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论述的启示



看《论语》论君子与小人

 

在日常交往中,经常能听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话语,倒底何谓君子?何谓小人?能给出明晰答案的人恐怕不在多数。近日,带着这个问题翻查《论语》经典,得出一个初步印象,现将《论语》有关君子与小人之所述罗列如下,与诸位同仁共同探讨。

第一“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其大概意思是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团结出力量,团结出效益。现实工作中,领导班子团结与否,直接关系到这个单位、这个团体、这个集体甚至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班子战斗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班长的个人素养。俗话说,火车跑得快,还需车头带。可见班长的作用有多大。在一个单位,“搞拉帮结派易,搞五湖四海难”。孔子说过: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这也是人之常情,关键是如何用好“制度反腐”这把利剑来规范“一把手”的权利与义务。换句话说,凡是善于团结他人的干部就是好干部,他所带领的团队必定是好团队。要真正能团结人,就必须把权利阳关化;要真正能团结人,就必须能忍受孤独与寂寞;要真正能团结人,就必须有正确的名利观;要真正能团结人,就必须有纯阔的胸怀。

第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其大概意思是说:君子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和谐。和谐就是可持续发展,讲和谐是多数人受益;同流合污就是地方保护主义,搞同流合污是少数人得利。和谐是有原则的调和,同流合污是无原则的“和稀泥”。俗话说:父子亲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与人不和,劝人养鹅,与人不睦,劝人建屋;和得邻里好,犹如拾片宝;和气生财,争斗遭殃。其实,在实际学习工作中,要做到“和而不同”并非易事,稍有不慎就会落得一个“刺头”的雅号而成为圈内不受欢迎的人。

第三“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其大概意思是说:君子安适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适坦然。俗话说,得势莫狂,失势莫悲。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容易的。也有人说,人何必活得这么累呢?为何不能活得通透些呢?确实,人逢喜事精神爽,人遇丧事情绪低。这是人之本性,无可厚非。过去人们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人们又说:三年河东,三年河西;甚至是一年河东,一年河西。这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唯有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适度注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有一定道理的。记得老子也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第四“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其大概意思是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懂私利。君子明白大义,最终能成就自己的私利,小人只懂私利,最终失去的是自己的大义。俗话说: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子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现实世界中,又有多少英雄名人能如此而为呢?又有多少伟人能站在延安塔上看历史——做到瞻前顾后呢?

第五“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其大概意思是说: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惧不安。心胸的宽广与否是区分君子小人的标志之一,而心胸是否宽广并非先天性的,需要靠后天的培养与自身的努力。一般地说,君子一定是饱读诗书之人,但饱读诗书之人不一定是君子。难怪老子会说:何谓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唯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因此,孔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第六“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其大概意思是说:君子恋念仁义道德,小人恋念田宅乡土;君子恋念法令制度,小人恋念小恩小惠。这句话与前面几句意思相近,强调的是君子站得高,看得远,不被眼前小利所迷惑;强调的是小人目光短浅,看不到大利,容易被眼前小利所俘获。总之,对我等平民百姓而言,做君子也好,为小人也罢,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一个守法诚信与知足常乐的公民。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文】:天道运行刚强劲健,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文】: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但不到处炫耀,而只在关键时刻施展出来。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文】:君子专心致力于事务的根本,根本建立了,方法也就有了。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文】: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文】:仁人志士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对他人友好。

 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文】 :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文】: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文】: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文】: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长久而亲切。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得像蜜酒一样,包含着浓重的功利之心。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文】: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

【译文】:君子对别人一视同仁,而不要求别人和自己完全相同。小人要求别人与自己完全一样,并以此标准和别人拉帮结派。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必完全相同;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和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译文】:君子看重于义气,而小人只通晓于利益。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

【译文】: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

【译文】: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在草上刮过,草必定向一边倒去。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

【译文】:君子敬畏三件事:敬畏天命,敬畏权贵人物,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没有敬畏,亵渎权贵人物,侮慢圣人的言论。

孔子的君子观

君子一词,在孔子以前指国王以下、大夫以上的官员,常与小人对举,如“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君子务治,小人务力”。但是孔子把这个只拥有身份和地位含义的称谓一变而为儒家道德人格的一种理想,提出了“君子儒”的概念。在孔子看来,儒是一个人外在的身份,而君子则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

那么到底一个怎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君子呢?

