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城 | 杜甫、李邕与历下三亭
userphoto

2024.01.15 山东

关注

就在李白到济南来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的夏天,当时在文坛上享有盛名的文人、书法家李邕,还有后来在诗坛上与李白齐名的另一位大诗人、诗圣杜甫也先后到了济南。

文名满盛唐、书名传后世的李北海

在今天,李邕的名气是绝对不能和李白、杜甫相提并论的。但是,在唐朝天宝、开元年间的文坛上,李邕的名气却比李白、杜甫大得多。

李邕画像

李邕(674或 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因曾任北海太守,故世称其“李北海”。李邕的父亲是因给梁朝萧统编选的《文选》作注而享有盛名的李善,李邕幼承家学,年少时即以擅长辞章而闻名。武后长安四年(704),内史李峤和监察御史张廷珪并荐其“词高行直,堪为谏诤之官,由是召拜左拾遗”(《旧唐书·文苑传·李邕传》)。其后,李邕曾先后任左台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渝、陈、括、淄、滑等州刺史,汲郡、北海郡太守等职。在左拾遗和左台殿中侍御史任上,李邕不畏权贵、仗义执言、克奉职守;在做地方任职时,李邕则兴利除害、重义爱民,颇有政声。但由于锋芒过于外露、棱角峥嵘、性格耿介、不拘细行,李邕先后为武三思及中书令姚崇、宰相张说、李林甫等所妒忌陷诬,仕途坎坷蹭蹬,屡遭贬谪外放。天宝六载,更是被李林甫妄加罪名,蒙蔽玄宗,诏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奭就郡杖杀之。

李邕是一代名士,能诗善文,尤长于碑颂。《新唐书·艺文志》载其有《狄仁杰传》三卷、《金谷园记》一卷、文集七十卷。他还善行书,其书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在《跋李北海缙云三帖》中则将其与书圣王羲之相提并论,称“右军如龙,北海如象”。其行书对后世行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元的几位书法大家如苏轼、欧阳修、黄庭坚、赵孟頫等无不受其影响。

李邕重义爱士,经常提携奖掖后进,其与杜甫、李白交往更为后世所津津乐道。在开元二十九年(741),杜甫尚“少贫不自振”,可年长他三十余岁、在文坛上已享有盛名的李邕却“奇其才,先往见之”,在洛阳更主动向杜甫“求识面”,这使得杜甫倍感荣幸和意外,并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和《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中两次述及此事,引以为荣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李邕书法作品

李邕与小自己二十多岁的李白也曾有两次过从,李白早年曾写有《上李邕》诗,另外还在四首诗中曾写到李邕。在当时,因为李邕的名望,这种交往对李白、杜甫都有一定的提携作用,尤其是对于杜甫。可在今天,李邕的名字则因为李白、杜甫的这些诗篇(尤其是杜甫的《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李白的《上李邕》)而为人们所知。

历下亭雅集,一次流传千古的文人盛会

天宝四年的夏天,杜甫要到临邑去看望他正在临邑(今山东临邑县)主簿任上的弟弟杜颖。在途经济南时,恰逢在济南为官的李之芳建造的新亭竣工,李之芳的从祖、时任北海(治所在今山东青州)太守李邕也正在济南,故友久别重逢,自然相见甚欢。于是,五月的一天,他们在碧波环抱的古历下亭设宴雅集,纵饮畅谈,说古论今。当时参加这次盛会的还有蹇处士、李之芳等人。名士雅集,诗人幸会,自然不能无诗,于是杜甫即兴写下了著名的《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据专家学者考证,杜甫诗题中所说的“历下亭”的亭址在今五龙潭附近名士阁西侧(该处现有一石碑,正面题“古历亭旧址”五个大字,背面刻有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皆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题写)。郦道元《水经注》卷八“济水”条载:“其水(指泺水,即今趵突泉)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侧湖,此水便成净池也。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专家学者们认为,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提到的“客亭”可能即杜甫诗中所说的“历下亭”,该亭始建于北魏以前,至杜甫来游时至少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所以杜甫诗中才有“海右此亭古”之说。笔者推测,该亭一直到杜甫、李邕等人在亭中宴游时可能尚无专名,杜甫诗题中所说的“历下亭”可能只是“历下之亭”的意思,杜甫之所以称之为“历下亭”,概因济南(当时称齐州)在战国时曾称“历下邑”,在秦朝时曾称“历下城”(《读史方舆纪要》引《三齐记》载:“历下城南对历山,城在山下,因名”)的缘故。

