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语文课外积累知识内容选择的研究
“对语文课外积累知识内容选择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内容提要: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整体备课的要求和新课程教材编写“主题化”的特点,我们精心设计了一套与人教版教材相配套的课外主题积累资料《日有所积》,内容包含成语、谚语、歇后语、优秀诗词、《语文园地》中的资料补充,宽带网内容拓展和优秀文章精选。从二年级上册开始,在教学每个单元的教材时,引导学生进行同步的日日积累,日日检查,一学期两次测验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积淀孩子丰厚的语文功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确定积累内容;第二阶段要求学生每日积累,定期反馈检测;第三阶段逐步完善资料,养成积累习惯。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一共编辑了5本《日有所积》的课外阅读资料,设计了8张检测试卷,学生各阶段的文章及时发表在班级主页上。实施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见证着学生的进步。《日有所积》已经成为学生每学期学习的第二本语文教材。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积累  日有所积   主题单元
一、    课题的提出:
1、           提出研究的问题:
“课外知识积累”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知识积累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内教学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课外知识积累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阅读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自身文化素养的过程。
“课外知识积累内容的选择”是成语、谚语、歇后语和古典诗词为主,结合国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中选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适合学生背诵的内容,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灵活运用的一个过程。
2、        介绍研究的背景: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中,就出现了“日积月累”这样的学习内容,包括积累课文中的词语、课外的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就出现了背诵谚语、古诗的内容,比如“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的诗句。这些教材内容,就告诉我们一个信息:“新课程要求课外积累的知识是丰富的,不仅有词语、成语的积累,更有谚语、诗词、优秀文章的积累。”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重这方面知识的渗透,不仅仅局限于课文,更要把眼光放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使学生能够学贯古今。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很有限。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知识的积累,引导学生正确选择积累的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库存。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在影视剧、网络的“污染”下,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或是被摒弃,或是被篡改,优秀文化的传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针对本校学生和家长的特点,我们发现了三个问题:一是只注重课内知识的学习,课文能够滚瓜烂熟地背诵,可是课外成语、文章、诗词的积累显得苍白无力。二是不知道该积累些什么内容,一些比较重视早教的家长,早早地指导孩子识字、背诵古诗,可是一些内容确实存在“拔苗助长”的嫌疑,必须要端正家长的思想观念。三是在一些影视剧的影响下,一些优秀的成语、谚语、诗词、文章被滥用、修改,已经面目全非,学生已经不知道到这些知识本来的面貌,我们必须要还原其本色。
基于此,我们提出“选择小学中低段语文课外积累内容的实践研究”的实验课题,并申请课题立项。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拓展学生课内所学知识,传承优秀文化,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通过积累优美的词语、精彩的语段,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为说话和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           提出研究的目的:
