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邹衍与“大九州”之说

   邹衍,战国齐人。著名的哲学家,阴阳学家。

  “大九州”是他主张的一种地理学说。指中国以外的大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驺衍 ﹞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 赤县神州 。 赤县神州 内自有九州, 禹 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邹衍提出的天下分为“大九州”的地理学说,成为我国古代具有“海洋开放型地球观”①的第一人。在我国古代的宇宙论中,“盖天说”和“浑天说”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盖天说认为“天象盖笠,地法覆盘”,浑天说则认为“水(海洋)”不仅载着“地”同时也撑着“天”;盖天说出自内陆,浑天说源于海洋。邹衍的“大九州”说就是受浑天说的启发而创立的。战国时代我国的航海水平已有所提高,人们对中国东部海域内的陆地或岛屿已经有所了解,加上齐地滨海的自然环境,海市蜃楼的奇妙景象和燕齐渔民商贾对异域风情的传闻和描述,这一切都激发了邹衍的灵感,开阔了他的思路,使他对自己生活的世界做出了大胆的推测,创立了“大九州”说。邹衍认为战国时期儒家所谓的“中国”(指华夏族聚居的中原地区)并不是世界的全部,当时的全中国(指战国七雄疆土的总和)名叫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另有九州,也就是大禹治水时所序列的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像赤县神州这么大的州全世界共有九个,每一州的周围都有大海环绕,这个州里的人民与其他州不能由陆路连接相通往来,这样儒家所谓的“中国”只不过是世界的八十一分之一而已。《淮南子》中还记载了大九州的完整名称: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纬书《河图括地象》则有两种不同的记载:其一,东南神州曰晨土,正南昂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开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隐土,正东扬州曰信土。其二,“昆仑之墟,下洞含右,赤县之州,是为中则。东南曰神州,正南曰昂州,西南曰戎州,正西曰拾州,中央曰冀州,西北曰柱州,正北曰齐州,东北曰薄州,正东曰阳州。”不管大九州的名称为何,邹衍在距今二千三百多年前就预言了大洲和大洋的存在,这比欧洲学者对地球做出相似的预测早了近一千八百年。邹衍的大九州说虽然是建立在主观推测的基础上,缺乏严密论证和科学判断,但是在当时对中国以外的地理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无疑是突破了人们狭隘的地理观念,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激发了人们探索域外的热情。在人们没有真正认识地球以前,“大九州”学说无疑是“闳大不经”的,王充评价邹衍的大九州说“此言诡异,闻者惊骇”。《盐铁论·论邹》中也批评大九州说“近者不达,焉能知瀛海?……无补于用,……无益于治”。但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海外各国与中国往来的日益频繁,“大九州”说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元代的张翥在《岛夷志略·序》中说:“九州环大瀛海,而中国曰赤县神州,其外为州者复九,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能想通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此邹氏之言也。人多疑其荒唐诞夸,况当时外徼未通于中国,将何以征验其言哉!汉唐而后,于诸岛夷力所可到,利所可到,班半史传,固有其名矣!”薛福成所撰《出使四国日记》也说:“昔邹衍谈天,……司马之长谓其语宏大不经,桓宽、王充并讥其迂怪虚妄,……今则环游地球一周者,不乏其人,其形势方里,皆可核实测算,余始知邹子之说,非尽无稽。或者古人本有此学,邹子从而推阐之,未可知也。”从而给邹衍的大九州说以客观的评价。

