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气治法的临床运用【转帖】
作者:何维东

作者单位:何维东

《中国社区医师》2007年12月9卷24期 社区中医药

【关键词】  中医气治法

  气治法机理
   
  气病,脏腑经络气机失调的病证。见《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有虚实之分,虚者由精气内夺,实者由邪气偏盛。虚证可见气耗、气消、气脱等;实证可见气结、气乱、气逆等。气病与情志过极关系密切,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亦与寒热偏胜有关,如聚热则腠理开而气泄,聚寒则经络凝涩而气收。又劳损可致元气虚衰,积聚可使气机壅阻。以肺主一身之气,肾为元气之根,故气病与肺肾疾患影响尤深。血病与气亦有密切联系,以气为血帅,气病常易导致血疾。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它是脏腑功能的反映。因为气的活动范围较为广泛,故疾病的发生、演变与气的关系极为密切,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说。
   
  气以“升降出入”为基本运动形式,不断地周流全身,维持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推动血液、津液的运行、输布;维持正常体温;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固摄血液,精液;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的排泄。当外邪、情志、饮食、劳倦等病因作用于人体,导致气的生成不足,功能异常或运行障碍时,就会因此而产生疾病。
   
  气病成因,概括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种。外感方面:如风寒外束,肺气失宣,而为咳嗽;寒与气结,则为疝为痞;风热犯肺,肺失肃降,热熬津液,而咳嗽咯黄痰;邪热侵入心包,心气逆乱致神昏惊厥;痰浊阻遏气机,则肺气雍塞而喘逆;脾气不升则泄泻;至于劳损过度,则气耗血虚;饮食失节则胃气失和;七情无制,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说明劳倦、饮食和情志所伤都与气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外感内伤均可引起气病,由于病因病机的不同,则其病理变化所反映出来的证候亦自不同,但归纳起来不外是气逆、气滞、气虚三类。所以治气之法,亦不外逆则降之,滞则行之,结则开之,虚则补之。在上者达之,在中者调之,在下者消之。
   
  行气法
   
  适用于气滞实证。多见胸满胁痛,噫气腹胀,脉沉而涩。但气滞之证,五脏皆有,而以肝、脾、肺三脏为多。肺主气,制节一身之气机。肺气郁滞,不仅本脏气机失于清肃畅达,出现喘促咳嗽,且肺气不降,脾亦失升,继而为痞为胀;气化不行,水道失却通调,可以为肿为饮;此皆肺气郁滞而导致他脏为病。肝为刚脏,性喜条达,在志为怒。肝气郁结,情志不舒,易怒气逆,不仅胸胁痞满,且“木郁则泄水以土”,嗳腐吞酸,淋癃,泄泻等证多作。肝郁化火,上刑肺金,咳嗽、咯血接踵而至。脾为中土,主受纳水谷,运化精微,为后天之本,其志为思为意,若忧思不解,寒温不适,脾失健运,而为腹胀恶食,呕吐泄泻,久则由本脏累及四旁,诸虚百损,由此可成。故气郁之治需分新久,虚实。如新病气郁实证当行气开郁为主;久郁致气虚血滞当调气和血,理气同时加入活血药物;肺气郁滞,宜开泄宣发;肝气抑郁,宜舒肝解郁;脾气郁结,当运脾开郁;若肝脾相因互郁,又当调肝理脾;肝肺气郁化火,则当清降为主,肺脾气郁为痰,则需调气去痰。
   
  行气疏肝法:治疗肝气郁滞的病症。多因精神受刺激,郁怒伤肝或其他原因引起肝失疏泄所致。主要症状为胸胀满作痛,少腹胀痛,妇女乳房胀痛,其中尤以胀为特征。其发病多由本经部位开始,以两胁及小腹最为明显,然后循经扩散,上及胸膺,下及前阴等处。常用药有郁金、青皮、香附、木香、佛手、延胡、川楝子、柴胡,代表方为柴胡舒肝散加减。笔者认为由于疏肝理气药性味多辛香而燥,且易耗伤正气,所以使用时应根据病情的轻重而酌情使用,适可而止。此外,肝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肝气太过能使肝血暗耗,用理气药还须防止伤血,血虚则气更横逆,所以可酌用少许当归、白芍以护阴。
   
  行气运脾法:治疗脾气失健的病症。脾有健运水谷功能,当脾气受七情刺激,或受寒,或痰湿内阻而直接影响其运化功能,则可出现脘腹痞满。胀痛,食欲不振,嗳噫等症。常用药有陈皮、砂仁、蔻仁、川朴、法夏、木香、藿香、枳壳、茯苓。代表方如香砂六君子汤。此外,肝气太强,则木横克土,影响脾气的升降功能出现食呆、嗳噫、呕恶、泄泻等消化不良证。治疗上应以疏肝理气为主,结合健脾和胃,如逍遥散。
   
  降气法
   
  降气是使上逆之气得以平顺,多用于肝气上逆胸脘胀闷欲绝,胃气上逆,呃逆不止及痰浊上壅,肺气不降等证。
   
  降气平肝法:治疗肝气上逆所致的气厥证。本病多与情志有关,由于恼怒或惊骇,情志过极以致气机逆乱,上壅心胸,蒙闭清窍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握拳,呼吸气粗,或四肢厥冷,舌苔薄白,脉伏或弦。常用沉香、檀香、丁香、以降气平肝,磁石以潜镇降逆,郁金、香附理气解郁。若肝阳偏亢,见有头晕目赤,口干者可加入水牛角、石决明,以平肝潜阳,如精神异常,可加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定志,气逆之证每夹痰上扰,可加南星、半夏、桔梗。
   
  降气平喘法:治疗痰浊上逆,肺失宣降之证,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失健运聚湿成痰,上贮于肺,肺气壅阻不得宣畅以至,气逆喘咳,咳嗽痰多,治宜降气平喘祛痰,笔者用二陈汤加地龙、紫苑、冬花,以走窜经络,化痰平喘,疗效迅速。若湿痰化热,或痰火素盛,咳痰黄稠,喘急面红,口干便秘,属痰热壅实之证,治宜清热涤痰,降气平喘,用麻杏石甘汤与鱼腥草、大黄、栝蒌仁、黄芩配合运用,使痰火得清,肺气复降,则喘急可平。
   
  降气止呃法:治疗胃气上逆,作呃不止之证。本证的治疗须掌握虚实,分清寒热,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均可加入和胃降逆之品以疏通膈间之气。常用药有丁香、陈皮、川朴、法夏、生姜、柿蒂、代赭石,一般可用旋复代赭石汤加减。
   
  补气法
   
  补气法主要是指肺,脾,肾三者不足而言。
   
  培补中气法:治疗脾胃虚弱而引起的,面色萎黄,懒言声低四肢无力,消化不良,大便泻泄,以及气虚下陷,子宫下垂,久痢等。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温补肾气法:治疗肾阳不足之证,肾为先天之本,掌管命门之火,命火一熄则形寒多病,无抵病能力。所以肾阳不足不能温养下焦,则腰痛脚软,形寒肢冷。肾阳虚弱,不能化气行水则小便不利,不能摄水则小便反多。常用药有附子、山萸肉、肉桂等,代表方如肾气丸。
   
  补益肺气法:治疗肺气不足之证。多表现为呼吸气短,咳嗽声微,多汗畏风,常用党参、五味子、麦冬,代表方剂生脉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析“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
肺藏气主收敛,气病便是积聚而不散,肝气的...
中医诊断学精髓
气病辨证
“气病”的病机
中医治病要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