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仁者寡言

 早些时候曾对《论语》中“刚毅木讷近仁”这句话颇不以为然。在标点未注明的情况下,“木”“讷”二字并排站在“仁”的前面,尤其让人看着不顺眼。我一度相信“才必外露”,至于“锦衣夜行”的傻事就留给那些既木且讷的家伙好了。
  这样一来,我长期“浮”在艰深学问的表面,好夸夸其谈,引人注目,不肯沉下气来深究之,成绩自然下滑。这是一道狼烟,警示着我:有必要拷问一下自己了,有必要弄清楚“刚毅木讷”何以“近仁”了。
  “刚”是刚强,“毅”是坚毅。此二者诚然是成大事之人所必须的品德。窃以为,“刚”与“毅”都有不断努力的意思,但其侧重点略有不同:前者强调在顺境中一鼓作气,后者偏重于逆境里百折不饶。凡仁人志士,一  定要有远大的抱负;而大志既立,就势必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不可半途而废。苏秦刺骨苦读,孜孜不倦,遂封相于六国;燕惠王骄纵而信谗言,在几乎攻下整个齐国的大好形势下,罢免良将乐毅,自毁长城,于是大业毁于一旦。如斯种种,千载以来,岂乏明证?由此看来,“刚”“毅”二字确实是缺一不可。
  光是“刚毅”就够了吗?当然不够。齐之三士,刚毅可谓有余,而为二桃所杀,何也?彼好大喜功,争相邀功于国宴之上,又汲汲于虚名小义,是以丧命,不足为怪。
  那么,除了“刚”“毅”,还需要什么呢?《论语》提到了“木”与“讷”。“木”即朴素,“讷”即寡言。“木”而“讷”,也就是少说话,且不急于争着表露自己。常人皆以为“木讷”者不智,其实,“木讷”就意味着自谦而藏锋,不争无谓的口舌之利,从而将所有精力集中在干实事上啊!既然做到为人质朴又不夸夸其谈,那么自然能够一心一意地扎实做事,就多半能够成功。也就是说,只有做到“木”“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刚”“毅”之力,以至最后成就大业。之前说到的齐国三壮士,如果做到“讷”,就不会口舌相激引来祸患;如果做到“木”,就连好大喜功之心也免了。果真如此,又何以亡呢?至于我,若能“木讷”一点,免于浮躁之气,不逞口舌之快,也不会于“刚毅”之道有亏了。
  仁者寡言,但“寡言”不等“不言”。于无关紧要之处,不妨“木讷”而致“刚毅”;但到了原则问题面前,却必须有一说一,言而无忌,以正义为准绳,度量自己言语的高度。“刚毅木讷”毕竟只是“近”于仁,要想彻底成就大仁大义,还需一腔浩然正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刚毅木讷近乎仁——《论语》悟读【324】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要刚毅木讷,不要巧言令色 (13—27,讲于2022年8月7日)
曾氏家训 | 刚毅
苏轼《刚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辩证思维看“仁”,你的理解对了吗?
【论语导读】 刚毅木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