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老中医读书手札(二)


易理的四大理,医理. 地理. 命理. 相理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中国的政治. 军事. 文化. 艺术. 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更是望如春笋,灿若群星。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这块古老而袤的土地上龙吟虎啸,英才辈出,涌現出-批又-批的风流人物。
他们的聪明才智,文韬武略,对推动中国的历史过程产生举足轻重的深远影响。
-大批民族精英更是乘时奋起,煥发出夺目的光芒。是炎黄子孙引以为骄傲与自豪的栋梁之才。
自古道.. 史可为鉴,人可为鉴。
善于管理的领导人,要有自知和知人之朋,方能以弱胜强,创造出伟大奇迹。
卡内基墓碑上刻着-首诗,这里安葬着-个人/他擅长于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他的管理机构中。
汉高祖刘邦在总结以弱胜强打败项羽的经验时说.. 带兵打仗,我不如韓信.. 管理钱粮,我不如萧何.. 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此三人皆为人杰,而我刘邦能用此三人,使我取得-統天下。
脾胃为中土之脏,仓癛之官,容受水谷,则有坤顺之德,化生气血,则有乾健之功。
虛则崇土,-定成法。
黃如草木将凋,非黄之正气,乃中士久亏,无以奉秋收之令。
-助坤顺,-法乾运。
补后天以培先天。
凡九窍失和,都属脾胃之病。
肝病治脾,前医良法。
不耐煩劳,形容憔悴,血不华色,乃心脾营损。
逢节气以人参汤送下。
甘缓最为妥当。
培补心脾,治其致病之源。
心肾不能自交,必谋中土。
南方卑湿,脾土常亏。
形丰脉软,外实內虛。
坤道重在调经,经调自可受孕。
舒郁达肝,以畅心脾。
法当条畅肝脾,以充营卫,补阴益气,以护两维。
容纳主胃,运化属脾。脾升则健,胃降则和。
崇土生金,亦可抑木。
脾属坤土,主治中央。
胃气强健則无痰。
東垣先生法.. 和中土,展清阳,行春令。
五为土之生数。
前人有四时百病,胃气为本的说法。
整体是以不断运动变化的形式而存在的,称为整体恒动覌。
整体覌既要注重形质,更要注重精神。
治病必须通理达变。
痩人多火。
火热乃无形之气,必附骊于-物方绵绵不巳。
元气虚极之体,純用阴药滋填,不易吸收,是投金于地,枉費珍奇。
各代医家均有不少以食疗起沉疴的宝贵经验。
夫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清神爽志,以資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适情遣病者,可谓上工矣。
食疗源远流长,是中医宝库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大力发掘,运用于临床。
操劳过度,致損肝脾。
天地造化之机,无非静养。
見貌辨色,随机变化。
药医病不能医命,命由天定,非人力所能挽也。
难疗之疾,尽人事以待天时。
男怕着靴,女怕戴帽。着靴者脚先肿也。戴帽者头面先肿也。
治肿治腠,不外着眼气. 血. 水. 湿。
欲升阳气,先降浊气。欲降浊阴,必升清阳。
精升化气,气降归精。
肾升肺降,中土阳和,坎离交济,何恙不巳。
总之,当随机应变,法度合辙。
养生保精,怡悦性情,药养兼济。
养心. 寡欲. 保精为首要。
仲圣内饮治肾,外饮治脾。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之标在脾,痰之本在肾。
七情伤其內,六淫感其外。
思虑伤其肝脾,惊恐伤其心肾。
苦寒敗胃,外强中干,恐伤生发之气。
苦寒虽效,未宜常服,恐戕生发之气。
肾不纳,則诸气浮。脾不健,则诸湿聚。
木击金鸣为咳。
不宜思虑劳心,当思静则生阴之理。
失血之脉,缓静为順,洪大为逆。
譬如乱世之贼盜,即治世之良民。
昔王肯堂治失血之症,必先荡尽停瘀。
女子以肝为先天。
心病还须心药。
內者,外之对。
以血肉有情之品,养生生之气。
中病下取,古之成法。
经以五行之速,莫逾风火。
玩味诸家化裁之妙,全在圆机活泼,不可拘泥成方。
徒以痛无补法,徒事止痛,愈吃愈虚,执定呆理,安望成劝?
症不拘方,因人而使,运用之妙,存乎-心。
心之所藏者神,肾之所藏者精。精神生于坎府,运用出于离宫。
天之雨露不施,则万物不生。树之剥肤亡液,则枝叶必槁也。
悟得保精之道,亦可却病延年。
味厚补坎,气厚填离。
清心保肾。
淋属肝胆,浊由心肾。
离照当空,化生万物。
用药如用兵,任医如任将,兵貴圆通,药宜瞑眩。
前哲有十补-清之例。
伐下者必枯其上,滋苗者必灌其根。
治病求本,滋苗灌根。
火炎物焦。
内火招风。
肝为刚脏,济之以柔,亦法程也。
法当专培精血,不可寻火寻痰。
暴崩宜温涩,久漏宜宣通。
火平则为恩,亢则为害。
苍天貴清静,阳气恶煩劳。
胁痛者,木橫之征也。
临症权变。
六淫之邪不去,皆可成痨。
静摄天真。
气耗阴伤。
草木之功,不能补有情之精血。
用药大旨,迎夏至-阴来复,以滋金水之源。
金之所畏者火也,金之化邪者燥也。燥甚则痒,痒甚则必咳。
嗜欲无功,而忧患不止。
龙藏泽中,雷潜海底。
素耽酒色,法当培补真阴,未可作火热论治。
体战心惊,火之象也。
静者,动之对。
阴无骤补之法。
脏气实者,虫无以生,虫之生者,脏气虚也。
宣抑郁以舒魂魄。
劳心耗肾,心肾两亏。
情志中病,虽有五脏之分,总不外乎心肾。
明即位之光,位即明之质。
养肾滋水,木自敷荣。
古人云.. 有梦治心,无梦治肾。治肾宜固,治心宜清。
思为脾志,实系于心,神思妄动,暗吸肾阴。肾之阴亏,则精不藏,肝之阳强,则气不固。
经云.. 肾主藏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不独主于肾也。当察四属,以求其旨。
精固则生化出于自然,脏腑皆赖其营养。精亏则五内互相克制,诸病之所由生。
神伤于上,精滑于下。
欲补无形之气,须益有形之精.. 欲补有形之精,须益无形之气。此形气有无之象也。
阳无阴敛,浮火时升。
目为心使。
心为主宰,肾为根本。精神生乎坎府,运动应乎离宫。曲运神机,劳伤于心,心肾过用,暗吸肾阴,劳心倍于劳肾,不拘于酒色也。
养内之法.. 春养脾,夏养肺,秋养肝,冬养心,四季养肾。
明润主康泰,昏暗主疾病。
夫妇昼合,于身不利。
梦,可以透露-个人现在和过去的精神秘密。
中医有望诊,可以诊断人的疾病. 生死。运用相家的理论和方法充实中医望珍,推断人的心性。
古代相人术中也有某些经验之谈,如对-个人身体疾病的覌察,对性格的判断,这对今天的医学诊断,有-定的参考价值。
神,用则开于眼,合则收于心。
寻覓疾病诊断与治疗之最佳方法。
二十-世纪是人类崇尚健康的世纪。是中国入世后最具前景最有潜力的事业。
口传心授,耳提面命。
逢节令,前三后四,尤宜静养。
-水以济五火,肾是也。
心劳肾耗。
言发于心,语发于肾。
忧思郁怒,最损肝脾。木性条达,不扬则抑.. 土德敦厚,不运则壅。
谋深木屈。
木郁生火,土郁生痰。
脉来沉,沉者郁也。
肝为风木之脏,虚则生风,郁则化火。
忧思抑郁,最伤心脾。
脉来搏疾,法当寻火寻痰,加以清镇之品。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郁结化火生痰。
湿痰化热,血燥生风。
惊则气乱伤心,恐则气怯伤肾。
脾湿郁而生痰,流注诸经,变幻不-。
皆根蒂之亏。
治上者必求其下,滋苗者必灌其本。
汗为心液,外出三阳。
酒色伤阴耗气。
汗血同归-体,在内为血,发外为汗。汗出太多,血液潜消。
虚不受补,症属棘手。
情志郁结之病,,必得心境开舒,服药方克有济。
舌心无苔,-条红滑,乃真阴亏損之征也。
濡枯泽槁,則欣欣向荣。
肝乘土位食减,木击金鸣为咳。
爰以-通-塞,大封大固之品,共煎浓汁,如膏如饴。
尽持草木功能,-曝十寒,亦无益也。
虚证乃杂病之首,其要在肾亏,其理在阴損,其征在虚热,故以养阴清热为补虛大法。
理虚,善用膏滋丸丹收功,巩固疗效而防止复发。
临证重在肝脾,肝主生发之气,贵在疏泄条达.. 脾司运化之职,自宜中和合度。肝木不调,脾土不健,则. 内妇诸疾丛生。
调肝健脾为治疗多种疾病之关键。
凡知血证,须察其要。而血动之由,惟火与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 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后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矣。
治血证,以辨火之有无,气之虚实。
肝色青,脾色黄,青黄合色则绿,乃木乘土位之征也。
暴泻为实,久泻为虚。
乃木火余感,木击金鸣,火灼金伤故也。
腑以通为调,脏以藏为补。
清上实下,是其王道。
阳根于地,气根于肾,当从心脾进步。
不可着意耳目,見病治病。
清心凉肝。
舌者,心之官也。
固肾清心。
养精蓄锐,突然-战,足以振兵威。
五志过极,俱从火化。
白珠属肺,黒珠属肝,瞳人属肾,目窠属脾,目外属心。