附:《邹衍与阴阳家的思想》

   1。生平事迹及其著作邹衍是齐国人,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在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中,他是一个重要角色,其思想与齐文化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但是学术界因为种种原因,对邹衍的研究比较薄弱。
  邹衍的生平事迹,经过考证,大约生于齐威王晚年的公元前324年,死于燕王喜伐赵战争失败的公元前250年。他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齐宣王时就学于稷下学宫,先学儒,后以阴阳怪迂之学在齐宣王晚年和齐闵王时为稷下先生,是齐之上大夫。《史记》说邹衍与孟子、淳于髡等均见梁惠王,属误记。邹衍约在燕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88年)离齐仕燕,受到燕昭王礼遇,筑碣石宫,以师礼待之。燕惠王时邹衍被谗下狱,出狱后回到稷下学宫。齐王建八年(公元前257年)使赵,与公孙龙辩。公元前251年仕燕王喜,次年燕伐赵的战争失败,邹衍也于此年去世。①
  ①   杜佑:《通典·州郡典·雍州风俗》。
  邹衍的著作,《史记》说" 有《终始》、《大圣》之篇十万余言".《汉书?艺文志》说有《邹子》49篇,又说有《邹子终始》56篇。合起来105篇,但都失传。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邹子》一卷。
  邹衍的主要思想学说包括天、地、人三个方面。现简述如下:2。天论与五行相生说《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说:" 邹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尽言天事,故曰' 谈天'." 《史记?孟荀列传》说:" 邹衍之术,迂大而宏辩……故齐人颂曰:' 谈天衍'." 可见,善于谈天是邹衍的一大特点。他" 称引天地剖判以来" ,即谈开天辟地以来的自然界的历史,并" 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②一直往上推到天地没有产生以前的不可考究的混沌状态。他的推理方法是从空间上" 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从时间上" 先序今,以上至黄帝".③我们知道空间和时间就代表宇宙,邹衍的学说从空间和时间来类推,可见其有宇宙观了。
  邹衍的学说与" 术数" 关系密切,可以说阴阳家是由战国时期以" 术数"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个学派。汉代人把" 术教" 分为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等6种。可见," 术数" 中包含了不少科学知识,当然也混杂着大量的巫术与迷信。《汉书?艺文志》说:"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羲和是传说中尧管理观察天象以确定季节的官,即史官。阴阳家的产生,确与观星象与订历法有直接关系。《史记?历书》说:" 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馀。" 《史记正义》引皇侃说:" 乾者阳,生为息。坤者阴,死为消也。" 即乾坤为阳与阴,消息为死和生。阴阳的生死与兴废的观念,是因考订星历而发生的。正如王梦鸥先生所说:" 黄帝造' 历' 而竟造出了' 阴阳说' 来了。这分明是指' 阴阳家' 是古代' 历家' 的支派,而阴阳的思想是从历象中演出来的。" ①《史记?天官书》说,战国时期" 察讥祥,候星气" 的占星术特别流行。阴阳说的起源与占星说有密切关系。《史记?史书》说:" 战国并争……是时独有邹衍明于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邹衍对天文、历法,占星术都很精通,而且把阴阳说与五行说相结合,使之为齐国统治者服务。这突出的表现在他以五行相生说来完善明堂制度,为齐宣王、齐闵王将为天子制订四时教令。
  ①   《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 1978 年版,第 222页。
  ②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③   《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
  ①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於、商为两地名。
