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军长征生死攸关之际,他力排众议,在这里实现伟大转折的开端

相约元旦,梦回长征。缅怀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革命先烈!

接下来就给大家讲讲长征过程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红军血染湘江水,五万将士葬身长征路,痛惜乎!

80多年前,在湘江边的村落里,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谚语:十年不饮湘江水,三年不食湘江鱼。

湘江一役,红军8万余众,仅剩3万多人,红军主力几乎损失殆尽,因为博古和李德的错误路线,差点浇灭中央红军仅剩的革命火种。

可是伤痛之后还要前行,是将错就错?还是绝处逢生?

这个时候的中央红军,需要一个真正的旗手,来为他们引领前行的方向。

翻阅诸多蒋介石身边高官的回忆录,我们不难发现,1935年的蒋介石显然是意气风发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等所有的褒奖之词,套在蒋介石的头上都不为过。

就在前一年的冬天,他在湘江布置下40余万精锐之师,将红军仅存的8万多主力部队几乎围剿一空。

血战湘江

似乎只要他动一动手指头,就能彻底掐熄红军那几欲燃烧殆尽的希望火种。

可是,蒋介石却忽视了一个人的存在——毛泽东。此时的毛泽东并没有参与红军的军事指挥工作,因为患病,他在长征途中一直与担架为伴。

可是,让老蒋没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后从担架上站起来的这个人,打乱了他的如意算盘。

长征中的毛泽东与周恩来

老红军邹盛栋:

湘江战役后,我们把那些坛坛罐罐啊,那些拖累我们前进的东西,能扔的东西都扔了,实在不能扔的我们还是带着,只剩下了一套衣服。要不下雨淋湿了都没得换。扔了之后,年轻的战士就开始跑起来了……

这是湘江那场惨痛的失败之后,红军做出的第一个改变。

在前四次突围蒋介石的封锁线时,由于部队、机关人员众多,红军携带了大量笨重的物资、器材,这也就造成了队伍的臃肿,导致行军缓慢,不利于战斗。

整个红军的战略转移,是一种大搬家式的转移,这也牵涉到党内的错误战略思想,把这种战略转移搞成了一种大搬家式的,所以带了很多后勤,坛坛罐罐,担架,使整个部队受到了拖累,部队的行进速度很慢。所以在抢渡湘江这样很激烈的战争中,红军的行军速度是很慢的,拖累了执行掩护任务的主力部队,导致了红军的损失是很惨重的。

一个小小的转变,不仅给战士们卸下了千斤重担,更是为他们的心理解除了一个不小的负担。

百万敌军围剿,红军长征损失惨重。

提出这个意见的人,此时因为痢疾缠身,还躺在担架之上。他就是时任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头衔虽然响亮,但是却没有红军的军事指挥权。

毛泽东是被排挤,并不是没有领导权。他在1931年已经当选了委员,是中华苏维埃的主席,只是因为当时的领导者把他排斥在外,所以他没实现对党和红军的领导。

此时的红军内部,失败的情绪正在日益滋长,有幸逃过一劫的三万多红军,已经筋疲力尽,弹尽粮绝,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而领导层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

是继续坚持共产国际制定向湘西前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还是改变行军路线,寻找新的出路?

博古

就在这关系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作为当时领导层的博古和李德,似乎还在摇摆不定。

与此同时,一纸秘密电报摆在了蒋介石的办公桌前,通过可靠的情报,残存的三万多红军依然还在他的掌控之中。湘西,依然是他们前进的方向。一个彻底消灭红军的大好时机,正清清楚楚地摆在蒋介石的眼前。

湘江战役之后,蒋介石集令国民党和湘军,还有黔军,又在红军北上湘西的途中,又布置了一个20万人的“大口袋”,等着红军一头撞进来。

蒋介石构想中的这个“口袋阵”,是他剿灭红军这个战略棋盘中最为得意的一步。

阵中几乎集结了他所有的精锐部队,蒋介石一方面要求广西军阀白崇禧、李宗仁将十五军夏威部编成第一追击队,另一方面又调集刘建绪、薛岳两个主力部队趁势夹击,共计二十多万人,配置在湘西城步、绥宁、靖县、会同、武冈一带,设置了四道碉堡线。

在老蒋眼里,整个计划天衣无缝,无懈可击。

他期望红军再次陷入自己的天罗地网,守株待兔,彻底实现自己完全剿灭红军的疯狂计划。

三万多疲惫不堪的红军,如果继续北上湘西,势必要钻进蒋介石布置的“大口袋”,其后果不堪设想,损失可能会比湘江战役更加惨重,甚至全军覆没。

红军长征


小水战斗纪念碑

湖南怀化通道县小水村,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村落。就在进入村子的公路旁,有着这么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以村命名的一场战斗——小水战斗。

