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第一条:太阳病的定义
1.伤寒论第一条:太阳病的定义
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此为伤寒论第一条。属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此条是太阳病的提纲。
伤寒论六经辨证,每一经病都有提纲。提纲者,提纲挈领,总揽一经病证治之总纲。伤寒论的提纲,一是定义本经病的概念,二是描述本经病的主要特点,三是揭示本经病的病机。
太阳病的提纲也少不了上述功能。
第一,提纲给出了太阳病的定义。
关于太阳病的定义,我们在六经辨证疏理篇中已经说过,是指患者体质比较强壮的前提下,感受了外界六淫邪气(主要是风寒),正邪交争于体表,因而表现为正气比较充沛,正邪交争比较剧烈的表证,即太阳病。
第二,提纲给出了太阳病的主要症状特点,包括脉浮,头项强痛,恶寒等等。当然,太阳病还有很多很典型的症状没有列举出来,比如发热,有时发热很高,现代医学属于高烧,但此提纲里没有提发烧。原因在于太阳病的初期,有时没有发烧的症状,比如本论第三条揭示的情况。还有一些症状,基本上属于普遍意义的症状,也没有说,比如打喷嚏流鼻涕等等。因为打喷嚏流鼻涕虽然几乎是必见症状,但却不是特异性症状,也就是说,太阳病中可以有这些症状,其他经病中也有这类的症状,比如少阴病中也有此类症状。
第三,提纲说明了太阳病的病机。即正邪交争于体表的表证,正气比较充沛,正气实、邪气也实的表证,表实证。
关于太阳病的定义。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把人类罹患的各种疾病,划分为六类,即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和太阴病,这就是六经辨证。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从外感病论述入手的,从外界邪气感受人体入手,正气比较充沛,能够抗邪,正邪交争比较厉害,就叫做太阳病,如果正气比较虚,不足以抗邪,即正虚邪气实的表证,即少阴病;正气没有抵抗住邪气,结果病邪往里走了,走到半表半里的层面,这个层面距表距里都有一定的距离,所以病邪的排出渠道不顺畅,不方便,所以会出现很多郁热、郁结的毛病,如果此时身体正气还比较足,就属于少阳病,如果身体比较虚,就属于厥阴病;如果病邪进一步趋里,进入到消化道,表现为里热亢盛,津液耗伤,就属于阳明病,如果表现为一派虚寒之象,就属于太阴病。
关于六经病的概括分析,已经在前面的六经辨证疏理文章中论述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虽然是从外感病入手论述的,但实际上也是可以论治内伤杂病的。也就是说,我们不去考虑患者的具体病因来源,而仅仅从患者临床上的表现,表现为表实证的,就是太阳病;表现为表虚证的就属于少阴病;表现为里实证的就属于阳明病;表现为里虚证的就属于太阴病;表现为半表半里阳证的就属于少阳病;表现为半表半里虚证的就属于厥阴病。按照这个分类,结合具体的症状表现,分清具体的方证,应用合适的方剂,即可辨证施治,何必管它是外感还是内伤呢?更何况,很多疾病迁延日久,外感内伤兼而有之,来源复杂,很难分清内外病因,就更不必区分了!
总有一些医家认为,六经辨证仅仅可以治疗外感病,不可以治疗内伤杂病,这种说法就太片面了,太浅薄了!只能说是学艺不精,不能抱怨别人!
