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8读书笔记1—《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核心观点一“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在原始方法的基础上努力就是低水平的勤奋,作者介绍三种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谈有效读书的方法。

       首先是阅读方法的升级: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一般老式的读书方法:阅读+画线/摘抄,把一本书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但是理解和记住这些孤立的知识点不是大脑擅长的。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将这原理应用到极致就是英剧《神探夏洛克》里福尔摩斯的记忆宫殿,基本原理就是构想一个我们熟悉的场景,把需要记忆的事物放到已经熟悉的场景中。


        然后是阅读学习时放慢速度,让读书事半功倍。花时间记录读书笔记——不仅仅摘记名言,而是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这些启发和我过去的哪些经验相关。


       最后是从阅读中发现临界知识。那么,读书时将新知识和哪些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会更有效呢?答案便是那些在生活中各个领域起基本作用的规律——临界知识,例如:复利,概率论,边际收益等概念和模型。所以读书时既不追求数量,也不要求读完,而是要对打通知识阻塞,把临界知识理解透彻。

       作者在读书时常用的思维模板:

     “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要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 

       在这个解决方案的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核心观点二绿灯思维。要理解绿灯思维,先要理解红灯思维。红灯思维指遇到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在心理学上称为“习惯性防卫”,一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消极处理。比如,一个粗暴沟通的恶老板,听到了咨询顾问给的建议:你和员工沟通的时候,要先倾听,理解员工意见之后再发表你的观点。不要没听完就做判断。这时候,老板多数情况下的第一反应就是:“你懂啥?你根本就不了解我们公司的情况?“”我时间很紧张,哪有那么多时间倾听."“你根本不知道,如果你不够强硬,这帮人就不动,根本无法推动共总!”“去去去,别拿书本上的东西说教,不接地气”

       与之相反的绿灯思维是:当我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样用它来帮助自己?

       比如,同样是这个老板,他听完咨询顾问的意见后,可以这么想:”嗯,这个观点和我过去的做法不一样,但是仔细想想,一定有有用的地方,比如,如果我能够先倾听再沟通,就能让员工充分表达意见,可能产生新的创意。而且充分沟通,也能避免我们讨论半天才发现大家说的不是一回事;还有,理解和倾听,也是和员工建立信任的过程,能够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真正做到绿灯思维却不容易,必须建立一个更基础的认识,那就是: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其实我们会习惯性防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把人们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的否定。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明确“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我是好的,我的行为和观点是用来改进,提升的。


       核心观点三以慢为快,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具体执行中的心态)

       其实还是二八原则,80%时间花在20%重要的问题上。如果我们把时间平均地,慢慢地花在每一页上,那才是真的效率很低,赶不上这个时代的变化。

       比如,我看目录对作者提出的“结构图谱”觉得困惑,翻开章节略读,研究分析“结构图谱”这个概念的意义和作用。我发现,必须把这一章的20多页小标题连起来看,才能理解意思。而其中“结构”是什么,短短的300字,让我看了2个多小时,做了几千字的读书笔记。

       所谓厚积薄发,只有死磕很多基本的道理,打通了哪些基本的知识阻塞,才能再之后的书籍中读出作者想写而没写的,作者没写而应该写的:在哪些观点上,作者比前人有突破?哪些理念其实是换了一个样子的包装?哪些问题,其实别人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再比如《六个月学会任何外语》作者认为学习一门外语,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研究最核心的环节:什么是在影响你的沟通?然后在这个环节里下硬功夫死磕。一旦这么做,你就会很快发现,把最基本的环节打通之后,再有新知识就能在这个基础上生长——只要把新知识中的阻塞打通,就能够和原来的知识融会贯通,最后,经过6个月的时间,你就能完成绝大多数的日常外语交流。


       除了以上的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作者还有大量篇幅详细讲解了提升学习能力底层方法

       在此之前,我们要知道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假设”,我们所有的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一个假设。观点和结论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假设与事实相符的程度。  “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是我们认为的真实世界。”因此我们对事物先做出了假设,再采取行动,然后产生结果。

       那么,我们的第一个方法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通过我们观察结果,研究原先的假设,校正我们假设的重要工具。为什么我们需要反思?它有什么好处?