沿着石阶登上山顶,一块刻有由红六军团将军萧克提笔的“红军精神永存”的纪念牌。

80多年前,在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偏远小村,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它曾一度淹没在红军漫漫的长征史料之中,不曾被外人所知晓。但是,这场战斗所刻写的价值,却几乎改写了红军的历史走向。

我们试图寻找到那个风烟漫卷的年代中,所遗留下来的一些蛛丝马迹。

1934年9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也就是长征的先遣队,在这里和国民党的湘军,进行了一场遭遇战,有三十多位红军的指战员在这里牺牲。最后仅剩的八位战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从高达五十米的悬崖上一跃而下,壮烈牺牲。

这样一个看似比“狼牙山五壮士”还要触人心魄的壮举,至今依然在老山人民的口中不断传唱,响彻山谷。

不为人知的是,参与这场战斗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实际上背负了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侦察地形。

其实他们早在湘江战役之前就已经先期出发,试图在蒋介石的层层封锁中寻找出一个新的突破口。

后段的部队就退回到了现在的驾马,距大坡界三公里的位置,在这个地方设防打阻击。整个战斗结束以后,又从大唐口突围,转七口,整个小水战斗就这么结束了。

当时在通道侦查的先遣部队,兵分三路在通道活动。

小水战斗结束后不久,正在瑞金准备出发的部队接收到先遣队发回来的消息。此时的李德、博古、周恩来正在秘密筹划西征,无暇顾及这一信息的反馈。

李德

毛泽东在与部队同志一次偶然的谈话中,得知先遣部队被敌军围堵逼上山顶,无法突围,八名战士跳崖牺牲。

同时,最为重要的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讯息,蒋介石并没有把主力部队放在这里,只是派了一两个军团在此把守阵地,守备相对比较松懈。

1934年10月,红军如期从江西瑞金出发。毛泽东一直把从通道带回来的信息,谨记于心,看来通道这个地方确实是被蒋介石忽略了。

长征路上,他三番五次向指战员们提及此事,最终都功亏一篑,其他领导人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更没有好好研究过通道可以给红军带来什么,只有一路上通过坐担架行军的王稼祥、张闻天,虚心听取过毛泽东对通道的看法。

毛泽东在湘江战役之后,一直同张闻天、王稼祥一起行军。而且他们都有病和伤,都是躺在这个担架上,他们不断地探讨红军的出路问题,而且达成了一致。他们一致要求改变错误的领导,改变战略方向。

湘江战役后,再也经不起挫折的红军,对于前行的方向开始迷茫起来。此时,张闻天和王稼祥提议,不如红军先去湖南通道,那里的敌军防守还不是很强,可以让惨败后的红军缓口气。

事实证明,毛泽东的分析是正确的。沿广西龙胜,翻越老三界,红军一路上并没有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长征红军与群众惜别

邹盛栋,年轻时他是红三军团的一名司号员,每次与敌人的交锋,他都身处队伍的最前线。在与他的交谈中,我们得知当年红军即将进入通道时,与国民党部队发生了一次交锋。然而,这场短暂的交锋,在历史中却难以寻找到一丝线索。

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战斗呢?

邹盛栋:

我们从广西老三界,经过广西贵阳,走到龙胜的地方。我们当时也小,一二十岁,不懂事。走到广西龙胜,国民党的部队就过来了,我们就是晚上,从广西龙胜一天一夜走过来,到梨子界的时候全黑的,天还没有亮,黑乎乎的,看不见,大概是五六点钟,12月份,人蛮多,后来就打起来了。

梨子界,进入通道的必经之路。因为这场与国民党小部队的交锋,而被邹盛栋所铭记。

当时三万多红军,分三路纵队进入通道。12月10日拂晓,抵达通道附近的红军警卫部队,为了不惊扰村民休息,在梨子界附近的丛林露宿。不料遭遇到国民党李宗仁手下部队的突袭。

邹盛栋:

大概是还没有到早上,天亮前,前面都看不清,我们走一下停一下,高处飞机就来了,在天上盘旋。李宗仁的部队放炮下来,就炸起来了。我就被炸晕了,一个挺高大的排长就背着我出去了,然后用草药帮助我治疗。死了13个人。后来,我被通道人民收留了下来。

发生在通道梨子界的这场战斗,使得原本以为安全的红军,再一次感觉到危机四伏。

一直对前行道路摇摆不定的李德、博古,面对突来的一击,显得有些惊慌失措。可对于毛泽东而言,这次袭击,却让病榻上的他,再次看到了一丝曙光。

湖南通道,能否为红军带来新的希望呢?

是什么原因导致毛泽东提出的一些正确建议,无法被采纳呢?