目中如电,神光不敛可知。
素本酒体,肥甘过度。
时令肝木用事,气火上腾。
夫肺属金而主咳,金之所畏者火也。金之化邪者,燥也,燥甚则痒,痒甚必咳。
肺属金主咳,金空则鸣,金实则哑,金破则嘶。
春动阳升。
神伤必移枯于肺。
音声不出,金巳破矣。
肾主纳气,肺主出气。咳为肺病,喘为肾病。
精血膏脂不归正化,悉变为痰。
气主发言。
神清语正。
立夏节令在迩,不致变更乃吉。
气盛则声扬,气虚则声哑。
肾为声音之根,肺为声音之本,舌乃发声之机,唇为声音之户。
痰凝气结,幻生实象。
战慄摇动,火之象也。
木乘春旺,中土受損。
胆主决断,为痰所扰则怯。
肝之变动为热,心之动为悸,肾之动为慄

照妖镜有避妖驱邪的作用,古人认为,妖魔鬼怪,忌照镜子,因为-照,便会現出原形。
法国科学家伏尔泰-句名言.. 迷信,是傻子遇見骗子的结果。
心寛出少年。
湘西,气候温和湿润,是稀有天然中草药品种齐全之地。
要靠自已的力量,去闯出-片天空。
湿土之令行,而山泽昏暝也。
平湿土之敦阜,湿土既治,则天清地明,万类皆洁矣。
心动于欲,肾伤于色。
如真热者,小便必短赤.. 假热者,小便必清长。
一补一清-敛,养气之道毕矣。
升其阳以行春生之令。
疔无散法,忌用发散药,当用清热解毒药。
治痰宜先补脾,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
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
先切其脉,败逆者不可治,其顺者乃治之。
但見脉上部浮数,下部两尺沉细,为上盛下虚,以下虚为主。
土衰则湿盛。
湿从土化,寒热不同。
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
头痛必用风药者,以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
高巅之上,非风药不能上达也。
病不单来,杂揉而至,故其用药亦兼该也。
制龙者,龟也。
龟亦有珠,具真武之德而镇震木。
痰涎如涌,以痰之本则为水也。
肾主通身之骨,肾病则骨不胜任,故足废不能行也。
心为声音之主,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
肝为风脏,因精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
壮水柔肝,以熄风火。
液燥生风。
风能助火,风药多则火势更烈也。
至其不用风药,正恐以风易火。
火由风发
血主濡之。
医家听其五声,以知五脏。
凡人身上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者,皆痰注也。
岁月积久,根深蒂固,故名老痰郁痰。
肾主骨,。恣欲伤肾,肾火郁遏,骨无荣养,致生石瘿,骨瘤。
能屈而不能伸者,病在筋.. 能伸而不能屈者,病在骨。
屈伸不便,为筋骨俱病也。
先哲有言.. 水之得之安流者,土为之堤防也.. 得之长流者,火为之蒸动也。无水则火不附,无火则水不行,旨哉言乎。
脾机-转,诸证悉平。
止血不外凉泻与温摄两大法冂。
肾旺于亥子五更之时。
须辨病之虚.实. 暴. 久,施从清. 凉. 滋. 养。
治下必先和中。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血化下行不作痨-语,颇多見识。
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止。
覌夫茶味之美恶,饭味之甘饴,皆系于水火烹饪之得失,即可推矣。
动则不衰,用则不退。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巳进入情绪负重的非常时代,精神因素引起人体病变的情況,将越来越显得复杂。
人的神与形,心与身,都是相互影响的,情绪波动,精神抑郁紧張是许多疾病敀发生原因。
食物在各种致癌因素中,诱发率最高。
酒中致癌的主要物质来自乙醇。
许多癌症都与吸烟. 酗酒有关,而肝癌更与饮酒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以客观. 敏锐的目光向世人揭开中医瑰宝既博大精深又深奧莫测的面纱。
足三里. 三阴交二穴为针灸要穴,滋阴养血,健运宁神。
再生碍障性贫血,属于祖国医学虚劳. 血证的范畴。
头晕,脑鸣,日晡潮热,心悸气短,两腿酸软,舌质红,脉细数等证均与心. 肝. 脾. 肾四脏有关,而阴虚为其主要矛盾,故以滋阴清热立法。
要之,病症单-者少,驳杂者多,医者既须知其常,更要知其变,这样方能把握病机,克敌制胜。
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惟火与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 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后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矣。
脊髓空洞症,系慢性难治之病。
气不行则为麻木。
抽搐属肝风内动,临床必须分辨虚实,实者以热极,肝阳为主因,治当清泻立法.. 虚者以血虚为病本,治当养血为先。由于病因大异,故治则相反,不可不慎。
由于湿热內蕴,复感风邪,使内不得疏泄,外不能通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发,故見丘疹增多,奇痒难忍,疼痛,渗出黄水等。舌红,脉弦数均为内热之象。
痰火闭窍,冀使邪从汗出表解,而热清,痰豁,窍开,毒解。
麻者,非痛非痒,按之不止,搔之益甚,如蚁行之感.. 木者,不痛不痒,按之不知,掐之不覚,如木厚之感。
麻木之因,皆在于气血不足,营卫不和,邪气乘虚袭入,留阻经络,血脉失养所致,故治疗麻木,先予固守补气养血,疏经通络之大法。
临证治病,单-者少,繁杂者多。
手后及夜间手足心发热,口干盜汗,昹细数,苔黄燥,此为阴分亏損,虚火上炎。
非药不对证,乃病势巳深,难求速效,故配成药膏,以求缓图。
因精血不足,不能上充于清窍,以致耳鸣耳聋,时有头晕,肾水不足則心火独亢,故眠差,口干,脉沉弦,苔薄黃,均为阴亏于下,虚火上炎之征。
膀胱炎属于中医学淋病的范畴。
淋之因有二种,-由肾虚败精流注,-由湿热渗入膀胱。
制方刚柔相济,清中寓补。
不佐健脾开胃,难从运化湿热之邪。
对痼疾顽症,主張善后收功,常配制膏散丸药。
善用膏滋丸丹收功,巩固疗效而防止复发。
是乃各臻其妙,而起沉疴重症。
治病重在肝脾,认为肝主-身生发之气,贵在疏泄,-有不调则睥失健运之聅,常为诸病之源。故调肝健脾亦为治疗多种疾病之关键。
虚证为杂病之首,其要在肾亏,其理在阴损,其征在虚热,故以补虚大法应宗养阴清热。临证中,除日晡潮热,虚烦不眠等症用养阴清热之剂,其他如哮喘,崩漏,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风湿热等亦常予养阴清热之品,均收良效。
虚证乃杂病之首,理虚以肾亏阴损着眼,而宗养阴清热之肯。又主張保养胃气,所谓得胃则昌,失胃则亡。
临证重在肝脾,肝主生发之气,贵在疏泄调达.. 脾主运化之职,自宜中和合度。肝木不调,脾土不健,则内. 妇诸疾丛生,故调肝健脾为治疗关键所在。难小儿童稚,起病以食积内停,风寒外袭为多,用药则健脾消食解表。
神卅自古多奇跡,耑在人们善继承。
润者,滋养之义。
良工只能示人以規矩,不能令人巧,学问之道,不思则枉矣。
留得-分自家之血,即减-分上升之火。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初痿取之阳明,久痿当取肝肾,是治痿的两大法门。
前人有痰生百病之说。
-正辟三邪。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药,不如无药。
十年窗下无人问,-举成名天下闻。
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巳了,深自误也。
当看到别人用某法. 某方. 某药治好某病时,首先要弄清别人经验的本质,他是在何种情况下,以何种辨证特点才用这种方法,明确病人对象属何类型等,弄通弄懂,掌握实质后,才能真正学到手。
知识要随时抓,材料要平时积。
15岁的叶天士-面开始行医,-面拜师学习,到了年长时,名声大了,但坚持钻研。
寸阴可惜,曷敢从容。
专心治学,是能克服条件. 天资等各种差异。
脾为太阴湿土,胃为阳明燥土。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脾喜刚燥,胃喜柔润。
九窍不和则胃病。
九窍不利,脾胃之所主也

痰生百病。
痰之为病,变幻甚多,倘留著于皮里膜外,则结为痰核,其状如瘤如栗,皮色不变,多无疼痛感,或微覚酸麻。
内里无伏热,不易受外感。
气有余,便是火也。
見血即止血,并非上策。
小儿癫痫,须着重祛痰。若有亏损,則当缓解后补益。
三分医药,七分调养。
饮食以清淡为佳,膏梁厚味足以导致湿热。
治狂当清泄痰火,治癫当疏化痰火。
治病,注意给病邪以出路。
肝气的特性是愈郁愈逆。
暴瘖属实,久瘖属虚。
石药与草药同用,即在目前,人们还是常用,而且很有疗效。
