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20111228,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19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新世纪课程改革历经十年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尽管是低调亮相,但大家对于这件教育界的大事保持了高度的关注。

从课程标准的基本面貌上看,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有较大的调整变化,各个部分都有不同幅度的修订。如前言部分中,导言是全新的;课程性质的表述也有重要的补充,正面回答了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四条基本理念没有变化,但文字表述略有修改;设计思路有较多的修改……

一、        总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的主要变化

总体关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相比实验稿,主要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党中央以及教育部的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二条里,增加了如下一段话: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价值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一部分 前言(二、课程基本理念)

需要注意的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是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过程之外另加一项内容。必须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而不是离开语言文字,专谈思想政治。提倡教学尽可能要做到紧密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渗透价值教育。教学建议的第三条指出: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在任何情况下,语文教学都要坚持这一教学思想,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2.进一步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要让学生懂得这方面的道理,还应该在阅读、表达的活动中,通过引导,使他们在精神上受到激励、感染,让这种意识成为自觉的行动。

培养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要培养这方面的实践能力,不能光靠反复做题,学会应对考试,还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生活联系起来,和各种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根据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在运用中真正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代教育中的主旋律。语文学科也应该和其他学科一样,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课程中,应该逐渐改变告诉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习从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和事实中发现问题;在自己的表达中,努力摆脱模式化的套路,寻求语言运用的创新。实施创新教育,还必须改变刻板划一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获得展示自己语文学习成果的机会。

3.进一步突出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这一次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一部分 前言(一、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第一句就是对什么是语文这样一个问题的解答,这也是六十多年来我国第一次对语文课程性质所下的定义。关键词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课程目标和内容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突出综合性”“实践性特点。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紧扣这一核心目标。

怎么理解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我们都应该树立这样一种理念:课程的目标不是落在关于语言、文字的知识系统和学科规律的理论体系上,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学会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

以此作为依据,我们会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些做法背离了语文课程核心目标,是不可取的。

例如: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况,讨论、评析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盲目发散。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应该下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总之,要紧扣语言文字的运用。

还有单纯注重对文本意蕴领会的,教师讲课所考虑的重心在于如何把学生给讲懂了,而忽视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听懂”“记住,只能是语文教学目的的一部分,小学生学习语文,还应该多下工夫积累词语,学会运用词语进行表达。

4.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

此次新课标的修订,考虑了十年课改实践中反馈的比较集中的意见。尽可能明确哪些要提倡,哪些要反对,以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有的部分原先设定的目标难度过高,需要适当降低。例如关于默读的要求,实验稿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在第一学段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2011版新课标则将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的要求放到了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中,适当降低了第一学段的阅读难度。

有的地方需要补充说明,要强调改变繁琐的教学过程和过于理性、抽象的要求;

有的地方要修改对目标建议的表述,力求使各学段目标的梯度和层次及有关表述更加清晰;如新课标的评价建议中针对不同学段在识字写字、阅读等方面的评价都提出了具体的评价要求,更有利于广大教师操作。

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中,还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关于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要求,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例如,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要求高度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对于推荐阅读书目和诵读篇目也需要做一定的调整和补充。

5.针对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和措施。

在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大家都注意到了一些偏差。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某些新的偏差,课标也有意提示纠偏,特别强调要加以改正。

如阅读教学中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就明确要求改正和防止。

    二、解析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具体改动

    关于具体改动情况,将从语文教学的几个基本内容:汉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语法修辞知识几个方面谈起。

(一)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关于汉字教育,是这一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在这方面,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1.错别字情况严重;2.书写质量普遍偏低;3.有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负担过重。这一、二两个方面的问题,既存在于中小学生之中,也存在于成人之中。从全国来看,写字质量普遍下降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地遏制。

汉字书写的教学问题成了一个大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每一位老师的高度重视。要转变汉字教育的理念,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阅读、写作的附庸。学习写字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规范意识、书写技能、习惯、性格养成的过程,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关注到了,在2011版语文课标中有关识字、写字的目标中,做了比较明显的调整与修订,在加强写字教学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

1.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实验稿主要在第一学段提出这样的要求,其他学段不再提出。)

