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颜回:七十二贤之首,孔子为之痛哭涕零

个人简介

颜渊

颜渊(前521—前481) 名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卒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周敬王三十九年)。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最称高足,其品德与学业均翘居群首,是孔子多次赞许的弟子。在《论语》中有六处孔子赞扬颜渊的句子。这在孔门和《论语》中也只有颜回一人了。颜渊死时,孔子是悲恸欲绝。

颜渊勤奋好学,不为生活艰苦所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尽管颜渊没有著述传世,但他以其习行与品德,为后世儒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人生三个阶段

回顾颜回一生,将其人生分为三个阶段。

颜回人生的第一阶段,十三岁入孔门,用了大约六年的时间,其学业基本已成。而后他继续跟随孔子,二十一岁生子颜歆,当其子颜歆五岁时,他还是孔子的弟子。

颜回人生的第二阶段,他追随孔子周游列国,直至他三十八岁,孔子六十八岁,季康子派使臣公华、公宾、公林带着礼品到卫国来迎接孔子一行归国时,才结束了他跟随孔子长达十四年的列国周游。

颜回人生的第三阶段,颜氏之儒的形成。重归鲁国后,颜回未入仕为官,已年近不惑的他自己讲学授徒,传授儒学六经;通过协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形成了儒家的一个宗派——颜氏之儒。 《韩非子·显学》指出:自孔子死后,儒分八派,“颜氏之儒”是其中的一派。后世儒学专家大多认为韩非子所说的颜氏之儒,是指颜回弟子在继承颜子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学支派。

孔子痛哭

颜氏之儒主要特点有三:

一、重于立德。颜回之德是颜回留给后世最丰厚,也是最不朽的文化遗产。颜回之德的核心是“仁”,他把孔子的“仁”,落实于个人的行动中,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颜回以其高尚的道德人格影响社会,启迪后世。

二、天人合一观。颜回的言行体现了他善于领略天地造化的力量,尊重客观规律,顺应自然,但又重视人的能动性,守道而不移其志。

三、朦胧的辩证思维。事物发展到极限会走向反面,这是辩证法的观点之一。

人物评价:

颜回的高尚品行,给世人树立了榜样,他与老师之间已经达到统一的生命的高度,没有谁能动摇老师在他心中的地位。对老师的尊重源于老师高尚的德行和渊博的知识,颜回孜孜不倦地吸收着知识的营养,孔子每次谈到颜回的求学精神时总是不吝赞赏之词。颜回敏而好学,学无止境的精神是每一个求学之人应当深入思考并为之学习的。颜回聪慧明敏、善于动脑、学习努力,作为孔子最为好学、修养最高的学生是令其无比骄傲的资本。

好学的颜回治学严谨,强调活学活用,做学问,以德为主,学会融会贯通,不死读书,万事都在求变,在变中求出可行的方法。不能直中取,只能曲中求,只有学会求变,才能创新。他能把孔子的学说融汇贯通的原因是他在学习时勤于动脑,善于思考。但这样的得意门生英年早逝,孔子的悲痛溢于言表,孔子对颜回的态度其一为得意门生,孔门之福。

这样一个贤人是贫而豁达的人,是高尚的人,是践行仁德的榜样,他的死使孔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悲痛欲绝。他是为失去一个学生、朋友、知音、儿子在哭,当然也是为自己又一个理想破灭而痛哭。孔子知道自己在有生之年已经无法让自己的“道”行于世上,他寄希望于颜回,知道他不仅有将自己的“道”行于后世的学养,也有将自己的“道”行于世上的能力,但是而今死神却将这一切全部攫去了。

颜回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充满着智慧的无限光芒,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进程中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孔子说:“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实行德义时坚定,接受劝谏时柔顺,得到官禄时戒惧,修养自身时谨慎。他在践行礼乐仁德时做出的仁义之举,使他高尚的人格得到了升华,对国家的念念不忘使他更关注与民同乐的仁政,在他身上看见踏踏实实践行仁德的不懈努力;他在贫穷中的豁达使心性泰然,贫穷的影子照射不到他的思想,陋室的茶饭掩埋不了智慧的风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壮志铭刻在他的头脑;他在勤奋好学中更不忘尊师重教,使他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折射在心灵深处,敏而好学的形象充斥眼底,学无止境的年轻生命散发着知识的无限魅力。志在治国无贤君,则退而归仁;愿民被泽无圣主,则自行其道;德无穷通,古难其人,惟公能之。应该是对颜回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

