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高考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高中语文教和学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杜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选自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材料二:随着80后及90后成为劳动力迁移主力军,他们沿袭着上一代农民的离土、出村,但是,多数人却选择了不回村、不返农,即便回村的农民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也发生重大变化。“农二代”的经济和社会行为变化,正在引发乡村的一场历史转型,农民与土地的粘度发生变化,乡村的人地关系、农地权利、农业经管制度、农业发展方式、村庄演化、城乡关系等方方面面呈现新的特征,标志着一个与“乡土中国”不同的“城乡中国”的到来,这一阶段呈现出新的表征。他们保留着农民身份,但已不再务农。农二代差不多选入劳动年龄就开始离开家乡,他们的初次外出务工平均年龄为21.7岁,与农业和土地的关系疏离,每年平均在外时间达9个月,不像他们的上一辈那样农忙时回家打理农事,他们之中87.3%的人没有从事过任何农业生产劳动,平均每年花费在农业活动的时间仅0.7个月。由于人口迁移,尤其是代际变化,农业劳动机会成本上升,农业发展模式发生历史性转折。一是传统均质小农异质化。二是在农业授入上机械替代劳动。三是农地经营制度变迁。四是农业发展动能发生变化。2003年以来农业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其增速远远超过土地生产率。五是农业功能与形态发生变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增长极其迅速。  (选自刘守英的《“城乡中国”正在取代“乡土中国”》)材料三:尽管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大潮下,乡村已经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甚至连根植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也变身打工者,淹没在进城大军的浪潮中。不过,在某种意义上当今中国社会依然是乡土的。梁庄人向城市进军,这也基本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进程同步。如梁鸿在书中所言,这51个人实际上是中国2.5亿进城务工农民的缩影。“他们是中国特色农民,长期远离土地,长期寄居城市,他们对故乡已经陌生,对城市未曾熟悉。然而,他们构成完整的农村与城市,构成完整的中国。”他们将在外打工称为“讨生活”,找不到精神依托,日常生活异常贫乏。在外打工的梁庄人,只要村庄里有一个人来到城市,他的亲戚、亲戚的亲戚都会被带来。每个打工者聚居点,都以老乡为单位聚在一起。他们每到一个地方,也在以村庄的模式、以传统的社会模式建构一个小环境。走出来的梁庄人下班之后最开心的事就是找老乡一块喝喝酒,聊聊梁庄里的人和事,梁庄在他们的心里是美好的,但毫无疑问,他们都不愿回去。对于乡土文化,在《中国在梁庄》一书中,梁鸿试图告诉读者:乡村,并不全然是被改造的,或者有许多东西可以保持和保留。“从乡村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深层情感,爱、善、淳厚、朴素、亲情等,失去它们,我们将会失去很多很多。也许正是这顽固的乡村与农民根性的存在,才使得它独特的生命方式和情感方式能够多少得以保留。“梁鸿说,城市与乡村都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需要一个同样美丽强大的乡村”。 (选择梁鸿的《乡土中国:怀念与背离》)1.根据材料,下面不属于当前乡村变化的一项是(3分)A.很多农民却选择了不回村、不返农,即便回村的农民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发生重大变化。B.农二代与农业和土地的关系疏离,不像他们的上一辈那样农忙时回家打理农事,没有从事过任何农业生产劳动。C.农业发展模式发生历史性转折,农业功能与形态发生变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增长极其迅速。D.乡村的人地关系、农林权利、农业经营制度、农业发展方式、村庄演化、城乡关系等方方面面呈现新的特征。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于是就有了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B.在一个熟悉的乡土社会中,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习”出来的礼俗的从心所欲的自由。C.当前由于农民与土地的粘度发生变化,很多农民没有从事过任何农业生产劳动,所以“城乡中国”正在取代“乡土中国”。D.很多农民沿袭着上一代离土、出村,向城市进军,契合了时代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大潮,也基本与工业化进程同步。3.下列例子中不能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广西省一村庄的人彼此很熟悉,与外村的人较陌生.B.湖南省一村庄奶奶给出国的孙子用红纸裹了一包灶上的泥土带上。C.河北省一村庄的人口多年来基本是固定的.D.江西省一村庄村民之间借钱不打借条。4.请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具体特征。(4分)5.请分析“在某种意义上当今中国社会依然是乡土的”的原因。(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刘姨的口罩朱权刘姚祖籍湖北,十年前,一场变故让她孑然一身留在了客城。她是环卫所临时工,为了生计,还在小区做钟点工。原本,刘姨想春节回一趟久别的老家,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计划。看着确诊人数不断攀升的消息,刘姨内心焦急又难过。对于疾病、灾难与死亡,她在十年前就已撕心裂肺地感受过,那种情景,十年来一直在眼前挥之不去。她仿佛已身处湖北一个空旷的街角,身迹有人在呼救,而自己眼睁睁地看着他将要窒息却无能为力……当人们不断传播着城区所有药店的口罩售罄的信息时,刘姨的鼻粱上还挂着戴了两天的一次性口罩。此时,刘姨是不缺口罩的,没有疫情之前,她每月在环卫所领取的30个口罩,几乎都省下过半,加上前些日子在一医药公司搞卫生时,老板送了她一大盒。刘姨心里在盘算,自己留在出租屋里的口罩少说也有三百多个,按照现时的价格,至少能卖一千多元,这可是一个月的收入呢!长年的体力劳累,使刘姨的日子过得节俭与精打细算。其实,刘姨几年前就开始在工作时戴口罩了,确切地说,这一习惯是从她为吴医生做家政开始的。记得第一天到吴医生家做家政时,刘姨就被吴医生要求戴口罩,按照吴医生的意思,“戴口罩做清洁时能防尘防菌,比较卫生和安全”。