收买亦劳费生奸令民舍贱买贵亦不近情与其)

(更张而公私交困孰若仍旧而商民两安又与巡/抚高其倬禽剿城步叛苗复疏陈洞庭舵杆洲石)

(台工程善后五/事至今为利)孙嘉淦(兴县人乾隆六年任湖广/总督正巳率下苞苴不行)

(疏定治苗之法于寨中立寨长峒中取寨长信服/者为峒长使约束之而统于县令又言城步绥宁)

(所属九峒改设游击于花/园汛移驻文员均如所请)高其倬(汉军人乾隆年/閒任湖南巡抚)

(时城步绥宁二县猺紏党焚劫其倬偕总督史贻/直剿平之为政平易治事克勤喜愠不形于色所)

(至人咸/怀之)陈宏谋(临桂人乾隆二十年任湖南巡抚/奏以衡阳事繁析其县为清泉分)

(理赋讼布政使杨灏侵扣榖价奏劾之饬属力行/社仓法其榖不足借常平谷与之俟本息裕还常)

(平二十八年进尚书署总督仍兼巡抚事又疏言/洞庭湖亘八百馀里容纳川黔粤楚之水滨湖居)

(民多筑围垦田与水争地恐湖面愈狭漫决为患/请多掘水口使私围尽废不许再筑得/)

卷一百三十一 26a

(以为知大体居官清慎自矢慈惠爱民尤加意学/校其所设施必为久远之计其颁布经籍遗规湘)

(中士人至今/诵习不衰)颜希深(连平人乾隆中任湖南巡抚/建普济堂于北关外以养穷)

(民居男女六百人以为常额月给钱米岁给绵衣/病予医药死予棺具葬地法良意美久而可行希)

(深卒群祀/之堂东)陆耀(吴江人乾隆四十九年任湖南巡/抚奏增岳麓城南两书院膏火又)

(奏请停催湘阴桂阳等三十州县社仓息榖俱报/可居官以清惠著卒之日贫无以敛士民祠祀之)

   李湖(南昌人乾隆中任湖南巡抚以清节自厉劝/农课士孜孜不倦与丁思孔李发甲陆耀并)

(祀三闾/大夫祠)卢文弨(馀姚人乾隆中任湖南学政/以经学课士甄拔多名材)姚颐

(太和人乾隆中任湖南学政校士公明时有冰/清玉洁之目寻擢湖南按察使亦以清惠称)

   澧(昆明人乾隆中任湖南学政风格峭厉每试士/正襟坐厅事终日不倦尝大书用严二字于试)

(院闻者肃然在任六年未尝禠一诸/生至今人见其所书莫不心敬之)张姚成(仁和/人乾)

卷一百三十一 26b

(隆中任湖南学政秉经酌/雅力绌浮靡士论宗之)傅鼐(浙江山阴人由凤/凰厅同知知府衔)

(命总理边务累官至湖南按察使权奇有/才武历苗疆十馀年躬亲行阵训练乡勇号飞队)

(前后剿定诸寨所向克捷其所设施务为经久之/策时大营甫撤降苗叛服不常鼐于三厅永保相)

(其险要建立碉卡哨台分拨练丁戍守计口屯田/省帑项以钜万计其閒田以为岁修廪给奖赏祭)

(祀师儒养济育婴之费苗既帖服遂设苗弁数百/人用资弹压立义学百数十所教之礼让始请苗)

(生取中乡举苗益格心及卒得/旨轸惜/赠巡抚衔/命后之监司守其法祀名)

()叶佩荪(归安人乾隆中任湖南布政使廉惠爱/民首捐俸增狱麓书院膏火立保甲规)

(条令州县力行嘉庆中有/旨颁其保甲法令直省行之)刘君辅(会泽人乾/隆五十九)

(年任湖广提督时镇筸乾州苗同时蠢动边疆大/震君辅自常德督兵协剿两解永绥之围君辅与)

(贵州安笼总兵花连布皆骁勇为苗所惮苗/号花连布为花虎君辅髯而黑因号黑虎云)阿林

卷一百三十一 27a

   保(满洲正白旗人嘉庆年閒任湖南巡抚值监临/秋试贡院有井届试期味辄变阿林保躬祷之)

(泉顿清冽永绥逆苗石宗四叛专任同知傅鼐平/定其地严设戍堡均田养丁备耕守之计功出自)

(鼐能得人者/实阿林保也)富志那(满洲正红旗人任镇筸镇总/兵嘉庆五年晒金塘黑苗不)

(靖富志那与同知傅鼐等督兵奋击苗震惧乞降/初鼐议建碉卡屯丁壮边备渐严而苗颇不利遂)

(紏众攻阻大吏谓衅启自鼐将劾治之富志那力/争乃止至今碉卡完固屯田利兴苗患遂永息人)

(称鼐之功亦诵/富志那不置云)

卷一百三十一 27b

                     纂修官()高人鉴恭纂辑

                     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潘 斌恭 校

                     校对官()章诒燕恭覆校

卷一百三十一 28a

卷一百三十一 29a

卷一百三十一 30a

卷一百三十一 30b

卷一百三十一 30b

卷一百三十一 30b

卷一百三十一 30b

卷一百三十一 30b

卷一百三十一 30b

卷一百三十一 30b

卷一百三十一 30b

卷一百三十一 30b

卷一百三十一 30b

大清一统志

长沙府(湖南省治东西距一千里南北距五百里东/至江西袁州府宜春县界三百五十里西至)

(常德府沅江县界六百五十里南至衡州府衡山/县界二百三十里北至岳州府巴陵县界三百六)

(十里东南至江西萍乡县界二百九十里西南至/宝庆府邵阳县界二百七十里东北至江西南昌)

(府义宁州界二百九十里西北至常德府龙阳县/界二百三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三千五百八十)

(/)

︹分野︺天文翼轸分野鹑尾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荆州之域古三苗国地春秋战国属

  楚秦置长沙郡(杜佑通典有万里/沙祠故曰长沙)汉高帝五年置

  长沙国属荆州后汉复为长沙郡仍属荆州三国

卷一百三十一 31a

  属吴晋永嘉元年于郡置湘州咸和三年省义熙

  八年复置十二年又省宋永初三年复置湘州元

  嘉八年州废还属荆州十七年复置二十九年又

  废孝建初复置齐以后为长沙郡隋平陈废郡改

  州曰潭州置总管府大业初府废复改州为长沙

  郡后为萧铣所据唐武德四年复曰潭州置总管

  府天宝初曰长沙郡乾元初复曰潭州属江南西

  道大历四年为湖南观察使治(时自衡州徙治潭/州中和三年升钦)

(化军节度光启元/年改武安军节度)五代时马殷建楚国改潭州为

  长沙府周广顺初地入南唐既而周行逢据其地

卷一百三十一 31b

  宋仍曰潭州(宋史地理志潭州上/长沙郡武安军节度)属荆湖南路元

  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十四年立行省改潭州路

  总管府十八年罢行省(时迁治/鄂州)为湖南道宣慰司

  治天历二年又升为天临路明初改潭州府洪武

  五年又改长沙府隶湖广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康熙三年移偏沅巡抚驻此为湖南省治

  领州一县十一

  长沙县(附郭在府界西北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八十里东至浏阳县界一百里西至)

(宁乡县界六十里南至善化县界五里北至湘阴/县界八十里东南至浏阳县界八十里西南至湘)

(潭县治一百里东北至岳州府平江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益阳县界一百里春秋时楚青阳地)

卷一百三十一 32a

(汉置临湘县为长沙国都后汉为长沙郡治三国/晋因之宋为湘州治齐梁陈因之隋初改县曰长)

(沙仍为长沙郡治唐为潭州治宋因之元/为天临路治明为长沙府治/本朝因之)善化县

(附郭在府治东南东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六/十五里东至浏阳县界九十里西至宁乡县界六)

(十里南至湘潭县界六十里北至长沙县界五里/东南至醴陵县界八十里西南至宁乡县界五十)

(里东北至浏阳县界七十里西北至长沙县界十/五里汉临湘县地唐为长沙湘潭二县地宋元符)

(元年分置善化县属潭州长沙郡元为天临路治/明洪武十年省入长沙十三年复置属长沙府)

(本朝/因之)湘潭县(在府西南一百里东西距一百七十/八里南北距一百八十五里东至醴)

(陵县界九十里西至湘乡县界七十里南至衡州/府衡山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善化县界四十五)

(里东南至醴陵县治一百七十里西南至衡州府/衡阳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北至善化县治一百里)

(西北至宁乡县治一百八十里汉置湘南县属长/沙国后汉属长沙郡三国吴太平二年于县置衡)

卷一百三十一 32b

(阳郡并分置湘西建宁二县湘西属衡阳郡建宁/属长沙郡晋因之宋元嘉中移衡阳郡治湘西齐)

(省湘南入之隋平陈废郡并建宁县改湘西曰衡/山仍属长沙郡唐武德四年复置建宁县属南云)

(州贞观初省天宝八年改衡山曰湘潭移治洛口/属潭州五代及宋因之元元贞初升湘潭州属天)

(临路明初复降为县仍/属长沙府/本朝因之)湘阴县(在府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七)

(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东至岳州府平江县界/七十里西至常德府沅江县界一百五十里南至)

(长沙县界六十里北至岳州府巴陵县界六十五/里东南至浏阳县界八十里西南至宁乡县治二)

(百里东北至巴陵县治二百四十里西北至沅江/县治一百里春秋楚罗汭地汉置罗县属长沙国)

(后汉属长沙郡三国晋因之宋分置湘阴县属湘/东郡齐以罗湘阴二县并属长沙郡梁又分置岳)

(阳县并置岳阳郡及罗州陈废罗州隋开皇初废/岳阳郡及湘阴入岳阳县改置玉州寻改岳阳县)

(曰湘阴十二年州废罗湘阴两县俱属巴陵郡唐/武德八年省罗县入湘阴仍属岳州五代梁属潭)

卷一百三十一 33a

(州宋初属鼎州乾德三年隶岳州淳化四年改属/潭州元元贞初升为湘阴州属天临路明初复降)

(为县属长沙府/本朝因之)宁乡县(在府西一百里东西距二/百五十一里南北距一百)

(八十里东至善化县界四十里西至益阳县界二/十里南至湘乡县界九十里北至长沙县界六十)

(里东南至湘潭县界八十里西南至安化县界一/百七十里东北至长沙县界四十里西北至益阳)

(县界五十里汉益阳县地三国吴分置新阳县晋/太康元年更名新康属衡阳郡宋以后因之隋平)

(陈省入益阳县唐武德四年复置新康县七年又/省宋太平兴国二年析置宁乡县属潭州元属天)