(1)学生方面:
a、通过课题研究,规范学生的语言,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
b、通过《日有所积》中各种资料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c、通过语言积累,训练学生的记忆水平,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和习作水平的提高。
(2)教师方面:
a、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狭窄的教学观念,把教学内容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使教师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教育观念。
b、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教师编写符合自己学生的小教材、小练习的能力。
4、           说明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合计240篇。在阅读目标中,第一学段提出的目标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提出的目标是“积累优秀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通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第三学段提出的目标是:“通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
2、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
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语言,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找到与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够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因而我们应该从学生阅读基础和需要出发,选择合适的课外积累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与积累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使语文素养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二)实践意义:
1、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现状和忧虑:
(1)孩子早期教育缺乏,课外知识积累量很少:
我们研究的班级所在学校为城郊结合部的黄龙一小,很多孩子都来自农村,或者是比较偏远地区的移民,家长的文化素养决定了孩子早期教育的贫乏,很多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成语,更别说谚语、歇后语了,很多孩子会背诵的古诗就是《静夜思》、《春晓》和《锄禾》。我们做过统计,班级里有46个孩子,古诗就会背诵这三首的占一半,会背诵5首以上的15人,能背诵10首以上的不到5人,知道李白和杜甫的也不到5人。我们研究的这个班级,还是本阶段的一个半托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比较重视的,可就是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孩子的课外知识还是极度疲乏,急需改善。
(2)家长不知道该怎样做,急需教师的规范和指导:
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后,我们对实验班做了调查和研究,,并将发现的情况及时向各位家长通报,马上引起了家长的共鸣。一些家长知道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可是他们普遍反映,该积累些什么?该怎样指导孩子进行有效地积累?该怎样和课文相结合?而找遍温州书城,关于课外积累的书籍只适合高段孩子,多数资料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制定的。可以说,目前极度缺乏针对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积累的图书。
(3)受到电视、广告等媒体的影响,很多学生误解了一些传统文化的意思,急需规范:
打开电视,广告充斥着每一个电视频道,很多孩子就经常背诵“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一些孩子天真的问我们:“老师,默默无闻是不是指点了蚊香,就没有蚊子了?”搞得我们哭笑不得。因为受到大众媒体的影响,孩子本身又有“先入为主”的特点,所以很多成语、谚语被篡改后,孩子认不清文化的本源,需要我们纠正和规范。
