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幼小过渡期"的班主任工作
"幼小过渡期"的班主任工作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班主任工作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05-1-19
{$GetSubTitleHtml}

  儿童入小学初,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突然由游戏转到学习,他们的社会"角色"及社会对他们的要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使儿童的心理上、生理上产生了种种的适应,这就需要老师用正确的教育思想与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儿童走好学校生活的第一步,使他们自然地、顺利地适应学校的学习与生活,这就需要有个"幼小过渡"时期。在此期间,加强班主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的:
  一、多渠道了解儿童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做好"幼小过渡"工作,关键是要了解儿童的各方面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
  (一)访问幼儿园老师
  幼儿园是儿童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步,幼儿园的老师是儿童朝夕相处的第一位教育者和大朋友。在接任新班之前,首先访问幼儿园老师,这是初步了解儿童的重要一环。在幼儿园老师那里可以了解到儿童平时的生活习惯,学习态度,身体状况,与小伙伴的关系及个性特点,了解每个孩子智力的发展,表达能力,纪律表现,动作发展情况,对全班儿童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走访学生家庭。
  进行家庭访问,亲自与儿童接触,这是深入了解儿童的必要途径。在家访时,首先要了解的是家长,通过谈话了解家长的工作情况,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教育态度与方法等等。接着与儿童谈话,这是了解儿童的最好方法,儿童天真,幼稚,纯洁,他们会把许多心里话讲给你听,从他们嘴里知道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爱玩什么,他和父母及老师的关系。进行家庭访问对于开展班主任工作起很大的作用。
  (三)对全班儿童进行全面分析
  由于孩子们的家庭环境不同,家长的素质不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同,以及幼儿园的教育水平不同,儿童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表现各异。如:有部分孩子智力发展好,思维灵敏,但顽皮,好动,不踏实。有部分孩子,表现得踏实,虽然脑子不很聪明,但各方面表现却是不错的,还有部分孩子,表现出拔尖,好争吵,与小伙伴不能和睦相处,散漫,习惯差,上进心不强。总之,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初步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有针对性地做好每个儿童的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工作的突破口。
  老师对初入学儿童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只有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顺利地做好班级工作。
  (一)关心儿童、热爱儿童
  关心、热爱儿童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老师全心全意地为儿童服务,才能得到儿童的爱戴。每当迎来新生时都要象慈母那样爱每一个儿童。在学习上耐心地传授知识,手把手地教孩子们认字,写字。在纪律上严格地要求和管理,鼓励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善意地指出个别儿童的缺点,体现更深沉的爱。在课下做孩子们的大朋友,和他们聊天,游戏,猜谜,与他们相互沟通。在生活上处处关怀,提醒他们随着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帮助他们剪指甲,梳小辫,体育课时为孩子们晾上一杯开水,天长日久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实践证明,老师用真诚的爱关心儿童的成长,老师的希望和要求才能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动力。
  (二)正面教育、表扬为主
  在班级工作中,要做好每个儿童的思想教育工作,就要坚持正面教育。班里有的孩子比较顽皮,毛病较多,要坚持发现这些孩子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对于班里那些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坚持做到不偏爱,避免让他们产生盲目自满情绪。有了成绩首先帮他们找不足,让他们永远有前进的目标。对于班上那些脑子较慢,学习吃力的孩子,要做到不歧视他们并给他们一些偏爱。如,把他们座位调换到离讲台最近的地方,便于课堂上随时提问与辅导。在假期中提前把要学的新书送到他们手中,由家长在假期中把书里的内容帮他们预习。当这些孩子学习上有了一点点进步就立刻当众表扬并发小红花进行鼓励。班里有个别孩子家长离异,要用老师的爱温暖他们受到伤害的心。为了鼓励学生进步,在班级建立日评、周评、月评小红旗的制度。
