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年祭 | 于永正:教学艺术的大师

蹲下来看学生 / 摄于2006年


于永正老师堪为教学艺术大师。


如同看梅兰芳演戏、听侯宝林说相声一样,听于老师上课,你也会不自觉地被吸引、被卷入,以至于忘了记笔记、忘了自我,仿佛自己也成了学生中的一分子。


听于老师上课,不光有上述“带入感”,更有“获得感”“紧张感”和“幸福感”。于老师把语文的丰富与简单、整体与解构、人文意蕴与工具价值完美地融合了。其实,我想说:于老师本身就是语文。


要想提炼和解读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艺术是很困难的。我试图借助老子“道”的视角,从一种无法因循的动态关系的角度来阐述于老师的教学艺术。因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共在、共创的一个场域,而于永正老师在这个场域中寻找到了一种具有亲善性的教学关系,学生在这种关系中善在、乐在,身心发展生生不息。这正是于老师教学艺术的特色所在,也是本质所在。


把自己教成孩子


于老师有句话说得好:“我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童年,是人的精神原乡,一个成人能够童心不泯,不容易,能够理解童年、敬畏童年,更是难能可贵。在成长的过程中,在生活的摸爬滚打中,我们走着走着常常就丢失了童心。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却往往能够守住这颗易逝的赤子之心。斯霞老师很欣慰自己做了“一辈子小学老师”;陶行知先生也说,“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他们始终不忘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始终试着从儿童的角度来理解孩子,这些都是一个教师最难得的东西。


记住了这一点,就不会把学生看成对象化的器物。他们不是有待你来影响的“对象”,他们各不相同,发展方向各异,发展的时间更是有早有晚。他们来到语文课堂中,是希望获得一段有价值的学习经历,而这段经历对教师自己也同样无比珍贵、无可取代。于永正老师说自己一辈子教的是“儿童的语文”,我想这源于他对师生关系的深刻理解,理解儿童,相信儿童,平视儿童,对话儿童。这其中“理解儿童”是有效对话的前提。


“童年只有一次,童年一去不复返。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金色的童年,是我不懈的追求。”

 ——于永正


我们看到学生在于老师的课堂上,思维总是打开的。学生很喜欢回答于老师的问题,敢于向他发难,也乐于与他交流,下课了还意犹未尽地围着他问这问那。儿童是最率真的,他们不会装模作样,正是因为于老师能够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就能成为他们的朋友。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更容易得到这个大朋友的回应。谁不想和一个理解自己的人交往呢?


理解学生有很多路径,于老师的路径是做一位“生动的教师”。因为深度理解一定不是只凭课堂上的只言片语就能达到的,所以我们关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没错,但眼光不能只放在课堂上,因为只模仿某些招式根本学不像于老师,这说明一定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比如于老师很希望学生喜欢自己,他觉得学生只有先喜欢他,才更容易喜欢上他教的语文课。


什么样的老师学生才喜欢呢?一个真实、具体、可感的老师。他关心学生的日常言行,从细微的变化中读懂孩子的内心;他喜欢称学生为同学,因为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教师成为一个具体生动的人、有血有肉的人,学生才可能喜欢,如果教师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符号,即使再怎么平视学生,恐怕都是徒劳的。


这样来说,于永正老师似乎帮助我们纠正了一个惯常的偏见——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如何看待学生。其实“道”的智慧在于认定关系是互动的、丰富的,而不是单向的,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中不仅包含了教师如何看待学生,还囊括了教师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教师站在学生立场上对自己的期许。


简简单单教语文


2005年,我读到一篇于永正老师的文章——《教语文,其实很简单》,那是我读到的关于语文教学最直率、最真诚,也是最让人彻悟的文章。听于老师上课,总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而体悟这种快感,你会发现蕴含其中的哲学要义——简单主义!用“大道至简”来形容于永正的教学艺术当不为过。


说到简单,有人不赞同,说不能把语文简单化了,语文的内涵极其丰富,文化意蕴极其深厚。这样说也没错,但如果一位老师的教学把语文的复杂、丰厚原样呈现给学生,那么教学存在的必要性就非常可疑。教学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就是要用简单的方法把孩子引进语文的殿堂,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语文的丰厚,而不是在进入殿堂的过程中设置障碍,让他们因畏难而止步。所以,教学的艺术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从简单出发,抵达丰富。


其实,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这些看似简单却又无法逾越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从来都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法则,古往今来莫不如是。于老师的语文教学深得其中真意。比如随便找一节他的课来看,读书和写字这两样准不会少,而且会占不小的比重。在我的理解中,读书和写字就是他的出发点,把这两样抓住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就保住了,学生就能逐步掌握开启丰厚语文内涵的钥匙,这两把钥匙可以说是为小学语文所独有,而到中学、大学,学生又会有别的钥匙。


于老师重视朗读,重视教师的范读,也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他认为朗读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朗读中有理解,有字词句,有语言的训练和内化,更有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于老师喜欢让学生听老师读,跟着老师读,学生的书不读熟、不读出情感,他不开讲;课文不读熟,他自己也不进课堂。


