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中生学习注意力心理障碍的初探及对策

初中生学习注意力心理障碍的初探及对策

                    

            [摘要]所谓注意力障碍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难以集中,或者过分指向集中.初中学生中百分之十几以上存在着各种注意力障碍问题,这不仅需要学生自己去改善、自修,还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非智因素的开发以及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处在人生黄金时段的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又能具备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注意力;心理障碍;对策。

 1  引言: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些甚至几经提醒还回不过神来。有些老师抱怨这些学生难以管制,有些老师恨铁不成钢采取一些讽刺挖苦或变相体罚的方式来惩治他们,有些老师干脆就听之任之,随其自然。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不科学的。我们通过调查,个别谈话,观察等方式,分析找出注意力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针对不同的学生,因人而宜,采取科学的、有效的防治对策,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乐观,积极进取的心态,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2  本论:

2.1  学习注意力心理障碍行为表现

通过对100名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心理障碍的调查问卷中发现:

 个别项目摘要

统计所占百分比

你上课走神吗

从不

偶尔

经常

有事困扰时

26

36%

18%

20%

当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后你的反应是

马上投入

漫不经心

停留几分钟后开始

 

24%

31%

45%

 

你往往在学习时的

哪个时段易走神

开始

十几分钟后

后半时

 

40%

22%

37%

 

你学习不集中的原因是什么

老师讲课不吸引人(兴趣)

习惯

人际关系(包括周围环境)

家庭

28%

37%

33%

2%

你企图改变现状吗

非常想

有时想

无所谓

 

68%

28%

4%

 

你认为最好的改变方法是什么?

自我调节

科学指导

外界压力

不知道

42%

32%

7%

19%

 

以一斑而窥全貌,这几项足以说明学生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其注意力明显难以集中,其行为表现特征通常有:

1)慵懒型:约有10%的学生一说学习就萎靡不振,上课时感兴趣时就听,不感兴趣就不听,甚至有的把注意力专注于教室外的某一处风景,或教师的发型、衣着等;或趴在课桌上打盹,有的甚至沉睡不醒。作业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

2)自卑型:约有8%的学生平时循规蹈矩,沉默寡言,每天完成作业花费很多时间,熬到很晚,但作业正确率不高,从不见他们老师提问,也很少向同学问问题,课上很少举手答题,老师问到他时,显得慌张,回答吞吞吐吐。

3)焦躁型:此类学生心境差,情绪极不稳定,学习顺利时高兴得手舞足蹈,学习困难时,烦躁不安,动不动就发脾气,有时又表现为强烈的自责,自虐等。

4)畸恋型:因为学习无望,内心苦恼孤独,又没处倾诉,无法排遣,此时若有异性或同性同学也身处此境,则很容易“同是天涯沦落人”而“惺惺相惜”,互相安慰,逐步发展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甚至是“恋情”,对老师和家长则封闭心扉。受到批评时则极易产生逆反心理,从此更加不服从管教等。

5)盲目乐观型:部分学生自我评价过高,自我“感觉良好”考试成绩好,沾沾自喜,考试成绩差,则认为是一时失利,不做认真分析,不找失败原因。做作业时边看电视边做作业,或边听音乐边做作业。多次失利,仍然如此,导致学习落后,跟不上整体步伐,最后只好怨天怨地怨环境。

2.2  形成学习注意力障碍的行为诱因

1)社会因素:生活在高科技、知识竞争时代的初中生,学习注意力心理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社会因素。由现行的中考制度,人事制度,教育结构,国企改革,下岗分流等社会现状,无不影响着学生心理,使他们形成了比较现实的成才观,认为只有考上重点高中,才能考上大学,才有光明前途,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这种固有的思想压力下,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心理承受力强,能够适应繁重的学习负担,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另一部分心理较为脆弱,因长期生活在压抑和苦闷中,在学海中时沉时浮,患得患失,出现心理危机,自然生出形形色色的学习心理障碍,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异常习惯。