早泄,阳痿,症状以阴虚居多,古代养生家多出于保精,主張慎欲。
亦有因嗜膏梁厚味,湿热内蕴,久而化火伤阴,致肾精亏耗,而出現此类病证者,症見心烦,不寐,舌红,脉弦细数等阴虚证状。
凉茶,乃人们对中草药煎剂的俗称。
根据其共性的特点,巳将主要矛盾掌握在手,实践的结果证明这一看法是对的。
利用丰富的草药資源,掌握治疗原则,可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草,舌苔虽恶,犹胜于无苔,故舌之光红无苔者,较有苔者为重,以其阴伤故也。
前人平肝之法,主要是芳香鼓舞,舒以平之,而不是概用白芍,龙牡之类的寒降。
配方温而不燥,清而不凉,补中有消。
虎啸风生,金飙退热。
阳虛气弱,法当甘温。
盖用药以胜病为准,不如此则不能胜病,不得不放胆多用也。
不能拘泥于巳有的-方-药,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认真辨证治疗,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临证必须详审。
久病用大方,久病则可使多个脏腑受累,虚損.. 治疗时用药单純往往会顾此失彼,而釆用大方可收稳妥周全之效。
脾利湿土,土湿则滋生万物,脾湿则长养脏腑。
不学理论,单求效方,临床必不能得心应手。
宋元以来,医家受儒理影响,大谈其先天,后天。
违背中医基础理论,习非成是,以讹传讹。
食古不化,身受其害。
临床用方,要辨证应用,若胸怀成見,就必定是-非-,则临床非碰壁不可。
缓则图其本,以清滋. 腻补之法。
临证指南,喜用淸硫-类方子。
合乎理法,效非偶然。
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为辅。
毎見业医,仅知滋阴清热-法,鲜有用甘温药者,-見无效,則茫然失措。
古人有內科不治喘之说。
胆性刚,喜疏泄,胆病无补法,而是以通为补。
刚劲之质,化为柔和之剂。
古人有云.. 征之不辨察于脉,脉之不辨察于舌。在察舌上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 -是湿证之舌苔多厚腻,二是虚证之舌少苔或无苔。
慢性病皆非-朝-夕而成,其来也微,其去亦渐。
治内伤如相。
无功可言,无德可見,而人登寿域。
无须巧立名目。
五更乃少阳初生之时。
久病无速效。
欲速则不达。
缪仲淳说.. 胃气弱则不能纳,脾阴亏则不能消,世人徒知香燥温补为治脾之法,而不知甘涼滋润益阴之有益于脾也。
暑. 燥. 湿邪化热,耗津夺液,饮食偏颇,嗜食辛辣厚味,慢性消耗,特别是长期的脾胄病等,都可損耗脾阴,造成脾阴不足病证。
事实上,人之患病,以草木之偏性来补救人体之偏胜,但求疗疾.. 而不在药价之贵戝。
效之-字,不是唾手可得,必须谙于医理,娴之于实践,更须有仁者之心,灵变之术。
医能明其理,熟其法,则处方也简,选药也精。
治病非易,治小儿病尤难。
膏滋剂服之,从长而计,以恒收功。
养精蓄锐。
汗乃心液。
索病根而治之,诸症不治而自治。
肥白人,法当益气化痰。瘦黒人,法当养血。
苏东坡云.. 要長生,小便清。
欲散外邪,先散胃滞,使胃阳敷布,方能作汗外解,此人所不知。
治虚劳,-以甘寒滋水,滋其阴則火自降,如残灯火焰,添油則焰光自小.. 二宜培脾土,仲景治虚劳,惟用甘药建立中气,以生血化精为治虚劳之良法。
脾胃之强弱动关五脏。
虚劳乃肾水真阴虚极,水不摄火,火性上炎,見面赤,唇红,口鼻出血,齿痛齿浮,乃上焦虚热。
润剂滋阴,上逆之火反其宅而痰自清。
世之真阴虚而发热者十之六七,乃阴虚阳无所依而浮越发热,但发热必在午后,先恶寒,少頃发热,热至鸡鸣寅卯时盜汗出而身凉,或不恶寒,但午后发热,必現肾虚诸症,常兼見唇红顴赤,口渴烦躁,脉象弦数或虚数。
治病莫忘脾胃。
存得-分津液,便有-分生机。
近人对中医理论尚未深入,药性亦似浅尝,基于西医治疗热性病,概以抗生素应之,谓清热解毒者,即西医之抗生素也,异曲同工,何难结合,故-見发热,-剂清热解毒,则解热之能事毕矣,中医治病果是轻而易举哉。
古人有言.. 气血貴通,不貴于旺。
寄语学者,凡治外感诸症,必须熟悉六经错综复杂变化之机刪,则病情自元遁形,而施治始可中的。
有是症,立是法,用是方。
经霜桑叶,焙干研末,米汤下,止夜汗。
天麻. 蒺藜. 桑叶. 菊花. 僵蚕为泄风之药。
膏梁厚味郁结发热,山査最消肉积。
某医以炎症从火,予清热解毒之治,常用银花. 大青叶诸苦泻清降之品,药后更感不舒。
对阴虚内热的治疗,予滋阴清热药中,重用冬桑叶,效果显著。
对阴虚内热的治疗,常予滋补药中,佐入陈皮. 山.查. 神曲. 鸡内金之类,使之补而不滞,滋阴而不碍胃。
尤其在善后阶段,大多以六君. 归脾等方调理。
热重者,甘寒佐苦寒为治,热轻者,纯用甘寒,频饮代茶。
宣窍,以石菖蒲,远志为佳。
余善用酸枣仁,临证不论何疾,只要伴有心烦不眠之症,均可用之。
结合本人多年来用药的实践经验,认为酸枣仁不仅是治疗失眠不寐之要菝,且具有滋补强壮作用,久服能养心健脑,安五脏,强精神。
余治疗神经衰弱,酸枣仁为必用之品,-般成人-次剂量多存30克以上,甚至可多达75至90克,用量五六倍于他人。
在酸枣仁的用法上,余常喜欢生熟并用。
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生用疗胆热好眠。酸枣仁生熟之差,在作用上有兴奋或抑制的不同作用之故。
名医别录书中说.. 酸枣仁能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能令人肥健。
癫症,方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十味温胆汤,振阳气而涤阴浊取效。
生脉,六味地黄固阴阳之根。
生地黄汤合六君加百合,阿胶。
病多变态,近服归脾获效,是求本之功,岂泛治所能瘳也。
三才封髓,水陆二仙,皆是妙方。
从乎中治议归脾举元。
归脾六君加減,资坤顺之德,助乾健之功,仍宣抑郁以舒情志。
归脾六君加减,从乎中治。
归脾六君,助坤顺,法乾健,理阴神,益肾命,畅中阳。
拟逍遙. 归脾. 八珍加减,冀其肝木调和。
脾肾双培法.. 西洋参 当归 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枣仁 茯苓 远去 木香 陈皮 炙草
晨服三才,养心清金育神,以济心肺之标。晩服八味,养脾益火生土,以治受病之本。申服归脾六君,崇土生金,以杜致病之源。疗治标本虽殊,三法同归-体。冀其肾升肺降,中土畅和,二气两协其平,水火同归-窟,精神化气,气降归精,天地交通,何恙不巳。
晨服煎方.. 西洋参 麦冬 天冬 熟地 五味子 当归 枣仁 柏子仁 茯神 炙草
申服煎方.. 西洋参 炙芪 当归 白术 半夏 陈皮 茯苓 枣仁 远志 龙眼肉 木香
晚服丸方.. 附桂八味加枸杞,菟丝子,杜仲,鹿胶。研末,炼蜜为丸。
不寐,拟归脾加酒炒黄連取效。
授以三才加童便。
不寐,授以三才,六味,加从介类潜阳之品,专培五内之阴,冀其精化气,气归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子宫外脱,授以补中益气汤加桑螵蛸,龙骨,牡蛎,龟版,续断,石菖蒲,茯神,远志。
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其肝经风热,开窍化痰。
凡脾胃喜甘而恶苦,喜补而恶攻,喜温而恶寒,喜通而恶滞,喜升而恶降,喜燥而恶湿,此方补中益气汤得之。
补中益气-汤,允为东垣独得心法。
凡东垣治脾胃俱是益气,去当归. 白术,加苍术. 木香,便是调中,加麦冬. 五味辈,便是清暑。
黃芪,炙用则补气,无托毒之力,且反有助火益毒之弊,故透脓散方中黄芪必须生用。若虚寒者,加入温补之药.. 若热像明显者,加入清热解毒之品。
使脾得暖气如冬时地中之阳气,而有发生之本,黄土汤真神方也。
咳而遗尿,方用苓桂术甘汤。
温胆汤,用凉剂而使之温,非用温之谓。
伤科七厘散,治肝炎胁痛较剧者,有-定效果。
肝脾肿大不消,可服四乌賊-虑茹丸,即墨魚骨,茜草根。
前刘腺肥大引起之溺癃,常見于老年患者,其时阴阳俱損,肾气亏虚,气化不行,疼浊逗留,呈現本虚标实之征。若-見小便不利,即予大剂淡渗利尿,不仅治不中鹄,抑且伤阴伤阳,诚为智者所不取。治此症,抓住肾气不足,气虚瘀阻这-主要病机,采用黄芪与刘寄奴相伍,以益气化瘀,配合熟地. 山萸肉. 山药补肾益精.. 琥珀化瘀通淋,沉香行下焦气滞.. 王不留行迅开膀胱气闭,组成基本方剂,灵活化裁,若瘀阻甚者,加肉桂. 丹皮和营祛瘀.. 阳虚加仙灵脾. 鹿角霜温补肾阳.. 下焦湿热加敗酱草. 赤芍泄化瘀浊,收效頗著。
虚实夹杂,但以寒象为主,巧投乌梅丸,屡投屡效,扩大了古方之适应证。
治耳鸣耳聋以四味药为主,阿胶滋补肝肾阴血,竹柴胡疏达肝气,升提清阳.. 蝉蜕清上逆之虚火,石菖蒲开窍安神,合奏滋阴调肝潜阳通窍之功。
失眠,多因阴血亏損,心神不宁,方用酸枣仁汤加夜交藤调治,常获显效。
低热,中医常责之阴虛潮热,以滋阴清热立法,常用银胡,生熟地,青蒿,地骨皮之类。
处方十倍量熬膏,白开水兑服半汤匙。
中卅当先,在治疗慢性肝炎病,除用四君理脾之外,体会用藿香,绿萼梅对和胃降逆,化浊进食,往往可获俯首即拾之效。
