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图上的销烟(12):李渊进攻长安之战,天时地利人和皆占,真乃天命所归之人

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李渊率军到达黄河东岸的龙门,站在黄河岸边,李渊望着距离他一步之遥的长安城,他心中感慨万千,只要一步跨过黄河,就能进入关中直取长安了。一旦占领这个隋王朝的政治中心,他所追求的梦想将变成现实。为了这个目标,他准备了很久很久!

为此,他就下一步的行动路线和将士们展开了讨论。我在上一篇文章说道,李渊在进攻长安的过程中,有两道阻力,一道是隋将宋老生驻守的霍邑,一道是在霍邑后面屈突通所驻守的河东郡。在此之前,霍邑已经被李渊拿了下来,所以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只有屈突通驻守河东郡了。

此时,军中将领关于是否攻打河东郡分成了不同的两派:

一部分认为:先不要攻击屈突通重兵驻守的河东,而是绕过屈突通,从龙门直接渡过黄河,招降当地义军,夺取潼关北面的永丰仓。如此一来,在攻克长安之前就可以控制整个关中。

另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先把河东郡这颗钉子拔掉,再渡河入关,以免我们进攻长安时遭到屈突通的进攻。

对于这两个建议,一向谨慎的李渊并没有立即做决定,他准备先招降关中的义军,与他们联络之后再做打算。

八月十八日,李渊给关中最强势力的首领孙华写了一封信,希望孙华能前来归附他。六天后,孙华果然率兵前来归附李渊。李渊大喜过望,给孙华封了一大串官职之后,便与左统军王长谐、右统军刘弘基等人率步骑六千人,与孙华一起渡河,在黄河西岸扎营,等待大军主力。

九月初七,按耐不住的屈突通担心腹背受敌,派遣他手下的将领桑显和率领数千骑兵,于深夜渡河,袭击王长谐的军营。王长谐猝不及防,接连失利。危急之时,孙华率军前来救援,与王长谐合力,大破屈突通军。

九月初十,李渊率大军将河东城团团围住,对河东城发起了进攻。但是,屈突通并不是无能之辈,他据险而守,李渊的连番攻击都被他挡了下来,致使李渊大军伤亡惨重。

李渊意识到,这座坚固的城池不可能轻易被攻克,再这样打下去只能徒增伤亡,因此他决定放弃河东郡,准备渡河入关。

对于李渊的这一决定,裴寂等人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说道:“屈突通手握重兵,坚守固城,就算我们今天绕开他,万一我们不能拿下长安,撤退时就会遭到屈突通的阻击,到时候腹背受敌,局势将对我们十分不利。不如我们先全力拿下河东,再选择西进。河东是长安的门户,屈突通一旦战败,长安城还不是手到擒来!”

“屈突通拥大众、凭坚城,吾舍之而去,若进攻长安不克,退为河东所踵,腹背受敌,此危道也。不若先克河东,然后西上。长安恃(屈突)通为援,通败,长安必破矣”。

裴寂等人话音刚落,李世民马上反驳道:“兵贵神速,我们拥有连战连捷的余威以及四方来附的部众,如果快速西进,长安必定惊恐,当他们来不及做决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像秋冬扫落叶般拿下了长安城。若坚守在河东城下,就会使长安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致使我们贻误战机。一旦军心离散,那么大事就不可为了!”

“兵贵神速,吾席累胜之威,抚归顺之众,鼓行而西,长安之人望风震骇,智不足谋,勇不及断,取之若振槁叶耳。若淹留自敝于坚城之下,彼得成谋修备以待我,坐费日月,众心离沮,则大事去矣。且关中蜂起之将,未有所属,不可不早招怀也。屈突通自守虏而,不足为虑。”

但与上次一样,李渊并没有立即做决定,还是保持了他一贯谨慎的作风。对于上述两种意见,他决定双管齐下,留一部兵力继续围攻河东,自己则率主力向关中进军。

九月十二,李渊率军顺利进入关中,声势大振,各地隋朝官吏纷纷前来归附,献出所辖郡县。其中,华阴县令李孝常献出了李渊梦寐以求的永丰仓。永丰仓的占领,不仅保障了军民的粮食,而且切断了洛阳与长安的联系,并且可以防住河东地区的屈突通前来救援,使李渊军的战略形势更加有利。

九月十六,李渊率军抵达朝邑指挥全局。命令李世民率军经略渭北,李世民所到之处,收编了大批隋军以及农民起义军,短期之内,聚兵九万余众,立营于泾阳,从北面对长安包抄。与此同时,李渊又命令李建成、刘文静,王长谐等人进驻永丰仓,扼守潼关,防备东边可能出现的隋朝援军。

至此,隋朝的政治中心长安已经完全暴露在了李渊面前,几乎已经成了李渊的囊中之物。李渊距离他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另一边,当屈突通得知李渊已经渡过黄河直扑长安时,他命令手下尧君素坚守河东,自己则率精锐南下潼关,驰援长安。

但是,李渊早在他的必经之路布下了伏兵,屈突通在潼关遭到了刘文静的顽强阻击。双方相持一个月,屈突通始终不能越过潼关半步。时间相持越久,对屈突通来说就越不利。因此,他决定铤而走险,命令桑显和夜袭刘文静营寨,刘文静仓促应战。

