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四谜,大脑与智力:何必如此聪明

没有人怀疑爱因斯坦的聪明,爱因斯坦自己也不怀疑,所以他决定在死后把脑袋献出来让生物学家们研究。1955年,这一许诺兑现,他的大脑不但被保留了下来,而且被切成二百四十片。这当然是个极好的研究材料,当人们意识到大脑研究很重要的时候,很多学者争先恐后,必欲得到这么一块切片而后已。他们都希望从这个神奇的大脑中找到人类智力的线索。但他们得出的第一个确切的结论却是:爱因斯坦的脑容量并不比普通人的大。
  

用老实人的话说:他的大脑甚至要比普通人的平均值要小。
  

这一结果当然不能令人满意,所以此后很多学者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也确实发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但没有一条能够有力的证明,这些不同结构与智力有直接的关联,相反,倒是一些确切的结果表明这个神奇的大脑似乎确实很普通。
  

比如,有个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爱因斯坦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对神经胶质细胞比例相对较低,当时他们准备宣布这是超凡智力的来源之一,然而事与愿违,医学专家们看到了这一结果后很快指出,这种比例只能导致自闭症,而不是导致聪明。
  

事实正是这样的,爱因斯坦具有一切自闭的症状,他说话很晚,生活很封闭,很少与外人联系,做事心不在焉。所有这些都曾被视作天才科学家标准风范,谁能想到在现代医学那里,这都是自闭症的经典表现。
  

迄今为止,对爱因斯坦大脑的研究没有得出一项令人满意的结论,特别是与其非凡智力挂钩的努力基本付之东流,论文是出了不少,但大多是无关痛痒的自我娱乐,因为爱因斯坦的大脑毕竟能引起大众的关注,用这个家喻户晓的传奇性的大脑做出来的论文自然与用一头猪的大脑的结果更让人感兴趣些,但也仅此而已。
  

总体而言,这些研究没有满足人们对偶像的崇拜需要。有人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具备爱因斯坦这样大脑的人多的是,所以重要的不是大脑,而是学习的机会和思考的兴趣。这似乎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确切的信号:现在还无法解释天才的真相,天才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看你如何定义天才。
  

而天才事实上是不可定义的,因为这与大脑的复杂结构与工作机制有关。
  

我不想用一大堆解剖学术语和字母来介绍大脑的结构,那样会让读者在看明白问题之前首先就晕倒在电脑前。我们不妨把大脑看作一张地图,上面会分为很多区域,每个区域分管着不同的工作,有的负责语言,有的负责空间关系,有的负责行为,此外如情绪、注意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等,都有相应的负责区域。定义天才的难点在于,你不能全面衡量所有区域的整体水平。而如果只以单独区域作为标准的话,说不定某些神经病人的表现更为抢眼。

如果仅从解剖学上看人的大脑,可以说平淡无奇,吃过猪脑的都知道,像一块豆腐。但事实上它的内在结构极度复杂,一个普通人的大脑约有一百多亿个神经元,这个数字和七百万平方公里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树木数量相近,另外还有一千多亿个神经胶质细胞,那就相当于十个亚马逊雨林了。每个神经元都不是独立的,与其他神经元之间都存在着几万甚至十几万个连接,像亚马逊雨林中的树叶那样密集,这样就形成了极其繁杂的神经网络。通过眼睛、耳朵和皮肤等感官收集进来的信号就在这网络之间传递,在神经元或者其他部位进行储存,然后大脑根据需要作出相应的指令。所以,大脑控制着人体的主要活动,包括感情。而如此宏大的网络,人一辈子平均只能用到其中的十亿左右神经元,其他部分基本不动。
  

也就是说,普通人只要拥有当前十分之一的大脑就足够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无需轻率的盛赞某个人是难得的天才,因为似乎每个人都有取得非凡成就的潜力,但看你对这潜力挖掘的程度如何。
  

从受精卵开始,大脑从无到有到极度复杂化,现在已是一个可以研究的过程。受精后大约十二天时间,开始出现神经元,一个月后,一个简单的大脑已经形成。从第二个月开始,大脑开始快速生长,要比其他器官长的更快,特别是第三个月,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胎儿的大脑迅速增大,这个月是决定细胞神经元数量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段时间提供充足的营养,大脑将会得到更好的发育。
  

接下来神经元开始移动,这种移动的机制并不清楚,不过有一点很清楚:神经元的数量虽然重要,但它所处的位置则更为重要。而引导神经元移动的极有可能就是神经胶质细胞,它们似乎为神经元铺设了一条简单的轨道,神经元会在这轨道上滑行以到达自己合适的位点。
  

神经元就这样不断增生并分布到正确的位置,像洋葱一样一层层堆积起来,一共会堆起六层,这样大脑逐渐生长。到九个月时,一个正确的大脑已基本装配就绪。这么大的脑袋对母亲已经形成了威胁,所以余下的生长阶段要移到体外进行。
  

那是在出生后的两个半月直到两岁之间,婴儿的大脑会再次迅速增大,而这一时期是神经元之间形成连接最多的时间,也就是婴儿接受大量外界知识的时间,可能是这个新世界的信号刺激太过密集与强烈,所以神经连接急剧增加,这种速度是如此之快,你给小宝贝唱一支儿歌的时间,它们的大脑中已经长出了十几万个连接。所以在半年时间内,小家伙的大脑要增大一倍以容纳这些神经连接。此后几年内大脑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大概到五岁时,已非常接近成年大脑了,此后增长速度才开始放慢。所以小孩看起来都是大头娃娃,因为它们的身体发育速度远远没有跟上大脑发育的速度。

 

长成以后的大脑平均质量约有,古人曾把“二斤半”当作是脑袋的代名词,那确实是砍下来称量后得出来的比较靠谱的数值。
  

因为经常分析判断很多问题,所以大脑耗氧量特别大,全身四分之一的氧气都供应给了大脑,所以它才能日夜不停的工作,主要任务是调配身体的所有机能,即便是在熟睡的状态下,大脑仍然有百分之八十的背景工作,就像是待机的电脑,随时可以投入运行状态,只不过我们对这些背景工作察觉不到,否则我们就日夜难安啦。
  

