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三章:自然的进化史

第十三章:自然的进化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2b10c5920101ftur.html

为什么某个事物存在而不是不存在,这在大自然中有个原因。

--莱布尼兹

  是有天地创生这回事吗?假如有,那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存在之谜最深奥.最难猜。大多
数宗教都有涉及万物如何起始的说法,现代科学也有,不管说法差异有多大,它们几乎上都承认有一个开始和
一个发展的过程。宗教习惯于用上帝的意志去解释这个过程,而科学则用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去描述这
个过程。今天,统一的自然规律--上帝的真实面目已清晰可见,那么我们能否利用这个规律对宇宙的存在和
发展做出一个合乎理性的解释呢?看来答案已经趋于明朗。

  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所有事件,都要依赖于外它们的事物才能得到解释,解释一个现象,就得用另一种
事物解释它。但是,假如这现象是存在的一切,是整个自然宇宙,那么,按照宇宙的定义,宇宙之外显然没有
任何物理性的东西来解释宇宙。因而,在传统的宗教形式中,宇宙的任何解释就就必定是超自然的东西,人们
都叫它上帝。宇宙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上帝要它这样。

  科学按定义来说,是研究自然的宇宙,它必须用物质的相互作用合理地去认识自然,而不是象宗教那样相
当然地把上帝做为一切问题的断然答案,但这样一来,也同样出现了用这一种事物解释另一种事物,如此这般
一直追溯到宇宙的开始,不可避免地又遇到了超自然事物的诱惑。当然科学是实实在在的,它不会企求无知的
上帝,也不会把它归于人类的意志,但它必须有一个解释,并且是物质性的。

  近三个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给我们认识宇宙这个事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理性,其中物质世界统一性的不
断证实和物质不灭、运动不灭观念的确立是科学认识一切问题最有力的武器。我们现实的宇宙充满着物质和运
动,而且这些表面看起来丰富多样的物质是统一的,如果按照物质不灭和运动不灭的原理把它追溯到宇宙之初
,原始的宇宙也只可能充满着运动的统一物质。这样,科学家们在面对物质起源的问题时,就可以理直气壮地
说,在无限的宇宙中,物质是永远存在的,它充满着无限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并且这些物质都是在不断地运动
和变化中存在的。

  对这样一个充满运动物质的宇宙来说,所有物质都是统一的,这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是不可理解的,因为
我们周围存在的事物都充满着独特的性质,特别是我们人类,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机与活力,这显然是其
它非生物的东西所不具备的,如果把这些没有生命的物质和我们赖以自豪的躯体混为一潭,我们从感情上也难
以接受。不过,科学是无情的,当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不断证实了物质世界本质上的统一性之后,哲学家们发
现,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反而能够很好地解释我们的存在。在这样一个充满统一物质的原始宇宙中,物质之间显
然不存在什么天赋的吸引力,但所有物质都充满着生命力,或者说所有物质都是在那充满生命力的压迫与反抗
中存在的,物质世界整个就是一个生命的世界,我们人类只是宇宙生命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物质之间不存在吸引力, 那是不是就意谓着物质世界就是一盘散沙呢?事实上这是不会的,因为每一个事
物都是在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局部协同一致对外在世界的反抗可以使物质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有秩序
的组织。一切有秩序的系统都是依赖它不断对物质的组织而存在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有秩序的子系统不断
形成,缩小了原有混沌物质占有的空间,于是,周围混沌的物质就会不断流过来补充,引力就是这种混沌物质
不对称运动的表象。

  自然界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性不仅体现在所有系统在基础物质组成上的统一,而且还体现在它们的运动原
理是统一的,它们都不外乎通过竞争优选出一个统治者,然后由这个统治者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每一个要素身
上,从而使系统出现了秩序井然的组织结构。统一的物质本身是不可见的,只有它在局部统一意志的的控制下
组织起来,才使我们感觉到它的存在。这里,统治者是通过诸要素的竞争来进行统治的,具体地说就是,在每
一个系统中,统治者意志都是所有要素优胜劣汰的准则,与这个意志相顺应者就能在系统空间不断地产生并发
展起来,而那些与统治者意志相违背者就不可避免地在竞争中走向灭亡,正是众多要素这种周期性的生成与灭
亡,才造成了能量在系统空间的周期递进,系统空间的普遍联系就是这种周期递进能量的一种表现。

  每一个系统都是在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它永恒的运动趋势都是通过内在诸要素的竞争不断地从不
平衡到平衡,并不断与外在世界的变化相平衡。由此可见,系统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这种不断走向平衡的运动
趋势,而系统发展的先决条件则是外在世界的不对称变化,系统的变化也是和外在世界的变化一一对应的。当
局部物质受到能量的激发时,就会自发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有秩序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系统的性质是由
最初竞争出来的统治者所决定的,而那一个要素能够竞争出来成为统治者则决定于最初的生成状态。显然,不
同的生成环境造就了系统不同的性质,同时也使每个系统都有一个有限的反抗范围。当外在世界的变化超过了
这个范围,组织就会离散开来重新归入混沌。

