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天干的理解
武汉易学大讲堂学周易
 古代的人们以中华大地为观察原点,将环绕太阳系的恒定星座进行划分,共划分为二十八座星宿,又将由二十八座星宿组成的一个环绕园圈,按照春季对应东方,夏季对应南方,秋季对应西方,冬季对应北方的原则,划分出四个空间方位,再将这四个空间方位分别以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为形象来表示,青龙表示东方、朱雀表示南方、白虎表示西方、玄武表示北方,它们简称为“四象”。
  “四象”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包藏了二十八星宿,在四个方位空间中,每一个方位的空间范围内都分别包含着七座星宿,如果按顺时针顺序方向观看,它们分别是:东方青龙含有箕、尾、心、房、氐、亢、角等七宿;南方朱雀含有井、柳、鬼、星、张、翼、轸等七宿;西方白虎含有参、觜、毕、昂、胃、娄、奎等七宿;北方玄武含有壁、室、危、虚、女、牛、斗等七宿(注:古藉一般以逆时针方向的顺序介绍,由东向北,从北到西,再从西到南,然后由南返东,介绍星宿时,青龙由角起,玄武从斗起,白虎从奎起,朱雀由轸起)。
  当以二十八宿为基础,建立起一个空间定位框架结构后,太阳系的运行轨道,地球的运行变化,就拥有了一批基准的测量坐标,这样,由太阳系在运行轨道上变化而制造出来的天干周期律,就有了一个可以直观的演绎平台。
  从天干的知识中得知,十天干周期共有四个时间层次的规律,它们分别是年干周期、月干周期、日干周期、时干周期,但人们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是,为什么太阳系在既定轨道上的运行,会同时制造出四个不同时间长度的周期呢?它有没有科学根据呢?
  以一个主体同时制造出四个运动周期,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不可能做到,但实质上,它是可以做到的,当我们想一想地球上也有年、月、日、时的不同周期运动后,就能感觉到天干有四个时间周期也必然会有科学根据的了。
一、制造年干规律的根据:
  年干的周期为十年一循环,它说明太阳系在由二十八座星宿围成的圆周内环绕时,走着的是一条需要十年才绕一圈的运行轨道,人们可能问,太阳系在这条轨道上所圈定的宇宙空间范围究竟有多大?准确的不好说,只能这样来说明,如果将这个360度的圆周运行轨道平分十份,那么太阳系在这条轨道上每一年只走过36度。
  我们的祖先发现,太阳系在年干轨道上运动时所产生的连续不断的空间位置变化,制造出一条阴阳相互消长的的量变曲线运动,由此为太阳系产生出阶段性的五行之气连续变换,先制造出两年木气状态,随后制造出两年火气性质状态,然后又制造出两年湿气性质状态,接着再制造出两年金气性质状态,最后制造出两年水气性质状态,每一性质状态都共同存在着一个性质逐渐上升阶段和一个性质逐渐下降阶段,每一阶段刚好为一年,都呈现为先升后降,人们以甲表示为木气上升阶段,乙表示为木气下降阶段,丙表示为火气上升阶段,丁表示为火气下降阶段,戊表示为土气的上升阶段,己表示为土气的下降阶段,庚表示为金气的上升阶段,辛表示为金气的下降阶段,壬表示为水气的上升阶段,亥表示为水气的下降阶段,于是,每一个“天干”都表示为一年时间,代表着五气的性质和盛衰状态,同时也代表着太阳系在环绕轨道上的顺序位置。
二、制造月干规律的根据:
  月干的周期为十个月一循环,它说明太阳系另有一条环绕一周需要用上十个月时间的运行轨道,这个月干运行轨道明显地比年干运行轨道的规模小,绕行时所占有的空间范围也相应缩小,只占年干轨道所圈定范围的十二分之一,人们或者惊奇地问道,太阳系有这么一个运行轨道吗?这个周期性循环轨道又是什么样的呢?
