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白话精讲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素问》,二是《灵枢》,中国是讲医理的。《黄帝内经》第一篇非常的美,里面关系到很多的问题,在治疗上它认为用药是病到了很深的层面才用的。
现代人好保健品,其实在《黄帝内经》里注重是吃饭,因为只有每天能够吃的东西,才能够补元气。而且所谓的药是什么概念,就是取偏性的,食物的气是比较平和的,当人体有病之后要用药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偏性就是毒,所以说“是药三分毒”。
现在很多人喜欢吃冬虫夏草,中国古代自古以来贵族或者是有钱人都有一个很标榜性的东西,他们吃什么呢?吃五石散,然后再吃钟乳石。他们为什么吃石?他们认为人的寿命赶不上树木的寿命,树木的寿命赶不上石头的寿命。这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的思维,他认为吃什么补什么。如果我吃了石就有石头的特性,我就可以像石头一样的长寿。而在所有的石头里干嘛只吃石钟乳?这种东西长一点需要上万年的时间,所以古人认为这个东西是非常好的,所以大家都吃石头。大家不要笑,古代因此发生了很多的病症,就是燥狂症,这都和吃石头有关。那么,现在我们中国的有钱人就开始吃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它很神奇,他们认为它有由动物到植物的一个变化的过程,所以觉得它好象很好。
我们今天讲了东西南北,大家想想它实际上是取得哪两个项。我们现在吃药为什么有些不灵,因为它是按照节气来走的,比如现在过了春分,过了春分之后气候会明显的变暖。那么像冬虫夏草,它占哪两项,冬虫它占北方,夏草占南方,实际上它取其南北之相。所以你会发现吃冬虫夏草是对人体有好处,但是它远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好,吃它并不能长命百岁,这只是有钱人的标志。

上古天真论(一)
n (黄帝)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将人失之耶?
n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n 黄帝问生死--生死在于人及其脏腑能否“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n 人为什么会得病--习性造病(欲,好)

上古天真论(一)
上古天真论讲的是什么?“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现在社会上老师让小孩子经典诵读,而孩子朗诵诗词时没有一点感情色彩。看起来好象是学很好的东西,但是老师没有教他们怎样的抑扬顿挫。其实学会怎样说话都是养生的。

1、生命是一个过程
生命是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是什么的过程?“昔日黄灵”,昔上面是一个水下面是一个日。它代表什么?它代表远久的时代有一个皇帝。“生而神灵”,但是千万不要把这个皇帝就理解为戴着冠的人,他其实是就是取中土而生的。我们每个人都生而神灵。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小孩子出生时的一个细节,他们的手是什么样子的,谁来给我表现一下?是握着拳头来的,怎样握谁记得?握在哪里?而人死的时候是怎样的?就是撒手而去的。人出生的时候一定是握着拳头来的,而握拳头是重要的养生的方法。这个在《老子》里面讲过,就是叫做握固法,“握”是握着拳头来的,“固”是固什么?小孩子握着拳头是什么,在锻炼人的意志力的时候这个握非常重要,握固一定是大拇指的指甲掐在无名指的根部,这么掐到底是为什么?这个地方就是我们今天前面讲的子时,就是夜里11点到1点的那个子时的子,就是阳气生发的点,所以这个地方又叫做肝的神窍,肝的神就是我们中国人经常说的灵魂的“魂”,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孩子最重要的,最怕得的一个病,就是老怕那个“魂”不好,为什么?因为小孩有一个囟门,小孩子囟门不合基本上不说话,老天就是在你囟门未合的时候不让你说话,因为这个时候说话,不定能说出什么话来,能给你吓死,这就叫生而神灵。小孩手的握力特别特别大,这是什么?这也是小孩肝气特别足的一个相。
有人研究,人要死了的话,最后一条经脉就是肝经,所以人要死的时候有一个相就叫做撒手而去,因为肝经的力量全都表现在握力上,当你的手指握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实际上都是肝经出问题。当人死的那一瞬间,手肝经那个气彻底散掉。人死的时候不管他死前握得多紧,在死的那一瞬间,他的手也就散开了。所以你有没有握力就是你的肝气足不足的问题。当你在为难之际,第一件事要把手握固住。这儿掐住很重要,这儿掐住以后你能定住心神,出现危险状态时,有的人就会不自觉攥拳头。
还有就是我们的手心经常出汗,这是心包经的问题,人一紧张手“呼呼”出汗,实际上就是你的心包不敛,就容易老出汗。这是心包经的问题。
“弱而能言”,这个言就一定是有逻辑的,小孩子说的话和大人说的话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从明天或者从现在开始,你们把所说的话录下来,就会发现几乎都是没有用的话,全部都是废话。比如早上有人起来了,你问他:你起来了?你吃了吗?其实我们生活当中很多的话都是没有用的话,可是小孩子说的话就会问一些根本的问题,比如他会问:妈妈,我从哪里来?”这是二十世纪没有办法解决的三大问题之一:第一,我是谁?第二,我从哪里来?第三,我到哪里去?什么时候你会想这个问题,你就进入到一个哲学的层面了。

2、黄帝问生死
《黄帝内经素问》采用的是对话的方式,那么天师就是歧伯。为什么用春秋代表一年?孔子为什么写《春秋》而不写《冬夏》?冬是阴多阳少,夏是阳多阴少,而春秋则阴阳平衡。黄帝这样问天师:古代的人过了100岁身体还是很好,现在的人怎么过了半百就不行了?这一点放在现在来讲都不是过时的问题。古代人认为人的寿命是有限定的,古代人下寿80,中寿百年,上寿120岁。为什么现在的人活不到那么老?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么,懂得道的人,发于阴阳,合于术数,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这个术数到底是什么?实际上人体的生长,比如我们脊柱的发育跟24节气是有关系的。春分的时候,从医学上讲气基本上腰那里了,中国古代有专门的24节气的功。这就是和于术数,然后就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就是起居要有规律,还有“不忘劳作”,就是不胡来,因此就可以形神合一。现在的人是怎样的生活的?“以酒为浆”。它是什么呢?实际上酒在古代还是可以治病的,而酒是在治病的时候才可以喝,而这个酒是自己酿造的米酒。古代的药充其量用到了醪糟,它可以补血。现在的人处于一个纵欲的阶段,根本不知道节制自己的欲望,“以妄为常”,喝醉了以后来行房事,用自己的欲望来耗干自己的精。举个例子,有的人天天出去找姑娘,而有的人觉得我又没有出去找姑娘,我只是天天想的话应该是不耗精,但在中医里没有做,只想的话,对身体的损害更大,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想都不要想。生死在于人及其脏腑能否“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3、人为什么会得病——习性造病
现在很多人认为自己得病是遗传的,我爸爸有心梗,我妈妈有糖尿病,因此我遗传了。我觉得首先他是犯了我们所说的大忌,就是不孝,说遗传的话是很不孝顺的。但是你为什么会和你父母得一样的病,实际上是生活习性、秉性和父母太像了。总而言之,父母的生活会影响到儿女的生活,这样你自己的处理方式,你的价值观、人生观会发生一些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导致了你的病,所以不要动不动就归罪于遗传。《黄帝内经》中明确告诉大家习性造病。

上古天真论(二)
n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n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n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n 大道总纲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n 脏腑本性--也是人性所不及


1、大道总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古人有一句话非常有名,叫:“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大家天天背这一句话就可以治三分之一的病,如果能做到就百分之百不得病。恬淡虚无是方法,真气从之是习性,精神内守是境界,病安从来是目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某位专家天天讲励志的东西,说要有一颗淡定的心,你天天拿杯子手都是抖的,怎么来淡定?身体不好,别谈淡定的问题。说一句实在的话,我们没有办法比修为,所以不要轻易地谈淡定。想不得病的话,就要修炼自身。光是身是不够的,还要心。谈到恬淡虚无,如你虚不下来怎么办?眼不见心不乱。现在老太太得的毛病全是多管闲事得的病,所以老太太找我看病,我就说:“你能不能不管那么多事?”她说:“我不能不管。”那这病没法治了。于是她最后只剩下一件事,就是折磨自己的老伴,然后这种老太太的老伴,满脸褶子,痛苦万分,一点办法都没有。老伴也了解你,可以让着你。所以恬淡虚无太难了,大家尽量地去做到,我不是要求大家必须做到,我自己都恬淡不下来,我凭什么要求你们?但是告诉大家纲要。
下面就解释,怎么去行这个纲要。《黄帝内经》妙就妙在这儿了,因此“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心要安定下来,不畏惧什么,心内定,让自己的身体经常活动着点,但是不要疲倦,你记住,恬淡虚无的本质并不是让你一动不动,成木头了。恬淡真正不动的只有一个东西就是心,就是动脑动体不动心,一动心则五脏俱焚。

2、脏腑本性——也是人性所不及
《黄帝内经》让大家跟身体学,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脑子是很聪明,但是你不知道,我们身体最聪明的是五脏六腑,身体比大脑更聪明,身体累了知道疼,你大脑知道什么?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实际上这些都在告诉你一句话:你该歇着了,这都是人体自保功能的体现。所以各从其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人体的本性绝对不能乱来,要“乐其俗”。在中国管理学上重要的一点就是叫做守时和守位。
我们人性远远做不到“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目是肝的表现,眼睛是肝的表现,肝涉及到人体的灵魂的问题。所以看得多了,心就乱了,人就散了。看古代的养生就是眼常闭。“淫邪不能惑其心”,他们都合乎于他们本身的道,所以能“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

