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玩具研究案例丨镜中猜

玩具研究案例丨镜中猜

北京市大兴区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

张秀超 李媛媛

“镜中猜”是一款益智玩具,由一个带镜片的底座、两个支撑架和60张图片卡组成(图1所示)。卡片上的图为线描画,内容可以分为植物类,动物类,交通工具类,日常用品类,蔬菜水果类等五大类(如图2所示)。“镜中猜”的卡片面朝下放在镜座上,充分利用镜子的反射原理,通过玩具底座镜片可清晰的看到卡片的画面。幼儿需要根据自己面前的镜子显示出来的局部图形来猜测卡片中的图案。(猜猜图1的卡片是什么?)游戏中四个人轮流猜,谁猜中了,就可以把那张卡片拿走。游戏结束时,得到卡片最多的幼儿获胜。 

一、玩具价值分析

该玩具适合4—6岁幼儿小组合作游戏。对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以下意义:(1)幼儿在游戏时,需要以自己看到的镜中局部图案为依据来推测卡片中的图案,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专注力、由“部分”推测“整体”的逻辑思维能力、图案组合能力与想象力;(2)同一张图片,每个人在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的东西不同,有助于幼儿去思维的“自我中心”,理解别人的想法和看法;(3)幼儿要用简单清晰的语言描述在镜子里看到的图案,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4)幼儿利用空白卡片自己创作新图案,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艺术创造力。(5)通过小组合作游戏,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规则意识。

二、游戏过程解析

在幼儿游戏之前,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玩具的玩法,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规则。

1
第一次游戏:猜不出来就偷看

硕硕、丫丫、欣欣和晨晨选择玩“镜中猜”游戏。丫丫放好第一张卡片,四名幼儿都低头观察自己面前的镜子。硕硕还趴下,想从下往上看看卡片上的图案到底是什么。

大约30秒后,丫丫最先说出答案“蛋糕”;硕硕又想了10秒,说 “橙子”;欣欣声音很小、很不自信地说了一个答案,但大家都没有听清楚。晨晨刚说“我觉得是……”,话还没说完,丫丫就掀开了卡片:“哦,原来是奶酪!”大家都没说对,丫丫把卡片放回托盘下面。

硕硕拿第二张卡片时顺势把卡片翻过来,然后才放在支架上。大家都看到了上面的图案是菠萝,都抢着说出了答案,没有人再去看面前的镜子。欣欣说:“硕硕拿的时候,我们都偷看了。”晨晨说:“那这张卡片该谁拿啊?”大家想了一会儿。欣欣说:“还是放盘子底下压着吧,(因为)我们都偷看了。”

接下来,幼儿每次放卡片时都会翻看。所有人都能说出正确答案,卡片都被放在托盘下面了。

 

图3 游戏中幼儿在偷看

解析:“幼儿为什么偷看?”教师分析“幼儿偷看”原因可能有两点:①幼儿第一次玩,不熟悉卡片上的图案,有点难猜,偷看后很快说出答案,很开心,所以“将错就错”,大家都偷看;②幼儿对卡片的兴趣比较大,对游戏的输赢反而兴趣不大,表明幼儿还没有真正理解游戏的规则。

“作为教师,我该怎么办?”

幼儿用“偷看”的方法、而不是采用通过观察由“局部”推测“整体”的方法来玩,就不能真正发挥这款玩具对于幼儿的发展价值。教师决定介入,组织幼儿一起讨论,帮助他们明确游戏的规则。

 

图4 教师和幼儿讨论

“你们玩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 游戏结束后教师问幼儿。硕硕、丫丫、欣欣都说自己偷看卡片了。“偷看后猜对了的能算赢吗?”经过讨论,幼儿自己制定了游戏规则:第一,不能偷看;第二,卡片要给第一个说出答案的小朋友。

“偷看”是幼儿“发明”的玩法。幼儿通过讨论自己制定了游戏规则“不能偷看”。“偷看”与“不能偷看”都带有幼儿明显的年龄特点。通过讨论,幼儿共同协商制定规则,既有助于幼儿了解规则来自于“大家同意”,也有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自己制定游戏规则会更容易遵守。幼儿把规则用图画画下来贴在墙上(见图5和图6)。

