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对汪敏的感情,代表了我对千千万万普通老师的感情
原创 李镇西1 镇西茶馆 2023-01-19 19:55

(2023年1月18日早晨,航拍丽江古城晨晖。) 

我再次来到丽江,记不得是第几次来了,至少有七八次了吧?

 来到丽江,自然会想到汪敏。

 关于汪敏,镇西茶馆的老茶客应该还有印象,她也是拙著《教育的100种可能》的主人公之一,因此这本书的读者也会记得她。

今天晚上,她请我吃饭。实话实说,她苍老了不少,主要是因为满头白发所致。我有些心疼她。

不过,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在目前压力下,好像这也是常态。

聊天中,我问了我最关心的问题:“你的高级职称解决了吗?”

她说:“解决了。”

这是有故事,在我下面的文章中有所提及。

汪敏曾经长期不申报高级职称,但我劝她:“申报是你的权利,该申报还是要申报,至于结果,你别放在心上就是了。”

去年,她在微信上说:“我今年还是申报了高级。”

我说:“应该。”

听说她申报成功,我以茶代酒:“祝贺!”

关于她的故事,我这里重新推出2016年3月,即七年前的文章。后面还有一个链接,是五年前写她的文章。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

最后我要说,我对汪敏的感情,不仅仅是对我一个学生的感情,而是对千千万万普通老师的感情。

祝你们春节快乐!

              

一提起“汪敏”这个名字,无论是我,还是乐山一中高90届一班的同学,都会想到她的两个特点:第一,腼腆害羞;第二,歌唱得特别好。这两个特点刚好都被潘芳奕同学写在毕业纪念册《花季》中——

“第一次印象是分到一班前,她在礼堂里领唱,一件干净整齐的绿色绒衣,肘下两块大大的补丁,头上斜翘出一个小辫儿,满面羞怯,手捏着衣角,总是在憋出第一句时要用手臂遮住脸窃窃地笑,好生淳朴。那歌总算唱出来了,便是那后来全校为之欢声雷动的《铁道游击队》插曲《微山湖上》。”

去年举行毕业25周年聚会时,筹备的同学联系上了汪敏,她现在在丽江一所中学教语文。但她没来参加聚会,因为那一段时间虽然是假期,可学校安排了假期补课。后来她说,她不来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与大家失去联系太久,她有点不好意思来聚会——她还是那个害羞的汪敏。

不过,得知汪敏的“下落”我无比惊喜。“惊”的是,她居然在丽江那么一个美丽的地方,我去过丽江多次,都不知道汪敏在那里;“喜”的是,当年那个胆小害羞,说话都脸红的小姑娘,居然成了我的同行,成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后来她给我打电话,很激动地给我说她现在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并热切地希望我去丽江。她的声音一点都没变,还是当年那么清丽悦耳。我说:“我去丽江多次讲学,后来又有学校请过我,因为忙,我没答应。下次他们邀请我,我一定去!”

                         

2016年春天,我应丽江福慧学校的邀请,去做新教育实验的培训,来到了丽江。

我是38日晚上飞抵丽江的。汪敏来机场接我。分别26年后,我第一次见到了汪敏。和当年相比,她当然成熟了许多,更大方了许多,说话不再那么脸红害羞。不过,言谈举止之间,她依然散发着当年温婉的气息。

到达丽江时已经很晚,怕影响我休息,汪敏没多说几句话就和我告辞了。但回到家里,她给我发来一条微信,谈了她高中毕业后的经历,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市宣武区第66中学,教了两年初中,并担任班主任,后来因为男朋友在丽江,就来到了丽江。先在丽江县八中(现在的玉龙县一中)教高中语文,后来调到了现在的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谈到自己的教育经历,她写道——

在教学中始终尽力做到像李老师那样,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把追求分数当做自己的最终教学目标。虽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绩,但是为每一个教过的学生成长进步感到欣慰。回顾二十年的教学历程,也有好些时候不能始终如一坚持自己的追求而留下遗憾。在做人方面,我始终记得李老师为我们读的小说《送你一条红地毯》,对里面有个身处贫穷但依然保持高贵精神的形象印象很深,也尽力做一个不苟且的人。

