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内容提要语文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以及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是在生活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它先进教育理论指引下的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探索,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它有效改变了语文教学低效单调的局面,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视角从认知领域拓展到生命领域,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由机械的语言文字训练过渡到实现生命价值、提升生命意义的高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实践证明,建立生活化的师生关系,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建设生活化的语文学习内容,构建生活化的语文学习方式,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生活化   生命   发展   

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说苑·杂言》)这句话生动而形象地阐明了学习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现代,杜威的得意门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根据中国的国情,把他老师的“教育即生活”学说做了改造,明确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民众即中心,要让社会和学校实行“教学做合一”。陶先生说:“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其范围之广,实与教育等。”陶先生在倡导和实践生活教育运动12年之后,对生活教育作了进一步阐释:“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他还指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指出:“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一旦语言脱离了生活,就变成了毫无生气的空壳。”刘国正先生还具体指出:“读(包括听),是通过语文认识生活和学习怎样生活;脱离生活,就变成无意义的活动,吸收鉴赏都失去辨别优劣美恶的基本标准。写(包括说),是运用语文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服务于生活;脱离生活,写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了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而与生活相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他还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一与生活相接触,必将面目一新。”1993年,河北特级教师张孝纯在他的《“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我的“语文教育观”》里指出:“我们必须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语文同教做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杨再隋教授在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时,这样写道:“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此语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和生活应是紧密联系的,语文教学中的儿童应是生活中本真的、真心真意的、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应是“戴着面具的、其人格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的人——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学会生存》)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表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确,语文首先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和生活之间本不应该有厚厚的障碍,语文教学应和学生心灵相通,语文课堂应和社会生活相融,使语文从“应试语文”、“课堂语文”走向“生活语文”。另外,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语文还是文化,包含着无限的人文底蕴,是充满了智慧、魅力、灵性、人性之美的,一旦撞击人的心灵,就会产生巨大的人文价值,影响到人的情感、素养、思想乃至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基于语文学科的这种性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而这种综合素养的培养,有赖于语文教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许多外国教育家也非常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他曾经这样描绘道:“宁静的夏天拂晓,我跟孩子们来到池塘边,印入我们眼帘的是朝霞那令人惊叹的美。于是孩子们感觉和体味到朝霞、拂晓、闪烁、天涯这些词在感情色彩上的细微差别。”(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学生对生活的直接观察活动充满了情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体验到生活的经验,而且获得了美感经验。美国的杜威也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等一系列教育观点。美国教育家华特更是极其简单而又非常深刻地揭示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加德勒的多元智能理论又指出:其实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八大智能,尽管每个人在这些智能的表现上有所差异,但都能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运用和结合,以完成不同的工作和问题。简单地说,八种智能也代表了一个人的八种不同能力,分别是: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肢体动作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我们分析多元智能理论,发现其核心理念是: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为了保证每个孩子潜在能力的充分发展,教育必须与生活结合起来。因为生活化的教学能够尽可能多的涉及多个智力领域,能够使个体自身的特殊才能得到尽可能多的展示机会。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开放语文课堂,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同时又在这一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思想、完善人格,“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学会生存》)最终使我们的语文教育成为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生气勃勃的活的教育,正像“鱼到水里”畅游不已,“鸟到树林”自由飞翔,也像“春光之下的花草”,欣欣向荣,“一天新似一天”。(陶行知《生活的教育》)

反思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诸如学生学习语文习惯差,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整体语文水平偏低,语文综合水平不高,语文教学忽视人文性等等。究其根本原因,我们以为问题在于我们的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的大课堂,致使语文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凝固了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因此失去了新鲜的活力,丧失了人性的魅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生活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它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大胆实践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我们发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使我们的教学视角从认知领域拓展到生命领域,使我们的教学目标由机械的语言文字训练过渡到实现生命价值、提升生命意义的高度,语文教学因为生活化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生活化教学”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忽视了语文对于人的精神生命的影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则不然,它的教学触角已经延伸到学生的生命领域,彰显出非凡的人文气息。