(临路明属长沙//本朝因之)浏阳县(在府东一百五十里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二)

(百里东至江西南昌府义宁州界一百二十四里/西至善化县界一百里南至醴陵县界一百一十)

(五里北至岳州府平江县界七十五里东南至江/西袁州府宜春县界七十里西南至湘潭县治二)

(百里东北至义宁州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湘阴/县治二百里汉临湘县地三国吴析置浏阳县属)

卷一百三十一 33b

卷一百三十一 33b

(沙郡唐属潭州五代及宋因之元元贞初升为益/阳州属天临路明初复降为县属长沙府/本朝)

(/)湘乡县(在府西南二百十里东西距二百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东至湘潭县界三十)

(里西至宝庆府邵阳县界一百七十里南至衡州/府衡山县界一百五十里北至宁乡县界四十里)

(东南至衡山县界一百里西南至邵阳县界一百/六十里东北至湘潭县治一百里西北至安化县)

(界一百八十里汉置连道县属长沙国后汉属长/沙郡又分置湘乡县属零陵郡晋以两县俱属衡)

(阳郡宋省连道入湘乡齐梁陈因之隋并省湘乡/入衡山县唐武德四年析衡山复置湘乡县属潭)

(州五代及宋因之元元贞初升为湘乡州属天/临路明复为湘乡县属长沙府/本朝因之)

  县(在府南二百八十里东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一百四十里东至江西吉安府安福县界一)

(百二十里西至衡州府衡山县界六十里南至茶/陵州界三十里北至醴陵县界八十里东南至江)

(西吉安府永新县治二百十里西南至衡州府安/仁县治八十里东北至江西袁州府萍乡县治二)

卷一百三十一 34a

(百七十里西北至湘潭县治二百十里汉置攸县/属长沙国后汉属长沙郡三国吴分置阴山县晋)

(因之齐属湘东郡梁陈时改攸县曰攸水县隋省/攸水阴山并茶陵建宁四县入湘潭县属衡山郡)

(唐武德四年复分湘潭置攸县及阴山县并置南/云州又析置安乐新兴二县贞观元年州废徙湘)

(潭省安乐新兴阴山三县入攸属衡州五代时楚/马殷改属潭州宋因之元元贞初升为攸州属天)

(临路明初复降为县属/长沙府/本朝因之)安化县(在府西北二百六/十里东西距一百)

(十里南北距二百二十里东至宁乡县界八十里/西至宝庆府新化县界三十里南至宝庆府邵阳)

(县界一百里北至常德府武陵县界一百里东南/至湘乡县界一百里西南至新化县界三十里东)

(北至益阳县界七十三里西北至常德府桃源县/治二百五十里汉益阳县地后为梅山蛮地宋初)

(立五砦熙宁六年始置安化县属潭州/元属天临路明属长沙府/本朝因之)茶陵州(/)

(南四百八十里东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一百/十五里东至江西吉安府永新县界八十里西至)

卷一百三十一 34b

(衡州府安仁县界六十里南至衡州府酃县界七/十里北至攸县界八十里东南至永新县界八十)

(五里西南至安仁县界八十里东北至攸县界七/十里西北至攸县界六十里汉置茶陵县属长沙)

(国后汉属长沙郡三国吴属湘东郡晋以后因之/隋省入湘潭县唐圣历元年复置属衡州五代及)

(宋初因之绍兴九年升为茶陵军仍属衡州元初/军废复为县至元十九年升为州属湖广行省明)

(初降为县成化中复为州/属长沙府/本朝因之)

 ︹形势︺南以五岭为限北以洞庭为界(元和/)宜春襟喉

  湖南腰背(宋范成大/行程记)控扼湘岭镇抚蛮猺(宋史李/椿传)

  控交广之户牖扼吴蜀之咽喉翼张四隅襟束万

  里(/)

 ︹风俗︺湘川之奥民丰土闲(南齐书/州郡志)无土山无浊水人

卷一百三十一 35a

  秉是气往往清慧而文(唐刘禹/锡记)民以网罟为业渔

  利饶衍而无积聚(元史地/理志)

 ︹城池︺长沙府城(周十四里有奇高二丈四尺门九有/濠明洪武中初筑/本朝顺治康熙)

(中重葺乾隆十二年增修三十一/年重修/长沙善化二县附郭)湘潭县城(周六/里有)

(奇高丈六尺门六明万历二年筑/本朝/康熙三十三年修乾隆五十二年重修)湘阴县

  城(周三里有奇高丈五尺门七明隆庆间筑/本朝康熙元年修乾隆十七年增筑护城堤)

  乡县城(县旧无城依通衢建/立四门围以木栅)浏阳县城(周三里高/一丈门四)

(水门五明嘉靖中筑/本朝顺治康熙雍正/中屡修乾隆二十一年改建五十七年补修)醴陵

  县城(明嘉靖十四年傍山筑土城沿江立木栅门//本朝顺治康熙中修乾隆十一年复修)

  益阳县城(周四里有奇高丈二尺门四明嘉靖三/十一年筑/本朝康熙二十二年修)

卷一百三十一 35b

  湘乡县城(县旧无城明设/四门于市口)攸县城(周四里有奇门/五明嘉靖元年)

(/本朝顺治康熙中屡/修乾隆二十一年重修)安化县城(明万历初立/木栅设门五)

(本朝康熙二十一/年修三十二年重修)茶陵州城(周五里高二丈五/尺门六濠广六丈)

(五尺明洪武中筑/本朝顺治康/熙中屡修乾隆二十九年重葺)

 ︹学校︺长沙府学(在府城正南门右明洪武中因元旧/址建/本朝顺治康熙中重葺乾隆)

(十一年二十一年五十七年增修入学旧额二十/名乾隆五十四年减茶陵州学五名增入府学今)

(额二十/五名)长沙县学(在府城新开门内旧在湘春门//本朝顺治中迁驿步门外)

(康熙中改建今所/入学额数二十名)善化县学(在县治左/本朝顺/治中因明旧址重建)

(乾隆中屡修嘉庆六年/又修入学额数二十名)湘潭县学(在县治西旧在/县东明正德中)

(迁建今所/本朝顺治十一年重建康熙雍正/乾隆中屡葺嘉庆二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

卷一百三十一 36a

  阴县学(在县治东旧在县南宋崇宁间建明洪武/初迁建今所/本朝康熙中屡修雍正元)

(年乾隆八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五名)宁乡县学(在县东门外明洪武/初因宋元旧址建)

(本朝顺治康熙雍正中增修嘉庆/十八年重葺入学额数十五名)浏阳县学(在县/治西)

(明正德中建/本朝顺治康熙中修/乾隆十二年重葺入学额数十二名)醴陵县学(/)

(治东旧在今学之北明洪武初因宋旧址建//朝顺治康熙中重葺乾隆八年迁建今所入学额)

(数十/二名)益阳县学(在县城西门外明洪武初因宋元/旧址重建/本朝顺治康熙雍正)

(中先后修葺乾隆八年嘉庆/十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湘乡县学(在县治西/南旧屡迁)

(无常明嘉靖中迁建涟水滨/本朝顺治康熙雍/正中屡葺乾隆四年迁今所入学额数十五名)

  攸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初因宋元旧址建/本朝顺治康熙雍正中屡修乾隆十四年)

(二十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安化县学(在县治西明末因旧址//本朝康熙中修乾)

卷一百三十一 36b

(隆十二年重葺入/学额数十二名)茶陵州学(在州治南明李东阳/记宋元旧学在城西)

(南二里狮子口后燬于兵洪武间建学西郭外成/化中迁州治西宏治中复迁西郭外/本朝康熙)

(中迁建令所乾隆二十六年迁建州西狮口山五/十七年复迁建今所入学旧额二十名乾隆五十)

(四年裁五名增入/府学今额十五名)东冈书院(在长沙县东二十五/里元许有壬之父号)

(东冈尝读书于/此因赐额焉)乔江书院(在长沙县西北旧有三/贤堂祀屈原贾谊杜甫)

(元立义学/赐今额)城南书院(在善化县治南旧在县南三/里宋张栻讲学地其间凿池)

(以汇息泽之水中有丽泽堂蒙轩月榭卷云亭其/扁额四字相传为张浚书/本朝乾隆十年迁建)

(今所二十年四十七年屡修/嘉庆五年二十三年重修)岳麓书院(在善化县/西岳麓山)

(下宋开宝中潭州守朱洞建实彭城刘鳌倡之孙/迈为之记祥符中诏以国子监经籍赐岳麓书院)

(并赐额绍兴中燬于兵乾道初湖广安抚刘珙重/建张栻为之记后为张栻朱子讲学之所朱子手)

卷一百三十一 37a

(书忠孝节义四大字于堂淳熙末直徽猷阁潘畴/重加修葺陈傅良为之记德祐中再燬于兵元至)

(正二十三年郡人刘必大重建朱渤为之记延祐/中郡倅刘安仁复建吴澄为之记明宏治中重建)

(李东阳为之记/本朝康熙二十五年重建/圣祖仁皇帝赐学达性天扁额又/钦颁)

(日讲经史十六种建/御书楼藏之乾隆九//高宗纯皇帝赐道南正脉扁额重加修)

(葺为四大书院之一二十八年二十九年抚臣陈/宏谋乔光烈先后奏请动帑改修四十四年抚臣)

(李湖/重修)湘西书院(在善化县西岳麓山下宋刘辅建/后朱子重建初潭士以居学肄业)

(为重州学生月试积分高等升湘西岳麓书院生/又积分高等升岳麓精含生潭人号为三学生宋)

(末兵兴聚居州学犹不废/业城破多感激死义者)主一书院(在湘潭县西/南一百二十)

(里地接衡州府衡/山县宋钟震建)碧泉书院(在湘潭县西七十里/宋胡安国南游筑室)

(其子宏与张栻讲学于此元里人衡/氏就其地置书院以近碧泉因名焉)道山书院(/)

卷一百三十一 37b

(乡县东三十里道山之阳一名云/峰书院宋胡宏张栻讲学之所)文靖书院(在浏/阳县)

(治南宋杨时宰浏阳后/人建书院以其谥名)南山书院(在浏阳县南元/欧阳原功读书)

(地明宏治中学使欧阳旦修祀原//本朝康熙中重修置祭田)东莱书院(在醴/陵县)

(治后旧曰莱山书院在县北三十里宋吕/祖谦曾读书于此明正德中徙改今名)庆洲书

  院(在益阳县南资江中元邑人刘履泰/讲学于此事闻授庆洲书院山长)涟滨书院

(在湘乡县东南涟水滨旧名涟溪书院在县昆崙/桥西宋周奭故居也真德秀帅潭建为书院颜其)

