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氏宗亲总会为啥2018要在隆尧祭祖

唐初史学家李延寿在《北史·序传》中说:“李氏之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当唐尧之时,高阳氏有才子曰庭坚(即皋陶),为尧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历夏、殷之季。其后理征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得罪于纣。其妻契和氏,携子利贞逃隐伊侯之墟,食李子而得全,遂改理为李氏。”

李氏,以官职为氏,皋陶为传说中少皋的支裔,一说为东夷少昊之后,是少昊的女儿女修因吞了玄鸟卵而生了大业(皋陶)。皋陶与尧、舜、禹同为“上古四圣”,是东夷部落的首领。皋陶活动的范围在邢台以东至山东一带。尧帝的时候,皋陶成为掌握刑法的狱官,在《尚书》中有皋陶谟一章,因皋陶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职务,其氏族也称为理氏,皋陶“划地为牢” 制定五刑之法,是中国法律的鼻祖。有说皋陶主张是实行德政,“好生之德,治于民心”。大禹时,皋陶谋划社会制度、习俗、文化等革新方案,兴“五教”,定“五礼”,设“五服”,创“五刑”,亲“九族”,立“九德”,从而使中华部族之间建立了社会正常秩序。皋陶在担任大理职务期间,尽职尽责,兢兢业业。据说,他有一头名叫“话至”的独角羊,此羊能辨别真假善恶,它看见罪恶之人,就用角去顶撞,听到有人说假话就会发怒。有了这头神兽的帮助,皋陶断案就非常准确,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因此而名声大震,他的子孙世袭大理职务并以官为氏,称理氏。到商纣王时,皋陶的后代理征,眼见纣王无道,残害百姓,便挺身而出,犯颜直谏。纣王大怒,当即将理征处死,并下令抄斩满门。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闻讯逃出,跑进了现在河南伊川的万安山中。母子二人饥寒交迫,无以为计,幸好当时正值李子(其实泛指各种树木结的果子)成熟的季节,母子二人以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为了不忘这段蒙难的历史,记住李子救命之恩。利贞的母亲决定将自家的姓氏,由道理的“理”字,改为木子“李”,李利贞成为老李家得姓的第一人。

据《新唐书》记载:李姓始祖李利贞也是娶陈国契和氏家的女儿,生儿子叫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住在苦县。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叫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采邑也叫食邑、采地或封地,是奴隶社会时期帝王或诸侯封给卿、大夫的连同土地上劳动的奴隶在内的土地)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叫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李耳的父亲和母亲。李耳的后代李宗,字尊祖,在魏国做官,被封于段,为干术大夫。李宗之子李同为赵国大将军,孙李兑为赵相,曾孙李跻为赵国阳安君。李跻有两个儿子:李云、李恪。李恪的儿子李洪,任秦国(在今甘肃、陕西一带)太子太傅,其孙李兴族为秦将军。李兴族之子李昙,字贵远,在赵国做官,封柏人(今河北隆尧)侯,后又入秦,任御史大夫。李昙有4个儿子:崇、辨、昭、玑。他们及其后代因分别在外地任官、定居而分出两支:长子李崇,任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守,封南郑公,为陇西房;四子李玑,战国末任秦国太傅,李玑的二儿子李牧在赵国做官,定居在赵郡(治所在今河北隆尧一带),为赵郡房。

春秋时出了一个大思想家,这就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本姓李,名耳,是利贞的十一世孙,著有《道德经》,是道家的创始人。

李耳以后,李姓人口逐渐增多。春秋时晋文公(都城在今山西翼城东南)的理狱官李离、战国时魏文侯(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相李悝,都是早期迁入今山西境内的李姓人;战国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守的李冰,是最早迁入今四川的李姓人;李耳之孙李同,到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做官,是最早迁入今河北的李姓人;李同裔孙李恪的儿子李洪,到秦国(都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做官,是最早迁入今陕西的李姓人;李洪裔孙李昙,在秦国任御史大夫,其长子李崇开创陇西房,四儿子李玑的开创赵郡房,形成李姓宗族最重要、最根本的两大支派。