  (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范例。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带头做好。如:要求学生不迟到,老师总是按时走进教室;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老师首先把上课用的教具、挂图等准备好;要求学生书写工整,老师平时上课就特别注意自己的板书,绝不出现一个草字;要求学生使用文明语言,老师注意在批评学生时不说挖苦讽刺学生的话,学生帮老师做事老师一定要说一声"谢谢"。为人师表是做老师的基本条件,老师的思想、感情、工作、作风对于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注意严于律己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三、加强任务意识与规则意识的培养。
  儿童入学后,对儿童进行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这关系到儿童能否在"幼小过渡"阶段较主动、较快、较好地适应小学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关系到儿童自我要求、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完成幼小过渡的中心内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通过班会活动进行教育
  新生入学的第一天,采用电教手段,用一幅幅色彩鲜艳的投影片向学生介绍学校的一日生活。让学生意识到从这时起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要按照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和集体交给的工作,也就是从这时起要按照有规律的作息制度生活,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则,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了增强学生的任务意识,每天给他们留一点弹性作业。(一年级不留家庭作业)像:看一本书,画一张画,讲一个故事等等,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把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的培养设计成一节节有趣的班会,使学生在快乐中受到教育。如:《请你像我这样做》班会,利用游戏的方法训练学生坐、立、读、写、举手等正确姿势。让学生知道,做一个小学生,首先从正确姿势做起。又如《请把你的东西摆放好》由老师带领,学会摆放课桌上和课桌内的学习用具。老师边示范,学生边做。《做有礼貌的好孩子》训练学生掌握十个字的文明用语。这些活动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形式多样趣味性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在训练中坚持做到道理讲透,耐心辅导,强化训练,坚持不懈,直到形成习惯。
  (二)通过班级日常管理进行教育
  在班集体中,建立"一人一职"的制度,每个人都有为集体服务的岗位。从班长、科代表、路队长到兴趣小组长等,人人各尽其职,在为集体服务的过程中增强任务意识,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人人争当集体的小主人。
  为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要坚持表扬制度,平时日评"小红花",月评"好孩子",阶段性的发"小奖状",鼓励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
  (三)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在一个集体中,总有一些学生存在较多的缺点。对待这些学生,要从他的实际出发,分析他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思想教育。对于后进的学生,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提高他们改正缺点的自信心,必然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指导家长配合学校作好幼小过渡工作。
  (一)告诉家长小学与幼儿园有哪些不同点
  1.小学以课堂教学为主。
  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虽然也上课,也学习,但毕竟是以游戏为主,以玩儿为主。上了小学就不同了。在小学,孩子要学习许多工具性的知识(如语文、数学)和普通的常识,而且要训练读、写、算的基本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成年人看来虽然比较浅易,但对孩子来讲是比较难的。因为他们必须按学校的教学计划,一步步定时、定量地学习、掌握,比别人学少了、掌握得少了是不行的。
  小学的课程表排得满满的,教课的老师也会逐渐增加,班级的成员比幼儿园时增多,老师单独关照的时间明显减少。
  2.小学有更多的、明确的规范要求。
  一入小学,就面临着许多规范要求,这是培养人才所必须的。像《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礼仪常规》、《课堂常规》等在幼儿园是没有的。学校里还有校训、校规、校歌等。这么多的规范要求,孩子必须理解、记住并且做到。如果经常违背,就是问题,是错误。
  当然,学校贯彻这些规范要求,有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要求全部做到。但对每一个孩子来讲,又不能落后,一落后就会在集体中显鼻子显眼,时间长了,跟不上集体就会成为"后进生"。
  3.小学要求孩子自制、自理的能力越来越高。
  小学生必须按时到校上课,不能迟到,不能早退,有事、有病必须请假、交假条。
  小学生要自己背书包上学、下学。要按课程表要求带齐学习用具。
  小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还要记住老师留的作业,认真完成作业。
