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衡针对中风患者康复治疗
1 治疗方法
本病采用平衡针法,针具一律采用1-3.5寸28号不锈钢毫针。
1.1 取穴:①上肢瘫痪,取肩痛穴,肩背穴,肾痛穴。②下肢瘫痪取臀痛穴,膝痛穴,咽痛穴。③面瘫取升提穴,明目穴,鼻尖穴,面瘫穴。④语言不利取舌三针(田成文教授的舌三针疗法)。以上各穴均取健侧,升提穴除外。
1.2 定位:①升提穴:头摆正:下颌微收,前后发际连线与两耳尖直上连线的交叉点取穴。②明目穴;偏翳风穴下0.5寸。③面瘫穴:锁骨外2/3斜上1寸。④舌三针:全舌的前1/3从舌的左侧向透刺(只采用此舌三针之一针,因其安全、简便、效果佳)。⑤肩背穴:环跳穴内1.5寸处。⑥臀痛穴:足三里穴下1.5寸外1寸处。⑦肾病穴:内踝上3寸处。⑧臀痛穴:肩贞穴上1寸处。⑨膝痛穴:相当于曲池穴外1寸处。⑩咽痛穴:相当于合谷穴。
1.3 操作方法
左手做辅助,右手拇指和食指持针的尖端,在穴位处把针直刺入穴位后采用苍龙探穴法,将针刺到1-2.5寸深时,则有酸麻热胀传感,上肢向腕关节放散,下肢向踝关节放散,捻针约1分钟,采用平补平补平泻手法(视病情而定),每次留针半小时,隔日1次。针刺时嘱病人的患侧做配合治疗,做屈伸及上举运动。
2 疗效分折
2.1 疗效标准
①基本治愈 瘫痪肢体运动功能基本恢复,肌力在V级以上,生活完全自理,并能参加一般体力劳动,神志语言清楚。②显效 瘫痪肢体明显恢复,肌力在IV级以上,生活稍能自理,语言稍不利。③好转 瘫痪肢体运动较前有进步,肌力提商I级以上,语言稍有进步。④无效 瘫痪肢体及语言经治疗后无明显改善。
2.3 中风分期
2.3.1 中风先兆期:①症状;年逾四旬,头痛头昏,肢体麻木、肌肉=动、耳鸣、耳聋、舌质红、脉弦为中风先驱症状。②平衡针法选穴:升,提穴、臀痛穴、③配合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滋阴潜阳,平肝熄风)。
2.3.2 中风急性期:①症状;突然昏倒,神昏鼾睡,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牙关紧闭,两手握固或目合口开,撒手遗尿,脉弦滑或细弱。②平衡针法选穴:升提穴、明目穴、而瘫穴、臀痛穴、肩痛穴,配穴鼻炎穴、极泉穴、急救I穴、急救II穴、膝痛穴、失眠穴。③配合羚羊钩藤汤加导痰汤加减治疗。
2.3.3 中风恢复期:①症状:昏进数日或数周后,病人意识状态逐渐好转,出血已控制,继则偏半感觉障碍恢复,偏瘫恢复较慢。②平衡针法选穴:升提穴、偏面瘫穴、舌三针、臀痛穴、肩痛穴、配穴明目穴、膝痛穴、咽痛穴、失=穴,配合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
2.3.4 中风后遗症期:①症状:经过3个月以上的时间,病人留下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和语言障碍,恢复变得极其缓慢。②平衡针法选穴:升提穴、而瘫穴、舌三针、臀痛穴、膝痛穴、肩痛穴、平衡穴。配穴极泉穴、急救II穴、咽痛穴。
2.4 典型病例
刘某,男,62岁,1994年10月22日因脑血栓形成入院。经综合治疗后,病情稍稳定,左侧偏瘫,神志清楚,语言蹇涩。检查:口角舌体向侧歪斜,鼻唇沟变浅,左侧肢体肌肉松驰,左手握力消失,不能做屈伸和抬运动,左腿不能屈伸,左侧肢体肌力I。针刺,主穴升提穴、舌三针、面瘫穴(右侧)、臀痛穴、肩痛穴、肾病穴。配穴明目穴、膝痛穴、癔瘫穴。经针刺7次(14天),隔日1次偏瘫完全恢复,肢体活动自如,语言流利,肌力IV级以上,生活完全自理,病症消失,临床治愈,跟踪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
3 机理探讨
本病重点采用了神经交叉支配原理和神经反馈信息原理,达到机体的自身调整、完善、修复的功能。因此整体平衡针疗法与中药结合可具有培补元气,调养中气,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的功能,并能起到改善心脏能,舒张血整压,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扳产凝集,改善血液循环作用。并能加强纤溶系统功能,促进血栓溶解而增加缺血部位的脑血流量抗过氧化自由基,减轻脑组织缺氧时的损伤,从而有利于脑中风疾病的恢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风:学医之后看到了太多这样的病人;生活质量巨差;家庭负担重
微头条
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偏瘫108例疗效观察
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肩痛
[转]周左宇前辈治三大经络病针法。
偏瘫、失语案/红军针药起大症系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