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人生
ID l SJDSFSJ
文 l 孙娟

这篇文章,是我目前对读书这件事的思考总结。我曾在张守涛老师的会客厅中直播过本内容。

大家都建议我总结成文稿,以便保存。

(文章很长,但都是干货,如果你觉得本文有价值,建议推荐给需要的人。)

文末有我的视频。

从15年开始,国家大规模鼓励读书,其实鼓励的是阅读。这是件非常好的事,我看到新闻后都高兴坏了。

这里的读书,不是指上学。而是指通过阅读,让人知道自己是谁,世界是什么,眼前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遇到的问题,又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有读人文社科类书籍,才算真正的读书。比如文, 政治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

通过对这些学科的阅读,让我们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完善的,完美的人。

现在这个时代,仍然会有人问,读书有用吗?有人说,等我退休以后,有闲暇再读书吧。也有人说,我想读点书,这样就可以和人聊天的时候有个谈资。

之所以人们这样想,是因为还没有人详细的说出读书对人生的巨大影响。

在我看来,长期的阅读,对普通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决定性的改变。

读书是给自己构建

高质量的信息场

人脑似加工厂,什么样的信息输入,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信息输出。

人们常说,一个人长期处在单一渠道的信息中,就很容易被洗脑,久而久之就脑残了。

人们也意识到,环境塑造人。但是环境里的什么在塑造人呢?信息。

周围人讨论的事情,对世界的认知,媒体传递给你的信息,时时刻刻在塑造着你的大脑。

所以,一个高质量的人群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往往命运将你的前半生放在某个人群里,由不得你选择。

遇到好的老师和智者的概率非常低。周围给你传递的信息和认知层次也不高。我们该怎么办。

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读书,读那些经典书籍。

经典书籍,就是人类社会那些顶尖聪明的人,将他们的思维方法和一生对世界,对人生的总结写了出来。

如果一个人日常在大量读书,即使身边都是庸人,他也会出落的鹤立鸡群,因为他自己控制了自己的信息输入。

这也就是为什么,常读书的人往往和自己的原生环境格格不入。因为自己吸收的信息和认知,和身边人不同。

我们都知道,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好的书籍,就是人类社会中最优秀的人,将自己一生的思想精华倾诉给了你。

读这些好书,相当于长期和这些人进行灵魂交谈,你又如何能不优秀呢?

英国有一个纪录片《56up》,不知你是否看过。
节目组跟踪了不同阶层的几个儿童,跟踪了56年。
发现底层家庭的孩子,童年时期的梦想就是明天能吃到一个棒棒糖。因为他们的周围没有优秀的人,他们的父母都没有人生理想,他们脑海里又如何能产生远大理想的意识?
而为何上流阶层的孩子,童年时期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长大了要当律师,教授,作家?因为他们的父母本身就很优秀,日常给他们看报纸,读书,让他们能看到人生的无数可能。
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底层的孩子中年时期陷入酗酒和贫困,而上层的孩子成年以后,大多实现了自己的童年梦想。
表面上看,是父母的培养;而实质上,则是环境输入的信息质量。
所以,我们作为大多数普通人,身边没有优秀的人,该如何自救呢?
唯有读书,从名人传记里找榜样,从经典著作里找更高层次的认知,以抵御周围环境没落愚昧的信息。