第二天,我在丽江古城区的福慧学校讲学。上午的主题是《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下午的主题是《新教育与教师成长》。在谈到普通教师的职业幸福时,我讲到了汪敏,展示了她从高中到现在的一组照片,这组照片展示了一个青春生命的成长。我引用了马克斯·范梅南的一句话:“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我又讲到了她昨晚给我说的她的教育追求。我说:“我的确没有想到,当年腼腆的小姑娘,今天成长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成为我的同行。汪敏虽然不如我有这么多的所谓'头衔’,但她认真地爱着每一个孩子,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体会着点点滴滴的教育幸福。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普通老师正是这样的。因此她比我更具普通一线教师的代表性。”汪敏坐在前排听着,有些不好意思。

                         

3月10日,汪敏陪着我在丽江游玩了一天:拉市海湿地公园、指云寺、玉水寨、玉峰寺、万朵茶花和白沙壁画……那一日,天空湛蓝,阳光灿烂。汪敏几乎不停地给我说着话,完全不像当年高中时那个害羞而寡言少语的小姑娘,她好像要把26年没说的话全部说完。

她说她听了我的报告,感受最深的就是:“真没想到,李老师至今还保持着激情与童心。这种激情和童心,和当年教我们时一模一样。我完全忘记了李老师是名人,因为在我心中,李老师就是我高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我说我也没有刻意“保持”所谓“童心和激情”,可能就是性格使然吧。

她说:“我还记得当时你和我们就没有师生界限。有一次男生给你开玩笑,把你按在地上,把鞋脱了挂到篮球架上,还把你嘴巴封上。还有一次班里搞活动,你装扮成老爷爷,和罗晓宇一起唱《逛新城》的歌儿。”这些我都还记得。

她还记得:“那时候李老师不收家长东西,但如果有家长送了你的东西,你不得不收下,便拿到班上来请我们大家吃,比如苹果呀橘子呀之类。”这个我倒忘记了。

当然,她说得最多的,还是当老师的感受:“真的,李老师的爱心平等民主确实影响了我。”她给我讲了好些她和学生的爱的故事。她说在北京工作两年,后来调走的时候,学生非常依恋她。有一个脑瘫女孩,喜欢写作,汪敏一直给她关心,还教育同学们帮助她。后来她对汪敏很依恋,知道汪敏调到丽江后,这女孩还和汪老师通信。她还说,在北京时,学生们常常放学后不回家,留在学校陪汪老师聊天。

汪敏说:“当时我普通话不标准,分不清前鼻音和后鼻音,我不会后鼻音,还是一个男孩教我的。他还鼓励我说,不要紧,当初我刚到北京时也是这样的。我太感动了!”我听了也很感动。

汪敏也利用休息时间帮他们补习功课。她说:“因为当班主任,我得对学生的学习全面负责,反正那时候单身,有的是时间,我利用课余时间帮他们补习英语。但后来不敢了,因为学生说我发音不准,特别是'θ’和“ð”这两个音。但孩子们很可爱,他们教我,还安慰我。一个男孩说,汪老师,您不要着急,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因为家乡方言重,这两个音我也发不准,后来我在家里照着小镜子反复练习,才慢慢发准了。您也可以试试这个办法。第二天,他真的给我带来了一面小镜子送我!”

我再次被汪敏的爱心,和孩子们的纯真感动了。 

         

我对汪敏说:“你性格这么温柔,没发过学生的火吧?”

她说:“是的,我不会发火。但我用心地带孩子们,学生都听我的话。”她说她特别注意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她举了两个班里失窃的例子。一次是发校服,发完后却少了一套。她没有在班上搞清查,而是含蓄地让孩子们仔细找一找:“也许是哪个同学不小心多拿了一套,没关系,找到了给我就是了。结果第二天真有同学把多余的校服交给我了。我还表扬了他。还有一次,几个男生的玩具被人偷了,而且明显怀疑某一个学生,但我没有根据这几个学生的怀疑便去追查那个'嫌疑人’。不过后来那几个男生自己和那个学生谈,最后把丢失的东西要回来了。”

我特别赞赏汪敏的做法:“你做得对!孩子的自尊必须保护。对学生,千万不能搞'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

汪敏说:“对的。班里掉了东西,我每次都特别小心地处理,不轻易判定是谁'偷’的,哪怕某个学生有重大嫌疑,但只要没有足够的证据,我宁肯暂时放过学生,也不冤枉他们。”