七、《黄帝内经》第一篇讲什么(中)
《黄帝内经》的下一部分,实际上就是讲到男女的问题。《黄帝内经》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理论,女子代表阴,女子的生命节律以七为一个阶段性,跟“7”这个数字相关。男子的生命节律和“8”相关。女人在考虑你的身体状况的时候,应该以“7”这个数字作为一个标志。刚刚开始的时候差的很少,七岁和八岁就差一岁,但是到后面七七四十九岁和八八六十四岁时差多少岁?相差15岁。女子“阴竭”是七七四十九岁开始,男子是八八六十四岁开始。但这并不是说你四十九岁你就停经了,就是更年期了,并不是这样的,你什么时候进入更年期,就说明什么时候是你的七七四十九岁,如20岁停经了,那你就是七七四十九岁了。
上古天真论(三)
上古天真论(三)
n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n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下面我们看一下“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齿”我讲了,牙齿骨之余,是骨头的一个表现,牙齿是北方肾的一个表现,代表收藏。发是头发,头发在中医里是中药,头发是肝气的表现,生发之机的表现。所以你头发长短的问题,实际上和生机有关的。所以女孩子一定要先收敛一些,然后再生发。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现在的剖腹产越来越多,但有的医院为了美观都是横切,这是错误的,这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因为人的经脉都是竖的,不能为了美观横切,否则对人体的损害是非常大,所以不要单纯为了美观,要懂理。懂了理,才知道怎样养生。月经病都与这任脉、太冲脉密切相关的。所以女子的太冲经脉长的是乳房,男子也有太冲脉,第二性征是是胡子。女的卵巢,男的睾丸,如果去掉了这些东西,第二性征就没有了。所以在西方做隆胸术,我觉得是非常傻的事。只要懂得中医的话,中医治疗就可以了。所以当“二七而天癸至”的时候就可以怀孕生子了。
女子三七二十一岁可以嫁人了,肾气已经长足了,生发之气也是到了顶点。实际上女子到了四七二十八岁到达了一个顶点,古人一般来讲20岁让女人结婚,就是让女人在28岁之前要生一胎。五七三十五了,这就是我们说了女人为什么比男人老的快,三十五岁她就阳明脉衰,长皱纹了。六七四十二,三阳脉衰于上。两鬓开始斑白。所以说女人基本上四十二岁两鬓就出现了斑白。到了七七四十九岁,女人再想生育也是不行了。这就是说女人比男人老得快,什么时候月经停了,什么时候你就七七四十九了。
上古天真论(四)
上古天真论(四)
n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n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步行不正而无子耳.
n 有其年老而有子者,何也?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男子呢?在座的男子比较多,要关心自己。八岁发长齿更。二八十六岁,这个时候到了青春期了。三八二十四岁肾气平均,是弱冠的年龄,这个时候身体很弱不能行房事,早行房事对男子的身体不好。
男子身体的顶峰点是四八三十二岁,所以男子要三十而娶。现在的西方医学也认为,孩子继承母亲的智力和父亲的意志力,但是前提母亲一定要聪明的。所以古人在娶亲的时候一定要这个女人是聪明的。而全世界的女人都想嫁一个什么样的老公?就是成熟一点的。就像动物一样,雄性动物都拼命地想让自己的毛亮,你不要小瞧皮毛,实际上它就是表示肺气足。所以男子四八三十二岁开始结婚较好。男子四十八岁的时候才开始显现出老态的。七八五十六岁时候你能够歇着就歇着吧。
男人女人谁更长寿呢?这个问题,《黄帝内经》里没有提,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女人更长寿。女人容易显老,但是她更长寿,未来的社会有可能会是老龄女性社会,所以将来要注重老年女性的问题。从医学理论上讲,有一种说法,女人每月来月经,可以排毒。还有肝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这样的话,她每个月都有一个排毒的制度在里面。而有些男人脾气暴躁,在很大程度上跟他没有月经有关的,因为没有宣泄口。相反女人有这样的宣泄,所以女人要温柔一些。男人因为没有宣泄口,对肝就有损耗。还有一个问题,男人耗的是精,女人耗的是血,这也是男人不如女人长寿的原因,因为他直接走的是精,精是可以表现成很多东西的。心理上还有一个原因,女人更善于沟通,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一般而言,男人从来不和别人谈自己的私生活,而女人就是自己的事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也是造成男女在心理上差异很大的问题。我今天的交流就到这,谢谢大家!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1)

  序

 

  这是一次关于身体的认领和解读,它发生在五千年前,甚至更远,在远古的明堂上,一群圣人围坐在一起……在遥远的今天,我们开始了自己阅读的旅程,在模糊的字迹背后,我们找寻,关于宇宙、关于生命、关于灵魂的秘密……

  我们现在阅读《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似乎有些难度,但这绝不是一次跨文化的对话与阅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当中都流淌着美丽而空灵的汉字的基因,只要我们能享受孤寂,我们便可以像阅读李白和杜甫那样去阅读《黄帝内经》,它一样有着超凡的洞察力、博大的精神和动人的韵律,一样有着中国文化所具有的所有美德,它确定权威与法则,讲究和谐与稳定,注重教化与实证,它不仅引领我们游走于宇宙太空,感受旷古时空的荒谬与空寂;而且引领我们不断地向内、向着那似乎不可知的黑暗,不断地问难探索,直至找到我们生命的真实的每一次悸动……

  《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非常独特,它是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我国古代文化当中,被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

  那么圣人为什么重医药?首先,圣人就是能掌控自己的人。这个“圣”字怎么讲呢?我们先来看看“圣”字的写法——

  左边一个口,右边一个耳,口耳放在一起就是繁体字“听”的意思,底下甲骨文是一个人字,后来写作“王”。所以,所谓圣人就是听从自己本性的人,也就是能掌控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如果既能够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欲望,又能够使别人听从自己,那么就可以由“人”而“王”。这是圣人重医药的第一个说法。

  第二个说法是:古代文化认为,天下即人身。古代的“天”字是这样写的——

  人的头顶上面是天,所以在古文里又叫做天、颠、顶。天下即人身,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体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面是最为精密的自组织结构。自组织就是它依准于本性而存在、而平衡、而和谐,不需要人为的强制和主观意愿,也不是你想把药补到哪里就可以补到哪里的。所以在古人眼里,身体就是天下,就是国家。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皆以修身为本。生命是自自然然的一种活泼的存在,是自足的,它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和谐机制。

  也就是说,身体比头脑更聪明,头脑是有为,身体是无为。所以中医有一句话,叫做“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2)

  上医医国的意思,就是“天下即人身”,就是掌控好了人身的人就可以治理整个国家。

 

  千百年来,什么都变了,但是人没变,人的本性没有变,而所有的思想都是从身体中发出来的。因此,无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幻,世界上最高的学问始终是研究“人”的,而中国文化更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比如《大学》讲至善,但最后要落实到人心的静与定;《中庸》讲太过与不及,实际上,过与不及都源于脏腑功能的太过与不及。比如人的肝火太旺,人的心就不静,做事就急躁;肾精不足,人就没精神,思考问题就不周全,做事就会失败。

  拿破仑有句名言:“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而中医理论认为,人的身体结构及功能即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所以,中国文化一向都强调“从医入道”、“道以医显”,就是说,如果你能把人体领悟了,把医道领悟了,那么你就有可能领悟天下之道。

  二、学习《黄帝内经》可以让我们认知自我

  有人会问:我们的生命活力是从哪里来的呢?

  说到生命活力,我们经常会用这样一些词汇:魄力、精神、胆识、意志、聪明等,这些词都是代表我们生命活力的词,代表我们领导力的词汇。这些词又都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好好思考一番。

  什么叫魄力呢?在中医里,魄是肺的神、肺的神明。所谓“神”又是什么意思呢?神是精足了以后的外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精气神的“神”,实际上都是指你的精和气足了以后的外在表现。就好比油多了光亮就大,火焰的光芒就是“神”,所以“魄”是肺经、肺气足的体现。而魄力的“力”就关系到我们的另一个脏器——肾。在中医里,力来源于肾,我们的力量都是来源于腰,都是来源于肾。所以,“有魄力”指的是肺和肾两个脏器的精气非常充足,所以做事才能够气壮山河,才能够出大手笔。而肺和肾这两个脏器在中医里又属于先天的范畴,关涉到我们的本能。所以,我们说魄力是学不来的,它是我们身体当中的本能的一种外现。如果你魄力不够,只能说明你先天肺气不足,肾精不足。

  有的人生命活力很旺盛,看上去很有精神;反之,有的人看上去很萎靡。那么“精神”到底是指什么呢?我们首先来看看“精”,它来自肾。在中医概念里,肾主藏精;而“神”,在这里专指心的神明,心之神为神。所谓“精神”,代表的是一种心肾相交的能力,这个能力的外现就是精神。如果心力不足、肾精不足的话,就会显得特别没有精神。所以,“精神”同样也指我们身体层面上的东西。

  再看“胆识”。《黄帝内经》认为:胆是主决断的。有没有决断力也是领导力的一个体现,而决断力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一个人胆气足不足。并不是说一个人把胆囊切了,他就没有决断力了,关键还是一个胆气足不足、胆精足不足的问题。

  一个人最终有无成就,要看他的意志力如何。那意志的物质基础又是什么呢?在我国古代中医理论里,意是脾(精)的外现,脾的神为意,脾主运化。《黄帝内经》说“心之所存所谓意”,而一般人就把“意”理解为记忆力。实际上,有没有意志和记忆力关系不大,关键是记忆能不能跟所看到的事物相关联。如果能够相关联的话,思维就有了一定的宽广度,而这个思维宽广度就是“意”。所谓关联性就是运化,这就是脾的功能。聪明,反应非常快,这都是运化的作用,是脾的作用。“志”指肾的“神”,所以中国人特别讲究补肾。为什么?因为我们生命本能的很多东西都跟肾密切相关,志是肾神的外现。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

  意志这个词中,“意”指的是运化能力,也就是思维的宽度;而“志”指的是收藏能力,也就是定力。如果说精神是指心肾相交的能力,那么意志就是指人体运化能力和收藏能力的体现。你能够运化多少,然后又能定得住多少,这就体现你的意志力了。如果一个人很聪明并具备思维宽广度,却唯独定不下来,坚持不下来,那就是意志不坚定,做事照样会失败。

 

  那么“聪明”就很好解释了。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意思就是说,肾的精气通于耳,肝的精气通于目。所以看一个人是否聪明,关键是看他的肝肾功能。肝功能好,眼力就好;肾功能好,耳力就好,如果耳鸣眼花,就是肝肾出问题了。

  我们的人体就如同一棵大树,在外的枝杈都是根部的反映。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的生命活力是来源于身体本身,是从肾精来,是从这些神明来,从生命的高度来。所以,学习《黄帝内经》是在培固我们的智慧元气,是一种根本性的学习。

  在西方医学当中,不太讲究神明这个概念。在西医看来,心脏就是一个泵而已,而与神明无关。所以在现在的器官移植当中,有些现象就令人费解。曾经有这么个案例,说有人移植了猪的心脏,刚开始的时候这个人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是慢慢地大家发现他有一个表现:他没事就喜欢用嘴去拱墙。其实,这就是中医里讲的“心之官为思”。意思就是,人如果心气足的话,神明就会反应到大脑当中去,然后慢慢地就会改变人你的行为,也就是说有了猪心就有了猪性。

  所以,学习《黄帝内经》可以让我们更多地向内看,内在地去观察我们的人生,并且看到神明的那个层面。但向内看,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人其实很不愿意向内看,因为向内看很麻烦。每个人都有着顺从天命、活一天是一天的惰性,而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所以不愿意向内看。另外,向内看很痛苦,一旦真的看清楚了生老病死,就像释迦牟尼一样,那就只剩出家了。所以,先是不愿意向内看,然后是不忍向内看,这都是人的惰性决定的。

  《黄帝内经》是很高明的“向内看”,是不打开地“向内看”。而西医大多采用的是解剖的方法。仔细一想,解剖有什么了不起,不打开能知道里面是怎么回事才是了不起。所以,中国中医非常了不起,它没有打开身体就知道人体里面内在的气血是怎么回事。那么要凭借着什么“向内看”呢?凭借着“道”去看,凭借方法、规律去看,所以对人的要求很高。因为对人的要求高,所以《黄帝内经》这本书是“自古圣贤皆寂寞”,很少有人理解,这也是《黄帝内经》寂寞的一个根源。

