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宫廷描金大龙柜背后的故事

描金家具的纹饰醒目,装饰性很强
华贵,王者之气赞比黄花梨和紫檀四件柜都牛逼
 器物的确王者气度风采使然 典型的康熙时代风格 典型的繁而取静 描龙的神采已达当时的国运昌盛繁荣之境




 
作者:朱宝力

从太和殿的紫檀雕龙大柜说起

在北京故宫的金銮殿——太和殿东西两壁,陈设着一对紫檀雕云龙纹顶竖大柜和一对紫檀雕云龙纹连山顶竖大柜,从造型、纹饰和雕刻工艺等方面看,学术界公认为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制品。

根据清初孙承泽编撰的《春明梦余录》记载:明朝时的金銮殿——皇极殿东西两壁就陈设有八件大柜,但不是顶竖柜,而是横长的大龙橱,橱上架有大理石屏风。民间相传,在八件大龙橱里珍藏着远古三代的鼎彝宝器,这大概就是金銮殿又有“八宝金殿”一名的由来。皇极殿在明末时已经毁于大顺军的焚掠,那么,清朝的太和殿在乾隆年间打造紫檀雕龙大柜之前所陈设的那些大柜又会是什么形制,什么材质,什么工艺呢?本文通过讲述一件描金大龙柜背后的故事,来一探端倪,或许能够为读者们提供一些认识的线索。

初识黑漆描金大龙柜

2009年初秋,笔者应邀来到北京后海湖畔一处绿树掩映的院落——楠书房。这里珍藏着一件硕大的描金漆柜,高220厘米,宽187厘米,深82厘米。造型为方角平面竖式, 又称“一封书式”;双门对开,中设闩柱,柜体下带浅仓,腿间有拱形牙条;在双门正中的偏上方有菱花形面叶的铜饰件,门边的铜铰链各为三个,柜足有铜包脚,铜饰件上有錾花鎏金的鱼子地缠枝莲龙纹。这些铜饰件为早年补配,中间的铰链是添加的,原来各为两个。

此柜以珍贵的金丝楠木制作底胎,通体糊蔴,桐油料灰底,外髹黑色大漆,里漆为橙色,漆地断纹密布。其正面和两侧均描绘有纹饰:一对柜门和柜体的两侧饰有缠枝莲地五龙纹,图案的格局中间为一条团形坐龙,四角为对称的游龙,两升两降;柜体的前脸饰有缠枝莲和行龙纹。纹饰以赭黄色的金脚漆(注)打底,贴浓淡双色金箔,黑漆钩理,学名称“黑理钩描金”,行话又称“平金开黑”。虽然历经多年的拂拭和侵蚀,纹饰的金色大部分已经消褪,但金脚漆上的纹理依然清晰可辨,显得十分精美和富丽,具有清代宫廷器物的工艺风格。

主人介绍此柜,据说原为清朝时期某王府之物,辗转流落到了民间。笔者观察以后,认为此说可信。首先,它的纹饰是龙纹,当年绝非一般人家所能使用;其次,它的龙纹脚爪为四指,属于蟒龙,低于皇用器物一等。但在清朝时除了亲王、郡王以外,其他各级皇室贵族也常常使用蟒龙纹来装饰器物,它们的区分主要在于器物造型和体量上。此柜的造型比例与北京故宫太和殿(金銮殿)两壁陈设的紫檀雕云龙纹顶竖柜的底柜相近,笔者判断它原来也是有顶柜的,因年久辗转而佚失了。根据比例推算,它加上顶柜后,高度约320厘米左右,仅次于太和殿的紫檀雕云龙纹顶竖柜(高370厘米),当年应是成对陈设在清朝王府的正殿——银安殿内两侧,以壮威严之势。此柜又名“朝服柜”,其宽大可以使朝服不加折叠地贮藏其内。

偶见其“兄弟”

2010年的春天,朋友介绍在法国巴黎的吉美博物馆里也藏有一件黑漆描金缠枝莲龙纹大柜,与楠书房的藏品很相似,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觅得吉美博物馆的照片后,笔者将这两件藏品作了认真比对,从造型、体量、漆色和纹饰等方面看,它们确实非常相似,仿佛孪生兄弟,而且尺寸也基本相同(232×192×83厘米),显然它们是同一个作坊而且年代相近的制品。巴黎吉美博物馆里的那件龙纹大柜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已经流落到了法国,当时它是配有左右两个顶柜的(通高为312厘米),可惜顶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丢失了。

但是,法国那件大柜的龙纹脚爪为五指,属于典型的宫廷器物,而且在其后背上方的正中赫然题有“大明万历年制”的描金款识,长期以来,该柜一直被视为明朝万历年间经典的宫廷家具。这简直太蹊跷了,难道笔者最初对北京这件大龙柜的年代判断有误?