再者,温病派医家总是说伤寒论只能治疗伤寒,不能治疗温病,那仍然是太片面太浅薄了!古代的伤寒一词,广义地讲包括一切外感病,风寒暑湿燥火,全都包括进去了!狭义的伤寒,则专指伤于寒邪的疾病。伤寒论是论治一切外感病的理论,并非专指狭义的伤寒!明清时代温病流行,很多医家学医不精,用治疗狭义伤寒的办法,去治疗温病,结果每每误伤人命,所以一批有思想的医学家拓展了外感病的治疗思路,发展出了精妙绝伦的温病理论,治疗温病效如桴鼓!但细究其理论渊源,无非是把伤寒论中的阳明病的治法发扬光大,并开发出很多轻灵巧便的方剂而已!温病派医家不承认这一点,并划清与伤寒论的界限,其实是因为自古以来以内经解伤寒的理论流弊,致使温病派的医家每每从内经中寻找理论依据,人为割裂了温病理论与伤寒论的关系,结果导致其温病理论在源头上的混乱和繁杂,以至于导致温病派医家治病每每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的先天缺陷。关于温病理论,我以后还会深度分析。
提纲所谓“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即:“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患者,都属于太阳病。这是伤寒论各经提纲的特别句法。
关于太阳病病机,即证型。
伤寒论中的六经病,说的是证,证型,或者叫做疾病属性类型。这个病,不是现代概念的疾病类型。现代概念的病,是指特定原因导致的(但西医有很多病会告诉你病因不明哦),有具体病变危害和表现特征、症状变化的,具有特定发生发展演变过程非健康的异常的生理状态。简单地讲,感冒是一种病,鼻炎是一种病,咽炎是一种病。等等。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疾病的概念。但伤寒论中所讲的六经病,不是这样的概念。六经病指的是某种特定的病机导致的疾病类型,是病机的概念。比如六经的太阳病、少阴病,都是指外感表证,感冒、鼻炎、咽炎等等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太阳病,也都可以表现为少阴病,当然也可以表现为少阳病和厥阴病等等。可见,六经病的概念,与现在大家通常理解的疾病的概念,完全是不同层面的东西。
比如说,肺炎,是现代概念上的一种疾病。
但是按照六经辩证,肺炎可以是太阳病,可以是阳明病,可以是少阳病,可以是太阴病,可以是少阴病,可以是厥阴病,它可以是六经病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来讲,一个人受了风寒,出现怕冷,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等,医院可能检查诊断为肺炎,但根据前面这些症状,中医六经辨证则把它判定为太阳病,因为它符合太阳病的概念;如果这个时段没有好好治疗,疾病进一步发展,变为咳嗽黄痰,胸闷气喘,鼻流黄涕,发烧,不怕冷,这个时候西医还是诊断为肺炎,但中医六经辩证则判断为少阳病;如果这一阶段还没有治愈,疾病进一步发展,发高烧,大汗淋漓,口渴,脉数而洪大,这个时候西医还是诊断为肺炎,但中医六经辩证则判断为阳明病;如此类推,一个肺炎,根据病程发展的不同,根据症状表现的不同,可以表现为中医六经辩证的各种证型,比如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甚至表现为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并病等等不同的类型。
有人会说,中医太复杂了,一个疾病分出那么多类型,多麻烦啊!
错!
西医有3万多种病名,而中医六经辨证只有6个类型!西医的一个病,可以表现为中医的6种类型;西医的3万个病,仍然还只是中医的6种类型而已。西医3万个疾病名称VS中医的6个类型!谁简单?谁复杂?
西医治病,是辨病治病,同一种疾病,就用同样的治法。中医治病,是辨证施治,证型相同,治法就相同,证型不同,治法就不同,不管是不是同样的疾病!同一种疾病,证型一样则治法一样,证型不同则治法不同。不同的疾病,如果证型相同,治法就相同;如果证型不同治法就不同。即中医所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关键点是看证型,而不是看病名。
所以,中医主要是辩证的,辨病是次要的,可有可无的,能辨病的固然好,多少有一点参考价值,如果不能辨病的,就不需要辨病,辩证就足够了!
关于太阳病的症状。
由提纲可见,典型的太阳病, 是必须具有三个典型的症状的:脉浮,头项强痛,恶寒。
有这三个症状,就是太阳病,没有这三点,就不能叫太阳病。太阳病与这三个症状是充分必要的关系,正推可以,反推也可以。
有这三个症状的,就是典型的太阳病。三个症状里面有缺项,也可能是太阳病,但不是典型的太阳病。
脉浮,是判断太阳病的非常重要的症状。
什么叫脉浮?什么叫浮脉?脉浮和浮脉不一样的哦!