  自古以来,人都存在的一个无知的盲点,就是对自我很不清楚。西方的弗洛伊德的学说占据了整个20世纪,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人类的自傲在历史上曾遭受过三次打击。第一次打击是,原先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后来,哥白尼的学说告诉人们地球是整个太阳系中的一分子。第二次打击是,人们普遍认为“人是万物之灵”,可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人不是万物之灵,人源于动物,人的进化并不能抹掉他在身体结构和精神气质方面与动物同等的证据。最后,人就只剩下一个自信了,就是说我了解我自己。可是,弗洛伊德的学说告诉人们:你不了解你自己。你根本不知道你的行为到底是由于你内心的什么驱动在发生改变。所以,向内看的问题对于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来说都是一个最高目标。西方哲学追求的最终目标是“认识你自己”,而中国哲学的最高目标是“天人合一”,就是人跟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就越达到至善。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4)

  在学习医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反复体验这样一句话:“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学习《黄帝内经》是我们领悟人身、听闻真法、感恩中国的必行之路。

 

  先说“人身难得”。学习了《黄帝内经》,我们就要关注自己的内心生活和我们内在脏腑的运转。我们懂得了人体,实际上我们就懂得了人生的很多方面。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我们现在的肉身实际上是我们修行多年后得到的一个身体。用后来的话说就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借假修真的载体,是我们要蓄之、养之的精品。但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许多人对自己的身体在很大程度上是毁之、害之的。

  再说“真法难闻”。大家都知道,只有有缘的人才能听闻佛法。《黄帝内经》同样也是如此,不是说随随便便就可以听到的,包括黄帝自己。《黄帝内经》本身就是黄帝和他老师的一些对话,当黄帝问到一些很核心的问题的时候,他的老师都会让他先斋戒。所谓斋戒,不是单纯的洗洗澡、刷刷牙、饿几天就可以的。它要求你在精神上不要被一些私心杂念所控制,让自己的精神处于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才可能听闻真法。即便圣王学习《黄帝内经》,他也要抱着很认真的态度去学习,去修身修心,才能真正地看到里面去,才能真正领悟“真法”。

  第三句是“中国难生”。实际上,大家都应该有所感悟,生为中国人是一种难得的福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深厚的感恩心理和自豪。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我们中国才有这么多经典巨著,可以让我们去读,可以让我们重新反省人生,甚至包括重新体悟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这是“中国难生”的一个含义,因为只有中国才有《黄帝内经》。

  四、可以培养我们内在的洞察力

  《黄帝内经》所说的内容,大多源于对天地自然的感悟。它开篇全都在讲东南西北和春夏秋冬。它是一本很独特的医书,在很大程度上它并不去讲怎么治疗一种疾病,它更像一个老师,在引导我们如何去顺应自然的力量。所谓自然的力量,就是自然本身存在的顺序,我们要顺应这样的顺序和规律。

  《黄帝内经》非常注重内在洞察能力。我们学习《黄帝内经》,就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和增强我们的内在洞察力。这种洞察力,是一种很好的认知方法。西方人学医,要花很多工夫去学一些基本的常识和理论。可是在中国,许多人对中医常识都有一种耳熟能详的感觉。比如说老百姓并不懂医学,但是他们每天都在运用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用古话说,这叫“日用而不知”,就是天天在用,却不知道其听道理,这就要求大家有一种洞察生活的能力。

  培养人的洞察力,第一条就是对天地自然的感悟。大家可以去认真地想一想,中国人为什么说“买东西”,不买“南北”。《黄帝内经》中有幅图,它的南却是在上面,很多人会觉得难以理解。而这幅图在中国古代始终是南在上面,这就非常有意思了,而用中医来解释就很容易理解了。

  《黄帝内经》中的东南西北方位为什么南要放在上面呢?因为在我们人体中,心在最上,心就是人体的代表。如果俯卧大地的话,心在最上,所以上边为南。按照中国文化中取象比类的方式,我们把东归属于木,西归属于金,南归属于火,北归属于水。在远古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木和金为可盛受之物,是用手就可以拎着去以物易物的。而火和水是不可盛受之物,是用手拿不走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们中国人只买东西不买南北。更何况,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热情如火”或“柔情似水”这些情感是花钱也买不到的啊!而且买卖南北(水火)还要危及人类本身呢,比如军火,比如石油和水,一旦进入到买卖层面就要危及人类本身啊。

  其实,我们中国人骂人都很有文化内涵。比如说“这个人不是个东西”,什么意思呢?说这个人不是个东西,那不是东西就是南北啊!就是说这个人像水火一样无情无义。

  从更深的层面来讲,东方又意味着生发;东方为生发,南方为生长,西方为收敛,北方为收藏;中央为土,为“化”。那东方为什么有生发之象呢?我们先来看这个“東”字——

  “東”就是一个木中间加一个日,意思是太阳从树木中冉冉升起,这就是一种逐渐上升的状态。

  再看“西”字,在古文里写法是这样的——

  就像一个大鸟立在自己的鸟窝上。人类最初观察西边的时候,他首先要抓住一个象,这个象是什么样的呢?天黑了,鸟儿知道要归巢了,天地万物也知道要收敛了。这其实就是一个收敛之象。实际上,在中国买卖东西,是有它的文化内涵的。从更深的意义上来讲,我们要买卖的东西,要么是可以生发的,有着可持续发展的性质,要么是可以收敛的,可以赚到钱的。

  而南方意味着什么呢?因为南方为“火”,是疏布之象,南方实际上就意味着散。这就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企业家做慈善,该散出去的,该花出去的,都不应该求任何回报。

  北方主水为藏,而藏是什么呢?藏是认为这个东西很好,所以才会把它收藏起来。比如说收藏品,这是不应该拿出去买卖的东西,是人喜欢的东西,特别心爱的东西,要藏起来的东西。就像我们人体的肾精,藏得越多越好。

  从中医上讲,南边是心火,北边是肾水,东边是肝木,西边是肺金,中央为脾土。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5)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心就是疏布,就是散,心脏永远在跳动,它是永远在那儿散着的,这就是心的象。肝气的生发决定着我们的精神状态;而我们不能只耗散不吸收,所以肺气主收敛、肃降;而肾水的收藏能力越强,我们心火的布散能力才越强,我们才更有精力去回馈社会。

 

  那么中央脾土是什么呢?它就是“化”。那什么又叫化呢?所谓化就是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化”的真正内涵就是指从生发到收敛的过程,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化”。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说你这个人被汉化了,或者说你被什么感化了,意思就是外界的人或物先是影响了你,然后是思维方式和生活状态在你的身体里扎下了根,结下了果,彻底地改变了你。在甲骨文中,“化”是两个颠倒的“人”,指人的彻头彻尾的改变,而这个过程就是化。

  中央脾胃对于人体的意义就在于它受盛五谷,生化为精血,一部分去长肌肉、长精神,多余的精血为人体所吸纳、收藏。中央脾胃它包含在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四象之中,这四象全都有,就是“化”。所以,中央脾土它自身就是一个圆。用《易经》中乾卦的“用九”来解释就很容易理解了,《易经·乾卦·用九》说:见群龙无首,吉。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见群龙没有首,是吉利的。群龙无首就是它自成一个圆,既有生发、生长,又有收敛、收藏,四条龙首尾相连,美丽如环,而这个环就是生命运动方式的最圆满状态。

  而这个环就是天,“天”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就是永远从春走到夏,从秋走到冬,它的这个次序是不会变的。人的生命也是有次序的,永远是从出生到壮大,然后到衰老和死亡,人体也要因循这个次序去生存。

  所以就“买东西”这一件事,实际上是在告诉大家,中国人买卖的是文化,这个“东西”有着从“生发”(春)到“收敛”(秋)的性质,而西方人呢,买卖的是物,是this和that。所以,中国人只可买卖东西,不可以买卖南北。

  “东方”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中其独特的地位。东方代表生发,所以,我们中国作为世界的东方,也是重文化,也是讲文化的。西方代表收敛,所以西方社会是重物质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中国人的观念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比如,中国古代说五行顺序的时候是“木、火、土、金、水”,而现在说“金、木、水、火、土”,这就很明显说明现代思维和古代思维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古代思维是“木、火、土、金、水”,这是一个相生的顺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6)

  也就是说中国古代文化重的是文化,重的是生发,所以从木开始。而西方文明和现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重物质的,所以我们现在说五行都是从金开始,而这个顺序是相克的,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说的是相克、相侮、相矛盾的这么一个概念。所以说,我们从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感受到,与古代文化相比较,现代文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不同。而学习《黄帝内经》,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回归。

 

  领悟了天地自然,我们再从人身感悟一下《黄帝内经》的独特魅力。大家再思索一个问题,我们人体的中部在哪里?把这个问题想通了,也许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式思维。按照人体的比例,很多人都会说人体的中部就在肚脐。肚脐也叫做神阙穴,它实际上连接着先天和后天,是一个很根本的地方。但是,它并不是人体的中部。因为当剪掉脐带以后,先天的那个神明就已经缺失了,所以说肚脐是神阙穴。而且肚脐这个穴位,是只可以用灸法不可以用针刺的。

  那么到底人体的中部在哪里呢?大家都知道,人体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穴位叫做“人中”,这才是人体的中部。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好像都懂点中医。比如说有人昏倒了,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去掐人中。可是为什么要去掐人中呢?我问过很多人,他们都说掐人中是强刺激。按照这样的说法,我打你一棍子,扇你一嘴巴也是强刺激。那为什么非得掐人中这个地方呢?而且这个地方为什么叫人中呢?按照人体比例来看,这个地方太高了,怎么能叫做人中呢?这就必须用中医理论来解释了。

  中医认为,人中是我们人体里最大的两条经脉的连接点。哪两条经脉呢?一条是督脉,它起于会阴。会阴就是我们的前后阴正中间的那个地方,但不是在那个点上,而是在那个点里面,在我们身体的内部,可能是丹田吧。督脉起于会阴,然后分两支,一支从少腹往上走,一支从长强穴往上走。长强穴就是我们背后的尾椎骨的最后一个穴位,这样一直走到头部再到人中。督脉是人体的一条大阳经,它主气,对男性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男性的生殖能力。因为督脉决定了人体的脑髓、肾、腰脊、脊柱、脊髓等。所以说,男性是否有生殖能力,就要看督脉。

  人体中的督脉另外一条经脉就是任脉,任脉是在我们人体前部的一条正中线,它也起于会阴,然后沿耻骨一直到人中,与督脉在人中处交汇。这是人体的一条大阴经。这条大阴经是主血和管生育的,所以不能受伤。比如,过去西方人鼓励女性剖腹产,说横着开刀肚子上的褶儿就看不见了。横着剖是很不好的,因为横着剖就等于把人体的好几条经脉都切断了,所以横剖人体愈合的能力特别差。而竖着剖呢?也挺可怕的,竖着剖正好伤着任脉,但是竖剖最起码它没有伤到那么多条经脉,所以愈合比较快。

  人体中的任脉督脉和任脉都算是奇经,是属于奇经八脉里边的东西。十二正经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奇经八脉可以说是人体中一种很特异的能量,我们甚至可以说它是元气的储存地。它基本上可以决定一些很重大的事情,比如说生育胚胎。男人的生殖能力在很大程度是由督脉决定的;女人的生育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由任脉决定的。而我们的人中恰恰是任督二脉的交汇处。

  那为什么人昏倒要掐人中呢?人昏倒实际上很像《易经》卦象里的一个卦,也叫阴阳离绝卦。意思是阴气下行在下面,阳气上行在上面跑走了,这样就属于阴阳离绝。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7)