令人吃惊的是大脑几乎不会完全停止发育,就算是二十岁以后的成年人,只要不停止用脑,并且保持适当的刺激,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仍会持续生成。而且,不同的刺激可以引发不同的大脑生长方式,事实证明我们的大脑存在高度可塑性,这也是人脑存在巨大潜能的源泉之一。
  

如果评选人类最值得引以为傲的地方的话,大多数人可能会把选票投给大脑,它让我们接受并处理各种信息,给我们发号各种命令,而且我们对它绝对言听计从,它让我们坐下,打开电脑,上网,然后浏览各种我们喜欢的内容,事实上就是大脑喜欢的内容。
  

某种意义上说,当我们提到“我们”这个词时,简直就是在代指我们的大脑。我们没有办法不喜欢“我们”自己,我们也没有办法不为“自己”而感到骄傲。
  

从数字上来看,我们的大脑确实有值得骄傲的地方。

 

脑容量是表示脑袋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可以间接衡量不同动物间的脑部发育情况。用细沙填充颅腔,然后把沙子取取出来用量杯测量体积,就可以知道脑容量了。现在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比任何灵长类动物都大,最重要的比较来自于大猩猩,这家伙和人类的体重相近,有的甚至比人还重,但脑容量仅是人类的三分之一。被视为人类近亲的黑猩猩的脑容量也只有四百毫升左右,容不下一瓶白酒,而人类的脑壳可以装下大约三瓶白酒。因为脑容量小,所以黑猩猩几乎没有额头,它们眼睛上面就是头发,外加几道皱纹,看上去老态龙钟。而人不然,眼睛上面有好大一块裸露的皮肤,被颅骨撑的发亮,是一块光闪闪的招牌,上面似乎写着几个大字:我很聪明。
  

所以很多人都喜欢把自己的大脑袋显露出来,包括一些领袖级人物。
  

人类的脑袋不只在灵长类动物中可以称王,在哺乳动物中也首屈一指。当身体尺寸大致相同时,人类的大脑大约是其他哺乳动物的七倍大小。当然我们不应该和大象或鲸鱼的大脑相比,它们的大脑约是人类的6倍,但我们知道原因何在,它们的脑袋大,只是因为个头太大。也就是说,与同等身材的其他动物相比较时,人类的脑袋显得很特殊。
  

这似乎确实值得骄傲,但同时也最容易引起误解。我们很容易形成这样的观念,脑袋越大的动物越是聪明,进而形成这样的推理,脑袋越大的人也越聪明。进而,还会产生更深一级的迷惑,人类为何会凭空拥有如此卓越的大脑呢?难道真的得益于神之引导吗?你看老鼠,它们比人类出现的时间早的多,但它们依然獐头鼠目。
  

根据深入的研究,证明人类的脑袋大小变化并没有超越自然选择的控制。拿蚂蚁来说,蚂蚁的脑袋确实小,从这方面来说,我们有理由鄙视它们,它们甚至都谈不上拥有脑袋。但生物学的道理很简单,蚂蚁的脑袋小并不是因为它们被上帝所抛弃的缘故,而是身体大小决定了它们只能拥有那么多神经元,而且也只需要那么多神经元。它们如果拥有像人类这么大的脑袋那就是浪费和负担。
  

蜜蜂会同意这种观点,它们的大脑只有一立方毫米,大约一百万个神经元,但是它们仍然能做很多复杂的事情,它们战斗,采蜜,互相交流,饲养后代,保护蜂王,有时也需要谈谈恋爱和交配。甚至有人认为蜜蜂比婴儿的学习能力都强。
  

换句话说,它们脑袋虽小,但并没有影响它们的生活和繁殖。
  

类似的道理,人类的大脑袋也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已,它并无特殊与不可理解之处。

 

比如,时常被人类鄙视并严厉打击的老鼠等啮齿类动物,它们的脑袋相对较小。它们之所以没有进化出人类一样的大脑袋,是因为啮齿类动物的大脑结构与灵长类有着根本的不同,它们的神经元体积与脑袋体积成比例增长,也就是说,如果脑袋越大,则神经元也越大,所以脑袋的增大并不能带来神经元数量的增多,信息处理能力也就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既然如此,它们为什么还要大脑袋呢?这一原则还约束了啮齿类动物的体型,因为体型越大,需要的脑袋也越大,既然脑袋大不了,所以体型也大不了。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啮齿类动物都是小个子。
  

而灵长类动物则不然,它们的神经元细胞不会随脑袋增大而增大,所以,一个大一点的脑袋意味着可以容纳更多的神经元,也就是意味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更强。如果一只小鼠要拥有与人类大脑相同的处理能力,它们的脑袋需要比人脑大出六倍,显然,让一只小鼠顶着一个纯净水桶这么大的脑袋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它们只能接受较小的脑袋。当然,对它们而言,那小脑袋已经够用了,它们生活的很好,生殖的很成功,个体数量比人还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它面在人类面前根本没有必要自卑。这一切都是自然选择下的生物规律所决定了的。人类的大脑概莫能外。
  

当然,当我们看着我们的近亲黑猩猩时,我们总会不自觉的产生一丝骄傲情绪,而这骄傲情绪的根源似乎正来自于两者之间差别极大的脑袋。从它们到我们,之间必然发生了某种事情,而正是这些事情使得我们拥有了如此非凡的大脑。根据现在的观点,似乎有理由相信,正是直立行走带来的连锁反应,使我们有可能,也必然走向非凡的智慧之路。
  

要想更好的理解这一点,且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大脑从小到大的基本进化过程。

 

一,大脑进化简史

  细菌没有大脑,但不等于不对环境作出反应,当然这反应的机制极其简单,往往是外界的一些小分子物质,比如糖,或者是阳光,或者是温度,或者自身释放出来的小分子信号,都会让细菌作出趋向性运动。这些信号通过细胞的膜直接传递到细菌体内,然后在细菌体内通过不同分子的接力传递,最终导致了细菌的相对运动。
  