脉浮,即脉轻取即得,提示气血趋表,正邪交争于体表,是表证。
太阳病就是表证,所以脉浮。
浮脉是指脉体浮于体表,轻取即得,重按稍减的脉象,脉的其他指标基本都是正常的,没有特别表现。也就是说,浮脉仅仅是脉象浮,轻取即得,而脉的迟数、大小、力度等等指标都是正常的。
但一般而言,脉出现异常,往往不是单个指标出现异常,而往往是一系列指标出现异常。可见标准的浮脉是比较少见的。
所以,本条中讲的是脉浮,而不是浮脉,言下之意就是,就脉的浮沉这个指标来说,是浮的,而其他的指标这里没涉及,但并不是说其他的指标都正常。事实上,太阳病除了脉浮之外,其他脉象指标也不正常,下面的条文就会讲到,太阳中风的脉象除了浮,还有缓,太阳伤寒的脉象,除了浮,还有紧。当然也会有其他的脉象指标,比如数,太阳病发烧的时候,脉象一般都会数。
但是本条只是提纲,太阳病的提纲症状,只是讲脉的一个指标,就是浮。其他的指标不涉及,因为其他指标都不是纲领性、特异性的指标。
太阳病,脉必浮。因为得太阳病的人,阳气一般相对比较充沛一点,阳气充沛,就可以鼓动气血趋表抗邪,正邪交争于体表,表现为表证,正气足邪气也足,表现为实证,表证实证相合,即表实证。正邪交争厉害,就会发热,所以太阳病一般属于表实热证。
一般而言,正气充沛的人,气血比较旺盛,所以血管都比较粗,血管粗叫大。但太阳病篇没有说大,因为古代人脉体一般都比较大,古人认为那种脉体大小是正常的,所以就不再说明。也就是说,太阳病患者的脉体大小是正常的,所以就不特殊说明了。但是在少阴病篇就特别说明“脉微细”,即脉体特别细小,而且无力。因为得少阴病的人往往气血特别不足,脉都比较细,比当时的正常人脉体都要细,必须特别说明。
但现代人体质弱者比较多,气血不足明显,脉比较细弱,外感之后,脉虽浮,但浮而细弱,往往不能表现为太阳病。这一点很重要哦!
下面说说头项强痛。
疼痛是太阳病的一个明显症状,而且往往被作为主诉症状求医。
疼痛的原因,是因为太阳病起因于风寒邪气侵袭体表,寒主收引,即现在所说的热胀寒缩,筋脉收缩,扯得紧了,当然会疼,这是其一。其二,感邪之后,体内正气趋表抗邪,也就是说体内气血都涌到体表,血管里血液饱满,组织间隙的体液也比平常多,所以筋脉肌肉就鼓胀。一方面紧缩,一方面鼓胀,疼痛必然加重。
太阳经主表,包括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都主表,都走肩颈部位。尤其是足太阳膀胱经,从内眼角上头顶,沿后脖颈,后背,腿后侧,一直走到脚趾,循行部位非常广泛。外寒侵入人体,首先影响太阳经,肩颈、脖子后侧、后脑勺,是太阳经巡行最密集的地方,因为手足太阳经都走这里,所以“头项强痛”是太阳病的普遍性症状,所以作为提纲症列出来。后面的太阳中风,以头痛为主,太阳伤寒,不仅头痛,头项强痛,而且身疼腰痛,全身疼痛,所以痛症就更加明显和剧烈。此外,还有葛根汤证和桂枝加葛根汤证等等,都是以痛症为主的、疼痛很厉害的毛病。
可见,疼痛是太阳病的提纲症之一,这一点很重要。
但是,一个人如果痛症很明显,比如现在常见的肩周炎、落枕等等,是不是太阳病呢?
答案是:不一定哦!
因为太阳病不仅是头项强痛,还要有脉浮,恶寒等等。现在常见的颈肩综合征,虽然也是头疼脖子疼,但却不见得恶寒,更不一定发热,甚至连脉浮都没有,那当然就不能叫太阳病了。如果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全有,当然就可以考虑太阳病了。
所以,要注意分辨,因为少阴病也是表证,也有脉浮,头项也可以强痛,当然更恶寒!关键就要看他脉体大小、力度等等。如果脉微细,那就不要着急下结论了。
为什么太阳病提纲里面没有提到脉体大小,因为后面少阴病里面提到了,太阳病和少阴病是要互参的,要结合来看,就不会弄错了。
还有,少阳病、厥阴病,有时候也会疼痛,但是这两个证型与太阳病差距更大!而各种合病、并病,也有疼痛的可能,更需要仔细鉴别了。
总之,有疼痛,不一定都是太阳病,但太阳病基本都有疼痛。所以要好好鉴别!
