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尿病药方参考大全
  1、糖尿病燥热伤肺验方:
  药 方: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地骨皮、生知母各15克,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粳米各20克,生甘草8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糖尿病肾阴虚阳亢验方:
  药 方:生地、山药各20克,五味子、麦门冬、葛根各10克,蛤粉、海浮石各12克,花粉15克,鸡内金5克。
  制用法:水煎服。
  3、糖尿病肺热津伤验方:
  药 方:西瓜子50克,粳米30克。
  制用法:先将西瓜子和水捣烂,水煎去渣取汁,后入米作粥。任意食用。
  4、糖尿病口渴、尿浊症验方:
  药 方:西瓜皮、冬瓜皮各15克,天花粉12克。
  制用法:水煎。每日2次,每次半杯。
  5、糖尿病尿多、口渴验方:
  药 方:桑螵蛸60克。
  制用法:研粉末,用开水冲服,每次6克,每日3次,至愈为度。
  6、糖尿病多饮、
 药 方:葛粉、天花粉各30克,猪胰1具。
  制用法:先将猪胰切片煎水,调葛粉、天花粉吞服,每日1剂,3次分服。
  7、糖尿病势伤胃津验方:
  药 方:知母、麦冬、党参各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元参12克,生地18克。
  制用法:水煎服。
  8、糖尿病肾阴亏虚验方:.
  药 方:生地、枸杞子各12克,天冬、金樱子、桑螵蛸、沙苑子各10克,山萸肉、芡实各15克,山药30克。
  制用法:水煎服。
  9、糖尿病肾阴亏虚验方
  药 方:蛇床子、莲子须、山茱萸、白鲜皮各10克,益智仁、桑椹、炙黄芪、山药、银花藤各30克,白茯苓15克,五倍子、鸡内金(研末冲服)各6克, 三七粉3克(冲服)。
  制用法:水煎服。
  10、糖尿病血淤证验方:
  药 方:木香10克,当归、川芎各15克,葛根、丹参、黄芪、益母草、山药各30克,赤芍、苍术各12克。
  制用法:水煎服。
  11、糖尿病气阴两虚验方:
  药 方:生黄芪、黄精、太子参、生地各9克,天花粉6克。
  制用法:共研为末。每日3次,每次14克水冲服。
  12、糖尿病肾病肝肾气阴两虚夹淤验方:
  药 方:黄精、丹参、生地、元参、麦冬、葛根、天花粉、黄实各适量。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13、糖尿病口渴多饮,尿糖持续不降验方:
  药 方:蚕茧50克。
  制用法:支掉蚕蛹,煎水。代茶饮,每日 1剂。 R
  14、糖尿病胃热炽盛验方:
  药 方:天冬、麦冬、熟地、赤芍各15克,黄芩、大黄(后下)各10克,黄连6克,丹皮12克,元参30克,玉米须60克。
  制用法:水煎服。
  15、糖尿病口渴、尿多、善饥验方:
  药 方:山药25克,黄连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16、糖尿病阴阳两虚验方:
  药 方:熟地、黄芪各15克,山萸肉、补骨脂、五味子各10克,元参、山药、丹参各12克,苍术6克,肉桂3克。
  制用法:水煎服。
  17、糖尿病气阴两伤挟血淤验方:
  药 方:苍术、元参、生黄芪各30克,山药、熟地、生地、党参、麦冬、五味子、五倍子、生龙骨、茯苓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18、糖尿病验方
  药 方:干马齿苋10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用1- 2周尿糖即可转阴。
  19、糖尿病验方
  药 方:泥鳅10条,干荷叶3张。
  制用法:将泥鳅阴干研末,与荷叶末混匀。每次服10克,每日3次。
  20、糖尿病验方
  药 方:苦瓜250克,蚌肉100克。
  制用法:将活蚌用清水养2天,去净泥味后取出其肉,共煮汤,经油盐调味,熟后吃苦瓜与蚌肉。
  21、糖尿病验方:
  药 方:赤小豆30克,怀山药40克。猪胰脏1具。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以血糖降低为度。
  22、糖尿病验方:
  药 方:生白茅根60-90克。
  制用法: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10日。
  23、糖尿病验方:
  药 方:山药、天花粉等量。
  制用法:水煎,每日30克。
  24、糖尿病验方:
  药 方:红薯叶30克。
  制用法:水煎服。
  25、糖尿病验方:
  药 方:猪胰脏1具。
  制用法:低温干燥为末,炼蜜为丸。每次开水送服15克,经常服用。
  26、糖尿病验方:
  药 方:老宋茶10克。
  制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27、糖尿病验方:
  药 方:白术40-100克,枳壳15-20克,清半夏、三棱、莪术、葛根各20-30克,沉香15克,炙车钱2-3克。
  制用法:水煎服。兼气虚者加党参、生黄芪;肝郁者加郁金、茵陈;早衰者加女贞子、杞子、山萸肉。
  28、糖尿病验方
  药 方:新鲜猪胰1具,薏苡仁50克或黄芪100克。
  制用法:猪胰用清水冲洗干净,切数片后,再与薏苡仁一块放入碗内,加水淹没。用铁锅隔水炖熟,加入适量食盐和调。
  29、糖尿病验方
  药 方:鲜芹菜、青萝卜各500克,冬瓜1000克,绿豆120克,梨2个。
  制用法:先将芹菜和冬瓜略加水煮,用白纱布包住取汁,同绿豆、梨、青萝卜共煮熟服。
  30、糖尿病验方
  药 方:党参15克,丹参30克,元参、沙参各10克,玉竹12克,乌梅30个。
  制用法:水煎服。渴甚者加天花粉,大便稀溏加停山楂。
施今墨的“七组”益胃止渴健脾降糖“对药”
【“对药”一】:【苍术、玄参】
    【单味功用】:
    【苍术】:
    味辛、苦,性温。入脾、胃经。本品辛温升散,苦温燥湿,能发汗以解风寒之邪,临床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湿邪所引起的头痛、身痛、无汗等症;因其又能芳香化浊、燥湿健脾,亦可用于治疗脾为湿困、运化失司,以致食欲不振、胸闷呕恶、腹胀泄泻、苔白腻浊等症;其还能祛风湿、止痹痛,用于治疗湿邪偏重的痹症等等。
    施老的经验认为:苍术气味芳香,善于化浊避秽。本品确有敛脾精、止漏浊之功,临床用于治疗消渴患者,屡获显效。
    【玄参】:
    味苦、咸,性寒。入肺、胃、肾经。其可清热滋阴,泻火解毒。常用于治疗热病伤津,烦渴,发斑,肠燥便闭,阴虚骨蒸劳热,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目赤等等。
    【配伍功能】
    苍术苦温燥湿,辛香发散,功专健脾燥湿,升阳散郁,祛风明目;玄参咸寒,质润多液,功擅滋阴降火,泻火解毒,软坚散结,清利咽喉。
    苍术突出一个【燥】字,玄参侧重一个【润】字。二药伍用,以玄参之润制苍术之燥,又以苍术之温燥制玄参之滞腻。二药相合,一润一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得以建中宫、止漏浊、降低血糖甚妙。
    【主治】
    消渴病。尤以对高血糖者,用之即可显效;对伴有胆固醇增高者,用之亦见效佳。
    【常用剂量】
    苍术10--15克;玄参15--30克。
    【注】
    苍术、玄参伍用降低血糖,系施今墨老先生临床经验之所得。许多医者认为消渴病多为阴虚燥热,故治疗时多不用辛燥之苍术。据施老云:之所以用苍术治消渴,是特用其“敛脾精”之功。苍术虽燥,故所以伍以玄参之润,可以制其短而展其长。祝谌予老师在辩证的基础上,用其治疗消渴,临床亦获得满意之疗效。可见苍术与玄参伍用,是经得起实践之检验矣。现代医药研究也表明,苍术流浸膏注射家兔皮下,可使其血糖下降,有明显的抑制血糖作用。苍术及玄参的煎剂给家兔灌胃,均可使血糖明显下降。