而在刘姨看来,戴口罩虽然呼吸不畅,但可以不与人说话,工作时会更加专心致志,也就是所谓的“少说话多做事”。因为“少说话多做事”,小区里越来越多人请刘姨搞卫生,有公务员、私企老板、教师、公司白领、房产中介等。刘姨将所有口罩摊在桌子上数了两遍,好家伙,每一个都有独立包装,一共326个。刘姨一边琢磨着怎么卖口罩,一边用力捏紧鼻梁上的口草金属条,呼吸有点急促,手心一直冒汗……忽然,手机铃声响起!是吴医生来电。“刘姨!我下午要去湖北医院帮忙,这个月工资先付给你,你近期不用来家里搞卫生。对了,我留了个口罩在门卫处,你自己去取,外出记得要戴口罩……”放下手机,刘姨觉得眼睛一热,眼泪顺着口罩直往下滴落,耳根被口罩的松紧带勒得发烫。一瞬间,刘姨就作了决定,要将300个口罩给吴医生,湖北疫区医院比自己更加需要这些口罩。余下的26个,刘姨想留给身边需要的人。在去往医院的路上,刘姨给雇主们打电话,她想问问他们需要口罩吗?公务员张姐在统计社区外来人员,陈老板在筹集复产的物资,王老师在准备网课,李经理正用视频安慰在河南接受隔离观察的女友……他们都没有及时接听刘姨的电话。倒是房东叶女士的手机短信发了过来:刘姨,这两个月免收房租,祝安康!在医院停车场,几十位医生与护士整装待发,好不容易,刘姨才找到吴医生,并将300只口罩交到她手里。两辆满载医护人员的大巴车稳稳地开出,此时此刻,出征湖北的人们与送行的人们,都整齐如一地着口罩,口罩之上,一双双眼睛,是那么明亮,那么清澈,那么温暖!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交代刘姨的身份,客居他乡十年的环卫所临时工刘姨,孑然一身,为了生计,在小区做钟点工,表现了她生活的艰辛。B.十年来客居他乡的艰难生活,刘姨回想起来,内心焦急又难过,那些撕心裂肺地感受过的情景,一直在她眼前挥之不去。C.刘姨几年前就养成了戴口罩的习惯了,这习惯让她更加专心致志地工作,“少说话多做事”,小区里请她搞卫生的人越来越多。D.刘姨听到所有药店口罩售罄的消息,想到自己节省下来的三百多个口罩,至少能卖一千多元,这个价钱让她激动不已。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口罩”为线索展开情节,围绕“口罩”层层铺垫,层层推进,展现疫情期间刘姨周围人的表现,行文自然紧凑。B.小说塑造形象既有正面描写,又结合侧面描写,人物相互映衬,既突出了主要人物,又展现了英雄群像,时代烙印鲜明。C.小说善于通过对比来展现人间真情,文中写房东叶女士给刘姨发来免收两个月房租的手机短信,让人读来感人至深。D.小说语言颇具特色,平易朴实,口语通俗,清新自然;长句与短句交错,整句与散句结合,极具节奏感,极富感染力。8.简要概括刘姨的性格特点。(4分)9.小说结尾写出征湖北,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现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述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茂中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选自姚鼐《登泰山记》)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越长城之限    限:界限B.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占据C.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D.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漫:弥漫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京师是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谓。在中国古代,国家的首都通常称为京师,近现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称为首都。B.知府,古代地方官名。宋代派京官统治一府称“知某府事",简称知府,明清两代为府级最高行政长官的正式名称。C.我国古代人们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所以叫五更或五鼓。从晚上六时开始起更,每更就是一个时辰。D.行宫,古代帝王出行时临时居住的地方,可能由其它建筑改造而成,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1段介绍泰山的位置,勾勒了山、水、古长城、日观峰,描摹出泰山的概貌,为下文介绍登山路线和观日出作铺垫。B.文章第2段写登泰山的经过,重点写的是登山的艰难和登上山顶之后所见的雄浑开阔,目的是突出泰山的高峻。C.“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由远景拉成近景。高耸的山峰竟然小得像樗蒲,以比喻的手法,反衬作者站得高。D.文章善于取舍,叙事简洁明快。全文不足600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3.第3段描写观日出情景,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日出前后的景象特征。(3分)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选自《师说》)(4分)(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选自《赤壁赋》)(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②兮,行与子逝③兮。注:①选自《诗经·魏风》②泄泄,和乐的样子。③逝:回。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古代,采桑养蚕的工作多由女子承担。她们在采桑之中,收工之时,都要唱着歌儿,这首诗就是她们在收工前所唱的一首歌。B.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短短几句就勾勒出一幅清新的劳动图景,抒写了采桑人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C.这首诗不仅写了桑园之大,桑树之多和女子们采桑归来时的悠闲快乐的情景,还具体描写了采桑的劳动,宛然一幅怡然悦目的图画。D.这首诗内容简短朴素,语言明白如话,富有民歌风味,但又言浅意深,触及了普通劳动人民真实生活的一面,自然的生活气息浓厚。16.本诗无一“乐”字,却处处透露了“桑者”的欢乐,结合文本分析诗歌是如何艺术地表现“桑者”之乐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2)杜甫的《登高》中,“          。”一句描绘秋天落叶飄摇的悲凉之景,“       ”句则直述自己身体不好还孤身登高。