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根艺人白根保 28年坚守采茶戏梦

在樟树市经楼镇,有一个民间采茶戏剧团。它成立28年来一直活跃在城乡,足迹遍及省内的宜春、南昌、吉安、九江、抚州和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共50多个县(市)。

  剧团的掌门人——今年56岁的草根艺人白根保半辈子时间都花在采茶戏上。由于父亲是一位“戏人”,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到各村唱本地传统采茶戏,耳濡目染,初中毕业后他“入戏”已深,父亲赶他离开剧团,他都不走。

  出于对采茶戏的热爱,1985年白根保组建起了以家族成员为主的清江县经楼采茶剧团,并自任团长。万事开头难。虽然想大干一场,却面临着很多的实际困难:缺少资金,演出服装鞋帽就自请裁缝缝制;没有乐器,铜锣、唢呐、二胡、皮鼓等及化妆用品都是借钱买的。这些困难都还算不上什么,没有脚本、缺少编剧常常让白根保“无米下锅”,只能自创自编。

  剧团初创,条件艰苦。白根保的肩膀上至今还有厚厚的一层老茧。因为没有车辆,去演出时,每次都要挑着近百斤的行李道具翻山越岭。白根保从不叫苦,一挑就是十年。直到1996年,剧团买了货车后才从肩挑手提的“苦差”中解放出来。但风餐露宿仍是剧团的家常便饭。2010年3月的一天晚上,剧团正在吉安市峡江县一村庄演出,天突然下起雨来,演员们被淋得浑身湿透,第二天大部分人都冻得感冒了,却仍然要坚持演出。2011年5月,剧团去经楼镇的竹园村演出,由于该村地处偏远,路面泥泞湿滑,剧团的车在途中陷了2次,还差点滑到山脚下,赶到村里时已到演出时间了。演员们顾不上吃饭,快速化妆,换上戏服,锣鼓一响,上台就演。村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来表达对演员们的敬意。

  让白根保最揪心的是剧团人才的流失。由于演出条件艰苦,收入偏低,2000年,几个年轻演员留不住,辞职下海打工去了;两个台柱又被别的剧团高薪挖走了,剧团面临解散的危险。

  怎么办,是散是留?会上,包括妻子在内的大多数人都主张散伙,这让白根保非常痛苦。他闭门苦想了两天,最后还是舍不得放手。并使出“三板斧”:一是招学员。从本镇选招了8名热爱戏剧、有一定基础的青年加入剧团,让老演员亲授他们基本功;

  二是花钱请名师对他们进行封闭培训,半年后,这8名年轻人便挑起了剧团的大梁;三是筹经费。除了将自己的所有积蓄拿出来,他还向亲朋好友借了9万余元用于解决演员的培训费、工资和生活问题。白根保对劫后余生的剧团,更加细心地经营。由于注入了新鲜血液,剧团创作和演出水平明显提升,先后创作、编导和演出了120多部戏和10多部现代小品,很受群众欢迎。剧团慢慢又风生水起,重新活跃在城乡。

  有梦想就有追求,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近年来,乘着国家政策的东风,白根保的剧团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已拥有专职演员26人,灯光、音响、电脑、摄像、服装、道具等设备及运输车辆一应俱全,演出越来越上档次,荣誉也接踵而至。近年来,剧团创作的多部作品获奖。其中,《红鬃烈马》《二对门》获2007年樟树市文艺汇演一等奖;现代小戏《点亲》获2007年宜春市展演一等奖;《灵芝草》获全省民间采茶剧表演一等奖;2007年现代小戏《村官治赌》获江西农民剧团表演一等奖;2008年,剧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发的纪念改革开放首届农民文艺汇演“银穗杯”等。去年,剧团在城乡各地演出220多场,深受群众欢迎。

  “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争取培养几个省级甚至国家级的传承人,将经楼采茶戏传承并发扬光大。”白根保表示,将继续追逐他的采茶戏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浦兴路街道 | 沪剧沙龙韵味浓,唱出精彩人生
黄梅戏怀宁人的骄傲
湖北襄阳:“梅花奖”得主—李喜华
百年越剧,向左走?向右走?
回归故里【2】
乡村剧团演员讲话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