余治癫症,常以温胆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屡获显效。如兼見虚煩不得眠,脉弦滑,苔白腻,为痰湿内盛,肝胆热结之象,当加炒枣仁。若肝气不舒,则变温胆汤为导痰汤,合四逆散化裁。若痰气郁而热,上扰心神,则用黄連温胆汤。若神志昏蒙错乱,久久不解,则用涤痰汤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心胆虚怯,用千金要方温胆汤,痰去胆和则肝脾自安,烦热自除。
用千金要方龙胆汤以清肝泻热,祛痰定搐。药用龙胆草 天麻 勾藤 柴胡 黃芩 赤芍 胆星 远志 地龙 甘草。
用济生方涤痰汤以清心涤痰,理气和中。药用天麻 勾藤 竹茹 枳实 姜半夏 橘红 茯苓 胆星 石菖蒲 連翘 石蓮子 甘草。
形体肥胖之人,苔腻,呕恶,头痛而晕,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痰郁化热,舌苔黄腻,口苦,宜黄連温胆汤清化之。
痰湿,可用十味温胆汤扶正而涤痰。
阴血不足之头痛,常以用脑过度者为多見,多伴心悸,少寐,头昏,耳鸣等症。方用六味地黄酌加何首鸟,枸杞,白芍,女貞子,黒料豆,蒺藜等滋阴养血。
湿热酿痰,神昏谵语,舌苔黃腻而垢,脉象濡滑而数,投菖蒲郁金汤合至宝丹,清热化湿,豁痰开窍。
抓住不孕症多发于中年时期,以肝郁为主的特点,治以调肝理气,调经通络法,参之它脏病变,辨别标本先后缓急,在方药上灵活加减而获效者多,拟百灵调肝汤.. 当归 白芍 青皮 瓜蒌 枳壳 皀刺 王不留行 怀牛膝 川楝子 通草 甘草
肝肾膏.. 肝肾两虚。
桑叶 玉竹 熟地 桑椹子 女貞子 旱蓮草
肝病不愈,肝体自伤,其用药如制首乌. 菟丝子. 枸杞. 枣仁. 山萸肉. 黒芝麻. 沙苑子。
治湿,甘酸腻浊,在所不用。
药性
李时珍云.. 乌附毒药,非危病不用。
酒,五谷之精,味苦甘辛,大热,有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助火。
骤用滋阴填精之品,恐湿热内蕴,更盜盜粮。
蒲公英,苦甘寒入肝胃二经,清热解毒且有健胃作用。
叶天士用乌梅肉伍木瓜养胃阴,临床用之甚效。
眼虚头旋,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天麻味微辛,甘而性平,专入肝经。功能熄风止痉,通络止痛。诸凡头目眩晕,痉挛抽搐以及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切风症,皆可賴从平定。
天麻体肥柔润,富含液质,味虽辛而不能发散,虽甘而不能补益,惟同补药则治虚风,阴虚风动。同散药则治外风,外感风邪。不仅阴虚之风能用,即阳虚或湿痰内扰之风亦可用。所谓宜虚宜实,均须随症佐使,如配伍适当,功效益显,故单用效力不佳。近人常以本品同鸡煮食,作为滋补之剂,对药物来说,是-最大浪費。
五灵脂,能入血分以行营气,能降浊气而和阴阳,它的多种作用即可据此引伸和参悟。选用此药,往往可奏浊气下趋,阴阳调和,脹消痛止之效。
鸡内金,性味甘平,是开胃健脾之佳品。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前人治疗风毒,肺痨,骨蒸劳热,虚热内扰以及肺火喘嗽等症,方中必用地骨皮。
地骨皮是枸杞的根皮,甘淡而不腻,淡凉而不寒,滋肾阴而清肝火,走肌表而降肺热,故适用-切阴虚火旺之症。
退骨蒸劳热,地骨皮应与青蒿,女貞子之类合用。
重用地骨皮,意在滋阴降火,收敛虚浮之阳,俾令阴平阳秘。
牵牛,在肾炎,尿毒症水肿,肝硬化腹水等危笃疾病中,毎毎大显身手,疗效堪称满意。
无论治疗外感或是流感,方中我必用滑石,无不收效甚速。仔细玩味,无非外邪-从汗解,-从溲去使然。
古人认为滑石上开腠理而发表。实为经验之谈。
白蒺藜入肝经,辛开苦泄,治风明目。本经谓..主治恶血,破癥瘕积聚
何首乌.. 乌黒须发,使人皮肤光译美润。生用有润肠通便和解疮毒的作用,可治阴血不足的便秘,并治瘰疬,痈疽。
桑椹子.. 味甘,性寒。有养阴润燥和补血的作用,并可解除矿物金石药的燥性和治疗阴虚有热的口渴,外用染发,可治头发早白
瓦松.. 外用治疗皮肤顽固性溃疡久不收口。
臭梧桐.. 本品苦寒,制成片剂称血压平,毎片0.5克,毎次服1至2克,日三次。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效果好。
鹿衔草.. 味苦,性温。功能补肾益精,强筋壮骨,止血。可治肾虚腰痛,神经衰弱,吐血衄血。治妇女宫寒腹痛,效果很好。
番朩鳖即马钱子.. 味苦,性寒,有大毒。有消肿毒,通经络,止痛的作用。可用于痈疽肿毒,瘰疬恶疮,以及风湿引起的筋脉拘挛,麻木瘫瘓等症。
虎耳草.. 味微苦. 辛,性寒,有小毒。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止血。用鲜品加食盐少许捣汁,滴耳,治急. 慢性中耳炎.. 鲜品捣烂外敫治外伤出血,痈肿疮毒及蛇虫咬伤。煎汤熏洗患处,治痔疮肿痛。
蛋黄油.. 取鸡蛋的蛋黄,煮熟放锅内用小火焙,待出油,即得蛋黄油。外涂可治小儿头疮. 热;. 湿疹和汤火伤,灰指甲等,疗效很好。
甘松.. 味甘,性温,气味芳香。善于消除臭恶之气,煎汤外洗,可以香身。
龙脑冰片.. 味辛苦,性微寒,气极芳香。开窍醒脑。外用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和咽喉肿痛,牙疳口疮,以及痈疽疮疡等症。
麝香.. 味辛,性温,特别芳香,为开窍的要药,善辟秽浊恶气。本品渗透力很强,能引药透达,使药性很快地进入肌体而疗效显著。
安息香.. 味辛苦,性平,气极芳香。善能驱除秽恶之气,有开窍醒神之功。
苏合香.. 味甘,性温,气芳香。为开窍药。有醒脑,辟秽,祛痰的作用。并能解除多种虫毒和恶梦惊怕等。
檀香.. 味辛,性温,能解除秽恶不正之气。
枫脂香.. 味辛苦,性平。有调气血,消痈疽的作用,是外科要药。能治疥疮,风疹皮肤搔痒,以及痈疽恶疮。
绿豆.. 味甘,性寒。能解除草木. 金石药毒,以及疮疡热毒。
川椒.. 味辛,性热。煎汤外洗,能治湿疮作痒。
儿茶.. 味苦涩,性微寒。有清热燥湿,敛疮生肌和止血定痛的作用。可外用于治口疮牙疳,疮溃不敛,皮肤湿疮,以及外伤出血等症。
炉甘石.. 味甘,性平。有明目去翳,生肌敛疮的作用。多外用于目赤目翳及疮溃久不收口等症。用于治湿疮搔痒,有燥湿止痒的功效。
樟脑.. 味辛,性热,有毒,气芳香。有开窍辟秽恶的作用。外用能除湿止痒,杀虫止痛,可用于疥癣,湿疮搔痒等皮肤病。
大枫子.. 味辛,性热,有毒。为治麻风要药,兼治杨梅毒疮及疥癣等皮肤病,有祛风燥湿. 攻虫杀虫的作用。
夜交藤.. 味甘,性平。有安心神,养经络的作用。多用于虚烦多梦不眠及血虚肢体酸痛等症。本品煎汤外洗,能治皮肤搔痒,有止痒的功效。
泽漆.. 味辛苦,性寒,有小毒。有比较强烈而見效快的逐水退肿和祛痰的作用。本品熬膏外搽,用治瘰疬痰核有效。
鸦胆子.. 味苦,性寒。有杀虫,止痢,截疟的作用。本品用仁搗烂外治贅疣,音墬游,可起腐蚀作用。
胆矾.. 味酸涩辛,性寒,有毒。内服有涌吐风热痰诞的作用,外用有燥湿收效的功效。
芦荟.. 味苦,性寒。有杀虫的作用,治小儿虫积疳积。外用能治疥癣。
龙骨.. 味甘,性平,是收涩药。外用治溃疡久不收口,有生肌敛疮的作用。
川楝子.. 味苦,性寒。能清肝火,除湿热。外用治疥癣。
五倍子.. 味苦酸,性平。外用有收敛,杀虫的作用。外治痔疮,痈疽,湿疮,溃烂流脓滋水,久不收口等。
白矾.. 味酸,性寒。外治湿疮疥癣等皮肤病,枯矾收涩燥湿功效尤住佳。
赤石脂.. 味甘,性温。主要的作用是涩肠止泻,固虚脱,外用治痈疽疮疡,穿破后久不收口,可起到生肌敛疮的功效。须火煅,醋淬,研末用。
百部.. 味甘苦,性微温。外用治皮肤疥癣,并有杀灭诸虱的作用。
狼毒.. 味辛,性平,有大毒。有行血破秧,消痰杀虫的作用,能消除腹中瘀血积聚成块的癥瘕和不易治愈的恶疮及鼠瘘。
密佗僧.. 味咸辛,性平,有小毒。有收敛作用。外用可疗痔疮,白癜风,以及疥癣,湿疮,瘙瘙流水等症。
松香.. 味苦甘,性温,熬膏外贴,可治痈肿疮毒和疥癣等皮肤病,能起到生肌止痛,收湿止痒等作用。
槐实.. 味苦,性寒。有清热,凉血,燥湿的作用,可治前阴生疮流黄水掻痒,并治五种痔疮肿痛便血。
榆白皮.. 味甘,性平。外敷消肿止痛。
白芨.. 味苦,性平。有收敛止血,生肌消肿的作用,能治痈疽肿毒疮疡等症。外敷治痈肿,未成脓的可使之消散,巳溃的可使之生肌收口。刀伤出血和烫火伤也可应用,它对外科疾病的疗效是很好的。
木鳖子.. 味甘,性寒,有毒。有清血热,消疮毒的作用。对乳房肿痛的乳痈和跌打损伤的腰痛,消肿止痛的效果最快,还能用于恶疮肿毒和瘰疬等症。
白芷.. 味辛,性温。外治皮肤风邪湿热所致的湿疹掻痒,有活血排脓的作用,是痈疽疮毒等外症的常用药。
滑石.. 貭重沉降,味甘,性寒而滑利。外治皮肤湿疹和足趾溃烂搔痒,有清热吸收水湿的作用。
石膏.. 味辛甘,性大寒。本品火煅研细外用,有清火生肌敛疮口的作用,可治刀伤,烫火伤,痈疽等溃疡症。
商陆.. 味苦,性寒,有毒。有红白两种。白的能泻水利尿退肿,红的专供外敷,能诮风湿疮疡肿毒。
蛇床子.. 味辛苦,性温。外用治疥癣湿疮,**风等皮肤病,以及女子**滴虫病。
僵蚕.. 味咸辛,性平。外用治瘰疬痰核和皮肤湿疮,丹毒等症。研末外敷又能灭诸疮瘢痕。