  《史记集解》引如淳语,认为邹衍著作中有" 五行相次转用事,随方面而服" ,即是主张五行相生说,按五行的相生顺序(木火土金水)
  而有春、夏、季夏、秋、冬,天子在明堂相应的方位东、南、中、西、北,穿上相应颜色青、赤、黄、白、黑的衣服,发布教令。这一套正是明堂制度的四时教令。证之以邹衍" 钻燧改火" 之说,也是相符合的。
  《周礼》郑玄注引《邹子》:" 春取榆树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②即天子居明堂,按四时不同,所用以取火之木也不同。按《周礼》规定,由司爟执掌四时行火的政令,取火之木的顺序是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五行相生说来排列的。这种办法据贾公颜《周礼疏》说是为了除去" 时气之疾" ,它是用五行来比附自然现象。
  上述邹衍的五行相生说,正如刘勰《文心雕龙?诸子》所说" 邹子养政于天文" 的具体内容。邹衍能够在齐宣王晚年、齐闵王时位居上大夫,显然与他为齐宣王要" 王天下" 而齐闵王要为" 东帝" ,进而为天子制造舆论分不开的。邹衍继承《管子》的《四时》、《五行》、《幼官》等篇的思想,进而加以完善。《管子》中以阴阳五行来确定四时教令,用的是五行相生说,重点是要论证五行中土居中央的重要性。认为春为木,夏为火,秋为金,冬为水,而又在夏秋之间加上季夏为土,而且说:" 中央曰土,土德实辅四时入出。" 又说:" 其德和平用均,中正无私。" ①这显得十分生硬的编造,表面看来是为了凑数,实则体现了阴阳家为齐国当政者是黄帝的后裔,应当位居中央成为天子而制造舆论的用心。《管子?五行》四次提到黄帝,特别突出黄帝的作用、也是为上述目的服务的。邹衍继承这一思想,关于黄帝的论述也应是很多的。
  司马迁说邹衍在推衍历史时由当今一直往上推到黄帝。保留在《吕氏春秋?应同》中的" 黄帝之时……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这段材料虽然出于五行相胜的材料中,但由此可以想见,在五行相生的材料中也会出现黄帝的。这些材料对于制造齐国田氏政权以黄帝的后裔自居而要统一天下为天子的舆论,是很有用处的。过去学术界多注意到邹衍学说与《管子》的《五行》等篇的不同之处,而忽视了两者的共同点,多以为邹衍主要学说是五行相胜的五德终始,我们认为这并不符合邹衍的思想实际。
  3。五行相胜说与五德终始的历史观邹衍由五行相生说而转为五行相胜说,是有特殊的政治背景的。齐闵王后期,稷下先生纷纷离开齐国,邹衍也在此时离齐仕燕昭王。燕昭王欲报齐仇,采纳苏秦提出" 秦为西帝、赵为中帝、燕为北帝" 的战略计划。①于是邹衍一改在齐国所用的五行相生说,而以五行相胜说为"燕为北帝" 制造舆论,其目的是要论证燕为水德。因为燕位处北方,水德将要代火德为帝。《淮南子?齐俗训》高诱《注》引《邹子》说:" 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殷金、周火。" 这是用阴阳五行说来解释社会发展的规律。所谓五德,是指土、木、金、水、火五种德,按照五行相胜与朝代的盛衰更替相符合,即每一个朝代都有五德中的一种与之相配合,由这种德支配着这个朝代的命运。历史的发展是按五行相胜说顺序,一代一代循环往复。《吕氏春秋?应同》说:" 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 土气胜!' 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 木气胜' !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 金气胜' !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 火气胜' !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 这段有名的材料,正是如此论说历史的。
  ②   《韩非子·定法》。
  ①   见《史记·楚世家》。
  ①   《战国策·魏策一》,《韩非子·说林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引两材料,一说" 虞土" ,一说黄帝属土,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因为虞、舜本是黄帝一系的君主。②邹衍认为,黄帝" 以土德王" ,木胜土,故代之而兴的是" 以木" 德王" 的夏;金胜木,故代之而兴的是" 以金德王" 的殷;火胜金,故代之而兴的是" 以火德王" 的周。邹衍还说:" 代火者必将水。" 代周而兴的必然是" 以水德王" 的朝代。燕在北方,当属水德,立为" 北帝" 将代周而统一天下。邹衍还说:" 水气至而不知数者,将徙于土。" 意思是燕昭王若是犹豫不决,就会失去难得的机会,代周而兴的将是属于土德的君王。