       1)发现知识的误区:跳跃性假设

       跳跃性假设指省略了理性思考的过程,往往不是最合理的假设。如果我们通过放慢思考的速度来审视“自己做出决策的过程合理吗?要实现的目标还有其他方法吗?”考虑因素全面吗?等问题,我们就更可能发现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反思,反思帮我门找到自己错误应用的知识。这种反思的练习可以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比如反思日记。

      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在反思这一件事情的时候通过联想和联结,将生活中其他经历和经验串联起来,重新认识自己过往经历的办法,能够将自己分散的经验进行组织,从而产生新的知识。

        比如你作为乙方拟一份XX合同价格为100万,如果需要打印文本甲方再另外付费1万元打印费,因顾虑甲方对客户情绪,而把这份费用免单了。

       事后,你理解"损失规避效应”,是指我们面对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时的快感。比如,你今天丢了1000元,会觉得很痛苦。即使晚上又捡到了1000元,你捡到1000的快乐也不能抵消你丢失的1000元的不愉快。这个效应同样适用与合同条款设计,把原先合同总价是100万,那么我们就调整为101万,然后告诉客户如果客户选择自行打印文本,我们就价格优惠1万元,并且赠送4套免费文本,那么客户会有不同的感受。

       由此你又联想到大多数淘宝大件物品的送货策略,如果送货上面,再加运费200元,如果改成自提优惠200元,可能更容易让人接受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就是多问问自己。

  • 我过去还遇到类似的的事情吗?、

  • 我还听说过其他人犯过类似的错或者有做得更好的吗?

  • 有什么相关的方法可以应用到这件事情中吗?

  • 坚持这样做,迟早会有大的收获。


      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用反思督促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可理解为“对标管理”对标管理就是提前设定一个期望的标准,然后每天反思,与之比较寻找差距。

       作者应用对标管理的两个经验之谈,一是每日反思对标,其实就是打卡的过程。记录每天对标的结果,让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更加积极地坚持反思、提升自我,这是一个反馈的过程。二是每天反思对标同样的内容,是一个自我催眠的过程。就像心理学中讲的,通过自说自话来与潜意思对话,影响我们的思考和认知。


       以上的三点说明了反思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自己反思的能力:
​       第一个方法:
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作者的企业对员工有个硬性技能的要求:高水平的反思能力,就是能够持续地从日常工作、他人经历和书籍案例中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改进服务客户的方法、提高工作过效率的方法,有能力通过反思让自己处于持续改进状态。

       经过反复梳理再认真理解——这种能力就是写反思日记的水平,即回顾一天的生活,看看我们做了哪些决定,放慢自己的思考过程,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定。写日记不仅仅要写感受,还应当把一天遇到的事情进行分类,然后依照不同的分类进行思考。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日记不再是流水账。你必须对一天的经历进行反思;否则,一个分类下面写不了几句话。能够持续写反思日记,是因为获得了正反馈。


例子:

1.今天遇到了什么问题?

1)表面问题:搞不清“做一个规划方案”和“帮助客户系统地解决问题”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2)实际问题:如何从客户地角度探讨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场景还原:在XX项目的前期构思讨论中,我对项目的推进思路是“做一个规划方案”,而精确的思路应该是“帮助客户系统地解决方案”

3)我的错误假设:

a.认为“做一个规划方案”就是在“帮助客户系统地解决问题

b.如果有区别,就是”帮助客户系统地解决问题“是把”做好的规划方案“整理成”客户可理解的方案“

2.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

我之所以会模糊两个概念,一是没有以客户思维去审视整个项目的情况;二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没有仔细地听项目总监介绍这两个概念背后的区别。

在本次讨论中,张总提出她担心如果用”做一个规划方案“的思路去推进,会导致不能全面地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至少在帮助客户看清解决问题的方向和行动计划层面,可能会有遗漏。

3.在这样一个矛盾出现、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我的心里表现怎样?