蛇蜕.. 味甘咸,性平。外用治皮肤疥癣和各种虫毒,蛊音古毒。
苦楝根皮.. 味苦,性寒,有小毒。外治疥癣等皮肤病,可以杀虫止痒。
牙皀.. 味辛咸,性温,有小毒。外用有消痈肿止痛功效。
蒼耳子.. 味甘苦,性温,有毒。专治疥癣和细小的湿疹,湿疮,以及麻风等皮肤病。
白蔹.. 味苦辛,性微寒。用治痈肿疮疡,红肿热痛。并治妇女阴部肿痛及痈肿疔疮等外症。
马鞭草.. 味苦,性微寒。有破瘀血,通月经的作用。对腹中瘀血积聚的癥瘕痞块,效果頗好。尚有清热消肿的功效,可治痈肿和湿疮肿痛。
山慈菇.. 味辛苦,性寒。有清热,消肿,解毒的作用。凡疔疮,肿毒,痈疽,恶疮和皮肤风疹以及毒蛇咬伤等,外敷内服均有效。
千金子.. 味辛,性温,有毒。外敷能治疥癣恶疮。
鲜柏叶.. 味苦涩,性微寒。汤火烫伤,外敷有止痛灭瘢痕的功效。
石灰.. 味辛,性温。作用猛烈而有毒。用它杀虫,可使虫立刻死亡。外用,水泡澄清去水,油调涂汤火伤.. 研末敷,可治湿疮和刀伤出血,能起到燥湿,收敛止血的功效。
蟾蜍.. 味辛,性凉。外用消肿解毒,可治恶疮肿毒,疔毒,痈疽,有辟秽恶疫毒的作用。
蚯蚓.. 味咸,性寒。其浸出液对久治不愈的慢性溃疡有显著疗效,还能治烫伤而不留瘢痕。蒸蚯蚓能化膀胱结石。
蝼蛄.. 味咸,性寒。有利水消肿的作用。本品捣烂外敷可治痈肿,风疹,脚气肿,还能使肉中竹刺,木刺,针刺外出。
萞麻子.. 味甘辛,性平,有小毒。捣烂外敷治疮肿,有追脓拔毒的作用。还可使滞留在肉中的针刺外出。
夜明砂即蝙蝠粪.. 味辛,性寒。有散瘀血,下死胎的作用。还有消散瘰疬的功效。
蚕砂.. 味甘辛,性温。有祛风湿,化湿浊的作用。外洗皮肤风疹。古人认为可治消渴症。
硇砂.. 味咸苦辛,性温,有毒。有穿破痈肿,腐蚀烂肉,行瘀血,破癥块,生肌解毒的作用。可用于瘜肉恶疮,痈肿疔毒,未化脓时可使消散,巳成脓时可使早日穿潰。癥瘕积块,外貼本品,也能消散。
硫黄.. 味酸,性大热,有毒。外用善治疥癣湿疮等皮肤病,有杀虫作用。外用量不可过多,也不可经常使用。
阿魏.. 味辛。性温。有消积杀虫的功效,善治癥瘕结聚,痞块,攻撑作痛,并治肺痨病。本品极臭,多用它作膏外贴。
珍珠.. 味甘咸,性寒。外用于咽喉肿痛,牙疳,口疮及溃疡不易收口等症,能起防腐生肌的作用。
血竭.. 味甘咸,性平。是伤科和外科的要药。治跌仆損伤,瘀血作痛或外伤出血,及痈疽疮疡,穿溃不收口等症,可以止血,生肌,敛疮。
石榴皮.. 味酸涩,性温。根皮功专杀虫,能驱除寸白虫和蛔虫。外用染须发,可使须发由白变黑。
胸阳闭阻,药用通阳宣痹活络之品,如薤白,橘络,丹参等。
浮肿,佐以利水,如云苓,車前子,冬瓜皮子之类。
常配蒲公英加强清虚热之力。
方用蒲公英实属独特,既清湿热又可健胃。
以蒲公英清热,枣仁,夜交藤宁心。
鸦胆子,为清理肠胃积滞之要药。
白蜜熬膏,熬至滴水成珠为度。
引血归经,方用三七粉。
車前子,清热利湿,通淋利窍。
呑酸,用乌贼骨制酸。
为防滋而生腻,加厚朴花调气。
防滋腻碍胃,常佐砂仁,陈皮,枳壳以醒脾开胃。
三七生血养血,健壮体貭.. 云南白药通气活血。配调和营卫气血的三七粉. 云南白药冲服。
用黄柏. 蒲公英. 白芍以敛津。
处方十倍量熬膏,白开水兑服半汤匙。
用地龙,菊花熄虚风,加枣仁,夜交藤宁神,以助熄风之力,配伍得当,诸恙俱愈。
前人称. .香附是妇人仙药。
收涩药物中,首推龙骨,牡蛎,可安五藏,益心神,有涩血养益之功,无留邪伤正之弊。还有乌贼骨-药,收涩,活血兼备,涩血而不致瘀。
玉竹,甘平,补中益气,除烦渴,润心肺,治风淫湿毒。
久腰痛,必用官桂以开之方止。
藿香之芬,以开胃,名曰正气,谓正不正之气也。
龙与龟皆灵物,-则入肝而安其魂,-则入肾而宁其志。
草木之性,生者凉,生者泻。青嫩生鲜而解热也。
全蝎熄风止痉,善于通络,为定风止掣之要药。
僵蚕熄内风,散外风,且能化痰。
地龙之蠕动善窜。
防风,人称风药中之润剂。
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
熟地,籍酒蒸熟,味苦化甘,性凉变温,专入肝补血,更补肾水,滋补真阴,封填骨髓,为圣药也。
云南白药,三七粉冲服,调和气血营卫。
治盜汗之法有二,-以枣仁补肝,-以当归六黄汤凉肝。
上盛下虚,或旰火偏盛者,平素阴虚吐血,或有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病者,不宜服小柴胡汤,服后有时会出現头痛,目眩或齿衄出血等症状。
勾藤通心色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证自除。
菊花专制肝木,故为祛风之要药。?
地龙,菊花息虚风。
枣仁. 夜交藤宁神以助息风之力。
郁久不达,非升麻不可。
半夏-味,和胃而通阴阳。
牡蛎固下潜阳,龙骨安魂平木。
教食鳖魚即俗名脚魚,猫肉,病情即有明显好转,四肢有力能行走。
选枣之肥大者,以培脾胃之虚。
虎得天地之阴气最强,故用以壮骨。
龟得天地之阴气最厚,故用以补阴。
锁阳能使阴精不泄。
灵芝与参芪配伍,对放. 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治疗作用明显。
刘寄奴,味苦,性温,入心脾二经,为活血祛瘀之良药。刘寄奴由于有良好的化瘀利水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瘀阻溺癃之症,尤适用于前列腺肥大症引起之溺癃或尿闭。
半夏长于化痰破坚,消肿散结,故为治疗痰核之要药。余经验,凡痰核症之頑缠者,性非生半夏不为功,盖生者性味浑全,药效始宏。至于生者之毒性问题,余认为,生者固然有毒,但-经煎者,则生者巳熟,毒性大减,何害之有。
青橘叶有行气疏肝散结之功,橘核能温化消结,两药历来为治乳房结核之专药,乳脹甚者可加入。
豨莶草决不仅仅只有祛风湿和强筋骨的作用,既然服豨莶草可以使须发皆黒,可見其补益肝肾的能力是很大的。所以,我在临床中常用豨莶草治疗半身不遂和口眼歪斜。
鸟梅,木瓜,白芍无苦寒伤中之弊,且有敛阴止泻之功。
过用参,芪,术,助益气助火。
纯用滋柔,必碍其脾运。
过用苦寒,则伤脾胃。
甘寒之药,甘能胜热,阴液滋而火自熄,液得润而燥自除。
市上出售之血余炭杂而不纯,若能用血气旺盛的青年人之头发制成,效力最好。
魚腥草,治肺热痰嗽,确有良效。


益鹤四君子汤.. 崩漏。
党参60克 焦术9怘 茯苓9克 黄芪60克 升麻炒24克 阿胶珠9克 血余炭9克 桑寄生15克 菟丝子15克 夜交藤60克 益母草30克 仙鹤草60克
癔病性木僵..
犀角4.5克 羚羊角4.5克 猴枣4.5克 牛黄2克 琥珀3.5克 全蝎6克 马宝6克 鹿茸7.5克 人参1.5克 麝香1.2克
   研末. 每次服2克,日三次,蜜调服。
千金要方,斯书医学理论纵然不多,而方证记录朴实可靠。其上下. 表里. 寒热. 补泻. 通涩等药并用之方颇多,用心良苦,奧理蕴在其中。所谓疑难杂症者,大多症棈错杂,非-法-方所能应付,当须详细辨证,合法合方,方能奏效。杂症施治,效法千金。張再次攻读千金要方,随着阅历的丰富,读起来就别有-番感受,爱不释手。
时方轻灵之剂用于有些疑难杂症,常有杯水车薪之憾。
学无止境,以勤补拙。
习医之道在于熟读医理,又善触类旁通,守常知变。
酸枣仁.. 能补中, 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能令人肥健。不仅是治疗不寐之要药,并具有滋补强壮作用,久服能养心健脑,安五脏,强精神。
小儿外感发热易动肝风,故用钩藤. 薄荷等药以清热. 平肝. 镇惊。
白昼属阳,上午为阳中之阳。
子时是-阳生之际,午时是-阴生之际,子午两时正阴阳交替之候。
小柴胡汤是调和阴阳之方剂。
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中医不传之秘在用量上。
只学伤寒容易侧重温补,单学温病容易涉于清淡。
用柴胡龙牡汤治疗顽固性癫痫,温胆汤加减治疗急性尿毒症。
学古方而能入细,学时方而能鹜实。
治重病大症要用仲景的经方.. 治脾胃病. 李东垣的效方较好.. 治温热证及时病,叶派时方细密可取。
自仲景伤寒杂病论问世以来,有案可査的方剂不下数万个,其中现在仍被人们采用而确有疗效的亦不下千万。这些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医瑰宝。有疗效就有科学。
精研唐代千金,外台诸书,感到其中精华之义,实用之方,直上接仲景,用之得当,效若桴鼓。
专用经方. 古方治病,时起沉疴,随益笃信仲景。
黒布药膏.. 主治. 瘢痕疙瘩. 锯痕症,疖. 痈. 毛囊炎初期,乳头状皮炎. 内龟。功用.. 破瘀软坚。
老黒醋2500克 金头蜈蚣10条 五倍子875克 蜂蜜180克 梅片3克
制法.. 砂锅盛黒醋火上熬开30分钟,加入蜂蜜再熬至沸腾状,用铁筛将五倍子粉慢慢撒入,边撒边按同-方向搅拌,撒完后即改用文火熬成膏状离火,再兑入蜈蚣粉和梅片粉搅匀即成。做成的黒布药膏质量要求光亮. 黒润,储存在瓷罐或玻璃罐中备用,勿用金属器皿储存。用法.. 外涂此药时需2至3毫米厚,不要用金属器械涂药,用黒布或厚布盖上,換药前清洁皮肤,两三天換药一次,
   方中老黒醋软坚解毒,五倍子收敛解毒,蜈蚣破瘀以毒攻毒,梅花冰片镇痒止痛解毒,蜂蜜调和诸药。
