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班主任半月谈(班规篇)》有感——为何要定班规!
一部《班法》治“天下”
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有一个拥有自定《班法》的班级。在这个班里,人人参与立法,步步都玩真格;人人参与司法,天天都要总结;老师违法,也要受处罚。《班法》实施一段时间后,这个班级的崭新面貌让人吃惊。且看——

 一部《班法》治“天下”

     “第一章第8款:上课不得说小话,不得做与当堂课无关的事,违者扣3分,写‘心理病历接力’三天。经提醒一次后仍然说话,罚其当一次值日生。此项由值周班长监督执行。”

  “第二章第16款:早上不得赶作业,违者扣4分;超过三次者,通报家长配合教育。此项由学习委员监督执行。”

  这是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初2007级9班的学生在班主任龚春梅的带领下,自己制定的《班法》中的内容。说起这套自主管理模式,龚老师的眼睛都亮了:“我们这套班级法律,一共是七章85款,包括:课堂法、作业法、清洁卫生法、值日条例、班委干部工作条例、班主任自律条例及其他规定。”

  龚春梅的这一做法,被同事戏称为:一部《班法》治“天下”。

人人参与“立法” 步步都玩“真格”

  2004年9月,初2007级9班新生进校第一天,龚春梅便告诉学生,将要制定一部班级法律。学生立刻提出疑问:学校不是有很多规章制度吗?我们执行不就行了?

  学校有校规,班级也都有班规,但只是宏观指导,并没有细则规定,如果违反规定该怎么办。龚春梅心目中的《班法》,是对学校“守则”、“规范”中有关要求的细化、具体化。

  实际上,早在2001年,龚春梅就开始用《班法》管理学生了。那时,她还在成都市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学校,全程带一个初中班。

  龚春梅既是班主任,又担任语文课的教学工作,事情非常繁杂。于是,她在心底打起了小主意:想办法解放自己,不被琐碎的事情所累,让工作效率高一点。

  这个时候,魏书生、李镇西的一些民主教育理念开始在龚春梅的脑海中盘旋、融合、发酵。面对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和李镇西《民主教育》中的一些做法,龚春梅想,照搬,学生情况不一样,效果未必好,应该在借鉴基础上加以改进。制定一部《班法》的念头在龚春梅的脑海里生成。

  3年后,龚春梅觉得预期目标都达到了:通过《班法》进行管理,让学生走向自律,成功自我约束;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树立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管理自己、管理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所以,龚春梅面对9班的学生早有心理准备:这部《班法》必须每个学生都参与制定,而不是老师或几个优秀学生、班干部说了算。她让孩子们分别描摹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班级,然后发挥他们的集体智慧,让大家出“金点子”:为了创造理想的班级,我们该怎么做?班级法律应该有哪些条款?

  “学生们想得比我更细、更好,这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龚春梅感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

  龚春梅放手让孩子们干,她只把握其中原则性的问题:制定《班法》的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注重“立法”程序的公正;条款细致入微,要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班法》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享有特权。

  新生入学一个月后,全班同学讨论、修改,逐条逐项举手表决(过半数则通过生效)。直到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过后一星期,才最终确定,并编印成册,人手一份。一经制定,原则上不作修改,确有特殊情况,全班表决,一年修订一次。

  《班法》在制定过程中,有的家长也参与进来,提出建议;执行时,家长也被邀请参与监督,形成合力。

  人人参与“司法” 天天都要总结

  《班法》生效后,龚春梅鼓励全班同学自愿报名,申请担任各项委员。选举值周班长,2人一周,定期培训,采取值周班长轮换制。选举执法委员,组成执法小队。聘任各大委员,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发型委员、红领巾管理员、操行评分管理员、作业统计员、班级秘书、粉笔委员、班级周报总编、美编、安全委员、财物管理员、联络员、入室必读统计员、废品回收员、民意调查员、家校通管理员、说明书管理员、心理病历管理员……在9班,每一个孩子都是班级管理者,人人都有一份光荣感、责任感、成就感,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在这样一份主人翁的自豪感中孕育、发芽。班级法律如何责罚?轻了,学生不怕;重了,学生反感。有人提出罚款,但多数人不同意。有人提出罚站、罚作业等,仍未得到多数同学的认可。

  比如说,一人迟到一次,就做一天的清洁。如果因为路上堵车、闹钟没有响、爸妈没有叫等客观原因迟到,学生会觉得很无辜。于是大家商量,一个学期,每人有5次迟到机会。比如“上课说话”,第一稿的惩罚很严厉。大家觉得不妥,应该放松,要给机会,于是就修订。

  同学们在讨论修改的时候,班主任龚春梅一般并不在场。

  反复讨论,大多数同学决定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违纪现象采用不同的惩罚办法。比如:操行分60分以下,就要写道德长跑日记;做了有损班级形象的事,就要为班级做3至5件好事;上课说话要在总结会上唱一首歌或讲一个故事;自习课说话要写500字的心理病历(由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构成);对人无礼,就要在班上当礼仪先生或礼仪小姐为大家服务,两次以上就要和爸爸、妈妈时空连线……还有抽签处理,自己处理自己等多种形式,让惩罚符合实际,易于执行,而又新鲜有趣,富有教育意义。