2)教育因素:由于诸多的现实因素,比如评价制度,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要看“升学率”,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要看考试成绩等,所以使各学校把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就是人们常说的“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而老师为了出成绩,便拼命的挤时间,压作业,三天一小考,一周一大考,使学生认为,学习便是生活的全部。而课堂由于赶任务挤时间,便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就这样“填鸭”,“烤鸭”,最后使学生变成了标准的“板鸭”,把活生生的灵性给抹杀了,心理被扭曲了。

3)家庭因素:许多家庭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他们无视孩子的个体差异,一味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只能比别人的孩子强,不能比别人的孩子差。成绩下降时不能正确对待,不是慰勉,不是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找原因,而是唠叨、训斥,甚至打骂,刺激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的自信心逐渐下降,进取心逐渐消失。

4)学生个性心理因素: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社会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基本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感。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所谓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的感觉。有些青少年由于长期遭到同一性挫折,出现了持久的,病态的同一性危机。这些青少年的自尊心很弱,道德推理不够成熟,对自己要承担的生活责任感感到困难,他们往往是冲动的。太久的找不到或无法按照自己设想的样式去生活,有时会走向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建设的同一相反的消极的同一。

5)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因素:由于学生不能妥善处理与同学之间,老师之间、家长之间的关系,从而被情绪、烦恼所纠缠,进而对学习无兴趣,为逃避眼前的处境,就出现了心理学上所说的“人格解体”,把身体留在教室或书桌旁,人却逃到自己的幻想中去神游。

6)正常的学生学习注意力障碍和学习能力、智力无关:智力表示的是一个人的一般智慧,主要由记忆力,言语能力、知觉能力等构成,它是影响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学习能力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复杂信息加工过程,学习注意力障碍只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调控能力或是说心理过程出现了问题,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如:智商一般、学习能力一般的人,会因为心理调控较好而成绩及表现优异;一个很聪明的学生,则会因为注意力障碍而成绩落后等。

2.3  学习注意力心理障碍的预防与疏导

2.3.1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希望有人来指导帮助和关心他们使他们能摆脱困境,也可以说,他们并不是不可救药的,所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疏导,培养学生的“五自”心理,塑造健全的人格。

1)自尊心的培养:心理学家曾把人类的需要分为五部分:心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其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尊。生活中,人们都希望他人能尊重自己的言行,认可自己的才能,采纳自己的建议,肯定自己的成绩,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特别关注老师,父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教师及家长在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应把握好分寸,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标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2)自信心理的培养,自信是指自己相信自己的一种情绪体验,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肯定心理,是人们成长和成材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有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由于学习落后于别人,他们往往情绪低落,自卑感强而缺乏自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教育他们树立起自信心。科学家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它也是中学生应具备的优良心理品质之一,是学习获得成功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学习效果与信心有关,信心足,记忆效果就好。所以一定要教育学生建立这样一种信念:“别人能学会的,我也能,别人学不会的,我也能学会。”这样,他们的学习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如有一位学生张××过去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记忆力差,脑子笨,再学也不会有大进。后来通过心理咨询,他明白了大脑还有90%的潜力没开发出来,遂增强了信心,经过努力,终于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可见,信心可以改变现状,只要有了自信心,就可以摆脱落后和失败。正如作家萧伯纳所说:“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3)自制心理的培养:自制即自我控制,是对自己的思想、情绪、言语、行动进行自我调控和制约的心理状态。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危险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尚未成熟,由原来的依赖性较强,要求别人保护的心理转向独立性,自主性,渴望表现自己等,这时,他们往往是不理智的,所以要求老师必须在平时的日常管理中培养他们的自制力。(A)借助外力:老师、家长、同学帮助,及时提醒,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提高自制力。(B)自我提醒:如利用警句名言等提醒自己,激励自己(C)自我约束:针对自己的毛病,制订适合自己的一些规则、要求,约束自己。