  邹衍时而用五行相生说,时而用五行相胜说,因此《后汉书?杨雄传》说:" 邹衍以颉亢而取世资。" 意即上下不定,变化莫测,以此取得当时国君以为师的资格。其实他是把这两种矛盾的学说统一于自身,正是他比前人高明的地方。邹衍在五行说发展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从五行说发展看,先是如《洪范》的"水火木金土" 的没有相生相胜的排列,后有《管子》的《四时》、《五行》篇的五行相生排列。而五行相胜,虽在《周书?周祝》:" 陈彼五行,必有胜" ;《左传》:" 火胜金" 、" 水胜火" ;《孙子兵法?虚实》、《墨子?经下》:"五行毋常胜" 等中有所萌芽,而系统的论述五行相胜说,可谓是邹衍的发明。
  而将五行相生说与相胜说达到矛盾统一,则就是邹衍在五行说发展史上的贡献。它使其同时代以至秦汉时代的阴阳家与儒家,甚至道教都受到深刻的影响。
  邹衍将五行说引进人类社会,形成五德终始的历史观。他认为历史是变化的,不是停止不动的,但这个变化不是发展而是循环。他把历史变化的原因说成是"五行相胜" ,这仍是历史唯心主义。但邹衍主张" 守一而不变者,未睹治之至也。" ①这是政治上主张变革的进步的思想。他的学说论证了周王朝的必然灭亡,新王朝必然取而代之,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也是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建立新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需要的,因此他才受到新兴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礼遇。他的学说在历代封建统治者看来,成了自命" 奉天承运" 的理论根据的组成部分。
  4。大九州的地理学说邹衍说:" 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①但仔细推敲,《史记》所说" 中国……于天下乃八十分居一分" 之说,可能有误。关于此问题,杨希枚先生认为,"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 ,其中" 九" 应为八之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出中国为世界的" 八十一分居其一分" 的结论。如不改" 九" 为" 八" ,则赤县神州再加以外的九州就是十州,而不是九州。十州之内,按赤县神又分九州计算,则世界共九十州,中国当为世界的九十分之九,而非八十分之一。
  不过,这里的问题不必深究,我们可以作如下解释:" 九" 在古书中常常泛指多数,并非如今人所说的实数。而邹衍的大九州说,本来出于想象,大可不必认真计较其实有州数。
  ②   《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
  ①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
  ①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
  王梦鸥《邹衍遗说考》认为,邹衍大九州说是" 以阴阳五行的原理来解释方舆" ," 因此原本只是五州,经其后学之手,才成了九州".我们认为这只是一种推理,不一定符合实际。因为九州之说,在先秦早已有之,《禹贡》、《周礼?职方》都有九州之说,《逸周书?成开》也记载:" 地有九州,别处五行。" 邹衍的大九州说是总结这些地理知识,加上他的想象而成的。
  邹衍的大九州说在战国时代确是惊世骇俗的。而我们认为,邹衍对古代地理学有相当大的贡献。他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中国和世界地理的知识和推测,认为中国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此说之形成,与齐国东临大海不无关系,因为当时已与朝鲜、日本等国有了往来。①这就自然容易引起人们对海外世界的遐想。
  5。对燕、齐方士的影响邹衍活动于齐、燕两国,对燕、齐沿海一带方士有较大的影响。《史记·封禅书》和《汉书·郊祀志》都说:" 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邹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方仙道" 虽然宣传鬼神、怪异,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是燕齐方士对科学也是有贡献的。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炼丹术正是由齐方士创造的。由此看来,对方士也不可因其有迷信的成分而给予全面否定。