再探大龙柜

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再次来到楠书房,对楠书房所藏的这件大龙柜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发现其龙纹的四个爪指分布非常别扭,似有抹去一指的嫌疑。经褪漆观察,果然露出第五爪,从而得知它最初也是五指真龙的纹饰。如此庞大体量的龙柜应是专为陈设皇宫的主要建筑而定制,数量有限。离奇的是,北京大龙柜的后背并无“大明万历年制”的描金款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笔者将二者的后背图片进行比对,发现它们都曾经过了修复。北京的这件只是近些年对其漆地剥落之处(后背下三分之一靠墙根处剥落最严重)进行了修补和纹饰接续,而整体上的纹饰仍旧保持着原始状态(;但法国的那件除了对漆地剥落之处进行了修补之外(局部纹饰显得呆滞),又将原有的纹饰全部重新复描,以求达到完美的装饰效果。这种修复方法对于原有的纹饰没有篡改,应该说是可以的,问题在于法国大龙柜“大明万历年制”的描金款识却是后来添加的。

明代宫廷家具的年款大多是由宫廷画匠题写的,水平虽然不能与书法家媲美,但自然、率真。法国那件大龙柜上的年款则显然是具有一定书法功底的人仔细斟酌着书写的,字体虽美,但显得拘谨,呆板,其为伪款无疑。

其次,法国那件大龙柜的后背四边金线因做旧所露出的金脚漆发红,与原始的赭黄色金脚漆不一致,年代特征偏晚。笔者在拙著《明清大漆髹饰家具鉴赏》第七章里指出:“判断描金家具的年代,除了观察其造型、纹饰的风格以及漆地的老化程度等以外,贴金的金脚漆也是重要的线索。其颜色从明代至清代中期以黄色居多,它'养益金色’(《髹饰录》第82条杨明语),金箔摩残后的色差不明显,但在描绘时甚费眼力。用黑色金脚漆者,金箔摩残后颇带古趣,'成黑斑以为雅赏也’(《髹饰录》同上条语)。清代时,紫红色金脚漆的使用逐渐增多,至清代后期时,金脚漆已大都为紫红色及黑色两种了。”

再者,古代的描金家具在画好纹饰以后,一般都要笼罩透明的油或漆加以保护,这层油漆会随着时间久远而老化变得浑浊。法国那件大龙柜后背的金色显得鲜亮,缺乏历史沧桑感,大面积后贴金的迹象十分明显,其年款断代权威性已经失去了。古代文物的款识,特别是宫廷器物的款识,是最重要、最敏感的历史信息。大柜的后背上方既远离潮湿的墙角侵蚀,平时人手也很少抚摩到那里,应该是纹饰保存最完好的部位,笔者实在想不出法国大龙柜的年款为何也要重新描一遍的理由。

关于此柜的制作年代,笔者认为大约在清代前期的康熙中期(17世纪末)。因为与清代早期(顺治至康熙初年)流行的描金缠枝莲龙纹大漆家具相比,它的龙纹年代特征显得偏晚一些,而与明朝万历年间官器上的龙纹风格则相去更远了。晚明官器龙纹的主要特征是:龙发在脑后上扬,立眉圆眼,双须粗短,如意形鼻头肥大,脚爪大而有力,呈风车状,也称“轮爪”。所示是一件清代早期的朝服箱,箱内盖顶的穿带上有“杭州”字样,制作工艺为木胎蒙薄牛皮,通体髹朱红大漆,五面有描金罩漆的纹饰,除了后背为花卉纹以外,其他几面均为缠枝莲龙纹。该箱为杭州地方制作的贡器,从流传较广的范围和存世数量分析,当年可能是清朝皇帝在册封皇室贵族时的特赐,专为贮藏诏书宝册和朝会礼服之用。箱子上的龙纹除了龙发分为数绺脑后散开,与明代的龙发脑后上扬有所不同之外,其他风格与晚明的龙纹比较接近。而此件大柜上的龙纹垂眉虾目,双须细长,鼻子短平因此下颌显得长出,与官窑瓷器等康熙朝的龙纹器物标本进行参照对比,其康熙朝制作的风格特征十分明显。