事实上,所有生物在细胞水平上仍然继承着这种古老的应激机制:外界来了信号,通过细胞膜送到细胞内,然后细胞作出应答。只有与环境不断交流信息的体系才有可能产生新陈代谢,这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但是,当生物个体变大时,这种接力式的信息传递手段肯定落后了,它不能很快的把信号传递到生命体内部。比如,如果我住在一个小房间里,外面有人给我送快递,他可以直接敲门,我的母亲听到了这个声音信号,会开门收下快递,然后再交给我,于是我对这个快递产生了反应,这之间不需要复杂的手续,这就是外界信号与内在反应的直接对应关系,因为房间小,所以反应过程很简单。
  

但是,当我住在一个很大的居民区的时候,这个居民区为了安全考虑,不许外人随意进入,这正如生命体一样,外来信息是不能直接进入系统内部的。再有人来送快递时,他就没法直接敲我的门,传达室的老大爷也不能一步步气喘吁吁的跑过来告诉我说有快递,但这并不等于信号无法传送进来,他可以在传达室那里给我的房间打电话,我接了传达室的电话,然后发出指令。这时,外界信号与我的反应之间就多了一个简便快捷高效的连接线,这就是电话。
  

事实上一个大的生命系统就像一个大的居民区一样,是不允许外界信号直接进入的。就算外界信号能直接进入,单靠接力式的传递方法效率也极其低下。当你看到一头狼向你猛扑过来,而你半个小时以后才有所反应,那时你已经是一个死人。所以复杂的生命系统非常需要高效快捷的信号传递的途径,这个途径当然不再是电话,而是神经系统。
  

这就是为什么单细胞生物不需要神经系统而多细胞生物会进化出神经系统的原因,主要的制约因素在于信号的内外交流,它必须有一个信息高速通道,神经正是其中首选。

 

从简单的多细胞腔肠动物开始,细胞逐渐出现了分化,不同的细胞担负不同的任务,为了协调各细胞之间的工作,出现了专门传递信息和协调机能的细胞,这就是神经元细胞。这些特别的细胞刚出现时是散在分布的,就像是满天星斗中特别明亮的几粒星星,不断处理着相近细胞的联络业务。当生物体积进一步增大时,这种低效率的处理方式已不再适用。从水螅开始,神经元开始彼此形成网状结构,信号可以在网络间传播,处理效率进一步提高。
  

等动物发展到蚯蚓这个水平时,因为个体急剧增大,对信号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低级的神经网络已难以满足需求,这时神经细胞开始聚在一起形成许多小团,这就是神经节。特别在头部咽上和咽下两个部位,神经节非常发达,也就是说,从这个面条一样的动物开始,动物学开始出现了头部概念,在那里,将要产生大脑。
  

蜘蛛的感觉器官和有关的神经节聚集更加靠前,已经形成了真正的头部。但现代意义的大脑需要神经细胞继续增多并且相对集中,这一任务在早期鱼类那里得以实现。然后是两栖动物,它们的大脑已经有了左右半球之分。爬行动物则出现了大脑皮层,这又是一次飞跃,从爬行动物开始,大脑正式成为机体活动的最高调节和指挥中心。
  

我们很少认为爬行动物是聪明的动物,因为它们的大脑皮层太薄了,只有区区一层细胞。直到早期哺乳动物才又长出了一层细胞。随着高级哺乳动物的出现,大脑皮层持续增大折叠,形成沟回结构。到了人类这里,已经比爬行动物多出了五层细胞,展开面积达到二十多平方米,全面负责人体的知觉、记忆、语言、思维、想象等活动,特别是记忆能力空前强大,容量几乎无限,思维想象能力更是天马行空,这时已没有什么能阻止人类向更高的智能水平迈进。
  

大脑的进化过程与人类的一个特殊社会现象非常接近,那就是政权的产生。在人类社会的低级阶级,比如一两个人独处山林时,它们不需要领袖。随着人口的增加,会出现初级的政权形式,就是散在的部落政权,相当于散在的神经元。后来人口继续增加,各部落之间开始出现联系,后来散在的部落将不得不形成相对集中的城邦,这相当于神经节。城邦政权的出现是不是有利于当地人口增加,我不敢断言,但可以肯定,因为聚居,需要处理的信息不断堆积,更为集中和独裁的国家政权将由此而产生。
  

没有一种社会现象能超越自然选择的监控,甚至国家政权也是如此。国家的出现正如大脑的出现,都是生物进化的必然产物。

 

可以看出,自然选择造就了大脑并不令人奇怪,令人奇怪的是自然选择为什么能够造就如此杰出的人脑。
  

人类大脑的腾飞并不能找到一个清晰的起点,或许我们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五千多万年前的一种猴子身上,有人称之为恐猴,它拥有当时世界最大的大脑,比同时代的其他哺乳动物脑袋平均大了三倍,正是它奠定了灵长类动物及人类大脑的基础,或者说,人类只是继承了恐猴的大脑迅速增长模式。
  

在发现露西之前,大部分学者相信,只有大脑先增大,直立行走才有可能,因为直立行走需要大脑拥有平衡控制能力,而一个较小的大脑似乎很难做到这一点。但露西的大脑结束了这场争论,因为直立行走的露西的脑容量只有四百多毫升,所以,因果关系必须颠倒过来:人类先有直立行走,然后才为大脑增容提供了可能。
  

露西的大脑与现代黑猩猩的脑容量相差不多,但是据研究推测,尽管脑袋不大,露西的战友们却已经具备了相当复杂的行为能力。也就是说,那么小的大脑并没有限制早期人类行为复杂化的倾向,四百毫升的大脑用起来效果已经相当不错了,正如现代黑猩猩可以搞政治阴谋一样,它们甚至可以在丛林中设置陷阱捕获猴子,从而吃上一顿肉食补充蛋白质。它们还会制造很多工具,享受各种群体生活的福利,无忧无虑,安享天年。
  

生而如此,夫复何求?
  

