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程配图 | 下鼻甲肥大这样做手术效果更好!

下鼻甲肥大是因各种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下鼻甲黏膜,引起鼻黏膜水肿、鼻甲骨肥大或黏膜下组织增生肥厚,进而出现以鼻腔阻塞为主要症状的鼻内病变。本病还常伴有流涕、耳鸣、头痛、精神萎靡、嗅觉减退、记忆力下降等表现,未及时治疗,可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肥大程度分级:

Ⅰ度是下鼻甲轻度肥大,没有明显阻塞症状;

Ⅲ度提示鼻腔完全阻塞, 症状比较严重;

Ⅱ度介于两者之间。01解剖

下鼻甲(inferior turbinate)为最大的鼻甲,是一独立的呈水平卷曲的薄骨,位于鼻腔外侧壁最下方,附着于上颌骨的鼻甲嵴上,恰在钩突,和筛漏斗的下方。其上缘中部的泪突与肋骨相接,并与上颌骨额突后面的骨槽共同形成鼻泪管;其上缘后部的筛突连接中鼻道钩突的尾端,共同参与上颌窦自然口的形成。 下鼻甲表面覆盖的黏膜较厚,其游离缘一般向下凸隆,最低点距鼻腔底19.2mm,侧壁和鼻中隔间最短距离为7.8mm,下鼻甲下缘呈游离状,较厚,多气房,尤以中部最明显。整个下鼻甲长约37.3mm,宽11.6mm,前端距鼻前孔2cm,后端距咽鼓管咽口1cm,故下鼻甲肿大或肥大时,鼻塞甚剧,并可引起耳部症状。

鼻腔外侧壁(示鼻泪管)

鼻腔外侧壁

鼻窦开口部位

内镜下鼻腔解剖结构

SP.鼻中隔 MT.中鼻甲 IT.下鼻甲 IM.下鼻道 NC.鼻泪管隆起 UP.钩突 OET.咽鼓管咽口 TT.咽鼓管圆枕

鼻内镜示下鼻甲肥大和鼻泪管开口02病因

慢性炎症

血管收缩性鼻炎、变应性鼻炎、药物性鼻炎等慢性鼻炎,通过不同方式引起鼻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及各种炎性细胞的浸润增多,组织水肿,导致下鼻甲肥大。

如果病变进一步发展, 血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甚至鼻甲骨膜和骨质也发生增生,则发展为下鼻甲肥大。邻近组织的慢性炎症如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炎性分泌物的长期刺激也可引起下鼻甲的炎性反应,出现肥大。

结构异常

先天性或后天性鼻中隔偏曲会引|起对侧下鼻甲黏膜肥厚、骨质增生并向内侧移位;中鼻甲、钩突、筛泡的结构异常可引起鼻腔气气流的紊乱和鼻部炎症,进而导致下鼻甲黏膜、骨质的增生性变化。

滥用药物

长期盲目使用减充血剂如麻黄素溶液。可引|起药物依赖性鼻腔黏膜肿胀,出现下鼻甲肥大。

其他因素

包括全身性因素、手术损伤性因素等,如长期慢性疾病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植物神经紊乱,使鼻腔炎症反复发作,进而使下鼻甲呈肥大改变。

另外,长期的烟酒刺激也可能会导致或诱发下鼻甲肥大。03诊断与治疗

根据症状、病程、体征和辅助检查明确诊断,确认鼻阻塞病因。

全面、定量地评估鼻腔状况和病变及功能丧失的程度,如鼻腔鼻窦CT、鼻道截面积和通气量测定,嗅觉敏度的评估、纤毛功能的测定等,制定总体的治疗方案。

下鼻甲肥大的治疗方法均须满足2个基本点:

①消除鼻塞、分泌物过多、喷嚏、头痛等症状

②保持鼻腔功能正常。

主要治疗方法分为:

1.物理疗法:

下鼻甲电烙术易并发鼻腔结痂,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

激光治疗易并发结痂、粘连且不适用于所有下鼻甲肥大;

微波治疗通过微波辐射使下鼻甲黏膜内组织凝固;

射频治疗疗效确切、对下鼻甲黏膜损伤小;

下鼻甲冷冻术远期疗效欠佳、渐被摒弃。

2.手术治疗:

下鼻甲全切除术:适用于以黏膜息肉样病变为主的下鼻甲肥大情况。术后并发症多,如萎缩性鼻炎、空鼻综合征,不符合保留下鼻甲功能的要求。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同样适用于以黏膜息肉样病变为主的下鼻甲肥大情况。远期疗效欠佳且有损下鼻甲主要供血血管而易引起后端出血。

黏膜下下鼻甲骨切除术:若下鼻甲骨性增大,黏膜病变较轻;或者下鼻甲弥漫性增大,黏膜无息肉样病变则较为适用这种术式。结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被认为是治疗下鼻甲肥大并保留功能的最佳术式。

下鼻甲成形术:将下鼻甲缩小至合适程度,又保留下鼻甲黏膜,是治疗下鼻甲肥大的最佳术式。

鼻内镜下电动吸切器辅助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精确、快捷便利,并发症少。

本文重点介绍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此术主要在处理肥厚的下鼻甲黏膜及黏膜下组织较为有效,对于合并有下鼻甲骨质增生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在实施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手术时常同时实施下鼻甲骨折外移术。04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手术适应症

1.慢性肥厚性鼻炎、药物性鼻炎。

2.鼻中隔手术中消融代偿性肥大的下鼻甲。术前准备

1.局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2.4845号等离子射频刀头。3.鼻内镜及鼻甲切除手术包。手术方法