  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通过刺激人中这个穴位将阴、阳重新和合,通过压迫人中把气血重新调上来。这个昏倒的卦象叫做否卦,通过掐人中以后,给调整过来的象就叫泰卦。这就属于阴阳和合卦,因为阴气是下降的,阳气是上升的,这样阴阳和合的话,人体就能够清醒。阴阳的交合就是人体两大经脉的一种交合,所以人中这个穴位在人的身体当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人中真正的象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中之象应该深、长、宽。因为人中就是我们阴阳二脉交通的沟渠,如果阴脉和阳脉交通的沟渠又深、又长、又宽的话,说明这个人的气血交通能力特别强。如果阴阳交合、气血交合的能力强的话,气血就旺盛,寿命就长,你的精就足,就可以生育后代。所以人中又有另外的两个名字,一个叫寿宫,一个叫子庭。从人中这个象,可以看出人的寿命和后代。所以在古代相书里,人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相。

  中医之道可以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外部来看内部。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的情况一定会在人的体表上有所表现,看了外部表现,就会知道内部是怎么样的了。通过人中的外部表现,可以看到我们内在的气血表现。有人说自己人中太短,一定短寿,其实有这种想法大可不必。也许你的生命会很短,但是人中这个东西的长、宽、深和养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最近拼命地糟蹋自己的身体,那么你的人中就自然会变得扁平;如果你知道如何去养生,很会保养自己的话,你的人中会慢慢变得深一些,因为你把自己的气血养足了,这个渠道自然就通畅了。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通过天地之象,我们不仅可以观察我们的人体和人体内部的一些变化,还可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两种方法:一种从读经典入手,还有一种就是从生活当中去认识。遵循“大道至简”的原则,从最简单的方面,甚至以一个小孩子的心态去看待万事万物。我们学《黄帝内经》,好像看着很难,可实际上并不难。只要懂生活,懂得春天去冒冒失失地摘了一朵花,秋天就会少结一个果的道理,很多的事情就都会明白。

  一、为什么北京城东有崇文门,西有宣武门?

  大家都知道,老北京城的城门有内九外七的说法。内九指的是内城的九道门,分别是前门、宣武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崇文门。

  按照朝廷当时的规定,每个城门进出的车辆都根据传统文化的概念而有严格的规定。比如进出崇文门的车必须是酒车,酒在传统文化里意味着生发;而宣武门只许走刑车,这说明宣武门守着肃杀之气。这都是按照气机来运行的。

  从风水学上讲,北门是不可以开的,因为北方主收藏,要藏得住,所以不能开门。收藏的东西当然都是心爱之物,是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这好比我们的肾精,藏得越足,我们的本钱就越足。然而,北京城的北面不但开了门,还开了两个门:安定门、德胜门。

  这两个门在平常是不允许开启的,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能开启,而且还不能同时开启。哪两种情况下开启呢?就是在军队出征打仗和得胜归来的时候。出兵打仗的时候开的是安定门。从安定门出去,意思是出去打仗首先要心神安定,要有定力,这样才能保证胜利。当军队得胜归来的时候走德胜门,要有出有进,这就要求军队要有去有回。所以说,该藏的东西一定要藏得住,万不得已要用的时候,一定要有出有进。

  二、为什么秦皇汉武要封禅“泰山”?

  在五岳中,泰山并不是最高的山。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8)

  在五岳中,泰山并不是最高的一座山,但是为什么在秦皇汉武时期,帝王都要封禅泰山呢?为什么不去西岳或中岳?因为,作为一国之君,他要掌握国家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国家的生发之机的问题。而东方蕴涵着生发之机,所以处于东方的泰山,就成了帝王祭祀天地的好去处。一个国家有了生机,就有了一切。

 

  古人是非常重视生发之机的,就连打仗也是这样。因为鼓属木,鼓声是主生发的,所以战斗刚开始的时候一定是敲鼓,以此来振奋士气。让士兵的肝气上来,他们才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往前冲。那么该收兵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成语叫“鸣金收兵”。金属于收敛之象,鸣金就是要收敛了,也就是收兵。三中国人为什么说“左右”,不说“右左”

  中国人为什么说“左右”,不说“右左”?我讲这个就是提醒大家将来对日常生活要很关注,不要把它看成一种习惯就过去了。左边是生发,所以生发了才能收。左右还有一点不同,左边为肝气,主血,右边是肺,肺主气。气比血走得快,所以先动左边,这样才能左右平衡。血是用来收敛肝气的,肝气不能一味地生发。

  在中医里,左边偏头痛和右边偏头痛就很不同。左边的偏头痛就是血分病,而右边的偏头痛是气分的比较多,在用药上会有所变化。而西医治疗头痛通常是用止痛片,因为西医里没有经络的概念,止痛片对全身哪儿都管用,因而没有针对性。而中医一定要弄清楚,是左边血的功能出问题了,还是右边气的功能出问题了,然后对症下药,所以说中医真的很高妙。

  再有,中国人练功时的第一个动作通常是“两脚分开,与肩同宽”。那先伸左脚和先伸右脚有没有不同?中医认为,左肝右肺,左边为肝气,右边为肺气。左边为肝,主血。所以一定是先伸左脚,先开血脉。因为血的运行比气的运行要慢,如果要先开右脚,右边主气,气就快,那么血就很难跟上。先开左脚后为什么还要“两脚与肩同宽”?“两脚与肩同宽”是让腿部打开大腿内侧的三条阴经,然后脚尖再微微内扣,大腿外侧的三条阳经也就随之开启。如果这两边阴阳经没有感觉,这个站立姿势对练功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走路时先迈哪只脚、后迈哪只脚不都有生命的道理在里面吗?!

  四、“终始”的意思

  我们中国文化非常强调用词,每个词都要用得非常恰当。《黄帝内经》为什么不说“始终”,而说“终始”呢?就像我们说“左右”,不说“右左”。所谓终始,就是看任何事物都要从它前面的那一项看起。

  万物的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它们最根本的“终”是什么?就是冬天,就是收藏。这个冬天的“冬”就是终了的意思。春天为什么叫春天?春就是蠢,万物都在蠢蠢欲动,生发之机蠢蠢地就都动起来。夏是假借,有发散的意思。秋是收敛和成就万物的意思。

  所以,有终才能有始,有积精累气的过程,才能有开始。因此,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要有终有始。

  五、何谓“仁义礼智信”

  中国人常说“仁、义、礼、智、信”,那什么是仁、义、礼、智、信呢?

  仁、义、礼、智、信这些观念实际上也是从我们身体当中来的。仁就是东方,东方为生发之机。“仁”就是生发出来的善念,这一点点善念将来可能影响人的很多东西。“义”是什么呢?所谓义气就是我不要的东西,我白送你的东西,我替你两肋插刀却不要求你回报。所以,义就是主散,就是疏布出去的东西,这是南方。礼是西方,西方是收敛之象,所以礼是约束、收敛。礼就是要教我们如何约束人性,收敛人性。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智就是北方,北方是收藏之象,肾精足才能生出智慧。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9)

 

  最后来看看信,它就是中央脾土。从字形上来看,“人”加“言”为“信”。为什么叫人言为“信”呢?就是人说话要真实,要可靠,要像土地一样真实可靠。因为古人认为土地是从来不骗人的,只要撒下种子,它就可以发芽。

  六、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是什么原因呢?

  夏天,我们的阳气全部浮跃在体外,我们的身体内部形成了一个寒湿的格局,人体的脾胃是最虚的,消化能力也是最弱的,所以我们在夏天要吃一些姜类的温热的、宣发的东西,而不能吃滋补类的东西。因为我们人体内部没有足够的力量消化这些东西。而等到冬天的时候,我们的阳气全部收敛了,身体的内部就形成一个内热的格局,反而可以吃一些滋补类的东西。而吃萝卜可以清凉顺气,可以使我们的身体保持一种清凉和通畅的状态。

  这些道理,我们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领悟到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把这些细节问题都掌握了,身体的很多问题都能解决。这也是《黄帝内经》中所倡导的一种养生之道。

  七、为什么大蒜、辣椒不入药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蒜和辣椒的气味最厚,可大蒜和辣椒从来不入药的,这是为什么呢?

  大蒜属于气的层面,入气分。凡是入气分的药都走清窍,我们人体的小便、眼睛都是清窍。所以,蒜吃多了容易眼睛花,看不清楚东西。而且大蒜的味走前阴,走小便,吃多了小便也会浑浊。中药虽然是取事物的偏性,但也不能用大蒜这种特别的东西。

  辣椒是走味道的,凡是入味的都入血分。血属于阴,味道也属于阴。入血分的药,走人的浊窍比如嘴巴、肛门等。如果辣椒吃得多了,人的嘴唇里边就会生疮,也有可能会造成便血或肛门疼痛。

  所以,大蒜和辣椒这两种东西都过于厚重,人们一般只把它们当作食物,并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食用。

  但是味道过厚好不好呢?现在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吃辣一族”,很多人没有辣椒就吃不下饭。这在中医上怎么解释呢?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人的脾胃功能越来越弱了,对味道的感觉也越来越弱,所以要用浓的东西来调自己的肾精出来,用味道厚重的东西帮助自己调元气上来,来帮助运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现在人压力太大,心情太郁闷了,因为味厚的东西有通窜力,而吃辣椒和大蒜能让人心胸里的淤滞散开一些。

  总而言之,我们只要爱吃味道浓的东西,就表示身体虚了。

  八、“咽喉要道”的真正含义

  人体中有几大重要的部位,其中一个就是咽喉。因为所有的气血都要经过咽喉而上头,所以一定要保护好这个部位。一个人脑子清爽不清爽,全在于咽喉是否清爽、通畅。如果咽喉老犯毛病的人,慢慢就会影响他的脑子。现在患咽喉病的很多,而且久治难愈。古人把狭窄而重要的关隘称之为“咽喉要道”,可见咽喉在人体中的重要意义。

  很多经脉都走咽喉,喉咙两边叫咽,中间叫喉。大肠经走喉咙,如果喉咙干疼,是大肠“津”的功能过度了。像这种喉咙干疼的人接下来就有可能出现大便干燥、颈肿喉闭。喉咙两边痛,即慢性咽炎,是脾病和心病,因为脾经和心经都沿着喉咙两边走。喉结以上痛是属于心经,喉结以下痛属于肝经。如果喉咙外边两边肿,就是小肠的问题,是吸收出问题了。脸大脖子粗那种症状属于小肠病。如果咽喉老是肿胀的,这是肾经的病。还有三焦经也走咽喉。八条经脉全都走咽喉,甚至还包括任督二脉也走咽喉,所以咽喉的病是大病,如果咽喉有毛病就要好好地去治。

  中国的经典都是智慧之书,而不是知识之书,是可以让一个民族怀着隐秘的热情世世代代、反反复复去阅读的书。

  医学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因为只有医学能让我们了解到人体与自然是否和谐。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就越接近“至善”。