但是,人类的大脑却并没有停止前进,当黑猩猩的脑容量停留在四百毫升水平不再上升的时候,人脑却突然冲刺,在此后的二百万年时间里迅速增大,而且是连续增大了三倍,迄今为止,没有哪种动物的大脑增加速度能达到如此惊人的速度。
  

当人类的大脑增大到七百五十毫升的时候,那时已经远远的把其他灵长类动物甩在了后面。有学者认为,七百五十毫升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数字,根据某种计算,脑容量超过七百五十毫升就可能发展出高级的智力。
  

人类并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我们的大脑仍在继续向前飞奔,直到又长出了一个七百五十毫升才突然刹车。此后我们的脑容量不再增加,不是不能增加,而是不敢增加,否则母亲因难产而死亡的比例将大大提高,大脑袋胎儿在出生以前会就被自然淘汰掉,支持大脑袋的基因也因此永无出头之日。
  

人类大脑的持续增大可能是因为直立行走而带来的狩猎技能的提高,从而导致营养水平的提高,营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好处是全方位的,它为人类长出更加高大的身体奠定的物质基础,因此,大脑的增大有部分原因是身体增大所造成的结果。
  

但这只是机械性的解释,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和人类拥有近似体重的大猩猩的脑容量依然是四百毫升左右,所以身体大小并不是决定因素。如果脑袋的增大不是身体增大的结果,那么就必定与智力提升有关。也就是说,人类变得比预期的要聪明。根据科学原则,超出预期的东西必然有超出预期的理由,所以,人类的大脑袋必须要有一个超出预期的生物学解释。
  

自然选择从来不允许没有道理的事情发生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人类如此杰出的大脑呢?
  

难道,真的有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在暗中导引?

 

二,人脑为何变大?

根据主流的观点,人脑变大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得双手得到解放,这对于双手而言是亦喜亦悲的事情,喜的是双手更加灵活,悲的是必须因此而为人类完成更多的工作。很多工作都是前所未有匪夷所思的,比如制造复杂的工具,处理繁杂的食物等等,而要很好的完成这些任务,必须有个优秀的大脑来进行全程指导。
  

这是一个加速的过程,因为解放出来的双手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世界和无限多的难题,难题的数量与复杂程度远远多于双脚。一头狮子抓到一只猎物以后,会用牙齿咬死猎物,此后它们的前肢没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至多配合着把肉块压稳方便啃食而已,前肢因而对大脑不会提出多么复杂的请示,当然大脑也就不必考虑给予前肢更多的指令,所以狮子的大脑发达程度与前肢工作难度是相互配合的,即,因为任务平凡,所以大脑简单。
  

而人类则不然,人类的双手不只满足于捉住猎物,杀死猎物,运送猎物,还要尝试着更加高效的处理猎物以期获得更多的肉食,比如剥皮、清理内脏、砸开硬骨、甚至钻开头骨等等。更重要的是人类是杂食的,我们不是松鼠,只需要学会处理松果就行了。我们几乎无所不吃,这导致双手需要处理的样本种类繁多。不同的食物必须有不同的处理技巧,而不同技巧的指令全部要贮存在大脑中,不管这种技巧是学来的,还是天生就有的。
  

这一说法有一个坚实的客观依据,人类手掌心中分布着大量的神末稍,感觉能力是所有动物中最为敏锐和精细的,无论柔软的、坚硬的、光滑的、粗糙的,或是冰冷的、温暖的,甚至不需要眼睛的观察,双手就可以给大脑一个明确的指标。
  

摊开我们的双手和黑猩猩比一下,你就会立即知道这种区别意义何在,那远不只在于获取食物,还在于享受性感。用黑猩猩的双手来抚摸我们的器官,那感觉恐怕无论如何也说不上温柔,当然更难以激起情欲。所以双手感觉的复杂程度与人体的裸露皮肤也有着极大的相关性。
  

无论为了食还是色,我们的双手都需要有更加强大的大脑来支配与享受。
  

一旦人类的大脑启动了解决难题的程序,就会向越来越复杂的层面挺进,所以双手的灵活程度与大脑的处理能力必须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使得这一过程显示出越来越复杂的倾向,而不是使事情变得越来越凌乱。事实证明,我们处理食物的能力越来越强,做各种工具也越来越熟练,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大脑也越来越强大。
  

而双手还远远不是使得我们大脑增大的全部因素。

 

解放双手带来的技能要求只是大脑增大的动力之一,因为直立行走而导致的人类视野的开阔,因而需要处理的信息量的增加,则是大脑增大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记忆,小时候会因为一段的回家的路程而和爸爸撒娇,在当时的你的眼里,那段路程是如此的漫长,以至于不惜动用眼泪来冲淡行走所带来的劳累。长大以后你会发现,那根本是一条不值一提的小路。眼界的开阔使你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所以我们在大草原上的所见所得和狮子狒狒猴子等动物都是不同的,本来不敢去踫的对手现在极有可能变成你的腹中美食,或者极早规避危险,人类开始长距离奔跑,并在捕获猎物后找到回家的路,这都需要大脑的引导。
  

长颈鹿的视野也很开阔,但它们无法与人类相比,因为长颈鹿的基础比较薄弱,就好比给一个无知的文盲配一台高级天文望远镜,他可能会看到很多令他眼花缭乱的太空信息,但他没有能力对这些信息进行复杂的处理,也就不会马上产生有创造性的天文理论,所以这些信息会被迅速过滤掉。长颈鹿正是这样的,它的视野虽然开阔,但因为缺少对这些信息作出准确处理的前提条件,所以大部分信息被视为垃圾,只有哪里有树,哪里有狮子,或者哪里有同伴这些信息才是有效信息,才会进入它们的大脑,而它们的大脑应付这些信息已经足够了。

 

前面介绍过人类直立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营养的增加,这可能来源于采集活动,也可能来源于狩猎活动,至于采集和狩猎何者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更重要的比例,现在仍有争论,但有一点是无可否定的,就是人类的狩猎水平在不断提高,所以吃到的肉类越来越多,这给人脑提供更加丰富的组成物质的同时,也向人脑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捕捉更多猎物。
  