1)会感觉因为自己的误解和理解慢,增加了团队的沟通成本,有亏欠感。

2)会内心着急,开始自我防卫,言语上有攻击人的冲动。

3)会觉得团队里经验丰富的人很多,题目会帮我把问题分析清楚。

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觉得我的亏欠感、自我防卫和依赖性导致上午的沟通效果不好。

4.怎样解决,有什么启示?

1)调理情绪、回到终点:利用午休的时间,自我调理情绪。我觉得那些心里变化以后在出现时,不必恐慌。只要思考终点的样子,思考目前的状况到终点之间需要现在的我做什么就可以了,就不会被情绪左右了。

2)审视矛盾:把上午的冲突理一遍,我任务i大家都是往终点推进,但不在一个层次。我上午没有把同事的担心和我自己的问题关联上。

3)找共同点:想明白后,我试着按照”帮助客户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思路梳理,发现之前自己的思路真的遗漏很多。这时,我和张总就项目的思路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共识。并且我发现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我向张总阐述想法时,把她当成甲方,

会不自觉地加入一些语气和词语来表达我们是在帮你系统地解决问题,会让思路连贯。



       第二个方法“以教为学”:也就是把交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

       因为要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的知识。 教别人的过程,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以教为学的机会有很多,比如:

  • 你把今天文章中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爱人或者同事听

  • 你在微信里组建一个学习微信群,定期给大家分享你的心得

  • 主动要求在一些沙龙里分享或者建立自己的公众号写文章


       第三个方法“刻意练习”:提升元认知的过程。

       元认知是思考的过程,而临界知识是思考的工具。例子:元认知好比我们选择从北京到天津的道路,可以是省道也可以是高速公路。不用临界知识,就是像我们开车去天津选择走省道,路远,堵车,浪费时间;而思考的过程应用临界知识,就好比开车上高速,能够更快速地抵达目的地。

       刻意练习如何与临界知识结合应用?

  • 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

划小圈的内容就是基本概念、临界知识、知识阻塞等关键地方进行反复的探究和思考,直到把这个问题吃透,弄明白。

  • 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

比如,游泳这件事,刚开始练习漂浮、呼吸、打水等,每个项目都是一个基本技能,组合起来就游泳。而一旦学会游泳,就能和其他技能组合起来,比如跳水、水下救援这样更大的能力。

学习知识也一样,比如对最基本的营销概念、市场概念理解透彻后,就能够建立在这些感念之上的认识,形成市场分析和判断能力。

  • 在各个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比如商业分析中,可以将复利、边际效益、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组合一个认知框架,来判断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


       第四个方法记录这点要和“写”区分开,记录是指在如实地记录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避免扭曲自己过去的想法和对行为的解读。我们尝试训练自己记录发生了“什么”,是“如何”发生的,而不仅仅是时候自以为是地区解释“为什么”,这将改变我们的很多认识。通过长时间的记录,发现可能让自己看到更深层的规律。记录是主动思考的过程,是挖掘看得见的事情背后看不见的关系。

        如果我们对过去一天经历的事情能够这样进行思考,那么我们的收获就要大的很多。所谓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一般而言会记下面几个问题。

  1. 当时思考时,我考虑这件事情的目标了吗?如果考虑了,当初的目标是什么

  2. 在这个目标下,我当时考虑了哪些因素?现在看,这些因素合理吗?有遗漏吗?

  3. 我当时为什么会这么考虑?各种因素中,哪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不一样?

  4. 最后的结果和我的预期之间有什么差距?为什么?


       第五种方法:“定期回顾”——回顾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作者将回顾分三个层次:周/月度回顾,主要是微观层面审视解决问题的假设和效果;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灵感激发;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周/月度回顾——审视问题解决思路

作者在每周或每月回顾时,会结合周计划目标或月计划目标来审视关键目标的实现情况,会问自己:

1)本周或本月的目标与期望是什么?

2)实际情况如何,比预期好还是不好?

3)为什么?

  • 做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做得不阿红的原因是什么?(我当时的假设是什么?

  • 如果现在重新做,将会如何执行?新的假设有什么不一样?

  • "跨领域经验”的类比与借鉴:思考自己遇到的问题可能与其他领域的哪些问题类似,题目用了什么解决思路和方法?他们的假设是什么?这个假设的原理是什么?对我认识问题的方式有什么借鉴?

