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火车上的中国

火车上的中国

—— 没坐过火车,就不了解中国

夏佑至

《火车上的中国人》是一本摄影画册,作者王福春,里面全部是黑白照片。这本书非常有趣。看过之后,了解中国的人都会哈哈一笑,觉得里面的照片十分传神。说实话,没有坐过火车就不能说了解中国——至于《寻路中国》之类的公路故事,就让美国人去写吧——凡是中国人都知道,通过公路寻找中国,实在太容易破产了。

(左:火车上的中国,1995,王福春;右:火车上的中国,1994,王福春。)

王福春是个老练的摄影师,但《火车上的中国人》有个比较大的缺憾。这个缺憾与摄影师本人无关,而是黑白摄影的特性使然。在我心目中,火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还是中国的缩影。而且,这样的缩影起码有三个,分别是绿色的、红色的和白色的中国——每种颜色对应不同等级,不但有特定的版图,风格和趣味也不相同。很可惜,这些没办法在黑白照片里得到应有的体现。

当然,摄影不能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照片就不能描述气味。媒体行业里有句很扯淡的口号,叫做“接地气”——不是说活埋,而是说一个好记者不应该装逼。接地气的方法有很多,写一篇一万字的十八大报告学习心得,也算接了地气,但要是我,就推荐年轻的同行去乘绿皮火车。那里的地气不但有中国特色,而且浓度超高,简直能把你熏死。

(北京西客站,2006年1月,薛珺。我爱这张照片。)

没冲干净的厕所、泡在统一方便面里的香肠、茶叶蛋和袜子,它们的气味混合在一起,就是绿色的慢车上的中国。在这个中国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简直一言难尽。以我个人为例,慢慢养成了在火车上不吃不喝的习惯,以避免上厕所。当然,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我在我青春期时,觉得绿皮车是很浪漫的——特别是那些吊儿郎当的乘务员,他们除了为乘客服务,春运的时候也倒票,把服务对象宰得鲜血淋漓;他们还有一个单独的休息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我的人生偶像。即使青春期过去了,也偶尔能在绿皮车上碰见一些浪漫的事。这些就不多说了。

总之,和绿皮车相比,乘白色的“和谐号”就像例行公事,和听报告一样乏味。有一次我从南京乘“和谐号”去上海,坐在一位商务人士身边。此人一上车就在手机里谈业务,从产品型号、工作原理、同类型产品横向比较到本司优惠力度,滔滔不绝,火车抵达上海时,还在和客户探讨返点。换作铅笔社的老师,乘一趟“和谐号”,起码可以得出三十个关于中国经济的结论,我就只能暗暗骂娘,起身走到车厢接头处,看看沿途的风景。其实没什么风景可看。车速太快,看什么都让人头晕。关于中国轰轰烈烈的高铁大跃进,竟然没有一个摄影师拍出像样的照片,这或许是个很大的原因。

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当然还是有的。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2010年7月25日,“723动车事故”的第三天。轨道清理完毕,一列动车呼啸而过,高架桥下,挖掘机正把事故列车拆成碎片,就地掩埋……我心头一寒,仿佛自己就是那些被拆卸、破碎和掩埋的白色火车。这种感觉经久不散,至今困扰着我的生活。每次要乘“和谐号”出行,内心就很纠结,但正如其他让我们纠结不已的事情——结婚、买房、生育、回家过年等等,纠结无非是说你别无选择。想到这里,我感到很懊丧:你习惯了红色快车上的中国,开始对绿皮车发生怀旧情绪的时候,发现升级换代的结果可能是被挖掘机捣成一堆白色碎片。这比王小波说的“捶骟”更不堪。

(2010年7月25日,温州,法新社。)

关于火车,值得说一说的事情太多了。无论快慢,火车都有抵达终点的一刻。即使是2008年的春天,冰雪折断了无数供电铁塔,从南方出发的火车纷纷晚点,但不管内燃机车还是电动机车,最后都艰难地带着列车到达目的地。和那一年发生的其他事情相比,这件事就像伤口之下的伤口,至今留给我的印象,只有一张照片。

(广州火车站,2008年1月31日,陈奕启)

差不多的情形,我在那年5月的地震灾区看到过许多次。系统一旦突然瘫痪,你只能信任身边的陌生人。和你一样,他们也将乘坐一列中庸平淡的红色快车,从城市驶回乡村,并在其中体验一个过渡中的中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坐绿皮火车行遍全国,这个无锡人斩获国际摄影大奖
绿皮车上的爱情|半城老照片
再见,熟悉的“况次况次”…再见,绿皮车…
纪念我们生活中将再看不到的绿皮火车
中国“最亲民”火车:不用买票直接上车,中国人都能免费坐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绿皮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