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晚读:宋词发展简谈小结(关于唐宋词的一点思考)

『万卷书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

宋词简谈这个系列,今天就要收尾了,我想在这里做一个总结。在此之前,我们用了十一个篇幅,简单介绍了词这种文学体裁自晚唐至南宋的发展历程。严格来说,我们这个系列应该称之为“唐宋词简谈”才更合理。关于唐宋词,我想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去思考。


1、关于豪放与婉约

一讲到词,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习惯性的将其分为“豪放”与“婉约”两种派系,但就实际内容而言,这种分类其实过于笼统。即便是系统内的作者,婉约派如李煜、晏殊、柳永、周邦彦,豪放派的如苏轼与辛弃疾,各自的作品在风格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更何况柳永之后,一些都市行旅词,山水风光词,人生感悟词,我们也很难将其硬性的划分到婉约或者豪放的范畴中。就我的理解,更倾向于从内容的角度来进行划分,如:闺怨离愁词,都市行旅词,咏物词,送别词,山水风光词,怀古词,感悟词,田园词等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豪放或婉约,情感或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去分析作品的好坏,这样也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每一首作品。

行香子.抒怀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卜算子.齿落  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2、关于词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词文化发端于隋唐,外来的敦煌曲子词,与本土的燕乐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市井间新的表现形式。到了晚唐,在温庭筠的大力推动下,使之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温庭筠之后,韦庄,南唐的二主一相,北宋前期的晏殊、欧阳修,都是身居庙堂的政治人物。尽管李煜的亡国词,晏殊的清新词风,欧阳修的洒脱词风,有一定的表现力,但在这期间两百余年的岁月中,偏于上层的宫廷词作品,实际上限制了词文化的发展,他们在这个时间段内过于“高举高打”,不接地气。这种格局直到晏几道、柳永才有了突破。这些词人根据市井间的内容取材,让底层人民喜闻乐见,以至于“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因此,尽管后世庙堂之上总有对柳永的批判之声,认为其作品用语浅俗,格调不高。我却坚定的认为柳永对词文化的贡献功不可没。在此之后,苏轼、周邦彦也分别从各自的角度为词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简而言之,苏轼从视角出发,开拓了词的内容范畴,提升了词的境界;周邦彦则从技巧出发,增加了词的表现方法,提升了词的艺术表现力。这二人直接影响了南宋的“辛派”以及“雅词”两大流派。

注:辛派词人以辛弃疾为首,张孝祥,陈亮等为主;雅词作者以姜夔为首,吴文英,王沂孙为主。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少年游  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3、不同作品的不同赏析方式

在整个系列的创作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作者,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去分析和看待他们各自的作品。有些词人,我习惯于结合他们的生平经历,在遭遇了波折之后,他们的创作的作品,大多与当时的感受息息相关。如南唐后主李煜,他的作品前期多为宫廷艳词,国家沦陷后,国破家亡的感受促使他无法压抑内心的苦闷,词风转变,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亡国词。又如辛弃疾,空有一身本领却报国无门,只能在词创作中找寻曾经的英雄梦,同时,在长期被罢官的生涯中,他深入民间,受到淳朴的乡野村风的感染,在田园词上,也有很多精彩的篇章。这些作者本身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在这样的经历下,他们的作品才充满了故事。

另一类作品则是从他们的创作技巧上出发去赏析的,例如晏殊,周邦彦,秦观等。主要把视角放在作品上,分析这些作品的艺术性,并对比前文中提到的以情感为主导的作品,区别二者的不同。例如将周邦彦的《兰陵王.柳》,采用铺陈的表达方式;秦观的《鹊桥仙》,用词的细腻,以及敏锐的观察视角。这些内容其实是很难表达与体会的,但这些词人在艺术上的拔高,让词文化不局限于情感的感发与表达,在艺术水平上也上了一个层次。

如梦令.春景  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不同作品不同赏析方式,这并不是我的特立独行,相反,很多赏析批评类著作都采用了这种方式,我们中国的古诗词鉴赏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我也希望未来的这门艺术传承能够有更加科学系统的方法论。


4、词的平仄格律

我们现代人对唐宋词的赏析,其实是不完整的,一首完整的词作品应当“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有固定的曲调,词的每一句字数是固定的,就连每个字相应位置的音调也是固定的。一首词应该有曲调也有词文,而我们现在看到的,仅仅只是这首歌曲的歌词部分而已,曲调早已流失了。只见其词,不闻其曲,这是第一个不完整的地方。另外,我们现代赏析词作品的时候,一般都会避开不谈平仄格律的艺术性,更多是从作品中的情感,内涵,以及一些遣词造句的创意和技巧上进行研究赏析。中国的古文有音韵学(古代汉字的语音系统)和训诂学(古代汉字的释义系统)这两个专门的学科,经过千百年的传承,由于新文化的侵袭和保护措施的不足,已经濒临断代和失传,我们用现代的文学系统,很难表述平仄格律的艺术魅力,这是第二个不完整的地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对词作品的赏析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我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也是希望中国古典文化能够得以保存并发扬光大,也许未来的时候,我们能够有更广阔的视角看待和理解唐宋词的美好。


以上,是我在写唐宋词简谈的过程中的一点思考,中国是诗词的国度,与诗相比,词显得更加多变,更加曼妙,更加富于美感。这种中华古典文化之美,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特色。我希望通过拙作,能够引发哪怕只有一两位读者对中华文化之美的兴趣,能够发现静水深流的文字格当中,那一点点的美好,也就值得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词极简史:这27首名作,唱尽大宋王朝319年
《全宋词》最狂的一首词2
李煜梦中思故国,苏轼词里说悲欢:走进宋词的黄金时代
李隆基的“亡国之曲”,被李煜改成千古绝唱,却也成李煜绝笔
两宋风云,婉转词章
【传统文化】诗词世界(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