 “五十多年了,学生一年年地长大,我却还是个孩子。是一届届学生的童年延续了我的童年。”

——于永正


于老师还重视写字,小学阶段他就临摹过三年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做教师后也没落下。他教给学生的写字方法,都是自己练字的切身体会,从描红到仿影,再到临写,他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天天练,这就是语文的童子功,这是语文学习的规律。课文要朗读才有感染力,汉字要书写才有生命力。文章、汉字如果没有教师的朗读和书写,那就是冷冰冰的符号。谁给它们新的生命?谁赋予它们新的活力?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语文教学归根到底要让学生自由地进入社会话语的公共空间,能够顺畅地表达自我,成为对自己言行负责的个体,能够争取合法权益,参与公共事务,这种解放、收获的快乐是持久而深刻的。


在教学情境中言传身教


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于老师的语文课堂往往呈现出直抵学生心灵深处的艺术张力。从教的角度梳理于老师的教学艺术风格,我想把它归结为“夸”“范”“玩”三个字,而贯穿其中的教育意蕴则是“言传身教”。


所谓夸,就是夸奖。于老师深谙赏识之道,课堂上他喜欢夸学生,即使将学生夸到手足无措、不好意思,也毫不吝啬。他说:“每次上课前我都要给学生准备一百顶高帽子。”但是于老师的这种夸又不是盲目地什么都说好,而是瞅准了语文学习的要害来夸,即使学生没达到他夸赞的水准,也会在身心愉悦中很容易地记住要害所在。所以夸有时也是一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


范,就是教师的示范、垂范。这在于老师课堂上显得尤为突出。示范朗读、示范书写,这些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不能忽视,也是多媒体替代不了的,尤其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书写时的恭敬认真、朗读时的沉醉深情,都不是打字和录音可以还原的,即使老师朗读的或许不如录音准确,书写或许不如印刷标准。于老师为了做好这些示范,下了很多苦功夫。我们学习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的文本解读、教学设计,也要学习他的范读,学习他的范写,学习他在课堂之外多少年如一日的勤勉练习、刻苦钻研。


没有这些语文教学的基本功,没有这些小学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我们用什么来支撑学生的母语学习呢?学生又如何能感受到语文的温度与情趣呢?于老师常提起他自己喜欢的小学老师张静斋,这位老师字写得好,课文朗读得好,画画得好,京胡、二胡拉得好,京剧唱得也好。敏锐的老师不难发现,昨日的张老师,不就是后来的于老师吗?所谓见贤思齐,于老师把自己修炼成了他喜欢的老师的模样。这种教育的力量不正是我们今日苦苦追求的吗?


“语文课本里有人文性,老师这本书里更要有人文性。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点燃心中的梦想,使学生有更美好的憧憬和追求。语文教学的最大成功,应该在这里。”

——于永正


正是这些兴趣爱好、艺术修养,使于老师成了学生喜爱的老师,因为艺术中有审美、有情感、有情趣,有心境的开朗、随和,有灵感,有顿悟。一句话,有至真、至善、至美。这些,孩子们怎能不喜欢?有了文化艺术的支撑,语文教学也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所以示范不是一种孤立的教学方法,它和生活兴趣、勤学苦练、艺术品位、人生态度紧密相连。要学于老师的教学艺术,这些部分也万万不可忽视。


最后是玩,也就是让课堂好玩、有意思、情趣化。于老师上课常常装猫扮狗,妙趣横生,而这些都是于老师特意安排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什么要实践?叶圣陶先生曾说“内容的维度只有实践得来的才切实清楚”“实践才能养成习惯”。于老师的“玩”就是对这些实践活动的精心设计与组织,学生在他的课堂上不是只带耳朵就行的,那样他可不会轻易饶过,在他的课上,欢声笑语间有充分的对话、交流、讨论、思考,有身体的实践、言语的实践、思维的实践……当然也还有静思默想的空间。


“我是一个思考型的实践者。我写的所有东西(包括日记),都是用文字凝固下来的思考。写,是最全面、最深刻、最理性、最冷静的思考。感谢读、写的习惯。它充实了我的人生,成就了我的视野,并且让我的人生留痕。”

——于永正


书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胸海中又每每浮现出于老师病中坚强而又无奈的面庞。于老师的语文课“下课了”,但在另一个时空中,他的声音还在回响:“如果再教一年级,绝不会让小朋友上课尿裤子了。”“犯了错误的学生进了办公室,一定请他坐下。”“不会再愚蠢地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


我们透过他的文字和他的影像记录,不断从他的教学实践中汲取营养,从这个意义上说,于老师的课堂才刚刚开始,我们依然能够听到晚辈后学们对他的问候:于老师,您好。

 

文章来源 | 源创图书《儿童的语文:于永正语文教学思想精义》,有删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12篇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
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简约教学 有效课堂
教学论文:实事求是教语文
言语智慧从哪里来——听刘老师讲《成吉思汗和鹰》有感--玫瑰小语——窦桂梅的个人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