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种社会

三种社会

     (《文明的立场与高度》第二稿节选)

胡列清

西印中三家因着各自的不同逻辑立场而有不同的世界图景,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组织模式。

实体观传统的西方社会,必然会要将社会看作是独立个体的集合,社会关系则只是“第二性”的“契约”。其标准形态就是所谓“自由主义”的社会理论,不管社会关系如何,原则上个体都是独立、自由、平等的。实质是:片面强调人的实体性的一面,而否认关系性的另一面;片面强调人的独立性,而否认人的社会性;片面强调横向的平等向度,而否认纵向的等级向度。

关系观传统的印度社会则恰恰与西方社会相反,将社会看作是由同一个“梵天”通过“因缘果报”所幻化的,皆是处在“轮回”之中的众生的一场暂时性的际遇,个体的自性“本空”,只是因着“业报轮回”而来“践行达摩”,才被赋予了今生的特性,因而实际上个体只是“第二性”,社会关系的整体构造才是“第一性”。其标准形态就是“种姓主义”的社会理论,不管个体自性如何,原则上已由社会关系的整体规定了其社会位置和相应属性。实质是:片面强调人的关系性的一面,而否认实体性的另一面;片面强调人的社会性,而否认人的独立性;片面强调纵向的等级向度,而否认横向的平等向度。

辩证观传统的中华社会,将社会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只是“气化”所成的一个“态”,表现为一个谱系结构。一方面,社会由各式各样的生命个体组成;另方面,这所有的个体又各因其演化脉络而禀赋不同的“天命”,并分处于同一个演化谱系的不同位置。因而,既有平等的一面,也有等级的另一面。故而,“尊尊亲亲”,“和而不同”。并且,在原则上,等级向度由“天道”谱系的自然秩序所决定,即所谓“合道”或者“得道”的程度。表现出来也就是以“贤能”为标准。其标准形态就是“贤能主义”的社会理论,一方面坚持“唯上智下愚不移”,另方面又当是“君子自强不息”,从而通过“选贤举能”,实现“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实质是:同时承认人的实体性和关系性两面;同时承认人的独立性和社会性两面;同时承认社会结构具有横向的平等与纵向的等级两个向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排挤的痛苦:动物等级与校园霸凌丨展卷
智慧养老【1302】复旦大学任远教授:向智慧和包容的老龄社会转型,不能片面强调智慧养老的“技术性”,而要充分重视和强化智慧老龄社会的“社会性”
记忆的发展是从社会性走向人性
黑暗人格三合一介绍 “精神质人格” 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自恋者和精神病态者
社会性软件产生发展与六度分隔理论密切相关
高中生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的研究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