(堂曰春风德祐中重建于涟水东五里元至正中/复移涟水西废于明嘉靖中/本朝乾隆四年即)

(旧学宫地重建易/今名三十年重修)中梅书院(在安化县治西康/熙三十一年建)

  崖书院(在茶陵州西云/阳山下明建)

 ︹户口︺(原额人丁七万五千一百七十九今溢生男妇/共四百二十九万八十六名口计六十九万九)

卷一百三十一 38a

(千八十/二户)

 ︹田赋︺(田地九万五千三百五十六顷九十一亩七釐/额徵地丁正杂银三十三万二千六百四十二)

(两一钱一分南粮六万九千六百八十六石九斗/三合有奇漕粮一万一千九十石六斗三升三合)

 ︹山川︺天井山(在长沙县东八十里山上有井井/水下流四时不绝其北有古华山)乌山

(在长沙县西三十里有乌四时/常哺其上内有洞深广数丈)尖山(在长沙县西/四十里祝穆)

(方舆胜览尖山在长沙西一名/圭峰明统志距湘江十五里)谷山(在长沙县西/七十里山有)

(灵谷深邃上有梓木洞下有龙潭/祷雨辄应产青纹花石可为砚)铜官山(在长沙/县西北)

(九十里郦道元水经注铜官山西临湘水山土紫/色内含云母故亦谓之云母山也元和志云母山)

(在长沙县北九十里列仙/传云长沙云母服之不朽)罗洋山(在长沙县北七/里一名大富山)

(峰峦秀拔水流环/带为一县之胜)石宝山(在长沙县北二十里山/多奇石或踞或立状如)

卷一百三十一 38b

(鹅如羊故亦名鹅羊山又名/东华山相传成少卿升仙处)智度山(在长沙县北/五十里最高)

(者曰黑石峰唐时有将/军刘智度居此因名)书堂山(在长沙县北五十/里唐欧阳询读书)

()铜山(在长沙县北一百里楚铸铜/处隋书地理志长沙有铜山)影珠山(在长/沙县)

(东北七十五里山巅有井其影如珠/故名亦名易公山为元易公得道处)青山(在长沙/县东北)

(八十里接湘阴县界四时常青山有霞/峰台及龙潭又有月浤泉澄碧可鉴)锡山(在善/化县)

(东南三里隋书地理志长沙有锡山府志唐王锡/隐此故名按益阳县南五十里亦有锡山/溪水)

(经此/入资)关山(在善化县东南四十五里叠峰峭拔如/城中有间道仅通单车唐末置龙回关)

(于此/故名)搴旗山(在善化县南十里明统志山在/县南以形似名一作青旗山)昭山

(在善化县南六十里搂湘潭县界一名马山元和/志昭山在长沙县南七十里临湘水乐史太平寰)

(宇记昭山在湘潭县东四十里以周昭王至此故/名其地北界长沙旧志昭山即马山与湘潭分界)

卷一百三十一 39a

(截江而起仄立万仞怪石磅礴异木层阴微露岩/崿舟过其下隐隐见石窗岩牖窥攀莫及洵异境)

()云盖山(在善化县西南三十里望之如盖曹学/佺名胜志一名灵盖山有虎溪龙井)

  天台山(在善化县西南五十里一名天台山相传/彭祖师得道处又西南十里有神通山相)

(传圆明祖/师得道处)华林山(在善化县西南六十里下有/龙潭相传善觉禅师证觉处)

  麓山(在善化县西十里亦名麓山水经注湘水左/径麓山东上有故城元和志岳麓山在长沙)

(县西南隔湘江水六里盖衡山之足也故以麓为/名方舆胜览盛宏之荆州记云长沙西岸有麓山)

(又名灵麓峰乃岳山七十二峰之一自湘西古渡/登岸夹径乔松泉涧盘绕诸峰叠秀下瞰湘江)

  玉屏山(在善化县西八里岳麓之支山也峰峦环/列如屏故名又醴陵县南五里亦有玉屏)

(山下有石如金龟/岭下有金龟泉)金盘山(在善化县西北七十里/接宁乡县界一峰特立)

(四围环绕如盘/平江水源出此)碧虚山(在善化县岳麓山南宋刘/珙建风雩亭于其上亦名)

卷一百三十一 39b

(风雩山与道/乡台相左右)壶山(在湘潭县东三十里荆楚记壶/山在湘潭顶有巨石状如壶)

  石潭山(在湘潭县东濒江峭立洞壑杳然水经注/临湘县南有石潭山湘水径其西山有石)

(室石床临/对清流)大兴山(在湘泽县东南六十/里西一支为石洪山)历山(在湘/潭县)

(东南百里相传/舜南巡尝经此)明月山(在湘潭县东南一百五十/里醴陵县西南六十里攸)

(县西北九十里三县分界产石圆如月上有灵谷/崖龙须滩名胜志明月山峰峦耸拔月出光耀先)

(见故/)凤凰山(在湘潭县东南一百七十里跨湘醴/衡攸四县界周百馀里僻奥深险顶)

(蓄灵泉中有沃壤可耕/旁分四径以达四县)蟹山(在湘潭县南二里以/形似名又湘乡县西)

(一百二十里亦有/蟹山下有蟹泉)金霞山(在湘潭县/南四十里)晓霞山(在湘/潭县)

(南七十里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其形东向日照其顶云霞灿然)昌山(在湘潭县西/南百里夷坚)

(志昌山周四十里多筱簜花结/实每石得米五斗香与粳同)隐山(在湘潭县西/南一百十里)

卷一百三十一 40a

(一名龙山俗名龙王山后人因有茅庵老僧隐/此故名隐山名胜志隐山顶有龙湫注而为池)

  紫山(在湘潭县西南一百四十里朝晖相映作金/紫色亦名凤栖山又茶陵州北二十里亦有)

(金紫山列岫连/属高插天半)大安山(在湘潭县西南一百五十/里甚高秀上有谭真人庙)

(旱祷/辄应)陶公山(在湘潭县西七里旧多古木晋陶侃/镇潭州卜筑于此因以为名县志山)

(下临深潭曰锦石湾潭畔有石/踞江拥沙而起色赤如锦因名)乌台山(在湘潭县/西四十里)

(高峰凝立上有石/台县之镇山也)五顶山(在湘潭县西顶/有五峰因名)韶山(/)

(潭县西八十里接湘乡县界山甚深远相传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因名名胜志韶山绵亘百馀里)

(相潭宁乡诸/水皆出其麓)石龙山(在湘潭县西百里接衡山湘/乡两县界山顶有石昂如龙)

(首故/)东雾山(在湘潭县西百/里与昌山相对)银山(在湘潭县西一/百二十里山石)

(晃白/如银)黄龙山(在湘潭县北二十五里一名黄峰山/又湘乡县西南一百六十里亦有黄)

卷一百三十一 40b

(龙山接衡山县及/宝庆府邵阳县界)龙岩山(在湘潭县北二十五里/一名龙崖山旧名龙回)

(山回环秀拔/下有龙窟)南谷山(在湘潭县北四十里势/如伏狮远望则如屏障)石鳍

  山(在湘潭县北九十里横峙靳/江中拂水逆流其形如鱼)仰高山(在湘阴县/治东县志)

(城内旧有八山皆土阜/也今惟仰高山尚存)密岩山(在湘阴县东四十/里又东十里有清)

(/)玉池山(在湘阴县东六十里一峰插天又名玉/池峰上有玉池相传为晋陶澹浴丹池)

  神鼎山(在湘阴县东六/十里上有古井)白鹤山(在湘阴县东六十/里与玉池神鼎相)

(接陶澹居此山学仙有二白鹤来故名山下有鸿/水洞自山顶下注潭中又数十里西流入湘江)

  九龙山(在湘阴县东一百里一名九峰山/山巅有石形如悬钟扣之有声)女洲山

(在湘阴县南三里顶方而/锐亦名印山又名龟山)白霞山(在湘阴县南五/十里上有百岁)

(岩又有石井/四时不竭)大障山(在湘阴县西九十里/春水涨溢山为障蔽)三峰山

卷一百三十一 41a

(在湘阴县北五里土/色黄白陶者取之)黄陵山(在湘阴县北四十五/里一名湘山山下有)

(黄陵亭水经注湘水北径黄陵亭西/名胜志黄陵山舜二妃墓在其上)汨罗山(在湘/阴县)

(北七十里孤/峙汨罗水中)磊石山(在湘阴县北一百二十里青/草湖南水经注湘水径磊石)

(山西西北对青草湖或谓之青草山亦谓之五木/山方尖如五木状故名九域志磊石山在湘阴傍)

(青草湖下临湘口北接巴陵旧名万岁山县志磊/石山屹立湖东三面背水一面无阻樵汲甚便宋)

(岳飞讨杨幺/结营于此)玉笥山(在湘阴县东北一名石帆山/湘中记屈潭之左玉笥山屈)

(平之放栖于此山而作九歌水经注汨水又西径/玉笥山道士遗言此福地也一曰地脚山元和志)

(玉笥山在湘阴县东北七十五里名胜志玉/笥山汨水径其下隋开皇初设玉州于此)飞凤

  山(在宁乡县治东一峰状如凤/首左右有山如翼学宫建此)王几山(在宁乡/县治西)

  林山(在宁乡县治北山产旃/檀香宋立香山寺于此)天马山(在宁乡县东/二十五里亦)

卷一百三十一 41b

(名石嶙关县志石嶙关两山腾耸/宛如二马骧首行空故曰天马山)嵇山(在宁乡县/东南二十)

(五里一名嵇茄山周回八九十里壁立千仞可望/数百里外山有田数亩又有仰天湖大旱不涸相)

(传唐时嵇真/人修炼于此)大雾山(在宁乡县南五十里宋建炎/间金兵至境刘廷佐屯兵大)

(雾山/即此)石鼓山(在宁乡县南五十里一名聚山上有/巨石如鼓又有悬崖瀑布高数十仞)

(山产石/可炼铁)鹜山(在宁乡县西南一百里一名东鹜山/县志宋遗民王显谟不仕隐居鹜山)

(/)黄柏山(在宁乡县西南一百里/有泉自石窦中流出)丰山(在宁乡县/西南一百)

(五十里接/湘乡县界)(在宁乡县西九十里有石径十里/不通车马行者必援石攀木而过)

(明成化中凿石/平整遂为坦途)瓜畬山(在宁乡县西一百里相/传唐裴休种瓜于此)

  沩山(在宁乡县西寰宇记大沩山在宁乡县周一/百四十里沩水出焉唐裴休葬此名胜志山)

(在县西一百五十里四方皆水/故曰大沩有青龙岩在山间)芙蓉山(在宁乡县/西接安化)