1.局麻患者应用1%利多卡因下鼻甲黏膜下浸润麻醉,每侧下鼻甲利多卡因用量为4~5ml,自下鼻甲前端刺入黏膜下注射,随着注入的麻醉药量的增加,麻醉药物在黏膜下自前向后逐渐浸润至下鼻甲后端。若患侧下鼻甲仅为中后端肥大,则可以自下鼻甲中部开始注射麻醉药物。若患者为全麻,则可在术侧下鼻甲注射生理盐水代替利多卡因,或下鼻甲不注射任何药物。

自左侧下鼻甲前端注射利多卡因进行局麻,麻醉药物于黏膜下自下鼻甲前端逐渐浸润至下鼻甲后端。

2.打孔消融:应用4845号等离子射频刀自术侧的下鼻甲前端刺入至黏膜下,在5挡能量作用下自前向后,于黏膜下潜行打孔消融肥厚的下鼻甲黏膜下组织,直至后端。进刀的总深度多在等离子刀头标识的第1和第2黑线之间,第2个黑线所在处约相当于下鼻甲后端位置。再由后向前退至下鼻甲前端,在出刀时用4挡短暂凝血后退出,或者不用凝血挡亦可。消融孔道的全程作用时间一般在10秒之内,在某一局部的停留时间不超过5秒,以免作用时间过长导致黏膜副损伤。术中于多数患者可以见到下鼻甲组织的迅速缩小,呈现等离子射频的即时效应。

应用等离子射频刀自下鼻甲前端刺入黏膜下,自前向后、平行于鼻底方向,潜行消融肥厚的下鼻甲组织。

等离子刀继续深入到达下鼻甲后端,深度约进入4~5cm;退刀接近进刀点处可见下鼻甲较术前缩小,进刀口渗血少许。

同一个患者行2点打孔消融,自同一进刀点变换方向刺至下鼻甲黏膜下,平行于中隔面自前向后进刀,到达下鼻甲后端。

平行于中隔面自后向前退刀,可见术区黏膜有凹陷沟;继续退刀至下鼻甲前端,拔出刀头前,踩凝血挡凝血。

3.填塞:多数情况下术中无出血,仅进刀点少量出血,可用无菌纱条行鼻腔前部填塞以压迫止血,15分钟后取出;若无出血则不填塞。

手术结束时见进刀点少许出血,可在鼻腔前端进刀点处应用纱条压迫止血。术中常见问题及处理1.进刀部位:若下鼻甲肥大程度不重,1点打孔消融即可,平行于鼻底进刀,或平行于鼻中隔方向进刀;若下鼻甲肥大程度较重,行2点或多点打孔消融,多点消融的孔道之间需有一定间距,减轻近距离时等离子效应叠加而较严重地损伤下鼻甲组织。等离子刀应走行于黏膜和下鼻甲骨之间的黏膜下,过浅则贴近或穿透黏膜造成黏膜损伤;过深则刀头易触及下鼻甲骨质而被阻挡,应及时调整进刀方向和深度。下鼻甲前端无肥大、单纯中后端肥大者,等离子刀可自中部刺入下鼻甲组织并直至后端,避免前端不必要的损伤。

等离子刀可以自中部刺入下鼻甲组织并直至后端2.进刀方向和深度:等离子刀刺入下鼻甲及在下鼻甲黏膜下潜行的方向应与下鼻甲的走行方向一致,才能消融全部下鼻甲。进刀后走行至后方的深度约4~5cm,太深则会穿透下鼻甲后端而造成鼻咽部副损伤,太浅则下鼻甲后端消融范围不够而术后鼻塞改善不明显。术式优点

1.操作简单,门诊即可完成手术,并可重复进行。

2.术中出血少或几乎无出血,术后无需填塞或少许填塞可止血,减轻填塞痛苦。

3.手术在黏膜下进行,不破坏鼻腔黏膜,对鼻腔功能影响小,符合微创的治疗理念。

4.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疗效好。术式缺点

1.曾经接受过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者和曾应用微波、电灼等术式治疗再次复发而下鼻甲有较明显瘢痕者,治疗效果不理想。

2.下鼻甲骨质增生较重者治疗效果不理想。术后处理术后早期出现鼻塞、水样鼻涕增多,2~3天内较为明显,尤其以合并过敏性鼻炎者反应较重,此后症状改善。查体见鼻腔黏膜水肿,部分患者出现纤维蛋白样渗出物,以下鼻甲前端进刀点较为多见。可每日或隔日清理鼻腔,严重者加用鼻喷激素,多数术后1周左右水肿完全消失,鼻塞改善。术后并发症1.出血:正确操作无误伤,则多数仅在下鼻甲前端进刀点有少量渗血。术中对等离子刀进刀深度和方向掌握不好,而误伤鼻咽部、刺透下鼻甲后端,或刺破下鼻甲游离缘黏膜而出血;或重复使用等离子刀头而效应减弱,止血功能减弱。

2.粘连:术后不及时清理鼻腔,可导致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需每日或隔日清理鼻腔,直至纤维蛋白样渗出物消失,进刀点愈合。

3.下鼻甲骨髓炎:术中操作伤及下鼻甲骨质易导致感染,同时避免刀头重复应用或消毒不严格导致感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射频消融术的功效与作用
感冒滴吗啉胍鼻塞立通
鼻炎激光手术几乎毁了我的一生!
鼻腔扩容术治疗结构性鼻炎的疗效研究_南进军
慢性肥厚性鼻炎
鼻甲肥大的病因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