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壮志难酬河山旧——岳飞的悲剧人生(中)

  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岳飞重返战场,岳家军从鄂州(今湖北武汉)渡江开始北伐。首战攻克攻克郢州(今湖北钟祥),杀敌七千余人。接着兵分两路,岳飞命部将张宪攻打随州,自己则率主力逼向襄阳府(今湖北襄阳),襄阳敌军不敢与之交战,弃城而逃,岳飞兵不血刃进入襄阳。当时牛皋正与张宪、徐庆合力攻下随州城,俘虏了五千伪齐军。岳飞16岁的儿子岳云勇冠三军,手持两杆数十斤重的铁锥枪,第一个冲上城头。


  岳飞出师大捷,震动了河北。当时金朝在河北大名扶植刘豫建立有“伪齐”政权。(伪齐皇帝刘豫本是北宋末年的河北西路提点刑狱。)刘豫急忙调度兵力,还请来金朝的“番贼”,与河北、河东的“签军”增援。岳家军奋勇冲杀,一举击败金与伪齐联军,收复襄阳六郡。岳飞连战皆捷的消息,震动了朝廷。高宗接到飞的捷报后,对副宰相胡松年说:“朕虽素闻岳飞行军极有纪律,未知能破敌如此。”胡松年说:“惟其有纪律,所以能破贼。”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军纪与战绩之间的逻辑关系。宋高宗封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岳飞由此成为有宋一代最年轻的节度使。


  收复襄阳六郡后,岳飞奉诏移屯鄂州。他努力整顿防务,重视发展生产,使襄汉地区终于得以治愈战争的创伤,成为南宋连结川陕、北图中原的战略要地。


  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岳飞受诏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率领约五万人马前往镇压“钟相、杨幺起义”。时钟相已死,只剩下杨幺在洞庭湖区,采取“陆耕水战”体制,继续与南宋朝廷对抗。岳飞一面继续招降,一面乘机攻打外围营寨;只用了不到六个月时间,就破其营寨、水寨,打败杨幺。杨幺被处死后,岳飞对精壮之士予以收编,余众予以安置。岳飞此番战斗得丁壮五六万,被安置归业的二万七千余户、十万余人,缴获船舶一千余只。当岳飞携带一切缴获器物,返回潭州向宰相张浚复命时。张浚感叹说:“岳侯殆神算也。”事后,岳飞以平杨幺之功加检校少保,进封武昌郡开国公,后又升荆湖北路、襄阳府路招讨使。


  1136年(绍兴六年)初,宰相兼都督诸路军马张浚于镇江府(今江苏镇江)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北伐中原。张浚命令岳飞进军襄阳,作好直捣中原的准备。不料在三月,年已古稀的岳母姚氏病逝。岳飞悲痛不已,目疾复发。他一面奏报朝廷,一面自行解职,扶母灵柩至庐山安葬;并接连上表,乞守三年终丧之制。


  在朝廷再三催促下,岳飞忠孝难以两全,只好赶回军中,七月正式誓师北伐。岳家军兵分两路:一路往东北,由熟悉京西地理的牛皋统领,直奔镇汝军。另一路王贵、郝晸、董先等,向西北方向进军。两路皆捷。牛皋一战即攻克汝城、颍昌府,为这次北伐建立首功。王贵这一路军攻克卢氏县、虢略(河南灵宝)、伊阳(河南嵩县),一路缴获粮食十五万石,降众数万,席卷了商州全境;杨再兴收复长水县(河南洛宁县西南),直至洛阳西南的福昌(今河南洛宁县东北)。


  岳飞本想乘胜追击、渡河作战,但为朝廷所不许。岳飞只好退师鄂州。宋高宗诏令岳飞支援刘光世、张俊守江淮。岳飞正苦于目疾,但并未犹豫,率军直奔九江;但赶到九江时,淮西战事已告结束。


  岳家军的后撤让兀术看到了有机可乘,于是在十月底、十一月初联合伪齐军兵,向襄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岳飞接到多地军情告急后,当机立断,调集精锐第三次出师北伐。


  岳家军所到之处,望风披靡,敌军不战即溃。宋军不仅固守了阵地,且擒获伪齐将领数十人,俘数千人,马三千匹,衣甲器仗无计其数。岳飞对被俘伪齐士卒,均散钱遣返还乡。并对他们说:“汝皆中原百姓,国家赤子,不幸为刘豫驱而至此。今释汝,见中原之民,悉告以朝廷恩德,俟大军前进恢复,各率豪杰来应官军!”