2011版课标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对识字、写字教学与汉语拼音教学的具体建议中做了如下内容的增加与修改: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汉字书写的问题教育部也看到了,201182日,教育部在教基二〔20114号文件中专门发出关于加强书法教育的通知,要求明确写字的基本要求,并且把有关任务落到语文课里。加强书法教育,既要在技法上下工夫,也要重视在养成良好习惯、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方面的作用。不能简单地将书法教育理解为单纯地写字。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从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同时,为了把写字教学落到实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还明确规定了书写练习的时间:

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学习书法重在书写实践,要落实学生的书写时间,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书写实践,并加强指导。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在写字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要做到天天练,确保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教师要关注学生练习的过程和写字的质量。及时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书写技能。

2.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

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改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左右。(课件)

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二学段,写字量由“2000个左右改为“1600个左右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三学段,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写字量做了适当调整,以更好地遵循识字写字循序渐进的规律。调整之后,低、中年级适当减少了写字量,高年级相应增加了写字量,整个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仍然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在第一、第二学段,对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不要急于赶进度,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而且必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

3.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

希望下功夫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做法。传统教学中的四会难倒了学生,也破坏了胃口。

例如:什么叫?字典中的第一个解释是成本的著作,除此之外还有七种解释,用于不同的词语中、语境中。让学生怎么讲?还有字,什么叫?基本字义就有十种,怎么讲呢?所以,新课标强调多认少写,重在运用,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4.在国家语委和有关专家组的支持下,推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附录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字表。其中的300字应作为第一学段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附录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共收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又分为字表一(2500字)字表二(1000字)字表一中的2500字可作为第三学段识字、写字教学评价的依据。

过去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普遍是对具有不同教学难度的字,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同样的方法平均使劲,往往每学一字都要求学生抄写十遍二十遍以上。实际上,不同的学习阶段识字写字的难度也不尽相同。《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300基本字。选出的这些高频字里面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学生多花一些工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的字可以少花时间和力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具体提出了各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评价标准。

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的评价,当以本标准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二、评价建议)

评价建议对不同学段学生识字、写字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使各学段目标的梯度和层次及有关表述更加清晰,增强了可操作性。

(二)关于阅读教学

1. 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请老师们关注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根据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大家都注意到的一些偏差,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进一步强调了关于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要求,并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认真读一读这些增添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性要求正是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常见的弊病提出了加以改正的建议和措施。那么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哪些弊病,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五种:

成人化的唯美主义。特别是在公开课上过分讲究形式,对家常课的影响很不好。殊不知成人的那些唯美追求,可能会令听课的教师赞叹不已,但不一定为学生所赏识,所接受。   

虚高化的深度解读。教师在解读教材上花工夫没有错,但深入必须浅出,重要的是引发学生自己的解读。如果教师只能深入而不能浅出或是一味注重挖掘教材的深度,学生则难以形成扎实的语文素养。

僵硬化的全盘预设。教师的预设精细绵密,而教学过程就成了滴水不漏地走教案。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学生的现场生成,有的只是让学生俯首应和,被教师牵着走,上演了一出教学的木偶戏

泛泛化的人文灌输。语文课程有很强的人文性是对的,但如果教师不牢牢把握人文就在语文中这个度,落入人文灌输的误区,学生也就只能成为被灌的容器

边缘化的儿童实践。语文教学的过程应当是教师引领下学生亲身从事语文实践的过程,这也是修订版的课标十分强调的。当有限的课堂被上述的几个方面占领,没时间让学生作语文的实践活动,学生怎能学好语文!

    基于以上几种现象,新课标做了修订,强调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2.正确认识有感情朗读。

课程目标中关于有感情朗读的要求,如何做到有感情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中指出: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的要求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二、评价建议)

关于有感情朗读方面,新课标倡导自然,防止矫情做作。老师要首先能够正确认识有感情朗读,做到能够读进去,还可以读出来,真正读懂了文章后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3. 提出新的阅读要求——“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要求。

2011版课标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了一种新文本的阅读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所谓的非连续性文本,就是指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和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其关键词为说明、解释、讨论非连续性文本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特点是直观、简明。