有些东西,我们知道了才会追求,一个从来没尝过巧克力的孩子,他会渴望吃到巧克力吗,不会的,他脑子里没有那个意识。

我老家有个小叔叔,是我爸爸最小的弟弟,没上过学,小时候在家里,把读过的红楼梦绣本里的人物,一个个临摹的惟妙惟肖,画了整整一个本子。
家里很穷,周围人都是文盲,没有人鼓励他,认可他,他单纯是自己在玩。长大后,就到工地打小工了。到了中年之后,陷入贫困,日日借酒浇愁。那么突出的天赋也早就丢失了。
他和周围所有人,都没意识到他的天赋多么突出,多么珍贵。也就这么荒废了。
而我呢?我本科的专业其实是土木工程。在我读大学之前,家里人也没有读过书上过大学的,我哥虽然比我早上两年,但作为理科生不读书,他也不懂。
我本科阶段是普通二本,同学们都是农村来的孩子,和我一样没什么见识。
这所工科院校,也没开设社科类专业。
但我课余时间都在图书馆读书。
刚开始什么都读,到大三的时候,逐渐的,从所读的书里了解到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这类专业,发现自己非常喜欢。
于是心生向往。
暑假回家后,我对家人说,我想考研究生,以后想学社会学。大家都没听说过这个专业,一笑了之。
但是这个种子在我心里种下了。
所以考研的时候,就选择了民族学。在研究生阶段,就开始大量阅读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 学科的书籍。
当时家里很穷,我也不好意思再要生活费,但幸好由于成绩优异,考上了公费名额,读研期间没有花钱。
学校里两种西红柿炒鸡蛋,一种有鸡蛋比较贵,一种没鸡蛋,便宜,我从来没吃过有鸡蛋的番茄炒蛋。
有一次,母亲看到我穿着一双山寨皮鞋,鞋头破烂,捂出了脚气,问我多少钱买的,我说二十。
但当时我的注意力不在这里。
当时我想,一个人只要在自己最热爱的领域坚持学习,深耕下去,总有一天能云开月明,做出自己的成绩,至于物质回报,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
如果没有当时读书发现的这个专业,就没有后来的选择。
如果没有读书告诉我对未来的愿景,我也不会在物质匮乏的生活中坚持下去。
也就不会有今天,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工作,生活。

真正读通书的人

是能落到现实里的

很多读书人的意识里,一直有个认知困境,认为读书就意味着清贫。读书人就应该视金钱为粪土,也不容易赚到钱,让自己过上很好的生活。
甚至人们认为金钱和精神是对立的。谈赚钱,就玷污了读书人的清高。
其实这是千年来对读书人的道德捆绑,是统治者为了让有头脑的知识分子,困在经济窘迫中俯首称臣,而编织的谎言。
其实,读过的书一定要落进现实里,才真正发挥了价值。并不是说读书的目的一定是变现。
但起码,读书赋予人的能力和智慧,能让我们自己自洽。
最近有个农民工哲学家,自己在工地上,工作之余读康德。人没有高低贵贱,任何人都能读思想,这没有错。
可问题是,我看了下采访稿,这位大哥目前在纠结中,他说贫困不能让他继续读喜欢的哲学。
其实读书首先要落地,哲学本身就是研究现实,探究真相的学问。读哲学最基础的功能,就是能让你拥有智慧,对现实应付自如。
要么甘于清贫,就像弘一法师出家后一样,并不为物质匮乏所恼;要么就像范蠡,能将学问转化成生存能力,让自己过的很好。
如果把哲学和现实分裂开来,就失去了哲学的意义。
本来,读哲学的本质也不是会背诵哲学家的思想,而是能启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处理能力。
任何一个人,首先把生存问题解决了,然后才能提升自己的生命层次。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自己潜心治学,当时的民众怀疑,思想有什么实际用处呢?
他为了证明哲学也能挣到钱,预测第二年橄榄将丰收,于是提前把市场里所有的榨油机都租下来,第二年发了大财。
只是他的兴趣并不在这里。
所以一个读书人不应该贫困潦倒。
也许你不能大富大贵,这可能是社会问题或者是个人价值取向。但是只有把思想落实在实处,才是读书人的第一步。

阎真的小说《沧浪之水》,曾经很火。我很喜欢。书中就主要讨论了读书人和现实之间的冲突问题。

主人公的父亲,一生坚守圣人之学,现实中却家徒四壁,最后穷困悲愤而死。作为儿子的主人公,不禁问:如果这些圣人之学,让人痛苦一生,又穷困潦倒,那他们的价值又在哪里?
书中详细阐述了主角反思读书与现实的关系,直到自己价值观的扭转。
他的确看不上同事对领导毫无底线的献媚,但也觉得父亲的认知有问题。
终于有一天,他想了一条明朗之路。他在坚持圣人之学的原则上,用适应现实的方式,带领自己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最终,在现实和精神世界获得了双重的成功。
真正有格局的人,绝对不会躲在角落里,孤芳自赏。觉得自己特清高,别人都不行,不愿意和他人同流合污。
在保证自己基本生存的基础上,还能用接地气的方式,将自己有价值的东西传递给别人。 
真正有格局的人,必然是在保持自己的本色下,坚持自己的原则下,能与时代浮沉。
比如《燃灯者》,《暗夜传灯人》这本书里,那么多曾经辉煌的大师,到台湾后,为了生计,有的去中学,有的去开租书铺子,有的去银行当职员。
他们本来是学问高深的学者大家,但能在现实中弯下腰去谋取生路。为了教导学生,天天讲入门的基础知识。

