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 NO.48 我对于估值的思考(上)
//补充一下,本文这里讨论的是过去的A股,而不是现在的A股。所谓过去的A股,你可以理解成为16年以前的A股。明显17年之后的风格转化很快。讲个我自己的故事吧。前面写过,我2013、14两年在创业,其中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和投资人谈判,向他们描绘一个大大的泡泡。我们做的是一个O2O的互联网公司,最多的时候,大概有5万多用户,活跃用户大概是十分之一左右。靠着这个用户数,我们有段时间还是蛮有信心的,觉得那么多用户了,估值好歹最少也值个几百万吧,运气好说不定有几千万。但是事实证明,这样的一个公司,是很难估值的。我们谈过的投资人里面,有认为我们一分钱不值的,也有认为值几百万的。在2014年9月的时候,曾经有投资人说好以900万的估值,向我们投100-200万。不过那个时候人心已经散了,合伙人之间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所以最后的选择是没有拿这笔钱而选择了散伙。合伙人里面有个人是小富二代。最终我们把公司送给了他,其他人每人留了一点小股份。据他说,目前他有朋友愿意投500万来控这个公司。不过由于他目前对于项目发展的信心也不是那么足,因此也不敢贸然要这笔钱。讲这个故事,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公司就是那个公司,可是不同的人却会给出完全不同的估值。我一直在琢磨投资人到底是在怎么评估我们的公司价值。第一类传统的投资人是最简单的。看一下我们流水,评估一下我们的损益平衡点。对他们来说我们的价值就是0。互联网创业企业么,亏得少就不错了,赚钱简直是天方夜谭。还有些投资人进来就和我们谈风水谈办公室装修的。这些哥们都是在看市盈率或者市净率,没法谈。第二类投资人会关注用户数和营业额。有些重点关注营业额,那是看市销率的。第三类则是看模式的可复制性。就是讲你在这里成功了,是不是换个地方还能迅速成功。这个基本上就是市梦率了。然后不同投资人看重的点也不一样。传统行业出来的投资人特别看重技术,合伙人里面有个阿里出来的资深P7,好多投资人谈着谈着就变成劝这哥们去自己公司当CTO了。有技术背景的投资人则反而更多关注地推团队,看他们的执行力。也有投资人进来就问,你们有没有什么政府背景,能帮助你们成功的。以上都说明,对一家公司来说,其估值的模式千差万别,且估值的方式重要性远远大于这家公司本质上运行地如何。我们死就死在什么都有一点,但是都没形成显著的特色,因此在任何一种估值方式下都拿不到价钱。举个反例也有。大杭州有个挂号网,就是通过这个网站可以去挂各个医院的专家号。这个东西正好是我同学公司投的。这笔投资多年来一直是公司内的笑柄,因为这个网站毫无盈利模式,而且用户黏性也不强,生病的时候用户会去用,一旦病好了就没人记得这个网站了。但是突然风起,不知道是大阿里还是哪个巨头铁了心要做健康产业,觉得挂号是个绝好的入口,给出了一个超级高的估值。说白了就是这个网站已经有了一些医院资源,大阿里这种不差钱的主懒得一个个再去谈医院,直接砸钱了事。所以我进一步认识到,所谓估值的核心还是在于稀缺性。对投资人稀缺的东西就能获得高估值。而不同阶段、不同背景的投资人对于稀缺性的认定也是不同的。比方说同样是技术人员,帝都魔都能获得最高估值的是精通某方面技术的人才,而地方上最需要的则是什么都会一点的万灵膏药。这些都是很简单的道理,你去责怪投资人不懂行是没有意义的。这些领悟让我能够思索中国股市的本质。过去中国股市最大的一个悖论就是经济牛,股市熊。最典型就是银行,好多3倍左右市盈率的银行。有些人说这是因为坏账导致的潜在风险,我觉得没抓住本质。说白了,假如有一天坏账引发银行危机爆发,银行以外上市公司又有几家能活下去的?各位炒房客所持有的房产又还能值几个钱?投资者永远是用脚投票的。这个道理在投一个创业企业上成立,在股市上永远也都成立。在我创业的这两年里,投资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首先看的一点是你们画的大饼大不大。换句话说,如果你们最终给我们描述的愿景连个上市公司都做不到,这个案子我们想都不会去想。后来我终于明白,这意味着投资人可以容忍创业的失败,但是不能容忍平庸的成功。假设一家公司在小范围内成功了,每年可以给投资人一定的分红,但是无法继续扩大自己的规模,这种成功对投资人来说毫无意义。这和我们过去的A股多像啊。某些股票一年能给接近本金10个点的分红,但是仍然无人问津。为什么投资人不愿意要平庸的成功?为什么资本不愿意进入每年10个点分红的股票?过去大A股投资者喜欢买中小创的逻辑和风投公司的逻辑是一样的。投资中有两种类型,一种叫风险偏好型,一种叫风险回避型。推动创业板上涨的资金都是风险偏好型的。我们都知道,大部分创业板公司是垃圾,但也有一些会变成金凤凰。在这种金凤凰身上,投资者可能会赚到十倍、几十倍的收益。风险偏好型资金愿意承受跌成狗屎的危险,去搏一个吃到天鹅肉的机会。而风险回避型的资金呢?他们在做信托、在做私募。能力差一点的在买房,在买余额宝。首先强调,风险回避型的资金不会去买创业板,要买也只会买蓝筹。但是蓝筹和前面这些投资相比,第一绝对收益不见得高;第二毕竟还有下跌的风险。所以他们理性的选择就是不进入股市。在整个市场上,基于人类的本性,风险偏好型的资本一定从绝对量上小于风险回避型的资本。因此过去几年中我们看到的就是,创业板风起云涌,大蓝筹一蹶不振。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国股市中,大部分的时候也是如此,总是小盘股、低价股在使劲玩儿。这可以看成是可能性与必然性的结合。从可能性来说,市场上存在的风险偏好型资本只能推得动小盘股的价格;从必然性来说,这些资本就是喜欢风险机会。每年去拿分红?想都不要去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力哥原创·绝密档案】穿越牛熊7步定投实战操作法(上)
名录 | 谁是靠谱的投资人?寻找他们的正确姿势
【机构看市】结构性牛市可期
新三板分层究竟是'停尸房'还是'产房'?
有人投资你怎么收大钱让他占小股?
投资方法漫谈——市场风格的切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