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短房:卢旺达——法国人是在道歉么?

          阿加特·哈比亚利马纳的被捕,正是这种对卢旺达“绥靖”政策的新高潮。

        2010年3月2日,法国当局悄然逮捕了前卢旺达总统、1994年4月6日死于神秘坠机事件的哈比亚利马纳(Juvénal Habyarimana)遗孀阿加特·哈比亚利马纳(Agathe Habyarimana),认定其涉嫌与当年臭名昭著的卢旺达大屠杀有关。


  卢旺达的胡图、图西两族长期以来积怨深厚,仇杀不断,1992年,在邻国布隆迪的调停下,代表胡图族政府的哈比亚利马纳总统和代表图西族反对派“卢旺达爱国阵线”(FPR)的保罗·卡加梅(Paul Kagame)签署了阿鲁沙协议,准备实行停火、和解。这遭致两族、尤其胡图族极端派的强烈不满,后者利用地下电台不断煽动暴力,试图破坏和解。1994年4月6日,哈比亚利马纳在出席国际会议后,与布隆迪总统恩塔里亚米拉(Cyprien Ntaryamira)同机返回,当地时间21点左右,飞机在基加利附近坠毁,两位总统双双遇难。坠机事件成为大屠杀的导火索,自4月至7月,短短 100 天内有多达 91 万人死亡,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9,其中绝大多(91%)为图西族人。


  大屠杀之后,胡图族政府成为千夫所指,卢旺达爱国阵线趁机发动攻势,并在当年7月掌权,如今的总统卡加梅,正是爱国阵线的首脑。 大屠杀的直接责任并无悬念,胡图族民兵,乃至当时的胡图族政府,都脱不了主要干系。但长期以来,法国政府和司法当局对此态度一直暧昧,甚至耐人寻味。


  一方面,对于胡图族政府的责任,他们始终闪烁其词,尽管国际法院卢旺达法庭早已运转,尽管众多该法庭指控的胡图族涉案人都在法国卵翼下,但法国迄今也只向这个设在坦桑尼亚阿鲁沙(Arusha)的国际法庭,分3次移交了3人;另一方面,对于前胡图族政府官员所组成的“绿松石组织”,以及那架被击落座机上法国机组人员家属针对卢旺达现政府的指控,法国却十分起劲,照单全收。


  道理是明摆着的。法国一向支持卢旺达胡图族政权,自1962年至1993年8月,法共向卢提供援助2.8313亿美元,赠款3655万美元,免除卢债务1417万美元。哈比亚利马纳总统曾9次访法,法总统德斯坦和密特朗都曾访卢,密特朗的儿子小密特朗(Jean-Cristophe Mitterrand)更在1986-1992年期间充当父亲特使,频繁介入卢旺达和大湖区事务,据作家琳达·梅尔文披露,截至1993年,这个贫困国家每年从法国获得约400万美元军火援助。


  卢旺达冲突爆发后,法国更是出钱出力,甚至直接派出伞兵,击退了图西族武装;阿鲁沙协议签订后,法国伞兵还故意设置障碍,让本可根据协议开进图西族聚居区维持秩序的2000名卢旺达爱国阵线武装无法及时到位,这被认为是大屠杀得以蔓延的关键。


  大屠杀开始后,以“维护当地稳定”和“人道主义帮助”为口实参与“绿松石计划”而抵达卢旺达的法国特种部队对胡图族军队的暴行视若无睹,甚至冷酷地将逃到自己驻地的图西族难民拒之门外,任凭他们被虐杀,图西族难民逃到法军驻守的检查站要求庇护却遭拒绝,并被胡图族人当着法军的面用砍刀杀害。当爱国阵线军队兵临城下、胡图族政权大势已去时,这支特种部队又将一大批胡图族政府高官塞进飞机,一股脑运回巴黎,理由是他们很可能死于部族冲突,必须对他们实行人道主义援助。


   阿加特·哈比亚利马纳就是被“空运”至巴黎的最重要胡图族人物。这位出身胡图族康兹嘎(Kanziga)部落望族的前第一夫人,可不是个礼仪性、象征性的人物:她是胡图族理事会“阿加祖”(AKAZU)(意即“小屋子”,相当于胡图族长老联席会)的核心成员,被称为“阿加祖夫人”,这个组织在当时的卢旺达有强大的权力和影响力,可以动员民兵、煽动群众,甚至可以影响、干涉政府大政方针,胡图族民兵大开杀戒,她难辞其咎,而被认为双手沾满图西人鲜血的胡图族民兵领袖济济然伊加佐,正是她的亲哥哥,而被认为“哈比亚利马纳政权真正大当家”的巴格索拉上校(Théoneste Bagosora),则是她在“阿加祖”的搭档。