  自然界有两种物质形态,一种是有秩序的物质整体,另一种则是充溢于宇宙各个角落的混沌物质,两种形
态的物质是密不可分的,有秩序的物质结构里充满着混沌物质,如每一个有秩序的整体都是通过微观混沌的连
续物质周期组织与离散普遍联系着整体;混沌物质也可以由于有序结构的存在而在其周围有秩序的运动。整个
物质世界的物质都是在有序和无序的变换中存在的。

  在现代科学中,人们通常很难理解有序物质集合和混沌物质状态之间的统一性的,因为有序的物质集合对
外都表现出它与众不同的特性,而混沌物质却说不出它某一方面的特性,这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造成了一种误解
,认为混沌物质是粗俗的.笨重的,而有序的物质集合却是充满生命力的,这种无形的愈来愈观念一直阻碍着
人们对物质世界本质的认识。其实根据自然界的统一性,我们很容易知道,有序和无序的物质并没有什么定性
的区别,它们都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统一的物质本身就是充满生命力的,扩张和反抗是它的本性,
有序的物质集合也正是在这种对外在世界的反抗中表现出它的特有的性质的,没有任何一种物体的性质是天赋
的。

  物质从本性上来说是相互排斥的,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它使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所有的物体都是在竞
争中存在的,它们也都有一种无形无象的扩张自己势力范围的本性,只是由于环境的制约才使这种本性有时看
起来不是那么明显。不过,一旦环境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大量新事物就会从中不断产生,并逐渐导致环境的有
限,当这种有限达到一定程度,剧烈的生存竞争就开始了,最后的结果都是优胜劣汰,重新保证了环境对有限
的存在者的无限,如此一来,新的事物又会从中产生,竞争高峰又一次到来,以此往复,事物就这样在内部诸
多要素的竞争中发展起来。需要指出的是,自然界的循环并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在事物与它的反抗环境的不
断发展中进步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自然界一个普遍的生命规则,这就是每一个事物都是因为环境的相对无限而产生,
又因为环境的相对有限而灭亡。环境的有限和无限是相对的,一个无限的环境可能由于系统在其中的成长变得
有限,而一个有限的环境还可以由于系统在其中的灭亡而变得无限。每一个事物都是这样从无限的环境中产生
,又因自身的成长导致环境的有限,最终导致事物的灭亡。从事物的这个发展过程来看,它发展的先决条件就
是外在环境的无限,而这种无限又取决于事物是否与环境变化的意志相合拍。

  宇宙是一个发展而来的事物,但其中的物质和运动却是永恒的,这显然说明了我们对宇宙概念的一种误解
,即把有限的宇宙与无限的宇宙混同起来,从而导致人们对宇宙存在问题的迷惑。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宇宙是
有形的,而且有一定界限,如我们观测到的宇宙漩涡是一个有限的物质集团,而在这有限的宇宙之外则是无限
的宇宙空间。这空间充满着混沌运动的物质,有限的宇宙就是在对无限的宇宙变化反抗中发展起来的。明白了
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抛弃无知的上帝,把宇宙的发展过程合乎理性地描述出来。

  许多科学家都说过,不对称创造了自然。这样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发展本身就意谓着不对称运动。
但对于这样一个由统一物质组成的世界而言,不对称又是从那里来的呢?许多科学家难以理解这一点,被迫把
自然秩序建立在对称的佯谬之上,理性的分析就可以知道,自然秩序本身就是由于系统中心和层次的存在,而
这些正是物质分布和运动上的不对称造成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对称性在宇宙空间的客观存在,但这种对
称不是物质分布和运动上的对称,而只是物质在动量势上的对称,这种对称是由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竞争引起的
,它只是按照各要素的性质在其周围分布一定比例的运动空间和物质量。正是物质的这种动量势上的从不对称
到对称的运动趋势,才使系统都成为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自然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既有有对称的一面,必然也就其不对称的一面。对于一个由统一物质
组成的世界而言,恐怕寻找这种不对称的原因的根源有点太难了。不过,哲学思辩的力量是无穷的,自然的不
对称显然不是外来因素,我们只能从物质的本身属性去理解。在实践中我们早已知道,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过
程都是不对称的。这突出地表现在事物都产生于一个有无限发展空间的环境之内,并因环境的无限加速成长起
来,在它的壮大过程中,环境又会由于系统在其中的加速成长而逐渐变得有限,于是环境内部内部各系统之间
就产生了剧烈的生存竞争,当达到一定极限,系统的壮大过程就终止了并逐渐走向了衰退、灭亡。分析事物整
个发展过程,我们都可以清楚地明白,事物的衰退.灭亡过程远比事物的发展.壮大过程快得多。而且,从壮
大到衰退的转折点就是事物的发展过程的黄金分割点上。物质的发展过程不只是物质的聚散,而是伴随着一个
能量的累积和突发过程,正是由于这些能量的不对称突发,才使周围的混沌物质重新组织起来,形成另一种有
秩序的系统,整个物质世界就是在物质的不断组织与离散中形成丰富多样的事物。