论语关于颜渊经典赏析:

为政第二

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和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回去自己研究,却也能发挥,可见颜回并不愚蠢。”

公冶长第五

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孔子对子贡道:“你和颜回,哪一个强些?”子贡答道:“我么,怎敢和回相比?他啦,听到一

件事,可以推演知道十件事;我咧,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道:“赶不上他;我同意你的话,是赶不上他。”

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

“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孔子坐着,颜渊、季路两人站在孔子身边。孔子道:“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道:“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

颜渊道:“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道:“希望听到您的志向。”

孔子道:“[我的志向是,]老者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年青人使他开念我。”

雍也第六

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

好学者也.”

【译文】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好学?”孔子答道:“有一个叫颜回的人好学,不拿别人出气;

也不再犯同样的过失。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听过好学的人了。

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长久地不离帀仁德,别的学生么,只是短时期偶然想起一下罢了。”

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多么有修养呀,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多么有修养呀!”

述而第七

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

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孔子对颜渊道:“用我呢,就干起来;不用呢,就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

子路道:“您若率领军队,找谁共事?”

孔子道:“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我所找他共事的,]一定是面临任务便恐惧谨慎,善于谋略而能完成的人哩!”

子罕第九

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

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着说:“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又到后面去了。[虽然这样高深和不容易捉摸,可是]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我的才力,似乎能够独立地工作。要想再向前迈进一步,又不知怎样着手了。”

20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译文】孔子说:“听我说话始终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一个人吧!”

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译文】孔子谈到颜渊,说道:“可惜呀[他死了]!我只看见他不断地进步,从没看见他停留。”

先进第十一

3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译文】[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德行好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会说话的:宰我,子贡。能办理政事的:冉有,季路。熟悉古代文献的:子游,子夏。

4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译文】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 ”

7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季康子问道:“你学生中谁用功?”孔子答道:“有一个叫颜回的用功,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就

再没有这样的人了。”

8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译文】颜渊死了,他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来替颜渊办外椁。孔子道:“不管有才能或者没有才能,但总是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鲤死了,也只有内棺,没有外椁。我不能[卖掉车子]步行来替他买椁。因为我也曾做过大夫,是不可以步行的。”

9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译文】颜渊死了,孔子道:“咳!天老爷要我的命呀!天老爷要我的命呀! ”

10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译文】颜渊死了,孔子哭得很伤心。跟着孔子的人道:“您太伤心了!”孔子道:“真的太伤心了吗?

我不为这样的人伤心,还为什么人伤心呢!”

11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

也,夫二三子也.”

【译文】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很丰厚地埋葬他。孔子道:“不可以。 ”学生们仍然很丰厚地埋

葬了他。孔子道:“颜回呀,你看待我好像看待父亲,我却不能够像对待儿子一般地看待你。这不是我的主意呀,是你那班同学干的呀。 ”

19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差不多了罢,可是常常穷得没有办法。端木赐不安本分,去囤积投机,猜测行情,竟每每猜对了。”

23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译文】孔子在匡被囚禁了之后,颜渊昀后才来。孔子道:“我以为你是死了。”颜渊道:“您还活着,

我怎么敢死呢?”

颜渊第十二

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

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德。孔子道:“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

颜渊道:“请问行动的纲领。”孔子道:“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

的事不做。”

颜渊道:“我虽然迟钝,也要实行您这话。”

卫灵公第十五

11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译文】颜渊问怎样去治理国家。孔子道:“用夏朝的历法,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音乐就用韶和武。舍弃郑国的乐曲,斥退小人。郑国的乐曲靡曼淫秽,小人危险。”

颜渊说仁

丁启阵话说颜渊: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第一,喜欢并善于学习。孔子认为,弟子中,颜回是最喜欢学习的。他曾说,自己只看见颜回在不断进步,从未看见他停步不前;弟子中,听自己说话始终不懈怠的,只有颜回一个(《子罕》)。他同意子贡对颜回学习上能“闻一知十”的评价(《公冶长》)。