清代早期,宫廷、皇室贵族以及高官阶层的家具大多为漆饰家具,而缠枝莲龙纹也是沿袭明代宫廷描金漆饰家具常用的一种装饰手法,等级甚高。清朝康熙中期以后,随着海南岛的平定和海禁、迁界的解除,适合雕刻的高档硬木开始大批进入内陆,硬木家具逐渐成为上层社会家具的主流,其艺术风格也对漆饰家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缠枝莲龙纹用于硬木雕刻比较吃力,不如云龙纹易于运刀操作,因此,这种纹饰手法逐渐在宫廷家具的制作中退出流行。

揣摩其身世

至于北京描金龙纹大柜的身世来历,目前还没有看到相关的史料记载。笔者只能作以下推测:在康熙年间,这种描金大龙柜是双双成对地陈设于紫禁城的某座主殿之内的两侧,目前已知制作有两对,法国大龙柜与北京大龙柜各为其中一对的右柜。综合其纹饰等级、体量规格、数量规模以及制作年代等因素分析,原来极有可能是康熙中期为火灾后重建的金銮殿——太和殿所打造的陈设家具,属于清代前期的宫廷重器,弥足珍贵。

到了乾隆年间,由于清高宗对紫檀木的嗜好,这批描金龙纹大柜被紫檀雕龙大柜替换下来,抹去龙爪的一指,降格赏赐给了贵族王爷使用(笔者发现法国大龙柜铜饰件上的龙纹是四爪的,似有改刻的痕迹,表明它也曾经被降格处理过,现在柜体上的描金五爪龙纹应该是在修理时恢复的)。20世纪初年,由于庚子之变和辛亥革命的发生,清室败落,这批描金龙纹大柜散落民间。其中之一为某古玩商所获,聘请艺人高手对其进行全面的修整复绘,并且伪造了“大明万历年制”的款识,以当时的善价卖给了法国人,飘洋过海到了外国。而留在国内的这一件却依然保持了原始的状态,为明清家具的断代研究提供了开门的标本资料,非常难得。

明清柜橱类家具的断代

在此,笔者想就描金龙纹大柜的发现和研究,浅谈一下关于明清柜橱类家具的断代问题。笔者认为,明代柜橱的前脸造型是由房屋隔扇演变而来,门子基本上为带边框的落堂作或落堂起鼓作,铜饰件的造型也基本上为双孔的屈戌,上孔用于插锁,下孔穿有拉环,面叶则为条形,这类造型直至万历年间仍然占据绝对的主流。平面造型的柜橱门以及带钮头、垂花式拉手的铜饰件在明末逐渐开始流行,但面叶一般仍然是条形,圆形、菱花形以及如意云头形的面叶则尚未流行(不排除有个例出现)。我们应该对传世的明代宫廷家具加以甄别,剔除伪款器物作为明代家具的标本,使明清家具史的研究呈现比较清晰的脉络。

明清宫廷御用龙纹的源流与演变

法国大龙柜的龙纹风格稍早于北京大龙柜,两者的差异是在陆续制作中产生的。由于在存世(包括馆藏)的明代宫廷龙纹器物中,混杂有一些添加了明款的清代宫廷龙纹器物以及经过了清代翻新的明代宫廷龙纹器物,有人误认为明代晚期的龙纹已经披头散发,老态龙钟了。其实,开门的明代实物资料显示,明代宫廷器物龙纹的规范相当严格,虽然明代晚期的龙纹与明代早期相比有所演变,但龙发上扬、圆眼立眉、如意大鼻头、短须、轮爪等主要的特征一脉相承。清朝入关以后,宫廷器物上的龙纹逐渐形成新政权的特征,首先是龙发开始散披,然后立眉改为垂眉,清代宫廷御用龙纹的演变主要是在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公元1661—1722年) 完成的。