学生虽然不知道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但对这类阅读材料并不陌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重对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指导。根据2011版课标的要求,五、六年级学生阅读的只是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学习的目标是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因此,阅读这类文本要着重指导学生从多元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和组合信息的方法。学生刚阅读这类文本,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了解文本提供的材料主要是讲什么,然后展开阅读,整体了解所讲的内容,用勾画的方法找出和主题相关的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4.此次课标修订,进一步强调要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要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能力

读书是学习语文的第一要务。学语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读书,读精品。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不呈显性状,多方面语文因素的提高会出现语文水平的跳跃

抓好读书这一环节还应对课外阅读格外重视。这次新课标修订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格外关注的。

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新课标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课外阅读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宣扬革命传统的书目。

对比课标实验稿,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分别是: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曾几;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

同时删去了一篇《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增加背诵篇目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传承传统文化。

5.具体提出各学段阅读评价要求。

精读的评价: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二、评价建议)

    这里并没有将阅读教学评价的所有改动一一罗列,只是择取其中改动幅度大、相对比较重要的内容供老师们参考。教学中老师们可以进一步关注新课标中的阅读教学评价,细心揣摩其中的变化和变化中所折射出的理念。

(三)关于写作教学

目前有不少学校搞提前量,小学一二年级就布置写作文,是不合适的。课标修订一二年级定位为写话,三年级开始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另外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现在作文教学那种完全面向考试,只教套题作文、馅饼作文、宿构作文的做法,不但助长假大空的文风,助长文艺腔,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也是有很强的负面作用的。所以这次课标修订特别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课件)

关于写作教学,在教学建议中,把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一句改为: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进一步突出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教学建议继续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同时还要求抵制抄袭行为

此外,还对写作教学建议进行了一些补充说明: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

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四)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在关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中,要求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关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问题有教师提出,希望在课程标准修订时补充语文知识的序列内容标准。但是为了防止过分细化和系列化,不使课程标准显得繁琐,并对教师造成束缚。修订工作组采用了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来进行提醒,其实这也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理念在课标中得以贯彻的一个体现。

(五)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中做了多方面的补充:

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六)关于语法修辞知识

关于语文知识的问题,也是有些争论的。现在老师们受制于应试教育,很注重做题,注重讲授和操练所谓系统性的语法修辞知识,这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而且容易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厌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摆脱对语法修辞等概念定义的死板记忆,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保留,办法是随文学习,不必刻意追求系统性。

这次修订将原来的附录《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内容扩充了,增加了关于汉字、拼音、阅读、写作、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不过并没有完全采纳将语文知识细化、系列化的建议。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本标准通过所附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对相关内容略加展开,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范围和难度;这一部分提到有关的名称,则便于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现象和问题时称说。关于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须让学生在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三、关注修订版语文课标在继承中的弘扬与发展

课改本身就是一个在继承中变革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也是一个在继承中弘扬优点,修改调整,适应新时期语文教学的过程。因此,当了解了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变化、细节变动之后,还要重点关注语文课标修订版都坚持了实验稿的哪些基本思路:

1.坚持语文课程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

2.坚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

3.坚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

4.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准确把握本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

5.坚持推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积极吸收当代教育新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高人文修养和创新精神。

6.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经验,在学习语文的各个环节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7.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次语文课标修订,希望在语文教育思想、课程目标、内容方面能为小学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基本的要求,也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建议。总的是要尽量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往素质教育靠拢,同时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特别注意激发兴趣,保护天性,学会学习,这样也许可以更好地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那就是: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一部分 前言

三个基础是新的提法,放在新课标第一部分前言中,对语文课性质与教学总体目标有简练到位的表述。

     四、学用结合不断深化对新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颁布后,有一个不断学习、理解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老师们阅读新课标,关注有哪些改动与自己的教学有关,有哪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时间如何安排等等。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仅仅抱着这种期待,课标可能不太解渴。因为课标毕竟和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不同,它是指导性文件,在教学的安排上不可能做很具体、统一、硬性的规定。新课标不是一根绳子,不是用来束缚大家的,它是动力,激励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深度领会、结合实践、进行诲海冲浪。

学习课程标准,正如通知中所说,要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结合实际认认真真地学,踏踏实实的学,内化在头脑里,落实到行动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初中语文新版课程标准的新变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目标与内容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一线教师看课标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读书”,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