  饱受金兵追杀和羞辱的宋高宗此时已视岳飞为朝廷的最大希望,他史无前例地肯定这位军人的成绩、愿意拉近与岳飞之间的君臣关系。他先把岳飞的官职升至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还把岳飞召至“寝阁”,向飞郑重授命,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这几乎是自北宋以来,国君对武将信任的至高点。宋高宗一度还准备把刘世光的军队也都全部调派给岳飞,后因秦桧和张浚的反对而作罢。


  “直捣黄龙府”


  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在宋高宗的信任之下,岳飞见收复中原有望,心情异常激动,便亲手写成一道《乞出师札子》。飞陈述了自己恢复中原的规划,而且此时已不再提及迎还“二圣”或者“渊圣(宋钦宗)”之事,只将钦宗包括在“天眷”之中。但是这一年,岳飞与宋高宗之间的信任也开始出现裂痕。


  这个裂痕始于本年九、十月间。岳飞收到金国要放归钦宗的太子赵谌的谍报,对此表示担忧,在入觐时向高宗提议立高宗养子赵瑗(宋孝宗)为皇储,以示高宗之正统。岳飞的建议无可厚非,实属对宋高宗的忠诚之举。但宋高宗却对此提议非常不满,下诏责备了岳飞。宋高宗的不满,是因为在他看来“立储”这件事不该由武将操心,历来只有文臣可以与谋,所以岳飞主动建言“立储”之事属于越俎代庖。武将干政,不免容易让人联想到五代十国的悠悠往事。宋高宗的不悦,说明虽然他高度信任岳飞,但这个“信任”并不是没有底线的。岳飞作为一个武将,虽然得到了北宋立国以来罕见的荣宠,但也不应该忘乎所以,宋高宗并未忘记祖训中对武将的戒心。宋高宗于岳飞之间的矛盾,以此为开端,尔后缓慢发酵,并最终影响着岳飞这位军事天才的个人命运。


  此时金朝内部派系斗争激烈,给北宋带来“靖康耻”的完颜宗翰自金熙宗即位以来就逐渐失势,被罢免都元帅、完全削除兵权。绍兴七年(1137年)七月,完颜宗翰愤郁而死。金熙宗紧接着废黜了完颜宗翰支持的刘豫伪齐政权,改为设行台尚书省于汴京(今河南开封)。金熙宗还并向宋廷呼吁和谈,条件是归还黄河以南故宋地,并放还高宗生母韦氏,归还已死的徽宗的梓宫。宋金关系,由此发生巨大变化。这直接影响到了岳飞抗金、收复失地的计划。


  宋高宗此前向兀术乞和而不可得,现在金人主动抛出橄榄枝,一向贪生怕死、懦弱的他在抗金的立场上迅速发生动摇。前面之所以支持岳飞抗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金人不接受他的求和;现在求和的机会由金人抛出,宋高宗很愿意抓住这个机会。枢密院参议政事秦桧也极力附和,主张议和。


  秦桧是历史上极有争议的人物,他于“靖康之变”期间随徽钦二帝俘至金,为完颜挞懒所信用。建炎四年(1130年),秦桧逃回临安,力主宋金议和。绍兴元年(1131年),被擢为参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职。秦桧的争议正是始于他的“南归”。“靖康之变”后,能被金人释放回来的很少,为何会轮到秦桧呢?这是一个重要疑点。而历史文献中,金人如何放秦桧归宋,也未能留下详实的记录。所以,“一般印象总疑心秦桧是女真金人的奸细”,但“这只是怀疑, 并没有实证”。秦桧“南归”后,深受宋高宗的信任,很快便官至宰相。


  现在金人呼吁和谈,秦桧极力赞成,并因此更受宋高宗的器重。高宗为令其与金接通关系。抗金将领中,韩世忠、岳飞对和议一事都表示坚决反对。岳飞在临安朝见时对高宗直言道:“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但宋高宗不听,一心议和。


  宋高宗急于接受和谈,一个原因是想接回自己的生母,她在“靖康之变”中被金人掳去一直未被放还。绍兴七年,宋高宗收到了宋徽宗去世的死讯(虽然宋徽宗的去世实际上发生在两年前),高宗的生母年事已高,更无依靠。宋高宗于是告诉秦桧,不惜“屈己称臣”,但求和议速成。


  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秦桧被任命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次拜相。五月,金派使者议和。秦桧对高宗考验再三,确认其决心已定,遂奏请若要议和,只和自己商议,不许群臣干预。高宗同意。十月,赵鼎因立嗣事件罢相,秦桧独揽大权,决意议和。


  十一月,高宗下诏,传达金国要宋廷屈己议和。百官多认为金国之言不可信,反对议和。秦桧将反对议和的一众大臣陆续排挤、贬逐。


  十二月,金派张通古、萧哲出使北宋,国书名为“诏谕江南”,秦桧怀疑是封册文书,就与金使磋商,改江南为宋、诏谕为国信。金使行至泗州,要求所过州县用臣礼相迎、高宗以客礼相待,态度极其傲慢。京、淮宣抚处置使韩世忠多次上疏,愿效力死战,高宗不准。金使抵达高宗行都,通告宋廷“先归还河南,册封高宗为帝,余事再慢慢商议”。


