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匈奴之104:民族融合——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

       公元439年,北凉沮渠牧犍投降北魏,发端自刘渊的五胡十六国时代结束,中原地区统一于拓跋鲜卑的北魏,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对峙时期。
      黄河流域、黄河南北两岸的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又是一个民族大熔炉,华夏民族在这里肇兴,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在这里融合形成。
      早在远古时期,炎帝一族即进入中原地区,神农之时,炎帝族开始耕稼,进入农业文明时期。此后,以游牧为主、擅长狩猎征战的黄帝族与炎帝族接触,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最后黄帝族征服炎帝族,并接受了农耕文明。炎帝族中的桀骜部落被黄帝放逐到东西南北的边远地区,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之后,炎黄两族通过通婚的方式逐渐融合,成为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炎黄。
       夷夏之别,即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区别。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加强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其实,这一时期的华夏族与戎狄蛮夷已没有种族上的分别,仅仅生产方式上的不同和饮食、衣服、贽币、言语的不同。
       秦汉时期,居于中原北方的匈奴一度非常强盛,与秦汉进行了几百年的战争,但匈奴政权并没有进入内陆。《史记·匈奴列传》载:“汉人得匈奴地,则泽卤不可耕;匈奴得汉地,亦终非能居之”,且匈奴“所以强者,以衣食异,无仰于汉也”。匈奴人仍保持其游牧传统,他们与汉人在生活方式上是不相容的。
      东汉末年,中原社会动乱,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入内陆。南匈奴内附后,世居今山西忻县一带,与汉人杂居,逐渐被汉化,抛弃游牧生活方式,转向农耕生活。刘渊作为匈奴侍子曾住洛阳多年,随汉儒习经史其子刘聪更是精通经史,并工草书隶书,作遣怀诗、赋颂百余篇。他们不但用汉语汉字,更用汉名,并在建立政权后袭用汉官制,以刘汉正统自居。
      羯族又称为“匈奴别部”,西晋时已入塞,在今山西榆社一带与汉人杂居。石勒曾被西晋官僚作为奴隶拐卖到山东茌平,取汉名,建国后称赵,推崇儒学,战乱中曾将汉族士大夫编为“君子营”加以保护。
      慕容鲜卑部落西晋时在今辽宁锦州一带从事农桑和畜牧,“永嘉之乱”后,很多北方士大夫和汉族百姓前往避难。慕容廆重用士人,创设制度,讲授经学,至其子慕容皝时建立前燕。
      氐族和羌族在西晋时多已移居关中、益州,不少人散处中原。公元329年,后赵迁秦雍氐羌十五万落于中原,后由氐人苻健率领西归,回到长安建立了前秦。苻健重用汉人王猛,劝课农桑,提倡儒学。后来到羌人姚苌建立后秦时,仍能讲经论道,提倡儒学。
      拓跋鲜卑世居盛乐(今内蒙托克托),后迁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珪在建立北魏前后,曾强徙山东六州汉族吏民等三十六万口到平城,配给耕牛,计口授田,重用汉人崔浩、张兖等人,同时向北极力防御游牧的高车和柔然。
      这些北方游牧民族在进入中原后,已普遍接受农耕方式,并在建立政权后重用汉族士大夫,此举大大减轻了五胡乱华时的民族冲突。五胡比较深入的汉化和民族融合,为后来农耕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基础,迎来了转机。
      民族的同化总是双向进行的,胡人汉化的同时,汉人也在生产、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吸收了胡人的习俗。《后汉书·五行志》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连汉朝皇帝都对胡人的一切感兴趣,身体力行,上行下效,京都的达官贵人也兴起了汉人胡化的之风。这种风气到五胡十六国时期达到高潮。胡语、胡歌、胡乐、胡舞、胡戏的流行,给中原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和色彩。胡乐对中原音乐的影响是深远的,胡笳、羌笛、琵琶等乐器,随着民族大迁徙,从漠北、西域以及其他地区传入中原,使传统音乐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游牧民族也把畜牧生产技术带到了中原地区。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牛、马、骡、羊等牲畜的饲养、役使方法,兽医术、相马术,以及制作毛毡、奶酪、油酥的技术,自胡人传入后逐步被汉人接受,许多技术到现在仍然利用。《齐民要术》还提到了胡人的饮食习惯对汉人的影响,它提到的“胡物”有:胡饼、胡椒酒(筚拨酒)、胡饭、胡羹等,中原地区的汉人已经把胡人的饮食习惯吸收到自己的生活中,如烤肉和奶酪等等。
      473年,北魏拓跋宏继位,是为孝文帝。为缓和民族矛盾,维护其统治,拓跋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并整顿吏治,另一方面,为更大限度的接受汉族文化,拓跋宏迁都洛阳,并下令实行汉制、移风易俗。他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并规定,鲜卑贵族一律穿汉服、讲汉语、用汉字,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将原籍改为洛阳,并把鲜卑人的原有姓氏改为汉姓,他自己就改姓元,因此北魏又称元魏。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统治文化、经济比自己高得多的当地民族,不得不学习当地文化,最终却将自己融入了当地社会。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结束了五胡乱华以来四百多年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至此,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二元互动模式走向正规,中原农耕文明在经历了诸多游牧文明南下融合的痛苦过程后,重新焕发出生命力,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结合起来,经济进一步发展,文化更加繁荣,并酝酿除了又一个农耕文明的高峰——隋唐文明。
     而在中国北方,在其原来的主人纷纷南下与汉民族融合之后,又一个雄浑的游牧民族——突厥即将崛起,并等待着与中原文明的再一次争锋与融合。中国文明就是在这样的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二元互动中,从远古一步步走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经济、文明、文化等多角度,看北朝民族的冲突与融合
为什么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多次侵略中原?
【转】遥想马邑
古代中国北方为什么没有民族融合
北魏、北周、后唐、辽朝、金朝、元朝、清朝的困境:汉化还是不汉化?
为何匈奴突厥被汉人所灭,蒙古女真却能征服中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