读书的作用

1、培养联想能力,进而影响人生
人在读书的时候,需要把看到的文字,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转化成场景,情绪,事件和道理。这个过程中,练习想象力。
想象力丰富的人,不仅能提升生活审美情调,也能坚持不懈的为更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
想象力就是,遇到事情能联想。
那些对事情对生活有创造力的人,就是得益于想象力,而不是逻辑推理,我们把这类人叫做“有才”。
比如,一个浪漫的人,看到桂花树就想起在树下吟诗,于是搬来了桌子。又想到有美食就更好了,于是拿来了点心,这时候再来点酒岂不快哉?
于是在月光下,桂花纷纷掉落肩头,才子佳人吟诗作对,畅想山川河岳,感慨古今人物多少事,把酒临风,好不自在,一段人间佳话就出来了。
但如果是一只兔子,看见树就是一棵树,绝不会和酒,诗词,美人,才子联系在一起。
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大概率,也不会生活的这么有情调,因为他们没有联想能力,也就是没有想象力。
我们平时总是说,有的人脑子很灵活,总能想出来点子,总是有自己的办法。是一个有才干的人。
但是没有人把他的才能,和小时候读童话书联系在一起。
其实,小时候的圣诞老人,我们读的哈利波特,阿拉丁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看上去都是微不足道的小故事。但其实,它们都在塑造人的思维,培养人的想象力。最后在成年以后的生活中,用另一种形式体现出来。
童年时期沉浸在儿童文学和童话中的孩子,成年后才不至于反应慢,思维死板。
这就是读书在现实中的体现,对成就动机也一样。
没有想象力的人,眼里看到什么,脑子里只有什么,整天只能纠缠与眼下的事情,就免不了目光短浅,也就免不了庸庸碌碌。
有想象力的人,小到某个项目,大到自己的人生,都能想象到未来可能会是哪种境地。目光就会放的比较远,也会把注意力和当下的努力放在实现未来上。
国内很多白手起家的知名企业家,都有丰富的想象力。而支撑他们在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中,一直向前的,就是他们心中描绘的未来蓝图。
所以,拥有想象力的人,往往也有强大的内驱力。
他们看到了前方的光。
2、 读书构建人的精神世界
没吃过巧克力的人,会心里想着吃巧克力吗?不可能。
我把人的想象力比作精美的烹饪技术。人的精神世界就是靠想象力构建而来的。而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否,直接决定你的人生质量。
比如同样是吃饭,拿了一把面条。白水煮面条是一种吃法,而加鸡汤鸡蛋青菜,请御用大厨给你煮出来也是一种吃饭。
一辈子吃白水面和一辈子吃皇家御用面的,人生质量能一样吗?
读书并不是嘴里会背诵几句诗词歌赋,而是想起诗词歌赋的时候,内心的感觉。
比如我们内蒙古的阴山山脉,每次我路过时,看到光秃秃的不长草,不仅想起无边落日萧萧下的苍凉,还想起不教胡马渡阴山,历朝历代金戈铁马的战乱。看着夕阳都觉得残阳如血,看着树木也觉得苍茫萧瑟。
那几年,我常常独自驱车进山,感受这刚劲有力的历史,甚至听到战旗猎猎作响。这座大山,也在眼中有了生命。
但是如果不读书,走到这条山底下,只能觉得,真冷,真干,尘土真多,赶紧回家吧,都没什么景色,连树也没有。一切枯燥无味。
假设我们刚来这个世界上,上帝给每个人发一部手机,限玩80年,到期收回。
有的人连机都没开,当砖头抱了八十年;有的人开机后能打电话,接收到了另外的信息;有的人会用导航,找到了新地图;有的人会用编程,甚至给自己创造了元宇宙。