  科学家们很早就注意到,所有的自然力都来自于系统的某种对称性的共同要求,但片面地强调物质空间的
对称便陷入了误区。因为如果空间是绝对对称的,那么这个空间只可能是静止的.死寂的。事实上,即使在混
沌的物质空间,也同样存在充满着紧张和生命力,显然混沌状态是从整体而言的,没有组织,没有层次,但从
局部来看,物质也是有规则地运动着,这显明地表现在物质都是在不断地有序和无序的周期变换中存在的,当
物质离散的时候,能量就不对称地释放出来,从而在周围空间又形成新的组织,而这种组织又会因环境的有限
重新沦于无序,由于空间本来在动量势上是对称的,在周期递进中存在的能量包所携带的能量也是相对不变的


  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规律,这些规律的认识对我们认识自然起到了极大的
作用,但是,这些规律都是局限于系统实验之中,适用于对孤立系统的描述,我们不能用它来解释自然秩序的
存在,更不能给我们的生存指明一条光明的道路,因为每一个秩序的系统形成与发展都是和环境的变化息息相
关的,我们的生存也不是孤立于宇宙之外的。

  宇宙是一个巨大的生命系统,它内在的秩序也早已被科学的观察所验证,这个秩序的存在不是天赋的,而
是和自然所有事物一样,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过程。不过,宇宙是在反抗更为巨大的的
无限宇宙空间的变化中存在的,而宇宙局部的事物则是在反抗宇宙空间的不对称运动中存在的,尽管它们反抗
的对象的不同,但它们的存在原理都是一样的,它们都不外乎通过诸要素之间的竞争优选出一个统治者,然后
,由这个统治者将自己意志强加在每一个要素身上,从而使系统出现了精妙的组织。

  无限这个词总是让人充满遐想,又同时让人眩晕,宇宙有多大?其中的物质量和运动量有多少?一谈起这
个问题,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作出完美的回答。看来我们只能这样假定了,宇宙的空间是无限的,至于无限的
空间有多少个象我们这个可观察的有限宇宙,我们无法下什么定论,但有一点是自明的,宇宙既是无限的,同
时又是有限的,有限的宇宙是因为无限宇宙的存在而存在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摆脱超自然神灵的诱惑,把宇
宙的发展建立在一个合乎理性的过程之上。

  宇宙有一个开始,这是大多数宗教和现代科学一致公认的看法。假定宇宙是有开始的,它必然有一个最初
的生成状态和发展过程。最初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众多思想体系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其实,对这个问题的争
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自然界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组织与离散中存在的,一个组织的灭亡所释放的能量会引起
另一个物体的再生,而它的发展壮大引起的竞争又最终会导致它的灭亡,总之,宇宙总的物质和能量是不变的
,宇宙的运动也是在永恒中存在的,从这方面来看宇宙,宇宙既没有一个开始,也没有一个结束。今天我们所
谈的宇宙,是针对无限的宇宙空间中一个有限的宇宙而言的,它只是无限宇宙的一部分,是可见形态的集合,
在它之外则是无限的混沌空间。对于这样一个宇宙而言,它的产生显然是由其它事物的灭亡所释放的能量而引
起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是一个各要素竞争和协同发展起来的有序整体,一个要素
无所谓竞争,单纯的两个要素不会产生协同,只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要素相互竞争时,才能通过相互制约达到
一种竞争中的协作。因为每一个事物都是具有生命力的,它们的本性都是反抗、扩张,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但是每一个事物都是在与周围众多事物的竞争中存在的,竞争本身是残酷的,个体要想在其中生存与发展,就
必须与周围事物相协作,共同反抗周围事物的压迫。由此可见,有序的产生并不是事物本性上的吸引,而是事
物存在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手段。有序的产生都是众多要素竞争中的协同,而且这种协同以优先竞争出一个中心
为先决条件,只有产生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心,这个中心又满足了众多要素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它才有足够的力
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其它要素身上,从而使整体出现意志上的统一,有序就是一种在统一意志下的物质集合


  我们可以想像这样一个原始的宇宙,它没有原子,也没有分子,只有混沌的大洋中无限个在有序和无序不
断变换中存在的物质团,能量就在这些物质不对称的组织与离散过程中流通于无限的宇宙空间之中。不过,这
只是暂时的,当其中某一个物质团的运动和这些周期变换的运动相合拍的时候,就会受到这些能量的激励,这
就颇像物体的共振现象一样,受到激励的这个物质集团就能优先竞争出来成为系统的中心,当它把自己的意志
强加在其它物质集团身上并强迫它们和自己共同运动的时候,宇宙的进化就开始了。

  在宇宙形成的一开始,由于其无限的宇宙背景,大量的子系统不断在原始的宇宙中涡漩而生,这就有点像
地球上的大气涡漩一样,一个大涡漩中套着许多小涡漩,小涡漩的形成缩小了原有物质的占有空间,于是便引
起了它周围的混沌物质向它不对称运动。随着物质的这种不对称运动,越来越多的有序结构不断形成,内在的
动能增大了,各子系统之间的竞争加剧了,原来看起来无限的生存空间变得有限了,当达到某一个极点,激烈
的生存竞争开始了,那些与整体意志相顺应的子系统得以生存下来,而那些与整体意志不合拍的子系统被无情
地淘汰,于是大量能量随着这些子系统的灭亡向外突发出来,并通过更微观的连续物质周期组织与离散向周围
扩散。当大量能量向外突发扩展了系统的生存空以及众多子系统被淘汰以后,原来有限的生存空间重新变得无
限起来,于是,又有大量新的子系统从中产生,原始的宇宙漩涡又一次加速成长起来。宇宙巨系统的背景是无
限的,这使得宇宙不断地成长与壮大;同时,宇宙巨系统的内在环境又是随着子系统的发展在有限与无限中周
期变化的,因此,宇宙的发展道路并不是平坦的,它是在不断地涨驰振荡中周期发展起来的。