问题是直到现在为止,除非人工饲养的家畜以外,很少有什么猎物是可以轻易捕捉到手的,就算是捕捉一只老鼠,也是颇费心机的事情,我们从来不指望一只黑猩猩可以靠捕捉田鼠为生,对它们而言,那是比捕捉猴子更加困难的任务,也就是说,狩猎这种事情是需要智力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只能是故事,对于人类这样的多面杀手而言,智力因素将在狩猎过程中占有更大的比例,我们没有狮子那样强健的体魄,也没有豹子那样闪电般的速度,但我们顶着一个非凡的大脑,完全可以弥补其他硬件方面的不足,我们可以有计划地集体捕猎、设置陷阱、使用棍棒和骨头作为武器等等,所以我们吃到的东西更多,从昆虫到羚羊,从蚯蚓到渡渡鸟,人类来者不拒,丰富的营养将有效的回馈大脑,这是大脑增大的物质基础。
  

一个有趣的事实支持这一理论,现有的野生动物中,在相近体重条件下,食肉动物的大脑比食草动物有明显优势,所以食肉动物才总是能吃到食草动物。这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比如只有吃肉才有能力支撑起更大的脑袋;或者肉食动物在捕猎时需要更好的智力帮助;也或者原因出在草食动物身上,它们的食物得来全不费功夫,所以不需要花费代价去增加大脑,毕竟,从草里面挤出一点营养来也不容易;而且,一个更大的脑袋在逃跑时也累赘不是?
  

这个有趣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进一步证实,此前南美洲是一片隔离的大陆,那里生活很多食草动物,可是没有高级的食肉动物,所以呢,这些食草动物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在漫长的进化岁月里,它们的脑袋没有任何增大的表现。后来它们因此受到了惩罚,当高级食肉动物从北美通过巴拿马海峡来到了南美时,那些脑袋很小的食草动物经不起猎手们的胡吃海塞,很快被吃完了。
  

这说明拥有一个与对手相当的脑袋是何等的重要。

 

双手的使用、视野的增加、狩猎的需要、营养的丰富等等因素都只是人脑增大的部分前提而不是全部前提,人脑增加是伴随着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各种复杂事件的综合结果而不是某个单一事件的结果,可以指向这一结果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非洲草原炎热的气候有利于神经元细胞的增殖;双耳听力的改进;越来越复杂的语言的使用;对触摸感觉依赖性的提高;走出非洲时应对复杂变化的气候条件的需要;或者还有幼态持续的深入发展导致脑袋变圆等等。每一种说法都有一套颇能讲的通的科学道理。比如你可能难以想像脑袋变圆与增大有什么直接关系,但事实上确实有关系。人的头颅与其他动物明显不同,区别在于人的脸比较短,如果长一点就会被讽刺为驴脸,短脸显得圆而可爱,而这不是根本,根本的原因是一张较短的脸不至于让脑袋有前顷的趋势,这让脖子顶起脑袋时更省力气,颈部的肌肉因此而省去了很多牵引力,否则一个直立行走的人整天要用双手去扶正自己的脑袋,就像是扶一顶尺寸过大的帽子一样,那也是一件极其尴尬且危险的事情。
  

所有这些因素中,直立行走是变化的根源,信息量增加是压力,营养的丰富是物质基础,具备了这些要素的大脑完全有理由变大,但这都只是进化论上的前提,而不是直接的生物学原因。就好比你为自己的学习明确了一个奋斗的方向,但具体的过程还要靠你每天脚踏实地的埋头在书本中。
  

人脑增大的直接的生物学原因来自于基因突变。

 

人类基因与黑猩猩的基因相似率达到了99%甚至更高,这让生物学家们感觉非常奇怪,因为这两种动物的外表看起来是如此的不同,以至于让我们很难相信,那仅仅不足百分之一的基因会造成如此天悬地殊般的差别。此时我们不得不改变对基因的认识,现在基本相信并不是基因表达、而是基因的调控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人与黑猩猩的基因就好比是两支人员相同的队伍,但在队伍行进过程中,它们的指挥官却发出了不同的命令,所以这两支队伍的表现就截然不同。这使得研究人与黑猩猩的基因差别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它们的看起来大体相近,所表达的蛋白质也基本一致,而对于某种蛋白表达量多少、某种基因关闭或开放这些调控指令又是难以察觉的,所以难以研究。这正像那两支队伍的指挥官发出的是秘密指令一样,我们不知道它发出了怎样的命令,我们只看见两支队伍向着不同的方向去了。所以我们看到了人与黑猩猩很不一样的外表,而没有搞清楚隐藏在其中的不一样的本质。
  

研究进展虽然缓慢,但总是在进行之中,现在的总体结论是:人脑的增大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200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影响脑袋大小的基因,这个基因只有一百多个碱基,在其他动物身上非常保守,数亿年来很少突变,比如黑猩猩和鸡,分开了三亿年时间,但只有两个碱基不同。这说明这个基因非常重要,一旦发生突变就会造成死亡。
  

但是,在几百万年前,人类祖先身上的这个基因突然加速突变,速度是其他基因突变的七十倍,短期内与黑猩猩拉开了十几个碱基的差异。这种加速度的变化是惊人的,于是研究人员推测,可能正是这个基因导致了人的生成。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个基因的具体任务可能是调控人类大脑容积快速增长,或者至少是人类大脑体积快速增加的重要原因。与此相关的证据是,该基因在妊娠后约719周时形成,而这一时期正是胎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基因并不表达蛋白,只是以RNA的形式对其他基因起到调控作用。它相关于一个开关,打开时满屋的灯就亮了起来,人类的行程就这样被它点亮。
  

后来陆续又发现了几个具体执行控制脑袋大小的基因,这些基因一旦发生突变,人的脑袋将无法增大,从而出现小头畸形症,这些基因而被命名为人类小头基因,它们的作用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在胚胎发生期就开始发挥作用,通过调节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而影响了脑容量,使得神经元减少,大脑皮层变薄,从而导致智力下降。特别是最近鉴别出的一个基因的表现更为让人吃惊,当这个基因发生突变时,人脑会回到四百毫升左右的水平。
  

你知道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吗?那正是两百多万年前露西的大脑水平!

