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升降散临床应用验案 乳蛾 瘙痒 郁热8种加减

升降散乃清代杨栗山所创,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杨栗山谓:“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名升降,亦双解之义。”四药相合,有升降相因,表里双解,寒温并调之妙。其方虽为瘟疫所设,然其应用已超出此范围,举两个验案。

  1.  解毒化痰乳蛾消

    陈某,女,4岁。患儿于4天前发病,初起精神不振、口角流涎、不欲饮食、发热、声音嘶哑,诊断为扁桃体炎,曾用抗生素治疗三日无效,又投玄麦甘桔汤之类无效。来时症见精神疲惫、昏昏欲睡、口角流涎、吞咽困难、哭音微弱、不欲饮食,大便三日未行,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咽喉充血水肿,肛温40.8度。辨为风热上攻咽喉清窍闭塞。遂投升降散加减治之,僵蚕、蝉蜕各3克,姜黄、大黄各6克,射干、山豆根各5克,煎取浓汁,蜂蜜为引,昼夜分次徐徐喂服,2剂药完,大便已下,痰涎减少,体温降到39.2度,咽喉水肿减轻,能饮绿豆稀汁。前方去大黄,继续治疗三天痊愈。

    2. 佐凉血化瘀治瘙痒

    赵某,女,54岁。以左下肢暗红色瘀块伴瘙痒一年来诊。症见左下肢粟米大小暗红色丘疹,阵发性瘙痒,受热更甚,心烦,夜寐不安,大便虽如羊屎,然颇通畅。舌暗红、无苔,脉细涩。脉证合参,乃瘀热为患,治以活血化瘀泄热,处方:僵蚕、蝉蜕各6克,大黄、丹皮、赤芍、姜黄各10克。2剂后瘙痒大减,大便已成条状,丘疹及瘀块消退过半。效不更方,又服三剂后瘀块已退,但受热后仍皮肤灼热瘙痒。守方加生地25克,5剂药后,痒疹全消,至今未发。

  按:升降散结构严谨,药味简精,只要切中病机,功效卓著,方中僵蚕性味辛苦气薄,能祛风除湿,清热化痰,辟疫解毒为君;蝉蜕性味咸寒而甘为清虚之品,得清阳之真气,祛风渗湿,清热解毒为臣;姜黄性味辛苦,能祛风行气散邪为佐;大黄性味苦寒,苦能泻火,寒能胜热,上下通行,凡亢盛之阳,非此莫折故为使。僵蚕、蝉蜕为轻清之品而为升,姜黄、大黄为重浊之物而为降,四物配合恰当,一升一降,升降有序,方义深长,内外通和,上清下浊,温毒也随药而消。上述病案均是此方为基础,将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随证施治,灵活化裁而收到的良好效果。

升降散

【药方名称】升降散

【处方】白僵蚕(酒炒)6克 全蝉蜕(去土)3克 姜黄(去皮)9克 川大黄(生)12克

【制法】共研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升清降浊,散风清热。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

【用法用量】据病之轻重,分2~4次服,用黄酒,蜂蜜调匀冷服。中病即止。

【摘录】《伤寒温疫条辨》卷四

李士懋先生应用升降散的经验

李士懋先生对凡有郁热者,不论外感内伤,内外儿妇各科皆用之,现综述如下:

(—)关于升降散的组成与主治

李氏说,龚廷贤《万病回春·瘟疫门》有”内府仙方”—首:“僵蚕二两,姜黄、蝉蜕各二钱半,大黄四两,姜汁打糊为丸,重一钱一枚。治肿项大头病、虾蟆病。大人服-丸,小儿减半,蜜水调服,立愈。”杨粟山于《伤寒温疫条辨》说:“是方不知始自何氏,二分晰义,改分量服法,名为赔赈散,予更其名曰升降散。”“炼蜜丸又名太极丸。”改后之升降散为:白僵蚕酒炒二钱,全蝉蜕去土一钱,广姜黄去皮三钱,川大黄生四钱合研匀。病轻者分四次服,最重者分二次服。黄酒两盅,蜜一两,调匀冷服。杨氏将其列为治温15方之总方。
叶氏所说的卫气营血各个传变阶段的病变。以其本质是郁热,故皆可用升降散治之。