卷一百三十一 42a

(县界旧名青羊山九域志宁乡县有青羊山名/胜志芙蓉山与大沩山相接其中有芙蓉洞)

  子山(在宁乡县西北五十里沩水所经县志元欧/道结庐读书于此尝登山植杉成林因书孟)

(子牛山章于壁/山以此得名)狮顾山(在宁乡县东北三里名胜/志蹲踞江滨玉潭水出其)

()孙隐山(在浏阳县东一里上有洗药泉炼丹崖/唐孙思邈栖隐之所又东一里有姬山)

  七宝山(在浏阳县东七十里旧出铅铁硼砂青矾/胆矾土黄针石因名又名小尖山明洪武)

(中开设铁/冶后罢)石马山(在浏阳县东九十里接江西袁/州府万载县界亦名石马洞洞)

(有巨石如马洞阔土肥有田/百亩流泉灌注大旱不涸)六龙山(在浏阳县东/南五十里六)

(峰并起故名顶有石崖下有九洞/总名石灰洞洞中有石门石床)猿啼山(在浏阳/县南一)

(里浏水之南有隐相台相传唐裴休/读书此山时闻猿啼山下有哑哇池)霜华山(在浏/阳县)

(西南八十里一名石霜山北接洞阳山南抵醴陵/县界山峻水激触石喷霜故名上有飞来塔虎爬)

卷一百三十一 42b

()巨湖山(在浏阳县西一里一名太湖山又名西/湖山名胜志太湖山在浏阳三峰鼎峙)

(中有巨湖/其深莫测)洞阳山(在浏阳县西北六十里以山洞/向南而名周回一百十里唐孙)

(思邈炼丹于此上有石坛山涧有潭湫水流入洞/中半里许石窦引光沙石朗然内有龙迹道书第)

(二十四/洞天)道吾山(在浏阳县北十里东西环立如屏/内有龙湫俗呼老龙潭上有雷劈)

(石自湫而上有平田数十亩名胜志道吾山列七/十二峰东连宝盖西接洞阳状若莲花又名莲花)

(峰府志上有龙王庙旱祷/辄应唐宋元时皆封号)宝盖山(在浏阳县东北/六十里亦名宝)

(/)大光山(在浏阳县东北九十里北抵豫章西接/巴陵峰峦叠秀最为奇观亦名大光洞)

  大围山(在浏阳县东北一百五十里一名首裨山/东接江西瑞州府新昌县界北接江西南)

(昌府义宁州界顶有白沙湖亦名玉泉水分流四/派一入义宁州一入袁州府万载县一入岳州平)

(江县一为浏水冈峦围/绕盘踞三县因名大围)东山(在醴陵县东一里上/有凤凰台又安化县)

卷一百三十一 43a

(东八十里亦有/东山梅溪出此)梧桐山(在醴陵县东五里与县/西五里凤凰山对峙)

  沩山(在醴陵县东三十/里小沩泉出此)王仙山(在醴陵县东三十/里一名大山又名)

(王乔山后汉书郡国志醴陵注荆州记曰县东四/十里有大山山有三石室室中有石床石臼又五)

(行志建安七八年中长沙醴陵县大山大/鸣如牛呴声唐书地理志醴陵有王乔山)太平山

(在醴陵县东三十里王仙山南上/有白云泉涌流如瀑布旱可祷雨)石笋山(在醴陵/县东七)

(十里峰势壁立如笋益阳县西/南亦有石笥山下有山枣坡)丁仙山(在醴陵县/南七里相)

(传丁令威得道/处上有石坛)胡道仙山(在醴陵县南四十里俗/传有胡姓者尝修道于)

()云峰山(在醴陵县南六十/里与五凤山相对)吉仙山(在醴陵县西/南二十五里)

(名胜志晋有吉/仙栖其上故名)五凤山(在醴陵县西南六十里峰/峦罗列如五凤上有天花)

(台壁立峻峭/直入云中)君子山(在醴陵县西南七十里与五/凤山并峙脉自南岳来峰峦)

卷一百三十一 43b

(/)西山(在醴陵县西二里一名靖兴山方舆胜览/西山石壁上有唐李靖遗像以靖曾驻兵)

(/)建安山(在醴陵县北十五里周十里元/末居民立寨其上俗呼油尖寨)莱山(/)

(陵县北三十里左传昭公五年沈尹戌会楚子于/莱山府志莱山旧有莱山书院宋吕祖谦讲学于)

()章仙山(在醴陵县北五十/里一名章龙山)龟台山(在益阳县东/南二里山形)

(如龟其巅宽平其东相接/者为蛇山即鲁肃屯兵处)陆贾山(在益阳县南一/里相传汉陆贾)

(使南越经此又吴陆逊尝/屯兵于此亦名陆家山)白鹿山(在益阳县南二/里上有龙湫唐)

(裴休讲学于此有白鹿衔花出听宋杨亿/诗资江水急鱼行涩白鹿峰高雁度迟)小庐山

(在益阳县南六十里一名清修山上有香炉峰瀑/布泉方舆胜览县有小庐山以似九江庐山故名)

  四方山(在益阳县南七/十里周围平正)皓月山(在益阳县西南六//溪口形如半)

()八方山(在益阳县西南三十里/孤峰屹立八面如削)马头山(在益阳/县西南)

卷一百三十一 44a

(六十里宁乡县大/沩山之支陇也)修山(在益阳县西南八十里一/名湘山史记黄帝本纪南)

(至于江登熊湘注湘山在长沙益阳县汉书地理/志长沙国益阳注湘山在北应劭曰在益水之阳)

  浮邱山(在益阳县西南九十里相传浮邱公尝/居此故名隋书地理志益阳有浮邱山)

  冈山(在益阳县西南二百里名胜/志九峰如笏立武潭津上流)云肤山(在益阳/县西南)

(二百里又名七尖/山曰水溪之源也)熊耳山(在益阳县西史记封禅/书索隐曰荆州记益阳)

(县东北有熊耳山东西各一峰如熊耳状因以为/名今其地割隶安化在治西二十里又名浮青山)

  石门山(在益阳县西一百里上有九叠泉从山/西下有栈木洞仄径穿入幽深绝异)

  溪山(在益阳县北五十八里一名军山接常德府/龙阳县界相传为汉马援吴潘浚讨五溪蛮)

(屯兵处文献通考/益阳有五溪山)东台山(在湘乡县东十里一名/凤凰山一名望岳峰南)

(连华盖下瞰涟/水有平石若台)钵盂山(在湘乡县南三十五/里上有巨石如钵盂)上麓

卷一百三十一 44b

  山(在湘乡县南五十/里衡山之足也)黄巢山(在湘乡县南九十里/相传黄巢尝驻兵于)

()岳龟山(在湘乡县西南三十里顶有石/龟其大如屋山北有莲花峰)梅龙山

(在湘乡县西南八十里西南有梅市/水又与龙山相望因合称为梅龙山)铜梁山(在湘/乡县)

(西南八十里/接湘潭县界)龙山(在湘乡县西南一百八十里跨/湘乡安化及宝庆府新化邵阳)

(四县境山下有池俗以为龙所潜也涟水源出/此元和志龙山有钟乳穴在县南二百四十里)

  鱼山(在湘乡县西十里水经注涟水历石鱼山下/多元石石色黑而理若云母开发一重辄有)

(鱼形鳞鳍首尾宛若刻画长数寸烧之作鱼膏腥/因以名之元和志石鱼山在湘乡县西十五里县)

(志山在涟水北岸亦名/石鱼屏其北有饭箩山)万岁山(在湘乡县西三/十里上有砦)

  护山(在湘乡县西六/十里涟水所径)莲花山(在湘乡县西一百二/十里上有三角砦风)

(雨则闻/金鼓声)湖峒笔架山(在湘乡县西一百四/十里下有仙人城)珍涟山

卷一百三十一 45a

(在湘乡县西一百八十里南/与龙山对峙珍涟水出焉)石山(在湘乡县西北/二十里与仙女)

(山对峙俗/名石山崙)白鹤山(在湘乡县西北六十里有鸣水/洞水自山顶而下泻入石潭声)

(如万雷鸣水/源出于此)灵羊山(在湘乡县西北七/十里青陂水出焉)贞女山(/)

(乡县西北九十里宋末乡民刘荣叔/起兵拒元尽节于此因改名褒忠山)仙女山(在湘/乡县)

(北三十五里北接韶山绵亘百馀里为湘潭宁乡/两县诸山之祖俗传昔有邵氏三女于此得仙因)

()葛仙山(在湘乡县北八十里/上有丹灶及洗药池)鹤岭山(在攸县东/四十五里)

(山峻/水清)司空山(在攸县东五十里下有温泉源旧名/温泉山亦名麒麟山南齐司空张岊)

(隐此得道改名左/右有三十六峰)大乌山(在攸县东一百里/阳升江发源于此)鸾山

(在攸县东一百二十/里与司空山对峙)甘棠山(在攸县东一百二/十里与鸾山相连)

  浮山(在攸县东一百四十里有石窦出泉/涓涓不绝东入攸水一名天蓬岩)严仙山

卷一百三十一 45b

(在攸县北八十里相传南宋时严起同弟肃/修炼于此有紫云覆之因名其下有七星岩)大川

  山(在攸县北一百里山极耸/峻其下川原开广因名)牌山(在攸县东北一/百十里一名牌)

(子山金/水所出)梓木山(在攸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多产梓木)东华山(在安化/县东半)

(里资江/所经)移风山(在安化县东七十里相传/梅山猺人于此从化故名)浮青山

(在安化县南二十里/九域志县有浮青山)梅山(在安化县西南接宝庆/府新化县界宋熙宁中)

(章惇发兵开梅山道即此新化为上/梅山安化为下梅山其山俱相通)黄柏界山(/)

(化县西南三十里浮青山南伊水源出/焉一名丰乐岭接宝庆府新化县界)紫云山(/)

(化县西上有三井相并一清二浊又攸县东北一/百二十里亦有紫云山一名灵龟岩俗又谓之紫)

(/)黄羊界山(在安化县西北二百里/接常德府桃源县界)雷公山(在安/化县)

(北十五里有雷神石/像下有流泉甚甘洁)浮泥山(在安化县北七十里/名胜志崖壁峭绝土)

卷一百三十一 46a

(人攀援而上开畬种/榖土壤沃饶因名)石峰山(在安化县北一百/二十里石门潭上)

  炉山(在安化县北一百二十里资江北岸/上有泉随江水为清浊又有黑虎石)九峰山

(在安化县北一百七十里九峰并峙中峰最高左/右四峰以次稍低俗名半边山其秀拔为资江北)