那么这八十年的人生质量,将有天壤之别。这其中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是看不出来的。
你难道甘心自己抱着砖头枯燥一辈子?
而阅读激发人的感受能力,就相当于激活了这部手机。
其实我们所拥有的所有有形的东西,房子,车子,孩子,爱人,社会声誉,全都是身外之物,都会消失。只有经历之后留下的内心感受,才是自己的。
如果这份感性能力没被启蒙出来,那就相当于在每天干啃干面条。
表面上我们都穿着一样的衣服,用着一样的电脑,住在相似的城市里,但其实一生的体验完全不同。
你怎么能甘心自己一辈子过的枯燥而无知无觉呢。
3、读书是表达和写作的基础,也是和世界对话的基础
城市化和乡土社会有区别,我们需要团队合作,沟通能力是最要紧的。
也许我们经常听到老人们说:少说话,多做事。
这是在有限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但它已经不适用现在的社会了。
在乡土社会,所有人都在无差别的种地,埋头劳动最重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并不重要。说话多了,反而耽误了农时。
但今天,大规模的人进入了城市,进入脑力劳动的大军。在这个新世界里,整合资源,团队合作是必要的。
所以,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就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因为这个世界就是人的世界,如果不和人沟通,你就是在一个自己封闭的铁盒子里。你又能看到什么,接触到什么呢?
所以个人必须会沟通,一方面,多沟通能互相了解对方,消除误会。
另一方面,人们在互通中才会激发出新的想法,从而创造出新的东西。
可惜我在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却是,有的人一旦聊的多了就反目,有冲突,绝交了,吵起来了。
于是他们就总结,人和人不能走的太近,不能聊的太多。
其实这种归因错误
产生冲突的真正原因是,这两人里面最少有一个人存在以下问题:
思维不清晰,表达能力不够,理解能力不够
也或者两个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这根本不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问题。
及时沟通信息的传递,只要有一方有障碍,这个沟通就实现不了。
良好的沟通,基础是理性,就是真正的讲道理。
但讲道理的人,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有足够的思维能力能想得通道理;
二是,有足够的表达能力能传递清楚信息;
三是,有足够的理解能力能理解对方在说什么。
这三个能力,有一个不够,那聊着聊着必然会崩。
这些能力从那里来呢?
从读书中来。
首先,读书的时候看的都是字,这是极大训练人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的。你得有能力将这些符号理解成事情和道理。
其次,好的原著,展现的都是作者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过程,这个其实比知识点更重要。久而久之,你也就学会了那些大师们,聪明人思考问题的方式。
所以我特别不推荐听别人讲书,那都是自己欺骗自己。
第三,读的多了,自己也就学会表达了。那么和他人交流的时候,就能做到精确,明确的让对方明白。

