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犀带桥_常熟子煜
[犀带桥]
犀带桥位于顾山镇街西,跨南塘河上。犀带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嘉庆十年(1805)重建,后在光绪二十(1899)再次重建。2003年由江阴市水利农机局、江阴市文化局出资,顾山镇人民政府再度修缮。
犀带桥为单孔园弧石拱桥,全长16.9米,顶高程10.2米,净跨径7.6米,有石阶22级。桥顶四望柱雕有石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桥顶中心有一块镇桥‘水旋’浮雕,刻有二龙戏珠图案。桥东西两侧镌刻对联各一副。东联为:“途分南北通三邑,水判东西贯百川。”西联为:“遥凌古渡悬明镜,静锁流波卧彩虹。”桥联写景书意。顾山是江阴、无锡县和常熟三县交界之古镇,犀带桥建成,对于南北通三邑,便利陆上交通,方便经济流通、文化交流意义重大。
犀带桥跨南塘河,南塘河东西走向紧傍顾山古镇,河水顺河自判方向穿桥洞而过,流向四方,注入长江。犀带桥横卧南塘河上,圆形拱形桥洞和清沏的河水连在一起,好象是一面悬在空中的镜子,同时又似静静地扼锁流动带有微波的河水如同一波挂在空中的彩虹。桥联把犀带桥的功能、造型、景致用诗一般的句子进行了描生和渲染。
X

犀带桥有一个非常美好的传说
相传在南北朝梁代(公元527年)梁武帝派昭明太子萧统编纂《文选》。昭明太子在顾山建造了一所七楹大筑文选楼,率领数十名文人雅士修编《文选》,并亲手种植一栋株山茶树和一棵红豆树。此株山茶树后来树高叶茂,花蕾满株,十里开外都能见到,被称为‘十里红山茶’。至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巡视时,被当地山民用桐油浇死。帝王巡幸,百姓遭泱。顾山百姓为避灾,不得不将山茶树用烧热的桐油浇死。红豆树树高叶茂,花果累累,直至今日仍存,被当地百姓视为神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荚,此物最相思。”这是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著名诗篇《相思》的诗句,赞美了红豆。顾山红豆树体高大,树龄高远,豆形特大,形如扁豆,坚硬红润,质地坚密,可存放千年不腐,是全国唯一。红豆树奇特,难得一年满树开花,一般一年只在某个方向的一二个树枝上开花结果。在近代有1930年、1990年、1997年和2000年满树开花。当红豆满树
开花时,当年华东一带必定雨水偏少,农业受旱。当某一方向的树枝开花的年份,其树所指方向必有旱情,而且累累印证。百姓称之为神树。其实树是有生命的,开花结果是一种自然现象,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开花结果。
梁太子肃统一方面在顾山文选楼编纂“文选”,一方面深入民众,为当地群众做好事,开河,修路,建庙等。如长径的梁武堰,据传肃统太子在顾山修《文选》,有一天梁武帝从都城金陵前来顾山巡查《文选》修编情况,路过长泾。长泾、祝塘是江阴东南地区的龙脊高地,因天气长期干旱,农田灌不上水而干裂,农民无法栽插秧苗,大片土地荒芜。梁武帝询问情况后,下令在里泾河修筑堰坝,蓄水、翻水灌田。堰坝修筑后解决了数万亩泾河两边的农田灌溉,人们为感谢梁武帝的恩德,将此堰坝叫做梁武堰。梁太子在顾山做了现多好事,与乡民相处和睦,受到顾山人民的尊重。
《文选》编完,梁武帝召回太子回金陵,当地乡民、士绅得知消息后,纷纷前来送别,直送至顾山西街桥仍难分难舍。送客千里,终有一别,肃统劝说众乡民、士绅就此止步。为感谢顾山人民的热情好客,随即解下系在三十卷《文选》上的镶有犀牛角饰物的锦带,以此赠送给顾山市民作纪念。顾山百姓在文选楼旁另建起锦带书院,为文人雅聚交流学问之所。
清代乾隆年间,江阴知县蔡澍重整锦带书院,在顾山街西南塘河上建桥,为纪念梁太子赠送锦带,取名为犀带桥。犀带桥完整地保存,是顾山悠久历史文化的承传,也以桥为证证明了顾山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 《摘自百度》
[犀带桥的现状]:
桥南边是工厂围墙,北边是学校围墙(有扇上锁的铁门可以上桥),两边都堵死了,不通路,不行人,基本就是一个摆设了,有些可惜,浪费了桥本身的作用。
反之,桥上不行人,桥下不通船,保存的条件非常有利。这次很幸运,得到允许进入才拍到些桥的近影,感谢警卫室大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阴老地方之顾山老街:文人骚客独爱此方宝地
互动吧
江阴古桥――顾山镇犀带桥&顾山老街(家乡记忆)
兰陵一梦相思长—南梁太子·萧统
相思红豆,那是一个关于太子和尼姑的爱情故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