2
第二次游戏:猜不出来胡乱猜

第二次,依然是硕硕、丫丫、欣欣和晨晨来玩“镜中猜”游戏。

欣欣把卡片放上去后,孩子们都趴在桌子上观察图片。欣欣这边的镜子显示的是两个圆,里面还各有一个小圆,欣欣说:“应该是甜甜圈”。晨晨这边的镜子显示的是大圆的一半,观察了一会,晨晨说:“是轮胎吧。”丫丫看到的部分像是车头,丫丫说:“我觉得是火车。”硕硕看到的几条线围成一个平面,硕硕说:“我觉得是一个椅子。”硕硕说完,丫丫就赶快掀开图片确认,说:“原来是卡车”。四个小朋友谁都没猜对。

 

图7 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游戏继续。晨晨的镜子里显示的是一个车轱辘:“是小汽车。”丫丫的镜子里显示的是一个扇面的形状:“我猜是小宝宝躺的婴儿车。”硕硕从镜子看到的是一个把手形状的物体:“我猜是水壶。”欣欣那面显示的是一条弯线,她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向两侧的镜子瞟了瞟:“我猜是小花。”大家掀开卡片确认图案,“真的是婴儿车!”丫丫赢走了卡片。

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当镜子里显示的是简单的线条或空白时,幼儿会在自己的座位上动来动去,东看西看,随意说一个答案,或者跟着前面的小朋友说一样的答案。

解析:“幼儿为什么胡乱猜?”这次幼儿偷看的现象减少了,但当卡片给出的信息较少猜不出来时就比较着急,就会看别人的镜子,或者跟着别人说一个答案。

“作为教师,我该怎么办?” 

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欣欣说:“我那边的猜不出来,我就想看看别人那边显示的是什么。”“猜不出来,我们要怎么办呢”,教师问道。晨晨说“可以说我这看不到”。其他孩子都同意这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继续追问,“那说了我这儿看不到怎么办?”有的幼儿说可以把镜子转一下。

经过讨论,孩子们又确定了一条新规则:当猜不出来自己面前的图案时,可以说出来,然后转一下镜子底座,最多可以转三次。因为再转第四次的时候,就转回到自己原来的图片位置了。

幼儿自己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了新规则,避免了没有依据的乱猜。

3
第三次游戏:不认识的东西猜不出来

 

图8 我们的新规则:猜不出来的时候可以转

在上一次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没有描述看到的图形,而是直接说出答案。教师决定加入幼儿的游戏,引导幼儿学习描述自己在镜子里看到的图形。          

游戏开始,教师先描述自己那一面显示出来的图形:“我看见一条长长的尾巴,好像是猫的尾巴,卡片上应该是猫。”孩子们听后,也开始模仿。在猜测“电熨斗”的时候,欣欣说:“我看这个尖尖的像我妈妈熨衣服的东西。” 丫丫说:“我看见这个尖尖的头,像一只小船”。 冠仪说“我看见的是两个弯弯的把,很像一个婴儿车。” 

教师退出后幼儿继续游戏。猜不出来的时候,幼儿会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我猜不出来,需要转转镜子”。孩子们不再没有依据地乱猜。幼儿大都模仿教师的方法,对镜子里看到的图像进行描述。

游戏结束后,教师请获得卡片最多的欣欣说一说自己用了哪些好方法。欣欣总结:“要仔细观察,想一想以前见过的东西。以前见过的就能猜出来,没见过的就猜不出来。”

解析:“幼儿猜不出来的是什么卡片?”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猜测的准确率与其生活经验有关。幼儿猜不出来的卡片有两类:一是平时不常见到、不知道它的功能的,如电子指针秤、幽灵、缝纫机、萨克斯等;二是见过、也知道它的功能或特点,但叫不上来它的名字的,如电熨斗、寄居蟹等。       

“作为教师,我该怎么办?”