附:《阴阳大家——邹衍》

    邹衍(约前324~前250),齐国人,战国后期著名思想家,阴阳五行学说的集大成者。邹衍一生的著作很多,《汉书·艺文志》阴阳家类著录《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但均已散佚,我们只能从残存的零星资料中了解他的思想学说。

    五德终始 五行相生

  齐宣王时,邹衍曾在稷下学宫学习,先学儒术,后来创立了阴阳家学派,在齐宣王晚年和齐123456789王时成为稷下先生、齐国的上大夫。后来稷下学宫衰落,大批学者纷纷离开,邹衍也在此时离开齐国投奔燕国。燕昭王为他修建碣石宫,以师礼相待,请他为燕伐齐的战争出谋划策。燕昭王死后,惠王即位,燕齐战争的形势逆转,邹衍被人诬陷入狱,出狱后又回到齐国。此时齐襄王重新恢复了稷下学宫,邹衍又成为稷下先生。齐王建八年(前257),邹衍出使赵国,在平原君面前批评公孙龙,使之被罢黜。齐王建十四年(前251)见燕王喜,次年燕伐赵的战争失败,邹衍也在此后不久去世。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邹衍的治学方法是“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从时间上来看,他先从人所共知的黄帝谈起,推而远之,直到天地未生之时,甚至更加久远,以至不可考究的混沌状态。从空间上来看,先列中国的名山大川、珍禽异兽、水土植被,再推至海外人所未见之物。他的思想宏大不经,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因此有“谈天衍”的美誉。从现存的资料来看,邹衍的学说主要包括五德终始说、五行相生说、大九州说和乐律学等内容。

  五行相胜说认为:众胜寡,所以水胜火;精胜坚,所以火胜金;刚胜柔,所以金胜木;专胜散,所以木胜土;实胜虚,所以土胜水。邹衍根据土、木、金、火、水五行之间的这种循环相克关系创立了五德终始说,来解释历史发展和朝代更替。五德指土、木、金、火、水五种德运,它们之间存在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的关系。历史发展正是按照这种顺序循环往复,每一朝代都有五德中的一种与之相配合,由此种德运决定这个朝代的命运。新的朝代将要兴起之时,上天必然会出现某种符瑞作为征兆。黄帝时出现大螾大蝼(螾为蚯蚓,蝼为蝼蛄),黄帝说:“土气胜。”所以黄帝属土,崇尚黄色。夏禹之时,草木秋冬之季仍不枯萎,禹说:“木气胜。”所以禹属木,崇尚青色。商汤之时,出现金刃生于水的现象,汤说:“金气胜。”所以商属金,崇尚白色。周文王时,出现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的奇观,文王说:“火气胜。”所以周属火,崇尚赤色。按照五行相胜的原理邹衍推测代火者必为水德,而且会出现水气胜的征兆。水气胜,故崇尚黑色。但是如果不做好准备,就会失去承运的机会,而转为土德。这样五行之间的相胜关系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循环过程,由此造成了王朝的更替和历史的周期性变化。 
  邹衍初学儒术,但是看到“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出于尚德的需要创立了五德终始说,希望国君闻其“怪迂之变”而感到恐惧,从而谨身修德,“整之于身,施及黎庶”。但是五德终始说的创立客观上却迎合了战国后期各国君主实现统一大业的心理愿望,为他们提供了统一天下的理论依据。五德终始说在诸侯中的影响日益扩大,邹衍本人也因此受到各国的礼遇。邹衍到梁国,惠王亲自出城到郊外迎接,并且对他行宾主之礼。到赵国,平原君走在路旁,为他擦去座位上的尘土。到燕国,昭王为他扫路、引导,请求做他的弟子,在碣石为他建造了一所宫殿,亲自去听他讲授。邹衍受到如此好的礼遇,同孔子在陈国和蔡国几乎饿死、孟子在齐国和梁国受困比较起来,真是有着天壤之别。邹衍学说受重视的程度可见一斑。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而且对后世的学术和政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就学术而言,董仲舒将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儒学相结合,开汉代儒学阴阳五行化的先河。就政治而言,五德终始说作为一种改朝换代的理论工具,受到历代新王朝建立者的信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以秦文公出猎获黑龙作为水德兴起的符瑞,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以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遂成为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实践者。