谈到当教师,汪敏说:“如果我不做老师,可能我现在很浮浅。因为我是老师,在教书中我也得到了提升,得以成长。我觉得我比我不做老师更优秀一点。我现在是中级职称,不打算申报高级职称了。只要我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用心爱每一个学生,我就知足了。”

我完全相信汪敏的确是这样想的。因为我太了解她的性格了。她在中学时代为人就非常朴素实在,低调淡泊。

我说:“对待名利荣誉,不刻意去争是对的,但也不必刻意拒绝。只是不要太放在心上,没有不遗憾,有了也只把它当做额外的奖赏。总之,还是那句话,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我对汪敏说:“明天中午我就要走了,能不能在上午听你一节课,我很想看看,以前那个害羞的小姑娘,是如何上语文课的?”

她很大方地说:“好呀!欢迎李老师听我的课,帮我提提意见。不过,您能不能给我班的孩子上一节课呢?您讲什么都行。”

我说:“没问题!我相信我能够吸引孩子们的。”

                     

311日上午,汪敏带着我走了她所在的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这是一所百年老校。我先听汪敏讲杜甫的诗《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她先提醒学生注意这篇课文所选杜甫三首诗写作的时间,然后聊“怎样才能够品味出诗歌的味道”。学生各自发表看法,有的说“要了解写作背景”,有的说“应把握思想感情”,汪敏问:“你们唱歌和读小说是不是一样的?”学生笑了,说“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呢?”学生说:“唱歌要唱。”汪敏说:“是呀,诗歌诗歌,'诗’是用来'歌’的,只有'歌’,我们才体会到作品的韵律、节奏,进而感受作者的情感。所谓'歌’,就是要读,要诵,读出节奏和韵律。比如'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汪敏的声音一下高亢起来,极富感染力。“只有这样去读,才能走进作品的深处。”她又说:“诗言志,但对具体的某一首诗,不一定都有意义,有的诗歌很难说表达了什么意义,但给人以美感。无论是意义还是美感,都需要反复诵读。”

接下来,汪敏把时间交给学生:“同学们自己诵读这首诗,多读几遍,一会我们再一起交流。”虽然是高一的学生,虽然我这个陌生人坐在后面,但孩子们还是很投入地读了起来,一时间,教室里书声琅琅。而汪敏则来回巡视,时不时在某个同学身边停下,俯身进行指导。

汪敏来后排走到我面前,小声问我:“李老师,'孤舟一系故园心’的'系’是读'xi’还是'ji’?”我不假思索地说:“ji”因为我一直读的是ji,我也为应该读ji,意思是动词的“栓”。汪敏说这个问题是学生问的,她也拿不准,因为根据手里两本词典的解释,“ji”“xi”都有“栓”的意思。我说那应该两可吧?

几分钟后,汪敏走上讲台,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兴”和“系”这两个多音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准确的读音。在谈到“系”时,汪敏把学生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摆出来,说这个字两个读音都可以。“当然,大家下来还可以继续研究。”她说。这个细节,体现了她的严谨和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尊重与引导。

然后,汪敏请同学们自己站起来朗诵这首诗。好几个同学大大方方地站了起来,以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或激昂,或舒缓,或高亢,或低沉。每一个同学朗诵结束,汪敏和全班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针对刚才几个同学的朗读,汪敏请大家发表看法,谁读得最好。同学们又纷纷举手发言。然后,汪敏又请学生读另一首诗《绝句》(其二)。将两首诗从内容和情感上进行比较。

“通过朗读和比较,你们觉得秋兴八首的情感是什么?”汪敏又提出问题。同学们七嘴八舌:“悲”、“哀”、“愁”、“思”、“愤”……

汪敏引导大家大家区别一下“悲”和“哀”的不同。然后又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作者的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学生说“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

汪敏追问:“'间接抒情’是哪些句子?”“'直接抒情’是哪些句子?”“最能传达出作者在这首诗中的情感的词是哪一个?”……正是这一环紧扣一环的讨论,汪敏把学生的研读引向作品的深处。

课后在和汪敏交流时,我对她这堂课予以积极的评价:“诗歌就应该这样上!诗歌,就是应该引导孩子们多读,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繁琐分析。因为诗歌本身就是让人诵读的,而不是给人分析的。所以,语文课堂上应该书声琅琅,尤其是诗歌教学的语文课。”

的确,学生主体,但教师不失其主导作用,一起朗读,一起研讨,师生平等,共同分享。这正是我提倡并赞赏的语文课。

课间和几个孩子闲聊,问及对汪老师的印象。一个男生说:“我喜欢汪老师上课,不枯燥,很生动,不像以前初中时,都是老师一个人讲,而且逐字逐句地分析,课后又布置一大堆作业,而汪老师不是这样,她总是引导我们自己思考分析,和我们一起讨论。”

一个女生说:“汪老师的课是我唯一不打瞌睡的课。”

我很惊讶:“啊?难道你上其他课要打瞌睡?”