 

人脑与猿脑分道扬镳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那就是赋予旧的基因以新的功能,其中涉及基因的复制与倍增行为,此即所谓基因的新功能化,这一奇特方式可以在不改变基因序列的前提下使生物获得新的性状。通过对灵长类生物的基因组测序,研究人员已经基本了解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基因新功能化事件,很多都与大脑功能相关,更加明确的揭示了人脑的独特表现来自于基因的改变。
  

随着大脑基因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了越来越复杂的影响大脑进化的因素:约四万年前发生了一次与脑磷脂基因相关的突变,而那一时间正好是人类艺术与音乐和工具制造出现的时期。六千多年前的一次基因突变则暗合了人类书面语言及农业与城市的发展阶段。如果能证实人类基因的改变与人类某些文化现象之间的联系,那么此类研究所提示的秘密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结论也将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科学领域,比如,黑猩猩没有书法艺术,是因为它们没有与萌发书法艺术相关的基因。

 

在对比人与黑猩猩的基因差异时,有些学者采取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当很多研究人员把目光瞄准了人类比黑猩猩多了哪些基因时,他们却开始关注人类比黑猩猩少了哪些基因。不比不知道,结果发现人类竟然比黑猩猩少了五百多个基因,这些少了的基因是黑猩猩与其他哺乳动物所共有的,但是人类把它们丢失了,合成维生素C的能力就是这样失去的。
  

这些被人类丢失了的基因与大脑会不会有什么关联呢?还真的有关联,原来这些丢失的基因中,有一个基因正是控制黑猩猩大脑容量的,它位于一个抑癌基因旁边,并可能对这个抑癌基因起到调控作用。所谓抑癌基因,就是抑制癌症发生的基因,可以有效控制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如果抑癌基因失活,那么细胞分裂就将失去控制。其间存在着极其微妙的关系,极有可能正是人类丢失了那个基因而使得这个抑癌基因被解放了出来,使得人类的大脑神经元的增殖不受太多的控制,所以可以发育的更大,容量也迅速增加,从而导致智力的飞速发展。
  

正当人们对人脑的迅速增大而津津乐道、学术界也认为人脑增大问题的答案正变得越来越清晰的时候,2010年年底,热心研究克罗马农人的法国学者突然有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觉意外的发现:从两万多年前开始,人类的脑袋竟然开始又变小了!

 

三,为什么又变小了?

已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两万多年前的克罗马农人的脑袋真的比现代人大,而且大了不少,将近五分之一,也就是说,两万多年来,人类的大脑平均减少了两个鸡蛋那么多的容量。而且,这种减小是男女同时同步进行的,减少比例也完全相同。有人认为,大脑变小是人类运动量减少的结果,特别是农业与畜牧业的出现,使得人类更多的呆在屋子里,最多出去放牧牛羊或者收割庄稼,缺少了在原野上对野兽的激烈奔驰与生死追逐,因而对大脑的需要急剧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很悲观:人类变蠢了。
  

另一些学者认为这只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小一点的脑袋消耗的能量更少,所以工作效率更高。考虑到人类灿烂辉煌的文明主要是两万年内创造出来的,这一说法似乎也有道理。换句话说,变小的脑袋使人类更聪明。
  

根据简单的逻辑,这一正一反的两种观点必然有一个是错的,那么到底谁更有道理呢?

 

当人们期待高手出场判决这场争论的胜负手时,没想到等来的却是骑墙派的裁决。他们站在两种观点之间不支持任何一方,因为他们觉得这根本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人类的头脑本来就在大小不定的变来变去。有确切的研究表明,当某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低时,人类头骨会扩大;但当某个地区的人口由稀少转为稠密时,头骨尺寸就会缩小。这表明,当日趋复杂的社会出现后,人脑就会缩小,因为这时人类无须像以往一般机敏就能生存;特别是当人类社会越趋复杂,人们必须专注发展某项特长,而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兼顾多样技能,所以脑部一些功能必须退化,这也导致大脑变小。也就是说,这种变化只是知识结构的变化造成的,而不是人类的智力变化造成的。我们似乎感觉比早期人类懂得多,其实早期在某些方面比我们懂得更多。有些土著人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知道上百种草药的用途和名称。而现代人类看到这些草药则束手无策。
  

所以无论变大或者变小,只要在合理的幅度内,就没有什么好担心或者兴奋的。
  

相应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即大脑内部各分区之间并不是按比例减少的,现代人的部分功能区域所占比例反过来却增大了,例如与语言和注意力相关的区域就占据了更大的面积。
  

这一现象表明,现代人的大脑在某些功能方面确实作出了某些取舍。这很容易理解,一个天天坐在空调办公室里打电脑的白领人士何必再去发展对付豹子的能力呢?现在有的人离开电脑会觉得自己是个傻子,而早期人类则视电脑为垃圾,并不是他们不能理解电脑,而是因为他们不需要。
  

问题是,以后大脑还会继续变小吗?
  

我们可是真心的不希望自己的大脑小到鸡蛋那种程度,那样的帅哥美女虽然精致,但确实难以欣赏。

 

有些学者相信,人脑变大的可能性已经很小。虽然在现有体积上的增长有可能增加更多的神经元,从而提高大脑的处理能力,但这会大大提高能量消耗,进一步导致身体虚脱。因为大脑的重量虽然只相当于人体重量的2%,但却要消耗肌体能量的25%。人体不可能再负担更多额外能耗。
  

有人曾设想是否可以通过缩小神经元而让现有的空间容纳更多的脑细胞,实验证明这条路同样不通,因为如果神经元变小,其内部的线粒体就必须相应变小,这将大大影响神经元的能量供应,神经元不得不减少活动,它的处理功能就会变得很不稳定,因而影响处理效率。
  

大脑增大的另一个难题是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难产。虽然剖腹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那仍将需要母亲付出巨大的风险与资源,特别是在教育普及的情况下,因为头脑增大而造成的智力差异基本可以被抹平,也就是说,很难再通过大脑的增加而获取更大的优越性。还有一个制约因素在于人类的审美观,当突然出现的大头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收获时,那种性状将很难得到遗传与扩散。
  

但是,人脑变小的可能性几乎是开放的,特别是电脑的出现,使人脑的前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虽然它不可能持续小下去,但它几乎肯定会变小。很多科幻电影把外星人描绘为头脑很大四肢简单的生物,这肯定是没有充分考虑电脑对人脑的辅助作用导致的结果。而这种变化事实上已经发生,我们现在的书写能力,计算能力和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都在不断降低,这意味着我们对大脑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少,问题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低,假以时日,一个更小的大脑完全可以处理面临的所有困难,而更为复杂的问题则可以毫不负责的交给电脑解决,它甚至可以为我们指路,替我们交友,完成大部分本应由人脑完成的任务。
  

那么,还要那么大的脑袋干吗呢?
  