  中国的圣人为了说清楚其中的道理,统统采取了“打比方”的方法。他不去说这个概念“是”什么,而是说它“象”什么,在《易经》里,他画出卦来让你看它“象”什么,然后去感悟真理;在《诗经》里,他用“比、兴”的方法来描述人心;在历史书里,他讲故事;在医书里,他说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他从来都不用大概念压人,而是发掘生活的点滴来映照我们的心灵。因此,中国的经典都是智慧之书,而不是知识之书,是可以让一个民族怀着隐秘的热情世世代代、反反复复去阅读的书。

  古代圣贤强调“以医入道”,在求道的过程中以“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为原则。他们认为认识生命本身与认识宇宙同样宝贵,甚至是更为重要、更为基础。所以学习中医一定要懂得传统文化,一定要参悟中华之“道”的根本所在。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10)

  总之,道以医显,即医道是中国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对习医者而言,从医入道又是一条必不可少的捷径。

 

  一、《黄帝内经》和《伤寒论》

  我国古代有关中医的书很多,但经典只有两部:一部是《黄帝内经》,另一部就是《伤寒论》,这两部经典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中医著作。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什么叫“经”。经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古代的经是这样写的——

  经是丝线,丝线的原始意象是脐带。脐带是我们的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东西,它是连接先天和后天的根本,所以它也是我们的人之根本。所以,“经”的第一个含义是“根本”的意思。另外,我们如果看过织布,或者是看过地球仪,都会知道南北为经的概念。织布时先拉过来的这条线叫做经,经线有一个特性,就是只要一旦被拉过来,它就永远不许再动。所以,经书都有亘古不变的特性,这是“经”的第二个含义。所以,“经”是讲根本、讲本质的东西,而且具有亘古不变的特性。相对于经线而言,要想把这个布织成,还需要纬线。纬是横着的线、不断变化的线,所以古代有经书,有纬书,而纬书都是讲变化的书。

  在中国的经书里,《黄帝内经》这本书作者不详、写作年代不确定,最后人们决定用“黄帝”来为代言。“黄帝”之名彰显了古代医家一统天下医学的决心,同时避免了医学观念有如春秋战国时代的纷争与不和谐。为了保卫一个伟大的生命理念,各门各派牺牲或放弃了自己的某些自由,而让自己归顺于“黄帝”的旗下,去谋求中庸之道和阴阳的谐和……它的慈悲在于用“黄帝”的权威确保了这本经典可以万代流传,并因此而惠及我们千万民众。

  中国还有一本特别著名的医书叫《伤寒论》。那什么叫“论”呢?所有的发“仑”声的,都表次序和次第。比如说我们说话有次序,就叫“言论”。做人的行为有次序,这就是“人伦”。水也有次序,一个个散开的波纹代表水的次序,就是“沦”。《伤寒论》这本书实际上是涉及治疗学的一本书。它在讲人得病的次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应该如何理解呢?所谓太阳,指的是人的表层。如膀胱经和小肠经,都属于太阳,这是人的表。胃经属于阳明。比如你感冒发烧,先是体表受寒,如果加深了就会出现阳明的问题,就会吃不下饭,这是胃经的问题。再往下走就会到少阳,就是靠发烧往外赶的劲儿都不足,半表半里,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这就是得病的次序。那么怎么治病呢?一个好的中医,治病的次序应该是反着的,就是把病一层一层地往外拱。假如阳明得了病,把病拱到太阳这儿,病就好了。这是一个得病和中医治病的次序,所以称之为“论”。

  《黄帝内经》与《伤寒论》在本质上有个根本的区别:《黄帝内经》代表的是贵族医学,它追求的是长生、长寿。医理是扶阳固本,手段是强调个性化的养生,强调元气对人体的意义,故而很少用药;到了《伤寒论》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治病疗疾成了首要。因为对平民医学的伟大贡献,人们称其作者张仲景为“医圣”。

  学习中医,如果能把这两本书参透、悟透,就非常了不起,就会成为一代宗师。

  二、顺其自然

  《黄帝内经》宗旨的第一点强调:做人、做事要顺其自然,守时、守位,并且始终要保持这种情志。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凡事要顺其自然。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要想真正做到就很难了。顺其自然也叫“因天之序”。天的顺序就是从夏到秋,从秋到冬,从冬再到春,周而复始。这个顺序是永远不会变的。“春”的原意是指万物随阳气的生发而蠢蠢欲动;“夏”是“广大”或“宽假”之意,指不要约束万物而要使它们尽量地生长;“秋”是“成就”的意思,指成就万物,使万物结果、结籽;“冬”是终了,万物闭藏之意。中医医理讲“因天之序”,就是要因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就是东南西北,就是春夏秋冬,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要生病;顺应了这个顺序,就能健康长寿。现在我们很多人之所以身体不健康,就是因为不顺其自然。

  现代人的所有问题,其实都出自与自然相背着的态度。举个很浅显的例子:春天该生发的时候不生发,就会出方方面面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该结婚的时候偏不结婚,那么,他的人生的整个程序会被打乱。要因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顺着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这个顺序做了,万事万物就顺当。

  老子说:“道法自然。”自然是什么?就是东西南北,就是春夏秋冬;《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都是一回事。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11)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思考所要做的这个事情在这个规律上处在哪个点上。它是春天还是秋天呢?如果它是春天,就不要希望明天就结果,要等到秋天才行。这样做看似无为,实际是有为。如果非要从春天一下就蹦到秋天去,那就什么也做不了。所以,不管压力多大、从事什么工作,要想保持这种情志,就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去把握你所做的这件事的规律。

 

  三、健康长寿靠自己

  《黄帝内经》宗旨的第二点就是:健康长寿不靠别人,不靠药,完全靠自己。许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生病后过分地依赖医生和药物,而越来越不肯相信自己。宁肯相信那些胃药可以解决自己的胃痛,而不肯改变自己暴饮暴食的恶习。

  其实,《黄帝内经》不讲药,它只有13个方子,而且都特别简单。它无非是在告诉我们,健康长寿是个积精累气的过程,靠的是自己吃好、睡好、消化吸收好,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样的人才健康。

  《黄帝内经》基本是讲医理(医道)的书,它开篇讲恬淡虚无,然后讲四季和阴阳应象等等,就是告诉大家健康长寿的秘密在于自己的情志和经脉气血是否顺畅,是否生发、生长、收敛、收藏都有,若有,就是乾卦用九的“见群龙无首,吉”。

  如果冬天没藏好,春天就生病。民俗里有句谚语叫做“冬日打雷,十栏九空”。冬日打雷就是天地的阳气在冬天不藏了,来年的畜生就要遭殃。人要是冬天没养好,也会出问题。冬天收藏得精血不够,第二年的春天就会不舒服或得病。2003年的“非典”时期,为什么很少有小孩和老人得非典?因为小孩和老人基本上能按照一天的顺序去生活,能按照人体的自然要求来生活。如果该睡觉的时候偏偏不去睡,该醒的时候偏偏不醒,整个的运化包括生发、生长、收敛、收藏都没养好,不得病才怪呢!

  “万恶淫为首”、“百病气为先”,就是说性事、情志的过度与我们的身体健康程度密切相关。这实际上告诉我们,很多东西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包括情绪和精神状态。

  在西方,假如一个人得病了,首先要去找医生,医生治不了的时候就要去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再治不了就要让他去找牧师。可是在中国,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只需要去找一个中医就可以解决了。中医可以全方位地解决人的一些问题,包括心理、信仰等问题。中医会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它指导的是人的生活医道。所谓医道,不是单纯地停留在治病的这个层面,而是要全方位地指导人的生活。

  所以说,真正的医疗保险就是精神文明。因为疾病和人、人性有着紧密联系。所以要调理好自己的生活,调理好自己的人性,才能调理好自己的身体。

  四、天人合一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自然法则在人身上都会有所体现。外边环境的问题,一定会在我们身体内部有所体现。我们现在整个社会的风气是浮躁的,人就会很容易得上实下虚类的病,出现失眠、抑郁等方面的病症。另一方面,“有诸内必形诸外”,人身体内部有什么问题也会在身体外部有所表现。中医里有“望、闻、问、切”,医生看你一眼就会清楚你身体内部的情况。比如医生一看到你的嘴是歪斜的,就知道你有胃病,容易生闷气,情志不舒。因为口歪是胃经的病,再综合你的言谈举止,可以判断你人性和身体的很多问题。

  天人合一,就是要人和自然达到和谐,和谐程度越高,就越接近于至善。这是天人合一的意义,也是中医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五、医易同源

  学习《黄帝内经》,对人的要求很高:要有一定的洞察力,要有一定的成熟度,要有很高的悟性。没有悟性和洞察力,学医真的就是纸上谈兵。我经常会说西医是学问,中医是道。大家看看这个学字——

  上面是两只手,捧着爻辞。爻辞是指《易经》里边的东西,就是因为不懂,所以大家都想去学,而且越学头越大。而“道”字,上面是个首,首是代表头。“辶”,古代是辵部,是马车的意思。实际上,这个字的意思是头脑坐上了马车。所以,学“道”的方法,就等于学习一种认识世界的非常快捷的方法。

  荀子曾说过:“其生也有涯,其学也无涯,以有涯伴无涯,殆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的生命是有尽头的,可是学习,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如果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陪伴无限的学习是很危险的。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这些经典呢?古人告诉我们用“道”,实际上“道”就是一种洞察力。针对天下的学问,西方是一会儿建立一个学科,一会儿建立一个学科,而且这个学科发展起来就把前一个学科否定,所以永远要往前学。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12)

  而我们中国人之所以讲“道”,就是以悟道的方式去理解知识,这和“学”的方式是很不同的。

 

  世界万物太多了,怎么办?古人告诉我们要采取的是一种分类取象的方法,即“取象比类”。这种分类的方法,是按照事物的“象”来看它的类别。比如,凡是具有生发之象的全都归属于东方,比如青龙、春天、树木、人体的肝、青少年等等,都同属于一类,它们都有着向上的生发的趋势。凡是具有收敛之象的都归属于西方,比如白虎、秋天、金属、人体的肺、四十而不惑的一群人等等,它们都有着下降的但成熟的性质。因此,当我们面对任何事物时,都只需思索其内在的气质,就可以揣测它未来的走向了。

  《易经》也是采取取象比类的方式,用八卦事物的八种抽象性质,再八卦每每相配,遂成八八六十四卦。所谓“卦”又是什么意思呢?卦就是把事物挂起来让你看,让你把它的“象”看得很清楚的意思。《易经》里的“象”是怎样生成的呢?