她点头笑了:“是的。汪老师的我不打瞌睡,因为她的课生动有趣。”

                       

接下来,我给汪敏两个班的学生上了一堂课。面对挤坐在一起的密密麻麻的孩子们,我一下感觉自己回到了自己的班上。虽然,下面坐着的孩子我一个名字都叫不上来,但那脸上纯真的笑容,让我感觉他们就是我的学生。

我先问他们:“我为什么要来给你们上课?”学生们当然答不上来,我笑了:“嗯,你们答不上来,我就很开心。看着你们莫名其妙满脸疑惑,我就很得意。哈哈!”我一声“哈哈”,引爆了全场的“哈哈”,孩子们都笑了起来。

我说:“我要来给大家上课,是因为你们的汪老师,是我26年前教毕业的学生。我是她高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孩子们好像没反应过来,一下懵了。

我故作失望地说:“哎呀,我还以为我说完,你们都会恍然大悟地'噢~~~’呢!结果……”

好像有人指挥,一百多个学生一下子便“噢~~~”声音拖得老长老长。然后大笑。

我赶紧伸出大拇指:“好,好!谢谢配合!”笑声又把我的声音淹没了。

我说:“问你们一个问题啊,你们觉得汪老师怎么样?”

我话音刚落,汪敏便从教室前门出去了。

我又乐了:“汪老师听不见你们的评价了。”

学生却接着我前一句话七嘴八舌地回答:“好!”“很好!”“很优秀!”

声音刚刚停止,汪敏从后门进来了。原来她是从外面绕道去教室后面站着呢!

我赶紧说:“大家再说一遍,汪老师怎么样啊?”

“好!!!”震耳欲聋。

我非常得意,我就是要让汪敏听听孩子们对她的表扬。这是一个教师最大的动力。但我还不满意:“说具体点,怎么个好法?”

“温柔!”“善良!”“用心!”“幽默!”“上课生动!”“很爱我们!”……一时间,教室里叽叽喳喳,高一的学生居然一下子成了急着争取发言的小学生。

我又问:“那汪老师有什么缺点呢?”

大家异口同声:“没有缺点。”

有一个男生举手站了起来:“汪老师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她没有缺点!”

我乐了:“你这是给拍领导的马屁最高艺术啊!”

又是哄堂大笑。

                     

等到声音渐渐平息,我问:“大家想不想看看汪老师当年读高中时的模样啊?”

“想!!!”声音再一次几乎把天花板冲开。

我用手指轻轻敲击笔记本键盘,一张黑白照片一下子便呈现在屏幕上,十八岁时清纯秀丽的汪敏正用一双明亮的眼睛看着大家。

“哇!!!”孩子们惊叹不已。

我说:“这是高三时毕业前,汪敏给我的照片,我保存至今。我们继续看看你们汪老师当年的照片。”

我依次展开当年汪敏在班上参加活动的照片,还有参加歌咏比赛时担任领唱的照片。我说:“你们可能不知道吧,你们的汪老师的嗓子特别美,歌唱得特别好听。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班的同学一想起汪敏,自然都会想起她美妙的歌喉。你们听过没有啊?”

同学们都说:“没有。”

“好,下来后请汪老师唱歌给你们听。”我接着说,“但汪老师当年给我和大家的印象是特别特别害羞,说话就脸红。有次她上台演讲,结结巴巴,说了一句话然后说'但是,但是,但是……’就这么一直'但是’着。”

同学们大笑。

“还有一次班里搞活动,我请她唱歌,她就是不愿唱,我就去拉她的手,想把她拉出来唱,结果她居然和我对拉——拔河啊!那么胆小害羞的女生,居然敢不听从班主任的话,为什么她一下子就这么大胆了?勇气恰恰来自她的——害羞!”