【“对药”二】:【葛根、丹参】
    【单味功用】
    【葛根】:
    别名甘葛、粉葛。味甘、辛,性平。入脾、胃经。其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发斑疹,止泻之效。其主要用于感冒发热,热症烦渴,头痛项强,疹出不透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痢疾,高血压等症。通过动物实验证明,葛根之煎剂给家兔灌胃后第一小时使血糖上升,较正常血糖稍高,到第二小时即降至较正常较低,在第四、五小时左右降低最显著,此时肝糖元有增加倾向,肌糖元无大的改变。
    【丹参】:
    又名紫丹参。味苦,性微寒。入心、心包、肝经。本品味苦色赤,性平而降,入走血分。其既能活血化瘀、行血止痛,临床常用于治疗心脉瘀阻(包括心、心包)所引起的冠心病心绞痛,或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痛(临床多见于溃疡病);又能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临床亦可用于瘀血所引起的癥瘕积块以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症;还能凉血清心,除烦安神,可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以致心烦、不寐等症,亦可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烦躁不安等症;另外,其还可凉血消痈,可用于治疗痈肿疮毒诸症。据现代医学研究及通过动物实验表明,丹参既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并能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又有镇静等作用。
    【伍用功效】
    葛根轻扬升散,能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滋润筋脉,扩张心、脑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糖;丹参活血祛瘀,化瘀生新,凉血消痈,镇静安神,降低血糖。二药参用,相互促进,活血化瘀,祛瘀生新,降低血糖之效更佳,又可侧重于化瘀。
    【主治】
消渴病。降低血糖,但侧重于临床有瘀血症状者用之最宜(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瘀滞等)。
    【常用量】
    葛根  10--15克,丹参  10--15克
    【经验】
    葛根、丹参之伍用,为祝谌予老师在施今墨老前辈用药配伍经验上研究之所得。可有效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气阴两伤,症见三多症状及舌质紫暗,或淡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怒张,或面部有瘀斑,或有刺痛、且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等血瘀征象。还适用于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而合并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脉管炎等。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故临床施治之时,可根据患者表现,适当伍以调气活血之品,如:广木香、当归、益母草、赤芍、川芎等等,则疗效更加显著。



【“对药”三】:【绿豆衣  薏苡仁】
    【单味功用】
    【绿豆衣】:
    绿豆衣即为绿豆的种子皮,又名为绿豆衣。绿豆味甘,性寒。入心、胃经。能资脾胃、厚肠胃、润肌肤、和五脏、消水肿、清暑热、解毒热,尤擅清肠胃热毒。绿豆衣体轻气寒,比绿豆更凉,故清热解毒、清暑止渴、利尿、清肠胃热毒更强,
常用于治疗夏日中暑、口干口渴、心烦不宁等症,又能治疗疮毒痈肿诸症,还能解乌头、巴豆之毒。
    【薏苡仁】:
    又名薏仁、苡仁、米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大肠经。其为最富滋养,且为易于消化之谷类,是健脾补肺之要药。本品能升能降,且升少降多,上行善消肺热,以使水之上源清静;下行善理脾湿,亦能渗利肠胃之湿。临床可用于治疗肺痈、肠痈诸症;生品入药,既能清热渗湿、利水消肿,又可祛湿除痹、缓和拘挛,又可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症,另因其还有健脾止泻之功,亦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之泄泻诸症。
    【伍用功效】
    绿豆衣质轻气寒,善清脏腑、经络、皮肤、脾胃之热毒;薏苡仁甘淡渗利,善清肺热、除脾湿,以健脾化湿,利水消肿。此二药伍用,可共收益脾胃、促健运,清虚热、解毒热之功,治消渴益彰。
    【主治】
    消渴病。表现为上消诸症者尤为宜用。
    【常用量】
    绿豆衣6--10克,薏苡仁10--15克
    【经验】
    绿豆衣、薏苡仁之伍用,临床多善治消渴病表现为上消之诸症,用之即可显效。若临床所遇患者表现口渴、舌燥甚者,可再伍用天花粉30克,其效更佳。



【对药四】:【黄芪山药】
    【单味功效】
    【黄芪】:
    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有补中益气、固表,利水,托疮、生肌之功。常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气虚血脱,久泻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表虚自汗、盗汗;慢性肾炎,气虚浮肿;慢性溃疡,痈疽久不溃破,溃久不敛等。补中益气宜炙用,固表、利水、托疮宜生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1、黄芪能使冠状血管和肾脏血管扩张,并使全身末梢血管扩张,皮肤血液循环加快,使高血压患者明显血压下降。2、试验者在自己身上进行了利尿试验,证明黄芪有中等的利尿作用。3、对家兔口服黄芪,可使家兔的血糖明显下降。
    【山药】:
    味甘,性平。入脾、肾经。有健脾止泻,补肺益肾之效。临床常用于:脾虚泄泻、久痢;肺虚喘咳;慢性肾炎;消渴病、小便频数;遗精,遗尿,白带等。
    【伍用功能】
    黄芪甘温,补气升阳,利水消肿,而偏于补脾阳;山药甘平,补脾养肺,养阴生津,益肾固精,而侧重于补脾阴。二药伍用,一阴一阳,阴阳相合,互相促进,相互转化。可共收健脾胃、促运化,敛脾精、止漏浊之功,故临床用之消除尿糖屡显神效。
    【主治】
    消渴病。临床表现为尿糖严重者,用之即可消除。
    【常用量】
    黄芪10--30克,山药10--30克
    【经验】
    黄芪、山药伍用,系“施老”据多年临床经验之所得,用之降低尿糖屡显神效。其配伍意即:取黄芪的补中益气、升阳、紧腠理之功;取山药的益气阴、固肾精之效;二者功效相合,谓之相互为用,益气生津,健脾补肾,涩精止遗,故使尿糖转阴可显神效也。



【“对药”五】: 【知母石膏】
    【单味功用】
    【知母】:
    味苦、甘,性寒。入肺、胃、肾经。本品质润,苦寒不燥,沉中有浮,降中有升。其攻于上,能清肃肺气,以泻肺火、润肺燥,除烦热、止咳嗽。常用于治疗温热病,邪在气分,症见:高热、烦躁、口渴、脉洪大者,以及阴虚燥咳,或肺热咳嗽诸症;其入于中,善清胃火、除消渴,用于治疗消渴病之中消诸症;其行于下,能泻相火、滋肾燥,用于治疗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等症。
    【石膏】:
    临床多以生品入药,故又名曰“生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入肺、胃经。本品质重气浮,入于肺经,既能清泻肺热而平喘,以治肺热气喘诸症;又能清热泻火,善于清泄气分实热,以解肌肤邪热。用于治疗温病,邪在气分,以致壮热汗出、口渴、烦躁、脉洪大之症,入于胃经,以清热泻火,而治胃火亢盛,胃火上炎,以致头痛、牙龈肿痛等症。
    【伍用功效】
    知母甘、苦而寒,质润多液,即升又降。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下能泻相火;生石膏甘、辛而淡,体重而降,气浮又升,其性大寒,善清肺胃之热,又偏走气分,以清气分实热。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清泄肺、胃实热之力尤为显著。
    【主治】
    1、消渴病。表现为上消口干、口渴、甚则大渴引饮者。
    2、外感实热之证。外感风寒,传变化热,或温热之邪,入于肺、胃。症见:高热不退、口渴、烦躁,甚至神昏狂乱,脉象洪大而数等外感气分实热之证。
    【常用量】
    知母:6--10克;石膏:15--30克(打碎、先煎)。
    【经验】
    所谓消渴病之上消,简单说多属肺阴虚化热之伤,故此宜用生石膏、知母为治。盖以用生石膏之甘寒清热,除烦止渴;用知母之苦寒坚阴,滋阴润燥。二药相合,相得益彰,治疗上消诸症,确有实效。