杜甫此诗一出,这座原本普普通通的无名客亭后来遂得名“历下亭”,而且成为济南的一大名胜,声名远播四方;“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也成为被人们广为传诵、无数次称引的佳句;杜甫与李邕等人的这次雅集也成为千古流传的文坛佳话,使得后世的许多文人骚客纷纷慕名来游,题咏记游之诗文数以百计,而且这些题咏历下亭的诗文中经常要咏及杜甫与李邕的这次宴游,或者化用杜甫“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两句诗的诗意。

清代文人龚易图曾撰有一则名联云:“李北海亦豪哉,杯酒相邀,顿教历下此亭,千古入诗人歌咏;杜少陵已往矣,湖山如旧,试问济南过客,有谁继名士风流?”此联颇可以形容李邕、杜甫等人那次历下亭雅集的诗风流韵。

杜甫、李邕诗中的员外新亭和山湖亭

在济南盘桓游历期间,杜甫还曾与李邕一起登临过李之芳所建的新亭,并作有《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一诗,该诗题下原注云:“时李之芳自尚书郎出齐州,制此亭。”诗曰: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

迹籍台观旧,气冥海岳深。

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

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

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

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李邕当时也作有一首题为《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的诗,但由于李邕的诗名后来远不及杜甫显著,所以他的这首同时、同题之作很少为人关注和提及。李邕在这首诗中写道:

吾宗固神秀,体物写谋长。

形制开古迹,曾冰延乐方。

太山雄地理,巨壑眇云庄。

高兴汩烦促,永怀清典常。

含弘知四大,出入见三光。

负郭喜粳稻,安时歌吉祥。

据杜甫、李邕这两首诗的诗意,当时李之芳所建的新亭应位于历城北城墙上(有学者考证当时的历城北城墙大体位于今省府东街一线),而据李诗“负郭喜粳稻”一句推测,当时从历城县城向北直抵北郭(今大明湖一带)应该是一片稻田。当然,由于李之芳所建的这座“员外新亭”的命运远没有历下亭那样辉煌,大约在唐末,其踪已泯,所以其具体位置今已难考。

杜甫在济南盘桓了数日后,就要离开济南去临邑看望他的弟弟杜颖了,不想当他行至鹊山湖边时却天气突变,当日未能成行。为此,杜甫曾作有《暂如临邑,至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一诗:

野亭逼湖水,歇马高林间。

鼍吼风奔浪,鱼跳日映山。

暂游阻词伯,却望怀青关。

霭霭生云雾,唯应促驾还。

据后人考证,杜甫此诗诗题中所说的“ 山湖亭”应该是指鹊山湖边一座不甚出名的小亭,该亭存在的历史应该也不会很长,因为除杜甫的这首诗外,该亭少见有后人咏及。但是由于杜甫的这首诗在,鹊山湖后来也就成为曾在济南生活或游历过的文人骚客们争相题咏的一个重要对象,而且在这些题咏鹊山湖的诗作中往往都要咏及杜甫与鹊山湖的这份因缘。

清初顾祖禹所撰的历史地理学名著《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中曾云:“鹊山湖,府北二十里,湖北岸有鹊山,因名。”而当杜甫在 山湖亭吟咏这首诗时,鹊山湖的水面面积是极大的,这从诗中“鼍吼风奔浪,鱼跳日映山”一句可知(另外,李白在作于此前后不久的《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中亦曾有句云:“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但至宋代时,鹊山湖已渐趋干涸,故与苏辙同时的孔平仲曾在《鹊山亭》一诗中云:“老杜诗犹在,重华事已无。千秋陵谷变,尘起鹊山湖。”至明代中叶,鹊山湖却又烟波浩渺了,故王廷相在《鹊山湖》诗中曾做过这样的描写:“漫漫鹊湖水,中夏如巨壑。一舸泛中潭,荡漾杳难泊……不闻北海还,空览少陵作。”迨至明末清初,鹊山湖又再次淤废,故雍正《山东通志》中云:“鹊山湖,今久淤。”乾隆《历城县志》卷八亦引《旧志》云:“鹊山湖,城北十五里,泺水自大明湖北流,绕于鹊华,汇为湖。李北海与杜少陵同游鹊湖,憩历下亭,各有诗。今鹊湖莽然田壤,无复烟波。”清代诗人任宏远在其《鹊山湖寻杜少陵旧游处》一诗中也写道:“往迹销沉久,犹传杜甫游。山怀前度客,水改旧时流。春色荒亭古,秋风老树幽。何人重歇马,惆怅鹊湖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济南的名胜楹联(3)
杜甫与济南
济南名士  张 炜
泰山文学世相(六)李白、杜甫与泰山
李邕为何不欣赏李白而喜欢杜甫?
山东行 · 大明湖中历史悠久故事相伴的历下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