紫色疽疮膏.. 功用.. 化腐生肌,煨脓长肉。主治.. 淋巴结核. 鼠疮,下腿溃疡. 臁疮,慢栍溃疡. 顽疮,扁平疣. 疣症,手足胼胝等。
轻粉9克 红粉9克 琥珀粉9克 乳香粉9克 血竭9克 冰片0..9克 蜂蜡30克 香油120克 煅珍珠粉0.9克
制法.. 锅内盛油在火上熬数开后离火,将前五种药粉入油内溶匀再入蜂蜡使其完全熔化,将冷却时兑入冰片. 珍珠粉而搅匀成膏。
皮肤疮疡虽形于外,而实发于内。没有內乱,不得外患。
对于-些慢性病,如瘘管,溃疡等,则內以益气内托,外以化腐生肌之品,实属别具风格。
治疗风湿疹. 急性湿疹,抓住热盛有湿的特点,投以大剂苦寒的龙胆泻肝汤加减,泻肝胆湿热,疗效显著。
不仅重视内治与方药,而且特别强调外治和用药方式。首创拔膏疗法,对27种皮外科疾患有独特疗效.。因此种膏药,有引邪外出,拔毒消散之功效,故名拔膏。
拔膏的药物组成..1. 群药类,用鲜羊蹄根梗叶即土大黄. 大枫子. 百部. 皀刺各60克,鲜凤仙花. 羊踯躅花. 透骨草. 马钱子. 苦杏仁. 银杏. 露蜂房. 苦参子各30兂 穿山甲. 川乌 草乌. 全蝎. 斑蝥各15克,金头蜈蚣15条..。 2..药面类,用白芨面30克. 藤黄面. 轻粉各15克,硇砂面9克。. 制法.. 香油4000克. 生桐油1000克倾入铁锅內,浸泡群药后,文火炸成深黃色,离火后过滤,再将药油置武火熬炼至滴水成珠,然后下丹。黑色拔膏棍毎500克药油加官粉420克,药面90克,松香60克.。脱色拔膏棍毎500克药油加官粉420克,樟丹60克,药面60克,松香60克. 稀释拔膏每500兑药油加樟丹30克,官粉210克,药面30克,松香60克. 功用.. 总的作用为杀虫. 除湿. 止痒. 拔毒提脓,通经止痛和破瘀软坚。黒色拔膏棍作用较强.. 脱色拔膏棍作用与之相同,因脱去黒色,外贴时较为美观.. 稀释拔膏作为较为缓和。
   久婚不孕,则非用血肉有情之品,难见速效。
   止涩之中,须寓清凉,在清凉之中,又须破瘀解结。对于崩漏日久致虚而尚有瘀热残邪者,常用熟军炭为君,加入补养诸品中,往往效如应桴。熟军炭用量3至4.5克,有清热凉血,祛瘀行滞的功能,能推陈致新,引血归经。朱常用于崩漏日久而体虚者毎能应手而止。
崩漏. 壮水制火法。
党参 焦术 陈皮 归身 生地 白芍 山萸肉 女贞子 青蒿 黃柏盐水炒 蒲黄炭 熟军炭
经行高热.. 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证自除。于清解诸品中加入钩藤18克,竟获全效。谓古书上之论治记载均为无数先人临床治验的结论,信然。
    扁鹊三豆饮,赤小豆. 绿豆. 黒穭豆. 银花. 甘草。其中赤小豆有养血作用。加勾藤清热平肝祛风,苍耳子. 地肤子祛风止痒,加白术,茯苓皮健脾利水,治妊娠面部色素沉着和皮肤发黒取得满意效果。
   认识到劳动人民长期积劳以及反复感邪,导致病情错综复杂。
盜汗..
甘草小麦大枣汤加煅龙牡,枣仁,太子参,金钗石斛,麦冬,糯稻根须。后于上方加嫩白薇,炙鳖甲,煅龙齿,地骨皮。
热病可以表里同活,解表时必须清里。对内外合邪,常用表里双解之法,以达到里和则表自解的目的。
腰髀酸痈.. 补奇脉,通络道。
菟丝子 沙苑子 小茴香盐水炒黒 鹿角霜 巴戟天 淡大云 杜仲炒 狗脊 桑寄生 续断 核桃肉 炮甲 元胡醋炒 乌药
   鹿角. 茴香. 炮甲为止痛主药。鹿角温经,茴香理气,用盐水炒黒则是咸先入肾. 色黑入肾的引经法。炮甲活血。此三味合用,既能温通肾经,流通气血,又可到达腰. 脊. 髀. 尻等处,叶天士善用此法。
脾喜刚燥,胃喜柔润。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不能-見阴血不足,不考虑脾胃的接受能力就随便使用熟地. 阿胶等腻补之品,以免影响脾胃运化功能。
   治疗泄泻以健脾清肠抑肝为主,久则脾肾双补,毎获良效。
再障贫血..
党参 炙黄芪 炒白术 炙草 当归 白芍 仙鹤草 鹿角片 巴戟天 红枣 后加狗脊. 续断. 何首乌. 仙灵脾. 阿胶. 鹿胶。
   从根本上釆用补阳生阳之法,取阳生阴长之意,用附桂等刚燥之品,对阴血亏耗而有出血倾向者,反有动血耗血之弊,故用鹿胶. 仙灵脾. 巴戟天等温柔之品,助阳而不伤阴,遂获显效。
  見肝旺脾弱,气阴两虚,当先实脾,待脾运恢复,然后再以滋阴清热为主,调理脾胃为辅,则脾胃对滋阴药物始有接受能力。否则-見阴虚潮热,不顾脾胃虚热而先投滋阴之品,则脾胃更弱,气阴亦难恢复。
   对瘀血的辨证,非常重視望诊。见病人舌质淡青,目眶微晦,面部隐隐灰滞,虽然这些现象还处在不十分显著而隐约可见时,就能防微杜渐地作瘀血论治。得结合病程之久暂,痛处之移著而审察瘀血之所在,加以随证施治、出血病人,不但需要用止血药,而且还要选用活血化瘀药,有时甚至比止血药更占重要地位。这是因为离经之瘀血不去,新血不能归经,则出血亦不能及时止住.. 同时单纯止血药,即使起到止血作用,但瘀血停滞于脉络,必然会引起种种遗患。而在活血化瘀药的选用方面,亦作细致斟酌。例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胸脘疼痛,大便色黒,舌质淡青,或妇女月经量多,夹有血块,少腹疼痛,均为出血而又夹瘀之症,选用生蒲黄. 失笑散. 参三七. 云南白药等,化瘀而不动血,止血而不凝瘀。活血化瘀药常与理气. 行气药配合使用.. 阴血赖阳气以推动,气虚不运,或阳虚阴寒凝滞,而活血化瘀药又与补气温阳药同用。
心律不齐.. 补益心气,调养阴血,兼通心阳,佐以理气活血之法。
党参 当归 桂枝 赤芍 佛手 郁金 香橼皮 茶树根 炙草 淮小麦 红枣
用炙甘草汤合甘草小麦大枣汤治疗心悸。因气为血之帅,阴血赖阳气以推动。故治疗重点在于补心气,通心阳,配以活血化瘀之品。心阳通,心气复,则脉结代可以消失。合补养心血药以充盈血脉,使阳气有所依附而不致浮越,则心悸亦自止。方中茶树根有强心及控制心律不齐的作用。
   赵创拟加味金刚丸治疗小儿麻痹证恢复期及后遗症。萆薢30克. 杜仲30克. 牛膝30克 木瓜30克 肉苁蓉30克 巴戟天30克 菟丝子15克. 天麻30克. 僵蚕30克. 蜈蚣50条. 全蝎30克 乌贼骨30克 精制马钱子60克必须严格炮制,以解其毒。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每服12至丸,日1至2次,或单用或汤合用,白开水化服。若见早期马钱子的中毒症状,如牙关紧闭,可即停药并服凉水。
   对于痿软症,用温补的地黄饮子等方药治疗收到较好效果。
消水圣愈汤.. 心力衰竭。心肾阳虚,痰湿阻滞。温阳利水法。
桂枝汤去芍药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知母,防已等品。
真武汤合开鬼门. 洁净府. 去菀陈莝等利水三法。
   开鬼门法乃宣肺. 透表. 使肺气得宣,营卫因和,以求上焦得通,濈然汗出。作用部位在肺。洁净府法用意在于行水利尿,使水行消肿,其作用在肾。若心力衰竭,腹水,严重小便不利,用五苓散加车前子15克. 沉香. 肉桂各9克后下. 去菀陈莝法其意大致为日久为陈,淤积为菀,腐蚀为莝。去菀陈莝应指散瘕通络,活血化瘀之意。作用部位在脉。心衰. 瘀血多伴有水肿,正是血不利则为水的現象。在真武汤强心扶阳的基础上佐以去菀陈莝,宜桃红四物汤去生地,加藕节,苏木等品。
案.. 本例西医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炎,类似祖国医学之痿躄,按辨征为筋痿. 骨痿。追问病史,手术后气血亏损,素多思虑,加之久居湿地,湿邪滞留,浸淫筋脉而致肢体弛缓,体虚久病,迁延日久,津失输布,肌肉失荣所致,盖其本是肝肾亏损,其标脾虚湿甚。中医辨证乃肝肾不足,脾失健运,筋骨失养所致。证为痿躄,属于筋痿及骨痿范畴。以培补肝肾为主,佐以健脾治法。
1.淫羊藿30克 熟地18克 巴戟天12克 附片18克先煎 龙骨18克先煎 天麻12克 杜仲12克 蒺藜30克 桂枝15克 茯苓18克 猪苓12克 白术24克 山药18克
2. 熟地24克 山萸肉12克 巴戟天12克 肉苁蓉18克 石斛12克 麦冬12克 五味子9克 茯苓18克 黃連3克 龙骨18克先煎 白术24克 鸡血藤30克 淫羊藿30克 附片5克先煎 肉桂6克 細辛6克
   用地黄饮子合五苓散,以培补肝肾为主,佐以健脾利湿之法。待湿去本虚时,着重以温补为法。地黄饮子是温而不燥,补益肝肾之良方。方中曾用细辛. 鸡血藤.. 黃連等药,用细辛以散寒通窍,用鸡血藤以活血通络,二者合用能缓解痉挛,用黄连为反佐之意,可加强温补药之功效,并常配合骨碎补. 巴戟天. 肉苁蓉. 锁阳等填精益肾之品取得效果。
   湿温-证,多发于夏秋之交及霉雨季节。因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与热相搏,尤为难解,故常有缠绵愈月而不退者。本症特点常是晨起肢冷低热,自正午时起身热逐渐增甚,深夜之后则身热渐退。因日中为阳中之阳,此时热炽,乃阳明之热与太阴之湿蕴蒸不化,营卫失于宣通所致。故常用桂枝茅术白虎汤,清热化湿,调和营卫。只要辨证明确,投以此方,常能立竿见影。但服药时间,应争取在上午热势未张之际,截除邪路,则效果更好。往往有发热半月或二十余日仍不见退者,以上法施治,服药-. 二剂即可退热矣。
1.        疏邪和营,清热化湿..