  通过探索,基本上可以认定,太阳系环绕太阳系的中心旋转运动,运行一周的时间为十个月,它就是制造月干规律的运行轨道。人们可能感觉到奇怪,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太阳么?在现实中,太阳系中所有的行星都是以太阳为中心,围绕着它在公转的,难道这都有错?
  行星以太阳为中心,围绕太阳旋转完全没有错,但有谁曾经想过?从整个太阳系的运行过程所占有的范围来看,太阳并不是整个太阳系的中心原点?如果站在太阳系内的行星上观察,看到太阳就是太阳系的中心点,如果站在太阳系以外的行星上观察,可以通过分析太阳系的运行轨迹,发现太阳并不是太阳系的中心点,虽然行星以太阳为中心环绕旋转,但太阳在太阳系内并不是固定在一个原点位置上自转,而是在太阳系内沿着一条圆形轨道运行,从月干显示出来的信息表明,太阳系有一个理论上计算出来的中心点,太阳带领着所有行星一起,围绕着这个太阳系中心点运行,这条运行轨道就是制造月干规律的来源,太阳系在这条月干轨道上绕行一周的时间,恰恰为地球上的十个月。
  太阳系在月干轨道上周期性地有序循环运动,每一步的空间位置变化,都有一个不同的阴气阳气量变状态,这个在空间位置上的连续变化过程,体现为阴阳的相互消长,再由量变引发质变,制造出一条由五行之气组成的月干规律周期。
三、制造日干规律的根据:
  以十天为一周期的日干,体现的又是太阳系什么样的时空范围呢?通过探索确定,这应该就是太阳的自转周期。
  说日干表示的为太阳自转周期,人们肯定会质疑,有证据吗?可信吗?因为从现代天文观察得到的结果证明,太阳的自转周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它复杂到有点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莫名其妙,原因是在太阳的表面上,自转周期呈现出意想不到的多层次变化,在太阳不同的纬度上,会出现不同的周期时间,具体的情况是,在太阳的赤道上,自转周期的时间大约为25天,在纬度40度的位置上,自转周期时间大约为27天,在纬度75度的位置上,自转周期时间大约为33天,在两极的位置上,自转周期时间大约为37天,现在人们对太阳自转周期的确定,一般都以日面纬度17度位置的自转周期为准,它是25。38天,这个时间已经被定为“太阳自转恒星周期”。
  要确定太阳的自转周期为10天,的确找不到一丁点的直接证据,但太阳表面上不同纬度有不同自转周期的混乱局面,证明了它们都不是太阳真实的自转周期,人们现在观察的情况,反映的只是太阳表面能量层次的运行变化,在太阳能量层下面的物质层次上,它肯定有一个稳定的不会因纬度不同而变化的自转周期,在物质层次上,整体的转动必然是一致性的,只是在太阳表面能量层强烈光芒的掩盖之下,不能被发现而已。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太阳的自转周期为10天,但有旁证可以证实,科学家们通过天文观察,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在观察到宇宙太空中17颗和太阳在温度、质量上都基本相近的G型恒星后,发现它们的自转周期平均仅仅为10天。
  这个观察到的事实就非常值得人们深思,为什么在同等的质量和温度上,这17颗G型恒星的转动速度,明显地要比太阳外表体现出来的自转速度要快得多?太阳凭什么理由偏偏要比这些兄弟恒星的运动速度慢得多呢?深思的分析是,既然太阳表面能量层次中不同纬度的不同自转周期,反映的不可能是太阳内部物质结构层次真实的自转周期,那么,在质量上和温度上与太阳都基本相同的恒星共同一致性地所反映出来的10天自转周期,就成为了证明太阳内部物质层次自转周期为10天的有力旁证。
  太阳自转周期,产生出一条阴阳变化规律曲线,由此制造出一条以十天为一运动周期的日干规律,当然,日干规律的五气,也包含了行星中五气的内容。
四、制造时干规律的根据:
  时干以十个时辰为一运行周期,它反映了太阳在自转过程中,存在有连续不断的波动变化周期律,每一个波动周期的时间均为十个时辰,每个波动期的变化曲线,就是一条阴阳消长变化曲线,由它制造出一条以十个时辰为一周期的时干规律。太阳的时干周期波动,同样也会影响到系中的所有行星,使到行星中不同性质的气,共同顺从太阳的主体气场的波动,形成一个整体性的日干规律。
  人们可能对于太阳在自转过程中,会产生以十个时辰为一周期的波动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这是有根据的,因为太阳在时干上的每一步运动变化,都是太阳在年干、月干、日干等不同层次轨道上运动的综合体现,只有从综合性的角度上,才能清楚地认识到波动产生的原因,如果单单盯住太阳的自转,而忽略其他层次的运行变化,就不能正确理解太阳在自转中会发生有序的波动。
  几个不同空间和时间层次的天干周期,隐藏了大量古代人对天文知识的超前认识,这些天文科学知识的先进程度,远远出乎于现代人的意料之外,从古代人们创造的年干、月干、日干、时干中证明,证明那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这些天文知识:
  天干化五星的原因:
  人们或者有这样的疑问,既然天干所体现的是整个太阳系在宇宙空间中不同层次的运行周期,而且又是在以太阳为主体的运行轨道制造出来的规律,为什么古代的人们非要将整个太阳系的运行变化规律,硬要说成为五大行星的变化规律呢?
  将整个太阳系在不同空间范围内的运动变化所制造出来的天干规律,按照基五行性质归类,以金、木、水、火、土这五大行星为代表来体现,方法虽然简单,当人们一时不明白这种关系时,怎么也想不出五大行星会对地球有那么有序的影响规律,因为单凭表面的关系到,根本不能想象到五大行星对地球有这么强大的影响力,只要明白其中关系,才能回味出它深层奥秘,而这种内藏深奥的简洁表达,到底不是一种容易理解的方式,古代的人们偏偏要这样做,肯定有这样做的原因所在,决不是一种随意的毫无根据的凑合。
  其实以五大行星为代表,来表示太阳和太阳系中所制造的五行之气,是一种非常高明的直接表现手法,要明白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高明之处,先要注意这样的问题,五行之气可以看见吗?五行之气的运动可以观察吗?不能。既然不能,如果选择一个有相同性质的实体来代表,岂不是更形象更传神?以五大行星为代表,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它最大的好处,是将太阳系在不同层次范围内运动变化所制造的,完全不能看见的五行之气,转换成为可以观察的实物形态,将五行之气的变化规律,转换成为以实体的规律进行演示,这种以物质形态为形象的演绎,比以那些无形的气的空虚演绎,更具有鲜明的观察性和理解性,以有形代表无形,以实质代替空虚,正是这种直观表现手法的高明之处,这就是古代的人们为什么要将五气转换为五星的最根本原因。
  最遗憾的是,古代的人们在将整个太阳系运行产生的五气转换成为五大行星代表后,却没有将这个转换思维和转换过程遗传下来,以至人们在苦苦思索了几千年尚且不解其意,从而在研究中作出诸多的误解。
  天干与星宿的关系:
  古代的人们将环绕太阳系的二十八座星宿平分为十个部分后,按顺时针旋转方向排列,以箕宿为起点,别为定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环形的天干时空方位,以表示五行之气的性质状态定位和变化顺序流程,现在都人们很想知道,古代的人们是怎样对天干轨道的时空进行划定的呢?
  要探索这个问题,还必须要以二十八星宿为定位基础。武汉易学大讲堂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天文学的角度看十天干的意义
天干秘密的终极破解
天干地支千年秘密
天体轨道
金星离太阳有多远?
太阳系最恐怖的行星,却曾经是生命的天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