  小学生要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和环境卫生,还要承担班主任老师分配的为集体服务的任务。
  小学生要参加许多集体活动,有些活动要外出,走的路比幼儿园时远许多。
  小学生要自己交书费、本费、学杂费和其他费用,而且常常需要自己去买东西。
  以上这些,都要求孩子有较强的自制、自理能力。哪个孩子自制、自理能力强了,适应学校生活就会快,对身心健康发展非常有利。自制、自理能力弱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不适应,常常丢三落四、顾此失彼、手忙脚乱,长此下去,在班级中"角色地位"不利,影响自信心。
  根据以上特点,家长对刚上小学的孩子要协助学校加强具体指导。
  (二)指导家长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孩子入小学以后,学校一般都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各方面情况,介绍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会对家长提出一些希望。这些,要求家长认真听,最好记录一下,以便配合学校,使孩子入学后能有一个良好的开头。
  下面的几项工作,家长应该做好。
  1.让孩子适应新的学校环境,并对学校产生喜爱的感情。
  正式上课以前,家长最好带孩子参观、熟悉学校的校园。教室、操场、图书馆,男厕所,女厕所,都要认清位置和标记。一进校门,往往写着校训、校规,还有大镜子。要以家长的身份告诉孩子校训、校规的意义和作用,让孩子把校训、校规的内容与自己今后的生活联系起来。告诉孩子学校门口的大镜子是做什么的,每天早晨要在镜子面前照照自己,看看自己的面容、服饰是否整洁、规范,是否符合学校的要求。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家长要了解这些情况,并不断他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在了解学校的基础上,产生喜爱学校的感情。一个学生如果不爱自己的学校,会影响他在学校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这是十分不利的。这一点,家长要特别注意。
  孩子所上的小学,家长可能不很满意,此时,要求家长必须认真调整自己的心理,如果心存"不满",肯定也会在日常的言谈话语中表露出来。比如可能说:"这学校顶多是三流学校,上这所学校认倒霉了。""都怪咱没本事,没后门儿,只好上这破学校了。""谁让咱家穷呢,要是大款,交几万元,什么好学校上不了。"……这类话,是家长真实思想的流露,然而,对孩子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孩子心里会想:我爸爸、妈妈都认为这学校不好,我也学不好了。要让家长明白学校之间的一些差异,不能决定孩子的命运。教材是一致的,教学计划、要求也是统一的,师资水平差距不会太大。任何一所学校都能培养出好学生。所谓一流的学校,也有学不好的学生。家长与学校的配合,孩子自己的努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培养孩子喜爱学校的感情,是家长的重要任务。
  2.让孩子适应新的人际环境,培养孩子对老师、同学的深切感情。
  孩子入小学后,面临着全新的人际环境,老师是新的,小朋友大多不认识,而且比原来人多,必然产生一种生疏感。家长和老师都有一项共同的任务:帮助孩子们尽快互相熟悉起来,成为友好的小伙伴;同时,也要跟各位老师,特别是与班主任老师尽快熟悉、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它能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即使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孩子也能跟老师跟小伙伴诉说,得到关心与帮助。如果孩子的人际关系不好,与小伙伴交往少,跟老师也生疏,时间长了,会产生心理障碍,情绪受影响,进步受影响。
  班主任应指导家长主动找机会向老师介绍孩子的情况:个性特点、学习基础、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缺点不足。家长要告诉孩子应如何尊敬老师,信任老师,有事情及时向老师汇报,有困难也主动向老师诉说。还要告诉孩子如何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当老师批评自己的时候,应该认真听完,认识自己的缺点。假如老师批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不能当面顶撞老师,要课下去找老师解释。还要告诉孩子,老师交办的事情,应该努力想办法完成,不能拖拉,更不能置诸脑后。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独"惯了,与小朋友交往会出现种种不适应。家长要清楚地认识,孩子与同龄伙伴的交往,对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爱护",不太支持孩子与小朋友的交往,使孩子从小形成了"孤僻"的心态。这是十分不利的。孩子本身有强烈的交往需要,一旦长时间不满足这种需要,"偏执"人格就会逐渐形成并造成定势,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性格过于内向,孤独,郁郁寡欢,不合群,焦虑、多疑,过于胆小等等表现,这与孩子的交往不良有关系。
  家长要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小朋友到家里来,要热情欢迎。孩子的玩具、小人书等要允许孩子借给小朋友玩、看。但要教育孩子们有借、有还,而且要像爱护自己的东西一样爱护别人的东西。不能不经允许就拿别人的东西。孩子们过生日,要互相祝福,送小纪念品,最好自己制作,千万不要浪费。小朋友有了困难,要同情,要帮助,不能不闻不问。小朋友病了,离家近的,家长要带着孩子去慰问,得了传染病不能去时,可以写封信托人带去。小朋友病好了,应主动帮小朋友补习功课。
  以上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必须注意的一些事情。