【“对药”六】:【黄柏知母肉桂】
    【单味功效】:
    【黄柏】:
    味苦、性寒。入肾、膀胱经。主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疗疮之效。临床可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口疮,风湿性关节炎,泌尿系感染、白带等;用其外用可治疗烧烫伤,急性结膜炎,黄水疮等。现代医学药物研究资料表明:黄柏及黄柏内酯有降血糖的作用。
    【知母】:
    味苦、甘,性寒。入肺、胃、肾经。可清热除烦,泻火滋阴。本品质润,苦寒不燥,沉中有浮,降中有升。其攻于上,能清肃肺气,以泻肺火、润肺燥,除烦热、止咳嗽。常用于治疗温热病,邪在气分,症见:高热、烦躁、口渴、脉洪大者,以及阴虚燥咳,或肺热咳嗽诸症;其入于中,善清胃火、除消渴,用于治疗消渴病之中消诸症;其行于下,能泻相火、滋燥,用于治疗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等症。
    【肉桂】:
    味辛、甘,性大热。入肾、脾、心、肝经。本品气味纯阳,辛甘大热,善走肝肾血分,大补命门之火。既能温补脾肾阳气、益火消阴,临床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畏寒肢冷、尿频遗尿,以及脾阳不振、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症,又能温通血脉而散寒止痛,临床常用于治疗寒痹腰痛、虚寒痛经诸症,还可用于治疗湿疹、阴疽诸症等。
    【伍用功能】:
    知母苦寒,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黄柏苦寒,又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肉桂辛热温中补阳,散寒止痛。知母润肺滋阴而降火;黄柏泻虚火而坚肾阴。其二味相须为用,可清膀胱之湿热,为滋阴泻火之良剂。更加有辛热之肉桂作为中介引经,即可引寒达热,滋阴降火,清化下焦湿热之力彰!
    【主治】:
    消渴病。对表现为“下消”者,临床所见:多尿、小便混浊等症者效佳,尤对小便甚则如膏如脂等症者有立竿见影之效。
    【常用量】:
    黄柏:6--10克;知母:6--10克;肉桂:2--4克。
    【经验】:
    黄柏、知母、肉桂伍用,最早出自《兰室密藏》中的“通关丸”,其又名为“滋肾丸”。用于治疗热蕴膀胱,尿闭不通,小腹胀满,尿道涩痛等。汪昂云:“此足少阴药也,水不胜火,法当壮水以制阳。黄柏苦寒微辛,泻膀胱相火,补肾水不足,入肾经血分。知母辛苦寒滑,上清肺金而降火,下润肾燥而滋阴,入肾经气分,故二药每相需而行,为不水之良剂。肉桂辛热,假之反佐,为少阴引经,寒因热用也。”据老朽多年临床体会,此三药参用,治疗消渴病表现为“下消”者确有实效。“肉桂”在此对药中,是为起到“中介”之作用,亦可称之为“沟通”作用,可谓临床用药配伍点睛之技巧也。



【“对药”七】:【玄参麦冬】
    【单味功用】
    【玄参】:
    味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主有:滋阴、降火、生津、解毒之效。主治热病烦渴,发斑,牙龈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痈肿,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肠燥便秘等。本品不宜与藜芦同用。
    【麦冬】:
    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主有: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之功。主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咽干,肺热燥咳,肺结核咯血等。
    【伍用功能】
    玄参咸寒,滋阴降火,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清利咽喉;麦冬甘寒,清心润肺,养胃生津,解烦止渴。又讲:玄参色黑,偏于入肾;麦冬色白,侧重入肺,又兼于走胃。二药伍用,一肾一肺,肺属金,肾属水,肺金生肾水,共达:金水相生,上下既济,养阴生津,润燥止渴甚妙。
    【主治】
    消渴病。表现为津少口干、口渴多饮,舌红少苔等症者。
    【常用量】
    玄参:10--30克;麦冬:10--15克。

五世祖传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神效方转载自经方缘
【组成】:
黄芪,丹参,山药各15克
柴胡,五倍子,黄精,茯苓,葛根,生地,枸杞,山萸肉,蚕茧,苍术各10克
黄连6克 肉桂3克
仙鹤草60克 煎汤
鸡内金,僵蚕各3克 研粉 汤药送服

【药理分析】:
治疗糖尿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以五倍子,僵蚕。《世医得效方》用五倍子治疗消渴引饮,《本草纲目》记载僵蚕“为末饮服,止消渴”,临床应用,确有降糖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僵蚕体内含有一种特有功能的蛋白质,对肾上腺皮质有刺激作用,通过其作用调整了患者内分泌及代谢方面的平衡,使体内的葡萄糖利用率增加至正常,不良反应小,可长期服用,疗程越长,效果越好,且不易复发。
黄连 苦寒清热,专治消渴能饮水,小便甜,是治疗糖尿病胃热炽盛的首选药物
在糖尿病的诊治过程中,若用大队凉润药中伍用肉桂,也寓反佐之意。临床有时阳虚症状不明显,但屡用滋阴药无效时,往往加一味肉桂振奋阳气,助膀胱气化,则症状为之改善
黄芪,山药健脾益气,且多重用,黄芪补气力强又能升清,补气即可生津,升清即可布液,山药,黄精甘淡性平,既能补气又能养阴,补脾润肺固精。
《本草便读》中曰:“黄精,味甘如饴,性平质润,为补脾养阴之正品”。黄精为补脾阴之要药,配伍淮山药,茯苓诸药,既入脾经,能滋补脾阴,滋而不腻,补而不燥,又能健脾除湿,行而不滞。脾以升为健。葛根有生津化液之功,促进营津上升,精气布散,鼓舞胃气上行而生阴液。
糖尿病 尿酮体阳性,加黄连,黄芩
传统三补的生地,枸杞,山萸,是肾脏阴阳平衡的关键用药。
鸡内金为 治糖尿病之验药,临床证明有降糖作用
黄芪,丹参:认为其既能活血益气,利湿行水,又有强心,降脂,利尿,改善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的作用,能增加肾动脉灌流量,改善肾脏微循环,保护肾功能,并有利于调整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的高凝,高脂的状态。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仙鹤草有很好的降糖作用,治疗运用中,剂量为50-100克,取得较好的疗效。
久病消渴者,病情缠绵,非朝夕可愈,需经常节制饮食,辛辣,房事,诸多烦恼,久之心情不悦,肝气难舒;又久病消渴者,内生痰湿,瘀阻经络脏腑,使肝失疏泄进一步加重。朱丹溪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黄帝内经》曰:“疏其气血,令其和平,此为治也。”
五脏之中,肝主疏泄,调节控制整个机体新陈代谢的动态变化。肝的经脉上行胃膈入肺,肝气郁结,易从火化,火性炎上,上灼于肺,肺阴耗伤,津液干枯则多饮,肝木不能调达,脾胃失其疏泄,则升降失常,气机不利,郁而化火,则消谷善饥。肝肾同源,肝火亢盛,肾阴耗伤,肾气失其固摄,约束无权,故多尿。可见三消所见,都与肝失疏泄有密切的关系,从肝论治,灵活加减,可收到满意疗效。
消渴

浅论消渴(糖尿病)与“血瘀”的辩证关系

消渴(糖尿病)之中后期多见气血瘀滞,但有一些患者前期临床亦有气血瘀滞的表现,气血瘀滞是引发消渴(糖尿病)并发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消渴患者由于阴虚燥热而灼炼津液,从而耗伤营血,至中后期,病程日久,进而阴损及阳,临床多呈脾肾虚衰。因:肾虚则不能藏精,精从浊生;又因:脾虚则不健运,水谷之精微则不能分清浊而被输布;再因:肾气不足,关门不固,精微流失;综上则造成元气亦随之耗损。进而正气虚弱,鼓动无力,血运迟滞,从而造成“久病必虚”、“久病必瘀”的病理机制。
总之,“阴虚、燥热、气虚、脾肾虚衰”等诸因素是造成气血瘀滞的重要原因。
在治疗上,初期应以“养阴清热,生津润燥”为主,辅以“活血化瘀”;在消渴后期“脾肾虚衰”之时,则应重在“温补脾肾”,兼以“活血化瘀”,因“血为气之母”,又因“气为血之帅”,临方故应适当加用“补气”为法。
【方用】:

熟地、云苓、泽泻、

丹皮、山萸肉、生山药、

党参、白术、桂枝、

黄芪、当归、川芎、

赤芍、红花、

益母草、附子、

生姜、大枣、甘草等。

【注】

消渴(糖尿病)之日久造成血瘀,血瘀又是形成多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在临床施治之时,采用“活血化瘀”疗法,可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又适当増用“补气”药物可扶助正气,推动血液循环,进而增强“气行血行”之效。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肾阴虚”辨证之用药