人该如何选书

很多人都让我推荐书籍。我首先要问对方处在哪个阅读层级,目前正在读什么书?
因为读书是分阶段的,每个人都从山脚走上来,盲目冒进可能起到反效果,选书不合适也可能浪费时间。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书。
首先,读任何书都是以保护阅读兴趣为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儿童是培养理解力和想象力的最佳期,青少年期是学习大师们思维模式的关键期。成年人有一定阅历了,读一些能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和自己的书籍即可。
有人问我,读书记不住怎么办
至于你记不住,没关系,我们现在又不是考试,记住那些知识点根本没用。
读书对我们真正有用的是,诗词意境留在心里的感觉,哲学对你的启发,和培养起来的想象力。
人的认知只能升不能将,一旦你有了这些感觉,就算读的那本书都忘记了, 但这些最重要的东西是忘不掉的。
我发现,目前青年人读书,进入了误区。
有一次,我和出版社赵涛老师聊天的时候,我问,现在什么书卖的好,读书的都是什么人群呢?
他们说:“买书的人还是二十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居多,他们大多购买的是功能性书籍,例如《人际交往技能》、《如何修炼高情商》等等。
还有一部分客户是中年以后的人们,偏向爱看历史,哲学类书籍,但这部分人不是客户的主体。”
这很符合社会的现状,但这绝不是一个人成长的正确模式。
你会发现,很大概率,从小就特精明的,特会察言观色,特别招人喜爱的,到了三十多岁,基本就停滞不前了,变得庸常,开始日复一日在无聊中消磨岁月。
但小时候挺憨的,只钻在自己的爱好里,不懂人情世故,不招大人喜欢的,中年以后反而越过越有内容了,人生越来越活出味儿来了。
这是为什么呢?
人一生 活的是否 充实精彩,由两个因素决定:智商和后天持续学习。
你可以把人脑想象成是一台电脑。这台电脑出厂的时候只有硬件,是没预装系统的。有的人是90年代的286机,有的人是APPLE最新的配置。
更多人的大脑,则介于二者中间。
这台电脑运行的好不好,取决于装的底层系统。比如,你现在新买一台电脑,配置极高,如果装了WXP,会发现运行起来并没有那么顺手,但是还能用。可是如果装了最新版本的系统,就会发现非常好用。
对于人脑,这个系统就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人在年轻的时候,最应该学习基础哲学思维,这是道的层面。
建立起属于你的思维方法,分析事物的高度和方向,建立起科学的认知逻辑。
建立起你对人生,价值,世界的认识。
底层系统做好了,再去做具体的事务。
现在的问题是,绝大部分中国人,别说装的底层系统好坏,就连系统都是缺失的。
基础教育不教哲学,不教逻辑学,再好的配置,再高的智商也跑不起来。
有学习能力的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会自己在业余时间弥补。而绝大多数的人,一生都带着残缺破碎的认知方法,在生活中撞大运。
为什么有些人在中年之后,开始研究哲学和历史了,因为他们开始意识到,认识论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
但是目前的社会浮躁而功利。
推崇精明,情商,人情世故,是中国的特色。
人琢磨人,人研究人,是盛产权谋之术的国度,历来的习惯。
如果说认识论和方法论是“道”,那么《人际交往技能》,《如何修炼高情商》,《如何职场晋升》等都只是术。
如果一个人对是非善恶都不清楚,对自己将过怎么样的人生都不考虑,却天天琢磨如何在某个小细节上战胜对手,则无疑是蒙眼瞎撞。
就像连往哪跑都没想清楚,连跑道都没找到,就穿了最好的跑鞋,学习了最好的弹跳技巧,开始了跑的动作。
你很快会懈怠。
就像新买的电脑,还没有装系统,就想直接装一个软件,是运行不开的。
就如同你的手机,如果系统出现了BUG,你会觉得自己平时用的软件老出现问题。
错过了一定年龄,人的大脑就很难建立起底层系统层面的“道”,但“术”其实很简单,在生活中经历久了,自然而然就懂了。
人到中年的时候,大家都是拼实力说话,不能产出价值的人必然没有机会。
而大家又都是千年的狐狸,你再精明,被人看穿也是早晚的事。