(岸诸山/之最)辰山(在安化县北一百八十/里跨宝庆府新化县界)乌云山(在安/化县)

(北一百九十里接桃源县界山/极高峻常有云覆其上故名)二仙山(在安化县/东北六十)

(里两峰对峙上俱有仙人/足迹人称为大仙小仙)大峰山(在安化县东北/七十里周围百)

(里有七十二峰环/拱相向下有灵潭)苗竹山(在安化县东北七十里/广袤数十里上有三角)

(湖湖水泛溢/能致云雨)武陵山(在安化县东北一百八十/里接常德府武陵县界)

  悲山(在茶陵州东舆地纪胜/山在茶陵县东十里)邓阜山(在茶陵州东/八十里茶水)

(北舆地纪胜山/在县东九十里)景阳山(在茶陵州东接江西吉安/府永新县界一名茶山舆)

卷一百三十一 46b

(地纪胜景阳山在茶陵县东一百二十里茶水源/出此方舆胜览茶山在茶陵军城之东名胜志史)

(记炎帝葬于茶山之野茶山即景/阳山也以林谷间多生茶茗故名)百丈山(在茶陵/州东南)

(五十里上有潭泉深不可测山/阴多竹木下有观音岩三蛟洞)大金山(在茶陵州/东南六十)

(里上锐下方/形如金字)皇雩山(在茶陵州东南八十里下有/七石窍泉流不竭灌田数万)

(亩亦名七眼泉/其西有龙王山)青台山(在茶陵州南六十里颜江/水发源于此山上有龙湫)

  桥梁山(在茶陵州西南七十里一名桥/头岭接衡州府酃县安仁县界)云阳山(/)

(陵州西山周回七十里从平地至岭曲折四十五/里路史云阳氏是为阳帝盖处于沙注沙长沙所)

(谓万里长沙今茶陵西南十里云阳山也明统志/云阳山有七峰曰偃霞紫微石柱白莲隐形正阳)

(石耳有百灵阙真仙洞玉华洞赤松坛/般若岩旧志又有秦人三洞在山之阳)丫尖山(/)

(陵州西五十里两峰并/列上锐下方多草木)旗山(在茶陵州北二里又/北一里有老虎山)

卷一百三十一 47a

  公一山(在茶陵州北五/十里青溪出焉)峡石岭(在长沙县东一百/里接浏阳县界)

  仙女岭(在长沙县北四十里宋末乡民迎洞庭神/于此祷雨有应因名善化县西南七十五)

(里亦有/仙女岭)水桐岭(在长沙县东北一百五十/里接岳州府平江县界)峨嵋岭

(在善化县东五里俗名阿弥岭/又县东南二十里有歇马岭)望江岭(在湘阴县/南五里岭)

(上可望/湘江)长流岭(在浏阳县东南二十五里/起伏约二十里地颇险僻)黄冈岭

(在浏阳县西三/十里上有龙湫)焦溪岭(在浏阳县北二十里峻厓/险阻为往来者必经之地)

(上有石泉甚清/洁今名交济岭)芦桐岭(在浏阳县东北七十里北/接岳州府平江县界南接)

(宝盖山石径盘/曲一十八湾)佛子岭(在醴陵县东南八里上有/洞泉棋石亦名观音岩)

  玉插岭(在醴陵县西南三十/五里俗名鱼了岭)姜岭(在醴陵县北二/里相传有姜士)

(会者居此俗讹为姜维岭数/峰屏峙如障右有凤凰山)石门岭(在益阳县南/石门斗阖中)

卷一百三十一 47b

(可容十/馀人)安抚岭(在湘乡县东十里水流环绕/有坪广数里旧议建县于此)油铛

  岭(在攸县北八十里上有聚仙台可坐千/人又有石涧仙池饮之愈疾旱可祷雨)司徒岭

(在安化县东八十/里接湘乡县界)大步岭(在安化县东南八十里/又名龙安山下有龙潭)

(蓝田水/出焉)露岭(在茶陵州西北/三十里上产铁)妙高峰(在善化县南/三里江流环)

(带诸山/屏列)云麓峰(在善化县岳麓山右有石纵横二/丈出岩外平砥可憩土人构亭其)

(上如望衡岳而拜/因名曰拜岳石)琵琶峰(在湘潭县南百里以形/似名与岳顶祝融峰相)

(望乃七十/二峰之一)玉几峰(在湘潭县南一百三十里接衡/山县界峰色苍如玉状平类几)

  四角峰(在湘阴县西南九十里山/极高峻四面耸起故名)灵峰(在宁乡县/东三十里)

(一名道山以胡宏张栻/讲道于此故名道山)罗仙峰(在宁乡县东南七/十里接湘乡县界)

(上有浴仙/池滴水洞)九龙峰(在宁乡县西七十里又十泉峰/莲花峰在宁乡县西八十里又)

卷一百三十一 48a

(罘罳峰在宁乡县/西一百三十里)青云峰(在宁乡县西一百五十/里明统志峰峦层出八)

(面如一亦/名八面山)云盖峰(在宁乡县西一百五/十里亦名小芙蓉山)九祖峰(/)

(乡县西北六十里世传/唐张九龄九世祖居此)石柱峰(在浏阳县北一百/里尖削如柱壁立)

(万仞高寒不生草木有水分流二派一入县境一/入岳州府平江县界又有井水极清冷名百汇泉)

  范铎峰(在湘乡县东南十五里三峰秀耸众山环/列五代时范铎隐此后人因名其山曰范)

(/)天井峰(在湘乡县南二十里/有泉水四时不竭)荆紫峰(在湘乡县/南一百里)

(一名金紫峰孤峰突起众山/环绕其对峙者为白石峰)灵龟峰(在攸县东三/里据攸水上)

()朝天峰(在攸县北一里/一名第一峰)仙人峰(在攸县北八十/里与岩仙山相)

()会仙峰(在茶陵州东二十里名胜志/上有罗汉像石床皆天成)金牛冈(/)

(化县西十里方舆胜览湘中记汉武时有田父牵/赤牛求渡渔人曰船小岂能胜牛曰但相容不重)

卷一百三十一 48b

(于是登舟半渡牛粪于船曰以此相赠渔人怒其/污以桡拨弃水将尽方觉是金讶其异而蹑之见)

(人牛俱入岭掘之不得因名金牛冈府志唐/裴休镇长沙尝读书金牛冈今有裴休书堂)铜冈

(在益阳县南八十里山势四/面如城元末民多避兵于此)燕子岩(在湘潭县西/南一百二十)

(里上有穴中多燕巢又安化县东北一百/八十里亦有燕子岩接常德府桃源县界)草衣岩

(在湘潭县西一百里相传蜀僧奉初纫草为/衣居岩中因名名胜志形如月轮表里相透)聚仙

  岩(在宁乡县南六十里石壁矗立泉/从石窦飞流而下俗名滴水岩)青龙岩(在宁/乡县)

(西大沩山北万山壁立溯深涧而入攀援石磴始/至其巅俯瞰神龙潭深暗不测又南三里为小青)

(龙潭皆/可祷雨)响泉岩(在宁乡县西九十里悬崖峭壁中/空如屋上有飞泉衡激而下响震)

(/)藓花岩(在宁乡县东北/俗名虾墓石)古风岩(在浏阳县东五/十里深邃数十)

(里中有沟水伏流至洞口复出灌田百馀亩/亦名仙人洞其相通者为毛公岩白石岩)弄光

卷一百三十一 49a

卷一百三十一 50a

(南六十里名胜志四面壁立仅有小/径可以攀援宋元末居民多保于此)白崖(在安化/县西南)

(一百四十里/亦名雪崖)清风峡(在善化县西岳麓寺前双峰/相夹中有平地纵横十馀丈)

  栖霞谷(在长沙县西述异记湘洲栖霞谷昔有桥/顺二子于此得仙服飞龙一丸十年不饥)

(故魏文诗曰西山有仙/童不饮亦不食即此也)琤琮谷(在善化县南三里/妙高峰下宋张栻)

(建城南书/院于此)苍筤谷(在善化县西岳麓山下岳麓志/在抱黄洞口宋仙巢先生钟尚)

(书閒居/之所)砦子崙(在安化县东十五里昔/人尝避兵其上因名)蜂窝崙(/)

(化县南六十里一名蜂窝洞旧志风/气出入洞中春夏草外偃秋冬内偃)天井崙(在安/化县)

(东北一百七十里三峰峭拔/中有天井泉出四时不竭)西屿(在善化县西岳/麓书院之右宋)

(张栻朱子讲/学时所名也)道林坪(在善化县西岳麓山/左以道林精舍得名)石场坪

(在湘潭县西南一百五十里一名石/禾场方平如砥阔可十亩溪水环之)读书坪(在湘/阴县)

卷一百三十一 50b

(二十一都宋长沙/人毕田读书处)丁家坪(在醴陵县东二里又县/北有巢劫坪一山平衍)

(两溪绕/流出口)抱黄洞(在善化县西北十里岳麓/山相传晋陶侃射蛟于此)雷鸣洞

(在宁乡县西南一百八十里接湘乡安化二县界/岭有石窍中通巨洞入者隐隐闻雷声中有灵湫)

(深不可测下/流入温水)山坪洞(在浏阳县东六十里/北接芦洞南连高浒)枫林洞

(在浏阳县东北六/十里又名枫林坑)桃花洞(在醴陵县东三十里一/名桃花涧又曰桃花岭)

(又益阳县西二百里亦/有桃花洞接安化县界)石燕洞(在醴陵县西南五/里中产石燕又名)

(石燕/)水帘洞(在醴陵县西南七里水从石山顶流/下洞口如帘一名雨谷一名界围岩)

  风洞(在醴陵县西北七十里以物投/之辄大风不止传有风龙在内)浊水洞(在益/阳县)

(南八十里一/名滴水洞)花园洞(在益阳县西七十里/相传屈原读书处)石莲洞

(在攸县西五里/一名隐真崖)灵龟洞(在安化县东南四/十里一名龟蛇洞)鼓神洞

卷一百三十一 51a

(在安化县南十五里有小/溪逆流入洞深窅莫测)燕子洞(在安化县南十/五里中多石燕)

(洞口有石笋林/列将雨则水滴)十房洞(在安化县北十五里宽坦/若厅事自厅入穴中有窍)

(俗呼天窗左右列十房各有门有/钟鼓击之能作声后有石田石池)桃山洞(在安化/县北一)

(百三十里洞中有千丈坑和尚石注/水池风洞雷洞龙洞又有石床石枕)鸡冠石(在长/沙县)

(北二十里石形/高耸状如鸡冠)悬钟石(在湘潭县南一百四十里/县志空洲之旁有石如悬)