  《易经》里边最基本的“象”是阳爻“—”,和阴爻“--”。所谓阳爻、阴爻,就是世间万物的两种“象”,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个阴,一个阳。阳爻是男性生殖器的代表,阴爻是女性生殖器的代表。然后我们老祖宗把这三根阳爻的卦象挂在这儿让你看,并且起了名字叫“乾”,把三根阴爻的卦象叫做“坤”。有人会说我不懂什么叫乾,什么叫坤,老祖宗就会接着给你打比方。他告诉你,如果不懂乾坤,总懂什么叫天什么叫地吧,乾就像天啊,永远运转不息;坤就像地啊,永远化生万物。有人还会说我是瞎子,我看不见天和地,我不知道何为天、何为地。老祖宗会接着讲:你总有父母吧?要想理解什么是乾,你就去理解你的父亲,他永远在为家庭奔波啊;如果想了解什么是坤,你就去理解你的母亲,她永远在为养育后代劳作啊。这时可能还会碰到一些人说,我没爹没妈,还是不懂,怎么办?老祖宗还会接着给你解释,让你去看什么是马,什么是牛。马都是给人留下高昂的印象,而这种高昂的感觉就像我们的父亲;而母亲就像牛一样任劳任怨……

  总之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所谓天行健,就是说一切要因天之序。四季总是春夏秋冬地更替,这是不会改变的,这就是它的运转过程,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所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说我们的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既要承载好的东西,也要承载坏的东西,既要承载人类世界中的美好,也要承载那种比如大便、唾沫之类的不洁之物。

  《易经》通过分类把万事万物分于八卦当中,把万事万物的关系分在六十四卦当中。因此,懂六十四卦,就能把人生的所有关系都解读了。实际上,六十四卦是两个卦爻不断地搭配的结果。在六十四卦中比如说乾坤两卦,乾卦放在上面,坤卦放在下面,就是泰卦;如果把乾卦放在底下,就是“泰”卦。八卦之间不断地相互匹配,它们就可能出现各种情况。

  所谓医易同源,就是说二者都有着共同的“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只不过中医讲五行,把任何事物都归于五类,而五行的方法里又蕴含着一个最精确、最简洁的方法,就是阴阳。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大道至简”,意思说最大的道理一定是最简单的道理,而不应该是难懂的东西。

  那么谈到阴阳这两个卦象(泰和否)就大不相同,从医学上讲“泰”的卦象好,为什么呀?因为阳是上升的,阴是下降的,“泰”卦就是阴阳合和卦,而阴在下阳在上就叫阴阳离绝卦,这个卦很不好,这个在《易经》里非常有名,叫“否”卦。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13)

  否是不通之意,为什么不通?因为阴阳离绝了。而阳气上升,阴气下行,这样阴阳恰恰可以就此交通,所以泰卦根本的意思就是通,这是通泰之意。

 

  在中国,要想学中医永远不会太晚。为什么呢?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医既是医学,又是医道。中医是一种道的表现,而凡是道都和一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他对自身和自然天地万物的领悟有密切关系。所以,只要有生活阅历,只要对人生还有一定的关注,就可以学懂中医。这就是学中医和学西医的不同。

  六、医的本意

  那么这个“医”是什么概念呢?古代医字的写法有两种——

  一个下面是“酉”,一个下面是“巫”。这个字本身就把中医里边的很多内容都涵盖进去了。

  首先来看上半部分“医”,这个医字外边这个“匚”读音为“方”。要弄懂医学的话,就一定要懂医理。“匚”是方,指医理要方正;里面的“矢”,是箭。关于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就是中了外伤,还有一种认为这实际上是箭,就像是医疗手段里面的针灸,“矢”指的是针灸。上面这个“殳”字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殳”是一种武器。古代中医里就有一句话,叫做“用药如用兵”,用药就像用兵一样。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殳”底下是个“又”,上面是古代水池的样子。这个字看起来就像手在水下摸东西,所以有人就认为这代表按摩。按摩可以说是中医里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同时又是处于最高层面的治疗方法。中医经常说的“手到病除”,最本质的意思是表层的病基本上是可以用按摩的方法解决的。在体表的毛病,进入到深一层的经络以后就要用针刺,再深入到五脏后,就要用药了,如果再继续深的话,那就是病入膏肓。那时只有一个办法,就用“灸”法。所以,这个简单的“醫”里,不仅涵盖了医理,还涵盖了按摩和针灸的治疗方法。

  再来看看下半部分。“酉”就是成就的意思。古代的酒字,就是水旁边加上这个酉,是把万物成就的东西放在水里面去沤、去发酵。所以,古代的酒就是最原始的药,就是前面曾讲过的醪糟。与其现在喝那些烈酒,还不如去喝醪糟,因为它有养生的功效。

  还有一种说法是医的下面是“巫”,在古代还有一种祝由的方法是巫术,这种方法现在基本上没有人用了。“醫”字匚、矢、殳、酉(巫)有机的结合,从文化的视角体现了古代医学手段的多样性和对疾病的态度,可谓独具匠心。

  通过“醫”的两种写法的解释,大家就清楚医到底是怎么回事了。一个“醫”字,实际上把古代的所有的治疗手段和医理全部都涵盖了。有人开玩笑说,现在“医”字被简化的就剩开刀了。

  藏传佛教里对医学有这样的说法:人体生病就好像是水变成了冰一样。那么是把这个冰给剌掉呢,还是把它融化,让它重新变成水?这可以引导我们对医学的重新思考。由于人体的正气、邪气都从体内发出的。邪气就是过度之气,它也是由正气变现来的。所以,中医里主张把邪气去掉,让它由冰再变成水。

  七、药的本意

  我们再来看“药”这个字。《说文解字》里说“药”是治病草,从艸,乐音,它是这样写的——

  上面是草,底下是个音乐的乐。音乐的根本是和谐,和谐来源于五音的合和,就如同药之配伍。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14)

  和谐又是快乐的源泉,快乐可以驱散心中之郁闷,又是最好的治病良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药的根本也是和谐,而音乐又是药之上品,因为只有音乐可以直接作用于灵魂。

 

  开中药为什么叫“开方子”?那是因为中药讲究配伍,配伍的原则是要守“方正”的原则,不能乱来。乱来就是乱枪打鸟,希望瞎猫可以碰上死耗子。比如说有人咳嗽了,就把中药里能治咳嗽的药都用上,这就是乱来。这样乱开处方不仅治不好病,还会延误病情。中药里有九味药是去胃酸的,如果大夫把这九味药都开在药方里,他毫无疑问是庸医。那只能叫开药,不能叫开方子,方子是有“道”的。上医开方子就像在为我们的生命画一幅画或谱一首美妙的曲子,就好比“桂枝汤”药方,里面没有一味治感冒的药,可是把它们放在一起就可以把感冒给治好了,这就是因为它配伍精准,非常和谐。

  中医认为,人和万物都得天地一气而生,但人得天地之全性,草木得天地之偏性,人得病就是人体气机出现了偏盛偏衰的情形,所以要借药物之偏性来调整人体的盛衰。古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中医用药是按草根、树皮、昆虫、土石的形、色、气、味来划分其阴阳五行归属的。

  比如,根茎的药可以钻透土地,所以有通里的作用,如白芍;树枝树梢则有生发之性,如桂枝;树皮有包裹收敛的特性,如肉桂,而果核的收敛性质又更大于皮类;花儿有宣散郁结的作用,如月季花、玫瑰花;果实生在高处却最终要下落,故而有使气下行的作用……总之,那些发现中药之美的神农们是优雅而安闲的君子,他们和四季一同生长和收藏,他们在大自然中寻找着美丽和健康……

  真正的“开方子”是要明理,即明医理,明药理。比如说有人感冒发烧了,如果是有汗、恶风寒、头疼、后脖颈僵痛、脉浮缓,则属于太阳经受寒,可以用《伤寒论》名方“桂枝汤”;如果是无汗、脉浮紧,则是“麻黄汤”;如果是少阴发热,脉沉细,上热下寒,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就一个“发热”,中医就有无数的对治法,其原则就是“六经辨证”。哪一经出问题了,就用哪一经的方子去对治。因此,中医大夫必须明白“望、闻、问、切”,明白“六经辨证”。

  人不是靠指标活着,而是靠感觉活着,靠本性活着。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第四章因天之序——十二时辰养生法中医讲的养生,就是我们每天要按照人体的本性去做,什么时候做什么时间的事。“因天之序”,就是说一定要因循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这个顺序。我们人体也一样。

  一、子时——胆经当令

  养生机:凡十一藏取决于胆

  子时是指夜里23点到凌晨1点这两个小时。我们现在都用的是小时的概念,在古代这就叫大时,是两个钟头。从夜里11点到凌晨1点,这个时间是“胆经当令”。“当令”是什么意思呢?当令就是值班。在这个期间是胆经在这儿值班,所以叫胆经当令。

  中国古代文化里,非常重视这个时辰。子时是一阳初生,恰恰是在天最黑暗的时候,这时阳气开始生发。在《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取决于胆的什么呢?取决于胆的生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到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犯困,可是到夜里11点的时候,我们恰恰就清醒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阳气在这个时候开始生发起来了。

  那什么是胆经呢?在中医里,中医的“脏器”是这么写的——藏器。任何一个脏器都涉及形、气、神三个层面。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15)

  所谓“形”,就是它的物质基础,不要以为把胆囊切了,胆经就生发不起来了,其实不会。胆经是人体的一个很长的经脉,就是从头一直到脚,这也是它的形。那么气指的是什么呢?气是指经络的运行,是生命的运动方式。神是指形、气特别足了以后的外现。

 

  中医所说的“藏”,是内藏的意思。有内藏,就有外象。用中医的观点来理解,一根手指上就会有五藏。为什么这么说?人的手上是有皮毛的,在中医理论里,肺主皮毛。所以皮毛的问题都跟肺气有关,像皮肤病,就是跟肺气有关的。那皮毛里边裹的是什么呢?是肉,肉跟中医脏器中的脾有关,脾主肌肉。肉里面有血,心主血脉。肉里面还有骨头,骨头是肾所主,骨头是最收敛的,是最固敛的一个东西。

  还有一个东西就是筋,身体要想活动都是由筋来连缀的。那么这个筋的好与坏跟哪个脏器有关呢?中医认为它跟肝有关,跟肝气有关。肝气实,则手能握,屈伸灵活;肝气虚,则手指瘘软或僵硬。就这小小的手指,中医就可以看出心、肝、脾、肺、肾五藏来。

  那么,在子时的时候胆气是怎么生发的呢?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的两侧,然后顺着人体的侧面下来,一直走到脚的小趾、四趾(小趾旁边倒数第二个脚趾)。我们疲劳时喜欢手臂高举,就是抻拉胆经以振奋阳气的一个动作。我们打一个哈欠以后,人就显得精神一些,这也是胆气生发起来的象。我们有事情想不清楚,决断力不够的时候,经常会做一个动作——挠头,其实我们挠的地方正好是胆经经过的地方,就是刺激胆经而主决断。

  为什么在十二生肖中是以鼠打头的呢?十二生肖当中,子鼠丑牛,老鼠的象与子时的象有什么共通性呢?这实际上在告诉我们,胆虽然主生发,但是这个时候阳气还特别的小,就像老鼠一样小,而且老鼠是夜行动物,虽然小,但非常的活跃,这就是那一点点少阳,它不可以大,但是它一定保持着一种朝气蓬勃的东西在里面。这在太极图里面就相当于白鱼的最尖的那一点,叫少阳之火。那点“火”是所有的阳气的一个根本的东西,是生发力最足的地方,阳气最终的生发要从这儿起来。这就是十二生肖为什么以鼠为首的原因。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熬夜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晚上11点以后还不睡觉,慢慢地就会出现失眠的现象。那么失眠的原因是什么呢?应该怎么治疗呢?