毛泽东同志在长征中

1932年宁都会议后,毛泽东手上掌握的一些军事指挥权,被逐渐解除。在长征出发的名单上,受错误思想蒙蔽的博古,根本不想把毛泽东列入其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找到最高三人团辩论,认为自己有资格有权利参加长征,考虑到毛泽东在军队中的特殊职位,博古最后勉强同意毛泽东以苏维埃政府主席的身份参加长征。

然而,博古并没有赋予他任何军事指挥权利。无权官难行,自然毛泽东说话的分量也相对减轻。没有谁愿意听取只剩空头衔的他提出的意见。

通道,一直被毛泽东看重的一块要地,是否能够给红军带来一次历史性的转折呢?

通道,地处湘、黔、桂三省六县的交界之地,向东靠近邵阳的绥宁城步,向南靠近广西龙胜,向西靠近湘西靖州,向北靠近贵州黎平,四通八达,是南下两广的咽喉要地。

一直将湘西做为主要狙击点的蒋介石,还沉浸在去年湘江战斗的胜利之中,受固定思维的影响,并没有布防重兵把守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

可是长期从事山野调查的毛泽东,却敏锐地发现了这个突破口。对于他而言,只有通道这个地方,才是3万红军得以保存的唯一希望。

恭城书院,一所侗族古书院,当年通道会议召开的地方。

通道罗蒙山下的恭城书院陈列馆里,有一份 “万万火急”的电报。仔细阅读,发现它有别于其它电报。

这是一份以军委的名义发出的万分火急电报,背后隐藏着一个曾经让历史一度遗忘的会议——通道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中提出了要放弃北上湘西、西进贵州的计划。

在众多的记录红军长征的资料书籍中,通道会议成为了这段历史的一个盲点。我们无法搜寻到会议当时留下来的任何文献记载和历史印证。

在历史上究竟是否有过这次会议呢?

红军命运开始发生巨大转折

通道会议是组织内部的一个紧急会议,因为是临时动议召开的,而且是一个最高层的会议,也不是提前做了准备才开的,只是说在通道境内,红军休整的时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稼祥、李德他们碰了个头,开了一个紧急会议。

紧急会议上主要是决定了红军战略转移的问题。因为当时没有留下文献,也没有更多人参加这个会议,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会。但是这个会议做出的决策,很多指战员是知道的。但是这个会到底怎么开,在哪里开,文字记载都没有留下来。

这次会议后来被李德称为“飞行会议”,虽然会议没有留下任何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和历史凭据,但是当时作出的决定是明确的。

发出的“万万火急”电报中,明确指出改变行军路线,放弃北上湘西的计划,从湖南通道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行。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份以军委名义发出的电报,其实另有含义。

“飞行会议”虽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但它确实是长征途中召开的第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会议,它的价值也充分体现了在万万火急的电报中。第一是长征途中第一个发出的万万火急,第二是以军委的名义,发出的第一份电报,之前都是以朱周的名义,朱德作为军委主席,周恩来是军委副主席,这一次也是作为军委的名义,强调了集体领导。这也是李德、博古的他们的权威第一次受到了挑战,毛泽东的主张第一次被领导层所接受。

正是因为当时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主张正式被采用,因此红军在通道开始了新的出路,转兵北上贵州,实行战略转移,把蒋介石的如意算盘全盘打翻,在危难关头挽救了红军,也挽救了党。新的希望,在这次转兵中慢慢地成长起来。

龙江飞油画《中央红军通道转兵》

毛泽东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包括涉及到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在这种关头他做出了贡献。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是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个,特别是在红军长征时期,应该是从红军失败,开始战略转移,到逐渐的转败为胜,本人认为这是一个起点。

因为只有到了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之后,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才逐渐被领导层所接受,最后影响到红军的战略方向。红军逐渐地回到了毛泽东的战略战术上,所以他能够在敌人继续围追堵截的情况下,能够战胜国民党的强敌,使红军长征最终得到胜利的果实。

通道转兵,红军长征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蒋介石败退台湾之时,曾经无数次地对身边的部下说,长征时候,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太过轻敌,忽视了红军的智慧。如果能早一点留意通道,也许我“剿红”的计划早就实现了。

可笑的是,老蒋一直到了人生的暮年,都还不知道,多年前在通道发生转折性的这个英明决策,居然是毛泽东所为。

从通道会议开始,毛泽东终于走上了红军军事指挥的前台,从此开始了他“军神”传奇的一生,蒋介石也从此多了一个劲敌。在之后两人无数次的交锋中,毛泽东都以他独立的军事洞察能力和特有的作战方针,屡屡战而胜之。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通道转兵纪念馆


下次继续为大家讲述毛泽东被领导层认可后,首出奇兵四渡赤水的故事。

四渡赤水出奇兵

感谢观看今天的故事,请继续关注。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道封锁线损兵2万余,湘江防线损兵过半,红军通道转兵绝处逢生
漫漫长征路_连载(二)
长征中为何七次更改目的地,是什么原因最终选择了陕北?
为什么说毛泽东了不起?
黎平会议:红军长征胜利的起点
揭秘长征:红军在遵义一下子能转向?这3次会议比遵义会议更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