  邹衍以五行相胜说解释政权的兴废,而用五行相生说解释自然的季节转移,为齐宣王、齐闵王将为天子制定四时教令,使四时明堂制度更加完善。五行相生说认为:木性温,钻灼而火出,故木生火;火热能焚木,木烬而成灰(灰即土),故火生土;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生石,故土生金;金属遇冷,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附着其表面,故金生水;水润而生万物,故水生木。这样木、火、土、金、水就构成了循环相生的关系。依据五行相生的顺序有春、夏、季夏、秋、冬五季(在夏秋之间加入季夏,以合五行之数),天子则应在相应的方位(东、南、中、西、北)穿相应颜色(青、赤、黄、白、黑)的衣服,这就是“五行相次转用事,随方面为服”的内容,也是明堂制度的内容之一。邹衍还认为天子应当住在一所特别的屋子里,东南西北各有一个正厅和两个厢房,这些屋子总称为“明堂”。天子每个月应换一个地方居住,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饭、所听的音乐、所祭的神、所办的事等等都按这个月特有的规定去做,十二个月轮完一圈。大院子中间又有一厅,供天子在季夏之月居住(另有一说是每一季里抽出十八天住在这里)。把方向的“东、南、中、西、北”与时令的“春、夏、季夏、秋、冬”相配,使天子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去做“天人相应”的工作,这就叫明堂制度。例如邹衍认为天子居明堂按四季不同所用来取火之木也不相同。春属木,故用青色的榆柳之木;夏属火,故用赤色的枣杏之木;季夏属土,故用黄色的桑柘之木;秋属金,故用白色的柞楢之木;冬属水,故用黑色的槐檀之木。这一顺序就是按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五行相生顺序排列的,其中以土居中,而《吕氏春秋·应同》中关于“黄帝时其色尚黄,其事则土”的论述,说明黄帝应居中央为天子的奥妙,这对于制造田氏政权(田氏原为陈国公族,姬姓之后)以黄帝的后代自居代替姜姓炎帝之后的姜齐政权是很有用处的。用五行相生说论证田氏代齐的合理性并设计天子四时教令的明堂制度正是邹衍的另一大“功绩”。邹衍以阴阳五行思想规范四时明堂制度的思维模式对此后的《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淮南子·时则训》等文章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以月为单位的月令制度,月令之文也成为后世农学家撰写农书的参考体例。

   邹衍还提出了天下分为“大九州”的地理学说,成为我国古代具有“海洋开放型地球观”①的第一人。在我国古代的宇宙论中,“盖天说”和“浑天说”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盖天说认为“天象盖笠,地法覆盘”,浑天说则认为“水(海洋)”不仅载着“地”同时也撑着“天”;盖天说出自内陆,浑天说源于海洋。邹衍的“大九州”说就是受浑天说的启发而创立的。战国时代我国的航海水平已有所提高,人们对中国东部海域内的陆地或岛屿已经有所了解,加上齐地滨海的自然环境,海市蜃楼的奇妙景象和燕齐渔民商贾对异域风情的传闻和描述,这一切都激发了邹衍的灵感,开阔了他的思路,使他对自己生活的世界做出了大胆的推测,创立了“大九州”说。邹衍认为战国时期儒家所谓的“中国”(指华夏族聚居的中原地区)并不是世界的全部,当时的全中国(指战国七雄疆土的总和)名叫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另有九州,也就是大禹治水时所序列的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像赤县神州这么大的州全世界共有九个,每一州的周围都有大海环绕,这个州里的人民与其他州不能由陆路连接相通往来,这样儒家所谓的“中国”只不过是世界的八十一分之一而已。《淮南子》中还记载了大九州的完整名称: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纬书《河图括地象》则有两种不同的记载:其一,东南神州曰晨土,正南昂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开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隐土,正东扬州曰信土。其二,“昆仑之墟,下洞含右,赤县之州,是为中则。东南曰神州,正南曰昂州,西南曰戎州,正西曰拾州,中央曰冀州,西北曰柱州,正北曰齐州,东北曰薄州,正东曰阳州。”不管大九州的名称为何,邹衍在距今二千三百多年前就预言了大洲和大洋的存在,这比欧洲学者对地球做出相似的预测早了近一千八百年。邹衍的大九州说虽然是建立在主观推测的基础上,缺乏严密论证和科学判断,但是在当时对中国以外的地理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无疑是突破了人们狭隘的地理观念,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激发了人们探索域外的热情。在人们没有真正认识地球以前,“大九州”学说无疑是“闳大不经”的,王充评价邹衍的大九州说“此言诡异,闻者惊骇”。《盐铁论·论邹》中也批评大九州说“近者不达,焉能知瀛海?……无补于用,……无益于治”。但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海外各国与中国往来的日益频繁,“大九州”说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元代的张翥在《岛夷志略·序》中说:“九州环大瀛海,而中国曰赤县神州,其外为州者复九,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能想通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此邹氏之言也。人多疑其荒唐诞夸,况当时外徼未通于中国,将何以征验其言哉!汉唐而后,于诸岛夷力所可到,利所可到,班半史传,固有其名矣!”薛福成所撰《出使四国日记》也说:“昔邹衍谈天,……司马之长谓其语宏大不经,桓宽、王充并讥其迂怪虚妄,……今则环游地球一周者,不乏其人,其形势方里,皆可核实测算,余始知邹子之说,非尽无稽。或者古人本有此学,邹子从而推阐之,未可知也。”从而给邹衍的大九州说以客观的评价。