主症:头晕目眩,少寐健忘,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闭,手足心热,烦渴思饮,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虚浮而数。时亦会出现浮数脉象,但非外感也。只缘阴虚燥热则数,阴虚则阴不敛阳,此乃阳气外越则浮脉也。病久体虚有见浮脉者,多浮大无力,切不可误作外感论治。若久病阴虚,则虚热内生,故脉亦见数,但必数而无力也。
治则:滋阴补肾。

方药:

(六味地黄汤加减之)

熟地、云苓、泽泻、

丹皮、山萸肉、生山药、

元参、首乌、女贞子、

鳖甲、龟板。

若阴虚火旺,颧红,唇赤,潮热盗汗,梦遗滑精,虚烦不眠,舌红少苔,脉细数甚者,
应酌加知母、黄柏、地骨皮。

【注】

消渴病因虽有多端,然肾阴虚亏虚者居多,肾不藏精,则易生阴虚燥热,故易酿成本病。治法虽多,然则必以治肾为本,故因此证多以六味地黄汤为基础方而加减之,且服之多效。


近代著名中医先圣“施今墨”的“七组”益胃、止渴、健脾、降糖之“对药”(连载一)

“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必须明辨证侯,详慎组方,灵活用药。若不知医理,即难辨证;辨证不明,无从立法;遂致堆砌药味,杂论无章”。
【“对药”一】:【苍术、玄参】

【单味功用】:

【苍术】:

味辛、苦,性温。入脾、胃经。本品辛温升散,苦温燥湿,能发汗以解风寒之邪,临床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湿邪所引起的头痛、身痛、无汗等症;因其又能芳香化浊、燥湿健脾,亦可用于治疗脾为湿困、运化失司,以致食欲不振、胸闷呕恶、腹胀泄泻、苔白腻浊等症;其还能祛风湿、止痹痛,用于治疗湿邪偏重的痹症等等。
施老的经验认为:
苍术气味芳香,善于化浊避秽。本品确有敛脾精、止漏浊之功,临床用于治疗消渴患者,屡获显效。

【玄参】:
其味苦、咸,性寒。入肺、胃、肾经。其可清热滋阴,泻火解毒。常用于治疗热病伤津,烦渴,发斑,肠燥便闭,阴虚骨蒸劳热,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目赤等等。


【配伍功能】
苍术苦温燥湿,辛香发散,功专健脾燥湿,升阳散郁,祛风明目;玄参咸寒,质润多液,功擅滋阴降火,泻火解毒,软坚散结,清利咽喉。苍术突出一个【燥】字,玄参侧重一个【润】字。二药伍用,以玄参之润制苍术之燥,又以苍术之温燥制玄参之滞腻。二药相合,一润一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得以建中宫、止漏浊、降低血糖甚妙。

【主治】
消渴病。尤以对高血糖者,用之即可显效;对伴有胆固醇增高者,用之亦见效佳。

【常用剂量】

苍术  10--15克;

玄参  15--30克。

【注】

苍术、玄参伍用降低血糖,系施今墨老先生临床经验之所得。许多医者认为消渴病多为阴虚燥热,故治疗时多不用辛燥之苍术。据施老云:之所以用苍术治消渴,是特用其“敛脾精”之功。苍术虽燥,故所以伍以玄参之润,可以制其短而展其长。祝谌予老师在辩证的基础上,用其治疗消渴,临床亦获得满意之疗效。可见苍术与玄参伍用,是经得起实践之检验矣。



中医简论:如何辨证治疗“消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连载一)

“消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此病从中医而论,属于中医的“胸痹”、“厥心痛”、“心胃痛”等范畴。尽管临床上其病情变化多端但基本上分“本虚、标实”两大类。
“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损,“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等交互为患。但临床中多以“血瘀”最为多见。“不通则痛”是血瘀造成的结果,临床在各型之中亦常兼见之。因此,临床辨证之时应分清标本虚实,要抓住主症与兼症,以及主次缓急,在治疗上才能得心应手。根据本病证侯,临床常常将其分为以下六型:“气滞血瘀”、“痰浊瘀阻”、“寒凝血瘀”、“气虚血瘀”、“阴虚血瘀”、“气阴俱虚”

一、“气滞血瘀”

【主症】胸闷心痛,痛有定处,两胁胀痛,善太息,舌淡或暗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行气止痛,活血化瘀。

【方药】“四逆散”合“丹参饮”加减。

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檀香、砂仁、郁金、丹参、川芎、丹参。

【加减】

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者加丹皮、山栀、生石决明;

胸痛甚者加降香、延胡索。


“辛温助阳”药物在消渴(糖尿病)治疗中的运用(连载一)


凡遇消渴,医者多宗阴虚燥热之见,恒以养阴清热为治。临床所见,病初阴虚燥热者较为多见,宜清宜滋,投以养阴清热之品,用之多效;若病久阴损及阳,及有阴津亏损之津气耗伤表现,又有阳气虚衰之症候,此时若一味养阴清热,而不知加用温阳益气药物达变之,则实难奏效,甚则变生它证,医者不可不戒。消渴病以阴虚津伤为常,以阳虚真气耗损为变,消渴病中后期,适当加用一些辛温助阳药物,加强气化,振奋阳气,促使阴津的化生,临床多可获得事半功倍之效。若病久阴损及阳,阳气本衰,仍迭进清滋寒凉之药物,实属谬误,甚致造成阴盛阳没,气乃消亡的严重后果。《医门法律》曾明确指出:“凡治消渴,用寒凉太过,乃致水盛火湮,犹不知反渐成肿满补救,医之过也。”



“辛润法”在消渴(糖尿病)治疗中的运用(连载一)

消渴病初期多属阴虚燥热,津液匮乏,造成机体失润,脏腑失养,而机体失养之中,不外阴津不布及阴液亏损两端。阴液亏损多因房事不节,肾精亏损所致,五脏津液皆本乎肾,肾精不足,造成五脏失养。然胃热伤津,脾虚不运,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故脾又为“诸阴之首(《医贯》)”,得水谷之精微而化生阴液,以旁溉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是人体后天阴津化生之源泉。肾阴亏损日久损及肾阳,肾阳虚衰,命火衰微,温煦无力,则不能化气行水,使津液蒸腾上布,脾虚清阳不升,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上输于肺,肺失清肃,则输布无权,以致阴津不布。所以在消渴病的治疗过程中,“滋肾健脾”实为治本之法。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当理脾(连载一)

消渴(糖尿病)发病的实质乃阴虚燥热,而阴虚燥热的产生,不仅由于肾阴亏损,而且多与脾阴不足有关。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其病不单仅在肾,而且也在脾。近代名医张锡纯曾指出:“消渴(糖尿病)其症起于中焦,是诚有理,因中焦膵病而累及脾也。”
故此,在治疗过程中,不但要滋肾,而且要实脾,特别是在中后期,脾肾之阳虚衰,在脾土虚衰的情况下,健脾可强于养肾,此乃“以后天养先天”,故多能取得明显效果。脾阴与脾阳的不足,在消渴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主运化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脾阴、脾阳的协调作用来完成,从而起到运化、升清、统摄之功,具有维持机体活动和化生津液气血的重要功能。脾又为“诸阴之首”(《医贯》),得水谷之精微而化生阴液,以旁溉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是人体后天阴液产生之源泉。脾阴充足,有足够的营养来濡养脏腑,则能滋润肺金,充养心血,涵养肝木,滋补肾水,其他诸脏则皆能受益,从而保持精血不竭,元气不绝。所以《内经》有:“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脏真濡于脾”的记载。


中西医对糖尿病治疗的区别

西药以降血糖为主,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效果不大。而且由于西药中含很多对人体毒副作用强的化学成份,故长期服用西药对人体的肝、肾损伤严重。
与服用降糖西药相比,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能相对减轻损伤人体的肝、肾等脏器组织,但是,不是每个糖尿病人都能使用胰岛素,有的糖尿病人不能使用胰岛素,特别是高胰岛素血症的糖尿病患者不能使用。并且,胰岛素如果使用不当容易产生低血糖,因此必须根据胰岛功能的测定才能正确使用胰岛素,还有些糖尿病患者伴有胰岛素抗体,这时用胰岛素治疗效果就不明显,所以要注意对有胰岛素抗体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消除胰岛素抵抗的治疗,这样使用胰岛素才能达到平稳降糖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使用胰岛素和服用西药一样,只有降糖作用,没有治疗功效,对糖尿病并发症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在中药中加入降糖西药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对患者的危害就更大了,很多患者觉得服用某些中药产品后血糖迅速下降得到控制,便认为此种中药是治疗糖尿病的好药,殊不知其中必有西药(降糖)成份,由于其中的西药(降糖)成份剂量不详,患者服用时往往服用了成倍的剂量,这样不但对脏腑器官的危害更大,而且容易导致低血糖,长期服用损伤人体器官和加快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耽误了患者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时机,延误了病情,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造成更大的痛苦。