“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孔子这番话首先描绘出君子的形象:“质朴多过于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多过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采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在个人与他人的交往上,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同人相处时,既彼此协调合作,又不盲目苟同。而小人正好相反,小人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不能与别人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处人处事“度于礼”,“约于礼”,“君子笃于亲”,“君子上不僭上,下不逼下”,“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等,也就是维护人伦关系的和谐,做到爱亲、尊上、敬友、与人为善。

在处事原则上,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以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孔子这里说的义是他所说的道,也就是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德仍指仁,君子怀德,君子所思的是道德,他的居处,必然选择在有仁德之人所居的邻里。小人怀土,土是地利,小人只选择有利可图之地,以为居处,定居后,则安安而不迁徙。这两句就择居而辨君子小人。君子怀刑,刑即典刑,经典法则,君子知法畏法守法。小人怀惠,小人之行,只贪图眼前的小惠。这两句就行动而辨君子小人。

在道义上,孝、悌、忠、信是孔子衡量做人的尺度,当然也是孔子心目中正人君子的美德。所谓孝,就是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悌,是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在封建时代,这是构成人际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所以孔子把他看做做人的根本。如果每个人都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而忠是臣子对君王的正确态度,信是对朋友的正确态度。孔子认为有了这种正确的态度才可以称为君子,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安身。对君王不忠,对朋友无信,便是小人。

而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君子,孔子也有自己的看法。

孔子认为,做一个仁人君子,必须在德行和学问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陶冶情操,修炼性情,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刚正的人。另一方面,君子还要学习知识,培养才干,造就治国经邦的本领。修身养性需要研讨学问,研讨学问为的是修身养性,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又比如孔子教导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做个品德优秀的知识分子,而不要做人格庸俗的知识分子。为此,孔子把得意门生颜回看得很高,认为他粗茶淡饭,褐衣简居,也能不迁怒,不忧愁,安贫乐道,也是君子式儒者的典型。“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说的也就是颜回能恒久地遵守仁义道德,是值得称赞和学习的。

另外《论语》中还提到智、仁、勇,即“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因而孔学又被称为仁学。一般儒学研究者都以为,仁之核心体现在下面这句话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一种克己的工夫,也就是内修的工夫,所以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仁可以说是爱,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仁,有爱,有不忍人之心。孔子的仁是本体的爱,这种爱的体现就是孟子所说的“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爱,是从人自身开始的爱。知者不惑是指君子应当具有渊博宏富的学问,严谨求实的学风。孔子认为,“君子不器”,君子不是一般的器皿,只能做一种用处,而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宏富的学问,无所不通。所以孔子要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除了广博的学识,孔子还要求君子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这就是要求君子对于他所不懂的要采取保留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绝不能信口开河,胡说一通。君子必须谨慎,对于他所说的话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可见孔子对君子培养严谨求实的学风也是非常重视的。谦虚逊让是严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孔子对君子的基本要求。而勇不是指孔武有力,不是不怕死的勇敢,而是指见义而为的勇气。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如果一个人有勇无义,那么他必然是一个莽夫,有道德修养的莽夫会给社会带来混乱,无道德修养的莽夫会以盗为生,为害社会。这是孔子在回答他的学生子路的问题时说的:“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除此之外,孔子还再一次强调君子有“三戒”,“三畏”,“九思”,一个人如果能遵循着“三戒”,“三畏”,“九思”去做,那就可以完成君子的德行了,这与“修己以敬”是一致的。在孔子看来,如果人人都能修成君子之德,那么人际关系就能和谐,人的欲望就能得到合理的节制,天下就会实现大同之治。

对于君子,孔子不仅是停留在口头教导上,而是言传身教,以具体的生活现象展现其君子风度和圣贤风格。孔子的日常起居、言行、仪表等方面各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遵守礼仪,做人处事循规蹈矩,一言一行、时时处处以礼的规范为标准,真可谓非礼勿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做。二是中德体仁,孔子以古圣的行为为楷模,尽可能在自己的行为中展示仁德的内涵与风貌,吃饭,睡觉,坐车无不如是。三是孔子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事讲究规范,认真谨慎,因此无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行什么礼,都很到位,从不马虎,这也体现出他的人品。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一直维系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名人。君子是儒家道德人格的一种理想,孔子的君子观同样也影响了后世中国的历代人,引导并激励着我们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不断努力奋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期班论语精讲】打卡35- 季氏篇-了凡 - 副本
田英章楷书孔子《论语》
君子有三畏|《论语》没有那么难
易经智慧:天命是什么?孔子为何强调要“畏天命”?
《论语》名句及教案
论语首句-----孔学三才天地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