一位老师问小朋友:“花儿为什么会开?”第一位小朋友说:“她睡醒了,她想看太阳。”第二位小朋友说:“她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穿得最漂亮。”第三位小朋友说:“她也长耳朵,想听小朋友唱歌。”……突然,一位小朋友问:“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儿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们喜欢她,就仰起她的脸,笑了!”听到这儿,小朋友都笑了,那笑脸比花儿还好看。其实,只有老师知道,预先设计的答案是“春天来了,花就开了。”  这里,正因为老师关注了孩童纯真的生活,关注了孩童纯真的心灵,语文教学才充满了温情的人性之美,才滋润了每一个幼小的心灵,播洒了爱和希望的种子,而没有因为预先设定的答案,机械、僵化、生硬,失去活力。

二、“生活化教学”发展了学生的个体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着相对优势的智力领域,如有的孩子擅长用表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有的孩子擅长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喜欢用语言来陈述自己的思考等等,这些都显示出了他们各自的优势智力领域。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这些才能,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全面发展。而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课堂展示以学生语文智能的展示为中心,忽视或不强调其它智能的展示,对学生的智力特点缺乏尊重,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缺乏尊重,这显然无法应对21世纪对于人的各种要求。生活化教学可以尽可能多的涉及多个智力领域,使不同的个体拥有尽可能多的展示自身特殊才能的机会,是真正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在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思想、情感。以古诗教学为例,学生能否感悟诗的意境一般为诗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往的教学,往往千篇一律地要求学生用语言来描绘自己所感悟的意境,这样既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生活化教学则不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领悟和喜好,采用个性化的展示方式,去给古诗“配乐”,去“讲故事”,去“绘画”,去“演课本剧”,表达自己的独特理解。

3、“生活化教学”拓展了学生的体验渠道。

生活的本质在于它的丰富性,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拓展学生的体验渠道。

以《燕子》(课例选自人教版教材,下同)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和风拂面、桃红柳绿的春景图以及如音符般优雅的燕子的身影,再配以燕子欢快的啼鸣,伴着如诗如画的意境,《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感受的已不只是黑白的文字,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春的世界。在这里,学生的体验渠道是多方位的:春景图和燕子的身影使学生在视觉方面获得体验;燕子的啼鸣、优美的乐曲使学生在听觉方面获得体验;表演使学生从运动方面获得体验。多重体验渠道,使学生沉浸于生机盎然的春景之中,陶醉于芬芳醇美的春意之间,三维目标得到有机整合。

生活化教学向我们昭示了如此诱人的教学前景,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践语文教学生活化呢?

一、建立生活化的师生关系。

如前文所述,教学生活中的学生和教师都应是生活中本真的、真心真意的、有真情实感的人。我们要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构建一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前提。因为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最基本关系,是开展教育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学生得到教师接纳、信任、理解、支持、鼓励、赞美,就会从中感受友爱,体会友谊,增强自信,进而形成信任、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自尊、自信等良好的性格特征,从而喜欢集体生活,喜欢社会生活,积极进取,努力拼搏,对人生充满希望。可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提供了满足,保证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民主地相处,真诚地关爱他们,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关心他们的身体、学习、活动,关心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做到体贴入微。比如在平时的交往中,合理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习惯,注意保护学生隐私;适当的时候称呼学生的“小名”,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和学生一起游戏,融入他们的世界,成为他们的伙伴、朋友、兄长;设立“知心信箱”,分担学生的小秘密等等。当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缩短时,学生就会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产生质的转变,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主要指教室,也就是“学生的家”。小学的教室,教室里课桌摆放整齐,优秀作业栏、争章评优栏、图书角、知识角等等分布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前后两块大黑板上写满了学习内容,整个教室体现出了浓浓的知识气息与竞争意识。然而,要更好地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我们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环境,无论是大到校园环境的规划还是小到的教室布置,都必须更多地洋溢着温馨的生活气息和浓浓的童真童趣。在教室的布置上,笔者往往集思广益,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学生们一起动手,把教室布置成多种不同的风格,让学生在绿绿的草地上、在红红的花丛中、在蝉鸣的林间小溪旁、在丰收的原野中、在雪花的祝福中诵诗读文、学习语文。同时,笔者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室里开辟植物角和动物角,让孩子种花养草,养他们喜爱的小动物,诸如蚕、金鱼、泥鳅、龙虾等等,既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力,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开辟探索角,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知道但目前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内容公布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培养孩子的探索与合作精神;开辟科技角,鼓励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邀请学有专长的老师和家长作讲座和报告,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这样的生活化了的教学环境,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展的不仅仅是语文的学习,学到的也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更培养和塑造了他们强烈的探索精神与浓厚的人文素养,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可以说,在人性化、科学化、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已不仅仅是学生,他们同时还是充满个性和灵气的鲜活的生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因此有了强有力的生命支柱,充满了不竭的生命活力。