教师决定组织“我不认识的卡片”活动,带领幼儿一起认识这两类卡片。教师先请幼儿选出自己不认识的或者叫不出名字的卡片,放在一起;然后和同伴相互交流,说一说有没有自己认识的物品。教师也从电脑上找到实物的照片,供小朋友进一步了解物品的功能特点等相关信息。

在观察图片时,幼儿对电子指针秤比较感兴趣。他们继续了解了不同秤的种类,如:体重秤,还有少见的杆秤。幼儿对杆秤产生了兴趣,在教师的帮助下,他们知道了杆秤有秤砣,秤盘,秤杆,秤杆上有刻度,丰富了经验。

小朋友不认识萨克斯,误认为是长号。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通过观察实物照片,对比了长号和萨克斯的不同,发现长号的喇叭更大一些,而且长号是有两个拐弯,萨克斯的喇叭小一些,并且演奏口会长一些。

经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幼儿丰富了经验。再游戏时,碰到这些卡片就能快速识别出来,出现了大家抢着说出答案的现象,而不是按照顺序轮流说。

4
第四次游戏:长得差不多的东西很难猜

第四次,富豪、冠仪、欣欣和琪琪一起玩“镜中猜”游戏。当出现之前一起猜过的卡片,幼儿很快就说出答案。当出现相似的卡片时,就会失误。比如,出现“幽灵”卡片时,欣欣说是“章鱼”,其他人都说是“幽灵”。原来,欣欣那面显示的是“幽灵的头”。幼儿拿两张卡片对比,发现“幽灵”和“章鱼”的头部非常像。

图11 两张相似的卡片放在一起对比

教师用纸挡住其他部分,只露出头部,让幼儿细致观察。孩子们说:“章鱼的头小一些,幽灵的头大一些,而且眼睛也不一样,幽灵没有眼球,而章鱼是有一个小黑点的眼球。”

解析:“为什么长得差不多的东西很难猜?”经过“我不认识的卡片”活动,幼儿熟悉了不认识的卡片,识图经验逐渐丰富,能够快速说出答案。但对局部相似的卡片会出现猜错的现象,表明幼儿对卡片的观察还停留在大致轮廓上,没有细致观察,留意到细节。

“作为教师,我该怎么办?”

教师组织“找卡片朋友”活动,引导幼儿对相似图案做细致的对比观察,找出相似图案的不同之处。

教师请孩子们先“找朋友”,把相似的卡片两两配对;然后把一组卡片中的一部分进行遮挡,露出相似的部分进行细致观察;再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剪刀的开口部分和衣夹后面捏的部分很相似。在引导孩子们细致观察后,孩子们总结出:“剪刀的开口窄一些,衣夹的开口宽一些;剪刀的头有点圆,而衣夹的头是尖尖的。”

 

图12 相似的卡片两两配对进行遮挡和观察

教师和幼儿用同样的方法,对每一组相似卡片都进行了细致的对比观察。

5
第五次游戏:我们已经会猜了

只要是之前经过对比的图片,幼儿就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准确判断出是什么,抢着说答案。比如,在“章鱼”出现头部时,欣欣说:“这个头部比较窄的一定是章鱼。”当“幽灵”出现时,冠仪说:“这个头部比较宽的是幽灵。”

解析:“真的会猜了吗?”“镜中猜”玩具玩到现在,幼儿对卡片上的图案比较熟悉,能够细致观察,推理局部与整体的关联,快速说出答案。

 “作为教师,我该怎么办?” 

教师认为应该增加游戏的难度,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于是,拿出玩具配备的5张空白卡,引导幼儿自己制作新的图案,丰富游戏内容,增加游戏难度。同时,投放抢答器,引导幼儿建立新的游戏规则,比如谁先摁下抢答器,谁先说。 

三、教师专业反思

在最初投放“镜中猜”玩具的时候,幼儿只能讨论出基本的玩法和规则。每次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时,教师和幼儿通过讨论,寻找解决办法。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幼儿不断建立和理解新的游戏规则,丰富经验,学习合作、细致观察、对比观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在幼儿熟悉了这个玩具的玩法以后,我们准备让幼儿自制玩具卡片,改进玩具,看谁的卡片被猜中的最多,谁的卡片做得最受欢迎。幼儿和教师还可以一起改造玩具呢!让玩具更好玩!

作为教师,我们深切感受到观察是指导的基础。只有关注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了解他们的需要,才能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指导和帮助,支持他们不断在与玩具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儿园教师游戏备课教案
幼少儿英语学习方法总结
40个幼儿园小班智力游戏,和小朋友玩起来吧
有趣的数学游戏,等你来!​
【家园共育】三个家长工作案例分析
大班科学探究活动《奇妙的镜》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