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今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人们在不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增强自身生产能力,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破坏和污染周围的环境,引起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加剧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得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挑战。
当今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植被破坏、湖泊退化萎缩、江河断流、空气污染、草场退化、资源过度消耗等方面。
全球环境变化
由于人口增长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剧减,以及与之相关的冰川退缩土地荒漠化海平面上升酸雨等。它们是互相作用、互为因果的。
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约0.5℃。引起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和人类活动。全球变暖将直接对生态系统造成威胁,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土地超载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资源实际供养多少人口就算作合理水平,这就是土地人口承载力。超过土地承载力通常认为土地超载了。联合国人口组织曾预计,未来世界人口达到静止时是105亿。联合国人口环境会议从保护未来地球生态平衡出发,推断地球可供养的极限人口约为110亿。
土地超载导致土地沙化、土壤流失、盐碱化,导致人类不适当的开垦、砍伐,导致采取不合理的种植制度和灌溉方式,耕地施肥不足,城市废弃物污染等。土地超载不仅使土地质量下降,生产力衰退,甚至使其失去使用价值。
在灌溉地区,由于过量灌溉或者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也会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世界上有10%的土地为盐渍化土地所覆盖,分布在全世界近100个国家。中国盐渍化土地约6万平方千米,占耕地总面积的7%。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亦可简称污染。如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颗粒物和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增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水质变坏等现象均属环境污染。
中国当前环境问题是局部有所改观,整体不容乐观,形势依然严峻。二氧化硫年排放近2000万吨,排名世界第一。据343个城市的监测,有3/4的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
中国是世界上三大酸雨区之一,1/3的国土被酸雨危害;全国荒漠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8%,每年还增加1万多平方千米。每年污水排放量为400多亿吨,排名世界第一。全国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城市河道90%受到严重污染。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到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水资源短缺
水是人类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生命的基本要素。多少世纪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不加爱惜,恣意浪费。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警觉到,水资源并不是想象的那么丰富,很多地区出现的水荒已经造成了对经济发展的限制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地球上水的总量并不少,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又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储量约400立方千米左右,仅占世界水量的0.3%。而且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影响,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匀。非洲的一些地区,淡水资源极少,干旱严重
全世界有26个国家的2.33亿人面临缺水的威胁,世界上有1/5的人得不到符合卫生标准的淡水。在中国,有3.6亿农村人口得不到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占世界40%的80多个国家在供应清洁水方面有困难。在最近20~30年内,淡水拥有量不足的人口达到15亿。
人口增长与粮食短缺
人口问题与粮食问题直接相关。人口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农业生产的成就,人均粮食占有水平提高非常缓慢,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当前中国总体上处于粮食阶段性过剩的情况,但是在一些贫困地区,粮食的供应仍然不够充分,还不能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并且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粮食问题的严峻性也会越来越显现出来。
耕地的减少,土壤的退化,单产提高困难和农业环境的污染严重制约着粮食生产;而人口的飞速增长,导致了对粮食等物质需求的增加,从而使得粮食短缺越发的严峻。
人口增长是推动粮食需求量增长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据保守估计,中国到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人口将先后达到14~14.3亿、14.7~15.4亿和15.3~16.3亿,如果假定人均粮食消费量不增加的话,仅人口增长一项,就要使我国的粮食需求量到2010年绝对增加8000×104吨,到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最大时,人口压力一直是影响我国粮食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整个地球是一个自组织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对立又统一,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不过是整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人类活动作为子系统参与到地球整个生态系统的活动中去,必须服从地球生态系统的规律。尽管今天的人类活动能力已经大大加强,甚至其活动范围可以脱离地球,到达其他星球上去,但是人类的生存还是不能逃出地球的生物圈,这就使得人类必须以生物圈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利益,对生物圈的保护和发展负起自己的责任。
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能仅仅从如何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出发,而不顾及它的后果,更不去考虑人类的行为可能给自然界和自然生命带来的不幸。例如,人类受到经济利益的支配,大面积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盲目的发展工业,造成环境污染等。当人类以一种变本加厉方式掠夺自然,以不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各种物质需求时,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破坏已经对人类进行了报复。因此,我们要尊重和善待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
保护生态与环境
生态与环境的恶化有自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为的原因。巨大的人口数量的压力和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是当今生态与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目前,世界各国都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对人类生活环境进行保护。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领域十分广阔,涉及到自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文物保护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开辟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对恢复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科学研究以及发展旅游事业都有重大意义
可持续发展
《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逊1972年人类环境大会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理念和模式。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环境适应与利用的典型案例。
它分为东、西、中三条调水线路,将长江流域的水引入黄河流域,
解决中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人类的发展过程就是对地理环境的适应和利用的过程。以中国为例,几千年以来,劳动人民以农事活动为中心,将中国东部平原大片沼泽地改变成连绵分布的肥沃良田,在广大的丘陵山地上修筑了层层梯田,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部高山地区的天然草原被利用成为辽阔的牧场,沿湖、沿海地区修塘筑堤,围垦了大片淤积滩涂,甚至在极端干旱的西北内陆盆地内也利用附近高山冰雪融水建立了许多绿洲,以及营造防护林、修建水库、城镇交通建设等,几乎所有可以利用的土地都被利用,自然面貌大为改观。
地球表层资源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
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及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就是人类的环境观,或人地关系论。它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环境观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知识基础上的,因此,它随着社会与科学的发展而改变。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环境观指导和制约着该民族或该社会的行为(生产和生活);社会行为作用于环境,造成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
自然环境既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不能脱离由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整体的失调和瓦解,将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生活和生产。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势必影响自然综合体的整体平衡,自然资源所具有的作用,以及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效能,可能会很快消失,自然整体即遭破坏,甚至导致发生自然灾害。因此,开发任意一项自然资源,必须充分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生活、生产的自然环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九年级政治全册_4
地球可以装下多少人?
地球可以装下多少人
人想进化很难,想倒退回禽兽,则是相当容易的
人类的自然资源取之不竭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