  原子是组成宇宙的基本微粒,它的存在不是天赋的,而是和宇宙一样有着一个发展过程。最初的原子并不
是像现在的原子那么致密、有序,它不过是早期宇宙中的一些松散的小漩涡,只是随着宇宙规模的扩大,所反
抗的宇宙背景的逐步有限,这些小漩涡才在不断增加的竞争压力下变得更致密,从而表现出秩序井然的层次。
原子的生成来源于有限的宇宙中物质的层次相错,由于不断有大量原子生成,加剧了原子之间的竞争,于是不
断有大量原子在竞争中灭亡,并向外突发它内聚的能量,这部分能量一部分又引起了新的混沌物质的组织,另
一部分则通过更微观的物质周期组织与离散向无限的宇宙空间耗散。引力波就是由原子之间的竞争引起的,并
通过连续的物质空间向外耗散的能量运动。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尽管宇宙的规模宏大,但所有宇宙空间的原子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
成的,这一点说明,组成宇宙的众多系统之间并不是毫无相干的,相反它们都是普遍联系在一起的。宇宙空间
的普遍联系是通过原子之间的竞争产生的,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原子之间的竞争并不是无序的,而是在一个中
心要素的协同下保持着整体步调上的一致,这个要素就是在宇宙产生之初被优选出来的,它通过诸原子之间的
竞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每一个原子身上,由于与中心要素意志相和谐的原子不断产生,而那些与中心要素意
志相违背的原子不断在竞争中灭亡,因此,由此引起的引力波动就是宇宙整体意志的一种体现,这集中表现在
引力波有一最小能量,它就是一个质子或中子的内在潜能突发引起的宇宙空间的混沌物质的周期组织与离散。
在宇宙空间,与引力波动和谐者就得以稳定存在,而那些与引力波动不合拍者只能在竞争中不可避免地遭到淘
汰,这样才保持了原子在宇宙空间的一致性。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众多子系统对整体宇宙的反作用,它主要
通过子系统之间的生存竞争,不断向外耗散着能量,从而影响着宇宙的发展。宇宙就是这样一个普遍联系的整
体。

  现代天文学观察已经证实,我们的星系不是唯一的星系,看起来相当巨大的太阳系不过是宇宙中银河系的
一个小星团,而宇宙则是由多个像银河系这样的巨大星团和一个由密集星团形成的宇宙中心组成的。在这个巨
大的蝶状螺旋星系中,数千亿颗恒星都在围绕着它们各自的旋转中心旋转着。显然,这个巨大的宇宙漩涡的形
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通常,人们总是喜欢定性地区分恒星与行星,然而,从恒星和行星的发展历史来看,显然,恒星不恒,它
和行星一样有一个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过程。最初的行星和恒星显然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它们都
是在反抗无限的宇宙空间的变化中成长起来的一些普通的星体,它们的本性都是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
就使众多星体之间产生了剧烈的生存竞争,结果总有一个星体优先竞争出来,成为系统的中心,并迫使其它星
体围绕着它旋转,中心就是所谓的恒星,围绕中心旋转的就是行星。由此可见,恒星和行星区别不是定性的,
它们只有在空间位置上区别,而在本性上都是一样的,不存在一个纯粹无私奉献的东西。

  太阳系的问题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了,因为我们我们就生存在太阳系的一个行星之上。在近代自然科学的
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总是倾向于用科学的还原论方法来认识太阳系,结果太阳系被孤立出整体宇宙的发展,
成了一个单调走向灭亡的东西。其实,任何一个有秩序的存在,都是不可能离开外在世界的变化而独立存在的
,太阳系也毫不例外,它的秩序同样依赖于它不断地对更大范围世界变化的反抗,尽管我们还不可能用实验观
察的方法去验证这一点。今天的科学家,早已在科学实验取得的巨大成功中陶醉了,它们不相信一切观察不到
的存在,于是,在不对称运动中存在的自然成了一个死寂静止的自然,存在于这个自然中的东西也不可避免地
成了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这正验证了人们自豪已久的观念,生物是唯一的生命,人是唯一可主宰自然的生灵。
其实,略懂哲学的人都明白,人和万物存在与发展的原理是一样的,人是在与外在自然变化做斗争中存在的,
万物同样是在与外在世界的变化做斗争中存在的,太阳系做为一个有秩序的生命系统,它的中心是不可能单调
地向外发光发热,因为我们不可能想像一个系统的中心走向了灭亡,而它所统治的子系统却在发展壮大中。