(名悬/钟石)金鱼石(在醴陵县东三十里江滨山上有/鱼形石三一俨然其二略露头尾)

  江石(在醴陵县西七十/里巨石横亘中流)岐石(在湘乡县南三十里/涟水环流其下石平)

(如砥一名破石又有印石水经注湘水上出印石/大小皆方累如印今湘乡盘环崙有石方如琢成)

(光彩/可爱)印文石(在安化县西北归化乡湘中记安化/有印文石在田中大小九颗字画宛)

(然人或践之即雷鸣又有印心石在县北一百二/十里资江中两岸岩峙如门此石四面独方浮出)

卷一百三十一 51b

(于石门潭内/俨如一印)试刀石(在安化县北二/丈其形如笋上/百里石高二/有刀痕相传)

(马援征五溪/蛮试刀在此)褒书石(在茶陵州南突起/如笋上有石函)湘江(自衡/州府)

(衡山县流入湘潭县境共二百八十里至湘潭县/城又北流四十里入善化县境七十里入长沙县)

(境一百里入湘阴县境又四十里至湘阴县南门/绕西门又一百三十里会青草湖入岳州府巴陵)

(县界汉书地/经注湘水又/理志临湘注应劭曰湘水出零山水/东北过阴山县西洣水从东南来注)

(之又北过醴陵县西漉水从东南注之又北径建/宁县故城下又北过临湘县西县南有石潭山湘)

(水径其西又北径昭山西又北径南津城西西对/橘洲又北左会瓦官水口又径船官西左径麓山)

(东又右径临湘县故城西又右合麻溪水口又/浏口戍西北对浏水又北沩水从西南来注之//)

(北左/又北/岸有高口水又北右会鼻洲又北经陵子口/径铜官山又北径锡口戍东又北枝津北出)

(谓之/陵水/门径东北合门水又北径黄陵亭西右合黄/口又北径白沙戍西又北右会东町口渭水)

卷一百三十一 52a

(又北汨水注之又北径磊石山西而北对青草湖/元和志湘水南自衡山县界流入岳州湘阴县界)

(又湘潭县湘水径县理东舆图湘江自湘潭县南/石塘铺入境东流会渌口即漉水口也又折而西)

(北中有鼓磉洲又北左会易俗河又北径杨梅洲/又北会湘乡河又北径县城南绕流而东经县城)

(东又北至县北界左会靳江河右傍昭山入善化/县界北流径县城西南至府城西水陆洲入长沙)

(县境至城西北经三沙矶东江中有矮子洲又北/右受浏渭水又北左会新康河口又北右会涝塘)

(河又北左会靖港又北右会樟树港左会乔口河/接湘阴县界湘阴县志湘江自上窑潭入境江西)

(为乔口稍北为驿马潭又北径文武二洲之间为/鳊鱼潭分流为文泾江而西北流其西岸名林子)

(河北流经旧县治西为小材子河资水至此入湘/江少北左会濠河又北为杨雀潭又北左会扫帚)

(口稍东北汇为芦林潭右会县河又北左径横岑/口会杨水等潭又北汇为南江潭又北通青草湖)

(而右会/汨罗江)靳江(在善化县西二十里一名瓦官水口/一名剑江源出湘乡县大凫塘东北)

卷一百三十一 52b

(流径宁乡县南七十里又东北入善化县界/至黑石渡注于湘过楚大夫靳尚墓前因名)白水

  江(在湘阴县东六十里俗名拨水江一名湄水源/出白鹤山北流西折密岩玉池二山之水合流)

(来会谓之同含口萦纡而西又会神鼎山水三十/里至白水江口汇为东湖一名澄鲜湖又折而西)

(南径县学前亦名秀水又西径城南会西/湖水入湘江水浅湖涸则江水逶迤自流)魁楼江

(在湘阴县南二十里会悬藤梅子二/港水西北流入湘水涸时不通舟楫)锡江(在湘阴/县西水)

(经注湘水又北左派谓之锡水西北流径锡口戍/北又西北流屈而东北注玉水焉水出西北玉池)

(东南流注于锡浦谓之玉池口锡水又东北东湖/水注之水上承玉池之东湖南流于锡谓之三阳)

(径水南有三戍又东北注于湘县志/今县治后二十里有上锡江下锡江)文泾江(在湘/阴县)

(西即门径口其流凡三十六折又名三十六湾水/经注湘水又北枝津北出谓之门径县志湘江自)

(文武洲分流东/北为文泾江口)百丈江(在湘阴县西北自常德府/沅江县界流入分二派一)

卷一百三十一 53a

(东流至横岑口入湘江一南流径/后江潭而东南至扫帚口入湘)乌江(在宁乡县/南十里源)

(出湘乡县丰山东北流入县界/入沩江临江有石如乌故名)平江(在宁乡县南/四十五里源)

(出金盘山东北流二十里江中有石如/人立一名跂石江又二十五里入沩)玉堂江(/)

(乡县西五十里大沩芙蓉诸水合流成江相传宋/易祓以玉堂学士归濯缨于此乡人荣之因名旧)

(志玉堂江源出十/泉峰南流入沩)沩江(在宁乡县西一百五十里/源出大沩山东北流入长)

(沙县界名新康河又东北入湘水经注沩水出益/阳县马头山东径新阳县南又东入临湘县历沩)

(口戍东南注湘水九域志宁乡县有沩水舆图沩/水自大沩山东流至县西左会玉堂江而径孟子)

(山南又东右会乾江又东至县西南汇为犀潭又/东右会乌江径县治西南为洗马潭稍东为玉潭)

(江折而东北流左会紫溪稍东右会平/江而东北流至黄土潭入长沙县界)乾江(在宁/乡县)

(西一百八十里县志源出三角砦水分两支春秋/水溢东北入沩冬夏水涸则细流入湘乡县界)

卷一百三十一 53b

  渌江(在醴陵县南源出江西袁州府萍乡县西流/入县界又西流入湘潭县东南入湘水一名)

(漉水又名渌水水经漉水出醴陵县东漉山西过/其县南屈从县西西北流至漉浦入于湘注醴陵)

(县南临渌水水东出安城乡翁陵山余谓漉渌声/相近后人藉便以渌为称虽翁陵名异而即麓是)

(同县志渌江东出萍乡县安陵山其水清渌流至/县东二十里会浏阳水曰双江口又西至县西三)

(十里合攸县水又西至县西九十里名漉口其下/为小石沩有潭深如墨又西十里为大石沩与湘)

(水合流旧志渌江发源有二一接萍乡县麻山水/西北至醴陵县东五十里名萍水一出浏阳县界)

(白沙溪西南至双江口会流经醴陵县南学前/渌水池名渌口又西流合姜岭水由渌江入湘)

  江(在醴陵县西南自江西袁州府萍乡县流径攸/县东北又西流径醴陵县西南西流注渌江名)

(铁江口以水滨石黑如铁而名旧志北江在攸/县东北西流合金水又西入醴陵县界为铁江)

  江(在益阳县南自宝庆府新化县流经安化县西/北名邵河又东北经益阳县南曰益阳江又东)

卷一百三十一 54a

(北至常德府沅江县界入洞庭湖其支流又自沅/江县东流至湘阴县界入湘汉书地理志零陵郡)

(都梁注侯国路山资水所出东北至益阳入沅舆/地广志唐斜山资水出焉盖路山别名水经注资)

(水又东北过益阳县北注东北出益阳县其间径/流山峡名为茱萸江盖水变名也茱萸江又东径)

(益阳县北又谓之资水元和志资水一名茱萸江/南自邵州流入益阳县南三十步舆图资水自安)

(化县西境东北流径县西北界少东南会敷溪而/入益阳县界旧志资水自益阳县西南会泥溪及)

(占溪而东北流又会桃花江/溪而经益阳故城/南又东至县城西南中有鸡子洲又东至白鹿山)

(下汇为白鹿潭又东至县东经龟台山蛇山之北/而东流至羊角潭中有工洲千家洲又东汇为清)

(水潭又东水中有烟波洲三台洲北流入沅江县/为芷江其支流自沅江县瓦石矶分派至县西九)

(十里东流至林子口入湘/按旧志安化县载邵/河不载资水考资水发源武冈州西南一百里至)

(邵水源出邵阳县东八十里龙山至邵阳县东入/资水是资一江邵又一江及入安化止可言资不)

卷一百三十一 54b

卷一百三十一 54b

  江(在茶陵州东南沤江之北其地有/三蛟泉引流而西三十里入洣)洮江(在茶陵/州东南)

(六十里即衡州府酃县沔渡/水也西北流八十里入洣)颜江(在茶陵州西南/六十里源出青)

(台山北流四/十里入洣)漏水(在府城内其水有九在长沙者/六在善化者三又有三穿水一)

(东流莲花桥一西流大西门右一西流草场门名/胜志穿水源从城东向城南西湖桥下入湘江水)

(伏流曰/穿也)涓水(在湘潭县西一名易俗河源出衡山/县祝融峰之虎跑泉流径县西南十)

(五里东北流入湘县志易俗河在县西二十/里与青石碧泉合流入湘傍有易俗乡因名)黄水

(在湘阴县北水经注湘水又合黄陵水口其水上/承太湖湖水西流径二妃庙南黄水又西流入于)

(湘谓之黄陵口县志黄水即今之羹脍湖水流径/黄陵祠故名旧志黄水在县北四十五里发源黄)

(陵山北流/入洞庭)㵋水(在湘阴县北自岳州府平江县流/入水经㵋水出豫章艾县西过长)

(沙罗县西又西至磊石山入于湘水注㵋水又西/流积而为陂谓之町湖也在罗水南流注于湘谓)

卷一百三十一 55a

(之东町口者也/按平江县志无㵋水而谓汨水/即㵋水今考湘阴县图经县东少北有丁傅二家)

(湖西流会汨水又分流经汨罗祠之南为穆湖潭/又西北流为和包潭而入青草湖疑是㵋水故道)

  汨水(在湘阴县北七十里自岳州府平江县流入/西注湘水亦名汨罗江左传昭公五年楚子)

(以驿至于罗汭又楚师济于罗汭史记屈原列传/怀石自投汨罗以死应劭注汨水在罗故名汉书)

(地理志长沙罗注师古曰盛宏之荆州记云县北/带汨水水源出豫章艾县界西流注湘沿汨西北)

(去县三十里为屈潭即原自沉处水经注汨水又/西径罗县北谓之罗水又西径玉笥山又西为屈)

(潭即汨罗渊也汨水又西径汨罗戍南西流注于/湘春秋之罗汭矣世谓汨罗口元和志汨水东北)