李氏后裔由秦汉迤俪传承,至后魏我县“赵郡李”一支有安南将军、豫州刺史,生李熙,熙为瀛州刺史、金门镇将,熙生天赐,为西魏幢主,熙和天赐父子死后均葬于其故里广阿县,即今隆尧县王尹村北、王贯庄村东之祖茔。天赐生虎,在西魏为“八柱国”臣,李虎死后,因当时西魏、北周与北齐政权割据对峙,无法归葬故里,葬于陕西三原县,虎生,李即李渊之父。

隆尧有一座不高的山名尧山,这座山是尧帝的始封之地。尧为上古五帝之一,号陶唐氏,史称唐尧。史料记载尧在“大麓”(今尧山)禅让舜帝,尧山因此享誉圣名。汉代时在尧山上就建有尧祠,东魏武定三年(545年)《彭乐记功碑》残碑记载,尧山是“陶唐采封”之地,尧山又名宣务山,《十三州志》说:宣务山“上有尧祠,俗称宣务山,谓舜昔宣务焉”。有隋唐开凿的宣务山石窟。隋代高僧、佛经大翻译家彦琮法师在宣务山顶修建隆胜寺,死后归葬尧山上。特别要指出的是,尧山为太行山北干龙脉所在,出了二代皇帝,一是李唐,另一就是后周皇帝郭威与柴荣。

李渊的祖籍在隆尧,当时属赵州治。当时的李渊的爷爷李虎官至太尉,并辅佐宇文泰建立了北周政权,成为开国功臣。李虎死后,北周皇帝追录其功,以其故里是唐尧之乡追封为唐国公。

李渊出生于长安(今西安),七岁时候父亲李去世,李渊就世袭为唐国公。618年,即唐武德元年五月,从太原起家的李渊打败了所有的对手并废掉隋恭帝杨侑,取爵位“唐国公”的“唐”字为国号,这也就是大唐国号的来历,唐王朝建立后定都于长安,李渊即为唐高祖。

李渊建立唐朝以后,举行了隆重的追封祖先仪式,李渊追封四世祖先,即四代祖李熙为宣简公,三代祖李天赐为懿王,二代祖李虎为景皇帝,一代祖李为元皇帝,确立埋葬于我们隆尧的李熙和李天赐为李唐始祖。

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下诏修建祖陵,派使臣长孙无忌和邢、赵二州刺史亲来勘察茔域,画图进上,正式动工修陵,历十八年,至高宗麟德元年完成。公元668-670年,奉诏在陵东修建了护陵行宫光业寺,寺内特供李渊二代祖李虎石像,使之陪伴在祖父、父亲陵旁,以弥补不能归葬故里之憾。公元676年,在祖陵和光业寺完全建好后,唐高宗下诏追封李熙为宣皇帝,张夫人为宣庄皇后;李天赐为光皇帝,贾夫人为光懿皇后,并敕二祖陵墓为“建初陵”和“启运陵”,二陵共茔,相距十丈。

公元742年,在完成维修、扩建光业寺之后,特立御批的《光业寺碑》,碑文详载了二祖生平,追封、修陵、建寺经过,其中“维王桑梓,本际城池”的颂词,为本地县城即李唐祖籍做了最好的注释;碑中追封二祖诏书的原文更是绝无仅有的珍贵史料。《光业寺碑》“正经补史”的重大历史价值已远远超出隆尧县界,齐身于全国名碑之列。在光业寺碑文中,多处把尧帝故里丹陵(河南偃师)、孔子故里阙里、刘邦故里丰邑、刘秀故里白水与李唐故里“赵郡象城”相提并论,明确指出“维王桑梓,本际城池”、“桑梓旧国,须筑法宫”。公元742年又“改象城为昭庆,贵先祖而创嘉升”《新唐书·地里志》,这就说明唐朝六代皇帝从公元618年——公元742年的124年间中,一直尊崇赵郡象城县为唐王本家的“桑梓故里”。

1990年,在河北任县新市村西北,距唐祖陵三里出土了一方墓志铭,上有《唐故陇西李府君铭志文并序》,记录着墓主李伦的生平,和他的儿子将其遗骨从陇西运回归葬于唐陵东南三里李氏祖茔的经过。