这种可能虽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但它却会事实发生,当然,前提是,我们必须用我们的大脑去开发更为先进的科技。因为这会使我们生存的更好,具有更大的自然适应性。

 

四,头脑大小很重要吗?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应该分好几个层次来理解,一个层次是在所有动物间进行比较,另一个层次则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比较,因为视角的不同,往往答案不同,甚至互相矛盾。
  

在动物层面上,不同物种确实有脑袋大小的悬殊,人们习惯于把这当作是区别动物高低的标准,事实上动物脑袋的大小只与生命的模式相关,而与起源的时间及所谓的高低关系不大。一个明显的难题是,我们甚至不能把动物起源时间与脑袋大小直接挂钩,或者说,动物出现的早晚与脑袋大小没有直接关系,甚至与动物的体重也没有直接关系。比如人类的脑袋重量与体重的比例并不是所有动物中最大的,这让一些人很不舒服,他们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人类的大脑竟然在动物界中并不是想像的那样卓而不群。所以他们又找到了一个新的指标,那就是大脑重量与身体表面积的比。
  

动物的表面积越大,则皮下分布的神经末稍应该越多,因此,对大脑的处理能力要求也就越高,所以脑袋应该越大。但用这一指标来衡量时,人类仍然不突出,反而是那些小型动物,它们的个头越小,相对体表面积就越大,所以脑袋的相对值也超越了人类。
  

没有一个单一的指标表明,人类的大脑在动物界中是最为独特的。
  

然而这一说法似乎很难让人信服,毕竟人类建造出了高楼大厦,宇宙飞船,而且还在继续拓展自己的研究范围,我们似乎确实在雄视所有生物,这一切都应归功于我们的大脑,难道我们的大脑信息处理机制就一点都不比其他动物优越?如果不优越,那么它们为什么做不出这些成绩来?

 

这个问题并不奇怪,一直以来,我们都自许比其他动物聪明,这一点黑猩猩可以作证,这种动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它们之所以只能被关在动物园里供它们的近亲观赏,有着内在的必然原因,而大脑可能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当然,黑猩猩也不是毫无希望,如果黑猩猩从小受到很好的照料,在认知能力测试中的表现甚至要比一般人类婴儿优秀,人类婴儿要到九个月之后才会反超黑猩猩。之所以它们半程落后,似乎就是因为它们的大脑比人类的小。
  

然而,研究人员仔细查阅了灵长类动物的考古记录后发现,人类大脑的进化机制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完全相同。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人脑并无任何特别之处。或者说,人类的大脑只不过是黑猩猩大脑的机械放大而已,并无处理信息机制方面的变化。更直白的说,人类现有的表现并不是因为人类的大脑是进化最好的大脑,因为我们与黑猩猩及猴子都采用的是相同的信息处理模式。只不过因为人类的大脑比较大,所以处理能力得到线性提高。这就好比一个小一点的CPU和大一点的CPU,只是体积的改变导致计算能力的提高,而不是技术飞跃的结果。

就是说,人类的大脑发育一点都没有超乎自然的地方,仍然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受制于自然选择,而绝不是受到了上帝的特殊关照所致。因此,一个看起来比黑猩猩大的多的大脑并不是骄傲的本钱,因为大象和鲸鱼的大脑都比人类大的多,牛的大脑也比猴子大了四、五倍,但很少有人相信牛比猴子聪明。事实上情况还要比这个复杂的多,比如长时间以来,长臂猿的脑袋在变大,而身体却在变小;可是大猩猩却与此不同,脑袋变大的同时身体也变得更大。人们无论在物种之间还是在物种内部,都找不到一个大脑进化的简单趋势,都只是对特定环境作出的特定反应,正因为环境不同,所以呈现的变化趋势也不同,这也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源之一。
  

总而言之,人类的大脑也只不过是正好适应了人类的生存需要,回应了自然选择压力而呈现的结果。
  

现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人类之所以比黑猩猩聪明,是因为人类必须比黑猩猩聪明;之所以人类必须比黑猩猩聪明,是因为人类面临着特殊的身体情况,比如直立、皮肤裸露、奇特的生育模式等等,这些特殊情况对人类的大脑提出了极为特殊的计算要求,所以我们的脑袋必须变得更大更聪明,否则就将被不断淘汰。或者说,脑袋增大只是为了生存,但这个增大了的脑袋却给人类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好处,那就是学习能力的迅速提高,这只是人脑增加的副产品,并不是脑袋增大的直接目标。然而正是这个副产品,使人类走上了进化发展的加速通道,直至让人类取得非凡的成绩。

 

现在问题开始转变:当人与人自己比较时,脑袋大小到底有多重要?或者说,是否与人类的智慧有关?
  

关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已争论了上百年之久,与先天和后天之争一样(这个话题楼主也很感兴趣,正在收集资料准备系统谈一谈),曾是科学史上最著名的论战之一,战争暴发时,两派学者赤膊上阵,在与对方叫骂的同时发表了大量论文,这些论文现在看起来已没有多大学术价值,但却能呈现一个个生动而形象的科学家的课本外形象。最后这场争论意外的以一个旁观者的评论而拉下帷幕,那家伙恶毒的评论说:我经过长期观察,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凡是否认脑容量与智力有关的人,本身头都不大。
  

从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少再有人否定脑袋大的人更聪明的论断。人们完全相信头大代表着聪明,甚至有学者根据头颅大小给动物的智力作了个排行榜,当然,白种男人排在了第一位,而非洲乡下女人则和黑猩猩的地位相当。
  

但这并不表明战争结束,随着对生物本质认识的越来越清晰,这场战争再次开打,只不过战争的方式有所变化,有更多的实验而更少的论辩。
  

奇妙的是,正如本章开头所提到的,死去的爱因斯坦悄悄的用自己的大脑给这场战争作了一次裁判,他无疑是聪明与智慧的化身,但研究人员并没有在他的大脑中发现任何值得惊奇的地方。这一研究的结论基本可以表述为:脑袋大小与智慧关系不大。
  