2、该课题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帮助:
该课题的研究,一方面能拓宽孩子学习的内容,丰富学习的形式,解决孩子和家长只着眼于教材的弊端;另一方面,能指导家长遵循儿童认知规律选择背诵、积累的内容,解决部分家长擅自拔高学习要求的问题;第三、规范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追溯文化的本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对世界优秀文化的热爱、崇敬之情。
二、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的范畴,以黄龙一小2008级3班为试点,以同段1班为对照,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设计一套符合孩子年龄特点、与课文相配套的课外知识积累内容,另一方面制定一套有效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互查、家长检查和教师综合检查,既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能监督孩子积累的效果。
研究的具体内容是:
1、            制定1—2学段积累的具体目标。
(1)能分类积累各类成语,总数在300个以上。
(2)能背诵《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70首古诗,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体会诗歌的韵味。
(3)背诵常用歇后语80条,常用谚语120条。
(4)在进行课外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孔子、孟子、李白、杜甫等一些中华历史名人,知道《诗经》、《论语》、《孟子》、《左传》等文学名著。
(5)积累一些常用的语文知识。包括教材涉及的作家资料,“资料袋”中的资料补充,单元主题文章的拓展,《语文园地》“趣味语文”的知识等。
2、将1—2学段的语文教材分成几个大块,以块为单位,制定主题,设计课外积累的材料内容《日有所积》。(一个学期一本,由老师制作,人手一本。)
单元
二年级上册主题
二年级下册主题
第一单元
秋天的收获
找春天
第二单元
学校生活
关爱他人
第三单元
祖国母亲
祖国山河壮
第四单元
成语故事
动手和动脑
第五单元
友好相处
大自然的故事
第六单元
爱的故事
人物好品质
第七单元
大自然的奥秘
善于动脑
第八单元
爱科学、学科学
热爱科学
单元
三年级上册主题
三年级下册主题
第一单元
我们的生活
大自然美景
第二单元
名人轶事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第三单元
秋姑娘来了
看问题,想问题。
第四单元
身边的奥秘
童年故事
第五单元
中华文化
情满人间
第六单元
我的祖国
神奇的科技世界
第七单元
身边的问题
共享一个地球
第八单元
爱的故事
神话、民间故事
内容包括:每个单元都有与主题相对应的成语,常用谚语、歇后语,与主题对应的诗词,《语文园地》中《宽带网》的知识拓展,与主题相对应的其他优秀文章,资料补充(包括人物资料补充、城市资料补充等等)。
3、制定积累的形式,包括必须掌握的内容、家长补充的知识和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一级一级拓宽积累的知识面。
4、制定评价形式,包括由组长每天检查评价的评价表格、家长定期反馈的意见、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期末老师的综合测试,巩固课外积累的效果。并以一定的奖励手段,提高孩子的积累兴趣。
5、成果展示:通过班级主页、制作手抄报、班队展示课等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积累的成果。
(二)研究的方法:
1、采用调查法,调查中低段孩子需要积累的知识内容。
2、采用问卷法,调查家长已经给孩子积累过的知识,总结孩子知识结构中的空白点。
3、教师和学生、家长共同探讨、实践,找到符合孩子兴趣和年龄特点的积累内容和方法。
4、采用阶段性评价,对学生一年来的积累效果进行评估,内容包括包括组长的评价表、家长的反馈意见、考卷等形式。
5、根据第一阶段的效果,优化积累的内容和评价方式,为第二年更深入地研究奠定基础。
6、再评估总结,通过评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程度,以及和对照班水平差异,完善课题研究成果,完成课题报告。
(三)、创新和特色:
关于课外阅读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比较热门,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关于课外积累的课题做得就比较少,找一套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能与课文相配套的积累材料更是难上加难。虽然薛瑞萍的《日有所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但是我们觉得其中的内容过多,与课文也不是很配套,所以我们想借助这个课题的研究,钻研出一套与课文相配套,又符合小学生积累水平的课外知识积累材料《日有所积》。在这套材料中,既有与课文配套的主题性的成语、谚语、名言警句和诗词歌赋,优秀文章,又有常用的歇后语、俗语等,让学生每天能抽出半小时积累一点,日积月累,汇成囊括中华优秀文化、国外优秀文学形式的海洋,培养孩子深厚的文化底蕴。薛老师的《日有所诵》每天要求背诵一段文字,而我们设计的《日有所积》有时积累几个成语,有时积累几句谚语,有时积累一两首古诗词,内容比起《日有所诵》更丰富,在量上也进行了适量的控制,2—4年级逐年增加,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三、    结果分析:
1、           研究对象:
温州市黄龙第一小学2008级3班为实验班,2008级1班为对照班级。
2、           具体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2年,2009年9月开题,2011年9月结题。
(1)开题阶段
2009年9月课题开题;
(2)调查研究与文献研究阶段
2010年3月-2008年4月, 调研、收集资料,完成资料综述;
(3)专题研究阶段
2010年5月-12月, 进行第一阶段方法指导,评估,总结。
2011年1月- 11月,根据第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调整方式方法,优化课外积累的材料,改革评价方式。
(4)总课题研究阶段及结题
2011年8—2011年9月,完善总报告;结题。
3、成果验收:
(1)《日有所积》课外知识积累材料4-5本。
(2)制作一本由学生和家长参与的课外知识积累的材料。
(3)完成8张课外知识积累材料的测试。
四、    实施策略:
(一)问卷调查,确定积累内容:
1、问卷调查,确定方向:
黄龙一小地处鹿城区城市西面黄龙住宅区内,这里的孩子接受的早期教育比较贫乏。一些家长重视了早期教育,却以传授知识为主,一般都是指导孩子识字、计算、读拼音,很少有家长对孩子进行古典诗词和国学经典的渗透。为了全面的了解实验班级学生学前语言积累情况,我们特地进行了问卷调查:
黄龙一小二(3)班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现状调查表格
一、        您的孩子积累的成语有:
二、        您的孩子背诵过的古诗有:
三、        你的孩子会说的歇后语、谚语有:
四、        您的孩子对什么方面的知识最感兴趣:
五、        您认为您的孩子需要积累哪方面的知识:
六、       你能买到你认为合适的,适合孩子语文知识积累的书籍吗?有的话,请推荐书名
问卷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孩子没有积累过成语,剩下的三分之一也只是会说简单的几个成语,比如“五颜六色、吱吱喳喳、三心二意”,最多的也不超过10个;背诵的古诗无非是《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锄禾》等,而且多数是在幼儿园学会的,家长教的很有限;至于歇后语和谚语的积累,几乎是零,许多家长连什么是歇后语,什么是谚语也搞不清楚,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是孩子知识的一个空白点。其他三个问题,家长的答案比较统一,他们认为孩子需要积累的知识是课本知识,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课外阅读;孩子们感兴趣的图书基本是童话故事和科学小故事,推荐看的书籍更是惊人的一致——《安徒生童话》、《365夜故事》、《格林童话》。
从这份问卷调查表可以看出,在家长的观念中,语文还是一个很狭小的观念,他们认为,只要掌握好课本知识,就能学好语文。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在孩子心中树立“大语文”的观念,更要改变家长根深蒂固的狭窄的思想。所以,课外知识的适量积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针对文本,选择内容:
纵观整个人教版语文教材,它的编排理念是“一个单元,一个主题”,学生在学习时要围绕“单元主题”学习,教师教学时,更要有一条“主题单元”的脉络。受到启发,在选择积累内容之初,我就明确了“主题单元”的理念。在选择积累内容时,要与课文相配套,围绕教材制定的“主题”,搜集一些相关的知识对文本进行补充,不仅有利于课外知识的积累,更加有利于文本的学习,真可谓一举两得。
本课题开始实施的时候,孩子们正好读二年级,在二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文本引领着学生们走进秋天,其中《识字一》出现了许多描写秋天的成语。从这点可以看出,到了二年级,学生们应该开始积累成语了。秋天,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不仅有许多精炼的成语概括了她的美丽,很多诗人也写诗来赞美秋天,所以在积累成语的同时,诗歌也应该占有一定的分量。针对问卷中,家长和学生普遍空白的“歇后语”和“谚语”,在二年级开始之初,有适当的了解和积累是有必要,“歇后语”和“谚语”是中国古代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不仅包含深刻的道理,而且还蕴含着独特的中华文化,背诵它们,对丰富学生的语言,大有益处。基于以上几点的考虑,我们初步设计了二年级上册的《日有所积》。
(附件一中附有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日有所积》的内容)