  法国政府也知道阿加特“不干净”,并不敢公然收留阿加特先后宣称在加蓬、扎伊尔、肯尼亚居住,但人们都知道,她的“家” 其实在巴黎。尽管她的难民申请被驳回,但她常常在法国流连,自1998年迄今更一直住在巴黎。


  历届法国政府虽不敢把她当座上宾,但同样不愿让她做阶下囚,因为追究胡图族前政府,就势必将法国牵连进去——谁都知道没有法国的支持,胡图族政府根本不可能支持到大屠杀的那一天。


  与此相反,对图西族现政府,法国人就没那么客气:2006年11月,法国法官布吕吉埃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仅凭几名坠毁飞机机组成员家属的一面之词,就向9名卢旺达高官发出逮捕令;次年初,法国法庭更在德国方面配合下,不顾国际惯例扣押了陪同卡加梅总统出访的卢旺达礼宾司司长罗斯·卡布耶夫人(Rose Kabuye),并将之从德国引渡到法国。


  这种纯“殖民地式”的举措引来卢旺达政府强烈反弹:2006年11月24日,卢旺达宣布与法国断交,限令法国大使24小时内离境,并成立特别委员会,追究法国高官在大屠杀中责任,2008年8月5日,33名法国政要(包括已故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前总理巴拉迪尔和德维尔潘、前外长朱佩)被卢旺达法庭起诉。


  卢旺达虽小,却控扼非洲英语区和法语区间的要冲,更直接影响盛产各种战略资源的刚果(金)等国局势,正所谓“韩地虽轻,得韩者重”,卢法翻脸后,美、英等国趁虚而入,不断拉拢卡加梅政府向“英语系”靠拢,而卡加梅投桃报李,在去年11月加入英联邦,成为继莫桑比克后,第二个与英国从无任何殖民瓜葛的英联邦成员国。


  法国是战后公认的非洲老大、非洲宪兵,虽然卢旺达此前并非法国殖民地(是比利时领地),但作为法语国家联盟的一员,法国历来将该国划入自家势力圈。近年来法国国力不振,无力向非洲继续大撒金钱、广布兵力,希望改用“非洲搭台,法国唱戏”的间接手段,比较经济地保持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在中部非洲的“大湖区稳定计划”就是重要一环。根据该计划,大湖区各国——刚果(金)、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应在法国的协调、帮助下捐弃前嫌,实现区域资源、财富的分享。作为“大湖区心脏”的卢旺达是否合作,成为计划成败的关键。


  正因如此,一向对卡加梅政府态度冷峻的法国,如今却换了副热情嘴脸:通过公开(但含糊)地承认法国在大屠杀中罪责,法卢恢复了邦交;通过2月25日、萨科奇刚刚完成的对卢旺达访问,两国好歹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阿加特·哈比亚利马纳的被捕,正是这种对卢旺达“绥靖”政策的新高潮,正因如此,“绿松石组织”和一些右翼团体指责此举是“政治逮捕”,是“向卢旺达道歉”。


  “政治逮捕”诚然如是,但将之理解为法国人的道歉,恐怕是一厢情愿了。


  在法国各地的博物馆里,在各种历史、文学教科书、参考书上,殖民时代的人物、事迹仍被正面传诵;在法国军队的序列中,殖民色彩浓厚的法兰西外籍军团仍然是主力之一,其先辈在贝宁、阿尔及利亚等地的“丰功伟绩”,也依然是“传统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卢旺达并非法国传统殖民地,当初支持、庇护胡图族人,是为了法国的非洲“一盘棋”,棋局时时新,如今棋局变了,阿加特从“车马炮”变成弃子,也就不足为奇。


  这种纯功利性的弃子,在战后法国的非洲战略演绎中并不罕见,中非皇帝博卡萨,乍得总统哈布雷,都是这种“始乱终弃”的牺牲品。


  当然,时过境迁,如今已不是“法国宪兵”一言九鼎的时代,卢旺达要发展经济,要充实国力,并不一定在法国一棵树上吊死,美、英、中、印,都对这个正日趋稳定繁荣、GDP年增幅长期稳定在6%以上的战略要冲兴趣盎然。


  法国人如果真的有心反省历史责任,真心将此次行动当作“学会向非洲道歉”的一环,则不论能否达成初衷,从长远意义而言,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倘仍师故智,刻舟求剑地重演当初对待博卡萨的一出戏,结局怕多半是舍了孩子,却套不到想套的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卢旺达大屠杀真实场景再现[图集]
【非洲政治】卢旺达的民族身份解构:反思与启示
1994年,100万人在非洲被屠杀,全球无人发声,竞相选择沉默
非洲纵贯线—见证了真实“谎言”的国度,卢旺达涅槃重生的故事!
卢旺达大屠杀的起因是什么?并非种族仇杀,而是阶层导致
27年罪犯未被审判,卢旺达大屠杀追凶路漫漫 | 图片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