  从系统论的发展来看,系统的形成都是产生于竞争之中,只有其中一个要素优先竞争出来成为统治者,这
个统治者又将自己的意志同时又是环境的意志强加在其它要素身上,系统的秩序才得以形成。因此,局部要素
身上都反映着统治者的意志,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这样说,统治中心对各个要素都是闪闪发光的,不过,中心
要素是不会无私地发光的,它是依赖整个系统协同一致地对外在世界变化的反抗来发光的。在太阳发光的问题
上,科学历史中曾出现了一系列学说,但这些学说都毫不例外地把太阳发光的巨大能源归于封闭的太阳系中,
这样一来,太阳就只可能成为一个无私奉献自己热量的圣物。事实上,太阳巨大的能源只可能来源于更大范围
的自然,近来的科学实验观察已经不断证实了这一点,太阳并没有由于“燃烧自己的质量”而变暗变小,相反
,太阳是在不断的秩序发展之中。

  太阳是银河系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形成自然是在诸大星系产生以后,最初的“太阳”只不过是围绕银河系
中心旋转的诸多小行星中的一颗,它是在“沐浴”着银河系中心的光茫中不断发展的,不过,这种发展是随着
银河系整体的发展而发展的,因为此时的“太阳”在竞争中和其它小行星保持一种和谐。然而,这种和谐不是
稳定的,当宇宙空间在诸多星系的竞争中产生一次较大的振荡以后,银河系空间也发生了剧烈变化,这表现在
生存发展的空间突然变大了,于是众多小行星之间产生了剧烈的竞争,一些行星在竞争中成了其它行星的中心
,这里,太阳是众多行星竞争出来的骄骄者,它成了九个行星的中心,那些在竞争中失败者不得不成为这些行
星的卫星。此时,太阳的地位已经由一个行星变成一个恒星。

  太阳系的秩序是显而易见的,九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都在秩序井然地围绕着太阳旋转。在牛顿力学中,牛
顿把这种秩序的原因归于物质之间天赋的吸引。然而,从自然的统一性来看,统一的物质世界是不存在什么无
中生有的引力的,而只有物质之间朴素的压迫与反抗,但这并不是说自然界不存在吸引现象,吸引现象的产生
都是以事物的发展为先决条件的,只有物质不断组织起来,并有序地耗散了它的能量,吸引现象才产生了。太
阳对地球的吸引力就是这样,由于太阳对混沌物质的不断组织,缩小了物质的占有空间,形成了一个低势点,
才使无限空间的混沌物质不断地向太阳中心不对称地运动,九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就是被迫地存在于这个漩涡
之中的。

  太阳不可能是在燃烧中存在的,相反,它的质量随着宇宙规模的膨胀而不断增长着,与此对应,太阳系的
各个行星也是在不断发展中存在的。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的质量约占太阳系中有形体的总质量的99.8%,因
此,它的发展需要较大的物质量,同时也需要把它们的动能依赖于连续的物质空间耗散出去。在我们的感觉中
,太阳的温度是非常高的,但这只不过是我们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所造成的,因为太阳系空间的物质分布是不对
称的,越靠近太阳,空间中的物质密度越大,所以,当光线经过这个不对称的物质空间的时候,波长就会变长
,如果我们根据这些变形的信息来认识太阳,显然是不可靠的。

  太阳是在反抗更大范围的宇宙空间的不对称运动中存在的,由于宇宙是在周期振荡中发展、壮大的,因此
,太阳的发展也是随之周期变化的,这突出地表现在它对外巨大能量耗散的周期性上,太阳内部充满着竞争,
竞争也造成了太阳的秩序成长,当外在空间有着太阳系无限的发展空间的时候,内部大量原子就会产生,此时
,太阳对外表现出的吸引力增大了,但它的自转速度却变小,自组织能力也变小了。不过,此时的太阳内部由
于大量原子的产生而变得有限起来,有限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原子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生存竞争,大量原子就
在剧烈的生存竞争中灭亡,并猛烈地向外释放能量,太阳也由于大量能量的耗散使它的吸引力变小了,但自转
速度的加快又使它的自组织能力增大了,接着又是大量原子从中产生、然后是激烈的生存竞争,优胜劣汰,太
阳也重新进入了另一个发展周期。

  地球不过是太阳系的一个子系统,它的运动和它的--太阳的运动是同步的。这使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难
以从它们不同时间上发展的差异来判断太阳的周期变化,况且,这些变化是通过微观的引力波动或电磁波动无
形地影响着人体,人类也难以用感觉器官去具体地感觉到这种变化,因此,自然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对称的,即
年与年之间、月与月之间、日与日之间、时与时之间是相同的。在科学上,科学家们也没有意识到我们用来观
测自然的时钟可能是有生命的,它并不会严格地按照我们的意愿来准确计时的,相反它的时间尺度不断随着环
境的变化而变化着,这就使科学家们产生了错觉,认为时间的对称的,空间中运动的物质也是对称的。

  对称观念在近代科学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但这仅仅是来自人们一种感官上的认识和心照不宣的假设,它没
有任何确实的科学依据做保障,可正是这样一个观念,迎合了许多人感觉上简明的需要,人们把它当做真理带
入科学研究之中,从而把科学的发展不断引入误区,甚至直到现在,科学家们还身陷其中不能自拨,科学的发
展也由此举步艰难。自然是在发展中存在的,如果你相信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那么对称就必然是一个畸形
的观念,因为任何发展上的解释就必然是物质世界的不对称运动。况且,真实存在的每一个系统都是有中心和
层次的,这种中心和层次相对稳定存在同样说明了宇宙空间的不对称。