(二)、每日积累,定期反馈检测:
1、 每日一点,积少成多:
二三年级的《日有所积》每本都有八个“主题单元”,每个单元包括相应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古诗词和补充资料,为了让积累更加有效,必须把每个单元需要背诵的内容分割成几块,在一个单元的学习时间里,一天一点地积累。一般情况下,二年级我分配的一个单元的积累量如下:
背诵内容
成     语
谚    语
歇后语
古诗词
背诵量
(时间)
一天8个,一共3天。
一共四条,一天完成。
一共四条,一天完成。
一天两首,一首复习,一首新诗,共3天。
由于二年级上学期是《日有所积》开始试行的阶段,所以我们每天规定的量都比较少。在这样科学的安排下,每天积累的量得到了控制,学生不会产生畏难的情绪,更不会额外增加课业负担,实施下来效果明显。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实施之初,必须有家长的配合,因为一些字孩子们并不认识,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背诵的习惯,需要家长在旁协助。当孩子学习了查字法,有了一段时间的积累经历后,家长方可适当放手。
2、 每日检查,规范积累:
检查是评价积累效果的常用方法。学生们每天积累一定量的内容,如果没有有效的检查机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一些学习不主动的孩子,就会把《日有所积》放在一旁,不闻不问。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每天积累,必须设立一个长效的反馈检查团队,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工作积极性高的语文组长。
二年级开始,班级有了固定的班干部队伍,有了固定的小组长团队,孩子们普遍有当管理员的意愿,如果让其中最有积极性,又有一定工作能力的队员充当《日有所积》的检查者,一定有效。我们商量后,选取了八位语文组长,规定了检查的对象,并做成相应的表格,分发给他们,让他们针对表格中的名字,每天按时检查。背诵熟练的打上★,能够背诵的打上√,没有及时完成背诵作业的,必须在当天监督完成。并且由语文课代表统计名字,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打电话通知家长,由家长出面沟通教育,达到督促的目的。对能连续10天得到★的学生,发短信在全班进行表扬,并鼓励家长做相应的奖励。有奖有罚,赏罚分明,孩子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一个月以后,从组长反馈的表格可以看出,得到★的人数和次数不断攀升。而不背诵的孩子,基本杜绝。于是我们增加难度,要求家长在孩子得到20颗★以后再予以奖励。以此类推,一个学期下来,一半以上的孩子都获得过家长的奖励,收到过老师发的表扬短信,孩子积累背诵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兴趣也提高了许多。(以下就是组长打分的表格样表)
各组学生语文背诵情况登记(一)
姓名
高阳
叶一璇
林陈豪
★陈怡婧
苏宏
姜欣妤
1
2
3
4
5
6
7
8
9
★<, o:p>
10
备注:打★的是组长,负责这组的检查工作,组长由语文课代表负责检查。
3、 定期检测,反馈总结: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越快,遗忘的速度也就越快。如果一个单元背诵积累完毕,从此不理不睬,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就忘得差不多了。为了巩固背诵效果,我们还引导孩子进行不断复习。一个单元背诵好后,在积累下一个单元的内容时,不忘让孩子回读上一个单元的内容,还进行必要地检测。每学期分期中(1—4单元)和期末(5—8单元),对学生的背诵效果进行检测。有了测试,孩子和家长会更加重视平时的积累,会不断地复习巩固。
在制定检测内容的时候,针对二年级写字量不多的特点,练习的类型主要是选择题和连线题。因为《日有所积》中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每天背诵,而不是默写。如果检测的难度过大,会使孩子的信心大大降低。相反,检测的内容相对简单些,孩子得了高分,对每日的积累背诵会更有兴趣,就能达到“以测促积”的目的。
但是,到了三年级的时候,随着孩子写字量的增加,《日有所积》的检测难度也在提高,适度地增加了一些写字的内容,但是所占的分值并不是很大。因为根据二年级4次检测结果发现,孩子的分数偏高,这让一些孩子沾沾自喜,在平时的积累背诵时,态度有所松懈,觉得《日有所积》不难,不需要花太大的精力背诵。看到这个情况,我们适当地提高了难度,让孩子遭遇“挫折”。借“打击”端正部分孩子的态度。但是,总体来说,学生经过每日积累,定期检测,《日有所积》的背诵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在附件二中附有学生八次检测的成绩)
(三)完善资料,养成积累习惯:
1、针对文本,补充资料: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宽带网”的内容,“宽带网”主要是针对本单元的主题,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丰富教材内容。到了三年级上册,又出现了“趣味语文”,主要包括成语故事的阅读,中国生肖文化的由来,标点符号的神奇用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宽带网”和“趣味语文”的知识特别感兴趣。特别是“趣味语文”,当学生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发现汉语的魅力后,深深地折服于古人的智慧和母语的神奇,他们热切地希望获得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针对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我们对《日有所积》进行了改革,增加了课外知识拓展的内容,包括作家的简介、相同作家其他著名文章的阅读;文章涉及的名人的事迹、其他故事的补充;科普文中相关资料的拓展……三年级的《日有所积》,不再是单纯地背诵成语、歇后语、谚语、古典诗词,简单地进行语言积累,而是囊括了更加丰富的知识,把语文扩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旨在树立“大语文”的观念。
(在附件三中附有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日有所积》的内容)
2、无人监督,养成习惯:
经过一年坚持不懈的语言积累,二年级结束时,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积累习惯。但是接下来的暑假有点让人发愁,暑假有长长两个月的时间,如果这两个月听之任之,不进行语言的有效积累,那二年级两个学期的辛苦也许就白费了。因此,在二年级结束的那个暑假,我们给学生准备了一本暑假积累的内容。在这本资料中,只有古典诗词,而且有三分之二的古诗词都是学生在过去的一年中背诵过的,主要就是希望学生利用暑假进行复习,减轻积累的负担。另外的三分之一,选取的内容也比较简单,毕竟暑假没有人监管,积累的效果必定差一些,如果积累的古诗词太难,一方面没有效果,另一方面也打击了学生好不容易树立的积累信心。
(二三年级暑假测试成绩在附件二中)
布置暑假积累任务时,我们没有对每天的积累量进行硬性地控制,只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坚持积累,科学地安排积累内容。暑假结束后,要进行检测。暑假第一周,老师每天发短信提醒家长监督孩子,后来改为一周一次。一个月后,就不再发短信提醒。在心理学上,有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做过科学的研究,心理学家发现,好习惯的养成最少需要6个星期坚持不懈地努力。二年级暑假前,实验班的积累已经进行了整整10个月,学生的好习惯已经养成。但是由于孩子贪玩的天性使然,所以在放假的初期,还需要提醒。第二个月完全放手,是希望借此测试孩子的自觉性,看看他们是不是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暑假检测结果显示,孩子们没有让课题组老师失望,多数孩子达到了90分以上,虽然测试成绩略低于平时,但是我们已经非常满意了,因为孩子们的成绩说明,他们的暑假是与古典诗词一同度过的。
到了三年级结束的暑假,我们把孩子们二三年级背诵过的所有古诗词都放在一起,让学生利用假期好好复习。除了偶尔的几条短信,不再紧跟着孩子们的积累脚步,而是把主动权完全交给了他们。在三年级的暑假积累测试中,还额外增加了“文化常识”和“课外阅读书籍内容的反馈”,值得高兴的是,孩子们的古典诗词积累得相当好,三分之二的学生达到了熟练背诵的程度。
3、运用语言,服务写作:
积累语言,是为了更加有效地运用。二年级开始,我们对学生进行写段的训练,在指导学生看简单的图,写一段话的过程中,我们就有意地引导学生运用一些成语,使自己的文章言简意赅。在每一次的写段练习中,我们总是会提供给学生一些成语或者生动的句子,让他们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运用。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经过三次的提醒以后,他们会主动地要求老师提供成语。半个学期过去了,在写段的训练中,我们不再提供成语,而是让学生自己从背诵过的成语中,选出自己需要的内容,放到文章当中。尽管有时他们用的成语不是非常恰当,但是能够树立这样的意识,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非常不简单了。
到了三年级,有了专门的习作课,教材对习作内容和要求有了明确地规定。有时让孩子写写中华的传统文化,有时让孩子写一篇游记,有时要求孩子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把他们记录下来。有时当我们对语言表达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学生却给了我们意外的惊喜。他们的文章中成语数见不鲜,有的孩子甚至能运用积累过的古典诗词,来描写自己看到的景物。比如写春游的所见所感,孩子能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写草,看到荷花后,会想到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游记时,他们会把景点中的古诗词默默记住,写在自己的文章中。每每读到他们的文章,我们都惊叹于他们的文学功底,也深深感谢《日有所积》对他们语文学习的帮助。
五、    研究成效:
1、           本研究对学生的影响:
(1)   提高了孩子的记忆力:
由于《日有所积》是与课文想配套,以主题形式出现,所以每个单元积累的成语都是相关联的,我们只要告诉孩子在积累时注意“主题”,积累起来就不会太难。而谚语、歇后语、古诗词本来就有一定的语言规范,第一、第二个单元也许背诵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学生的悟性是很高的,掌握了规律,背诵起来就能朗朗上口。本课题实施两年来,学生经过每日积累,每日反馈,定期检测,形成了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记忆力提高得很快。大多数孩子,在二年级实施之初,每天只能积累4—6个成语,可是到了课题结题阶段,一天能积累24个成语,时间不超过20分钟。像歇后语、谚语比较有语言规律的句子,一般能在10分中之内积累10条以上。而像《满江红》、《赤壁怀古》等比较长的诗词,也能在30分钟之内背诵下来。以积累成语为例,以每天20分钟为限,从二年级上册到三年级下册,学生积累的成语量不断提高:
学号
姓名
二年级上
二年级下
三年级上
三年级下
001
刘骏玮
8个…
12个
20个
24个以上
002
章森涨
8个…
15个
24个
30个以上
003
陈辉浩
8个…
12个
20个
24个以上
004
陈信策
10个…
16个
24个
30个以上
005
戴于超
6个…
10个
15个
20个以上
006
周恩乐
8个…
12个
20个
24个以上
007
戴君如
6个…
12个
18个
24个以上
008
潘嘉豪
8个…
12个
20个
24个以上
009
吴王浩
8个…
12个
20个
24个以上
010
姜友舜
10个…
16个
24个
30个以上
011
李宇诺
12个…
20个
30个
38个以上
012
夏鸣希
6个…
10个
18个
24个以上
013
邹依汝
10个…
15个
24个
30个以上
014
董舒婷
8个…
12个
20个
24个以上
015
叶一璇
5个…
10个
25个
20个以上
016
李芷悠
10个…
20个
30个
40个以上
017
李芷妍
10个…
20个
30个
40个以上
018
严梓程
4个…
10个
15个
20个以上
019
邹承凯
10个…
20个
30个
40个以上
020
汪彬柔
10个…
20个
30个
40个以上
021
伊翰
10个…
20个
30个
40个以上
022
李彤彤
4个…
10个
15个
20个以上
023
李 淇
10个…
20个
30个
40个以上
024
叶清峰
7个…
14个
22个
25个以上
025
邹 可
6个…
12个
22个
25个以上
026
姜欣妤
10个…
20个
30个
40个以上
027
林瑞茹
7个…
14个
22个
25个以上
028
夏绅漪
8个…
12个
20个
24个以上
029
麻嫣宸
12个…
24个
35个
40个以上
030
周乐怡
8个…
18个
25个
35个以上
031
林陈豪
12个…
24个
35个
40个以上
032
季子洋
12个…
24个
35个
40个以上
033
吴易达
12个…
24个
35个
40个以上
034
陈锦辉
12个…
24个
35个
40个以上
035
白盛豪
5个…
10个
15个
24个以上
036
吴森迪
12个…
24个
35个
40个以上
037
李佳栩
10个…
18个
28个
35个以上
038
金泽
8个…
15个
20个
30个以上
039
胡舒然
12个…
24个
35个
40个以上
040
苏宏
8个…
18个
25个
35个以上
041
陈怡婧
12个…
24个
35个
40个以上
042
徐云鹏
6个…
12个
16个
20个以上
043
高阳
12个…
24个
35个
40个以上
044
姜琳
7个…
15个
20个
28个以上
045
刘雅思
10个…
18个
28个
35个以上
046
温晨怡
12个…
24个
35个
40个以上
047
刘浩(转学)
12个
20个以上
(2)   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经过两年大量语言的积累,头脑中库存了丰富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古诗词等等,在课文的学习中,常常会蹦出自己积累的内容,来扩充课本知识。比如二年级下《最大的书》一课中,第十自然段讲到陆地变大海,大海又变陆地,学生自然会联想到“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歌时,学习生字“怀疑”的“疑”,学生会联想到自己背诵过的“又疑瑶台镜”……
在三年级上册,实验班在水心集团校上了一堂公开课,课题是《饮湖上初晴后雨》。这节课上,孩子们带着诗意,带着一年多成语和古诗词的积累,让课堂上洋溢着古典文学的韵味,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下面我们就剪取其中几个精彩的片段:
(片段一)
师:《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晴是什么意思?
生:晴天。
师:你能说出几个成语,形容当时的天气吗?
生:晴空万里、万里无云、阳光明媚、骄阳似火、天高云淡……
师: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那就带着你刚才积累的成语,来解释课题吧!
生:我在西湖上喝酒吟诗,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就阴雨蒙蒙了。
(片段二)
师:晴空万里的西湖,诗人说——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对这句诗,你有什么疑问?
生:什么叫“水光潋滟“?
师:问得好,谁能解答?