三、建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生活是语文教育的源泉和基础,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宽泛的,教科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远不是语文教育的全部内容。语文教学的内容理应以课本为原点,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由封闭走向开放。

1、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只要是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都可以看作语文教学的内容。我校近年来就结合地方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了多册校本教材,把那些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充满时代感的、趣味性强的、具有人文价值的文章编选在一起,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如反映铜陵地方特色的《走近古铜都》,有益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经典写景美文赏读》,还有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及学生的作文改写而成的《班级日记》等等。当然,开发校本教材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语文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依然可以立足课本,将学生引向更广泛的生活天地,挖掘语文学习的内容。比如,学完了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可以引导学生向家长、长辈收集民间故事,然后开个故事会,比比谁收集的故事多,讲得生动,相信那些“葡萄架下”的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一定能滋润学生精神的田园;学完了写景的文章《桂林山水》,可以引领学生去读读写山水的文章,看看自己身边的山水,游游自己身边的山水,写写自己身边的山水,学生以此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在山水之间尽情遨游,舒畅胸怀,陶冶性灵,抒发情感,何乐而不为?

2、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中的生活气息愈来愈浓,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其中的生活因子,开展生活化的教学。以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为例,就选编了大量极富生活趣味的、学生在生活中能听到、见到、说到的内容作为教材内容,如《荔枝》《“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童年的发现》《21世纪社会集锦》等。这样的内容既源于学生的生活,又高于学生的生活,教学时善加利用,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四、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一)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1、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和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我校的夏老师就曾成功地创设过家庭的语文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时,一年级小朋友学习拼音,一个小朋友注意力总是不能集中,夏老师就巧妙利用孩子想当老师的心理,和家长商量后,请那个学生回家教爸爸妈妈学习拼音。这下子小家伙来了劲,学得特别认真,回家果真一本正经地当起了“小老师”,很快改掉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坏毛病,家庭的语文课堂发挥了意想不到的语文教学效果。其实,在家庭中还有很多学习语文的机会,如家长是做服装生意的,可以让孩子设计一下服装的广告;家长是做水果生意的,可以让孩子读读写写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进一步讲,在家庭生活中,从打电话到招待客人,从听广播到看电视,从亲子间的沟通到家庭讨论,从糖酒广告到家用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学习语文和锻炼语文能力的机会。

2、联系班级生活,学习语文。

班级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舞台。例如,班干部竞选,可以组织同学搞策划,让同学写自荐书或上台演讲;班级小广播,可以安排同学轮流“播报”当天的新闻趣事;班级黑板报,可以组织同学竞争“出版权”,入选的同学要精心设计,出好黑板报;落选的同学则要“吹毛求疵”,寻找黑板报上的错字别字、病句错句,共同提高;班级书画展,可以组织同学竞选书画展的解说员;班级联欢会,可以征集最佳主持人台词、竞选主持人等等。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生活的实际情况,组织同学搞“笔会”,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例如,上学年,笔者结合学生将要毕业的实际,组织同学写写小学这些年给自己印象最深的班级生活,写写分别之际依依不舍之情,写写想对老师、同学、学校说的心里话,然后集中这些稿件,互相修改,传阅观摩。这样,既增进了老师、同学之间的情感,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笔者还根据学生自愿,组织同学编选了班级文选《成长》,为他们的童年生活树立了一座纪念碑。