桂枝 赤芍 蒼术 藿香 生石膏 黄芩炒 茯苓 泽泻 車前子 陈皮 鸡内金
2. 芳香淡渗法..
桑叶 藿香 青蒿 黃芩炒 陈皮 桔梗 茯苓 泽泻 谷麦芽 白术 通草
   人以纳谷为宝,脾得健运,气血自白,若浪投滋腻,恐碍胃气,是欲益反损者矣。
   看病不但注意外在条件,如地土. 时令. 职业. 饮食. 起居. 生活习惯等,尤其重视内在因素,如病家的体质,精神状态等。因江南湿地,其人多湿,故藿香正气散. 五苓散之类,常所釆用。又如对労作之人,常喜在处方中酌加舒筋活络之品等。至于重视气机,则更是几乎贯穿于治疗各种疾病的过程中,尝谓.. 百病皆主乎气。所以临证治疾,必须时刻照顾气机。常用紫菀. 桔梗宣降肺气.. 香附. 苏梗疏调肝气。
  釆用菝葜. 铁树叶. 刺猬皮. 乌梅等药物,此类药物具有理气消脹,利膈降浊和阴之功,对萎缩性胃炎颇有效验。
调中保元汤.. 劳伤。
党参 黄芪 白术 茯苓 陈皮 甘草 熟地 山萸肉 山药 续断 补骨脂 枸杞 龟板 鹿胶
   柴胡能升. 能降,因而得着-个和字。用根酒浸可升,用梢可降。柴胡用在阴气不舒. 血滞,阳气不达. 气郁之证,最为适当。連翘治血热,柴胡治气热。
   是欲其降也,必先升之,清气得升则浊瘀能降,是谓提壶揭盖法。
   余平日诊治,毎多杂病来就,-种似伤非伤,似损非损。病者,实疑于似伤而来.. 医者,岂能混以伤而治。这类病证多有伤史,故病者疑于似伤而来,然而病情之变化又非仅气血失谐。其症或如痹,却非风寒湿三气杂至而成。或因损伤起因,兼受风寒。血本喜温而恶寒,风寒所侵,则气血益加凝滞,以致酸痛深着,绵绵不巳.. 亦由气血浊逆而津液聚变成痰,兼夹风湿.. 风痰湿留注关节经络,证现疼痛牵掣,动作板滞,由此及彼,亦可见关节肿胀,动作受艰。前者,用麻桂温经汤,后者则用牛蒡子汤。麻桂温经汤.. 麻黄. 桂枝. 赤芍. 白芷 细辛. 桃仁. 红花. 甘草. 用辛温或更加草乌以除风寒,配伍活血之品则凝滞之气血得以运化。牛蒡子汤.. 牛蒡子. 僵蚕. 蒺藜. 半夏. 独活. 秦艽. 白芷. 桑枝。以牛蒡子. 僵蚕为君,牛蒡子豁痰消肿,通十二经络.. 僵蚕化痪散结. 治湿胜之风痰,二味合用专治风痰留注经络,合祛风通络之品,风痰湿浊能化,气血得和,诸症可除。
   风本善行而数变,然而积劳损伤,气血失和,津液化为痰浊,虽受风邪,凝络恋经,泣而不行,以致疼痛而挛掣板滞。治疗不用通常的活血通络之品,而取祛风豁痰以通经络,实由辨识病机而定。本例因有风阳上扰征象,故又合熄风平肝之品。牛蒡子汤的应用着重在积劳或损伤而气血失和的基础上,风邪入络,用之得当,多能得效。本因积劳,又风寒外受,以致疼痛肿胀,动作不得,为气血失和,风痰入络之症。
牛蒡子炒 全蝎 蒺藜 天麻煨 羌活 嫩钩藤 防风 半夏 朱茯苓 神曲炒 姜竹茹 丝瓜络
不论远视. 近视都是由于厥阴肝气不舒,气机不利,悬韧带的调节失灵所酿成,当以补肾调肝之法进行治疗。从而拟定了屈光不正方,楮实子. 菟丝子. 茺蔚子. 枸杞. 五味子. 木瓜. 青皮. 三七。证之临床,确实使很多人恢复了视力,特别是功能性近視者。
逍遥散加减.. 去薄荷,加熟地,能养血调肝,主治经后腹痛,肝郁血虚。去薄荷. 生姜,加川楝子. 元胡,能调肝止痛,主治闪挫内伤致胸胁疼痛,肝郁气滞。原方加蒲公英. 連翘. 两头尖,能清解热结,主治乳房肿痛. 乳吹. 乳汁不出。原方去生姜,加蔓荊子. 红花. 辛夷花. 菊花,能调肝化瘀,主治偏头痛,鼻渊等。原方加勾耳,胆星,能解郁化痰,主治癫痫,手足瘈疭等。原方去薄荷. 生姜,加鳖甲. 木香. 红花. 炮甲. 蒲公英,能调肝化瘀,清热散结,主治癥瘕,瘰疬等。
   黃治失眠,若見心烦不寐,怔忡头昏,腰酸眼花,口干,舌赤等症,用养阴清热法,创制三子养阴汤。女贞子12克. 沙苑子12克. 枸杞12克. 杭菊10克.大生地24克. 黄连6克. 枣仁12克朱砂拌. 柏子仁10克. 此方养肝益肾,清热安神。方中三子富含液汁,味甘性多平,能养益肝肾之阴。独沙苑子性温,以其汁多则滑利,无壅热弊病,兼有生地养阴清热为佐,助三子清补肝肾,配黄连清心火,与生地-清-补共济心肾,除烦安寐。菊花散肝风清头目而治头昏目糊,更以枣仁. 柏子仁共拌朱砂安神宁心。或加白芍。
  黄认为失眠症,临床以虚热证为多見。盖心属火,肾属水,水升火降则阴阳平衡,神安而能寐。若肾水不足,则心火独亢,神动而失眠。乃虚热失眠症的基本病理。因此在治疗上主张清心滋肾并举,标本兼顾。
黃治溃疡病,自制胃症散。本方重用鸡蛋壳。其性平微温,涩而微咸,能收敛止痛,但单味药长期服用,易致大便秘结,用川芎. 肉桂温寒行气,加强止痛效果。本方具有化瘀止痛,行气止痛的作用,是为实证所设,取制剂为散,散者,消散也,使气滞血瘀得以缓和消散,而疼痛自止。然阴虚胃弱者,非本方所宜。
胃症散.. 鸡蛋壳500克 川芎15克 肉桂15克 生大黄15克,取鸡蛋壳洗净晒干,再与其他药共研细末,筛去粗渣,再研细末,将两次细末调合均勻即成。每次3克,日三次,饭后用开水冲服。
  黄认为不孕症以虚寒者为多见。由于真阳不足,不能暖胞所致.. 虚热者则比较少见。认为多食鲤魚及魚子. 雄鸡性温,其子能暖胞。雄鸡也性温,以刚开始啼叫者为佳,取其純阳气旺,能温肾暖胞而利种子,在服药期间煨食数只,能助药力。
温宫补血汤.. 党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熟地 何首乌 菟丝子 淫羊藿 紫石英 益母草
强中病,黄认为本病属阴虚,其症多有头昏神疲,腰腿酸软,舌绛赤无苔,或起裂纹等。在治疗上不能把清热泻火放在首位,如用龙胆泻肝汤则因苦寒化燥,可使阴虚加重。其治则应为滋肾软坚。在用知柏地黄汤滋肾基础上,大剂使用昆布. 海藻. 龙骨. 牡蛎等咸寒软坚之品才能收效。案.. 知柏地黄汤加龟板. 牡蛎各24克,昆布. 海藻各60克.