所以,一定要重视,把时间放长点看,精明世故,没半点用处。个人认知能力和思想深度是决定一生的关键

人在年轻的时候,需要及时补两方面的课:哲学和逻辑学
只有学过这两个领域的系统,对经历的事,无论宏观还是微观都能一目了然。
人际交往和职场晋升的障碍都不是问题,你也不会在中年之后变的像个傻子。
所以该怎么选书呢?
毕业之后的读书,是为了提高认知。
庄子曾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意思是: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庄子主张,知识不能简单地说“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而是要区别清楚。
顺道知识越多越好,悖道知识越少越好。
所以,读书的目的,是学知识,是通过学知识这个路径,最终识真理,开智慧。
想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建立全面知识体系。
只有各学科相互融合,形成知识之网,才能够有全局的视角看清世界。
明确了读书宗旨,还要谨慎选书。
选书只能选经典,因为后人的所有书籍,都是在阅读经典之后,经过个人理解后的输出。
所以,后人对经典著作的解读,你读到的只能是后人的水平,有时与原著谬之千里。
所以,生命有限,首选经过时间筛选的经典书籍。
经典书籍怕看不懂么?没关系。
经典书籍是分不同深度的。
可以从各学科的西方经典大学教材读起,西方教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妙趣横生。
先大概了解这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除了教材,也有一些大师们写的入门级著作。
当读完这些以后,就可以按书索书,顺藤摸瓜的去找书,快速完善知识体系。
找书的方法有两种
一、根据所读经典的参考文献、脚注,书中提到的其他学者的理论,来找书去读。
二、读的过程中,你会对某些方面感兴趣,或者产生疑问。根据你的好奇心,去找经典。
用这两种方法,慢慢的摸索下去,就能找到一些脉络,可以保证所读的书不浪费生命。
要注意,选书时,一定要选稍微高于自己认知水平的。
也就是,要选自己读起来有些艰难的,需要认真看,认真思考才能看懂的。
如果这本书,你读的时候,非常轻松,说明你的水平已经在它之上,就不用浪费时间了。
读书求精不求多。
读书不求数量,求读完后,提升了多少认知,对自己的启发有多少,是不是能够更加清醒的看待自己和世界了。
一般一年精读三四本经典就很不错。这一年就够回味了。
建议精读,以下是一种方法,可参考
1、拿到书,先读目录。有了整体的认知后,再读内容。
2、读内容时在页边做批注,贴标签。以后需要查找时,方便很快找到。
3、写读书笔记,总结思想。每读完一个小观点,或几个相同的小观点,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一个题目,写一篇总结理解的文章。
这样一本读下来,会收获很多。
这样虽然读的很慢,但读完一遍全部吸收。
这是最有效利用时间的方式。
如果只求速度,看完全忘,时间都浪费了。
读书是为了提升生命层次
有人说,现在很忙,等老了退休了,在家里养养花,读读书吧。
实际上,读书是为了训练思维,开启智慧,更好的过好这一生。
所以,越年轻的时候,读书就越容易发挥价值。
读书是为了开智慧,但最终的智慧又和知识无关,获取知识只是到达智慧的阶梯。
比如,读书帮你开阔视野。
中国的哲学家庄子说:看待事物,不应该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庄子的意思是,任何事情,都有其历史发展和促成因素。所以看待事物,要放在历史,环境中看,才能很好的理解。
看问题,不要站在任何一个角度看。只要有角度,必然有局限。
如何不站角度呢,首先是开阔视野,这样才能看到全局。
读书,是普通人最容易操作的方法。   
毕竟,普通人遇到困扰,不会根据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冲突,来理解。
也不会将他们所享受的幸福生活,和所处社会的大规模起伏变动,联系起来。
他们对自身生活模式与世界历史潮流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一无所知。
不读书的人,不具有领会个人生活与历史,自我与世界之间,相互作用的心智能力。
这一种心智能力,具有多元性,复杂性,综合性。
是读书带给人的。
所以,读书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人生。
当然,除了读学术著作,建立自己的认知系统之外,文学作品也必不可少,文学作品研究人性和感受,培养人审美的能力。
最简单的,生活中我周围的人都说我会穿,懂得审美,有些人以为是天生的。
其实,如果少年时读几本中国古典诗词和戏曲,尤其是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就会激发出审美的感觉,就会在不同维度上追求美。
当然,审美的领域很广泛,不仅有视觉之美,也有精神之美。
文学作品读多了,人会有高于现实生活的感受和向往。人总不能只淹没在柴米油盐生孩子等动物性层面的生活中,如果没有一点高于生活的东西,那活得还有什么意思。
所以,文学从开始到今天,都是通过揭露黑暗,深度分析人性,将我们从混沌和昏暗中带了出来,见到文明之光。
文学作品中的那些,无私、真挚、同情弱小、扶危济困、反对强权、抵制霸道、追求平等、向往自由、尊重个性、呵护仁爱之心等等等等……一直都在有效的净化着读者的人性。
所以我们会发现,读过文学经典的人,往往更为纯粹高尚。
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人类感情,是学术著作没有的。而这种感情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还包括人对文明之情,对自然之爱,对时间变幻的青睐。
通过文学,人能走进一个更为广阔博大的心灵世界。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里面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场面:
主人公安德烈公爵受伤躺在战场上,当时他万念俱灰,因为俄国当时已经被法国占领了,他的理想、他的爱情、他所有的一切都破灭了,他只有一个念头——死。
那最终是什么力量鼓舞了他?是什么力量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是俄国的天空、森林、草原、河流。
这就是庄子所讲的“天地之大美”,是这超凡脱俗的美,使他获得了生的勇气。
今天孩子们因为抑郁症自杀,我想,如果他们的精神世界建立起来,能够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大美,灵魂中能有这超凡脱俗的美。
能留恋这世界上的艺术,文明,天空,草原,河流,心中能怀有对陌生人的关怀怜悯,也就不会那么轻易离开这个世界了。
所以,陌生人,多读书吧,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与您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格局起自眼界,眼界源自认知
读完这些书,你的眼界立即赶超硕士博士
职业读书人是怎样高效阅读的?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与书为伴 其益无穷
不是所有的书都能让人受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