  生命现象是当代人最惊奇的了,至今绝大多数人还一直相当然地把生物等价于生命,用自由意识来区别人
与生物,或许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人类在自然界的与众不同。但实践证明,人类的这种自大思想严重地阻碍
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从根本上造成了现代科学发展上的举步艰难。在深沉的反思之后,不少哲学家和
科学家已从现实之中醒悟过来,他们不断告诫公众,自然界是统一的,万物皆具有生命,人类不过是无数生命
形式中普普通通的一种,因此,人类完全没有必要杜撰出一些无中生有的神话来满足人类的虚荣,实实在在的
生存是最主要的。

  今天仍有不少科学家还在围绕着“由死变活”这个所谓的关键问题争论不休,不过,更多的科学家已经站
在系统论的高度来把握生命:生命并不神秘,它不过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本性,即不断在紧张地反抗外在物质世
界的变化中存在,宇宙有了这种本性,它才可能进化,生物有了这种本性,它才可能发展,而人类有了这种本
性,才能从生物群落中竞争出来,成为生物系统的中心。在这里,我们需要指出的是,中心和层次的区别不是
定性的,它们只有在空间位置上的差异,如果我们轻视了它们之间的统一性,夸大了它们的区别,虽然可以满
足我们一时的虚荣,但人们最终还是要从虚幻的宝座跌落下来。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在某些境况下,生物与非生物的确是大相倾庭的,但这说明不了什么无中生有的“
生命力”的概念,因为生命的意义是广泛的,不仅仅生物具有生命,而且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器官、组织、细胞
,甚至于组成它们的原子和分子,本身都是充满生命力的,它们都是在对外在世界变化的反抗中获得了运动的
能量。彼此不同的是,一类生命系统都对应一种特殊的非线性联系方式,如星体系统对应的是引力波,原子集
合对应的是电磁波,而生物系统对应的却是连续在水环境中的质子波动。

  没有水就没有生物,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一致共识。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生物是进化而来的,原初
的地球上也不可能天生有生物存在,只是随着自然的进化,地球表面有了连续的水环境,有机分子才有可能在
氢质子的普遍联系之下,形成一类新的生命系统。在探索生物起源和演化的过程中,现代科学一直倾向于用还
原论方法来认识生命,结果科学家们只注意到蛋白质和核酸在生物中的重要作用,却忽视了存在于生物中穿针
引线的水的特殊作用。生物缺乏了这个整体普遍联系的媒介,生物运动就成了不可理解的奇迹。每一种特殊的
非线性联系方式必对应一种生命形式,生物对应的是连续水环境中氢质子在水分子链上的周期递进,只有环境
具备了这种生物必需的普遍联系方式之后,生物才逐步进化而来。没有大环境的先天恩赐,生物是不可能存在
的,更不用谈人的存在。

  水是一种特殊的分子,它的主要特性之一就是氧原子具有较强的负电性,它不仅吸引水分子上的两个氢原
子,而且还吸引相邻水分子上的氢原子,形成所谓的氢键,氢键并不强,偶有扰动,氢质子就会从水分子中游
离出来,而当另一个水分子有了多余的质子和动能之后,就会把另一个氢质子推出去,被推出的自由氢质子又
可以在周围的水分子中重复这个过程,以此往复,连续的水环境中便出现了一种快速传递信息的方式,生物正
是有了这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才有可能在许多特性上区别于非生物。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水分子还有强烈
的偶极矩,它可以通过旋转与振动强烈地吸收电磁波,这使生物对外在的电磁场变化有着较强的反应,同时也
使生物与周围自然变化息息相关。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现象存在,显然这种情况是以地球上特殊的水环境为
基础的,而这种水环境则是由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殊位置决定的,因此,生物在地球上出现是一个很自然的过
程。在原始的地球空间中,由于特殊的大气环境和多样的能量形式,有机分子的形成是必然的,有机分子一般
都有其特殊的亲水键和疏水键,当这些有机分子浸润在连续的水环境中时,一些有机分子就会通过它特有的亲
水键和水分子结合起来,不过,这种以氢键结合的亲水键作用力并不强,很容易受到自由氢质子的侵袭离散开
来。但是,疏水键却能有效地阻挡自由氢质子的侵袭,这就使较为稳定的分子集团出现成为可能。最初的生物
细胞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形成的,当这些有机分子通过水分子结合起来以后,并使其疏水键有序地排列在外,
形成一种表面界膜,抵御外部环境的干扰,内部就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内环境,细胞就是这样一个通过界膜
上有限的小孔和外在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系统。