  晚饭吃得过饱,也会造成失眠,即“胃不和则卧不安”。假如晚上吃了很多东西的话,那么元气和所有的气血都要用来消化这食物,所以阳气就不能顺畅地运行到头上。那这种失眠怎么治呢?一句话,晚上少吃。中国古代养生甚至要求我们“过午不食”。为什么到晚上要少吃呢?上午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阳气可以化万物。所以,在上午的时候,吃多少东西都没有关系,因为人体内部的阳气可以把这个食物都消化掉。而等到晚上的时候,就会呈现一派阴霾之气,这就是阴气。而在子时这个时候,任何东西都是不容易化开的。所以夜晚要少吃东西,本身就不容易消化,而且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所以,大家在晚上11点的时候一定要睡觉,因为这个时候养的是刚刚生发起来的阳气。如果这个时候不休息,阳气没养住,就会耗散最宝贵的生机。

  二、丑时——肝经当令

  1.为什么说左肝右肺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也就是说在这个期间是肝经在人体内值班。我们大家都知道,肝是在人体的右边,但是我国中医却要说左边是肝,右边是肺,这是为什么呢?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16)

  大家可以去药王殿里看看,药王殿里边一般供的都是孙思邈的像。孙思邈坐在老虎上,手上抓着一条龙。这是什么意思呢?在中国,龙就是东方。在中国古代文化里,东方叫青龙,西方叫白虎,南方叫朱雀,北方叫玄武。在中医理论里,东方为肝,就像青龙,龙都是飞腾向上的。中国古代有一个很著名的图叫做二龙戏珠,升龙降头,降龙抬头。中间的珠子代表生命之珠,上面的青龙一般要降着点头。最凶猛的虎的是下山虎,所以一般画虎的图大多画的是下山虎。虎都是主降的,而白虎主敛的,是往下降的,而气往下降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抬起来,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妙处。任何东西不能只升不降,或只降不升,这也就是《易经》里所讲的“否极泰来”的概念、变化的概念。

 

  为什么中医里说左肝右肺呢?肝气是主升的。比如说出现头疼的时候,你去医院看病,医生就会告诉你头疼是属于肝阳上亢,就是肝的阳气拼命地往上走。这实际是说你的收敛功能、降的功能出问题了。如果阳气一直这么升上去而没有降下来,就会导致你出现头疼。

  左边是生发,肝气是主升的。右边是主降,肺气是主降的,所以在道教的养生里认为“降龙伏虎”是最难的。也就是说把人体的气机调整到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是最难的。而治病也是这样,如果能够把这个气机把握住,就可以治好病。

  如果觉得自己身体不健康,就应该追究是哪个方向、哪个部分出问题了,是收藏出问题了,还是生发出问题了?

  如果整天没精打采,就是生发出了问题。那么生发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中医认为那是因为冬天藏的不够,肾精耗散得太厉害了,没有东西可以生发了,在中医里这就叫做“水生木”。如果冬天的东西没藏够,木就生不起来。中国文化一定要看前三步,看后三步,而不是只看当下。在治病上也是这样,不能是哪儿的病就治哪儿。中医里就讲“不治已病治未病”,它的意思是不要等有了病才去治病,而是在未得病时就进行预防,并且要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

  2、肝主藏血和肝主筋

  血和几个脏腑的功能有关。中医讲“心主血脉”,全身无处不是经脉,无处没有血,“心”能够将精气输布于全身。“肝主藏血”,是指肝的疏泄功能,人的生发之机全都仰赖肝的疏泄功能。如果一个人经常生气或郁闷,就会抑制肝的疏泄、生发功能,就会气郁。气为血之帅,气不行则血流不畅,必然导致浑身无力、四肢冰冷。如果肝的生发功能长期被抑郁,就会影响其它脏腑的生长和营运功能。哪个脏腑虚弱,废物不能及时排除,经过积累,就会生癌。东方为肝,就像青龙。藏血就像升龙低头,这样它才能够藏得住。“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和分配精血的功能。如果经血没有从阴道走,而上行从口鼻出,就是脾不统血。

  肝的第二个功能是“肝主筋”,筋是指连缀四肢百骸、有弹性的筋膜。当人体中的弹性出了问题,比如阳痿(肝经绕阴器而行)、痔疮,都是肝的主筋功能出问题了。筋的弹性没有了是什么出了问题呢?中医认为是血出了问题,血不能够浸润这条筋了。现在患肝病的病人特别多,其实这和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一些很不好的习惯密切相关。比如凌晨1点到3点是养肝血的时间,如果不睡觉,就养不起肝血。还有很多人为了应酬大量喝酒,无形中又增加了肝疏泄毒素的工作量,这样的话只会使肝越来越糟。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17)

  3、将军之官谋略出焉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认为肝是将军之官,是主谋略的。我们的聪明才智能否最大发挥,全看我们的肝气足不足。如果我们肝气很足的话,我们就显得很聪明,反应很敏捷。那么“将军之官”是什么意思?将军不仅可以打仗,而且还是能够运筹帷幄的人。将军运筹帷幄的那个功能,就相当于肝的藏血功能。而“谋略出焉”,指的就是把肝气养足了才能够出谋略,才能木生火,火为心;木旺则火旺,才能“神明出焉”。

  三、寅时——肺经当令

  1、经脉始于肺经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这个时候是肺经当令。在《黄帝内经·经脉》里边就是以肺经开头的。十二经脉在《黄帝内经》里是这样一个顺序: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包焦、胆、肝。其实,十二经脉是如环无端的,可《黄帝内经》循行为什么强调从肺经开始呢?

  在《黄帝内经》中,把肺经的功能比作“相傅之官”。所谓相傅,就是皇帝的宰相或者老师。在古代社会里,这就相当于姜子牙、刘伯温等。从人体本身来看,位置高于心脏的就是肺。心为君主之官,肺是相傅之师,是君主的老师,所以处于君主之上。

  寅时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现在的正月也是从寅月开始的。人体的气机也是从肺经开始的,那么这个肺经是起什么作用呢?肺经实际上是“主一身之气”,“主治节”的。从3点到5点这个时候开始,人体的气血开始重新分配,心需要多少,肾需要多少,这个气血的分配是由肺经来完成的。所以3点到5点的时候,应该是人睡的最沉的时候。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我们人体从静到动的转化,一定是要通过深度的睡眠来完成。这种重新分配的过程,一定要在深度睡眠当中来完成。如果这个时候醒来,就说明气血量不足了,是非常不好的。

  2、为什么老人容易早醒

  寅时用虎来代表,而这个时候气血流注于肺经,而且它主肃降。这个时间段,一般是人睡的最深的时候。比如熬夜,一般熬过一两点,到三四点钟最难熬。三四点钟为什么难熬?因为这个时候为肃降之气运行的阶段,要是再熬,对人体的伤害最大。如果3点到5点的时候人醒来,是很危险的,往往老人会在这个时间醒过来。人老了之后,他身体的各项机能比以前都差多了,肃降的能力也越来越差了。他已经没有多少精了,他的收敛功能下降,就只剩宣发而没有肃降,所以老人是容易早醒的。对于我们正常人而言,如果这个时候醒了,或者是出现大汗淋漓的现象,这都是我们身体不好的信号,要赶快去看医生了。

  3、心脏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点的原因

  一些心脏病人常会死于凌晨三四点钟,这也是跟肺经在这个时候开始重新分配人体气血密切相关。寅时,人身体各部开始由静转动,各部分对血、气的需求量都开始增加。这时,肺作为“相傅之官”担当起“均衡天下”的职责。一旦“宣发”、“肃降”失职,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身体各部对血、气的需求量的增加,就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这就是许多心脏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点的原因。

  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家里如果有老人和心脏病人的话,就一定要叮嘱他慢慢起床,同时尽量的不要做早锻炼。锻炼其实是很讲究的,因为早晨气血刚刚开始分配,这个时候一锻炼,等于又生硬地调一些气血上来,这样就容易导致猝死。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18)

  四、卯时——大肠经当令

 

  1、天门与地户

  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是大肠经当令的时段。有些人说早晨要养成排便的习惯,其实这个习惯不用养,这是人体气机的一种自然走势。早晨5点到7点的时候,排便是人体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古语里把早晨叫做天门开,5点到7点的时候天亮了,这就叫天门开。那么相对而言,地户也要开,地户在中医里就是指魄门,魄门就是肛门。

  2、肺与大肠相表里

  中医里还有句话叫做肺与大肠相表里。所谓表里是什么呢?表里是一种关系,就好像夫妻。丈夫在外边忙着的时候,妻子就应该把家里照应好;丈夫如果在外面特别忙,那妻子也相对比较忙。肺为里、为妻;大肠为表、为夫。

  大肠与排便有关。当排便不通畅的时候,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头。如果大便变细,或者出其他问题,实际上这是气出了问题。这个气就是肺气,它可以推动着大便下来。现在一提起便秘,大家一般都把它和排毒的概念放在一起,其实便秘的真正危险在于它有可能造成心脏病的突发。下面一使劲,上面会空掉,所以中医问诊非常强调问二便,实际上是在问心肺的功能。

  3、便秘与拉稀

  大肠经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津”,津就是往外渗透的力量。便秘和拉稀都涉及到一个“主津所生病”的问题。便秘是什么现象呢?便秘就是肺气过实。津的力量过强,把里面的液都渗透出去了,那么就会形成便秘。如果津的力量特别弱时,就会拉稀。津的力量的强与弱,和别的脏器也密切相关,如脾阳的运化能力和肾火的温熙能力等。所以,中医治疗便秘和拉稀都是从“津”的功能去入手。

  五、辰时——胃经当令

  1、胃经的含义

  胃经是人体前面的一条很重要的一条经脉。先从头上讲,胃经起于迎香,往上一直走到山根,然后分二支,一支走脸,另一支再沿着头角至额颅。辰时当令的胃经沿着我们的颈部一直往下走,然后经过乳中(乳中就是乳房的正中线)。所以,像女性经前有乳房胀痛的现象,其实都是跟胃经淤滞有关的。还有女性的乳汁,实际上是血的变现。我们吃下东西,它变现出来的精华就是血。而乳汁又是血的变现,所以它更容易让婴儿吸收。

  胃经接着由乳中下到大肠,然后一直下来沿着腿的前侧走。所以,如果腿的前侧出现问题,通常是胃经出了问题。古人非常强调护膝,他们席地而坐时就是将两手放在膝盖上,甚至跪坐着也将两手放在膝盖上。这是因为胃经也经过膝盖,而我们的手中有一个劳宫穴,这个穴位属于火穴,用手捂住膝盖,就可以防止膝盖受凉。

  在胃经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足三里。它在膝下三寸处,它是一个长寿穴。经常按摩足三里,实际上也是养护我们胃气的一个好办法。

  2、人为什么一定要吃早饭

  早晨7点到9点,是胃经当令的时段。经脉气血是从子时一阳初升,到卯时的时候阳气就全升起来了。辰时,太阳也已经升起来了,天地出现一片阳的象。那么这个时候吃早饭就像贵如油的春雨,人体需要补充一些阴,食物就属于阴。前面都是阳气在运化,那么这个时候你吃食物就是对人体的补充。为什么说吃早饭不容易发胖呢?因为上午是阳气最足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气机最旺盛的时候,这时候吃饭最容易消化。另外,到9点以后就是脾经当令了,脾经能够通过运化把食物变成精血,然后输送到人的五脏去,所以早饭吃得再多也不会发胖。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19)