  当天事情当天处理,放学后,由值周班长公布当天情况,进行总结。每周五最后一节自习课,由值周班长、各个班委总结一周情况,学生交换填写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上,反馈给家长。

  经过一个学期的运行,龚春梅发现,班级法律评价客观,而且跟成都市实施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内容吻合,两种评价的结果也趋于一致。这让她倍受鼓舞。

  老师违法 依法受惩

  班级法律制定后,班上任何人(包括班主任)既是守“法”者,又是执“法”人,人人都有权利,人人都没有特权。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班法》面前人人平等,龚春梅在《班主任自律条例》中规定了以下条款:每个月出现下列任何情况独自打扫教室卫生一次:对全班发火1次以上;上课拖堂2分钟以上;错误批评同学1次;用不文明语言侮辱同学;擅自将自习课改上语文……此外,龚春梅每半学期在班上对自己进行一次信任投票,低于50%自我反省,在全班同学面前作检讨。有一天,龚春梅故意拖堂3分钟。放学后,她在众目睽睽之下,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拒绝了任何同学的帮助。随后几次的小组日记里,很多同学都写到了这件事,并表示一定要遵守班级法律。在他们看来,老师是言而有信的;法律面前,果然是人人平等的。

  龚春梅告诉记者:“同学们对班级法律非常信服,有了班级法律的约束,我们9班在课堂纪律、清洁卫生、自习纪律、集会纪律、作业完成等日常行为规范中,表现相当出色。”

  不仅如此,9班学生管理自己和管理他人的能力也大大增强了。在竞选校级学生会和团委干部过程中,9班学生优势明显,“霸占”了多数席位。

  龚春梅意识到,处罚仅仅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已,不是目的。她说:“在制度管理的同时,走进学生心灵的情感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实施《班法》的同时,我也采取小组日记的形式,跟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这样,才会刚柔相济,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刚柔相济 一片爱心润心田

  在实施班级法律的同时,龚春梅还采取小组日记制:由四人小组成员轮流写作,后一位同学对前三位同学的日记进行点评,班主任对每次的日记进行点评。在每天的午间10分钟、每周的朝会课上,朗读选取的小组日记,借助同学的舆论,对学生进行教育。

  学习委员胡彬慧成绩优秀,但同学们反映她只顾自己,对班级不够关心。龚春梅把同学的意见委婉地转达给她。

  没过多久,就有同学在日记中写道:“她是一个成绩优秀,热爱班级的人。她曾经同我一起参加了跳远比赛,因为我一时失误,让她无法参与决赛,我心中有着几丝说不出的痛。而她却没有因此而放弃,好像从中领悟到了一层更深的哲理。她开始像努力学习一样,努力地在体育课上练习长跑。她告诉我们,她下次一定要参加运动会,一定要拿奖回来,一定要为班级增光!她的精神,让我折服;她的努力,让我佩服;她的责任感,让我感动。”

  她是谁呢?读到这里,龚春梅故意卖关子,让大家猜。大家正七嘴八舌,班主任公布了谜底:“她就是我们9班的好女儿——胡彬慧!”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从此以后,胡彬慧变得更爱帮助同学了。有一天,她在日记中写道:“最近,班上似乎每天都有让我高兴的小事情。以前的付航,常常没有责任感。可现在的他,为了一个作业不合格的同学,可以跑上跑下。”

  2006年上学期,9班转来了因病休学一年的孤儿小成,他成绩落后,心理闭塞,反应迟钝。四月份,年级要举行诗歌朗诵比赛,小成报名参加。班长建议,小成声音像蚊子那么小,个子又太高,应该淘汰他。

  听了班长的话,龚春梅没说什么,只是拿出小成前一天的日记给班长看:“今天是我来到9班过得最高兴的一天。我参加了班上的朗诵队,尽管我读得不好,但您却在日记中鼓励我不要退出。朗诵时,您看到我躬起背,那是因为我怕自己太高影响队伍的整齐,您能原谅我吗?

  后来,龚春梅无意中发现,班长和小成在小花园练习朗诵。那时,她欣慰得只想流泪。

  比赛结束,龚春梅又读到了小成写的日记:“我太高兴了,我居然也能得第一!”

  接下来的期中考试,小成取得很大进步。他在日记里说:“我发现,我和同学们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我相信我能行!”

