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用谢:从别墅后院开始的生态农场|北京不用谢有机农庄
前不久在京城的一次农夫市集,小编认识了谢秀萍女士——一位有多年有机种植经验的“都市农人”,从种植自家后院小菜园开始而实践有机农业,现在管理着10多亩地的农场。资深有机消费者李老师(微博名“教钢琴的农民”)热心推荐,说这是她最信任的一位农人。初次品尝过谢大姐家美味的蔬果后,7月中旬的一天,我们来到她的“不用谢有机农庄”实地拜访。本文来自有机会——中国有机生活第一平台 www.yogeev.com
谢大姐在后院小菜园里采摘苋菜
从自给自足到分享食材 一位园艺爱好者的八年探索
谢大姐的农场位于北京怀柔庙城镇,有三个分散的地块,共10多亩地,包括11个冷棚,一个果园。说是冷棚,其实并没有盖棚膜,而是露天应季种植、冬季休耕,只是利用冷棚的钢架悬挂绳子支撑藤蔓生长。有四个棚的土壤状况是比较好的,因为在谢大姐去种菜之前已经被当地村民荒弃了五六年;其余的地块则是今年才从常规农业转成生态种植方式,还处在转换期。农场产品很丰富,有蔬菜、水果、鸡蛋,还有传统方式制作的加工产品,比如干菜和咸菜。
谢大姐在北京城居住了多年,但她小时候随父母在乡村生活,对农耕并不陌生、过去十多年也一直在关注环境问题。2003年开始,谢大姐和家人经常去北京周边乡村游玩,购买农民自家小院里种植的新鲜蔬菜,感觉和普通市场上的不一样,能品尝到“小时候的味道”,于是慢慢意识到化工农业的危害,萌生了一点和“当农民”有关的念头——“要是能自己种些菜就好了”。2007年从机关单位提前退休,搬到京郊的一个别墅区之后,谢大姐终于把自己的田园梦变成现实——在自家院子里开辟小菜园。
因为是位摄影“发烧友”,她刚开始自己种菜的时候,就对视觉效果要求颇高,想把菜园种得像花园一样赏心悦目、想“做得和别人家的不一样”,要高矮搭配、色彩缤纷、品种多样。于是渐渐的,常见的蔬菜品种在后院里都有了。而因为是种来自己吃的菜,所以当然不会打药。
作为都市农人,谢大姐因为经验不足而走了不少弯路。比如曾经因为没用足肥料,导致茄子、黄瓜等蔬菜的果实总也长不大,好不容易等到长大了却发现口感早已变老了。后院没有滴灌系统,看似把菜都浇了一遍,其实水都是浮在土壤上层,以致蔬菜长势不好……她凭着兴趣,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自学园艺知识,尝试着解决各种问题,慢慢的就对生态农业越来越有兴趣了。
而说到为什么要从种小菜园扩大到做农场,谢大姐告诉了我们她前几年的痛苦经历。2011年的一段时间,她频繁出现身体严重不适的情况,而多次去医院,不管是中医西医都却查不出来任何毛病,她便自己猜测“可能得了癌症”。好在一年多后,终于由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确诊是反流性食管炎,并不是癌症。那段时间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折磨让她的生活改变不少,甚至常常思考“假如自己很快就要死了,那该做些什么?”频繁地去各大医院,总是看到人满为患的场景,也让她感慨良多,她说“真的不希望有这么多人生病,更不希望自己和家人生病”。
种地,对于谢大姐来说,是那段前途未卜的时间里的精神寄托之一,在菜园里干活,多多少少可以分散些注意力,也是一种亲近自然的锻炼方式。而确诊和病愈之后,她说自己希望能多做些“好事”,也更注重健康,想把安全生态的食材更多地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多样化立体种植,露天应季、遵循自然规律
2014年春天,经过家人的介绍,谢大姐租下了附近农民的四个荒废了多年的大棚。她说,当时根本没有考虑销售问题,也没有很精确地预算过产量,只是希望能不受后院面积狭小的限制、种更多品种的蔬菜。没想到,生长旺季时,菜多到根本来不及吃。很多菜送给了家人和朋友,但地里的菜并没有因为这点儿赠送而减少多少,她这才真正开始着急了。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减少浪费,也顺便做点贡献,她把多余的菜免费赠送给了家附近的敬老院和派出所。慢慢的,农场产品逐渐开始推向市场。从在小镇菜市场上卖菜,到在别墅区周边自建摊点,再到通过微信圈卖菜,以及参加北京市区的农夫市集……在辛苦的忙碌中,销路慢慢打开了,回头客众多。然而,因为各方面成本很高,种菜卖菜都并不赚钱,兴趣的支撑是农场运行下来的重要因素之一。
今年,谢大姐的农场进一步扩大,新增加了七个冷棚(也都是没有覆膜的,露天种植),还接手了一个两亩左右的果园。这些投入,都来自她自己的积蓄。新增地块之前都是用常规农业方式种植的,因此自从转换期开始,一直在用环保酵素兑水滴灌,促进有害物质的降解。目前农场有大约一半的地块在种饲料玉米,希望能给鸡提供足够的安全口粮;其余地块种植蔬菜和水果。我们拜访的那段时间,谢大姐家的一小群鸡还是生活在简陋的鸡棚中,养殖密度低但是环境不够好;未来她准备把鸡都挪到新的果园里,利用林下空间散养。
