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弟子问仁管窥[整理]
《论语》是一部奇书,孔子也是一个奇人。对于孔子在《论语》里对众弟子问仁的精彩回答,特摘录如下:

原文:《颜渊第十二》
   颜渊[1]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2]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注释:[1]颜渊:名回,字子渊,孔子高足。    [2]一日:一旦。
解读:
    此则被放置于《颜渊第十二》之首,可见其重要性。“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是孔子认为的做人修身的基本要求,也是孔子“仁”的精髓。只有以礼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与礼不合的就不要去看、听、说、做,天下才能归仁。孔子认为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

 
原文:《颜渊第十二》
    仲弓[1]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注释:[1]仲弓:鲁国人,冉氏,名雍,孔子高足。
解读:
    接待贵宾要恭敬,承担大祭典礼要慎重。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乃是“恕”道。(见《卫灵公第十五》)在国家做官没有怨恨,在家族做事也没有怨恨乃是不怨天尤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的外在的具体的体现,是“恕”道,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雍也第六》)是“仁”的另一方面——“忠”的体现。


原文:《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1]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2]。”
    曰:“其言也讱[2],斯谓之仁已乎?”
    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注释:[1]司马牛:孔子的学生,姓司马,名耕,字子牛。[2]讱(rěn):难,不流畅,引申为谨慎。
解读:
    当颜渊、仲弓问什么是仁时,孔子作了正面回答,尽管是一个是内修一个是外用,有所不同,可是当司马牛问什么是仁时,孔子却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有些顾左右而言他地说:“仁者说话谨慎。”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司马牛“多言而躁”,夸夸其谈。难怪孔子要对症下药,借他问仁的机会对他进行教育了。

原文:《颜渊第十二》
    樊迟[1]问仁。子曰:“爱人。”   
    注释:[1] 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通称樊迟,春秋末年鲁国人。
解读:
    爱人不是一种规定,而是一种精神,是仁的基础。爱人是要把他人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以对别人的人格尊重为前提。 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
 
原文:《雍也第六》
    子贡[1]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1]子贡: 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又作子赣,亦称作卫赐,春秋末卫国人,孔子的著名门生,“孔门十哲”之一。
    [2]病诸:病,不足。诸,“之乎”的合音。
解读: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必也圣乎!”的境界。 这当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不仅一般人做不到,在孔子看来,就连尧舜那样的圣人也没有完全做到。
“泛爱众”是孔子“仁”道的又一外在表现形式。

原文:《阳货第十七》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注释:[1]子张:颛孙师,陈国人,字子张。
解读:
    与上述几个弟子问仁回答不同的是,当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时,孔子作了一个较为具体的五方面回答,这当然还是仁德的修养和运用问题,而不是仁的本质问题。
    具体到这五个方面的回答来看,并没有什么深奥难解的地方,倒是实行起来,一是非常困难,二是非常有用,不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是用于各界都有益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颜渊篇第十二
论语翻译
安德义论语解读12——颜渊篇第十二
《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孔子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
【论语第十二篇】颜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