康熙早期,宫廷器物上的龙纹尚有明代遗风,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刻有“大清康熙丙辰年(1676)制”款的黑漆嵌螺钿云龙纹翘头案。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幅约三十岁左右时的康熙皇帝写真画像,我们从中可以窥到清代龙纹演变的端倪。画中地毯上的龙纹明风犹存,康熙皇帝身后的屏风芯板上裱糊着一幅南宋著名画家陈容的《墨龙图》。无疑,陈容的画风深受康熙皇帝的欣赏,清代的宫廷龙纹也正是逐渐朝着陈容的画风靠拢。约在康熙中期,宫廷器物上的龙纹出现了一次标志性的变化:龙须变得细长,侧脸的龙头以拟人化的狮鼻取代了上翘的如意形大鼻子(俗称“猪鼻子”)。宫廷御用龙纹做出这么大幅度的修改,只有可能是奉行了康熙皇帝的旨意,而原来与如意形大鼻子配套的长下颌可能因为没有具体的指示,匠师们也不敢擅动,于是就出现了短平的上颌搭配着长下颌的龙纹,北京大龙柜的纹饰就符合这一时期宫廷龙纹器物的特征。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楠书房的这件黑漆描金缠枝莲龙纹大柜是一件清代前期的宫廷重器,它的原始保存状态,对于我们了解清代上层社会的政治、生活以及明清家具的断代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应该好好地加以珍惜和保护。目前,笔者应邀正在为它补配一对顶柜,并计划采用初始的黑理钩描金工艺对底柜的前脸纹饰进行补金复原(法国大龙柜的修理采用搜金法复绘不符合当年的描金工艺),以壮观瞻,底柜的两侧及后背则保持不动,以利于世人进行参照和研究。

漫谈宫廷描金大龙柜的工艺与年代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6日 13:32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图1 北京楠书房藏黑漆描金缠枝莲龙纹大柜。
图2 五指龙爪的描金在漆地断纹上的印迹。
图3-描金大柜龙头的特写。

  在北京后海湖畔某会所里,珍藏着一件硕大的黑漆描金龙柜(图1),高220厘米,宽187厘米,深82厘米,造型为方角平面竖式,又称“一封书式”;双门对开,中设闩柱,柜体下带浅仓,腿间有拱形牙条;在双门正中的偏上方有菱花形面叶的铜饰件,门边的铜铰链各为三个,柜足有铜包脚,铜饰件上有錾花鎏金的鱼子地缠枝莲龙纹。这些铜饰件为早年补配,门边中间的铰链是添加的,原来各为两个。

图4-龙头特写的摹本。
图5 康熙釉里红龙纹大缸(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6 太和殿内的紫檀雕云龙纹顶竖柜。

  此柜的龙纹脚爪为四指,属于蟒龙,低皇用器物一等,据说原为清朝时期某王府之物,辗转流落到了民间。笔者经过实地观察,发现其龙纹的脚爪四指比例不协调,有抹去一指的痕迹(图2),从而得知它最初也是五指真龙的纹饰。其龙纹的特征为:头顶有多个凸起,垂眉虾目,双须细长,鼻头短平,下颌长出(图3、图4),与官窑瓷器(图5)等康熙朝的龙纹器物标本进行参照对比,其康熙朝制作的风格特征十分明显。此柜的造型比例与北京故宫(微博)太和殿(金銮殿)两壁陈设的紫檀雕云龙纹顶竖柜(图6)的底柜相近,它原来应该也是有顶柜的,因年久辗转而佚失了。此柜又名“朝服柜”,其宽大可以使朝服不加叠皱地贮藏其内。根据比例推算,它加上顶柜后,高度约320厘米左右,仅次于太和殿的紫檀雕云龙纹顶竖柜(高370厘米)。笔者推测此柜在康熙年间曾经成对地陈设于紫禁城内某座主殿(不排除太和殿)的两壁,以壮威严之势;到了乾隆年间,由于清高宗对紫檀木的嗜好,这批描金大龙漆柜被紫檀雕龙大柜替换下来,抹去龙爪的一指,降格赏赐给了贵族王爷,作为王府的正殿——银安殿陈设使用。

  清代早期,宫廷、皇室贵族以及高官阶层的家具大多为漆饰家具,而缠枝莲龙纹也是沿袭明代宫廷描金漆饰家具常用的一种装饰手法,等级甚高。清朝康熙中期以后,随着海南岛的平定和海禁、迁界的解除,适合雕刻的高档硬木开始大批进入内陆,硬木家具逐渐成为上层社会家具的主流,其艺术风格也对漆饰家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缠枝莲龙纹用于硬木雕刻比较吃力,不如云龙纹易于运刀操作,因此,这种纹饰手法逐渐在宫廷家具的制作中退出了流行。