  就这样,龚春梅用情感做润滑剂,刚柔相济地驾驶这艘班级航母向着“理想的班级”目标前进。她告诉记者,9班的成绩、品德、纪律等各方面都表现优异,并不全是班级法律的功劳,利用小组日记进行的情感沟通也功不可没。她说:“情感沟通,是为了保障班级法律有效运行,避免学生的抵触情绪。”

  如今,9班已经进入初三。对班级法律的执行在形式上也变了很多。比如,心理病历、道德长跑日记,悄悄地变成了学生与龚春梅一对一的日记交流;家校联系本交换填写耽搁时间,变成网络上的“家校通”,当天发布给家长。形式变了,实质却没变,谈心多于处罚,处罚基本趋于停止。

  走到今天,龚春梅一直都在回味、反思:在初一的时候,班级法律起到了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到了初二,重交流,重引导,班级法律如一道桥梁,连接起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如今的初三,班级法律以一种无形的形式存在着,因为它已经在全班师生心中生根发芽。

  龚春梅的总结是:初一,依法治班;初二,情法并举;初三,以情带法。

  “接新班以后,我会在班级理念、班级文化上,更多地影响、感染学生,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加规范、完善,更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班级法律。”龚春梅对于完善班级法律、更为艺术化地管理班级,很有信心。

   花絮:《班法》遭遇变故

  初一的第二学期,龚春梅开始接手3班的语文课,花了很大的精力去规范这个班的行为习惯。于是9班学生“吃醋”了,在小组日记里写道,龚老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爱我们了,她爱3班了。

  碰巧这个时候,另一个班的班主任无意中表达了对班级法律的怀疑。这时,9班的孩子们对《班法》的信心开始动摇。有同学说:“糟糕,我们的金点子原来都是坏点子,我们给自己戴紧箍咒了。”

  星星之火,遂成燎原之势,同学们决定开会讨论。结果是,多数学生举手表决《班法》不好,应该废除不要。曾经的理想追求,就这样放弃了。

  龚春梅没有强行干涉,按同学们的愿望,废除了班级法律。

  不出龚春梅的预料,接下来的一周,班级纪律大乱。

  那一学期的期中考试过后,正好是一个周五的下午,孩子们却难以平静,也很难有考后的那份轻松。“我们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有同学这样感慨。“再不恢复《班法》,我们9班就要完蛋了!”也有同学这样呼喊。

  这个时候,一位颇有领导才能的班委会成员站了出来,召集班委会开会,寻找班级混乱、成绩下降的原因。这次,龚春梅作为列席代表,也被邀请到教室参与讨论。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开始分析:成绩差,是因为纪律差;纪律差,是因为班级法律废除了。顺理成章,大家举手表决:恢复《班法》。

     对话:从“他治”走向“自治”

  记者:很多老师都觉得你的这个做法好,但是大家又在怀疑,班级法律是否适合在其他学校推广。

  龚春梅:学校方面,最重要的是领导要支持。另外,用班级法律来管理,对学生素质要求很高,我所实验的两个班级都是拔尖的学生。

 记者:有家长反映,一部班级法律那么多条款,把娃娃管得太死,不利于娃娃活泼天性的发展。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龚春梅:初一的时候,班级法律的实施很繁琐,每天放学都要总结,每周五要用一节课时间交换填写家校联系本,然后反馈给家长。这要占学生很多时间,娃娃的确表现得不够活跃。到了初二,我明显感觉到,娃娃受约束少了,变得活泼开朗了。

  记者:有教师反映,班级法律的制定完善、周密、可行性强,但是他们担心,长期使用是否会流于形式?

  龚春梅:在初一,的确比较繁琐,各大委员都很忙碌;到了初二,违反班级法律的现象大量减少;初三,大家几乎感觉不到班级法律的约束,班级管理也从“他治”走向了“自治”。

  去年12月下旬,我到北京学习一周,班级管理运行有序,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得到老师们的称赞。(本报记者 李益众)

 专家观点:《班法》之教

   初次听说龚春梅老师的《班法》,还以为这是严刑峻法。深入了解这部《班法》,才知道它是一种教育方法,可谓“一部《班法》安教室”,“一部《班法》教学生”。

  这部《班法》的立法过程是全体学生参与的,其中所涉及的细节,几近繁琐,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没有学生的直接发言,它很难达到这样的细致程度。罚的量度一节最能够代表学生的意愿,罚多重,是讨论出来的,教育的特征因之显露得异常清晰。

  校有校纪,班有班规。但这些规范大多是由成人制定的,要求学生读,要求学生背,要求学生践行而已。

  可是,今天的学生和社会生活都变得愈加复杂,教育如何面对?龚老师的做法,兼及了管理和教育的需要,既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

  在龚老师的班上,执行《班法》的过程更加富于教育追求。老师率先试法就是教育,既显示了法的尊严,又透射出教的韵味。这样的教育,所塑造的不仅仅是能够背诵法律条文的考试者,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必定获得了法的素养,明白了法的精神和深意。因教天下而治天下,而安天下,可能正是龚老师的初衷。

  这种教育方法好不好移植借用?笔者认为,有相当的难度。首先,要看老师能否理解法的精髓;第二,看学生善不善于描绘行为,并且使它们条理化;第三,多数学生希望班级有秩序,有效率,这种愿望会凝聚学生的心智,动员他们响应制定《班法》的创意。

  教育需要丰富性和个别性,能够从丰富中抉择个性化方法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之一。以《班法》进行教育和管理,就是一个实例。
最后,用自己的一句话来结束吧:教育不需要重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管班有妙招,“忌”住这四招!
中途接班2
班训、班规、班风、班级口号、奋斗目标、班主任寄语
[转载]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班主任经验交流
班规在班级中的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