(二)关于用僵蚕、蝉蜕的意义

李氏说,升降散以僵蚕为君,辛咸性平,气味俱薄,轻浮而升,善能升清散火,祛风除湿,清热解郁,为阳中之阳。蝉蜕为臣,甘咸性寒,升浮宣透,可清热解表,宣毒透达,为阳中之阳。二药皆升而不霸,无助热化燥、逼汗伤阴之弊。温病的本质是郁热。“火郁发之”,务使郁伏于里之热邪透达于外而解,这就是治温病三字诀中的“透”。僵蚕、蝉蜕,二药皆升浮宣透,故可透达郁热。温病初起之表证.皆是热郁阳遏不达所致,故温病初起,僵蚕、蝉蜕即可用之。若热邪深陷气分、乃至血分,其热邪闭郁的程度更重,虽己无表证,亦当透达郁热。僵蚕、蝉蜕,功在疏透郁热,非为表证之专设,故杨氏治温15方中皆用之,充分体现了透邪外达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终这一学术见解。

(三)用姜黄的意义

温病本质是郁热。热邪何以被郁?关键在于气机郁滞,郁热外出之路不畅。欲使郁热得以透达于外而解,必须展布气机。姜黄气辛味苦性寒,善能行气活血解郁。气机畅达,热乃透发。

(四)用大黄的意义

大黄苦寒降泄,清热泻火,通腑逐瘀,擅降浊阴,推陈致新。温病乃里有郁热,故用大黄以清热泻火,使里热下趋而解。姜蚕、蝉蜕透热;姜黄行气血而调畅气机,以利热邪外达;大黄降泄,使热下趋。四药性味虽然各异,但都是集中解决郁热这一主要矛盾。郁热是各种温病、各个传变阶段的共同本质,所以升降散为治温之总方。

(五)升降散加减

温病由于郁热程度、兼挟邪气、邪袭病位、正气强弱等诸多不同,因而应用升降散时,尚须依据具体情况,灵活加减。

1. 因湿遏热郁者,加茵陈、滑石、佩兰、菖蒲等;温邪袭肺者,加豆豉、栀子、连翘、薄荷、牛蒡子等;

2. 情志拂逆致热郁者,加玫瑰花、代代花、绿萼梅、川楝子等;瘀血致郁者,加赤芍、丹皮、桃仁、红花、紫草等;

3. 痰浊蕴阻而热郁者,加瓜蒌、川贝、黛蛤散、杏仁、竹沥等;

4. 食积中阻热郁者,加三仙、鸡内金、炒枳壳、焦槟榔等;

5. 阳明腑实热瘀者,加芒硝、枳实;郁热重者,加石膏、知母、黄芩等;

6. 热郁津伤者,加芦根、花粉、石斛等;气血两燔者,加石膏、知母、黄芩、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等;

7. 热郁兼气虚者,加西洋参、生芪、山药等;

8. 肝经郁热上扰者,加桑叶、菊花、苦丁荼、胆草、栀子、石决明等。总之,加减颇多,应用甚广。

(六)新加升降散

李氏用升降散,恒加豆豉10g、栀子7g、连翘15g、薄荷4g,助其清透之力,名之曰新加升降散。

1.加栀子、豆豉,乃受叶天士治风温诸案之启发。上焦心肺所居,包括卫气营血各个传变阶段。上焦气机畅达,则郁伏之热可透达于外而解;若气机窒塞,则逼热入营,出现逆传心包。所以,解决好气分郁热至为关键。栀子豉汤,辛开苦降,宣泄胸膈郁热之主方。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已露热淫心营之端倪;胸中窒,乃气机窒塞不通。此时若不辛以开郁,宣畅气机,必逼热入营,出现神昏谵语或狂躁。所以升降散加栀子豉汤,增其宣泄郁热之力。

⒉重用连翘者,受张锡纯之启发。张氏称连翘“升浮宣散,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治外感风热,用至一两必能出汗,且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张氏曾治一少年风温初得,俾单用连翘一两煎汤服,彻夜微汗,翌晨病若失。”取其清热解毒,入心经且散热结,升浮宣散,透热外达。
3.少加薄荷者,取其辛凉宣散,辛以解郁,疏风热而外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士懋先生应用升降散的经验 李士懋先生对凡有郁热者,不论外感内伤,内外儿妇各科皆用之,现综述如下:
升降散
赵绍琴、李士懋等诸家医案讲透一个升降散
升降散临床应用举隅
【邓文斌:升降散】
升降散:蒲辅周和赵绍琴两代大医都赞誉的方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