真正的中药产品没有直接和迅速降糖的作用,但是有调节脏腑、缓慢降糖作用,主要作用是辨症施治,也就是对症用药,随症加减,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采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能达到从人体内部调理各脏腑器官功能及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的效果。人体的脏腑机能恢复了,血糖自然也就下降了,同时身体的体质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从而从根本上治疗(科学严谨且负责任地说也是并非完全治愈)了糖尿病,从而最大程度上预防并减缓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系统地治疗,在病情控制稳定的情况下,服药剂量可以逐渐减量,直至停服药物,像正常人一样享受美好生活!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三消”辨证之要点
我国宋元以来,各医家多将消渴病分为上、中、下三消,据此来进行辨证。简单说:偏于多饮者为上消,偏于多食者为中消,偏于多尿者为下消。在临床实践中三消症状的出现,一般有轻重缓急程度的不同,而以上、中、下三消的名称来进行分类,对指导临床确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三消之中,症状错综复杂,并没有明显界限,只是有所侧重。总而言之,五志过激化火,心火上炎、燥热灼伤肺津 ,或心肾不交,水火不能交融,心火上炎,肾水不能上潮,病属上消;长期恣食肥甘及醇酒辛辣厚味,损伤脾胃,酿成内热,积热内蕴,而成中消;或因房事不节,劳逸失度,肾阴亏损,虚火上浮,精微下流,而成下消。
大凡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夫上消清胃者,使胃火不得伤肺也;中消滋肾者,使相火不得攻胃也;下消清肺者,滋上源以生水也。就个人经验而言,总以滋肾为主,兼治肺胃,往往还要注意到疏肝解郁,以及清心降火。
  


浅论消渴(糖尿病)与“情志因素”的关系

先就现代医学研究来说,糖尿病确与心理因素及情绪有关!因为糖尿病为内分泌系统疾病,在人的情绪波动或患其他疾病时,人体内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泌增加,情绪激动也使交感神经兴奋,这些因素会促使体内糖原分解增加,从而使血糖升高,此外诸多内外因素均可影响血糖值!
再就祖国传统医学而论,“情志失调”也是导致消渴的一个重要因素!古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静则神逸,心乱则神疲。”“曲运劳乎心,百病皆由心生”......就消渴而言,或因悲哀、或因嫉妒,或因郁滞生热,化燥伤阴;或因愤恨、或因恼怒,导致肝失调达,气机阻滞,亦可生热化燥,并能消铄肺胃之阴津,进而导致肺胃燥热,而发口渴多饮,消谷善饥;或因五志过极化火,灼伤津液,等等诸多情志因素而形成消渴。如《内经》曰:“...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臗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成消瘅。”又如刘河间《三消论》曰:“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之所成也。”再如《儒门事亲》曰:“消渴一症,若不减嗜欲,或不节喜怒,病虽一时渐愈,但终必复作。”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心血瘀阻”辨证之用药

心血瘀阻:劳倦伤心,心气不振,血行不畅,或燥热伤阴耗气,均可导致心气亏虚而瘀血阻滞。
主症:
胸闷不舒,气短,心悸不安,心痛时发时止或牵引肩背,严重时口唇、指甲青紫,汗出,四肢厥逆,舌质暗红,舌边有瘀斑,苔少而润,脉涩或结代。
治则:活血化瘀,宣痹同阳。
方药:

当归、赤芍、

川芎、生地、

桃仁、红花、

丹参、桂枝、

黄芪、党参、

寸冬、五味子、

菖蒲、郁金、

附子、薤白、

瓜蒌、甘草等。

【注】

据现代医学统计,消渴病后期并发症中,心脑血管病患者占半数以上,病死率约占70%。因此,消渴病后期,治用“活血化瘀法”很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有:“丹参、红花、三七、当归、川芎”等。另外,
“丹参伍葛根”可防治消渴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红花伍黄芪”可防治消渴病微循环障碍疾病;
“桂枝伍黄芪、益母草”可防治消渴病合并肾病蛋白尿;
“三七伍泽泻、决明子”可防治消渴病合并高血脂;
“丹参伍桂枝、川芎”可防治消渴病心绞痛。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脾胃阴虚”辨证之用药
脾胃阴虚:多由外邪侵扰,入里化热,损伤脾胃阴津,或急性热症恢复期,内伤阴液,
引起脾胃阴津耗损所致。
主症:食欲不振,舌红少津,无苔,口唇干燥,烦渴引饮,手足心热,大便秘结,身倦无力,形体消瘦等。
治则:健脾益气,滋养脾胃之阴。
方药:
党参、白术、

云苓、扁豆、

陈皮、生山药、

莲子、砂仁、

薏仁、北沙参、

黄精、花粉、

玉竹、甘草等。

【注】
消渴病就其阴虚来看,在很多方面与脾胃虚弱症状极为相似。脾胃阴津不复,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津液之正常输布,有赖脾胃之气的推动。故滋养脾胃之阴同时健脾益气,即为治疗脾胃阴虚之常,亦为治疗消渴气阴两虚之良法也。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脾阳虚”辨证之用药
脾阳虚:脾阴虚日久必阴损及阳,亦会造成脾阳不振。其他诸如:过食生冷,过用寒凉,久病失养等,都会损伤脾阳,造成脾阳虚馁。
主症:面黄,口唇少华,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
倦怠无力,四肢不温,泄利清谷,妇女白带多而清稀,舌质淡嫩,舌苔薄白,脉象沉细无力。
治则:温中健脾,兼益肾阳。
方药:
党参、白术、

云苓、山药、

黄芪、肉桂、

附子、干姜、

扁豆、薏米、

补骨脂、淫羊藿、

甘草等。

【注】
脾胃为水谷之海,为后天之本,肾乃先天之本也。脾的运化功能须得肾之命门相火的温煦,脾阳不运,肾失充养,亦可导致肾气虚弱,脾肾阳虚则易造成完谷不化,水湿内停,从而造成消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故此,消渴后期温补脾阳则为十分重要。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肺阴虚”辨证之用药
肺阴虚:多因久病体弱或肺失清肃,邪热久恋损伤肺阴,或心火上炎,热盛灼津,或发汗太过,损伤肺之阴津。
主症: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或时而带血,口干咽燥,咽喉嘶哑而痒,午后潮热,或午后颧红低热,夜出盗汗,手足心热,失眠烦躁,遗精,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或脉虚浮则重按无力。
治则:滋阴,补肾,润肺。(六味地黄汤加减润肺之)
方药:

熟地、云苓、

泽泻、丹皮、

山萸肉、生山药、

北沙参、川贝、

天寸冬、生地、

知母、元参、

黄苓、甘草。

痰多酌加:

陈皮、半夏、云苓;

咳嗽酌加:

杏仁、炙百合、

炙紫菀、炙冬花、炙百部。

【注】
消渴病并发症常见肺结核病发生,肺阴虚者亦属多见。但本病肾气亏虚,累及于肺,进而造成肺亦虚,应肺肾同治,效果较好。临床经验证明,糖尿病病情被控制后,肺结核亦较易治疗。先患糖尿病,而后并发肺结核者,或两者同时发病者,其临床症状常较严重,病情亦较难控制。肺结核可使人体代谢进一步紊乱,从而使糖尿病病情恶化,同时糖尿病的代谢紊乱又会使肺结核病情进一步发展,二者互为影响,按中医此乃母病及子及子盗母气之故也。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心火上炎”辨证之用药
心火上炎:多由肾水不足,不能上奉于心,致心火独亢。亦有肝木火旺,引动心火,促使心火上炎者。
主症:舌尖红赤疼痛,口舌糜烂,心中烦热,夜寐不安,口渴思饮,脉数。
治则:清心泻火,导热下行。
方药:
生地、元参、