(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a)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b)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囯家主席亲自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c)形象(d)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在中国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北大国,自古到今流传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到了当代,农民      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e)吃饭的事情最大。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          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f)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       ,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        事例。18.依次填入下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签署  出生  耿耿于怀  故事  经典B.签署  出身  刻骨铭心  往事  经典C.签订  出身  耿耿于怀  故事  典型D.签订  出生  刻骨铭心  往事  典型19.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a-f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bcdef
A。:“”。,——
B,,“。”?,
C,:
。?——
D。,
。,,
220.修改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使句子表达正确,上下文衔接更连贯。(4分)21.根据下面材料的关键信息,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个字。(4分)北京时间12月6日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时12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12时35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鉏合体与上升器成功分离,进入环月等待阶段,准备择机返回地球。专家表示,此次交会对接是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轨道实施,受制于月地返回窗口、热控、能源等约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要精确预测两个航天器在月球轨道上飞行的位置和速度,达到交会对接所需的精度,对地面测控系统和导航控制技术都提出了很高要求。进入交会对接过程的近程自主控制阶段,只能由航天器上的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智能自主完成,技术难度很大。22.艾青写于1954年的《礁石》是人们特别喜爱的一首小诗。请品读该诗,简要分析这首诗被喜爱的原因。(150字左右)(6分)礁石艾青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11月26日,有网友发帖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内一宿管阿姨感恩节当天要送学生糖果,感谢同学们对自己工作的支持。一名学生欲举报阿姨公开宣传西方节日,搞“过洋节”活动。此事一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有人说阿姨崇洋媚外,不懂历史;有人说阿姨是一片好心,反受指责;有人说学生知识渊博,旗帜鲜明;有人说学生上纲上线,恩将仇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回应:经调查了解,公寓阿姨派发糖果是出于好心,学生留言提醒阿姨也是出于善意。学校不提倡有宗教色彩的“洋节"进校园,坚决禁止宗教活动进校园。上述材料给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班上计划召开主题班会就此事展开讨论。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参加讨论,要求观点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以恰当的方法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D(“农林权利”应该为“农地权利”。)2.D(A项,“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于是就有了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材料一原文“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因此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的说法是错误的。B项“从心所欲的自由”错,原文是“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C项的“城乡中国”正在取代“乡土中国的”原因不充分。)3.C(文章说的是“人口的不流动”,不意味着人口固定不变,其实人口整体上是在增加,不变是特例。)4.参考答案:①靠土地谋生。②聚村而居。(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③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是孤立、隔膜。④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⑤“熟悉”的社会。⑥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⑦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⑧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评分细则:4分。每点1分,答对4点即可。5.参考答案:①他们虽然已不再务农,但保留着农民身份。②他们将在外打工称为“讨生活”,找不到精神依托,日常生活异常贫乏,心灵依旧属于农村。③他们每到一个地方,也在以村庄的模式、以传统的社会模式建构一个小环境。④一个民族的深层情感,爱、善、淳厚、朴素、亲情等以及乡村与农民根性独特的生命方式和情感方式始终保留着。⑤对美丽强大的乡村的期盼。评分细则:6分。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5分,答对4点得满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B(刘姨内心焦急又难过的原因是,看着新冠疫情确诊人数不断攀升的消息。)