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点汇】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就是要理直气壮地抓基础、练计算!


小编说:

以前,说起数学教育,“双基”是一个绕不开的术语。什么是“双基”呢?简单说,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现在,受种种原因影响,许多学校和老师不敢再强调“双基”了。今天,著名小学数学教育专家邱学华和大家谈谈这个事儿


认为“双基”会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这是无稽之谈


当下,在教育界,不少和“双基”相伴随的“魔咒”言犹在耳:比如,有人担心,加强“双基”会阻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有人认为,数学“双基”教学不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重视“双基”是从前苏联来的,是老旧是落伍,早该淘汰出历史舞台;比如,有人拿“钱学森之问”说事,说培养不出尖端人才,就是因为基础教育过于强调“双基”,从而走上了应试教育的邪路。

在我看来,这完全不是“双基”惹的祸。就拿“双基”会阻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无稽之谈来说吧: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从哪里来?不能凭空而来,不是教师嘴巴上讲出来的,而是伴随着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获得的,练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思考。打个比方来说,思维能力好比维生素C,维生素C是蕴含在苹果中的,而这个苹果就是“双基”。不吃苹果怎能得到维生素C呢?

现在,社会对学校教育盲目的指责太多,这个不是,那个也不对,中国人连自己都看不起,怎能叫外国人尊重你呢!

而且,不提“双基”,是不是意味着双基就此淡出学校教育了呢?

显然不是。看个例子吧: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英国向中国数学教育取经的新闻一直不绝于耳。据《中国教育报》载,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张民选观察,受英国教育部选派到中国学习考察的英国教师,最看重中国教师关于数学学习的信念——中国教师普遍认为,虽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数学家,但是数学是中小学生应该学习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知识;每个孩子不仅都应该学好基础性的数学,每个孩子也都有能力学好基础数学。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支配下,学校老师总感到有责任,总是想方设法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又用各种方式鼓励、引导、帮助和教育孩子,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说白了,“双基”已经浸入中国教师的信念中了,并且,因为对“双基”的坚持,让我们赢得了世界教育的尊重。


“必要重复”与“机械训练”不是一回事儿

六十多年来,我历经各次教学改革,经受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有一句话深深印在我的心里:“打好基础永远是最重要的”。

1958年开始的教育大革命,片面强调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忽视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强调“政治挂帅”“开门办学”,小学数学主要学习打算盘和记账知识,忽视双基以至不要双基,致使教学混乱,质量大幅度下降,对此大家都有切肤之痛,教学工作再也不能这样瞎折腾了。

我们再看一看美国的数学教育改革情况,美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搞“新数学运动”,以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强调发现,强调创新,却忽视基础,不仅给师生教与学带了困难,而且数学教学质量下降;于是七十年代提出要回到“基础”;八十年代又提出“问题解决”的口号,重提创新发展,可是到2008年的口号还是回到“为了成功打好基础”。这被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称为:“美国的翻烧饼”式的折腾。历史的教训应牢记,千万不要重蹈覆辙了。

张奠宙先生提出:“在良好的数学基础上谋求学生的数学发展”,这句话用来概括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我是十分赞同的。这句话同八九十年代提出的“在加强双基的同时,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是一脉相承的,而且更贴近数学教育,更为简练,把“基础”与“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这也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应该引起中国数学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有些人把应试教育所造成的“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的罪名强加到双基教学的头上,这是不公平的。这里有必要指出:加强双基需要必要的重复,也需要多做题目。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60年的经历认识到,小学生必须经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不练或少练就能掌握那是空话。

我们应该把“必要重复”与“机械训练”区别开来。“多做题目与题海战术”区分开来。其关键在于一个“度”,需要多少练习量才是适宜的、科学的,这正是需要我们调查和研究的课题。


培养计算能力,愧从何来?

现在,有些人忌讳提“加强计算”,更不敢提“训练”。

前些年,我参加了一次“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主办方邀请我做讲座,而且还非要我上一堂课。

其实,我不是小学数学名师,而是为了推介尝试教学法偶尔上点研究课。我主张上真实创新的课,于是,没有刻意自己选择课题,而是根据借班的教学进度上四年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些名师的观摩课大都喜欢上几何图形内容的课,如“角的认识”、“三角形面积计算”、“圆的周长”、“圆周率”等,这类课可以有精彩的情景导入,能够渗透数学思想,还能传递数学文化,大都赢得观众的满堂喝彩。而他们也一般不愿意上计算课,这类课内容单调,很难出采,弄得不好还要被人批评。

我思考良久,大家都不敢上,我就带个头。

那天上课,恰好我重感冒高烧刚退,为了使大会不受影响,我还是坚持上。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学生已经学过“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在此基础上再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再尝试练习,然后小组派代表上台当“小先生”,讲解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以及计算时的注意点,小组之间相互评议,最后教师点拨总结。学生初步掌握了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后,组织学生练习,练习有不同水平和不同形式的题目,有10道两位数除法笔算题、12道试商填充题、10道口算题共计32道题。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采取了多种练习形式:有抢答、小组竞赛、有口答、笔答。每一次练习都做到我一贯主张的四个当堂:“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由于教师讲得很少,留出充裕时间让学生练习,这堂课几乎把课本上的题目都做完了,课外就不必布置家庭作业了。下课前我出了一道笔算除法的趣味题,提供给学生回家思考,有兴趣就做,没有兴趣可以不做。

一位教授听了这节课,觉得计算课同样可以体现新课改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教育理念。同时认为这堂课,教师少讲,学生多练,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学生既学得轻松愉快,又把课本上的题目基本做完,没有家庭作业,减轻了学生课后作业负担。因而这位教授写了一篇文章介绍了这堂课并加以评论,题为:《强化计算训练就背离新课程理念吗?》。此文发表后,引来不少争论,有赞成的,更有批评的。

有的抨击非常尖锐,说“不要把孩子变成廉价的计算器”。还有人发问:“数学教育的核心到底是“数学”还是“教育”?最后,该文的作者也没有直接回答,有点含糊其词,但反对提“数学教育的核心是数学”的观点是清楚的。

当下,真正的学术争鸣较少,我的一堂课能引起大家争论是件好事,我乐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由于本文篇幅所限,不能展开论述我的观点。不过我可以鲜明地表态:数学教育的核心是数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同时接受教育。

例如,在学习四则计算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掌握四则计算的法则,而且培养了数感、数学思维的方法,更重要的又培养了学生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推理的能力。就拿上面争论的我上的“除数是两位数除数”这堂课来说,有试商专项训练题:括号中最大能填几:73÷()<8,58÷()=4等。学生解这类题不仅需要数感,而且必须掌握除数与商之间关系的数学思考方法,不计算何来数感,不解题何来数学思考方法。不练,何从想起?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我认为,现在研究数学教育,重要的是多考虑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少唱高调。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张滢 综合整理,感谢邱学华老师提供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探索儿童学习数学的奥秘(二)
杏坛撷英|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徐斌老师“无痕教育”的生命张力
强化计算训练就背离新课程理念吗?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案:商二位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3节《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