(自洪州建昌县流入西/径罗县故城又西入湘)玉水(在湘阴县北七十里/发源玉笥山西流入)

()罗陂水(在宁乡县东四十里源出罗/陂溪东北流由新康河入湘)淮川水(/)

(阳县城内源出道吾山老龙潭西流南/折至县西南入浏川河一名龙津港)浏水(在浏/阳县)

卷一百三十一 55b

(南源出大围山西北流入长沙县界入湘名浏阳/水又名浏川河水经浏水出临湘县东南浏阳县)

(西北过其县东北与滂溪水合而入于湘注浏水/出县东江州豫章县首裨山导源西北流径其县)

(南又西北注于临湘县舆图浏川河二源俱出大/围山北曰大溪南曰小溪俱西流至县东一里合)

(流名浏川河稍西右会济川水又径县城南又西/南流左会渭水右会淮水亦名剧渭河又西至县)

(西七十里入长沙县界旧志浏水径浏阳县西南/三十五里曰青枫浦折而西入长沙县至县西北)

(十里骆驼/嘴入湘)渭水(在浏阳县南三十里源出黄/洞岭西北流会浏川河入湘)济川

  水(在浏阳县东北三十里发源道吾山老龙潭东/南流又绕而西南径洗药桥下亦名洗药港径)

(孙隐山东而/南入浏川水)庄埠港水(在醴陵县东三十里源/出桃花洞南流入渌)

  湾水(在醴陵县北县志小沩山有水西流三十六/折径县北姜岭下因名姜湾又西南入渌)

  益水(在益阳县南汉书地理志长沙国益阳注应/劭曰在益水之阳元和志益水出县东南益)

卷一百三十一 56a

(山东北流/入资水)涟水(在湘乡县南源出宝庆府邵阳县/龙山东流径湘乡县入湘潭县西)

(南注于湘一名湘乡河水经涟水东北过湘南县/南又东北至临湘县西南东入于湘注涟水东入)

(衡阳湘乡县历石鱼山又径湘乡县又屈径其县/东而入湘南县自湘南县东流至衡阳湘西县界)

(入于湘水于临湘县为西南元和志涟水在湘乡/县南四十五里煮水一石得盐五升旧志涟水自)

(龙山北流入湘乡县界至县西折而东北北会蓝/田水又会珍涟水而东流径蟹山南合侧水又东)

(径护山北而东又北会鸭桥水南会荷叶市水/水流始大绕县治东会尧塘水而东流至县东三)

(十里入湘潭县界流至/县西八十里东流入湘)丰溪水(在湘乡县南二十/里源出衡岳流至)

(芭蕉山合泉心/溪水西流入涟)荷叶市水(在湘乡县西南九十里/源出四角峰北流径荷)

(叶市/入涟)侧水(在湘乡县西南一百六十/里源出黄龙山东北入涟)珍涟水(在湘/乡县)

(西一百八十里源/珍涟山东流入涟)温水(在湘乡县西北源出安/化县东南有二穴涌出)

卷一百三十一 56b

(一清一浊合为一溪四时常/煖合湄江雷鸣洞水入涟)鸣水(在湘乡县西北/六十里源出白)

(鹤山鸣水洞南流/十五里入鸭桥水)青陂水(在湘乡县西北七十里/源出灵羊山南流会鸭)

(桥水/入涟)鸭桥水(在湘乡县北四十里原出韶山西南/流会鸣水青陂水又西南会黄花园)

(水及黄竹洞/水南流入涟)尧塘水(在湘乡县东北四十里源/出韶山东麓南流入涟)

  水(在攸县东十五里自江西吉安府安福县流入/西入洣水一名伯水水经攸水又西北过攸县)

(南注攸水出东南安城郡安复县封侯山西北流/径其县北县北带攸溪盖即溪以名县也攸水又)

(西南流至茶陵县入于洣水也舆图攸水自安福/县东流至县东司空山左会银坑水而南流右会)

(东江水又/南流入沬)银坑水(在攸县东四十里源出司空山/西流入攸水又县东三十里有)

(界江县东七十五里有酒浦江县东九/十里有灌田江源出凤岭俱西流入攸)东江水(/)

(县东一百二十里源出鸾山西流入攸水又县东/一百二十里有阳升江源出大乌山西流合东江)

卷一百三十一 57a

(/)罗浮水(在攸县东一百四十里源出罗浮/山石窦中有罗浮鱼西流入攸)

  山江水(在攸县西北六十里源出凤凰山北分/东西二流各绕山下合为一水南入沬)

  仙水(在攸县北八十里源出严仙山东/流二十五里与明月水合入金水)明月水(/)

(县北九十里源出明月山/东流合严仙水北流入金)金水(在攸县东北一百/十里源出牌山西)

(流合明月严仙/二水入北江)蓝田水(在安化县东南八十里一/名湄江源出大步岭南流)

(径湘乡县西北又南入涟湘乡县志湄江有二源/皆出安化县界流数里入石岩中约五里许复出)

(有三穴瀵涌汇而为潭又东/流入涟水亦涟水之别源也)伊水(在安化县南三/十里源出黄柏)

(界山东北流会沉香溪又东至县东南会梅子/溪绕县东会岩溪又北会仙溪入资一名敷溪)

  水(在茶陵州东西流入洣水九域志茶陵县有茶/水舆地纪胜茶水源出景阳山西北流过砻下)

(十里合白鹿泉舆图茶水自州东西流左/会月江水脂水又西北会蒲江水南入洣)脂水(/)

卷一百三十一 57b

(陵州东南七十里源出龙王/山北流二十里合月江水)月江水(在茶陵州东/南八十里源)

(出皇雩山七眼泉/北流二十里入茶)蒲江水(在茶陵州北源出卸山/南流二十里合背江水)

  背江水(在茶陵州北六十里源出/太和山南流二十里入茶)腰陂水(在茶陵/州北六)

(十里源出英田山西南/流二十里合背江水)乔口河(在长沙县西北九/十里自益阳县流)

(至县界入湘江即高口水也杜甫有入乔口诗一/名乔江水经注湘水左岸有高口水出益阳县西)

(北径高口戍南又西北上鼻水自鼻洲上口受湘/西入焉谓之上鼻浦高水西北与下鼻浦合水自)

(鼻洲下口首受湘川西通高水谓之下鼻口高水/又西北右屈为陵子潭东北流注湘为陵子口旧)

(志乔口河自益阳县流/径乔口镇达于湘江)水渡河(在长沙县北亦名/涝塘河源出浏阳)

(县黄泥港西流至长沙县北十二里西入湘江府/志水渡河自浏阳县潦浒市北及古华山南入长)

(沙县界黄泥港是其正源而潦浒/古华各有小溪会流而西南入湘)梁栈河(在善化/县西七)

卷一百三十一 58a

(十里水泛时可通竹木箄及小/舟北出长沙县新康河入湘)板石湖(在长沙县/西三十里)

(又西五里有石家湖又五里有月池湖西北鹅羊/山有鹅羊湖县志县境有杨家黄道鹅羊大塞松)

(林石家苏廖浣家月池巴茅板石杨柳泉坑齐家/朱家大源马场史家唐家李家南渡清水顺头大)

(鹤小鹤凡/二十五湖)南湖(在善化县南一名东湖府志南湖/引锡潭水通浚以成其地旧属纳)

(氏又名纳湖宋张栻建城南书/院时置听雨舫采菱舟于内)云湖(在湘潭县南/六十里县志)

(云湖旧名沿湖受乌石等四十八泉之水四山环/绕潴水不泄溉田四千馀亩明万历中堤溃水涸)

(遂为良田今/地仍旧名)涓湖(在湘潭县西元和志涓湖溉良/田二百馀顷在县西七十里)

  松湖(在湘潭/县东北)洋沙湖(在湘阴县西南一里自/县南龟山北入白水江)菱湖

(在湘阴县西南六十里西接乔江下达湘/水互为吐纳又县西九十里有被湖里湖)鹤龙湖

(在湘阴县西北十五里旧名/学粮湖以廪饩所资而名)后江湖(在湘阴县西/北三十里又)

卷一百三十一 58b

(有后湖在县北屈潭后又县西北六十里有大障/湖又古湖漉湖石湖白塘新塘等湖俱在县北)

  青草湖(在湘阴县北一百里南接湘水北通洞庭/湖接岳州府巴陵县界元和志湘水北入)

(青草湖名胜志青草湖以多生青草故名水涸则/见山足水涨则与洞庭相接南曰青草北曰洞庭)

(所谓重/湖也)东沧湖(在宁乡县西南十里周十馀里有/灌溉之利又有黄浦湖与东沧湖)

(相接又清湖在县/南门外玉潭之南)贺家湖(在浏阳东二/里宽广百亩)凤凰湖(/)

(阳县东/四十里)烂泥湖(在益阳县东五十里南受宁/乡华林港之水北入乔江)茶湖

(在益阳县东七十/五里相近有东湖)大汾湖(在益阳县东南七十/里中有洲曰汾湖洲)

  花湖(在益阳县/西三里)马良湖(在益阳县北三里/蜀将马良常驻此)白泥湖

(在益阳县东/北四十里)龙化湖(在茶陵州西南十里相传三/国吴时有赤白龙见漂荡成)

(湖今溢/涸不时)麻溪(在长沙县北水经注湘水/右合麻溪水口湘浦也)云溪(在宁/乡县)

卷一百三十一 59a

(东二十里又化龙/溪在县东学前)兰溪(在益阳县东二十里资水/支流也舆图兰溪自三台)

(洲南分派/东入乔江)泉溪(在益阳县/南六十里)(在益阳县西南五/十里名胜志/)

(多滩惟通小舟由锡山经石笋皆至险处县志/溪源出宁乡县分水拗西北流径石笋山西亦名)

(七里江又/东北入资)西溪(在益阳县西南六十里一名弄溪/源出梓梁岩下北流合桃花江水)

(/)白水溪(在益阳县西南二百里源出云肤山下/东北流为占溪又东北入资名胜志七)

(尖山顶二山环合一溪中出峡口喷为飞/瀑悬四十馀丈其白如练故名白水溪)泥溪(/)

(阳县西二百里源出安化县北浮泥山名罗纹溪/经四里河入县界名泥溪北流达资江又县东北)

(十五里有甘溪/资水之支流也)岩溪(在安化县东三里源出砦子/崙纡回数里至县东北合伊)

(水入/资江)梅溪(在安化县东八十里源出东山西北流/至县西北与罗纹溪同出四里河入泥)

()梅子溪(在安化县南二十里源出橘/子岩北流合洞溪入伊水)沉香溪(/)

卷一百三十一 59b

(化县西二十五里源出浮青山/经石壁合赵溪会伊水入资江)仙溪(在安化县东/北三十里源)