  原始的生物产生于海洋之中,这是目前大多数科学有的一致共识,因为只有在这里,有机分子才有可能通
过连续的水环境普遍联系起来,共同在对外在物质环境的斗争中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在现代科学中,不少科
学家倾向于用偶然性去解释这个有机的组合,其实,谨慎的思索就可以知道,既使偶然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
由于走向无序的几率要远远大于它走向有序的几率,它也就会立即按照势力学第二定律单调地走向无序,更不
用提生物组织的进化了。以细胞膜的形成为例,尽管有机分子的组合一开始是偶然的,但众多有机分子通过亲
水键联系起来,又通过疏水键抵御自由氢质子对组织的破坏,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生物就是在它与自然密切
的相互作用中与自然同步进化的。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靠一层极精致的外膜把它与周围液体分开,细胞膜上有许多小孔,细胞通过它
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交换的过程是精妙的,细胞上的小孔并不大,一般较小的水分子和有机分子可
以通过,但令人惊奇的是,许多更小的无机离子却难以自由通过。原来,这些无机离子如K、Na、Ga等在水
中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根据它的带电性在周围包络着一个很厚的有序水层,正是这个巨大的包袱存在,这些离
子无法正常地通过。不过,这个有序水层是通过氢键联系起来的,一旦有足够的能量存在,自由氢质子就会迅
速破坏这个有序的水层,露出离子的本来面目,从而使离子能够跨膜通透。然而,当内环境中能量达到平衡以
后,离子表面就又会重新形成一个有序水层,阻碍着离子的在细胞膜内外的自由运动。当然,离子的种类是极
多的,跨膜通透需要的能量也是不同的,因此,大量不同离子的存在有助于内部能量的平衡。

  自然是变化的,生物是在反抗这种自然变化中存在的一种有序结构,很自然地我们想到,生物的内在活动
和外在自然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通过我们对自然的分析可以知道,生物与自然的联系有几个层次,最微观的
层次就是组成生物的每一个原子,它们不仅生存在生物的内环境中,而且更主要的是生存于自然之中,这就如
同企业中的员工不仅依赖企业生存,而且更依赖社会存在一样。这里引力波把组成生物机体的每一个原子和整
个宇宙的变化紧密联系起来;其次的微观层次当属分子集团,这些分子是靠电磁波联系起来的,当外在电磁环
境变化的时候,这些分子集团同样会引起对应的变化,并由此引起生物机体的生理反应;生物的细胞是较大的
物质层次,它是通过连续水环境中的质子波动与整个机体普遍联系着。在这主要的三个层次中,微观的总是决
定宏观,因为的宏观的东西是通过微观的东西联系起来的,如电磁波的形成与引力波的复杂调制有关,而氢质
子在内环境中的周期运动很大程度上受到电磁波的影响,所以,生物机体的变化与自然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

  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是最离不开太阳的,它所有的新陈代谢都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这主要在于水分
子能够强烈地吸收电磁波,当植物伸开具有片状扁平的叶子吸收光能以后,内环境中的自由氢质子的数量就会
大量增加,于是大量依赖氢键联系在一起的生物分子离散开来,当氢质子一部分和有机分子化合,并随之产生
氧气以后,自由氢质子减少了,大量离散的有机分子又重新组织起来,形成新的结构,植物就是这样随着自然
的变化调整着自己的新陈代谢。在生物运动中,氧气是另一种对生物有较大影响的外在因素,这不仅仅是氧化
反应可以提供一部分生物能量,更主要的是它能和氢质子化合生成水,从而改变内环境中自由氢质子的数量,
调整生物的代谢活动。

  我们知道,连续水环境中氢质子传递能量的速度是有限的,它只能把生物各组织联系在一个有限的范围之
内,因此,最初的生物结构特别简单,只有当维束管道出现以后,生物才有可能通过这种快速传递信息的通道
把更大范围的组织联系起来,从而出现丰富多样的生物。在生物漫长的进化史上,如何有效地获取食物以及摆
脱水域的束缚,向陆地进军,曾是生物进化面临的两个主要矛盾。植物是通过向四周散开的根系从土壤中吸取
水分和各种光合原料,而动物需要主动出击捕获食物,但动物是怎样从水域中挣扎出来,并具有了自由活动的
能力呢?分析动物与植物神经系统的的区别我们就可以知道,植物只有一套分散性质的维束管道,而动物却在
具有一套分散性质的维束管道之时,还同时具有一套闭合性质的维束管道,这使动物可以借助内环境能量的周
期循环暂时摆脱对水和食物的需求,从而走向陆地。因此,确切地说,生物真正的突飞猛进是在生物具有了闭
合的体液循环通道之后。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要点,但它却忽视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自然的进化。因
为生物是不可能脱离它所反抗的环境而独立存在的,所以,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不完善的。我们知道,优胜劣汰
是达尔文用来决定生物生死存亡的主要依据,是它促使了生物秩序连续的增长。然而,我们在实际观察中发现
,生物之间的竞争并不是按照表面的强弱来决定结果的,而关键在于它是否与整体环境相和谐,顺应环境意志
者可以在种群的支持下由弱变强,从而在竞争中得以生存,而那些与环境意志相违抗者,既使一时看起来很强
大,但最终还是在与众多生物的竞争中不断消耗自己的力量,最后不得不被环境所淘汰。显然,生物的进化是
自然整体进化的一部分,它的进化是离不开自然进化这个先决条件的,只是环境有了生物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生物才得以进化。