第二,处事理性有原则。自己做错事,或者心情不好,他不会迁怒于人(《雍也》);“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即得到任用时,能好好干,没得到任用时,也可以过隐居生活。孔子认为,这一点,只有自己和颜回做得到(《述而》)。

第三,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同样的错误,他不会犯第二次(《雍也》)。

第四,追求道德完善,精神充实,不注重物质享受。孔子评价颜回,说他的心可以长久地不离开仁德,别的学生,只是短时期内偶尔想起仁德(《雍也》);他可以过贫寒生活而感到快乐,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

第五,能够对孔子有所启发。孔子曾说,跟颜回说一整天的话,他也不会有半句不同意见,好像很愚笨。但是,回头想一想,又发现颜回的话对自己还是有所启发的,颜回其实并不愚笨(《为政》)。

第六,十分尊敬老师,遵循老师教诲。孔子说,颜回对他讲的话,没有不喜欢的,还说他对自己就像对待父亲一样(《先进》)。颜回请教仁的含义,孔子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颜回问具体要求,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表示,自己要努力奉行老师的说法(《颜渊》)。

第七,有幽默感。孔子在匡国被围困,颜回最后赶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呢”,颜回说“老师还活着,颜回怎敢先死?”(《先进》)

孔子说君子

话聊颜渊:

一、践行仁德,崇尚礼乐

“仁”是众德之名,无论孝悌伦常之德,立身处世之德,外于事功之德,甚至狂狷之德,都是先由内在自我精神的确立然后积极表现为外在的“体用”之道。颜回崇尚老师所讲的礼,必会做到合于“仁”的“礼”。他知礼懂礼,使自己彬彬有礼,这是儒者的修养。这样的颜回在面对财物时,不生随意获取之心;在面对危难时,不避苟且逃逸。这对于贫困的颜回是高尚的人格情操,是一叶扁舟上的生存力量,是众人敬畏的仁义之士。

以仁治国,以礼治国。孔子极少以“仁”赞人,尤其对自己的学生往往“不知其仁”,但是却大赞颜回。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颜回对老师所讲的“仁”的践行从一而终,自觉遵守礼制,坚守德行,坚决不“身不用礼而望礼于人,身不用德而望德于人”。正所谓孔子所推崇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或代替,即只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即“为仁由己。”

二、修身养性,贫而豁达

子曰:“回也其庶手,屡空”(《论语·先进》)。

颜回在物质上不如其他人,但精神上的富足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对于学问的追求也更加精进。在颜回湛然的心境里,没有多少鸟语花香,天阔地远,难怪老师要得到这样的大欣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他能安于贫而乐在其中。难怪老师看见“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难怪老师有发自灵魂深处的感叹:“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老师感叹颜回的修养,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自己的才能智慧,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独行其道。正是,“显诸仁,藏诸用,”用与舍,行与藏,攻守平衡,进退有据,游刃有余。颜回的修身即修己。这是改造主观世界的需要,是进而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也只有修身才能达到“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矣。”的境界。孔子为我们指明修身的方向“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颜回的修身养性,就是按照孔子所主张的思想,结合勤学与勤思的方法,重视言行一致,磨练坚苦环境下的高尚品德。

三、尊师重教,勤奋好学

不管前面的路途有多么的坎坷,颜回始终不渝的坚持自己的心志,这确实是绝无仅有的。对夫子之道的穷研细究使二十九岁的他就头发全白。道不明则难行,道不行更难明,夫子之学使他终身揣摩,永远到达不了就永远的走在路上。可见孔子在学生的心里具有很高的地位,从颜回平日的语言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老师的崇敬。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子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有也已”(《论语·子罕》)。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

半部论语治天下,万世师表(孔子)耀古今

读盛世经典,参悟人生真谛,一米阳光,半瓢清水,独坐渔舟船头,撑起一杆乾坤,坐看江边花开花落,仰望天空云卷云舒,靖谈论语与你相约一起品读圣典,启迪人生真谛,与君相伴,星河璀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名言及译文
《论语》八则
【最新修订版】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4)孔子和《论语》
素说《论语》:里仁篇(十三)
中国古言哲理经典语录大全(含注释)
新高考默写72篇‖《<论语>十二章》挖空详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