栀子、黄连、

竹叶、寸冬、

连翘、灯心、

大黄、黄芩、

甘草梢等。

【注】
心火上炎若由肾水不足,肾水不能上奉,造成心火独亢,可酌服:“六味地黄汤”以滋阴补肾,以壮水之主;若情志抑郁,五志化火,心火内燔者,可疏肝解郁或清泻肝火,可酌加:丹皮、龙胆草、桑叶等,或服用“逍遥散”。心火上炎,多易上灼肺阴,肺之津液受损,造成肺阴不足,致使消渴病患者咽干舌燥,烦渴引饮病情加剧。清心火,滋肾阴,使水火交泰,心火自不上燔,烦渴燥热,胸中烦热等症自可消除。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胃火炽盛”辨证之用药

胃火炽盛:此乃临床常见的脏腑里热证。
主症:发热,烦渴,渴欲冷饮,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秘结,口臭,牙龈肿痛溃烂,胃部有灼热感,舌质红,苔黄厚,脉洪大或滑数。
治则:养阴清胃,泻火生津。
方药:
生地、元参、

生石膏、石斛、

黄连、知母、

牛膝、生山药、

花粉、甘草等。

【注】
本病治疗主以养阴清胃、泻火生津为法,待病情得控,再酌加滋补肾阴之品,以巩固疗效。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特点(一)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不是只属于胰脏本身的疾病。因此,在治疗上采取辨证论治,从整体观念出发,针对不同病情,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或滋阴补肾、或健脾益气、或清肺胃之热、或益气生津、或疏肝解郁、或活血化瘀等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补其不足、抑其有余,使受损了的脏腑功能逐渐自主恢复正常,使偏颇了的阴阳保持相对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在施治过程中,糖尿病的初期多以阴虚燥热为特点,但其实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阳亢,津涸热淫,大多与肾水不足有关,但是,临证也不能忽略肺胃燥热伤津的一面。气血是水谷精微所化生,由于水谷精微大量流失体外,不能化生气血为人体所用,故可见气阴两虚;日久,阴损及阳,造成阴阳两虚,多表现为脾肾两衰。土虚则运化失司,生化无源,不能散精,肾虚则肾之统摄失司,水谷精微流失而不藏于肾。肾不藏精,无以养阳,则肾阳亦虚,肾阳虚衰又可导致脾阳虚衰。因此可以概括地说:阴虚乃糖尿病发病之实质;气阴两虚是阴虚的进一步之发展;而阴阳俱虚又乃此病发展之必然结果。糖尿病阴虚燥热不但耗伤津液,而且又能煎熬营血,津血不足,无以载气,气虚鼓动无力,亦可导致血失畅行,最终形成气血瘀滞,此乃产生诸多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肾阳虚”辨证之用药

肾阳虚:肾气亏耗,日久阴损及阳,或心脾阳虚,亦可损及肾阳,年老肾气衰退等因素均可导致肾阳虚馁。
主症:面色晄白,精神委靡不振,畏寒,肢冷,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无力,小便清长,阳痿等。
治则:温阳补肾,采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疗原则,多用金匮肾气丸加减之。
方药:
熟地、云苓、泽泻、

丹皮、山萸肉、生山药、

肉桂、附子、

肉苁蓉、补骨脂、

枸杞、巴戟天、淫羊藿。

肾阳虚兼有精不足者,采用“形之不足,补之以气”,“精之不足,补之以味”的原则,可酌加:枸杞、肉苁蓉、紫河车(研服)、鹿茸(研服),以填补精血,亦可视情酌加:人参、黄芪以温阳益气。
【注】诸脏之阳全赖肾阳之温煦,诸脏之阴全赖肾阴之濡养,故肾阴、肾阳为诸阴、诸阳之本。肾气之虚实,关系到诸脏功能之盛衰,关系到人体生命活动之能力,故又称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基”。本病日久,多阴损及阳,致肾阳亦虚,人体脏腑功能低下,机体出现虚弱衰退之征象。故临床常用金匮肾气丸、或用三因鹿茸丸加减之,对消渴后期肾阳不足,小便无度,或引一溲二,面色黧黑,阳痿神疲,脉象沉虚无力等肾阳亏虚之症,用之多效。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虚实”辨证之要点

糖尿病就其发病机制而言,多属元气虚损。经云:“邪之所腠,其气必虚”。总由五脏亏虚,特别是肾精亏损而发病。《内经》有“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之说,消渴病初期多属阴虚燥热,中期多属气阴两虚,后期多属脾肾两虚,总之不离一个“虚”字。倘若肺能布津,脾能藏荣,肾能藏精,何致上渴下消而肌消肉损如此?本虚标实为辨证要点,从虚论治为治本之法。但消渴(糖尿病)若合并感染,如痈疽等炎性高热,或水湿内停,水肿喘满,也可表现为实症,或虚中有实,虚实挟杂;消渴病并发心脑血管疾患,或肾病综合症,也往往在虚证的基础上出现实症的的表现,如高热、神昏、喘满、肿胀、胸痛、胸闷等正虚邪实等症状。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寒热”辨证之要点
消渴病初期多为阴虚燥热。其发病原因多为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日渐形成虚热;或饮食不节,易造成胃火炽盛;或情志失宜,久郁亦易化火;以上原因皆可造成热盛。热愈盛,则阴愈虚,则成如此恶性循环。糖尿病燥热多表现为:口渴引饮、口干舌燥、消谷善饥、大便燥结等本虚标实之证;阴虚多表现为: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质红绛,或光滑无苔、口唇发红、脉细数、遗精。若日久失治,阴损及阳,亦可由阴虚转为阳虚,“阳虚则生内寒”,




消渴(糖尿病)与脾湿的关系及辨证论治

消渴病多由阴虚燥热,津液耗伤所致。燥热引起阴虚,阴虚则燥热益炽,二者互为因果。由于燥热伤津,患者多烦渴引饮,故饮水以自救;或脾气本虚,贪凉饮冷,无力运化水湿,日久水湿停滞胃脘,造成中焦失运,寒湿内生;寒湿多有碍胃腻脾之弊,阻碍脾气升发,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脾湿益甚,进一步造成中阳虚馁。消渴病与湿邪相间,临床多表现为纳差食减,胃脘胀满不舒,口淡粘腻,舌苔多白腻,脉濡无力,大便溏薄,身倦乏力...。因脾喜燥而恶湿,今脾为湿困,中阳不运,故治宜健脾燥湿,温运中阳,治以“胃苓汤”加减;若舌质胖嫩脉弱,是湿困之外更加脾虚,宜用“参苓白术散”宜健脾祛湿;若下肢肿胀,小便不利,宜用“五苓散”温阳化气行水;可加减“藿香、厚朴、苍术、蔻仁”等以及温阳化气行水之干姜、桂枝等,如此加减则祛湿作用尤卓,湿邪即祛,则胀满不舒、纳差食减、苔腻便溏均可自除;湿邪即解,脾阳得伸,津液得以上布,浊水得以下行,则口渴多尿自减;寒湿得以温化,下肢肿胀亦能消除。
  



桂枝汤臆解

主要功效是通过调和营卫而达到解表止汗目的。
卫气,为表部津液中所含之气,属边防部队;
营气,为里部血液中所含之气,属城防部队;
精气,为里部精液中所含之气,属卫戌部队。
一滴精十滴血,乃高浓度液化气。
边防部队、城防部队、卫戌部队,可以相互调动,故能够相互转化。就表证而言,需不着动用卫戌部队。
所谓营卫不和,是说营气和卫气不能很好地配合,营少卫多,比例不当。好比边防部队在边境作战,而城防部队未能及时增援,边防部队虽英勇战斗牺牲(自汗出),仍不能取胜。
对治之法——快速补充营卫之气(营卫之气,源于中焦脾胃之气),即脾胃之气,向表部调动,同时防止进攻太过。
桂枝辛温,助厥阴肝左升,负责调动营卫之气达表,增援卫气;白芍酸寒,助阳明胃右降,胃降肺亦降,防止营卫之气进攻太过。
姜枣草+热粥补充脾胃之气;覆被,防止体内热能散失,以利出汗祛邪。
整个方剂,补中气虚(增加兵源),助肝左升(调城防部队增援边防部队),助肺右降(驱敌于外,见好就收),让圆归正转。
人体之气运行,好比太阳一样。左升是右降的前提,左不升则右难降。若升不到位即右降,是投降,边境失守,后患无穷,再要收复失地,代价就高了。