  自然是在周期变化中存在的,生物的变化与此对应。当环境的压力随着自然变化而增大时,细胞之间就会
产生激烈的生存竞争,结果是优胜劣汰,一些旧的细胞被分解、吸收,当环境压力逐渐变小的时候,大量细胞
又会被分化出来,于是更大的组织出现了,多样的生物也从中分化出来。

  千百年来,许多人围绕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无聊的问题争论不休。其实,只要我们把握了鸡和蛋
的统一性,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生物是一个秩序的整体,它是通过各细胞之间的生存竞争,首先优选出一个
顺应环境意志的中心细胞,并由它强迫其它细胞和它同步运动,从而达到有序的结果。因此,在任何一个生物
整体中,每一个细胞都携带着母系统信息。在鸡生蛋、蛋生鸡这个连续的过程中,蛋从鸡身上产生延续鸡的先
天本性,鸡从蛋长大保证了种类的进化。显然,我们不可能找到一个界限机械地把鸡和蛋分开,鸡和蛋也是不
分先后的,在分化之初也没有什么区别,两者只不过在后来环境的连续变化中间断地分化开来,但仍保持了一
个连续的进化过程。

  自然是在周期变化中发展起来的,而有机体是一些在反抗自然变化中成长起来的生命系统,因此,它的变
化与自然变化全息对应。在自然环境相对于生物细胞无限的时候,细胞就会加速分化并快速成长,伴随着众多
细胞的快速诞生与成长,周围环境就会变得有限起来,当达到某一个极限,激烈的生存竞争就开始了,结果是
优胜劣汰,弱的细胞被分解吸收,较强的细胞由于环境变化得相对无限而休养生息,于是新的组织代替了旧的
组织,生物系统也随着环境的有限与无限的周期变换向前进化。

  环境的有限与无限是相对的,相对于成年的生物,外界环境总是有限的,但相对于最初的生命,外在环境
部是无限的,否则,幼小的生物也不可能从众多生物的竞争中产生并发展。由于新旧机体的竞争,生物机体内
外出现了一个连续的生存环境,这使得从母体竞争而出的子系统得以成长.壮大。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最初的
鸡和蛋只有新旧组织之分,后来的进化才有了成长阶段上的。其实,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的关系,你仍旧可以发
现,鸡和蛋谁也不可能在先,它们都是生物随着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

  生物的发展史就是一关于生物与自然作斗争的历史,这里的斗争不仅仅是生物种族之间的斗争,而且还包
括各个生物种族在相互依赖中共同与大自然作斗争。我们可以观察任何一个生态的系统,不同的物种之间每时
每刻都演出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生存竞争的活剧,还无时无刻不演奏着一首首和谐依存的美妙乐章。昆虫和食
草类动物依花果草木为生,食虫类和食草类动物又成为食肉类动物的口中美餐,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和贝虾是
鱼类的美食,而鱼类又是飞禽的猎物。这里,各个物种扮演着生产者和消费者、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角色,不
同的物种之间通过无数条食物链、通过多种多样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关系,形成相生相克、共荣共衰、协同进化
的锁链关系,保持着物种数量的相对稳定,维持着生物与自然资源的相对平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关于生物学的所有研究,并不只是为了满足人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了解自身存
在的问题,古代贤哲说的“人要自知”事实上自古以来就得到公认和应用的。可是,人的学问--从最广泛的
意义上来说--比起一切其它科学来受到传统和迷信的束缚却为时更久。这里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人类是一
种在反抗生物群落的竞争中成长起来的生物群体,扩张它势力范围是它存在的本性,这使它一旦从生物群落中
脱颖而出,便高傲地自封为万物之冠。这有颇点象封建王朝中的帝王一样,从此不再与它同步成长起来的兄妹
为伍,并自封了许多特权,过起了贵族生活--社会生活。可以说,人类今天对自然界、特别是在人类自身的
认识仍那么无知正是人类的自大造成的。不可否认,在整个生物的发展史上,人类的出现可以说是生物发展史
上最重要一环,因为这是生物史上第一次竞争出来的最强有力的中心,也只有有了这样一个中心,整个生物系
统才能人与人之间的普遍联系之下得到秩序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在自然界,人类仅仅是生物系统的中心,与
无限广大的自然相比显然是微不足道的,既使与组成生物系统的其它子系统相比,人类也只有位置上的区别,
而不存在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今天,仍有不少科学家迷信于寻找种种人与自然的与众不同,目的恐怕只有一个,有了这些人的矫揉造作
,人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如果强调了宏大的自然整体的力量,人马上就不那么可羡慕了。或许人应该为了这
个理由去相信那诸多创造性原则,但我们需要明白,作为生物系统的中心--人类,不仅要自身反抗自然的压
迫,而且还要率领整个生物系统去反抗自然的压迫,当然这也是社会生活的责任。如果我们不能批判性地认识
自己,仍极端自私地迷恋于权力和虚荣,对其它生物不自觉地加以保护,可以想像,一个系统中心的放荡不羁
,这个系统还能秩序存在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与阳新论
揭秘八大现代天文学之谜
宇宙科普之-宇宙的起源
什么是反物质?
树叶放大一亿倍,你会看到什么?科学家发现“第二宇宙”!
八年级物理下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