生:“水光潋滟”就是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
师:谁能给“水光潋滟”换几个词语。
生:波光粼粼、碧波荡漾、波光闪闪、银光闪闪、微波荡漾……
而在学习诗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时,对“亦”的理解,学生会利用“人云亦云”来迁移理解,“欲把西湖比西子”中的“欲”字,也会联系“欲穷千里目”中的“欲”。孩子们懂得采用课外积累的知识学习课内的文本,老师教学时,自然感到轻松,同时会感叹学生已经学会了一种语文学习的方法,而这一切与《日有所积》的背诵积累是密不可分的。
(3)   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以习作为例,经过成语、谚语、歇后语,特别是古典诗词的渗透,孩子们知道怎样的文章,是有文采的。这也正是我们教学中,最头痛的问题,因为很多孩子,文章拿出来,从结构到内容,都符合习作的要求,可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实验组老师分析后觉得就是少了文采。其实,学生要想写出有文采的文章,一方面需要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要不断积累自己的语言,沉积语文功底。我们发现,经过两年的主题积累,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知道文章中选用合适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引用一些诗歌,会使自己的文章更具有可读性。而且他们已经积累了那么多东西,到时候拿出来一点也不难。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让孩子写一写家乡的美景,我们班级的孩子就写下了《海上名山——雁荡山》、《楠溪风光无限好》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诗词、成语数见不鲜,而且是很多孩子都会有意识地去选用自己平时积累的东西,可读性都非常强。
学生的习作,可参考班级主页:http://yangfanzhizhou.blog.sohu.com/
2、           本研究对教师的影响:
(1)       促使教师把教材引向更广阔的课外:
本课题研究的配套材料《日有所积》是教师自己搜集资料制作而成的。《日有所积》的设计理念是 “以主题形式,立足单元整体”。由于在研究中,它是和语文教科书配套使用的,所以在编写这份材料的时候,就要求实施者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教师不仅要教完课内的文本教学,还要指导学生积累《日有所积》上相配套的各种语言资料,教师的教学不仅要立足课内,更要延伸到课外。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教师已经形成一种教学的惯性,不仅要教好课文,更要指导积累,指导拓展,无形中促使教师把教材引向更广阔的课外。
(2)        促使教师自身的学习,培养了教师编写教材和练习的能力:
要编写《日有所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要钻研教材,读透文本,然后阅读大量与教材有关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古典诗词、相关文章等,最后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排版、编辑。这一系列的过程,其实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学习了更多的国学知识,阅读了大量与教材有关的文章,知识的容量扩大了。
另一方面,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成为科研型的人才,编写《日有所积》,其实是编写一部小型的教科书,每个学期期中期末测试卷的出卷工作,更是对教师编写练习能力的考核。所以一本小小的《日有所积》,不仅使学生受益匪浅,教师在编写出卷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自我完善。
3、           继续深化研究的几点思考:
(1)本次进行的课题研究,对象是小学中低段学生,所以选择的内容,评价的手段都是符合这部分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但是小学高年级段课外知识的积累要求更高,内容更加广阔,可是由于时间限制,本课题并没有涉及到,所以接下去的研究工作,要以此为重点。
(2)本次编写的《日有所积》内容中,成语、古典诗词和相关文章的选用都是与人教版语文教材相配套的,但是歇后语和谚语,都是选取一些常用的内容,有时并不与教材相配套。在接下去的研究中,要把歇后语和谚语也进行规范,做到与教材同步,真正实现“以主题形式,立足单元整体”。
(3)教师在这方面写的专题论文不太丰富,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注意及时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供大家分享。
(4)《日有所积》的编写,是我们课题组几个老师根据实验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孩子的认知特点精心选择的,但是没有有效地“分层设计”,每个孩子积累的内容都是一样的,缺乏“因材施教”。我们下阶段的研究,要在“分层设计积累内容”上下功夫,尽量杜绝“一刀切”。
六、     成员分工:
本课题由温州市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潘希白老师负责,由温州市黄龙第一小学语文教师金秋分执笔,潘亚曼、陈跃跃老师做资料收集和分析。
七、参考文献:
1、课题:《农村小学开展主题性课外阅读的研究》  作者:谭艳辉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成语谚语歇后语的积累运用专项复习,收藏备
小学语文:1-6年级常识、名言名句、成语、谚语、歇后语汇总!
小学语文:常识 名言名句 成语 谚语 歇后语,值得永久收藏!
歇后语 谚语,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给孩子贴墙上背,作文不再愁
小学语文:成语 名言名句 谚语 歇后语!...
真棒!小学语文试卷中常考的趣味题,弄得孩子们一直抓耳挠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