4)总结经验

  • 有效的假设,是在什么样的前提下有效的?我未来一定要记得避免不考虑条件地乱用这次有效的经验。

  • 哪些假设这次验证是错误的?哪些行为是未来要求坚持避免的?

  • 哪些假设是这次想到或者借鉴的,接下来要尝试应用的?

这个是思考模板,此外将本月的新启发、新方法、新认识、新问题集中汇总起来。

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

年度回顾并不是说在年底做年终总结,而是以年为时间跨度进行反思。从日常的记录和分析中,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下,更容易看清错误的根源,从而更好地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如果我们站在5-10年,甚至更长时间维度回顾审视自己的生活,会有更多奇妙的发现。可是怎么回顾这么长时间的内容?有一个方法:时间线回顾法,这个方法分为三步:

1)审视我们现在所处的状况

~让我们现在骄傲的事情是什么?

~取得的成就是什么?

~遇到的困难与障碍是什么?

2)用三条线索记录过去10年的关键事件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重要事件

~发生在家庭、公司或自己所在机构的重要事件

~发生在全局(组织之外、包括国家、世界)的重要事件

3)看看这些事件有什么关系,他们如何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哪些因素比其他因素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如果我当时采取其他行动,可能有什么不同?在类似的背景下,其他人采取过什么行动?有什么值得我借鉴的?

 


       第六种方法“付费购买”,在作者看来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增进认知深度。而影响我们提升认知效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二是增加用于学习的时间。而这两个因素中,时间是更刚性的因素,因此只能有限提升学习内容的质量。

       首先我们提升学习内容的质量最常见的方式是买书作者买书不是为了看完书,而是为了更快读地寻找解决方案,探索如何消除知识阻塞。一本书只要可能对解决我关心的问题有帮助,都会买回来。买来的第一时间也不着急把它看完,而是至花几分钟阅读目录、前言和结论,目的是了解作者这本书究竟解决额什么问题。这样,我不用读完这本书就知道以后遇到何种问题可以向它咨询。

       把买书视为投资认知的理财,付费购买足够高质量的知识产品,是提升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除了购买书籍,我们还可以购买学习的时间(买时间),也是提升学习效能的一个重要技巧。比如为了省出时间完成的工作选择坐地铁,出门就不自己开车。


       总结归纳一下,首先我们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放慢速度打通知识阻塞,从中发现临界知识。而学习掌握临界知识要有绿灯思维,而在具体学习时,又要以慢为快的心态,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比如学习掌握临界知识。通过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记录、定期回顾、付费购买等技巧都可以提升持续学习的能力。



附:

作者的每日反思之八大习惯:(对作者有着巨大的收获,可以借鉴)

1.积极处世:我们有选择的自由

  • 越是在逆境的时候越需要积极

  • 只有了解事实才有真正的积极

2.先有目标后有行动:以终为始

  • 要让自己看到目标实现的样子,要谈论目标最终的样子

3.要事第一

  • 保持思考想要取得的目标才能知道什么重要

  • 学会拒绝才有时间做要事

  • 拖延或者委托不重要的事情

4.双赢思维

  • 只有坦诚,才能建立双赢的基础——信任

  • 不被自己的观点和直接反应控制,才能耐心地理解对方

  • 双赢的前提是信任,信任的前提是沟通事实、描述远景、共同为目标努力

5.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

  • 只有自己先有空杯心态,悬挂假设,才能增进理解

6.协作增效——第三种选择

  • 让别人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共同找到解决方案

7.不断更新

  • “刻意练习”理论对我的启迪就是要用新的方法训练自己、培养团队

8.请教达人,知识迁移

  • 举一反三,就是学习、记录、思考、实践、反思、总结、链接、实践的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好学习》——让知识产生力量
如何学习才是有效的
《好好学习》:3个方法掌握临界知识体系,让你快速提升学习能力
个人学习与临界知识(一)
实践这本好书,10倍提高你的学习效率!(强烈推荐)
怎样“好好学习”,才能天天向上 0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