中医对颈椎骨质增生如何辨证论治
中医在辨证分型上,一般主张分为虚实两大类,虚包括肝肾阴虚和气血虚弱型,实包括风湿寒邪侵袭,痰湿内阻和气滞血瘀型。
  (1)外邪痹阻
  中年以后,肝肾不足,气血渐虚,卫外不固,风湿寒邪乘虚入侵,导致气血瘀滞,搏结于颈项筋骨,经脉不通,筋骨肌肉失于气血的温煦和濡养而致。
  症见:头颈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处,喜热恶寒,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后颈部可触及到条索状物和压痛点,上肢沉重无力,伴有头沉、胸闷、纳呆等症状,舌质正常或发黯,舌体肥胖或有齿痕,脉沉迟或弦滑。
  治法:祛风散寒、舒经通络除痹。
  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15g,防风12g,当归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黄芪15g,片姜黄12g,生姜6g,苏木10g。
  本方益气和营,祛风利湿,为风邪偏胜,麻木较重者而设。若疼痛剧烈、寒邪较盛者,加制川乌、附子、细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湿邪偏胜者,可加海桐皮、 莶草、路路通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2)痰湿阻滞
  中年以后肾气渐虚,气化无力,水不得化气,即停蓄而为痰饮;且体虚易招风邪侵入,风痰相搏,阻滞颈部经络而发病。
  症见:头项强痛,肩臂酸胀不适,肢体沉重,伴有头重脑胀,胸脘满闷,少食多寐,苔白腻,脉沉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通络。
  方药: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12g,黄芩10g,陈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姜半夏9g,白芥子10g,地龙12g,胆南星10g。
  本方燥湿化痰,理气通络。若兼见瘀阻经络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龙以助其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力;若兼见有风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灵仙等以祛风湿,止痹痛;若兼见眩晕者,加天麻、白术;兼见胸痹者,加丹参、瓜蒌、郁金。
  (3)气滞血瘀
  由于外伤和劳损,使椎体缘组织间隙出血而成瘀,瘀血阻滞经络发为本病。
  症见:头颈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夜间加重,伴有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失眠健忘,惊惕不安,胸闷胸痛,烦躁,面色不华,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多细涩和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方药:化瘀通痹汤加味。当归18g,丹参30g,鸡血藤21g,制乳没各9g,元胡12g,葛根18g ,透骨草21g,姜黄12g,穿山甲10g,地龙12g。
  本方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偏寒者,加桂枝、制川草乌、细辛;偏热者加败酱草、丹皮。若气虚者加黄芪;若兼见痰湿者,加白芥子、胆南星;若兼有胸痹者加薤白、郁金、瓜蒌、半夏。
  (4)气血虚弱
  年老体弱,气血衰少,气虚则腠理不密,风湿寒邪乘虚侵袭,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血虚筋骨失去濡养皆可致病。
  症见:头项酸痛不适,肩臂麻木不仁,少寐多梦,自汗盗汗,头昏目眩,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女性患者每于月经后症状加重,或经期紊乱,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通络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15g,赤白芍各12g,桂枝10g,鹿角粉6g(分吞),鸡血藤1 5g,生姜6g,大枣4枚。
  本方益气温经,和营通痹。若兼风湿者,酌加灵仙、透骨草、葛根、羌活、炒苍耳子等,以祛风湿、止痹痛;若兼瘀血者,酌加地龙、桃仁、红花、当归尾等以助其活血化瘀之力;若兼有肾虚者,酌加淫羊藿、菟丝子、狗脊等,以补肾阳、通督脉。
  (5)肝肾亏虚
  肾藏精、主髓;肝藏血、主筋。年老体弱,肝肾精血日渐亏少,筋骨失去滋荣而致。
  症见:肩颈不舒,头脑胀痛,眩晕耳鸣,不可转侧,伴神疲乏力,健忘少寐、腰膝酸软,舌体瘦、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
  治法:益精补肾,滋阴熄风。
  方药:左归丸加味。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菟丝子10g,生白芍12g,生石决明15g,当归9g,炙甘草9g,黄精24g。
  本方能滋补肝肾真阴而熄风。若兼有风湿者,加灵仙、 莶草、鹿衔草祛风湿止痹痛。
  
  治疗颈椎骨质增生有哪些中成药?
  (1)抗骨质增生丸
  药物组成:熟地3份,肉苁蓉2份,鹿衔草2份,骨碎补2份,淫羊藿2份,鸡血藤2份,莱菔子 1份。
  功效:补益肝肾,通经活络,强筋健骨。
  主治:退行性颈椎病。
  用法用量:每次5g,每日2~3次。
  (2)骨刺丸
  药物组成:熟地、骨碎补、炙马钱子、鸡血藤、肉苁蓉各60g,三七、乳香、没药、川芎各30g。
  功效:补益肝肾,通经活络。
  主治:骨质增生。
  用法用量:每次1丸(9g),早晚各1次。
  (3)天麻丸
  药物组成:天麻、木香、人参、赤茯苓、羌活、白芷、天蓼木、川芎、当归、麻黄、乌蛇、白附子、龙脑、鹿角胶、菊花、生地、细辛、牛黄、麝香。
  功效:益气祛风,宣痹止痛。
  主治:虚损伤风,手足无力,肢体干燥,风痹不仁。
  用法用量: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0丸,每日3次,温酒下。
  (4)六味地黄丸
  药物组成: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功效:滋养阴精,补益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等症。
  用法用量:每次1丸(9g),每日3次。
  (5)虎潜丸
  药物组成:龟板、熟地、黄柏、知母、虎骨、锁阳、干姜、陈皮。
  功效:补益肝肾。
  主治:肝肾不足,筋骨痿软。
  用法用量:酒或粥糊为丸,桐子大,每次10丸,每日3次。
  (6)舒筋活络丸
  药物组成:当归、木瓜、川芎、桂枝、桑寄生、秦艽、威灵仙、地龙、独活、赤芍、川乌、骨碎补、防风、天麻、虎骨胶、五加皮、胆南星、乳香、没药、熟地。
  功效:舒筋活血,祛风通络。
  主治:风湿寒痹,筋骨疼痛,麻木拘挛。
  用法用量:每次6g,每日3次。
  