墓志揭示墓主李伦是陇西的世族之家,同时说明李伦与李唐皇帝之间的关系,说“公承唐王之胤,建初皇帝之宗,逦迤相承,迩居陵侧”,与李唐皇帝是一个始祖。也看到唐天宝年李氏宗于陇西后,当时的陇西李仍坚持自己的祖籍是河北的昭庆(今隆尧),说在唐宣宗十二年(858年)李伦死后孩子们依祖训“愿祖考,厝合先骨于旧域”,葬于“邢台之郡,任县之北,新市居疃,唐陵东南三里,瘗于魂殁”。

这方墓志与《大唐帝陵光业寺碑》印证了赵郡李是李唐皇族的祖籍,隆尧一带是李唐氏族的根。

60多年前,中国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就以唐祖陵、《光业寺碑》为依据,论证了隆尧即李唐祖籍。近几年,我们对唐祖陵和《光业寺碑》进行了全面介绍、宣传和论证,“李唐祖籍在隆尧”已得到绝大多数历史学家的承认,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隆尧唐祖陵”,说明隆尧做为李唐祖籍已得到国家正式承认。许多史学新著,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通史》、《中华文明史辞典》、《中国历史》、新《辞海》等已将隆尧是李唐祖籍正式写入著作中,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貌。

在隆尧境内,除李唐王朝外,在历史上也曾涌现出一批李氏名人,最著名的有三人:

1、李昙。战国时因功封为赵国柏人侯,死后葬于今隆尧柏人城西。李昙生四子:李崇、李拜(辨)、李昭、李玑。长子李崇,西去陇西,其子孙繁衍为“陇西李”;四子李玑在当地,其子孙繁衍为“赵郡李”。这两支李姓人丁兴旺,遍布全国,且人才辈出,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姓氏。李昙做为陇西、赵郡两大李姓支系的共同祖先,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李氏后代的崇拜,尊为李氏始祖。

2、李牧。李昙之孙,李玑之子。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初在北方镇守边塞,拓地千里,“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后来西御强秦,百战百胜,后人有“牧存则赵存,牧亡则赵亡”之颂,功与廉颇、蔺相如并列。

3、彦琮。隋代佛经翻译家,俗姓李,自幼出家,曾在宣务山上修建隆胜寺,后隋文帝召入长安大兴善寺,长期主持佛经翻译事业,为中国僧人任佛经翻译译主第一人。其代表作《辨证论》中所提“八备”、“十条”是佛经翻译工作的经验总结,对后世影响很大,被誉为“翻经大德”,贡献卓越。死后归葬故里尧山上,即彦琮石室墓。

其他隆尧籍李氏名人还有:北魏骠骑将军李元忠、南赵郡太守李印叔、殷州刺史李景遗、徐州刺史李纬,北齐司徒右长使李绘、太子少保李浑、冀州司马李公绪(有论著《典言》传世)、通直散骑常侍李翥、文宣皇后李祖娥,隋蒙州刺史李孝贞、监察御史李德饶,唐御史大夫李嗣真(有著述《孝经指要》等传世)、右散骑常侍李怀远和谏议大夫李景伯父子,宋汾西县主簿李章,元代名将李维简、李思敬,明代教育家武城训导李忻、镇江府同知李嘉猷等。在《唐山县志·仕绩》中称孙《志》曾赞曰:“自魏、隋、唐以历宋、元,上下八百年中,而诸李之峥嵘奕祀者,如金镛玉尺,声石曾 石宏而色皎洁也……谁谓李氏世家,不可为二十一史之太岳晨星也!”

李氏兴旺于柏人侯李昙,辉煌于李唐王朝,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而李昙、李唐都发祥于隆尧,增光于隆尧,这就是“隆尧李氏文化”独具的特色和魅力。

历史发展到今天,李氏已无陇西、赵郡之分,作为一亿多人的大姓氏,早已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创中国社会的和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隆尧为啥叫李氏故里?
【专栏特刊】成丙均|大唐李氏的祖籍(河北)
《李宏墓志》与李唐祖籍
百余李氏宗亲齐聚邢台隆尧唐祖陵祭祖
此地为河北村庄,两座古墓牵出李唐王朝最大秘密,彻底颠覆史书!
千年古县-隆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