(出二仙山众水会合颇/为深广东流入伊水)善溪(在安化县东北一百/二十五里源出常德)

(府武陵县南/流入资江)湛溪(在安化县东北源出燕子岩/下东南流合善溪入资江)

  源溪(在茶陵州东方舆胜览桃源溪出/云阳五洞至县东五十里合茶水)青溪(在茶/陵州)

(北源出公一山西南/流三十里入洣江)兰涧(在善化县西十里清风/峡下涧畔多兰故名即)

(石濑之所/流注也)靖港(在长沙县西北五十里自宁乡县/流入东北入湘府志唐李靖计萧)

(铣驻兵于此旧志靖港有三源一接宁乡县乌/江水一接宁乡县乾江一接沩江水东北入湘)

  化港(在善化县东三十五里北流/至长沙县榔梨市合浏水)潆湾港(在善化/县西五)

(里可通舟楫又西有之字港水由靳江出真流曲/折若之字然岳麓志潆湾水出麓山左自之字港)

(来曲折数十里为潆湾港可通舟滨江三里/穿孔道绕潆湾市北以出将入大江潴为潭)樟树

卷一百三十一 60a

  港(在湘阴县南四十里西通湘江县境多水有樟/树大菱东西黄岭漕溪等港又有杨雀曰乌三)

(洋屈家驿马芦林上窑鳊鱼等潭/居民皆因以为业多网罟之利)华林港(在宁乡/县北二)

(十里源出壁塘东流绕县北下注/烂泥湖沿岸以北即益阳县地也)青草港(在益阳/县北一)

(里出马渡西湾自县西绕城至县/东入资县志以为即古之益水误)新陂港(在攸县/西二十)

(里明洪武初筑陂潴/水溉田甚广故名)龙洲(在长沙县西北合涝塘/浏渭三水出湘江有龙)

(洲阑激而上其水倒/流俗谓之倒流水)橘洲(在善化县西湘江中俗/名下洲水经注湘水又)

(北径南津城西西对橘洲为南津洲尾水西有橘/洲子戌故郭尚存方舆胜览湘江中有四洲曰橘)

(洲曰直洲曰誓洲曰泉洲夏月水泛惟此不没上/多美橘故名寰宇记橘洲在长沙西南江中时有)

(大水洲渚皆没此洲独存湘中记谚云昭潭无底/橘洲浮又杜甫诗乔口橘洲风浪促即此地也旧)

(有水陆寺拱极楼雍正/八年建江神庙于楼前)水陆洲(在善化县西橘洲/尾湘水至此入长)

卷一百三十一 60b

(沙县/)鼓磉洲(在湘潭县南四十里/形如鼓磉中扼湘流)晚洲(在湘潭县/南一百十)

(里石洲之北杜/甫有次晚洲诗)兴马洲(在湘潭县北三十馀/里又北十里有峨洲)文武

  洲(在湘阴县南三十里文/洲在江西武洲在江东)聚宝洲(在湘阴县南四/十里亦名蔡家)

(岐旧尝建税/课局于此)车轮洲(在湘阴县北湘江之要隘也/通鉴梁承圣二年陆纳遣其)

(将吴藏等下据车轮注车轮之/地盖据湘江之要去长沙不远)中洲(在浏阳县/南浏水中)

  洲(在浏阳县西浏水中/其并峙者为洣洲)余家洲(在浏阳县西与中/洲相望居民障水)

(为碓/)十洲(在益阳县东南二里资水中布列江心/宛若河图之数水涨时分画尤著县志)

(刘公千家黄花清水华林文星/烟波龟茗罗溪孟家谓之十洲)白茅洲(在攸县东/二里攸水)

()黄甲洲(在攸县西二里一名武甲洲洲极宽广/旧隶于学赁民艺植以供祭祀饩廪之)

()铜官渚(在长沙县西北铜官山下一作铜官浦/旧传楚铸钱处杜甫有铜官渚守风诗)

卷一百三十一 61a

(水经注湘水右/岸铜官浦出焉)凿石浦(在湘潭县西杜甫/有宿凿石浦诗)双枫浦

(在浏阳县南三十里/浏水中一名青枫浦)骆驼嘴(在长沙县北十里方/舆胜览骆驼嘴在浏)

()昭陵滩(在湘潭县南一百四十里接醴陵县界/怪石屹立水势汹涌即渌水合湘江处)

()三门滩(在湘潭县南一百五十里湘水中石峻/水险仅有三处可通舟楫比于砥柱三)

(门之险/因名)空灵滩(在湘潭县北六十里一名空汵峡/一名空灵岸杜甫有次空灵岸诗)

(水经注湘水又北径建宁县县北有空汵峡惊浪/雷奔浚同三峡梁书王僧辩传李洪雅自零陵率)

(众出空灵滩府志空灵滩土人谓之空洲两岸石/如悬钟因名/按空灵滩梁本纪及通鉴作空灵)

(城典略又作空零城今从梁书王僧辩传作/滩其地在三门滩晚洲之下凿石浦之上)鼓滩

(在湘阴县北七十里/涟水中相近有剑滩)龙会滩(在益阳县西南/十五里资江中)泉锋

  滩(在益阳县西一百里大石嶙峋如/锋锷故名又西有五埠滩黄婆滩)关濑(在益阳/县西南)

卷一百三十一 61b

(水经注县有关濑所谓关侯滩也南对甘兴霸故/垒昔关侯屯军水北孙权令鲁肃甘兴霸拒之于)

(/)锡山潭(在善化县东南三里锡山下宋真德秀/请锡山龙王封爵状锡山在郡城外之)

(东南一里许山下有潭方可数亩潭上旧/有龙神祠其水清澈四时旱潦未尝盈涸)昭潭(/)

(化县南湘潭县北昭山下湘中记昭潭其下无底/湘水最深处也或谓周昭王南征不复没于此潭)

(因以为名水经注昭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测故言/昭潭无底也亦谓之曰湘洲潭元和志昭山下有)

(旋潭曰昭潭州之得名以此/按帝王世纪周昭/王南征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中流胶液自解)

(王及祭公皆没焉吕氏春秋季夏纪周昭王亲征/荆蛮还反涉汉梁败王及祭公陨干汉水经注其)

(地在汉沔之间此/引作昭潭證误矣)莲花潭(在善化县西南橘/洲旁中产莲花)泉水

  潭(在善化县西北七十里广袤三亩清/深不测下有龙穴虽盛暑寒气逼人)企石潭(/)

(陵县东十里下有潜龙/又二十里有落星潭)沉潭(在醴陵县南三/十里旱祷辄应)乌洲

卷一百三十一 62a

  潭(在益阳县南六十/里相近有龙潭)新桥潭(在益阳县西四十里/又西有泥潭接安化)

(/)蔡公潭(在攸县东三里相传/汉蔡伦于此造纸)白鹤泉(在善化县/西十里清)

(风峡上泉出岩石中仅一勺许最甘冽/冬夏不竭尝有白鹤飞止其上故名)碧泉(在湘/潭县)

(西南七十里舆地纪胜澄碧/如染溉田五千亩南入湘)厚泉(在宁乡县南九/十里灌溉甚溥)

  洋泉(在宁乡县西南二十里者为下洋泉其上/七里为中洋泉又上七里转北为上洋泉)

  泉(在宁乡县西南九十里亦名灰汤/三泉并涌有一坎上沸中热下温)观音泉(在宁/乡县)

(东北七十里/有灌溉之利)三停泉(在宁乡县东北八十里流八/十里入湘旱则居民壅下流)

(以灌田亦/名好塘坝)焦溪泉(在浏阳县北焦溪岭上/四时不竭清洁异常)醍醐泉

(在醴陵县西/五里味甘香)醴泉(在醴陵县北三里名胜志县北/有陵陵上有井涌泉如醴因以)

(/)温泉(在攸县东四十里冬温夏凉又攸/县东鸾山有煖水石泉冬温可浴)明镜泉

卷一百三十一 62b

(在安化县南一百二十里水清如镜分流众溪四/岸平坦广五丈许深不可测至湘乡县入涟水)

  河滩陂(在攸县东县志县境四面高田赖/陂塘为蓄泄凡陂十八塘十七)龟塘(/)

(化县东南延袤二十馀里灌田/数千亩又应塘在岳麓山前)阳塘(在湘潭县南/十五里中多)

(/)调塘(在湘潭县西四里俗名兆塘下/有龙池祷雨辄应又名龙霖潭)银塘(在湘/潭县)

(西四十里相/近有云塘)大荷塘(在湘潭县西/溉田数十顷)楚塘(在湘阴县/北县志县)

(境有大荆新塘上塘竹筱松树月湾杨树桃/花红菱等塘硖石程家杜公大桥虎啸等陂)东坏

  塘(在宁乡县南/接湘潭县界)壁塘(在宁乡县北/华林港出此)石陂莲塘(在浏/阳县)

(东县境以塘名者四十七石陂藕塘荷叶杨柳石/柳烟竹罗汉将军等塘为最著以陂名者四十二)

(白鹭龙潭百丈新/江等陂为最著)西山塘(在醴陵县西靖兴潭上/县志县境陂塘一百馀)

(处而西山塘清潭/双红等陂为最要)虎塘(在湘乡县西塘上有泉/四十八泓涌为巨浸)

卷一百三十一 63a

卷一百三十一 64a

(阳县南后汉书郡国志益阳注荆州记曰县南十/里有平冈冈有金井数百浅者四五尺深者不测)

(俗传云有金人以杖撞地辄成井水经汪资水南/十里有井数百口古老相传昔人以杖撞地成井)

(或云古人采金沙/处莫详其实也)芗泉井(在湘乡县城内名胜志/泉香如椒兰酿酒殊胜)

(若参以他水则变南齐时有水贡后江水泛/溢失井所在宋至道间开凿此井以存其迹)铜坑

   井(在湘乡县东距江五里里可祷雨/明洪武中诏封为神岁一致祭)盐井(在湘乡/县东南)

(县志每水一石煎盐五升五代马氏曾置场煮之/得不偿费而罢明洪武永乐间亦尝议煮旋废)

   大禹拖船坳(在湘江西岸麓山左一名禹迹溪岳/麓志禹迹溪在山口距大江五里大)

(禹疏凿开/山之径)

                 纂修官()高人鉴恭纂辑

                 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李孚忠恭 校

                 校对官()沈维钰恭覆校

卷一百三十一 64b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沙府湘乡县古迹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卷一二一八
卷八十  读史方舆纪要   湘阴
美文推荐——《湘潭美》 - 湘潭 - 红网论坛
衡山县及县域的历史变更
你所不知道湖南省各市县的历史得名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