3、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教师必须引领学生到社会生活这个广阔的天地中去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教师首先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文明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不规范用字现象。再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热点问题,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改造社会尽一份公民的责任。最近,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这样的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针对学校附近“网吧”较多,并有一部分同学去“网吧”上网的现象,组织了一部分同学深入“网吧”进行调查,之后展开讨论,最后将本次调查的情况以及讨论的结果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刊登于校报,受到了广大同学、老师的关注。同时,他们还把调查结果和一些处理意见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得到妥善解决。第二个活动是针对学校附近出现的“神树”,组织同学展开调查研究,积极撰写文章报道,揭示“神树”秘密。同时还以少先大队部的名义,在各个年级组织了多场演讲、辩论,帮助广大同学树立科学的思想观。纵观这两个活动,班级同学写出的文章就有上百篇,组织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如演讲、辩论的场数也不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另外,教师还要善于结合地方特色,发现校外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如铜陵长江大桥、王安石读书潭、金牛洞、金栏千年古木等等,都是很好地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利用好了都会产生巨大的教育教学成果。上学期我校就组织了一次“文化郊游”活动,目的地是王安石读书潭。出发前,学生查找资料,记笔记;到了目的地,学生歌唱吟诗,凭吊先贤,文化、生活、语文融为一体,学生的文化人格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二)        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起点。教师在设计学习方式时,要尽可能把学习的内容跟真切的生活内容相联系,拉近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

    1、观察生活,学习课文。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增进感悟。这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大有裨益。

例如《爬山虎的脚》一文,不少同学都见过爬山虎,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去观察,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

又如《夕照》一文,很多时候,学生放学时都是沉浸在夕阳的余辉之中的,可是又有几位同学认真地去观察过夕阳呢?去领略过夕阳的美丽呢?去感受过夕阳下城市与村庄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领略夕阳西下的无边美景;再如《火烧云》一文,教师同样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傍晚天空云彩的变化,了解云彩的姿态万千、变化多端。

2、再现生活,学习课文。

每一篇课文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但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因此,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媒体,直观地展示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还可以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演一演课文内容,从而再现生活,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以《观潮》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借助影片,播放钱塘江“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雄伟壮观景象,再配以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雄壮配乐,营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跨越时空距离去感悟、理解、欣赏钱塘江涌潮,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获得情感的陶冶。

再以《西门豹》的教学为例,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西门豹、巫婆、乡绅、百姓等角色,表演课文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西门豹关心百姓、帮助百姓、智惩恶人等等举措的理解,又加深了学生对乡绅、巫婆欺骗百姓、坑害百姓的憎恶,而且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诸如表演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能力,使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多方面创造潜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与发展。
   
3、体验生活,学习课文。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去感悟、去体验。

如教学《第一场雪》,笔者特地选择了一个大雪的天气,将学生们领出教室,走进白雪皑皑的校园,登高望远,饱览粉妆玉砌的大好江山;同时,又引领学生欣赏校园的每处景致,有挂在树梢的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有堆在树冠的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还有随风飘扬着的雪末儿。再和学生在这如斯美景中堆雪人、打雪仗,充分体验冰天雪地里的快乐。然后根据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去品读课文,去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第一场雪,去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欣喜之情。这样的学习,学生所体验到的绝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所领悟到的也绝不仅仅是课文内容,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

又如《海上日出》一文中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 “日出之前”“日出之时”“日出之中”大自然的伟大奇观。如果学习课文前让学生去看看日出,用心感受一下日出的自然美景。然后再把课文中描绘的日出美景和自己感受到的日出美景做比较,寻找共同和异同的地方,触类旁通,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定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陶行知论文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

3、加德勒《心智的结构》1983

4、刘国正《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5、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我的“语文教育观”》《天津教育》1993年第6期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活化语文教学让学生语文思维飞扬
浅谈小学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范式概说(董旭午)
运用生活化教学新理念让语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董旭午:“一化六教”: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范
“语文学习”不是“语文应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