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字研究】董作宾的甲骨人生之一

*图片文字仅供欣赏学习,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董作宾(1895~1963)字彦堂,又作雁堂,号平庐,男,汉族,温县林肇乡董杨门村人。他29岁前,从未放弃学业,自1923年起,曾以旁听生资格就读于北京大学。1925~1927年,先后在福建协和大学、河南中州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28~1946年,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任通信员、员、研究员及代理所长等职。1947~1948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大陆解放后,移居台湾和香港,长期担任台湾大学历史语言所所长、教授。其间曾于1956~1958年任香港大学、崇基书院、新亚书院和珠海书院研究员或教授。

他一生主要从事甲骨文考古与研究。世所公认,他是全国甲骨学中少有的几个大师级学者之一。在中国学术界,曾有'甲骨四堂'之说。四堂者,雪堂罗振玉、观堂王国维、鼎堂郭沫若、彦堂董作宾也。

篆刻郎遇到贵人

“堂堂堂堂,郭董罗王”,说的是“甲骨四堂”。20世纪前半叶,甲骨学勃然兴起,成为学术界的一门显学。一批饮誉海内外的大学者应运而生,其中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四人成就卓著,恰巧他们的字均有一个“堂”,分别为“鼎堂”、“彦堂”、“雪堂”、“观堂”,随之,“甲骨四堂”之说便广为流传。钱玄同常效古法将号缀于名字之前,称为疑古玄同。他首先将郭董罗王并列,赞扬他们在甲骨文研究中的成就。“四堂”之中,终生专注于甲骨学,用力最勤、成就最多的,当推“彦堂”董作宾。

董作宾,原名作仁,字彦堂,又作雁堂,号平庐。祖籍河南温县。因家乡遭灾,董家青年董士魁背井离乡,只身到南阳谋生,先是打短工,后到一家店铺当店员。店主没有儿子,看士魁孤身一人勤奋能干,就将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夫妻两人就经营这家小店。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仲春,长春街一座临街小店的住宅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这个婴儿即董作宾,婴父董士魁此时已过不惑之年。

董作宾6岁入私塾学习,他聪颖过人,又刻苦努力,先后博览《四书》、《五经》及诸子百家学说。这时,甲骨文字刚刚被发现,董作宾毫不知晓。他与甲骨之间的缘分,还很遥远,不过,冥冥之中发生的事情,似乎有某种暗示。当时与其家杂货店为临的是一个叫“吉祥斋”的刻字店,店主周文金技艺高超,闻名宛城。少年董作宾常到周文金的刻字店去玩,细心观察各种雕刻技法,久而久之,迷上了篆刻。10来岁时,董作宾开始手痒,没有石料,他就捡些厚而密实的瓦片,磨成小方印形状,拿母亲纳鞋底的铁锥子“剜之”,竟然能“粗成文理”,颇有点意趣。 周先生喜欢上了这个与自己有同好的孩子,尽力教他一些技法。周家有本《篆字汇》,董作宾时常借来观摩,沉浸其中。

12岁的时候,董作宾转了个私塾,与比他年长两岁的郭宝钧成为同学。两个孩子一见相悦,结交为最好的朋友。后来董作宾到安阳做第一次考古发掘时,在河南省教育厅工作的郭宝钧出面帮他协调地方官员,并与他一起进行发掘,后来也成为著名的考古学家。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殷墟考古第一人、中国考古学泰斗,都与河南大学有重要关系!
【经典临摹】原来甲骨这么临——董作宾录甲骨文武乙卜辞
董作宾先生的 甲骨书法及篆刻作品展示
董作宾先生甲骨文书法及篆刻作品
【董作宾先生的 甲骨书法及篆刻作品
董作宾 甲骨书法 篆刻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