4)自省能力的培养:谢觉哉说:“反省越深刻,改正越努力,发现的错误也就越多,这就是一步步地上进”,针对注意力障碍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自省力要求他们(A)有自知之明,能全面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检查自己的言行,认识自己的优劣,知道自己该发扬什么,改正什么,努力向上等。(B)以他人为鉴自省,学习别人的长处,做到“见贤思齐”,也从别人的缺点、失误中吸取教训,警戒自己,做到“见不贤而自省”。(C)采取写日记或周记的形式检查自己,评价自己,克服自己的弱点。

5)自强心理的培养: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教师利用班会、活动向学生输灌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所以要是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能正视困难,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不低头,正如孙中山所言“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2.3.2  对他们进行正确学习习惯的训练

首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心情通畅的去学习,甚至能达到“乐此不疲,欲罢不能”的境界。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喜欢你的课,如:(1)采用新颖的教法,别开生面的讲解,设置必要的悬念等;(2)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同时能调动他们动手动脑积极思考的能力,满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是最有感情的,老师首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脉搏,在最佳时期给予帮助和期望,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的威望,增强感召力,而且会使他们更喜欢你的课。

其次,训练学生从自身找原因。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要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针对其特点,训练他们从自身查找原因(特别是反思自己是否努力了)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努力与否是学习成败的主要原因。记住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学习充满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即使自己处于不利的条件下,仍能坚持学习,把学习搞好。

再次,不断强化学生初步形成的正确学习方法。大量的教育实践和学生的亲身感受都表明真正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是正确的学习习惯,但正确的学习习惯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形成,特别是对有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来讲,即使是经过训练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也还会动摇或转化。所以教师要有耐心,对已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进行强化。为了使学生刚建立起来的正确学习习惯能巩固下来,教师还应注意强化的技巧与艺术。当学生学习取得成功,或有进步时,应肯定他们的能力和努力,当他们失败时,则告诉他们不是能力有限,只是努力不够,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学习内容的难易”,“学习任务的轻重”,“机遇的好坏”等外界因素,在学习中也有一点作用。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潜力,留下努力的余地。

2.3.3  经常给学生成功的反馈

为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教师还应经常给学生以成功的反馈。美国的心理学家舒恩克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40个“减法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分成两组,对第一组儿童进行解题引导,使之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并告诉他们取得进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己的努力。而对另一组儿童则只要求他们努力,却不对其学习成绩进行反馈。尽管这些学生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由于他们认识不到努力与成绩之间的关系,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效,所以在遇到难题时,却不能像第一组儿童那样继续保持或提高自己的成绩。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当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或有价值的,就会自觉地持续努力,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不断取得成功。反之;只一味地强调努力,不予他们成功的反馈,学生就容易丧失学习的信心,不但起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还会挫伤他们努力学习的积极性。这点是应当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2.3.4  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发挥学生最大心理潜能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以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活动中,为班级成员感知和体验到的人际关系,如班风、学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教师期望、课堂气氛等。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和师德修养,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并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影响学生。其次,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发扬教学民主,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不同见解,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要善于与学生沟通,有驾驭课堂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使课堂始终保持良好的气氛。四要改进教法,指导学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投入,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这些都充分的说明教学生会学习,会创造。五要改革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进行分层教学。十指有长短,百人百个样,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阶层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受到关注,从而发挥心理潜能,让课堂成为每个学生发展的天堂,而不仅仅是所谓的“好学生”。

3  结论:

通过两年来的探索和努力,我们取得了较有效的收获,注意力障碍学生转化率达到60%以上,改善率达87%以上,其中4%的学生考上了重点高中。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非智力因素在自信的战鼓中扬起饱满的风帆。

最后,我们想再做一点说明,学习注意力心理障碍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它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它的克服和矫正,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它同样需要耐心、时间,家长、老师、学生本人的共同配合努力,另外,它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又因学生的个性差异及个体差异,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更要系统化、合理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纠正小学生粗心
如何培养小学生有效倾听的习惯
如何对待有多动倾向的孩子?
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心理健康案例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堂注意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