7.C(“对比”有误,应该是细节映衬、侧面描写。)8.参考答案:①坚强勤劳能干。②工作认真尽责(工作专心致志)。③生活节俭、精打细算。④善良有爱心评分细则:4分。每个要点1分。另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以酌情给分。9.参考答案:①刘姨终于实现了捐赠口罩给湖北疫区的心愿,小说由此自然收尾,水到渠成。②丰富了人物形象,刘姨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找到援鄂的吴医生,彰显了刘姨的人性光辉。③升华了小说的主题。灾疫面前,无论是如刘姨般的众多普通百姓,还是如吴医生般千千万万的逆行者,都是温暖人心的抗疫力量。他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令人感动。④补充丰富了小说的背景。小说的所有情节都是在人们出征湖北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展开的。评分细则:6分。以上四点,每点2分,任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B(居:停留。)11.C(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12.C(“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由近景拉成远景。)13.参考答案:①日出前:风雪交加、云雾弥漫、群山耸立;②日出时:朝霞五彩缤纷、日光鲜红;③日出后:群山拱绕、颜色红白错杂。评分细则:3分。每点1分,大意对即可。14.(1)参考答案:因此,无论地位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评分细则:4分。“是故”、“无”、“存”,各1分,句意1分。字字落实,句意通顺,即可。2)参考答案: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评分细则:4分。“渔樵”“侣”“友”,各1分,句意1分。字字落实,句意通顺,即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C(没有描写具体的劳动。)16.参考答案:①运用叠词表现快乐。“闲闲”“泄泄”写出了采桑女由“十亩之间”到“十亩之外”都是悠闲自得、和乐的样子。②运用语气词“兮”字,使全诗舒缓而轻松。诗的每句后面都用了语气词“兮”字,这就很自然地拖长了语调,表现出一种舒缓而轻松的心情。这“兮”字里,包含了紧张的劳动结束后轻松而舒缓的喘息;也包含了面对一天的劳动成果满意而愉快的感叹。③重章叠唱,回环往复。以轻松的旋律,表达愉悦的心情。评分细则:6分。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参考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无边落木萧萧下  百年多病独登台(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评分细则:6分。每空1分,与原文不合者,该空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B(签署是指在文件、条约、凭证等上签字,一般是“公”对“公”即官方;签订是指在契约或定单上签字,包含“公”、“私”性质。出生,是诞生的意思;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所决定的身份。耿耿于怀,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却。故事,指带有寓意的事件;往事,指过去的事情。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典型,是指足以代表某一类事物特性的标准形式。)19.A(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20.参考答案:①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②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流传“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评分细则:4分,每处各2分,修改正确,上下文衔接连贯,即可。21.参考答案:我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嫦娥五号将择机返回地球。评分细则:4分。关键词:“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嫦娥五号”“将择机返回地球”每个1分。超过字数扣1分,大意对即可。22.参考答案(示例):这首诗含意深刻而丰富,简短而富韵律。诗人以礁石为象征,采取烘托、比拟等手法,以冷静客观的描写手法,塑造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的拍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而且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表达了对坚韧顽强的生命的由衷赞美,也是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两节都是传统的押韵法,具有强烈的韵律感。评分细则:6分。观点2分,赏析4分,可从意象、意境、手法、结构、思想情感等角度进行赏析。赏析具体,能自圆其说即可。四、作文(60分)立意思路:事情并不复杂,但是足够震撼,值得我们深思。面对外来文化,我们既不能全盘西化,也不用全盘否定,世界本就是互相融合的世界,对于过“洋节”我们可以持中立态度,不推崇,不宣传,也不禁止。肯定宿管阿姨的角度:(1)莫让“暖心”变“凉心”(2)只是感谢,不要上纲上线(3)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批评要不得(4)乱扣“帽子”要不得(5)善意应该被善待(6)善行之举,无关“洋节”肯定学生的角度:(1)中华民族应该弘扬传统节日(2)感恩节送糖果,行为欠妥(3)好心提醒,出于诚心学校角度:学校和稀泥要不得其他立意:(1)举报不如当面沟通(2)文化警觉不应与善意对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7绵阳一诊各题评分细则及复习建议
高考物理大题评分细则
2021年327联考乡镇申论答案及评分细则完整(山西卷)
湖南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讲评
山东省威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安徽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第一届高三语文答案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