教室里又爆发出笑声。

“高中时,音乐老师发现了汪敏在声乐上的天赋,曾经劝她报考音乐学院,汪敏也曾经去培训了一周,后来她不去了,决定还是上普通大学。她对我说,一般考音乐学院的都是成绩不好的,我又不是成绩不好,我就是要证明,我不是差生!所以她后来没有走音乐的路子。其实,她放弃当歌手还有一个原因,她没有说,就是她想,如果自己成了歌唱家,那人家宋祖英还活不活了?总得给人家宋祖英留个饭碗吧?做人要厚道,这就正是汪敏的善良之处。”

我说得一本正经,同学们却早已笑得拍桌子打板凳。

“后来,汪敏果真考上了大学,而且以优秀的学业被分配到了北京,留在北京呀,这是多么令人羡慕啊!汪老师在北京一所区重点中学工作,当班主任,那里的孩子也非常喜欢汪老师。可是,两年后,为了爱情,汪老师来到了丽江!”

孩子们一阵惊叹:“哇!”

我高声说道:“是的,在汪老师心中,爱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孩子们又笑了,伴随着热烈的掌声。

我继续展示着照片:“你们看,这是刚到丽江的汪老师,这是在教室里开心笑的汪老师,这是和学生在一起的汪老师,这是在办公室循循善诱辅导学生的汪老师,这是前天在机场接我的汪老师……”

同学们没笑了,都凝视着一张又一张的“汪老师”,看着一个青春的生命在岁月中长大。

“这是汪老师前天晚上发给我的微信……”我打出了汪敏写给我的一段文字——

李老师,我在教学中始终尽力做到像李老师那样,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把追求分数当做自己的最终教学目标。虽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绩,但是为每一个教过的学生成长进步感到欣慰。回顾二十年的教学历程,也有好些时候不能始终如一坚持自己的追求而留下遗憾。在做人方面,我始终记得李老师为我们读的小说《送你一条红地毯》,对里面有个身处贫穷但依然保持高贵精神的形象印象很深,也尽力做一个不苟且的人。

我说:“'不苟且’这三个太让我感动了!不苟且,意味着抵御外在的诱惑,坚守内心的良知,不管社会风气如何,决不放弃应有的理想、情操和气节!汪老师是你们的老师,在我心中,她一直没变。几十年来,都是那么朴素,在平凡岗位上追求着自己的幸福。汪老师希望我给大家上一节课,讲什么呢?想了想,我就讲八个字'朴素最美,幸福至上’。这也是汪老师的写照。”

我继续说:“所谓'朴素’,就是不做作,保持本色,守住内心最纯洁的初心。所谓'幸福’就是……”我停顿了一下,说:“这样,我们先来看一个调查。这是前几年英国《太阳报》的一个调查,调查题目是'什么样的人最幸福’,结果收到四万多份答案,他们从中选出了四个最佳答案。好,同学们先能不能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最幸福?”

有同学说:“满足的人最幸福。”有的说:“小孩子最幸福。”还有同学说:“银行工作的人最幸福。”等等。

我说:“银行工作的人为什么最幸福?是因为有钱吗?当然,幸福和钱有关系,人如果没有起码的物质生活保障肯定不幸福,但我认为金钱和幸福恐怕没有必然联系,更不是钱越多越幸福。其实最珍贵最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的,恰恰一分钱都不用花,比如空气、阳光和水;而有些价值连城的东西,比如宝石,其实一点用都没有!当然,它们代表了某种精神价值,但至少给人带来幸福的,并不一定都是金钱。”

     我公布了《太阳报》的调查结果:第一种最幸福的人,是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为什么?因为艺术家的劳作充满创造。“所以,如果同学们的一生都伴随着创造性的劳动,你会幸福的。”我说。第二,是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为什么?因为这些儿童有梦想,有憧憬,有理想。“所以,永远保持童心,永远对明天和后天保持憧憬,你会幸福的。”我说。第三,为婴儿洗澡的母亲。为什么?因为有爱。爱和被爱都是幸福的。第四,刚刚挽救了以危重病人生命的医生。为什么?因为他有帮助别人的专业能力。“所以,将来无论你们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要有源于专业的能力和智慧,这是你们幸福的源泉,也是你们的尊严所在。”我说。

                          