  3.指导家长帮助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的学习环境、学习生活与幼儿园不同,学习任务重,比较紧张,而且要求越来越高。家长要耐心给孩子讲一讲新的环境、新的要求,并具体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样做。
  首先,按时上学。让孩子自己学会看表,知道用多长时间走到学校。开始,家长可以带一带,逐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上学。可以由送全程,到送三分之二,到送三分之一,到不再送。放学,接孩子也是这样。要让孩子懂得,准时上学,按时回家是自己应该把握的事,不是家长的事。
  其次,带齐学习用具。有些家长,从孩子上学第一天起,就帮他准备好一切,该带什么书,什么文具全是家长的事。时间一长,孩子形成了依赖性,一旦落下了什么东西,挨了批评,孩子不检查自己,反而责备家长,这实在是费力不讨好。家长又不上学,为什么要包办代替呢?家长应把功夫下在指导、提醒、检查方面。孩子自己养成了习惯,就不用家长操心了。顺便指出,学习用具不能买得过多,也不必买高档货。实用、够用是原则。不然,孩子之间互相攀比,在品德上造成不良后果。
  第三,教给孩子按时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掌握学习方法。
  这也是习惯问题。家长应要求孩子从一入学就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来。念一个字,写一个笔画,都要负责任。开始不马虎,以后就不会马虎,开始不潦草,以后就不会潦草。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家长要把具体的要求坚持下去,不能一曝十寒。
  有一个问题,应提醒家长重视。切不可让孩子一次学习时间过长,甚至自己给孩子加作业。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能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一次不超过20分钟。因此,必须珍惜时间,讲求效率,专时专用。时间过长,会形成磨蹭的毛病。
  同时,要注意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家长的检查不应代替孩子的检查,更不能越俎代疱,亲自动笔帮助孩子修订错误。
  刚入学的孩子不懂学习方法,什么叫预习,什么叫复习,怎样朗读,怎样背诵,汉字的笔顺,数的加减……怎样分配、利用时间都是新事物。他们往往把"写"作业当成自己唯一的学习任务,只要"写"的任务一完成就没事了。有的家长也把精力集中在"写"上,忽略全部学习过程和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往往只看孩子具体知识的"会不会","对不对",而忽视孩子的会不会学习,会不会自我检查等能力的培养。孩子"学会"和孩子"会学"是两种层次,只有"会学"的孩子,才能迅速长进。
  第四,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劳动习惯、文明礼貌习惯。
  对新入学的孩子,家长在习惯培养方面要下大的功夫。
  饮食卫生习惯在幼儿园时有所训练,但上了小学,有些孩子往往"回生",反而不注意了。而且,小学生比幼儿园时自由度增大,在上、下学的路上或者在校期间内,有机会自己买早点、冷饮或其他零食。家长应嘱咐孩子,尽量不买零食,在外面吃东西也不太卫生。如果必须在外面吃早点或午饭,手、餐具的清洁卫生要特别注意。家长要教给孩子具体的做法。
  有的孩子一日三餐的习惯不好,挑挑拣拣,忽多忽少。这必须纠正。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一要由简入繁;二要任务明确;三是持之以恒。不能可有可无,家长包办。劳动习惯必须从小培养,长大了再培养就来不及了。在家里"勤快"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才能"勤快";在家里眼里没活儿,坐享其成惯了,在集体中也是劳动的落后分子。在劳动方面,千万不要盲目地心疼孩子。
  劳动也有方法问题,扫地有扫地的方法,刷碗有刷碗的方法,洗衣服有洗衣服的方法。复杂的劳动更不用说了。要教给孩子方法,还要让孩子自己开动脑筋,优化劳动程序,这对孩子很有好处。
  文明礼貌习惯表现在很多方面,学校有明确的规定。家长要帮助落实。有些孩子在学校能按要求去做,回到家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家长也不重视。甚至有的孩子在学校学到了文明礼貌用语,回家照着去做,家长反而觉得多此一举,这就更不对了。
  家长应该让孩子在家也随时注意文明礼貌用语和待人接物的文明行为。
  在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方面,家长的示范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有的家长,在某方面存在不良的习惯,为了孩子,自己应该自觉改变不良习惯。必要时,可让孩子帮助自己。
  以上几个方面,是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的几个重要问题。其他还有一些内容,家长应该根据学校要求和孩子的具体表现,及时采取措施指导孩子。
  孩子入学以后,家长要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交流情况,也可以随时向孩子的同班同学了解情况,不管向老师,还是向同学了解情况,都要注意方式、方法,在自然交谈中了解,避免让孩子感觉家长在"监视"自己。最好的办法是多和自己的孩子聊天,从孩子口里了解情况。掌握了情况,才能使教育指导有的放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学了,小学一年级新生要注意事项
中国孩子其实很“渴”(独家报道)
求小学一年级家长的心理阴影面积
各年龄段孩子的教育重点
2021年小学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是怎样的?就近入学为多少公里?
小学新生入学准备四部曲z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