图7 描金大龙柜的里漆。

  在工艺制作上,此柜以珍贵的金丝楠木制作底胎,通体糊蔴布,桐油料灰底,外髹黑色大漆,里漆为橙红色(图7),漆地断纹密布。其正面和两侧均描绘有纹饰:一对柜门和柜体的两侧饰有缠枝莲地五龙纹,图案的格局中间为一条团形坐龙,四角为对称的游龙,两升两降(图8A、图8B、图8C);柜体的前脸饰有锦地、缠枝莲和行龙纹。纹饰以赭黄色的金脚漆(注)打底,贴浓淡双色金箔,黑漆钩理,学名称“黑理钩描金”,行话又称“平金开黑”。虽然历经多年的拂拭和侵蚀,纹饰的金色大部分已经消褪,但金脚漆上的纹理依然清晰可辨,显得十分精美富丽,具有清代宫廷器物的工艺风格。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北京藏黑漆描金缠枝莲龙纹大柜是一件清前期宫廷家具的珍贵标本,它的原始保存状况对于我们了解清代前期的宫廷陈设以及明清家具的断代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应该好好地加以珍惜和保护。目前,大柜的五指龙爪已经复原(图17),正在为它补配一对顶柜,以期再现其昔日雄伟壮观的身姿。

  (注)金脚漆:又名“金胶漆”,粘贴金箔用的底漆,传统工艺是以笼罩漆(成分为浅色熟大漆掺熟桐油)加入颜料调成。(载于《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2012年第四期,作者:朱宝力)

本文来源:网易读书

宫廷描金大龙柜背后的故事》一文发表以后,引起了明清家具学术界、收藏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兴趣。据悉,北京故宫的相关学者最近可能将赴法国,对现藏于吉美博物馆的那件黑漆描金缠枝莲龙纹大柜进行近距离多角度的拍摄,重点在于了解它的纹饰细节和修理状况。
鉴于法国和北京藏的两件宫廷描金大龙柜都在动荡的岁月里丢失了顶柜,使得它们的完整性与观赏性遭到了严重破坏,为了部分弥补这一缺憾,北京大龙柜的拥有者——楠书房主人决定为北京大龙柜补配一对顶柜,笔者应邀参与了这一很有意义的工作。
    补配的顶柜将以法国吉美博物馆藏大龙柜在二战之前留下的照片(图1)为参照,但考虑到它与北京藏大龙柜并不是一对,制作的时间以及艺人先后有差(笔者从模糊的放大图片观察,法国藏的那件龙纹特征偏早一些),所以补配顶柜的纹饰风格应该与北京藏大龙柜保持一致,龙纹素材均从底柜的龙纹摹本中选取(图2)。目前,顶柜的木胎和漆胎制作已经完成,正在绘制纹饰。木胎选用金丝楠老料制作,漆胎使用纯麻布内外包糊,披血料桐油砖灰,髹天然大漆(图3),纹饰使用九八和七四两色真金箔绘制(图4)。
     因为宫廷描金大龙柜的体积庞大,数百年来一直放在大殿和厂库等空气对流强烈的环境里,风化比较严重,漆地断纹沿着纹饰的边缘裂开,以至于曾经被误认是雕填工艺的。这次补配的顶柜考虑到观赏效果,不过分地做旧,利于人们直观地感受到昔日皇家殿堂家具金碧辉煌的气势和风采。今后,笔者将陆续上图介绍大龙柜顶柜补配工作的进展情况。
图1 法国藏大龙柜在二战前拍摄的照片.jpg (163.77 KB)
下载次数:0
2011-5-15 20:24





图2A 北京藏大龙柜的团龙纹.jpg (145.16 KB)
下载次数:0
2011-5-15 20:24





图2B 游龙纹.jpg (144.81 KB)
下载次数:0
2011-5-15 20:24





图2C 龙头特写.jpg (132.12 KB)
下载次数:0
2011-5-15 20:24





图2D 龙头摹本.jpg (161.08 KB)
下载次数:1
2011-5-15 20:2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所有去故宫拍照的人,都忘了拍它?
揭秘中国漆器家具的扛鼎压卷之作
乾隆时期的五大家具用材
金丝楠木的器用之辩
浅谈明代家具的识别与鉴赏
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奇葩——百宝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