疮疡外科,以消. 托. 补为三大主要法则,运用得当,效如桴鼓。朱治疡症,善用托法。大凡初起宜消,消之不应则托,此是常法。但在具体运用中,应随证达变,既可消托兼施,寓消于托,亦可补托并进。
偏脑疽.. 益气和营,补正托毒。
黃芪 当归 赤芍 川芎 远志 土贝母 炮甲 皀刺
瘰疬. 颈淋巴结核.. 证属肝肾阴虚,虚火内灼,炼液为痰,痰火郁结。治宜消痰软坚,攻补兼施。
黄芪 玄参 土贝母 夏枯草 生牡蛎 海藻 昆布 蚤休 银花 連翘。后于上方加炮甲. 山慈菇. 橘红. 半夏. 僵蚕. 乳香. 没药之品。
   外因乃外感六淫之邪为外六淫,内因可由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产生内六淫,而大多数皮肤病疮毒与内因有关。尤以內风. 湿. 热三者,如肝主风,脾主湿,心主火.热更居重要。强调对皮肤疮毒以內治为主。病虽不同而证同,可以异病同治.. 病虽同而证不同,则同病异治。病虽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末,不难迎刄而解。
   多数中医学者仍然把郁证看作仅指七情气郁,仅涉及肝脾而巳,与内经五郁学说的病因. 病机巳相去甚远,至于血. 痰. 湿. 食诸郁,则往往另以血瘀. 痰阻. 湿滞. 食积等病中各自论及。这样就把郁证与其转归混作-谈,使学者容易产生概念上的模糊,而于临床也难以把握。
   人之-身,惟赖内外相应,五脏气机协调,气血津液流畅,升降出入不悖,是以百病不生。若由各种内外因素引起气血津液结滞不舒,迟留不畅,则可导致各类郁证的产生。郁证有迟留不发,结聚而不得发越的特点,而临床表现大多隐晦內蓄,复杂隐蔽,客观指标多非显而易見,患者自觉痛苦明显,莫可名状,医者则感到头绪纷纭,无从入手。临床歽谓疑难怪病,多数指此而言。而内经所称郁极乃发,即指-般郁证,未到郁极的程度,蕴蓄于内不得发越,呈现出迟留不发的征象,形容诸类郁气之结聚,有形而无质,散漫而不定,既不同于单纯表证之显现于外,又不同于里实巳成之癥痼积块。历来不少医家误认为郁证仅限于情志致郁范畴,故许多杂病出现的郁而未发阶段多被忽视。因循犹豫迁延日久,虽脉证怪异显现,但仍难于确诊。郁之既久,转归不-,或至极而作,明现于外,或成痨成积,形征于内,皆因郁致病,日趋沉重之转归。如气郁日久,为厥为热..血郁日久,为癥为瘀.. 痰郁日久,为瘿为疬.. 火郁日久,为衄为痛.. 湿郁日久,为饮为肿.. 食郁日久,为疳为积.. 五脏郁久,为痨为虚.. 六腑郁久,为癃为闭.. 经络郁久,为痹为痿。 及至误药失治,百病丛生,虚实错杂,沉疴难起。由此可知,及早为其未发之郁,消患于未形,防范于未娭,易令转归重证,实系辨治郁证之意义所在。故而彭尝谓.. 临床俗称疑难杂病,非指治疗之难,实言其辨证之难也。
   对于郁证的治疗,彭总结了-整套系统的开郁指施。认疗郁证,要必先五脏,各司其属,辨明病位,虚实兼頋,治有分寸,适可而止。气血痰湿诸郁,往往彼此影响,既有各自側重的区别,又有彼此相关的联系。彭善于运用诸郁之治,调气为先的原则。盖气行则血行,气运则津化,痰湿血食诸郁之治,均须结合调气为法。
   治疗郁证,十分重视痰湿致郁的因素。郁多气结,气结则生痰湿,痰湿盛则气愈郁滞,痰与气往往相因为病,而痰湿致郁发病,在临床上的确多見,因而古人有怪病多痰,百病皆生于痰的说法。治痰以开郁,业巳成为彭临证治疗疑难杂病的又-显著特点。
中医的长处就在于重视人体各部的整体性,因此从不主张分科过细过严,各科虽有-些特点,但就其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运用,病因. 病机之转归变化来说,大体是相同的,理法方药何尝不可通用。如用胶艾汤. 温经汤治疗男子血虚寒疝.. 用郑钦安当归补血汤治疗妇女肝郁脾虚之月经不调.. 用阳和汤治疗内科寒痰痼冷为病.. 用仙方活命饮治疗风热蕴结之历节风.. 用玉真散治疗内科风痰头痛和寒湿痹证.. 用桂枝汤治疗营卫不调之青盲.. 用三因白散子治疗肾虚水肿,用百合地黄汤治疗瘿气等。
    席力倡平补脾胃,又注重固护阴液。强调健脾勿伤阴,养阴勿碍胃。谓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又为后天之本,且胃气之存亡,为人生死之关键。又谓阴液为人身之根本,气血依其运行,且又可相互转化,即所谓气归于精,精化为气。故创加减六神汤治脾虚泄泻及-切脾虚胃弱之疾,其效甚佳。本方由山药. 苡米. 扁豆. 茯苓. 橘红. 甘草等药组成,具有甘淡健脾,平补脾胃,而无伤阴之嫌。
   华在内伤杂证方面,对医林改错体会尤深。如应用王清任癫狂梦醒汤治癞狂,身痛逐瘀汤治痹证,补阳还五汤治半身不遂,都是屡用皆效的成功经验。对遗精之治疗,以有梦无梦为辨证纲领,言简意赅,可师可法.. 以温胆汤加减应用于哮喘. 胃脘痛. 呕吐. 呃逆. 半身不遂等多种疾病,可见其异病同治之妙。
红斑性狼疮类似中医学之猫眼疮。拟-协定处方.. 银花. 連翘. 川貝. 蚤休. 当归. 生地. 丹皮. 僵蚕. 蝉蜕. 蒺藜. 青蒿。如症为高热则用犀角. 羚羊角. 生石膏.. 五心烦热或低热,则用柴胡. 龟板. 鳖甲. 地骨皮. 玄参. 寸冬.. 关节痛则用桑枝. 秦艽. 乳香. 没药. 全蝎. 蜈.蚣.白花蛇.. 有毒则用山慈菇. 蚤休. 大青叶解之。虚甚则用人参. 沙参. 黄芪补之.. 食欲不振则用白术. 莲肉. 山药. 鸡内金. 扁豆. 砂仁.紫蔻等。总之,观其侵犯何经而随证治之,不可执-。对此病的治疗,主张守方服药。
案.. 患病三年,症见鼻颊左颧数处狼疮,蝴蝶型,红肿热甚麻木,秋季稍差,夏天则甚,遇阳光尤甚,五心煩热,脉细数。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滋阴之法,处方.. 菊花. 蝉蜕. 蛇蜕. 蚕砂. 银花. 連翘. 当归. 白芍. 丹皮. 生地. 川貝. 紫草
   因脉见细数,疮面麻痒,红肿热甚,遇夏及日光则甚,五心煩热,故用银花. 連翘. 川貝. 蚕砂清热解毒. 以治狼疮.. 当归. 白芍. 生地. 丹皮. 紫草活血通络,凉血滋燥.. 蝉蜕. 蛇蜕驱风止痒,以皮治皮.. 菊花清头明目,引药上行,达于病所,而病痊愈。
   华认为流血不止及齿衄,必致贫血,血不足以养心,则心悸气短。血者阴也,阴虚则目不瞑,故而失眠.. 阴虚阳亢,故五心烦热,渴喜冷饮欲以自救..心之合脉也,其华在面,血虚不充于面,故面色苍白.. 血被热蒸凝结于皮肤,郁而不散,血流不畅,故现出血点及瘀血斑.. 舌为心之苗,心经火盔,故舌出紫泡。以上各症,实固有热,迫血妄行,造成贫血,欲补其虚,必先止血。欲止其血,首宜清热,否则-味议补,血终不止,欲不贫血,不可得矣。犀角地黄汤清血分之热,地榆炭. 龙牡以收涩而止血.. 侧柏叶. 花粉以止渴生津,枣仁. 柏子仁以安神敛心。后以圣愈汤加桑寄生. 续断,以补气血,强肝肾.. 菊花引药上行,牛膝引药下行。
   认为血小板紫癜足感受疫气,郁于皮肤,凝结而成,大小青紫斑点,状加葡萄,发于遍身,惟腿胫居多,齿龈腐烂,臭味出血,久则虚人等。在治疗原则中指出.. 血热妄行用犀角地黄汤和胶艾四物汤.. 神志昏迷用安宫牛黃丸. 犀角化毒丸,有瘀血者用桃红四物汤加牛膝. 茅根.柏叶,无出血现寂惟血小板减少者,应大补气血,用十全大补汤. 人参养荣汤等化裁,多有效验。
   用甘温之品,升其阳以行春生之令。
   补骨脂,该药能增加日光敏感性,而红斑狼疮患者,对日光特别敏感,易引起急性发作。
外科与内科不同之处,在于内治. 外治并重,
红斑狼疮总由先天禀赋不足. 肝肾亏损所致。而临床表現复杂,但有共同之处,就是气血两虚,以气虚为主,及阴虚内热。又因多有关节酸痛,所以祛风湿. 和血通络. 补益肝肾的药也多配合使用。
    乳癖分为肝郁气滞和冲任不调两型,对冲任不调型治则除疏肝理气外,着重加用调摄冲任药物如仙茅. 仙灵脾. 锁阳. 肉苁蓉. 菟丝子之品,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乳癖,包括了西医所说的乳房纤维腺瘤和乳腺增生症二种疾病.. 而后者,病人除有乳房部结块外,常伴有月经来前两乳房胀痛或肿块变大,月经过后疼痛减轻或消失,肿块缩小等症状,有些病人并有月经不调或婚后不育等病史,显然与冲仼不调有关。
生津养阴,壮水制火以解毒.. 用西洋参. 玄参.金石斛. 麦天冬. 生地. 生龟板. 黄連. 西牛黄. 银花. 連翘. 嫩钩藤. 茯神。
   疮疡者,外痈也.. 肠痈者,内痈也。部位区分,病机则同。治也清热解毒为主。因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
   有不少红斑狼疮. 皮肌炎患者,这些病例亦红. 亦热. 亦痛. 关节痛,但与疮疡迥异。是由于稟赋不足,阴阳失调所致。红者虚火也.. 热者阴虚也.. 肿者脾肾两亏之证.. 痛者气血不足外邪所致。总结出调整阴帕,养阴清热为主治疗多种外科和皮肤科疾病的经验。常用生地. 玄参. 麦天冬. 石斛. 生龟板等。但应注意辨证加减。治有头疽加紫花地丁. 半枝莲等清热解毒.. 治甲亢加夏枯草. 牡蛎. 海藻. 礞石等化痰软坚,.. 治流痰. 骨结核加补骨脂. 狗脊. 续断等补益肝肾.. 治肠梗阻手术后加党参. 白术. 厚朴花之健脾理气.. 治毛发红糠疹加丹参. 当归. 莪术等活血化瘀.. 治红斑狼疮稳定时多加黄芪. 山药. 仙灵脾. 锁阳等健脾补肾等。
   木瓜,酸温,能舒肝和络化湿。
   泽兰,馀能通行肝脾祛瘀通经之外,还有行水之功,其性微温,其气味清香,故对于痞块. 腹水最为相宜。
  丹参功同四物,养血活血。
脑干脱髓鞘病.. 阴虚阳亢,风痰阻络。治以祛风化痰通络,养血平肝。
黄芪 当归 赤白芍 川芎 生地 丹参 菊花 蒺藜 勾藤 僵蚕 全蝎 蜈蚣 玄参 知毌 黄柏 桔梗 蛇胆陈皮末
后去桔梗,加木瓜. 何首乌。
丸方..
黄芪60克 当归60克 川芎30克 赤白芍各30克 生地60克 何首乌30克 旋覆花30克 赭石30克 全蝎10克 蜈蚣10条 僵蚕15克 勾藤30克 菊花30克 生石决30克 菟丝子30克 女贞子30克 仙茅30克 仙灵脾30克 琥珀3克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毎丸重10克,每次服1丸,日二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天背完全部中药
临床上有特殊疗效的中药《综合整理》
中药歌诀汇总
手抄本整理——药性赋
新编药性赋
中药药性口诀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