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钟布 : 对杀人犯的过度关注是助长罪恶?

在数字时代,人们接受突发事件的信息渠道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多数美国人首先从推特或脸书等社交媒体平台获取到突发新闻的最初信息,然后转入主流新闻媒体如电视、网络新闻等了解事件的细节与全貌。社交媒体可能是碎片化信息的最佳传播平台,但要全面了解突发事件,民众还必须依赖专业的新闻记者的翔实报道与深度分析。10月1日发生在美国西北部俄勒冈州乌姆普夸社区学院的校园枪击案,就是最新的例证。

当天,我和我周围的美国同事、学生多数都是从推特上获悉了俄勒冈州的校园枪击案。随后我们转向电视、网络新闻媒体通过专业记者的报道了解到有关这次校园枪击事件的更多信息。此时我开始注意到,美国媒体报道这次校园枪击案时,与以往类似的枪击案报道有一个重要区别:媒体没有马上公布没有那名26岁枪手的姓名,个人情况及开枪动机。

正当我准备赞赏新闻媒体终于开始审慎报道枪手之际,我注意到负责调查枪击事件的约翰·汉林警官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面对来自美国各地的记者,汉林警官说,警方不会马上公布嫌犯的姓名,他也敦促美国媒体不要报道他的名字。他说:枪手开枪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媒体让民众知道他,“我们希望媒体不要美化枪手的暴力行为,形成轰动效应。他根本不配在媒体上造成轰动。”可惜美国记者很少注意到这一点。

【仓促的枪手报道】

汉林警官的这段话看来作用并不大。美国媒体在俄勒冈州校园枪击案发生的当天没有报道凶嫌的姓名,但第二天就纷纷推出了有关他的报道。美国记者似乎从新回到报道这类事件的老套路。过去几年,美国记者常常在24小时内发布枪击案嫌疑人的人物报道。这些报道总是把凶嫌描述成“孤独的精神病患者”或是“反社会的变态人”,鲜有例外。

(图:Chris Harper Mercer被击毙后,警方在他家中找到另外7件武器。全部13件武器均属于合法购得。)

例如,美国媒体报道2007年佛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时,把那位打死32人的枪手描述成“一个无法直视他人的独行客”。2012年,一名24岁的男子在科罗拉多州一个电影院开枪杀死12人,他被描述成“一个内向的人”和“一个独行客”。同年,一名20岁男子在康涅狄格州一间小学枪杀26人,媒体说这名凶嫌“令人心碎地内向”,而今年6月,21岁的枪手在南卡罗莱纳州一间黑人教堂开枪打死9人后,媒体发现嫌疑人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内向的独行客”。

从表面看,这类报道合情合理,它们满足了公众对突发事件凶嫌的好奇。但是,作为一名曾经的记者和现在的新闻教学人员,我对这类报道是否准确感到担忧。这些有关枪手的报道,多数是在枪击案发生后24小时内仓促完成的。记者对枪手的邻居和认识的人进行了采访,据此获取的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成为报道的主体。例如,这次俄勒冈州发生的校园枪击案,《纽约时报》报道称,枪手“内心安静”,与邻居几乎完全不说话。《华盛顿邮报》也说,枪手“焦虑而紧张”,“易怒”而且“寡言少语”,与他人缺乏交流。

既然嫌疑人是如此封闭,极少与周围的人说话,而有关枪手的人物介绍又是根据采访他周围这些并不了解他的人而写成,那么,这类报道的准确性就值得怀疑。《华盛顿邮报》多名记者也承认,由于无法完整获取有关枪手的信息,对于此人,他们也只有一个“模糊”形象,而且很多方面前后并不一致。如此看来,记者匆忙发表这类报道是否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也值得探究。

(图:社交媒体上的Chris Harper Mercer资料,所列出的个人爱好包括上网和“打僵尸”,当中将他的政治立场形容为“保守、共和党人”,并且说他崇尚精神,但不信宗教。“你杀的人越多,你就越能站在聚光灯下,”他在一篇网帖中说。)

【模仿者效应】

新闻及传播学者常常提醒媒体,在枪击案报道中,记者对枪手的人物介绍应该采取更为审慎的处理方式,从而杜绝可能出现的模仿者效应。最近几次枪击案嫌疑人都提到,他们看了先前媒体报道后,有意模仿了一些枪手的行为。新闻媒体当然有责任为公众报道这类突发事件及其相关的事实,包括嫌疑人的信息,但是媒体过发关注枪手,就可能令事件复杂化,甚至不知不觉间拔高了枪手的形象,令一些潜在的模仿者觉得,如果他们如法泡制,也会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

为了防止报道枪击事件中可能的模仿者效应,记者应该首先认识到,新闻报道对公众了解枪击案真相将产生重大影响。其次,新闻工作者应该改进他们对这类事件的报道,如有意不急于公布嫌疑人的姓名,也不马上报道枪手如何闯入学校并开枪的详细过程。反之,如果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赋予枪手一个强有力的形象,这样的报道很可能给潜在的模仿者传递出错误的信息。

美国新闻业竞争激烈,谁都想抢先报导这类枪击案的最新进展。今天的新媒体技术也给记者提供了全天候报道这类突发事件的条件。但我认为,媒体业的同行竞争及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都不能成为记者忽略新闻报道可能带来模仿者效应的理由。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是说媒体不应该报道枪击事件中的凶嫌。我只是希望提醒媒体从业者,在报道如俄勒冈州校园枪击案中,应该牢记新闻报道对公众可能产生的多重影响。在很多情况下,记者完全可以慢半拍,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分析新闻线索及资讯,为更充分全面的报道这类事件奠定基础。这样做的话,一方面公众得到了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防范类似悲剧重演。

指望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不犯任何错误,显然是不现实的。但如果记者能够有更充裕的时间分析新闻素材,研究如何为公众呈现更为全面的新闻资讯,那么他们一定能够更好地履行记者的职责:为公众带来更为真实、客观和全面的新闻报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密歇根大学发生枪击案,至少3死5伤,嫌疑人已开枪自尽
美国俄勒冈州发生校园枪击案 13死20多人伤
美国两名记者直播时遭枪杀 枪击视频曝光[1]
女记者去校园报道枪击案,发现嫌疑人竟是自己儿子
纳什维尔校园枪击案懒人包,枪手是跨性别者,制订了详细的计划!
荷兰刑侦记者遭到枪击引起巨大震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