     “今天,我送大家两句话。第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讲这句话的含义,讲了这句话几十年来是如何伴随着我和我的学生。我特别讲了我的学生宁玮的故事。

“宁玮是你们汪老师的高中同班同学。你们先看看她的照片。”我打出了宁玮高中时代的照片,讲了她的朴素与善良。“这是去年九月,我邀请她到武侯实验中学为三千师生做演讲,讲她的人生经历。25年来的经历就两个字:'打工’。当年她差几分没考上大学,本来也可以继续补习来年再考,但因为家境贫困,她把考大学的希望给了弟弟,自己外出打工。北京,河南,成都……从小餐馆服务员做起,经历过所有打工者的艰辛与挫折,但善良与勤劳,成了她一路的绿灯,在成都某商场应聘仅一个月,她就被老总提拔为经理。在同时应聘者中,只有宁玮没读过大学,只是高中毕业,因此当宣布她为经理时,不少员工不服,说凭什么让一个高中毕业生当经理?但老总说,你们谁比宁玮的能力强?谁比宁玮更受顾客称赞?

“在经理的位置上,宁玮以自己的出色的业绩赢得了所有人的敬佩,最后她被提拔为商场总经理。在旁人看来她已经处于事业的辉煌阶段,可几年后她急流勇退,谢绝了老总的苦苦挽留,辞去了总经理的职务,来到成都一条小街开了一家小饭馆,专门为那几条街的打工者服务。宁玮说:'我多年打工,深知打工者的不容易,我就想为这些民工兄弟做点事。’

“宁玮再次表现出她的善良,冬天的夜晚,她常常给前来吃饭的民工们烧洗脚水,她赢得了民工兄弟的尊敬,每年春节,从家乡回到成都的民工们都要给宁玮带来一些土特产。几年过去了,那条街几乎所有的餐馆都倒闭了,只有宁玮的小餐馆越做越火红。为了照顾日渐年迈的父母,现在宁玮回到了彭山老家,继续做着她的餐饮。

“短短几年,宁玮的'李记荷花塘豆花家常菜’又成了彭山颇有名气的餐馆……”我停顿了一下,说,“这里植入广告。”同学们大笑。

我说:“哎,如果你们到了四川彭山,就去找这家餐馆吧,报我的名字,宁玮会给你们打九九折!如果报你们汪老师的名字,打九八折。”

同学们都笑了。

他们问:“如果两个名字都报呢?”

“两个名字都报,免费!”我大声说。

又是爆笑。

我说:“朴素最美,幸福至上。宁玮正是如此。她因为自己的存在而让周围的人感到了幸福,而她自己也赢得了幸福。去年九月的演讲中,孩子们都被她的故事吸引了。宁玮真诚地说:'其实我并没有什么能耐,只是想到要对人善良,不要怕困难。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要认真,能够吃苦,就一定能够赢得别人的尊敬,也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幸福。’”

这次没有笑声。同学们都被我讲述的宁玮故事感动了。

                 十一

“第二句话是,发掘一个卓越的自己。这也是上个月开学典礼上我给学生们的致辞。”我说。“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藏着一个你自己都不相信的'卓越的自己’。那个'卓越的自己’需要你自己去发现,去挖掘。我给大家讲我另一个学生的故事,他的名字叫杨嵩。他和宁玮同班,也是你们汪老师的高中同学。”

我从杨嵩初中讲起,讲他高中的战胜自己,最后进入复旦;接着是大学毕业后从宝洁到东风日产,然后成为业界英雄,销售精英,被派往美国开辟市场,最后又从美国回来创业……讲他的一步步成长,我说:“今天的杨嵩,和当年的杨嵩比,就是一种'卓越’。而这份'卓越’,是他用二十多年的时间自己'发掘’的,这里的'发掘’,就是不断战胜自己,不断超越自我。同学们,你们一定要坚信,你们的内心深处现在正藏着一个'卓越的自己’!”

不知不觉,下课时间到了。我说:“我非常愉快地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四十分钟。再过两个小时,我将乘坐飞机离开丽江。我们以后可能很难再见到大家,但因为汪老师,在座每一个孩子,都会是我的牵挂。我会关注着你们,想念你们!谢谢同学们!”