  3、痤疮产生的原因

 

  我们现在经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长痤疮,通常长在额头和脸颊上,这都是胃经的病,治痤疮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从胃经治。痤疮大多是由于胃寒造成的,往往这种长痤疮的人都是特别喜欢喝冷饮和精神郁闷的人,这两者都会造成胃寒。

  人体内部是一个恒温机制,假如你喝了大量的冷饮,慢慢地就形成了胃寒,而人体是有自保功能的,它自身会攻出热来驱散胃里的这个寒。它攻出来的热就是燥火,这时候你就会感到更渴。那么一般不懂医学的人,在这个时候就会再喝冷饮,这样人体就会散出更多的热来攻这个胃寒。由此反反复复恶性循环,慢慢地这个燥火就会表现在脸上,就为痤疮。所以,我们夏天喝水就应该喝温水。如果大家喝凉水,人体就攻出燥火来,就更不解渴了。因此,痤疮是燥火的表现,治疗痤疮从胃经上治就可以了。

  六、巳时——脾经当令

  1、脾主运化

  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是脾经当令的时段。脾是主运化的,脾和肺在中医里同属于太阴。所谓的太阴,就是它们都具有分配的功能。肺分配的是全身的气血,而脾主要是把胃中腐熟了的食物的气血输送到肌肉腠理当中去,所以脾相对于肺来说是一个前期的初步的工作。

  脾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主一身的肌肉。如果我们脾的功能要很好的话,我们的肌肉就会很发达。脾的运化功能是否正常,往往会通过嘴唇表现出来。如果我们的脾的运化功能很好的话,我们嘴唇就很滋润、很丰满。反之,嘴唇就会发瘪、干枯。我们通常所说的重症肌无力的问题,实际上也是由于脾病造成的。还有一些老年人,我们会发现他们有一个象,什么象呢?就是他们的眼皮都耷拉下来了。其实上眼皮也是为脾所主,眼皮耷拉下来,这就说明脾主肌肉的功能出现问题了。

  2、脾在志为思,思伤脾

  我们在谈意志的时候就讲到了,意是脾的神明,所以说脾在志为思。脾功能发达的人,肯定是头脑很灵活的人,他的关联性一定非常的强。如果老思虑过分的话,就会伤了脾,伤了脾气、脾经、脾神,伤了那个意,人就会消瘦,这就是“思伤脾”。

  3、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字从肉从卑,在五脏这个家族中她就像个小丫鬟,这个小丫鬟要是不干活了,我们的身体就会出大问题。比如糖尿病就是脾病,让我们很没有办法。再有,脾液为“涎”,也就是口水。小孩子因为脾胃后天虚弱,所以爱流口水。大人流口水,则是脾虚的相,这种人通常很懒。总之,我们身体只要出现消瘦、流水口、湿肿等这些问题,都属于脾病,大家记住从脾上去治就可以了。

  七、午时——心经当令

  1、子午功

  午时是指11点到13点,这个时候是心经当令。午时和子时相对。心经当令的时候是午时一阴生,在这种阴阳交替的关键时刻,人们最好处于休息的状态,不要干扰了阴阳的变化。古人是非常重视子时和午时这两个时辰的,古代练功的人也很重视子午功。为什么要练子午功?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心肾相交的问题。心和肾相交的能力越强,人就显得越精神。心的神明为神,肾的神明为志。那么这个时候心肾相交,就是让心火沉下去,让肾水上来。为什么要子时和午时练功呢?就是要借助天地阴阳转换的时候去练功,去利用天机的运行来获取对身体有益的能量。

  2、为什么要睡午觉

  我们许多人不练功,那么怎么才能达到心肾相交呢?其实,睡觉也能达到心肾相交。深度睡眠的时候就是指心肾相交的时候,睡的不实和多梦就是心肾不交。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20)

  所以,午时和子时要休息和睡觉。特别是午间要有一点小憩,就是要稍微休息一下。即使睡不着,就闭上眼睛养养神,也是对身体很有好处的。

 

  另外,还有两种心肾相交的现象。一种是被人一棒子打晕的时候,在晕的那一瞬间能达到心肾相交。还有一种就是晕针,在护士还没有扎针的时候,有的人就会“呼”地一下子晕过去,这也是心肾相交的现象。往往晕针的病人病好治,因为他能够一瞬间达到心肾相交。

  3、午“马”的含义

  午在十二生肖当中属马。这个马有什么特性呢?

  在我们中医里有一味药叫做阿胶,这个阿胶一定是要用山东的黑驴和阿井的水来熬制才行。那么马和驴有什么不同呢?在中国古代文化里,认为马是属于火性的,而驴属于水土之性。马是这样的一种动物,你抽它一鞭子它会跑到死,它就像我们的心脏一样永远在那儿跳跃不停。而驴不一样,你越抽它,它越不动,你再抽它,它就撂蹶子。阿胶主要功能是收敛,所以就必须用驴皮来熬制。驴属于水性,水性是主收敛的,阿胶这味药就是取其收敛的性质。如果用马皮代替驴皮来熬阿胶的话,它就是主散的,它就达不到阿胶的那种主收敛的效果。所以说药是不可乱制、乱吃的。现在很多人把阿胶当做补血的,实际上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的。血是红色的,就像心火一样,它是主散的。那么食用阿胶,实际上是增强了血的收敛的功能。它不是补血,而是使血能够相对的收敛住。这才是阿胶的真正内涵。

  4、心为“君主之官”

  中医认为在五脏中,心为“君主之官”,它的重要意义就可想而知了。君主,在中国古代就是指皇上,还叫“天子”,翻译过来就是天的儿子。那么这个“心”对五脏这些百姓而言,他就是天子,他在最高位。可他上面还有个天,这个天是谁呢?实际上,这个天就是我们老提的那个“元气”。所以天子——心虽然统摄五脏,但还有人管他,就是元气管他。作为人间的皇帝,同样是气数管他。元气没了,心脏这匹快马也就停歇了。由此可知,西医所说的心脏病,拿中医看来其根源在于肾精和真阳元气。所以,治疗心脏病的关键在于固摄真阳元气。

  八、未时——小肠经当令

  1、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未时是指13点到15点,这个时段是小肠经当令。西医认为小肠是主吸收的,中医里说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未时当令的小肠经这是什么意思呢?受盛之官就有点像国税局,它收了很多的钱,但它自己不能花。它必须上缴出去来回馈社会,这就叫“化物出焉”。小肠的功能就是先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的精华,然后再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

  2、为什么午饭要吃好

  因为13点到15点这个时候小肠经当令,人体主吸收,所以我们午饭要吃好。这个好是指什么呢?就是营养和口味都要相对好些,而且还要好吸收。这就涉及到一个“补”的概念:不是吃什么好东西就能“补”。如果吸收能力很差的话,吃再好的东西,在体内也不能够消化吸收,也照样会成为垃圾。形成垃圾以后,人体还得调出元气来化掉它,这样反而使身体变得更虚。所以,吃饭和进补都要针对个人情况,这个个人情况,就是中医里讲的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

  3、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与小肠相表里,表就是阳,里就是阴。表里的关系,有点类似于夫妻这种关系。在一个家庭里,表就是丈夫,里就是妻子。阳出了问题,阴自然也有问题;而阴要出了问题,阳也会有问题。

  心为君主之官,心是不受邪的,因为它主散。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21)

  因此,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在临床上,有一些病人每天到下午两点多钟的时候,他就会胸闷心慌。可是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他的心脏有什么问题。因为小肠是属于阳,是外边,外边很敏感的地方出问题了,里边的心脏肯定也就出问题了。

 

  在13点到15点这个时间段,如果身体出现了脸红、胸闷这些现象,就应该注意心脏了。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心脏有问题的表现。

  九、申时——膀胱经当令

  1、头痛的原因

  申时是指15点到17点,这是膀胱经当令的时段,见图13。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精明穴,然后上头沿着后背一直到小趾。它是一条很重要的经脉,在中医里号称足太阳。

  申时当令的膀胱经是一条可以走到脑部的经脉。在申时这个时候,气血容易上输于脑部,所以

  学习效率很高。古语说“朝而授业,夕而习复”,就是说早晨学完东西,到下午3点至5点的时候,就应该好好地去练习来强化我们的记忆。所以,申时这个时间段是学习的最佳时段。如果企业在这个时候开董事会的话,应该是办公效率最高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办事效率不高、容易健忘,可能意味着他的膀胱经出了问题。

  中医认为,头痛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因头痛去看中医的话,大夫一定会问具体是哪儿痛?是两边痛还是前额痛?是后脑痛?还是里面中空痛?这是几种完全不同的头痛。如果是两边痛,就是胆经出了问题。而左边偏头痛和右边偏头痛也是不同的,因为左主肝,右主肺。如果左边偏头痛,就很有可能是肝血的问题;而右边头痛就有可能是肺气的问题。那么前额痛呢?前额痛就是胃经出了问题。就和我们前面说的痤疮一样,在中医里都归属于胃经的病。里面的中空痛,是肝经出现问题,而后脑痛就是膀胱经的问题了。所以不同的头痛,它的原因不同,用药上也有所不同。

  2、膀胱与肾相表里

  中医认为,小便通畅是太阳膀胱经气足的表现。膀胱经气是主管存储津液与防御外邪的,它又与肾相表里,也就是膀胱受肾管。用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如果不能撒出尿来,就是肾出了问题。小孩和老人撒尿时有一个现象,就是有时头部会激灵一下。但是老人的打激灵和小孩的打激灵是不一样的。小孩子是肾气不足以用,就是小孩子的肾气、肾精还没有完全调出来。所以小便时气一往下走,下边一用力上边就有点空,就会激灵一下;而老人是肾气不足了,气血虚,所以下边一使劲上边也就空了,这原因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古人非常强调在行、走、坐、卧中养生,包括大小便时也能养生。在小便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养生原则,就是一定要咬住后槽牙。因为肾主骨,牙齿是肾精的外现,牙齿也是骨头的象,它在骨头中是最为密固的,也是收敛气最足的。所以,牙齿好不好,是肾气的问题。在小便的时候咬住牙关是有原则的,就是要“肾齿两枚如咬物”。“如咬物”就是好像咬住东西,实际上就是保持气机内收的一个状态,收敛住自己的肾气,让它不外泄。

  3、存储津液,气化出焉

  膀胱经在人体经脉中是最长的一条经脉。申时在十二生肖里是猴子。猴子是上窜下跳的,可以上到最高处,也可以下到最低处,这就是猴性,这就是膀胱经的象。膀胱是主存储津液的。“气化则能出焉”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在临床当中,有很多的干燥症患者。所谓干燥症就是口唇干燥,这个病在老人那里特别多。因为嘴巴里的唾液为肾所主,所以一遇到干燥症很多人就认为是肾阴虚,就拼命地补肾阴,往往会越补越口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阴阳五行经络等多个彩色精美图谱,极具珍藏价值
十二时辰养生法
曲黎敏教授讲解《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笔记(上)
黄帝内经 养生智慧
十二时辰养生法 [图]
心、肝、脾、肺、肾逐个说, 中医精华都在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