现在倾向于认为,脑袋尺寸确实不能代表一切,一千毫升还是两千毫升的脑容量都与个人的成功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侏儒症与巨人症是特殊的证据,侏儒的脑袋虽然相对较小,但他们的智力却比巨人症患者好的多。

 

另外一个反证是女人的大脑,大脑研究的早期,部分学者一直坚持女人远不如男人聪明,显而易见的,女人的大脑似乎真的比男人小一些,这不是偏见,而是人人可以观察到的真相。但现在我们知道,当受到相等的教育之后,女人在智力上的表现丝毫不弱于男人,女人的脑袋小,只不过是因为她们的身材普遍小而已,这并不能成为智慧区别的根源。
  

然而不能否定,男人和女人之间在智力方面似乎确有差别,比如在电脑前,男人更喜爱打魔兽,而女人则偷菜的多些;棋类比赛必须分开男女进行,否则女人很少有夺冠的机会;但是,在照料孩子方面,女人则更为得心应手。所以这种区别更多是男女的社会分工不同造成,不同的工作需要对大脑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形成的能力也不同。
  

这已经涉及智慧的定义:到底什么是智慧?
  

创作《红楼梦》的曹雪芹与编写Windows的比尔盖茨之间,谁更有智慧?辐射化学的开拓者夫人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沃森之间,谁更有智慧?生活不能自理的数学家陈景润和同样生活不能自理的霍金之间,谁更有智慧?
  

所以,智慧已经不能单纯而笼统的加以比较,必须被进一步细化,比如数学能力、语言能力、文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绘画能力等等,这样我们就可以这样表达:曹雪芹的文字表达能力比较强,而霍金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强。
  

既然有这么多可以细分的标准,那么衡量两个人智慧的差异时,又以哪个标准为依据呢?比如以文字表达能力计,那么曹雪芹的排名无疑在陈景润之上。陈景润对此肯定有意见。而且他的意见将代表一大批人的意见,因为霍金等人都会有意见,甚至连爱因斯坦都会因此而大发雷霆,因为他的绘画能力比不过毕加索,音乐能力比不过贝多芬,而拳击能力又比不过泰森,他简直一无是处。
  

那么,有没有一个排行榜设计得让各方满意呢?答案是没有。
  

如果有的话,那也是在早期人类时期,那时人们还不会提出各种反对意见,也没有那么多的专业分工,大概就是谁留下的后代多谁就算有智慧了,但这条标准放到现在肯定很不通,有很多被公认为智慧的人士都独守终身,甚至自杀了事,比如笛卡尔、康德、尼采、牛顿、达芬奇等一干人等,他们连一个后代都不愿留下。
  

但人类总有一比高下的欲望,特别是智慧方面更是如此,虽然根本不可能制定出一个完美的标准,但还是有人采取了行动,这就是智商测定。西方人特别爱做这种事,结果测来测去,反而测出了一个大问题。

 

新西兰科学家詹姆斯?弗林仔细研究了二十一个国家几十年来的智商测试结果,发现美国人的智商一直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提高3分。这种趋势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弗林效应,结果发表在1983年的一期《自然》杂志上,立即引起了轰动,因为这被认为是对先天与后天之争中的一个有力证据。后来的进一步观察证明了他的判断,人类智商自1990年有系统的记录以来,一直在上升,这意味着我们似乎比父辈要聪明很多。
  

然而这引出了一个反常的推论。
  

如果把当前的智商标准分值定为一百的话,根据这一上升趋势向前反推,似乎百十年前我们的祖先不是白痴就是弱智。很明显,牛顿和伽利略等人不会同意这一推论。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奇怪的现象呢?
  

虽然有很多人提出了很多理论试图解决这一难题,但都没有强大的说服力。在我看来,这种超乎寻常的现象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智商测定根本没有意义,它并不能衡量什么,也不代表什么。人类智商数值的提高,只表明做这些题目比以前更加熟练,仅此而已。已有学者指责智商测定是一场巨大的骗局。但因为这项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人们的某种好奇与自负心理,所以仍然会长期存在,权作游戏罢了。
  

中国人虽然对智商测定并不感兴趣,但一年一度的庞大的高考阵容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理解这一问题的视角,有研究表明:从1977年恢复高考,直到2008年为止,总计产生了1100多名各种考试状元,但这些花样繁多的状元们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惊奇,他们毕业后很少在职业发展中出类拔萃,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甚至没有一个人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人才。闻名中国的科大少年班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反倒是那些取得了一定成就的社会人士,却常常面临着假学历等等指责。更为有趣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大批人士下海经商,成功者的学历往往不高,而为他们打工的却不乏所谓名校精英。

 

很简单,因为智慧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用单一化的模式来衡量智慧,因为那是想象力、理解力、感知力、直觉、灵性以及身体和感官的认知能力等等组成的复杂的综合系统,这一复杂的综合系统我们至今仍然没能清晰的加以认识和研究,但我们知道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与人类的其他功能密切合作,形成了无法阻挡的前进的动力。人类的进步正是这种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绝不是某一方面单独带来的成就。因此,厚此薄彼的思想或测试方法注定会带来自相矛盾。
  

基于这种观念,人类的智慧应该理解成大致相当的,些微的差别只不过是观测角度不同所致。对于这样的差别,应当投以冷静的眼光,而不是莫名惊诧。不可因自以为高人一等而兴奋,也不因少人一分而自卑。
  

而人类的整体智力水平又是和人类身体密切配合的结果,因为我们有这样的身体,所以我们需要这样的脑袋。因为我们有这样的脑袋,所以我们有这样的智力,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智力,所以我们有这样的成就。
  

一切就是这么的顺理成章,正因如此,我们在打电脑,而黑猩猩依然在丛林里找香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家再现了人类与灵长类动物在进化中分开的历史时刻
人类并非天生会阅读!独家破解高效阅读的秘密
大脑发育史
Nature | 类器官单细胞基因组图谱揭示人脑发育的特征
王立铭专栏|生命的秘密(六):自我意识——我和我的世界
有关大象的脑部迷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