长时间的掌声响起了。

我来到同学们中间,汪敏为我们拍了几张合影。尽管我说我马上就得赶往机场,但还是有孩子围上来要我签名,还有孩子要用手机和我自拍。 

                    十二

匆匆吃了午饭,汪敏送我去机场。到达机场后,我和汪敏握手告别,可我感觉汪敏紧紧握着我的手,似乎不愿意松开。我回头看她,眼泪已经从她眼眶里流出。虽然泪流满面,但她依然笑着和我告别。我也笑着说:“再见!有了微信,我们天天都可以见面的。”

过安检,登机,进舱坐好。收到汪敏的微信——

李老师,我已到家。看时间,还有不到二十分钟,你就要离开丽江了。26年分别的两天相聚,我深深体会到的是李老师对自己学生如自己的儿女一样的一如既往的爱和鼓励。刚才周慧在微信上问我,李老师在丽江很忙吧,我说忙,但也很开心。别人把李老师当名人,但李老师在我心中就是李老师,那个26年前给我们上课,读小说,教我们出门要注意什么,和我们一起玩耍一起疯的那个李老师,所以我跟他有说不完的话。李老师,我不善于当面向你表达我的情感,但在我心中,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你都是我最可亲可爱的李老师,我不说'尊敬’,因为'尊敬’不符合你和学生之间那种平等。这两天虽短,但还是很大地影响了我。李老师,你来了,见面,听讲,游玩,交谈,似乎从没有分别过,可你要走的那会儿,泪水自然而然地就刺激着我的眼和心。其实本来我也想不哭的,就如你所说以后我们也是可以'天天面谈’的呀。师生一场,成了父女亲人了。这会儿给你写着这些话,我的泪水在眼眶里转。不写了。李老师,你要多爱惜自己,休息好,希望健康永远陪伴你!

我回复——

谢谢!我以后还会来丽江看你的。

                         2016312

补记——

回到成都,我心里还惦记着“孤舟一系故园心”中“系”的读音。虽然我一直读的是“ji”,但那天把两个字典搬出来,让我一下对着个读音不那么自信了。于是,我打电话请教我的一位在四川大学担任古典文学教学的博导朋友。我这朋友回复我说:“请教了唐诗专家,应该读'ji’。”

我把这个短信转发给了汪敏。我想这事算是有定论了。

没想到沉默一天之后,汪敏第二天在微信上给我回复道——

“李老师,我查了一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大字典》,它们的相关读音和解释是这样的:xi,拴,绑(例词系马、系缚);ji,打结,扣(例词系鞋带系围裙把领扣儿系上)。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简明古汉语词典》的读音、解释:xi,拴,缚,例句 1豫备走舸,系于其尾(《赤壁之战》)2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ji,结,扣(例词系捻儿——特制的丝绳。多用以系玉石坠)。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xi,拴缚,《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于宣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ji,打结,系上,如'系鞋带’。根据以上信息,我觉得'孤舟一系’中'系’字还是读xi吧,你认为呢?”

真没想到汪敏这么认真,而且不迷信专家权威。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她提供的资料,越来越倾向于读“xi”了。

我给汪敏回复——

“读'ji’,其义更侧重于'打结’,'扣上’,而且是动作对象往往是相对微小的东西;读'xi’,其义更侧重于'捆’'缚’'绑’,动作对象相对比较大,而且有'牵挂’的引申义。因此,'孤舟一系故园心’中'系’的读音不能'两可’,只能读'xi’。”

当然,这也许不是还不是最后的定论,我等待着方家更有说服力的指教。

                            2016315日晚

高中时的汪敏

        歌咏比赛中,汪敏(右一)担任领唱之一

从北京来到丽江

我和汪敏在丽江拉市海自拍

          课堂上的汪敏眉飞色舞

      富有吸引力的语文课

我给汪敏的学生讲汪老师高中的那些事儿

用老照片展示汪老师当年演唱的风采

给孩子们谈“快乐”

    孩子们开心,我也开心。

    课后,孩子们粘着我玩自拍。

     和汪敏在校园

        两个语文老师都很“二”。

昨天,再见汪敏,她请我吃饭。

今天,她陪我逛丽江古城万古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的特蕾莎---记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老师
清北班数学老师:46人考满分,只靠这1套公式,半小时就能背下来!
课堂要充满真实的感情
我可以拥抱你吗?
汪安琦:我在喜洲的大学生活 1940——1944
【广东】刘金玮《难忘的校运会》指导老师:赖艳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