  治疗颈椎骨质增生有哪些土单验方?
  (1)颈椎病方
  药物组成:鹿角片、鹿角胶各10g,仙灵脾30g,生熟地、肉苁蓉、牛膝、川芎、葛根各10g ,骨碎补、赤白芍、木瓜、杜仲各15g,泽泻20g,茯苓12g。
  功效:温阳通经,活血祛风,解肌止痛。
  主治:颈椎病。
  用法用量:水泛为丸,每服6g,每日3次。
  (2)何氏颈椎病方
  药物组成:熟地15~25g,丹参、桑枝、生麦芽、当归尾各10g,鹿衔草10~15g,骨碎补1 5g,肉苁蓉6~10g,生蒲黄20~25g,鸡血藤15~20g,蛇蜕6g。痛重加元胡、制乳香、制没药各10g;高血压减肉苁蓉;患肢胀痛,活动障碍加伸筋草10~15g,田三七2g。颈部软组织及上肢酸痛,增用川芎嗪、当归、丁公藤注射剂各2ml局部注射。
  功效:补益肝肾,养血通经,祛风止痛。
  主治:颈椎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3)益气活血散风汤
  药物组成:黄芪、党参、丹参、川芎、白芍、生地、桃仁、红花、香附、地龙、葛根、穿山甲、地鳖虫、威灵仙各9~12g。血瘀甚者加穿山甲、制乳香、制没药;胃纳不振加山楂、神曲;脉细无力加黄精。
  功效:益气活血,祛风通络。
  主治:颈椎病神经根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4)通化调理汤
  药物组成:丹参、葛根、黄芪、大枣各18g,桂枝6g,赤芍12g,当归12g,白芷9g,羌活12g ,地龙9g,炙甘草6g。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主治:颈椎综合征。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5)鹿丹汤
  药物组成:鹿衔草、丹参、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苡仁、威灵仙各12g。面色白,腰膝酸冷加杜仲、补骨脂、熟附片、肉桂等;胸闷肋胀,肢体肿胀不适者加木香、元胡、枳壳、乌药等;疼痛固定不移,刺痛,舌有瘀点加桃仁、红花、制乳没等;风湿寒邪留而不去,症见游走疼痛,或痛遇寒加重,或沉重身困等,选加防风、秦艽、桂枝、羌活、独活等。
  功效:补肾通络,养血荣筋。
  主治:颈椎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6)桂枝葛根汤
  组成:桂枝18g,白芍18g,甘草12g,葛根25~40g,生姜6g,大枣6g。
  用法:水煎服,20天为1疗程。
  功效:解肌舒筋,调和营卫。
  主治:颈椎病。
  加减:局部冷甚加附子;颈项沉困加羌活、独活;手臂麻木加当归、川芎、川牛膝;病程较长者加天麻、全蝎、地龙;肾虚加鹿角霜、山萸肉、仙灵脾。
  (7)颈病清晕饮
  组成:天麻、钩藤(后下),蔓荆子、生白芍、首乌、丹参、白菊花、青葙子、生龙骨、玄胡、姜黄、寄生各12g,当归9g,川芎9g,生牡蛎15g,石决明20g,杜仲15g。
  用法:水煎服。1剂药煎3次,每1次煎时先将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先煎煮沸15分钟,再纳入天麻、蔓荆子、川芎、当归、生白芍、首乌、丹参、青葙子、玄胡、姜黄、杜仲、寄生、煮沸10分钟,再加入钩藤、白菊花,继续煮沸3~5分钟,即可取药液服用,2煎3煎将上药煮沸10~15分钟即可,日服3次。
  功效:和血、活血、潜阳、镇逆。
  主治:颈椎病椎动脉型。
  呕吐加竹茹12g,法半夏12g;烦躁不安加琥珀15g,研末冲服;小便黄赤加车前子12g,茯苓 12g。
  来源:《中国中医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1990年12月
  (8)葛根二藤汤
  组成:葛根30~60g,鸡血藤30~60g,钩藤10~30g。
  用法:水煎服,日1剂,15天为1疗程。
  功效:活血化瘀,宣痹通络,解痉止痛。
  主治:颈椎病。
  加减:眩晕呕恶,苔白腻加天麻、白术、清半夏、茯苓各10g,苔黄腻加竹茹、橘红、枳实各10g;枕部头痛加川芎、羌活各10g;颈项痛重加僵蚕10g;巅顶痛加藁本10g;头晕不清加菖蒲、菊花各10g;双侧头痛加川芎、蔓荆各10g,额连目眶痛加白芷10g;久痛或有外伤史酌加全蝎10g,蜈蚣1~2条;背胀痛加羌活、姜黄、白术各10g;胸痛及背加丹参15g,瓜蒌3 0g,薤白10g;手臂麻加桑枝15~30g,伸筋草15~30g;臂痛不举加土鳖虫、地龙各10g;颈椎骨质增生加灵仙20g或炮山甲10~15g;肢冷畏寒背凉选用桂枝、淫羊藿、肉苁蓉、鹿角霜各10g。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991年第1期。
  (9)活血通络汤
  组成:当归20g,葛根20g,赤芍15g,川芎、桃仁、红花各10g,鸡血藤30g,川牛膝18g,桂枝6g,地龙12g,灵仙12g,全蝎8g。
  用法:水煎服,日1剂,30天为1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除痹止痛。
  主治:颈椎病。
  加减:偏肾气虚加杜仲18g,寄生24g,续断15g;偏气血亏虚加党参、熟地各15g,黄芪24g ;偏寒凝气滞加川乌、仙灵脾各10g,干姜8g;偏脾虚夹湿加橘红10g,茯苓15g,白术12g。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
  (10)除痹逐瘀汤
  组成:葛根30g,当归15g,川芎12g,红花9g,姜黄12g,刘寄奴15g,路路通30g,独活9g,白芷12g,威灵仙12g,桑枝30g,胆星9g,白芥子9g。
  用法:水煎服,日1剂,服6剂后停药1天,12天为1疗程。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主治:颈椎病风湿寒痰痹阻型及由此引起的肩臂疼痛、手指麻木。
  加减:气虚加黄芪30g;热郁经络加双花藤30g;兼有内热,苔黄、口苦,加黄芩、栀子、龙胆草各9~15g;寒象明显,加制川乌、制草乌各9g。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984年第1期。
  
  治疗颈椎骨质增生有哪些外用膏药?  
  (1)鹳草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老鹳草27g,生虎骨72g,防风27g,红花18g,木瓜27g,怀牛膝18g,骨碎补27g,青风藤27g,功劳叶18g,当归27g,麻黄9g,海风藤27g,上药用香油7500ml炸枯去渣滤净,炼沸,再入漳丹2700g,搅匀成膏,每膏药油7500ml兑乳香面、没药面各27g,麝香 3.6g搅匀,每大张净油30ml,小张净油15ml。
  功效:散风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颈椎病气滞血瘀型。
  用法:贴患处。
  (2)石虎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石斛60g,生虎骨120g,赤芍45g,白及30g,川芎30g,羌活45g,桂枝60g ,生杜仲45g,生地120g,川乌30g,白蔹30g,生山甲30g,独活45g,麻黄30g,透骨草60g ,当归120g,生草乌30g,红花30g,大黄30g,防风45g,甘草30g。以上药料用香油7500ml ,兑肉桂面45g,乳香面30g,没药面30g,麝香1.5g,血竭面45g,广木香面1.5g,公丁香面1.5g。搅匀。每大张净油30ml,小张净油15ml。
  功效:祛风散寒,舒筋活血止痛。
  主治:颈椎病经络痹阻型。
  用法:贴患处。
  (3)骨刺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威灵仙、五加皮、姜黄、三棱、独活、穿山甲、细辛、秦艽、紫葳、文术各30g,血竭、木瓜、牛膝、红花、皂刺、蒺藜、乳香、没药、茜草、川芎、透骨草、五灵脂、防己、白芥子、赤芍、路路通各15g,生桃仁、生香附、木鳖子、冰片、生川草乌各60g ,生马钱子240g,麝香1g,广丹750g,香油1500g。麝香、血竭、冰片、三七研细密封备用。将生马钱子、生川草乌、生香附、生山甲入油锅内浸泡1周,然后用慢火煎之,待药渣呈黑色捞出,再将余药入锅内,慢火煎至油能滴水成球入广丹,不停搅拌,待油由红色变为绛色时离火,待油温冷至60度左右时,将研细密封的药物放入。继续搅拌至凝固,摊于布上( 厚约0.2cm)即成。
  功效:消骨刺,止疼痛。
  主治:颈椎病。
  用法:患处外贴,每张可贴5~7天,贴5~10张为1疗程。
  
  治疗颈椎骨质增生常用哪些药敷方法?  
  (1)颈康热敷方
  药物组成: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海风藤、乳香、没药、木香各15g,桑枝30g。
  功效:疏风通络,活血化瘀。
  主治:颈椎病经络痹阻型。
  用法:炒热布包敷患部,每次半小时,每日2~3次。
  (2)增生热敷粉
  药物组成:红花、桃仁、松香各6g,当归、生南星、生半夏各12g,生川乌、羌活、独活各9 g,白芥子、冰片各3g,细辛、牙皂各4 5g,樟脑15g。
  功效: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散寒止痛。
  主治:骨质增生。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酒炒,热熨患处,凉后继续加热,每次7~8小时,每天1次。
  (3)食盐热敷方
  药物组成:食盐。
  功效:活血散寒止痛。
  主治:颈椎病,头项、胸背、肩臂、上肢酸沉麻木。
  用法:炒热,每晚临睡觉前敷患处,每次30分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用什么中成药降糖好
5种治疗糖尿病中成药,降糖效果好,且滋肾养阴,止渴生津
治疗糖尿病的降糖中成药
黄芪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
治疗糖尿病验方、上消、中消、下消渴秘方名方
糖尿病4个证型名医疗法,终于找齐了!不收藏损失大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