农场有不少老品种作物,比如丝瓜、豆角、大豆、玉米等都有自留种。不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也不用生物农药、不用地膜,冬季休耕。不用商品化的有机肥,而是利用羊粪和植物废弃物自制堆肥。大多数作物都是露天种植;只有西瓜是种在冷棚里的(去年露天种西瓜,因为鸟害和雨水过多导致绝收,今年只能改变了方式),这个冷棚也用来育苗,以稍微延长全年的种植时间。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谢大姐认为最好的方法还是利用不同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原理。“相生相克”是通过多种作物混播来实现的。“相克”,即不同作物品种易发病虫害不同,有些植物还会散发天然的驱虫气味,混播在一起,使得病虫害难以大面积传播;“相生”则是指不同植物可以互补利用养分和水分,而且高矮不同、会形成立体的阶梯状,植物通风和受光都更充分,田间湿度降低且光合作用良好的情况下,作物就不易发病。不同生物的相生相克,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是广泛存在的,也因此在生物多样性很高的环境中,就基本不会看到有大规模的病虫害发生。
在不用谢有机农庄,有大量葱、蒜、韭菜等有特殊气味的菜跟其他菜混播,这样能防治一些虫害,尤其针对容易生虫的十字花科植物,防虫效果较好。豆科与玉米种在一起,豆科固氮肥田、给玉米提供氮肥,而且帮助减少玉米的一种常见害虫——玉米螟。在南北向的长条形地块,从中间到东西两边,植株由矮到高——比如依次从生菜、茄子、西红柿、直到豆角,形成V字型的阶梯,相比普通蔬菜种植户大面积单一种植的方法来说,这样的阶梯型立体种植让每种植物都能更充分地通风受光。
套种和间种的方式,加上环保酵素的喷施,将常见的病虫害减少了大半,而这种做法的缺点就是费人工。我们在田间参观的时候,碰巧遇到一位农民大姐正在播种,她就不认同这种做法,嫌“太麻烦了”,说自己在家种菜有虫子了就是“唰唰打几遍药”。谢大姐也提到,不少来帮忙的农民的确很不认同、不相信这里的种植方式,还需要用比较多的时间、慢慢去引导。
今年谢大姐新入手的果园环境很不错,四周都有围墙,和周边农田相对隔离。果树品种多样,以桃树、葡萄为主,还有樱桃、李子、杏、山楂。这里跟菜地一样,施用的肥料都是自制的羊粪堆肥;并喷施环保酵素驱虫——但效果有限。拜访当天我们就看到好多自然成熟的桃和李都生了虫,虽然果子都相当香甜多汁,但是吃的时候一定得切开再吃,以防咬到虫子。毕竟和普通果园的不同,这里的水果都是在树上生长到自然成熟后才采摘的,虫也就多一些。谢大姐是第一次管理这么多果树,她坦诚说自己还需要积累经验;她明年可能会尝试在林下种植一些其他作物,像菜地里一样试着利用植物的特殊气味来驱虫。
快乐并烦恼着的都市新农人
种地,从一个业余爱好变成了退休后的第二事业。谢大姐说她以前在机关单位上班的时候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因此常常心情郁闷;而现在的农场,却真正让她把全部身心都投入进去,吃到安全的食物、生活在宁静的乡村、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都让她乐在其中。不过这份事业的确比她想象中要困难很多,人工费用高、难管理;从生产、包装、销售、到物流和售后,每天忙得停不下来。在现在销路还不算畅通的情况下,损耗很多,让她常常着急和担心。家人也开始有些不理解她,毕竟真正做起农场来,和种后院小菜地相比,各方面成本高太多了,也太辛苦……
的确,要真正运行一个农场,哪怕是10亩这么小的规模,也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和经验积累;否则,困难不可避免。尽管常常有困惑,但谢大姐依然凭着兴趣在慢慢摸索、尝试着解决问题。我们祝愿,这份执着的坚持,能带给她越来越多的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请收好!成都周边最值得去的10家农场都在这里了!
后院种植那些事儿
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的模式切换
成都 亲子/养生/学习/清新农场推荐
休闲园区模式多,到底应以谁为主?
鲜活365|有机会|农场直配消费指南|有机生活|余地农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