  秦桧打算接受金国条件,但高宗不愿跪拜称臣、接受金国册封,馆职吏员也上书反对议和,各地军民义都愤填膺。于是高宗以“居丧期难行吉礼”为由,让秦桧率朝臣去驿馆接收国书。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和议已成,大赦天下;三月,金人归还河南、陕西旧地。


  然而,好景不长。四个月后,金朝内部发生政变,兀术以谋反罪诛灭金将完颜宗磐和完颜挞懒,拘王伦于中山府,并且废除刚刚达成的宋金和议。次年五月,金人背盟,分四路南下入侵,河南、陕西等地相继沦陷,宋金已经达成的议和等同作废。高宗下诏列举兀术罪状。秦桧险遭罢相。面对这个打脸的结果,秦桧只好主动上奏,表示既然和议已变,因此支持讨伐金国。


  此时,抗金将领早已摩拳擦掌,枕戈待旦。


  南宋军队的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以及其他将领如刘錡、吴玠等已形成强大军力。其中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这四人还被后来的画家刘松年称为“中兴四将”。


  这些人统率的军队中,实力最强的当数岳家军。岳家军甚至通过俘获以前伪齐的万匹战马,成立了南宋年间绝无仅有的万骑马军,可以和金国女真精骑对阵。岳飞也本来就不赞成议和,甚至多次明嘲暗讽宋高宗与秦桧之举,只不过未被高宗和秦桧理睬。


  金人背盟后,宋高宗原不同意岳飞出兵,后又恐顺昌有失,便命岳飞发兵救援。岳家军在鄂州已整训三年,岳飞接诏后,立即派张宪、姚政率军东进,援救顺昌。未至顺昌时,刘锜已于顺昌之战中大败金军。六月下旬,当西线金军受阻,东线顺昌解围,局势稍有稳定,高宗便又命司农少卿李若虚向岳飞传达诏命,谕飞“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但李若虚素来主张抗金,他不顾矫诏之罪,主动支持岳飞北伐。


  岳飞随即挥师北上,在六月、闰六月间,张宪的前军攻下蔡州,牛皋的左军在京西路连克鲁山等县城,统领官孙显也在蔡州和淮宁府之间打败金兵。与此同时,韩世忠部将王胜收复海州(江苏东海县东),张俊部将王德收复亳州。岳飞联络北方民间抗金武装,北方许多州县的民间抗金力量也纷纷揭竿响应,因为实施“连结河朔”的策略已有十年,深耕于当地百姓。


  七月,宋军诸路战线捷报不断:张俊攻克亳州,王胜攻克海州,岳飞败兀术于郾城。


  在郾城,兀术见岳飞兵马不多,于是用骑兵一万五千人直扑郾城,企图一举消灭岳家军的指挥中枢。很快,兀术与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赛里等,率领金军在郾城北与岳家军对阵。兀术用“铁浮图”为主力,正面进攻,左右翼又辅之以“拐子马”,都是金军的精锐部队。岳飞令其子岳云率背嵬军和游奕军骑兵迎战,往来冲杀,并派步兵用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敌军,下砍马腿,使“拐子马”失去威力,杀伤了大量金兵。岳家军因为有备而来,挡住了完颜宗弼全部战术,获得了“郾城之战”的完胜。


  初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岳飞在城北的五里店再一次大败金军。金军中从此流传一句话:撼山易,憾岳家军难!


  取得郾城大捷之后,王贵、岳云又分率精骑与金军战于颍昌城西。岳云以八百背嵬骑兵作正面攻击,步兵分左、右两翼,以抗金军骑兵。此战中,岳家军“无一人肯回顾”,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大败金军,斩金军五千余人,俘士卒二千余人、将官七十八人,获马三千余匹。


  接连的失利,使兀术不禁哀叹:“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屦见挫衄!”金军大将韩常也不愿再战,派密使向岳飞请降。岳飞为大河南北频传的捷报所鼓舞,他与部属约定,要“直捣黄龙府(今吉林农安),与诸君痛饮!”


  岳家军全线进击,包围开封。七月十八日,张宪与徐庆、李山等诸统制从临颍县率主力往东北方向进发,又击败五千金军,追击十五里。同时,王贵自颍昌府发兵,牛皋也率领左军进军。兀术以十万大军驻扎于开封西南四十五宋里的朱仙镇,希图再次负隅顽抗。岳家军北上距离朱仙镇四十五里的尉氏县驻营,作为“制胜之地”。岳家军前哨的五百背嵬铁骑抵达朱仙镇,双方一次交锋,金军即全军奔溃。岳家军骁勇剽悍,金军不是对手;兀术无奈,只好考虑放弃开封,准备渡河北遁。



(作者及单位:月白风清,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9南宋时期之岳家军抗金
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明显是打赵构脸,健在的赵构为何不反对?
壮怀激烈,英雄饮恨,秦桧卖国,岳飞亡身--宋朝史话22
【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宋高宗杀岳飞仅仅是因为怕「迎还二圣」吗?绝对没那么简单!
岳飞死后,秦桧过得怎么样?他是怎么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