   吹律测气 指导生产

  邹衍在乐律学方面也颇有建树。《汉书·礼乐志·郊祀歌》记有“邹子乐”四章,名为《青阳》、《朱明》、《西颢》和《玄冥》,注释说:“春为青阳,夏为朱明,西颢为西方少昊,玄明为北方之神。”从其名称来看这四章乐曲大概是邹衍为天子明堂制度所创作的音乐,可见邹衍在音乐方面也有较高的素养。现存有关邹衍的资料中还多处记载了他吹律测气的故事。《艺文类聚》卷九引刘向《别录》曰:“邹衍在燕,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谷生,今名黍谷。”邹衍吹律而生五谷向来被认为是无稽之谈,其实不然。“律”在我国古代不仅是一种乐器而且是一种测气仪器,以律测气而形成的律吕学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门学科。其方法是用十二根竹管或铜管(按照一定尺寸比例制成)定出十二律,作为占验节气变化的仪器。邹衍从燕国纬度较高、气候寒凉的特殊条件出发,吹律测出该地的温度和湿度,进而确定播种期和无霜期,指导当地人民进行农业生产,从而使不毛之地长出“黍谷”。

  此外,邹衍对于逻辑学的目的和方法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邹衍出使赵国,正巧遇见公孙龙及其徒綦毋子等人以‘白马非马’为题进行辩论。平原君就此事征求邹衍的意见。邹衍认为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辩纯属“辞正”,虽然对于弄清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有益,但是它却违反了“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的逻辑准则,以致产生“辞胜于理”的弊端。平原君赞同邹衍的说法,于是罢黜了公孙龙。邹衍之后,齐国还出现了一位著名的阴阳家———邹奭。他“颇采邹衍之术以纪文”,行文注意雕琢修饰,很有文采,故有“雕龙奭”的美誉。后来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等人以邹衍学说为依据将鬼神方术思想融入其中形成方仙道,“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

  参考文献:

  1.孙开泰:《邹衍与阴阳五行》,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2.刘蔚华主编:《稷下学史》,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朱森溥:《试论阴阳五行家邹衍及其学说》,《贵州社会科学》1980年第3期。

  4.赵玉谨:《邹衍及其学说简论》,《齐鲁学刊》1985年第1期。

  5.赵纪彬:《阴阳五行学派的代表———邹衍》,《中国哲学史研究》1985年第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邹衍与阴阳家的思想
天蚨园之邹子——世界上最早的太阳中心说,古代海洋理论第一人
【史记成语(四十二)】千载神州——古今一叹
阴阳家——邹衍
邹衍
五行相生相克 天地轮回不变(微国学37)故我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