还有一点,就是太阳病总体上来讲,是体质阳气偏盛,阴气偏弱的人比较容易罹患的证型,所以,太阳病的疼痛主要从疏通经络和补充津液入手治疗。少阴病的疼痛,总体上是体质阳气偏虚,阴气偏盛的人比较容易罹患的证型,所以,少阴病的疼痛往往从温阳逐水和通经活络的角度入手治疗。关于这一点,我们后面的条文还有机会讲到。
接下来讲恶寒。
中医俗话说,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恶寒对于判断表证、判断太阳病,其意义之重大。
可见,恶寒是太阳病的标志性症状。当然,恶寒也是少阴病的重要标志性症状。
因为以外感寒邪为代表的表证,只要寒邪仍然客于肌表,就必然会恶寒。寒邪在体表,体表的血管就会收缩,血液供应量就少,功能就比较低下,温煦身体的功能就不足,所以会恶寒。
但也必须指出,里寒证也有恶寒,而且往往表现为明显的恶寒,甚至以恶寒为基本症状特点。
那么怎样分辨里寒证的恶寒和表证的恶寒呢?这一点伤寒论后面还有具体的条文,我们到时详细论述。
典型的太阳病,是外寒客于体表的证型,外寒客于体表就会恶寒,外寒越重,恶寒就越重。 外寒袭表,首先造成体表血脉经络和肌肉腠理的能量丧失,也就是热量流失了,中医术语叫寒邪伤阳。阳气丧失,体表得不到足够的阳气的温煦,当然要恶寒。所以,太阳病初期,恶寒往往是最先见到的症状。恶寒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后,身体的自警机制发现了这个情况,然后才调动身体内的正气趋表抗邪,然后才有正邪交争,发热则是正邪交争的反映。所以,太阳病往往是恶寒在先,发热在后。这一点在本论第三条讲的清楚: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就是说先恶寒后发热,有时候你找医生诊断的时候,可能还没有发热,但并不是之后不会发热,发热几乎是必然要出现的,只是早晚而已。中医一般都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即使你没有发热,仍然不影响他判断为太阳病,不影响他治疗。而如果及时治疗的话,病程及时截断,不再发展,病愈,当然这个过程中就没有出现发热了。
恶寒,就是感觉到寒冷,感觉怕冷。这是一个主观的感受。中医是非常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的。这一点不同于西医,西医是基本不考虑患者的主观感受,他们只重视客观指标。经常有这样的病例,患者或疼痛,或恶心,或怕冷等等,自觉症状很明显,很难受,但是西医检查一番之后,发现各项生理指标正常,于是诊断为没病。患者就纳闷了:没病?没病我为什么这么难受?
中医不是这样,中医特别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患者感觉不舒服,难受,那就是有病,不管你是否能检查出来问题,他都是患者。有时,中医对患者的主观感受的重视,甚至超过某些外在症状或检查指标。这一点很重要,在中医的全部诊断辩证过程,都是很重视的。
所以,看中医的时候一定要准确表达你的自我感觉,这对中医诊断很重要!
恶寒,既然是主观感受,那么恶寒的轻重程度,当然就依赖患者的主观判断了。一般患者都能明显感觉到恶寒的,特别是太阳病的患者,往往正气比较充沛,功能尚可,感觉比较敏锐,所以能感觉到恶寒。严重的恶寒,甚至冷得哆嗦,全身蜷缩,不敢见风,不敢脱衣服,甚至穿很厚的衣服还觉得冷。比较轻的恶寒,可能患者并没有明显的感觉,只是风一吹感觉凉一点,没有风时就没什么特别感觉。
有医家把这个问题做了细分:风一吹就感觉有点冷,没有风吹就没什么特别感觉,这种情况名为恶风;无论有无风吹,都感觉很冷,甚至穿很多衣服,盖很厚的被子,仍然觉得冷,这种情况叫恶寒。
其实,在伤寒论中,并没有特别严格地区分恶风、恶寒,有时候是混用的。当然也有可能是传抄错误。我们不去管他,只要弄清楚他们实质是一样的,只是程度不同,就可以了。
恶寒是太阳病的提纲症。是本经病最先出现的症状,也是贯穿始终的症状。贯穿始终的意思,就是说,太阳病治疗得及时得当,痊愈了,恶寒也就没有了;如果没治好,迁延不愈,那么恶寒就会一直存在;如果病没好,但传变了,变成其它经病了,如果传为阳明病、少阳病,当然就没有恶寒了;如果传变为少阴病、太阴病或厥阴病,那么恶寒还是可能存在的;如果只是部分传变,太阳病未尽,那么恶寒还是有的。总之恶寒这个症状很重要,必须重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阳病,经证,腑证》】太阳病篇(上) 第一节:太阳病的提纲(1 小赖阿曼的博客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 6.7.8. 讲(提要)
六经病的判定标准(上)
中医读书笔记02-伤寒温病-伤寒论01条太阳病提纲
【随笔】《伤寒论》温病纲修正
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医论L011——经方的表阳证(太阳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