混战中,刘文静被流矢击中,将士们士气大挫,隋军此时已经攻下了他们的两座营寨,只剩下最后一个也岌岌可危。

就在刘文静以为他们要全军覆没的时候,隋军突然停止了攻势。原来,桑显和认为,此时的刘文静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足为惧,而他与将士们已经鏖战了一昼夜,早已饥肠辘辘,决定先回去吃顿饭,等吃饱肚子再来解决刘文静军。

但是,正是这一顿饭的功夫使得隋军辛苦建立的优势荡然无存。趁隋军休整之际,刘文静重新调整部署,重新夺回了被隋军攻破的营寨。而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令刘文静和桑显和意想不到的事情。原来,就在隋军吃饭间隙,一股几百人的游骑兵鬼使神差地转到了隋军的后面,他们并不是李渊派来的援军。

这些游骑兵一看隋军大旗,立刻对毫无防备的隋军发起了突然袭击。此时隋军也没有想到他们背后会冒出这么一支军队来,以为是李渊派来的援兵,顿时惊慌失措、阵脚大乱。刘文静见此机会,立刻率军发起了反攻,结果隋军大败,只有桑显和只身一人逃了回去。

看着狼狈不堪的桑显和,屈突通心灰意冷。前面的去路被堵,后面的根据地被围,他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他意识到长安的陷落已经不可避免,距离隋王朝的覆灭日子已经是屈指可数了。但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既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也不能扶大厦之将倾斜。此刻的屈突通,一股深深地无力感袭上心头,他感到了深深地绝望。

大业十三年九月末,兵精粮足的李渊开始缩小对长安的包围圈。与此同时,李世民又派刘弘基攻取了扶风,然后率军南渡渭水,进驻阿城。此时,李世民手下的兵力已达13万。

九月二十七日,驻守永丰仓的李建成也奉李渊之命,率部从新丰直驱长安。

九月二十八日,李渊率军一路西进,所到之处,隋朝兴建的离宫别苑等一一拆毁,宫内的所有宫女全部放回家。

十月初,李渊率军抵达长安城下,在春明门外扎营,各路人马全部集结,此时李渊兵力共计二十余万。看着近在咫尺的长安城,李渊想兵不血刃拿下此城,于是他不断派遣使臣到城下,劝说城内守军卫文升等人打开城门,但卫文升却不予理睬。

十月辛巳,次长乐宫,有众二十万。隋留守卫文升等奉代王侑守京城,高祖遣使谕之,不报。

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李渊只好下令围城。进攻之前,李渊下令:任何人不准侵犯隋朝宗庙以及皇室成员,违者诛灭三族。十月二十七日,李渊正式下了攻城的命令,虽然城内守军负隅顽抗,但他们面对数倍于己的兵力还是显得无能为力。仅仅十四天之后,长安城破,李渊率军进入城中。

进入长安,占领了隋王朝的政治中心后,标志着李渊已经抢占了政治的制高点。这一刻,一个新的王朝即将诞生,迷失了的隋鹿又将在这片充满硝烟的土地上找到新的主人。而在短短八个月之后,大唐王朝的新一轮旭日将彻底摆脱黑暗的禁锢,从崩裂的隋朝天空中喷薄而出,照彻寰宇。

后记

纵观李渊从起兵到占领长安的过程,这一路走来,天时、地利、人和几乎都站在他这一边:

所谓天时:是指李渊对起兵的时机把握的很好,既没有太早也没有太晚,太早了容易被隋朝集中火力对付;太晚的话隋朝的大蛋糕容易被别人瓜分一空。而李渊选择起兵的时机,正好是隋王朝内起义的部队越来越多,隋王朝四面楚歌,已无力再调集优势兵力进行围剿时。再者,李渊起兵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抢占隋王朝的政治中心——长安,占领政治制高点,挟天子以令诸侯。纵观李渊起兵并抢先入关,其时机可谓把握得恰到好处。

所谓地利:是指李渊得到了太原这块宝地。杨广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应该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众所周知,太原是一座军事重镇,这儿要兵有兵,要粮有粮,有着李渊起兵的必要物质条件和坚实的后勤保障。以李渊为太原留守,对一个有野心的人来说,等于是“潜龙在渊”。终有一日,李渊这条蛰伏的龙将给隋王朝以致命的一击。

所谓人和:是指李渊在起兵之初,其麾下人才济济。有着裴寂、刘文静这样的谋臣,有长孙顺德、刘弘基这样的武将,又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个虽年轻,却能独挡一面的儿子。李渊有着如此搭档,何愁大事不成!

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在李渊一边,不得不说,李渊真乃天命所归之人!

参考资料:《新唐书》《资治通鉴》《旧唐书》《中国古代战争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525)首战告捷(附音频)
泪痕春雨漫评隋唐(六十三) 夺取长安
读历史,唐朝289年之唐高祖李渊4
李渊晋阳起兵后的关键之战:必先攻占此地,才能进据长安以图天下
他被誉为三国时的第一脑袋,一句话把存在近二百年的王朝送进坟墓
地图上的战争:高祖李渊如何开创大业,剑指长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